痹症(颈椎病)

合集下载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与中药治疗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与中药治疗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与中药治疗中医将颈椎病分为风寒湿痹、气滞血瘀、肝肾不足、气血虚弱等型,分别治以袪风除湿、温经通络、活血化瘀、舒筋止痛、补益肝肾、益气养血等。

1、风寒湿痹证:常见于颈椎病颈型和神经根型,症见颈肩部疼痛僵硬,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酸胀痛麻;头痛或后枕部疼痛,或头痛牵涉至上背部痛;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肌肤冷湿,畏寒喜热,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治宜祛风除湿、散寒通络、温经活血,代表方桂枝加葛根汤,常用配方药物有葛根、桂枝、川芎、白芍、羌活、独活、姜黄、防风、威灵仙、姜、枣等。

2、气滞血瘀证:常见于颈椎病颈型,症见头颈、肩背部疼痛,颈部僵硬、活动受限,或放射至后脑部痛。

治宜活血化瘀,代表方活络效灵汤、芍药甘草汤、血府逐瘀汤,常用配方药物有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川芎、赤芍、羌活、姜黄、海桐皮、伸筋草等。

3、肝肾不足证:常见于颈椎病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症见眩晕反复发作,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身软乏力,行走失稳,或心悸、气短,烦躁易怒,咽干口苦,失眠多梦等,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而干,或舌面光剥无苔,舌下静脉胀大,脉沉细而数,或弦数。

治宜滋补肝肾,代表方六味地黄汤、独活寄生汤,常用配方药物有熟地、淮山、山萸肉、丹皮、泽泻、茯苓、独活、杜仲、牛膝、桑寄生、当归、秦艽、防风、细辛、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夜交藤等。

4、气血亏虚证:常见于颈椎病椎动脉型,症见颈肩部酸痛,头晕或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周身乏力,纳差,舌淡红或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治宜益气养血、醒脑安神,代表方八珍汤、人参养荣汤,常用配方药物有黄芪、人参、党参、白术、茯苓、熟地、白芍、当归、川芎、远志、柏子仁、炙甘草等。

5、随症加减:疼痛明显加乳香、没药;头痛加川芎、白芷、白蒺藜、首乌藤;头晕加天麻、钩藤、陈皮、半夏、茯苓、泽泻;上肢疼痛麻木加防风、荆芥、天麻、秦艽、桑枝、姜黄;心悸、怔忡加红参、麦冬、酸枣仁;咽喉不适有异物梗塞感,加白芥子、石菖蒲、玄参、浙贝;失眠加远志、酸枣仁、柏子仁;视力下降加枸杞子、车前子、五味子;久病体虚者加首乌、枸杞子等。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一、定义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尚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诊断依据1.1.中医诊断1)行性病变。

(2)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1: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脊神经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痛点封闭无显效,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外所致的上肢疼痛疾患。

(2:颈部僵直、活动受限。

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

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3) X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等。

CT可准确判断椎管狭窄程度,MRI对颈椎病特别是对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帮助最大。

三、辨证分型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2、气滞血瘀型:颈肩部及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型:头晕目眩,头痛如裹,四肢麻木不仁,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型: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型:头痛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护理PPT学习课件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护理PPT学习课件
肩,不宜过高,为握拳高度(平卧后),枕头的颈部稍高于头部, 可以起到良好放松作用,避免颈部悬空。 5.注意颈部保暖,防风寒湿邪侵袭。
10
健康指导
(三)饮食指导 1.风寒痹阻:宜进祛风寒温性食物,如大豆、羊肉、狗肉等,食
疗方:当归红枣煲羊肉,鳝鱼汤等,忌食凉性食物及生冷瓜果、 冷饮,多食温热茶饮。 2.血瘀气滞:宜进食行气活血,化瘀解毒的食品,如山楂、白萝 卜、木耳等。食疗方:醋泡花生等,避免煎炸、肥腻、厚味。 3.痰湿阻络:宜进健脾除湿之品,如山药、薏米仁、赤小豆等。 食疗方:冬瓜排骨汤,忌食辛辣、燥热、肥腻等生痰助湿之品。
3
(二)眩晕
1.评估眩晕的性质、发作或持续时间,及与体位改变的关系。 2.避免诱发眩晕加重的姿势或体位。 3.做好防护,外出有人陪同,动作应缓慢,避免快速转头、低头、
防跌倒。 4.指导患者正确佩戴颈托。 5.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
4
(三)肢体麻木
1.评估肢体麻木范围、性质、程度及体位的关系。 2.指导患者主动活动麻木肢体,可用梅花针或指尖叩击、拍打按
2.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引发疼痛。
3.配合医生行颈椎牵引,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颈肩部疼痛情况。
4.遵医嘱行中药熏蒸、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拔火罐等治疗。 痛点处可行穴位揉药或涂擦治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根据疼痛规律,对夜间疼痛甚者,适当增加中药热奄包、牵引等 治疗次数。
6.遵医嘱正确应用镇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急性期卧床制动头部前屈枕头后部垫高避免患侧卧位保持上肢上举或抱头等体位必要时在肩颈部垫软枕进行治疗或移动体位时动作要轻柔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护 理方案

2024年版项痹病中医诊疗方案

2024年版项痹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病,即颈椎病,是一种以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为主要病变,引起颈
椎管狭窄和神经根受压的疾病。

它常见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特别是那
些从事长期劳动和劳动强度较大的职业,如司机、工程师等。

中医认为,项痹病主要是由于气血不通所引起的,多为肝肾亏损、气
血不足、阴精不足等病理因素导致。

因此,针对这些病理因素,中医诊疗
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气活血:中医认为,项痹病主要是气血不通所引起的,因此需要
通过活血化瘀来改善气血循环。

常用的药物有桃仁、红花、醋香附等,可
以配合艾灸、拔罐等物理疗法来促进气血循环。

2.养肝养肾:肝肾亏损是项痹病的一个病理因素,因此应该通过养肝
养肾来缓解症状。

中药治疗中,可以选用黄芪、当归、山药等来补肝肾,
辅以艾灸、针灸等来加强疗效。

3.补益肌肉:项痹病往往会导致颈肩部肌肉的僵硬和疼痛,因此需要
通过补益肌肉来改善症状。

中医治疗中,可以选用川芎、细辛、肉桂等来
温经活血,辅以推拿、针灸等来缓解症状。

4.调养经络:中医认为,项痹病主要是经络不通所引起的,因此需要
通过调养经络来改善症状。

常用的药物有川芎、红花、桃仁等,可以配合
针灸、拔罐等物理疗法来促进经络通畅。

总结起来,针对项痹病的中医诊疗方案主要包括调气活血、养肝养肾、补益肌肉和调养经络等方面。

通过中药治疗和物理疗法的结合,可以改善
气血循环,缓解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当然,在使用中医诊疗方案
治疗项痹病时,也要结合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
的疗效。

项痹(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项痹(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项痹(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一、疾病名称中医名称:项痹西医名称:颈椎病定义: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变、老化及继发性改变刺激压迫神经根、脊髓或影响椎动脉血液供应引起一系列症状体征。

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

二、临床表现1、颈肩痛2、颈部活动受限3、手指麻木4、头晕、恶心5、瘫痪三护理评估1、发病史,诱发因素2、疼痛部位,程度3、评估颈部功能,双上肢感觉和肌力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5、辩证分型:太阳经输不利型,痹证型,肝肾不足型四.一般护理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病房整洁、安静、空气清新,营造良好的修养环境。

五、病情观察1、注意观察颈肩部疼痛的性质、部位及发病时间,休息后是否缓解。

2、注意观察神经支配区肌力与皮肤感觉情况。

3、注意观察头晕、恶心与头痛等情况。

4、注意观察心慌、多梦、烦躁等情况。

5、注意观察四肢乏力(如踩棉花感)等情况。

六、临症(证)施护1、保守治疗(1)脊柱(定点)旋转手法①做好心理护理,讲解治疗原则和方法,消除紧张情绪,并做好体位示教。

②手法治疗后应绝对卧床休息1-2小时,轴样翻身,颈部制动。

③下床时须戴颈托,固定颈部,以保持颈椎稳定性。

④避免久坐久站,注意休息。

(2)针灸疗法①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以防感染。

②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选择合理体位暴露腧穴,方便操作,注意保暖。

③密切观察患者反映,若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等情况,应立即停止针刺并将针全部拔出,平卧休息,注意保暖。

④剧烈运动或未进食者应休息后在治疗。

(3)牵引疗法①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情绪,讲解牵引的原理使患者有一定了解。

②牵引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反应,及时调整牵引的力度。

③牵引后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心情舒畅。

(4)拔火罐①向患者讲解治疗的、向患者讲解治疗的原理,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

②根据治疗部位和火罐大小、材质、负压的力度不同,选择合适的火罐。

③操作过程中严防酒精过多致酒精燃烧时间长或滴落,导致烫伤或烧伤皮肤。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一、定义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尚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诊断依据1.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标准》(ZY/),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临床表现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脊神经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痛点封闭无显效;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外所致的上肢疼痛疾患。

(2)体征颈部僵直、活动受限。

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

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具有定位意义。

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仔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3)实验室及特殊检查X线片显示颈椎变直者向后成角,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等。

CT可准确判断椎管狭窄程度,MRI对颈椎病特别是对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帮助最大。

中医诊疗规范颈痹病(颈椎病)

中医诊疗规范颈痹病(颈椎病)

五、颈痹病(颈椎病)由于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称为颈椎病。

相当于中医“项痹病、眩晕病”范畴。

【临床表现】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在,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诊断要点】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治疗方案及原则】(一)手法1、松解类手法2、整复类手法(二)针灸疗法1、针刺法:局部取穴为主,远部取穴为辅,可选用运动针灸、平衡针、腹针、头针、手针、火针、铍针等特色针刺疗法。

2、灸法:直接灸、艾条灸、热敏灸、雷火灸等。

(三)牵引疗法(四)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五)中医辨证论治(六)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超声药物透入、电磁疗法等等。

(七)运动疗法:康复锻炼。

九)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脱水、止痛、营养神经等药物对症治疗。

【辩证论治】1、风寒痹阻证治法: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

2、血瘀气滞证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3、痰湿阻络证治法: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项痹病是由于颈椎的退行性病变刺激和压迫周围的血管、神经等,引起颈肩臂痛、眩晕、瘫痪等一系列病症。

一、护理评估(1)了解患者发病史、诱发因素及与体位的关系。

(2)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客观进行疼痛评分。

(3)评估患者颈部功能、双上肢感觉和肌力。

(4)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6)中医证型:①风寒痹阻证。

证候:颈、肩、上肢窜痛及麻木,以痛为主,颈部活动不利、僵硬、怕风惧寒。

舌质淡红,昔薄白,脉弦紧。

此型多见于颈椎病之急性发作期。

②气滞血瘀证证候:颈肩部、上肢刺痛,痛有定处,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③痰湿阻络证。

证候:颈肩臂痛,肢体麻木,头重头晕,四肢倦怠,乏力,暧恶痰涎,纳差。

舌质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④肝肾不足证。

证候: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脸热咽干,腰膝酸软,肢体麻木,步履蹒跚甚至瘫痪,二便失控。

舌红绛,苔少,脉弦细。

⑤气血亏虚证。

证候: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息乏力。

舌质淡,苔少,脉细弱。

二、护理要点(1)按疼痛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居室温湿度适宜,安静,空气流通。

注意防寒保暖,防止感受风邪加重病情。

(3)被褥厚薄适宜,枕头高度以一拳高为宜,避免颈部悬空。

(4)急性发作期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患者,要经常帮助其活动肢体,适时更换卧位,受压部位用软垫保护,防止出现压疮。

(5)患者避免长期伏案工作,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

(6)指导惠者正确使用颈围及进行功能锻炼。

(7)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观察患者痹痛、眩晕的部位、性质、时间、诱发因素。

②观察患者皮肤、汗出、体温、舌脉及伴随症状等变化。

③观察患者情志变化、饮食状况。

④应用疼痛评分工具对患者的疼痛及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价,做好记录。

(8)给药护理;①中药汤剂宜热服,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项痹(颈椎病)诊疗方案2013

项痹(颈椎病)诊疗方案2013

项痹(颈椎病)诊疗方案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颈椎骨质增生或外伤,刺激或压迫临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交感神经及椎周软组织,并由此产生的颈、肩、上肢等一系列表现的疾病,属中医“项痹、眩晕”范畴。

一、诊断1、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关于颈椎病诊断标准,并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

2、诊断依据:(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史。

(2)多发于30岁以上青年人,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多发于长期低头工作或习惯长期看电视、使用电脑者,往往是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者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

(5)X线正位片:钩椎关节增生;侧位片: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和韧带钙化;斜位片:可见椎间孔变小,数字颈椎,CT及MRI对定性,定位有诊断意义。

3、证候分型(1)风寒湿阻型: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苔薄白,脉弦等。

(2)气滞血瘀型:颈、肩、上肢刺痛,痛有定处。

伴肢体麻木,舌暗,苔薄,脉弦。

(3)痰湿阻络型: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淡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型:头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苔少,脉弦。

(5)气血亏虚型: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肢体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6)气虚血瘀型:颈部酸痛,头晕头痛,四肢麻木,倦怠乏力,遇劳则甚;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弦。

(7)气虚湿盛型:颈项酸痛,上肢沉重麻木,酒后加剧,以重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舌淡,苔厚,脉弦滑。

4、病理分型:颈椎病可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颈型、混合型六种类型。

(1)神经根型:临床表现为“疼痛”,如头痛、偏头痛、枕部痛,颈部痛、指端麻木等症状。

颈椎病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颈椎病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附件1:项痹诊疗方案【定义】项痹是因长期低头工作,年老正虚,经气不利等所致。

以项部经常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1)有颈性眩晕,可有猝倒史;(2)旋颈试验阳性,多伴有交感症状;(3)X线片多有颈椎节段不稳或钩椎关节增生等颈椎退变表现;(4)应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除外椎动脉i、ni段供血不全、颅内病变、神经官能症等疾病1、神经根型⑴一侧或双侧手臂麻木无力、疼痛,伴颈部活动受限.⑵皮肤感觉障碍呈节段性分布,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力、肌张力减低,肱二头肌、上肢前臂肌、大小鱼际、骨间肌可有轻、中度萎缩.⑶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⑷颈椎X线检查:可见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骨质增生、颈椎生理曲线变直、反弓、“5”形或成角、项韧带钙化等。

⑸肌电图检查:可显示纤维电位,正相电位等。

⑹应排除前斜角肌综合征,颈肋或胸腔出口综合征。

2、椎动脉缺血型⑴多见于中年人,病程缓慢,无明显外伤史.⑵有持续性头痛(或偏头痛)、头昏、耳鸣、恶心、呕吐或出现一过性眩晕,甚至突然昏倒。

⑶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⑷颈椎X线检查: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椎体移位或颈曲异常。

⑸多谱勒、B超可见椎动脉走行变异,管径变小,每分钟血流量减少等。

⑹眼震颤图检查:呈阳性。

3、脊髓型⑴多见于中、老年人。

⑵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肢体麻木、共济失调、自主神经和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

⑶霍夫曼征阳性(Hoffmann)或可疑阳性,伴或不伴下肢肌张力增高。

⑷X线片:显示椎间关节移位,椎体后缘骨质增生,颈曲变异。

CT、MRI提示硬脊膜、脊髓受压或椎管狭窄。

⑸腰椎穿刺:奎氏试验阳性,脑脊液蛋白含量增加.4、交感神经型⑴常伴有颈椎病神经根型的症状及阳性体征。

⑵有反射性交感神经刺激症状,如视力模糊、瞳孔散大、心动过速或心律不齐、同侧面部充血、出汗、头痛、咽部有异物感及血压升高等症状。

痹症中医诊疗方案

痹症中医诊疗方案

痹症中医诊疗方案痹症是中医学中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肢体或关节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痹症多与气滞血瘀、寒湿痰浊、脾胃失调等有关,治疗痹症需要综合考虑人体的体质、病因、病机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一、辨证分型1.气滞血瘀型:主要表现为疼痛固定、较重、不适于按摩、活动受限,舌质紫暗、苔薄白,脉弦细。

2.寒湿痰浊型: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酸胀、肿胀、活动不便,舌苔白腻,脉濡。

3.脾胃失调型:主要表现为肌肉酸软无力、四肢困重、食欲减退、腹胀、便溏,舌苔薄白,脉缓。

二、治疗原则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制定相应的治疗原则:1.气滞血瘀型: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可采用香附、川芎、丹参、当归等药物,促进气机畅通,活血化瘀,缓解疼痛。

2.寒湿痰浊型:祛寒湿,化痰滞。

可选用艾叶、独活、荆芥、半夏等药物,驱寒湿,化痰浊,舒缓疼痛。

3.脾胃失调型:健脾化湿,调理脾胃。

可以用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等药物,健脾化湿,调理脾胃,增强体质。

三、具体方案1.气滞血瘀型方案:[方名]活血化瘀汤[组成]川芎、丹参、赤芍、香附、桃仁、红花、郁金、生地等。

[用法]上述药物洗净,加水煮沸后改小火煎煮30分钟,分2次服用。

每日1剂,连服7天。

2.寒湿痰浊型方案:[方名]祛寒湿散[组成]艾叶、独活、荆芥、僵蚕、半夏等。

[用法]上述药物洗净,研磨成粉末状,每次取5克,加入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

每日2次,早晚饭后服用,连服10天。

3.脾胃失调型方案:[方名]健脾养胃汤[组成]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山药、炙甘草等。

[用法]上述药物洗净,加水煮沸后改小火煎煮30分钟,分2次服用。

每日1剂,连服7天。

四、辅助疗法1.中医按摩:可以采用推拿、拔罐等手法,促进气血循环,缓解疼痛。

推拿按摩一般每次20-30分钟,每天进行2-3次,拔罐可每周1-2次,每次15-20分钟。

2.针灸疗法:适用于局部疼痛较重或病情较久的患者。

可以选择针刺、温针、电针等疗法,每次疗程一般为10-15次,每周1-2次。

颈椎病(项痹病)中医治疗

颈椎病(项痹病)中医治疗
在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50%60%)。是由颈椎间盘侧后方突出、钩椎 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刺激或压 迫神经根所致。
病变在颈5以上者可见颈肩痛和颈 枕痛及枕部感觉障碍等;在颈5以下者 可见颈僵,活动受限,有一侧或两侧颈、 肩、臂放射痛并伴有手指麻木,肢冷, 上肢发沉,无力、持物坠落等症状。椎 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阳性。
❖ 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头痛、头晕,有时伴 有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瞳 孔扩大或缩小,心跳加速、心律不齐,心 前区痛和血压升高;头颈及上肢出现出汗 异常;耳鸣、听力下降,发音障碍
❖ 交感神经抑制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昏,眼 花,流泪,鼻塞,心动过缓,血压下降、 胃肠胀气
❖ X线、CT、MRI等检查结果与神经型颈 椎病相似
❖ 眩晕 本型的主要症状,可表现为旋转性、 浮动性或摇晃性。头部活动时可诱发或加 重。
❖头痛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血 管代偿性扩张引起。主要表现为枕部、顶 枕部痛、也可放射到颞部。多为发作性胀 痛。
❖视觉障碍 为突发性弱视或失明、复视, 短期内自动恢复。是大脑后动脉及脑干内 3、❖ 根据测量C4,5椎管最小,C2 最大。C4前后径1.19cm,C2 位1.4cm。C5前后径.18cm。
❖ 颈脊柱屈伸时,颈椎管的长 度有所改变。
❖ 完全屈曲时,椎管的前缘可 被拉长1.5cm。其内的脊髓也 被牵长变细且紧张。后伸时 椎管变短,脊髓松弛而变粗23cm,易于受压。
脊髓
❖ 颈3-胸2为颈膨大,C6最粗。 ❖ 脊髓内出现病变时, 首先出现上肢症状, 然后出现下肢神经 功能障碍;
横突孔
❖ 颈椎的横突部有横突孔,其中有 颈动脉、静脉和交感神经通过。
❖ 椎动脉为两侧锁骨下动脉的分支, 一关般节由入颈颅腔6横,突在孔颅进内入合,成在椎寰基枕底 动脉至小脑及内耳。

颈椎病(项痹)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颈椎病(项痹)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颈椎病(项痹)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概述】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慢性病,其临床主要表现:颈项拘急强痛或颈项牵引肩臂上肢麻痛,或头痛、头晕、眩晕、耳鸣等。

每当低头抬头过久或颈部转动甚时症状加重或反复出现。

本病属祖国医学之“痹症”、“头痛”、“眩晕”等范畴。

其病情顽固,缠绵难愈。

【病因病机】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化间隙变窄骨质增生,从而刺激或压迫颈椎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性疾病。

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

神经根型颈椎病,以颈肩臂疼痛及上肢麻木为主要症状:患者颈项强直板滞,神经根牵拉试验阳性,肱二头肌腱或三头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X线摄片可见颈椎间隙狭窄,椎体前后缘增生,椎间孔变形等征象。

脊髓型颈椎病表现为四肢麻木,肌肉减弱,行走笨掘,甚至不能站立行走,严重者可发展至四肢瘫痪,检查可见肌张增高,腱反射亢进,并可引出病理反射,脊髓造影有完全或部份横断性梗阻椎动脉型颈椎病,以眩晕为主要症状,常伴有恶心、耳鸣、猝倒症状的出现与颈部活动有关,多在颈后仰或后旋时发病,旋颈试验阳性,椎动脉造影有异常改变。

交感型颈椎病症状复杂,有眼部干涩胀痛,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皮温降低,多汗或无汗心率异常等。

中医学认为:其病因为年老体弱,气血衰退,肝肾亏损,但亦与局部长期劳损或外伤有直接关系,在上述因素情况下风寒湿等外邪乘虚而入,从而产生了经络受阻淤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为其主要病机。

《内经》指出:“肾主骨髓”若肾精虚少,骨髓的化源不足,不能营养骨骼,则出现骨骼脆弱,肢体无力,故骨易退变。

《内经》又云:“肝藏血”“肝主身之筋膜”,“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

”筋膜是一种联络关节肌肉,主司运动的组织。

若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则出现颈部的筋骨韧带钙化而退变,若肝肾不足,特别是肾精亏损为本病之本。

而血脉淤阻,气血运行不畅,乃本病之标。

如《证治准绳》谓:“有风、有寒、有湿、有内挫、有淤血气滞,有痰皆标也,肾虚其本也。

2017年“项痹病”(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项痹病”(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项痹病”(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22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结合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筋伤科临床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病名:颈椎病(ICD-10编码M47.221+G55.2*)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颈型:具有典型的落枕史及上述颈项部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可正常或仅有生理曲度改变或轻度椎间隙狭窄,少有骨赘形成。

2.神经根型: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3.脊髓型:出现颈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管狭窄,并证实存在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的颈脊髓压迫;除外进行性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等。

4.交感型:出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节段性不稳定。

对部分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如果行星状神经节结封闭或颈椎高位硬膜外封闭后,症状有所减轻,则有助于诊断。

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眩晕。

5.椎动脉型: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旋颈试验阳性;影像学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增生;除外其他原因导致的眩晕;颈部运动试验阳性。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头晕伴恶心、呕吐。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眩晕,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眩晕等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症候诊断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颈痹

颈痹

按语
颈椎病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 脊髓型和交感型等,临床诊治时应注意区分。 针刺治疗颈痹有较好疗效,神经根型多加用 上肢穴,椎动脉型多取上项部穴位加后枕部 穴位。
按语
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可缓解血管痉挛,降低 血管紧张度,使椎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也 加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量,增加脑的灌 流量。 平时应注意颈部保健,并保持正确睡姿。还 应进行适当功能锻炼,注意颈部保暖等。
治疗
1 基本治疗
治法: 治法:通经止痛。取局部阿是穴和手三阳经 穴为主。 主穴: 主穴:颈夹脊 天柱 风池 曲池 外关 阿是穴 配穴: 配穴:外邪内侵者配风府、合谷、列缺 气滞血瘀者配阴郄、膈俞、血海 肝肾不足者配肝俞、肾俞、气海 操作: 操作:毫针刺,局部腧穴多加灸。
2其他治疗
拔罐法:选局部压痛点,先用皮肤针扣刺出 拔罐法: 血,再拔火罐。 穴位注射法: 穴位注射法:选局部压痛点,用当归注射液 或1%利多卡因注射液注射。
颈 痹
定义
是指颈部麻木胀痛,转侧不利,多因体虚、 劳损、风寒侵袭颈部,使经气不利所致。 本证多见于颈椎病等疾病。
病因
感受风寒 劳作过度 外伤 年老体弱 颈侧不利。 外邪内侵: 外邪内侵:兼有明显的感受风寒史,遇风寒 痛增,得温痛减,畏风恶寒。 气滞血瘀: 气滞血瘀:颈部有外伤或劳作过度史,痛如 针刺,疼痛拒按。 肝肾不足: 肝肾不足:肩部酸痛,劳累加重,或伴头晕 目眩,四肢乏力。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颈椎病(项痹)的中医诊疗方案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间盘的慢性退行性变,导致颈部关节失稳引起颈椎骨、关节与颈部软组织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从而刺激、压迫脊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椎动脉和周围软组织,出现颈臂痛、头晕、心悸,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相应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属于中医“项痹病”、“颈筋急”、“肩颈痛”等范畴。

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项痹BGS000西医病名:颈椎病M47.821二、疾病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并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颈型: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

X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2.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

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3.脊髓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履沙滩,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

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较严重并突人椎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痹症(颈椎病)
颈椎病又名颈椎综合征,以颈肩上肢疼痛、手指笨拙麻木、眩晕为主要表现的脊柱疾病。

本病属于中医痹症、项痹、眩晕等病证范畴。

乃由风湿、痰瘀痹阻颈络或肝肾阴虚、经络失调所致。

【护理评估】
1、观察疼痛发生时间、性质、关节状态。

2、评估病程长短、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评估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
风寒痹阻证、血瘀气滞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

【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重症者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⑶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

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

眩晕严重者的座椅及床铺避免晃动。

2、病情观察,作好护理记录
(1)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3、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用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

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甘、生冷、烟酒之品。

(2)肝阳上扰者可食用滋xx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阴不足者可食滋阴补肾之品。

5、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身心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掌握自我调控的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6、临证(症)施护
(1)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急按人中穴,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急救护理。

(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针刺或用梅花针叩打穴位。

7、并发症护理
猝倒:
颈椎病患者常常在站立或走路时突然扭头出现身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应做好防护措施。

病人出现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是急按人中,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急救护理。

高血压颈椎病:
高血压颈椎病可引起血压增高或降低,其中以血压升高为多,称为“颈性高血压”。

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护】
1、风寒痹阻证
(1)主证:
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治则祛风散寒除湿。

(2)施护:
①注意观察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做好疼痛评分。

②注意患处局部保暖,忌风吹受寒或淋雨受湿。

③饮食以祛风散寒温性为主,如大豆、羊肉、狗肉、胡椒、花椒等。

食疗方、荷叶粥、薏米粥。

忌生冷之物。

④xx医嘱可以中药熏洗,中药外敷颈部等。

2、血瘀气滞证
(1)主证:
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夜晚明显兼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涩。

治则行气活血止痛。

(2)施护:
①急性期病者起床要缓慢,注意卧床休息。

夜间注意安抚病人,保持情绪稳定、加强巡视。

②观察疼痛部位、性质以及有无放射痛,做好记录。

③饮食宜行气活血之品,如山楂、白萝卜、木耳等,食疗方:
山楂粥。

④xx医嘱可以牵引。

3、痰湿阻络证
(1)主证:
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浊厚腻,脉弦滑。

治则化痰利湿通络止痛。

(2)施护:
①评估眩晕的性质,发作或持续时间,及与体位改变的关系。

②做好防护,外出有人陪同,动作缓慢,避免转头,低头,防跌倒。

③饮食宜健脾除湿,如三药、莲子、白萝卜、薏苡仁,赤小豆、木耳。

食疗方:
冬瓜排骨汤。

④xx医嘱给予耳穴压豆。

4、肝肾不足
(1)主证:
眩晕时作,耳鸣耳聋,肢体麻木,面红目赤兼失眠多梦。

舌红,苔少,脉弦。

治则滋补肝肾,潜阳固本。

(2)施护:
①保持病室xx,整洁,通风良好。

②枕头高度适宜,避免颈部悬空。

③饮食宜补益肝肾之品:
如瘦肉,鱼肉,黑豆,核桃,杏仁,腰果,新鲜水果,蔬菜等。

食疗方:
黄芪炖鸡汤。

④xx医嘱给予耳穴压豆,牵引等。

5、气血亏虚:
(1)主证:
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治以益气养血,疏经通络。

(2)施护:
(3)①注意休息,避免精神刺激。

②注意颈部保暖。

③饮食宜益气养血之品:
如牛肉,蛋类,香菇,胡萝卜,大枣等食疗方:
参茸鸡汤。

④xx医嘱给予耳穴压豆。

【健康指导】
1、体位指导:
①急性期卧床制动,避免患侧卧位。

②xx期可以下床进行颈肩活动。

2、生活起居:
①避免长时间低头劳作,伏案1—2小时,活动颈肩。

②注意颈部保暖,放风寒湿邪。

3、正常人仰卧位枕高应在12厘米左右,自己一拳头高。

4、情志护理:
介绍成功例子,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战胜疾病。

注意改善不良的睡眠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