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10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10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体验诗歌中人和自然的情感。
2、学习诗歌,理解诗歌中的美。
3、能合作并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课件、彩笔、四种颜色的卡纸活动过程:一、直接语言导入:你们知道吗?不光是我们人会说话,大自然也会说话,而且大自然的话到处都是,不信?我们一起来看!(出示flash课件1)二、配乐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白云飘得高高,告诉我们什么呢?2、瞧!谁出来了?(蚂蚁)它们在干什么呢?蚂蚁往高处搬家,这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呢?3、这是什么呀?(大树桩)上面有什么?对!每一个圆圈就是一个年轮,大树桩告诉我们有几圈年轮就代表它几岁了!4、教师小结:大自然的语言多奇妙啊!我们只要认真观察就能够发现。
三、用图谱完整学习诗歌四、分组合作朗诵诗歌。
大自然的语言(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篇二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你是怎么知道的?2、板书课题《大自然的语言》,齐读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二、讲授新课1、课件:打出图文,配合轻音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字词。
3、学生自学生字,小组合作完成。
4、检查学生自学效果,重点指导几个难理解的词语“喜马拉雅山脉”、“嵌在”、“年轮”、“妙不可言”。
5、默读课文,标出共有几个小节。
想:共写了大自然的几种语言?6、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种语言,朗读该小节。
7、你觉得大自然的语言怎么样?诗歌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它们?8、诗歌里共写了大自然的哪几种语言?(学生回答师相机板书,用简笔画形式将诗歌里的七种语言表示出来)9、学习第二小节。
这个小节里写了哪一种语言?它告诉我们什么呢?(课件打出蓝天白云图)仔细观察图画,图上的白云是怎么样的?为什么?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这个小节?哪个词语告诉我们该这样读?为什么?学生齐读该小节。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大自然的语言》,你知道了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第二课时一、复习入题。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精选9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精选9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篇1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语引入课题。
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走进大自然,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恰。
今天我们学习的不是去领略大自然优美的风光,而是去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学习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说明文。
二、指名读预习提示,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学习字词。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衰草连天鬓毛连翘翘尾巴差异差遣差劲参差观测道观播种耕种落叶一丢三落四落枕萌发翩然孕育簌簌销声匿迹风雪载途四、在5分钟之内快速阅读一遍课文,并写出阅读提要。
第1至3自然段:从丰富的物候现象入手,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4至5自然段:举例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6至10自然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即纬度因素、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第11、12自然段: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五、齐读第1至3自然段,根据下列问题评点课文。
思考题:1.每个自然段写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文章~开始从丰富的物候现象写起,作者离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文中哪些词语用得既准确又生动?有何作用?(在书上作好评点。
)(一)先总结三个自然段的段意第1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
第2自然段: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3自然段: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二)着重评点第1、2自然段的语言,体会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的写法及作用,理解、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事物的表达技巧。
1.先检查学生的评点情况,并抽查学生讲析第1、2自然段中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作用。
2.在学生评析的基础上,教师作些讲评或归纳。
3.第1、2自然段词语评点如下,仅供参考。
写春:大地苏醒冰雪融化,苏醒将大地拟人化,展现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色。
融化写出了冰雪的动态,暗示着春暖花开的美景,透露着暖暖的春意。
萌发描写小草、树芽生长的情态,显示出草木的生机和活力。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工作范文]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工作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a66fcbd27284b73f342500a.png)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题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理清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学习重点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方法指导朗读,概括流程笔记栏一、自主学习二、自我检测.在横线上写出加粗字的意义。
①销声匿②周而复③风雪载④草木荣枯O⑤年年如是.选词填空。
①于是转入夏季,这是植物 ___________ 果实的季节。
②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____________ 得多。
三、合作探究划分段落层次,理清的说明顺序明确: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理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明确:.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3•作者用了那些说明方法?找出语句说明。
【品味语言】“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使用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句中“融化” “萌发”“次第”的作用? 3.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能否将上句中的“销声匿迹”改为“消失了”?4.“传语”“暗示”“唱歌”等词的作用?“草木荣枯” “候鸟去来” “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 等词的作用?四、课堂达标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尽:指花凋谢了。
山寺:指大林寺。
始:才;刚刚。
长恨:常常惋惜。
春归:春天回去了。
觅:寻找。
不知:岂料、想不到。
转:反。
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说说你从诗歌中看到了哪些物候知识?这些物候知识可以用课本中的哪些语句解释?五、拓展提升搜集一些关于物候知识的谚语六、收获和疑惑。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能根据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力量。
2.了解物候学问的把握和物候学的讨论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看大自然的爱好。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精确严谨、生动美丽的特点,增加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学习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挨次,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训练同学筛选信息,初步概况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精确严谨、生动美丽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理清打算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挨次,探究这样支配的好处。
[自主预习案]1、走进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2、给加点的字注音。
翩然()孕育()农谚()簌簌()萌发()连翘()风雪载途()销声匿迹()3、词语解释。
【翩然】【簌簌】【载途】【孕育】【萌发】【荣枯】【周而复始】【销声匿迹】[课内探究案]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找一找初读课文,然后依据要求,快速精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4、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5、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6、打算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7、讨论物候学有什么意义?(二)想一想8、再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找出上面所选学问对应段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品一品9、齐读第一自然段,学习品尝本文生动美丽的语言。
(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是按什么挨次来说明的?标出有关的时间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运用了哪些词语?认真揣摩、品尝。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整体感知课文,学会筛选信息并概括要点。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优美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学会筛选信息并概括要点。
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优美的特点。
【知识链接】说明文的基本知识1、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叫做事物说明文;或阐明事理,叫做事理说明文。
2、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
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的位置和方向。
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一般包括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局部、从总说到分说再到总说、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等几种类型。
3、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4、说明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应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
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
一、课前预习(一)基础巩固1、给下列字注音孕.( )育农谚.()翩.()然草长.()莺飞销声匿.()迹2、解释下列词语次第周而复始(二)整体感知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3、读了《大自然的语言》后,我们知道了预示天气变化,预示季节交替,鱼鳞上的圆圈可以推测鱼儿的。
【家长签字】(温馨提示:请家长写清楚孩子预习时读了几遍课文,请签上姓名)二、课堂研讨1、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标划于课本并交流。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2、小组合作做交流展示本课的语言有什么特点?3、在科学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还具有生动性。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含答案)

16.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
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名师讲析【文学常识与背景知识】1.关于作者竺可祯(1890—1974),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
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
2.名词解释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气候的反应。
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气候有密切关系。
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物候现象。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
如: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
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才把豆子收。
麻雀囤食要落雪,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课文分析】1.文章主题本文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倡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
2.文章结构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l~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6~lO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3.对话文本(1)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课文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人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部编版八下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八下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含答案)4.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事实性知识:识记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要字音、字形、词义。
程序性知识: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提高语言概括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能力。
学习重难点1、明确说明对象,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预习案一、前置补偿1、作家简介: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我国现代卓越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他还带头撰写物候专著,普及物候知识。
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2、背景链接:竺可桢在20世纪30年代就倡议应用新方法开展物候观测,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1962年,在他的领导下,又组织建立了全国性的物候观测网,进行系统的物候学研究。
1963年出版《物候学》(竺可桢、宛敏渭合著),系统介绍物候学的基本原理、我国古代的物候知识、利用物候预告农事的方法等。
本文即根据《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
3、知识链接: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果、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
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于物候现象。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及答案大自然的语言》研究目标】1、树立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并认识了解自然。
2、理解“文字”比喻的含义。
3、了解全文说明结构,准确清楚地把握大自然中的“文字”种类。
4、掌握本文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理清课文说明顺序,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研究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4、概括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知识链接】XXX(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自主研究】1、字词积累:(给加横线的字注音)衰草连天(suī cǎo lián tiān)连翘(lián qiáo)纬度(wěi dù)销声匿迹(xiāo shēng nì jì)蓑衣(suō yī)阻挠(zǔ nǎn g)忌讳(jì huì)悄然无声(qiǎo rán wú shēng)2、解释下列词语1)翩然:轻盈飘逸的样子。
2)孕育:孕育生命,指生命的诞生和发展。
3)次第:按照次序,有条不紊。
4)载途:旅途,指人生的旅程。
5)销声匿迹:消失无踪,不再发声。
6)周而复始:循环不止,一再重复。
7)风雪载途:在严寒恶劣的天气中行进。
二、整体感知:1、学生读课文两遍,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2、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1)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2)理清文章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技巧。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优秀6篇)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优秀6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知道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不一样,初步认识热带、温带、寒带。
2.能力目标:能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个事物的直线距离。
3.情感目标:体验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知道各地气温差异与离太阳的远近有关,初步了解热带、温带、寒带。
活动难点:能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地的距离。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现在的季节。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气温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不冷不热、温暖等词)我这里有三张图片,仔细观察哪一张是这个季节的人们?(教师提供三张图片,上面的人们分别穿着裙子、小外套、棉袄让幼儿选择)二、初步探讨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温度差异的原因。
1.教师出示图片,引出此时不同地方气温差的现状。
教师再出示两张图片:北极人的图片、非洲热带地区人们的图片。
教师:仔细观察这两张图片,你发现那里的气温怎么样?猜猜他们现在是什么季节?2.初步讨论三个地方气温差异的原因。
教师:其实这两个地方和我们这一样是春天,那为什么这个地方这么热,这个地方那么冷,而我们这比较温暖呢?(教师边说边将这三张图片摆在黑板上)3.幼儿自由发表观点。
三、通过操作大胆猜想三张图片在地图上的位置。
1.教师出示有三座房子标记的地球平面图。
教师:这三张图片中的人们分别住在图上的`三个地方,猜一猜分别住在哪里?请你把他们送回家。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操作材料已经过塑封处理,每张图片的背后贴有双面胶,方便粘贴。
)3.展示幼儿的操作成果并请幼儿陈述理由。
4.教师示范正确的操作,并请幼儿调整自己的操作。
四、操作探索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温度差异的原因。
1.谈话引出气温和太阳远近有关教师:是什么让我们的地球保持温暖?(太阳)教师出示太阳图片。
教师:哦,原来太阳能使我们保持温暖。
如果想要热一点,我可以怎么办?如果想要冷一点,可以怎么办?(引导幼儿说出离太阳近就热,离太阳远就冷)2.探索操作方法。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学习提取信息,准确概括内容。
2、理清说明的条理。
3、品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生动。
4、发现并欣赏大自然中的物候现象,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一)介绍作者(二)检测一下预习情况。
1、字音字形孕育()piān()然销声nì()迹簌簌()农yàn()风雪载途()2、词语积累。
(1):种子或孢子发芽。
(2):动作轻快的样子。
(3):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4)________: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文中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5)风雪载途:(6)周而复始:(7)草长莺飞: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速读课文,按照提示划分文章结构,在各小题后括号内填写段落序号。
第一部分: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速读,抢答。
(注意要抓住关键语句来找答案)(1)什么叫物侯和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3、判断下面四句中物候现象产生的原因。
①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
晚春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②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③例如秋冬之交: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
()④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同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比较,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三、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文章的四个部分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2)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这四个因素按什么顺序排列?找出标志顺序的词语。
四、赏析说明文的语言。
1.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品析下面两句话好在哪里?(1)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八下《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含答案)

XXXXXX中学(初二)年级(语文)科导学案 NO: 5课题:2.1大自然的语言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班级:初 ( ) 组别:组内编号:一、学习目标1.了解物候学的有关知识,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2. 体会课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分析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 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结合课文,说说本文的说明顺序。
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现象→本质逻辑顺序。
2.判断下列语句使用的说明方法:(1)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作诠释)(2)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
(举例子) (3)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4)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作诠释)(举例子)3.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果、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
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于物候现象。
4.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二)合作探究1.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从观测手段、数据意义两方面写出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
16《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教师版

第四单元 科技的奇观16大自然的语言_翘尾巴(qi a o ){丢三落(I a 四 「落(l a o )枕参差(c i)2.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这里只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阿公阿婆,割麦割禾:这里是模拟布谷鸟的叫声, 赋予它这样的意义。
禾,这里指稻秧。
农谚:有关农业的谚语,使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
生态学:研究生物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条件之相互关系的科学。
衰草连天:遍地是衰草。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草长莺飞:绿草茂盛,莺儿啼飞,指春天的美好景象。
♦学习目标 1. 速读课文,筛选、概括、整理出本课介绍的物候知识。
2.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 品味本文生动、准确的说明语言。
4.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新课导入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列宁语)。
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 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人类社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
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它告诉我 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 候现象,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
♦预习导学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1)读准字音。
(s ® 销声匿(n i)迹 草长莺(y mg)飞 草木荣枯(k ® 竺(zh u)可桢(zh en ) 载(zci ) 途 簌簌 候(h cu )鸟 经(j mg )度 纬 (2)认准字形。
J 衰草连天(shu a)』连翘(qi a o ) 蓑衣(suo ) 阻挠(n a o ) (wd )度 纬度'忌讳 •销声匿迹(xi a o )'悄然无声(qi a o )(3)理解多音多义字。
初中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及答案

初中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及答案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研究目标:1.积累掌握一些重点词语2.快速搜索重要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4.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5.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6.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研究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7.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研究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走进作者XXX(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开端研讨》、《物候学》等。
第一课时自主研究1.回顾说明文的有关常识。
①说明文可以分为和。
②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③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等。
④说明文语言有哪些特点。
等⑤你认为阅读说明文体应从哪些方面入手?2.读准字音。
翩然簌簌连翘萌生草长莺飞孕育载途农谚XXX销声匿迹3.解释词义。
花香鸟语:次第:XXX:悬殊:风雪载途:翩然:年年如是:孕育:周而复始:籁籁:草木荣枯:衰草连天:销声匿迹:拓展探究1.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正确地筛选信息,团体掌控文意。
①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②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③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④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2.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5段)第三部分(6~10段)第四部分(11~12段)巩固晋升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属于说明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2.6~10段按照由到的顺序举行说明的。
标志词有。
第二课时自主研究1.选词填空。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清醒、XXX、复苏)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连续、连续)开放。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2、快速选择信息的能力;3、品味说明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一、看词说话1、(1)冰雪融解草木萌发(2)莲叶满池枝繁叶茂(3)果实累累满山红叶(4)衰草连天风雪载途2、这四组词语让你分别获得了什么信息:(1)(2)(3)(4)3、依照这些词语让你得到了以上信息,用文中物候学的术语能够把这些词语称为“”,它们能告诉我们一些信息,依照这一用途还能够形象地称之为,并说说你如此称呼的好处:;作者称呼它们为“”,好处是:。
二、预习导学----知识在于积存1、我积存的词语是:(1)本文中我好读错音的词语有(2)容易写错或难写的词语有。
(3)我重点明白得的词语有。
2、课文的题目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事实上用物候学的知识说确实是“”,课文中介绍了专门多关于物候学的知识,比如:(1)(2)3、在对本课的预习中,我还自学积存了这些知识(能够是对课文内容的明白得,也能够是对课文写法的归纳):三、小组合作探究1、问一问:课文中的哪些知识点是我专门难明白得的?2、议一议(能够先谈谈自己的明白得也能够小组讨论):我或我们是如此明白得的:3、说一说:大伙儿合作解疑难!4、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有四、拓展延伸古代诗歌中也有许多反映物候知识的,如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说说你还从哪些诗中看到了物候知识,这些物候知识能够用书本中的哪些语句说明?五、精读一节,品一品生动、准确的语言1、请你找出文中一句或一段杰出的语句:杰出的地点是:2、动情朗读杰出语段,说说我是的朗读技巧:六、本节课我的收成是:。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最新整理)

16.《大自然的语言》【教师寄语】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处事》【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了解本文说明方法,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生动优美。
3、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激起探索自然奥秘的志趣。
【课时安排】二课时【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文章才会恍然大悟。
原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2.走近作者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
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撰写物候专著,普及物候知识。
《物候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
3.相关资料名词解释: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侯的反应。
如:植物的开花结实,动物的繁育,始霜解冻等。
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
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得经验的概括。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导学过程】一、`教师导引人类有语言,大自然也有它们自己的语言?发芽的杨柳,呢喃的燕子,捎来了春的讯息;聒噪的蛙鸣,悠扬的蝉鸣,传递着夏的语言;火红的柿子,金黄的鸭梨,表达着秋的情谊;凌厉的寒风,飘舞的雪花,迎来了冬天的脚步……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在时光的流转中,我们饱览了优美的自然风光,这些自然风光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用心研读教材,你一定能行)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衰()()翘()()()()()()观()()落()()()()()()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草木荣枯周而复始风雪载途形影不离A.光荣又充满形态B.茂盛又充满形体C.光荣复习载重形状3、填入下文横线处适当的一组词语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容要点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3、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重点难点】理清文章顺序,了解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方法和行文思路【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把握课文容2.自由朗读全文——揣摩文章的主要容和行文思路3.圈点勾画法——画出文章传递的主要信息,整合出每一段的主要意思二、预习自测1、给加粗的字注音衰.草连天()连翘.()纬.度()销声匿.迹()蓑.衣()阻挠.()忌.讳()悄.然无声()2、解释词语销声匿迹:周而复始:草长莺飞:草木荣枯:花香鸟语:风雪载途:年年如是:三、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燕子呢喃,春风拂面,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蝉声聒噪,烈日炎炎,告诉了我们夏天来了;田野金黄,落叶纷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白雪皑皑,粉妆玉砌,漫天的雪花说着冬天的故事鱼鳞上的圆圈告诉了我们它的年龄,三叶虫的化石嵌在喜玛拉雅山巅,告诉我们这里曾是浩瀚的海洋其实人有语,物有声,大自然也会说话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吧四、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读课文,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2、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五、合作交流.1、第二部分:(1)、文章第四段为什么说利用物候于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从观测手段上看,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从数据意义上看,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2)、文章第五段举的物候记录的例子说明了什么?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2第三部分:(1)、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2)、这四个因素按什么顺序说明?这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条理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地点高下的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因素则是时间因素由三个空间方面的因素到一个时间因素,又是一种条理。
(3)、“首先是纬度”这一段,举出桃花和刺槐的例子说明了什么?说明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4)、“经度的差异”这一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了什么?举了连翘和榆叶梅、苹果开花两个例子,说明了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陆要迟若干天。
(5)、“高下的差异”这一段讲到“逆温层”什么叫逆温层,逆温层是怎么形成的?按正常的物候现象,植物的抽芽开花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但在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逆温层的形成是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3.第四部分:(1)、研究物候学有哪些意义?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第二,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第三,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第四,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2)、这四个方面的意义按什么顺序安排?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按从主到次的顺序、用“首先”,突出主要意义,其他意义用两个“对于”、两个“还可以利用来”“也可以利用来”这些词语可以看出。
(3)、研究物候学对我国山区农业发展有什么意义?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特别是目前党中央提出的开发大西北的号召,因此,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很有意义的。
六、拓展延伸:1、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2、除了农谚,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七、小结: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本文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文章同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从而热爱科学八、达标检测、1、给加粗的字注音销声匿()迹连翘()翩()然农谚()差()异孕()育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①冬季南北温度xuán shū()②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xiǎn zhù()③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yú yè méi()、西府hǎi táng()、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3、为下列加粗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将义项的序号填入括号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活页月刊()出现了一片春耕的活气()A.生动活泼;不死板 B.生存;有生命 C.活动;灵活2.各种花次第开放()改革开放()A.(花)展开 B.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3.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这本书是他的劳动果实()A.革命斗争或劳动生产得到的胜利品或收获B.植物体的一部分4、下列各句中说明纬度差异的一项是()A.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要到立夏B.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C.在早春三四月间,桃花要比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刺槐开花只比早10天D.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应5、下列说确的一项是()A.“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C.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D.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6、阅读,然后回答问题(一)立春过后,渐渐从沉睡中(1)(A清醒;B醒;C醒悟;D复)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2)(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3)(A纷纷;B刷刷;C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1.在语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1)()(2)()(3)()2.解释下列词语销声匿迹:翩然: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A.物候现象 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 D.四季景色变化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主要的说明方法是: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6.作者为什么说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阅读下边的语段,回答问题。
①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②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③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④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⑤这叫逆温层。
⑥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⑦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⑧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禾木抽青和开花的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分别找出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什么叫逆温层?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它出现的时间及气候条件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一段第⑧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4.第一段②—⑧句可分为两层,③—⑧句为第二层,为什么详写这一层?5.第二段第②句中的“后者”具体指代什么?6.前后两段在说明影响物候来临因素方面出发点不同,前者是________因素,后者是________因素。
(选择填空:空间、时间)拓展延伸:1、“清明前,开秧田”是根据节气确定“开秧田”的时间“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是根据物候现象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馒头云,天气晴”根据云彩的形状预测天气状况“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根据物候现象“雨中蝉叫”预测天气情况“麻雀囤食要落雪”“猪衔草,寒潮到”“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龟背潮,下雨兆”“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这些农谚都是根据物候现象预测天气情况2、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度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达标检测1、nì qiáo piān yàn chā yùn2、悬殊显著榆叶梅海棠3、1.BCA 2.AB 3.BA4、C5、D6、(一)1.(1)B (2)A (3)C 2.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3.A 4.时间顺序;举例子 5.不行因为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6.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各种自然现象和气候有密切关系,它们好像在提醒农民适时安排农事,起到了语言的作用,所以作者说它们是大自然的语言一)1.各段的第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