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护理学的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精神障碍护理学

精神障碍护理学

精神障碍护理学
选择、名词解释。

幻觉: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

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知觉:大脑
感觉过敏:
感知综合症:患者对客观事物整体的感知是正确的,但对这一事物的某些个别属性,如形状、大小、位置、距离、及颜色等的感知与实际情况不符。

违拗常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奥赛罗综合征的核心症状是:嫉妒妄想。

精神自动症综合征患者最突出的体验是:异己体验。

精神自动症综合征患者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护患沟通中的医学伦理原则是:保密、不伤害、公平、有利于患者。

急性脑器质性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

属于抑郁发作躯体症候群的临床表现是:精力丧失。

%代表离婚这一症状是:词语新作。

衣服反穿表示表里合一:象征性思维。

属于紧张症候群的精神症状是:刻板动作。

(木僵、违拗、被动服从、蜡样屈伸、作态、刻板言语)
护患沟通的基本原则:以患者为中心、保持关系的职业化特征。

护患沟通的作用: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减
少和避免护患纠纷。

了解遗传度最有效的办法是:双生子研究。

精神障碍护理学

精神障碍护理学

精神障碍护理学1.1精神障碍护理学是研究对精神障碍病人实施特殊护理的一门科学。

1.2精神障碍护理是一门有目标地研究人类行为理论的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目的在预防及治疗精神方面的障碍,以期提升社会、社区及个人之精神心理状态至最佳境界。

1.3精神障碍护理的工作范围包括保健性、治疗性、康复性以及健康教育工作。

即由精神障碍防治扩展到社区心理卫生。

1.4精神障碍专科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1管理者角色。

2治疗者角色。

3教育、辅导者角色。

4协同者的角色。

5社会性角色。

6研究者的角色。

1.5 18世纪末,法国比奈尔,转折点。

美国理查兹女士,奠定了精神科护理的基础模式。

1958年实行开放半开放管理制度。

90年代初成立了中华护理学会精神科护理专业委员会。

1.6精神障碍病人的一般护理:一、基础护理:1生活护理(晨晚间护理;皮肤、毛发卫生护理;衣着卫生护理;经期护理)2饮食护理(进餐前护理;进餐时护理;食品管理)3睡眠护理(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避免睡前兴奋;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失眠的处理;夜间护理;宣传教育)4大小便护理。

二、安全护理:1掌握病情。

2加强巡视(每10分钟1次)。

3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常规制度。

4加强安全管理。

三、沟通交往与心理护理。

1.7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目的是为了相互了解、协调一致、心理相容。

护理人员利用沟通要达到2个目的:一是收集资料,确立护理问题;二是矛以情感支持或提供咨询。

1.8沟通的原则:1以病人为中心。

2接纳与尊重病人。

3协助病人维持希望。

4积极稳定情绪。

1.9常用的沟通方法与技巧:1交谈。

2善于诱导、启发病人谈话。

3开放式的谈话。

4耐心、充分地倾听。

5必要的信息反馈。

6适时使用沉默。

7善于使用美好的语言。

8身体接触沟通。

9接纳和确认病人的感受,避免与之争论。

2.1精神障碍:是在内(躯体)外(环境)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大脑的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精神活动显著偏离正常,出现精神症状或精神病性症状和个人(社会)功能受损以及(或)本人感到精神痛苦。

精神障碍 名词解释

精神障碍 名词解释

精神障碍护理学是研究对精神障碍病人实施特殊护理的一门科学.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学知识,以科学的态度适当的方法美好的语言对病人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精神障碍是在内(躯体)外(环境)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头脑的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神经活动显著偏离正常,出现精神症或精神病性症状和个人(社会)功能受损以及本人感到精神痛苦.精神症状是精神障碍病人在意识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活动等方面的临床表现,精神病性症状主要指各种幻觉妄想及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明显的精神运动兴奋或迟滞及紧张症性行为.心理因素指各体的性格认知与价值观,对外界事物的情感态度,个体的行为方式及社会(家庭)支持系统.认知障碍指精神障碍是,感知觉思维注意记忆和智能活动出现的精神症状.感觉过敏指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知觉是大脑对外界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感知.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临床上多见错视和错听幻觉指没有客观事物或缺乏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而产生的知觉体验.功能性幻觉指一种正常的知觉与幻觉同时存在,幻听的内容较单调固定.非幻觉性知觉障碍指病人对客观事物的知觉是正确的,但对个别属性的感知发生障碍.抽象思维指反映客观事物共同属性和内在联系,又称为概念.思维奔逸指思维联想加快,思维活动中概念增多及转变快速,且不断涌现出新的概念.病理性赘述指思维活动停滞,描述一个问题时,对不必要的细节描述的过份详尽和累赘,思维进程缓慢但不离题,最后能说明问题所在.思维贫乏指联想数量减少,概念和回忆缺乏.妄想是一种病态的信念,是病态的推理和判断的结果.此信念没有客观事实作为依据,但病人却坚信不移,不能为事实所说服,也不能以亲身经历加以纠正,更无法以其所受教育水平和教育背景来解释.强迫观念时病人脑内反复出现的观念或想法,病人明知这些想法没有必要,但却控制不住也不能摆脱,为此感到十分痛苦,主动注意是个体主观上有目标的注意,其注意的目的与个人的兴趣情感思维既往的经历有关,遗忘症指病人对某时间或某一段时间内的经历不能回忆.逆行性遗忘是指病人回忆不出疾病发生以前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多见于颅脑损伤伴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当病人意识清醒后回忆不出在意识障碍之前自己所经历的事件.错沟症是记忆的错误,对既往曾经历过的事件,主要是时间记忆错误.多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脑外伤性痴呆.虚构是指病人以虚伪的事(从未发生过),来填补其遗忘的经历,虚构的内容多变且常带有荒谬色彩,多见于痴呆病人.精神发育迟滞是指18岁以前大脑发育阶段,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如遗传中毒感染头外伤内分泌异常或缺氧等因素,导致大脑发育不良或受阻碍,智能的发育停留在一定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儿的智力发育及社会适应能力未达到同龄儿童的水平.痴呆是发生在脑器质性病变基础上的一种综合征,其发生发展是以慢性进行性过程,包括智能,记忆和人格的损害,其中智力的损害是基本的,换言之,仅有记忆和人格的损害不能称为痴呆.定向力指对周围环境和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自知力也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病人对自身精神障碍或精神症状的认识能力,并且能指出既往和现在的表现与体验中哪些是病态,还能对病态的表现正确分析和批判,这样病人的自知力是完整的,或是说有自知力.情感活动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相应内心体验,是与人的高级社会需要相关联的.焦虑指为无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紧张恐惧或过分担心自身安全及其他不良后果的心境,病人表现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常伴有自主性神经功能紊乱,多见于焦虑症及老年期焦炉抑郁状态,称为广泛性焦虑,意志活动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未达到既定的目标,克服困难采取行动以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行为是有动机有目的的行为.蜡样屈曲指病人处于严重的木僵状态时,其肌张力较高,病人的肢体可被动的认别人随意摆放,即使看来是既不舒适的姿势,病人也能较长时间保持定势不动,病人的四肢就像软的蜡一样可以任意弯曲造型故名蜡样屈曲.人格解体指病人感到自我存在的意识丧失,即病人体验不到自己的精神活动或躯体的存在,幻觉妄想综合征是以幻觉(常为言语性幻听为主)在幻觉的基础上继发产生妄想.情感综合征是以情感障碍为主要临床相的一种综合征,可表现为抑郁状态及躁狂状态,抑郁状态是在情感低落的基础上,伴有思维迟缓和意志活动减退,所以病人在抑郁状态时,主要表现为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减退三主症,遗忘综合症,又称柯萨柯夫综合中症,其特征是病人表现识记能力障碍,时间定向障碍,虚构症,顺行性或逆行性遗忘,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也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是一组由颅脑器质性病变因素直接损害脑部所致的精神障碍.脑衰弱综合征常见于脑器质性疾病及损伤的初期或恢复期,有时亦可见于慢性过程中,临床主要表现为类似精神衰弱症状,谵妄状态指急性脑病病人如出现生动的错觉或幻觉,恐惧紧张兴奋冲动,吵闹不安,痴呆综合症指病人出现了全面性智能障碍,常伴有人格改变多发梗死性痴呆,指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使微栓子脱落或缺血引起的大脑白质中心散在性多发小梗死灶所致的痴呆综合征。

《精神障碍护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精神障碍护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概念以及学科特点(一)精神障碍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精神障碍护理学是建立在一般护理学基础上的专科护理学。

它以精神障碍患者为服务对象,为精神障碍患者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最终使精神障碍患者达到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全面康复。

精神障碍护理学作为一门专科护理,也相应地具备它的特殊性。

首先,更加注重对患者的心理体验和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体验一部分围绕精神病理现象,如幻觉、妄想、强迫、焦虑等内容;另一部分则围绕现实的烦恼,比如升学、就业、人际关系和生活问题等。

两者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

护士在临床接触患者的过程中,有意地区分这两种体验是有实际意义的,对前者应当无争辩地倾听患者诉述,对后者则可以采取必要的积极措施给患者以适当的帮助和改进。

其次,更加强调护患沟通以及沟通技巧的运用。

有效的护患沟通技巧不仅有利于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更有助于防范可能的医患矛盾和与患者相关的安全风险,如自伤、攻击等。

第三,更加需要深入了解患者的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生活的背景;提供健康教育与咨询,切实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后精神障碍的生活。

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与表现比其他任何障碍都更容易受患者生活背景的影响,现实生活中的应激性事件也更容易影响到患者病情的转归与发展。

只有切实了解到患者或其家庭所真正关注的焦点问题,对患者的影响和帮助才能够真正做到最大化。

第四,更加突出对患者躯体、攻击、自伤(杀)等风险因素的评估。

精神障碍的患者合并其他躯体疾病的现象是非常常见的,但往往因为其突出的精神病理现象而被掩盖或者忽视。

精神障碍患者,尤其是急性期住院患者都存在程度不等的冲动、自伤或者自杀风险的可能性。

因此,精神障碍的临床护理对患者的躯体状况、攻击行为、自伤(杀)等风险的评估应该是例行常规。

(二)精神障碍护理学的学科任务和范围精神障碍护理学的任务着眼于以下3个方面:1.为精神科专业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奠定理论基础。

2.为精神科专业护理的从业人员提供必要的操作规范或指南。

精神护理学2

精神护理学2

一、精神障碍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学科特点(一)精神障碍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精神障碍护理学是建立在一般护理学基础上的专科护理学。

它以精神障碍患者为服务对象,为精神障碍患者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最终使精神障碍患者达到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全面康复。

精神障碍护理学作为一门专科护理,也相应地具备它的特殊性。

首先,更加注重对患者的心理体验和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体验一部分围绕精神病理现象,如幻觉、妄想、强迫、焦虑等内容;另一部分则围绕现实的烦恼,比如升学、就业、人际关系和生活问题等。

两者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

护士在临床接触患者的过程中,有意地区分这两种体验是有实际意义的,对前者应当无争辩地倾听患者诉述,对后者则可以采取必要的积极措施给患者以适当的帮助和改进。

其次,更加强调护患沟通以及沟通技巧的运用。

有效的护患沟通技巧不仅有利于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更有助于防范可能的医患矛盾和与患者相关的安全风险,如自伤、攻击等。

第三,更加需要深入了解患者的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生活的背景;提供健康教育与咨询,切实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后精神障碍的生活。

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与表现比其他任何障碍都更容易受患者生活背景的影响,现实生活中的应激性事件也更容易影响到患者病情的转归与发展。

只有切实了解到患者或其家庭所真正关注的焦点问题,对患者的影响和帮助才能够真正做到最大化。

第四,更加突出对患者躯体、攻击、自伤(杀)等风险因素的评估。

精神障碍的患者合并其他躯体疾病的现象是非常常见的,但往往因为其突出的精神病理现象而被掩盖或者忽视。

精神障碍患者,尤其是急性期住院患者都存在程度不等的冲动、自伤或者自杀风险的可能性。

因此,精神障碍的临床护理对患者的躯体状况、攻击行为、自伤(杀)等风险的评估应该是例行常规。

(二)精神障碍护理学的学科任务和范围精神障碍护理学的任务着眼于以下3个方面:1.为精神科专业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奠定理论基础。

精神障碍护理学名词解释

精神障碍护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精神障碍护理学:精神障碍护理学生意建立在一般护理学基础上的专科护理学。

它以精神障碍患者为服务对象,为精神障碍患者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最终使精神障碍患者达到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全面康复。

诊断精神障碍必须同时满足症状学的标准和社会学标准,社会学标准中个人的心里痛苦体验和社会功能受损是其中的两个重要标准心理护理:在护理全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主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帮助患者在自身条件下获得最佳的身心状态第二章护理沟通概论护患沟通:护患沟通时护士和患者及家属之间交流信息和感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过程。

共情:共情也称“同理心”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的是深入到别人的内心,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认识其思想,体验其情感,并产生共鸣。

第三章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是指在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影响下,人体出现的各种精神活动紊乱,表现为具体临床诊断意义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可伴有痛苦体验和功能损害。

遗传度:遗传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度称为遗传度(双生子研究)精神障碍分类系统为三类: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疾病分类》中的第五章,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第四章精神障碍症状学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等精神障碍症状学:研究精神症状及其产生机制的学科知觉: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的经验形成对事物的整体印象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如将地上的一条绳子看做蛇。

病理学错觉常在意识障碍时出现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思维化声: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言语声自己和他人均能听见。

思维奔逸:又称观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健谈,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出口成章自觉脑子反映快特别灵活,好像机器加了润滑剂,概念一个接一个,说话的主题极易随环境而变化,也有音韵联想和字面联想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减少和联想困难。

(完整版)精神障碍护理学的名词解释

(完整版)精神障碍护理学的名词解释

1.精神障碍护理学: 是研究对精神障碍病人实施特殊护理的一门科学.它是精神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建立在一般护理学基础上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目的:是在预防及治疗精神护理方面的障碍,以期提升社会,社区及个人之精神心理状态之最佳境界。

护理的职能:不是单方面照顾病人,而是研究和帮助健康人群恢复健康。

研究:是评估了解病人的情况,确立诊断,制定计划的过程。

帮助:是护士与病人互动的过程。

精神护理的目标:以帮助人类维护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功能为根本目标。

重视强调人际关系中的沟通技巧运用在护患间的互动过程中,从而达到治疗性目标。

帮助其树立信心,发展校正向的自我概念和改善人际关系及恢复社会功能,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

精神障碍护理工作范围:包括保健性,治疗性,康复性及健康教育工作。

由精神障碍防治扩展到社区心理卫生。

1952年精神药品出现,美国理查兹女士致力于精神护理工作,1882年美国麻州马克林医院成立,开办精神护理人员学校。

.精神障碍专科人员的角色功能:管理,治疗,教育辅导,协同,社会性,研究者。

安全护理包括:1)掌握病情,2)加强巡视-护理人员应10分钟寻视一次。

3)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常规制度:给药制度,交接班制度,岗位责任制,加强安全管理。

2.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目的是为了相互了解,协调一致,心理相容。

2个目的:收集资料,确立护理问题。

与以情感支持或提供咨询。

沟通的原则:以病人为中心,接纳与尊重病人,协助病人维持希望,积极稳定情绪。

3.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学的知识,以科学的态度,恰当的方法,美好的语言对病人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

入院阶段: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病友间良好的情感交流。

合理安排病人的生活,创造优美舒适的休养环境。

4.社会功能: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不同,导致病人的个人功能或社会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包括4个方面:工作学习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遵守社会规则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精神痛苦。

《精神障碍护理学》小抄小条做条名词解释简答题已排版

《精神障碍护理学》小抄小条做条名词解释简答题已排版

超价观念:传统(经典)抗精神病性药物:电休克治疗(EST):工娱疗法:护理措施:护理评估:护理效果评价:护理诊断:急性精神障碍:记忆:交叉耐药性:焦虑症:护患沟通:惊恐发作:精神病:精神病性症状:精神症状:精神症状综合征:精神活动:精神活性物质:精神药物应用的护理:精神依赖:精神障碍:心因性精神障碍:(反应性精神障碍、反应性精神病),精神障碍护理:精神障碍护理学:感觉: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知觉知觉及知觉障碍:。

错觉:幻觉:幻听:幻视:幻味:幻嗅:幻触:内脏幻觉:假性幻觉:真性幻觉:功能性幻觉:反射性幻觉:非幻觉性障碍(感知综合障碍):思维和思维障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思维破裂: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异己体验:思维中断:强制性思维:思维插入:思维被揭露感或哦呗洞悉感:思维被广播:缄默症:持续言语:刻板言语:模仿言语:妄想继发性妄想系统妄想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又称被控制感:④夸大妄想:罪恶妄想:疑病妄想:钟情妄想:嫉妒妄想:非血统妄想:超价观念:强迫观念:注意注意增强:注意涣散:注意减退:注意转移:注意狭窄:记忆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界限性遗忘。

折事遗忘称与远事遗忘:错构:虚构:智能:智力低下:假性痴呆:精神发育迟滞:痴呆:全面性痴呆。

部分性痴呆自知力:定向力:双重定向:情感高涨:欣快:情感低落:焦虑:恐惧:情感脆弱又称情感不稳:情感情感淡漠:易激惹:情感爆发:病理性激情:情感倒错:强制性哭笑:意向倒错:意志意志增强:意志减弱:矛盾意向:动作:行为:精神运动障碍。

精神运动性兴奋: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木僵蜡样屈曲:违拗症:。

刻板动作:模仿动作:作态:意识:嗜睡:意识混浊:昏睡:昏迷:朦胧状态:谵妄状态:梦样状态:漫游自动症:梦游症:昼游症就成神游症:人格解体:双重人格:交替人格:兴奋状态:奥赛罗综合征:精神自动综合征:紧张症候群:科萨科夫综合症又称遗忘综合征:脑器质性精神障碍:AD:称阿尔茨海默病,脑血管性痴呆:。

《精神障碍护理学》小条做条名词解释简答题已排版

《精神障碍护理学》小条做条名词解释简答题已排版

超价观念:传统(经典)抗精神病性药物:电休克治疗(EST):工娱疗法:护理措施:护理评估:护理效果评价:护理诊断:急性精神障碍:记忆:交叉耐药性:焦虑症:护患沟通:惊恐发作:精神病:精神病性症状:精神症状:精神症状综合征:精神活动:精神活性物质:精神药物应用的护理:精神依赖:精神障碍:心因性精神障碍:(反应性精神障碍、反应性精神病),精神障碍护理:精神障碍护理学:感觉: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知觉知觉及知觉障碍:。

错觉:幻觉:幻听:幻视:幻味:幻嗅:幻触:内脏幻觉:假性幻觉:真性幻觉:功能性幻觉:反射性幻觉:非幻觉性障碍(感知综合障碍):思维和思维障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思维破裂: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异己体验:思维中断:强制性思维:思维插入:思维被揭露感或哦呗洞悉感:思维被广播:缄默症:持续言语:刻板言语:模仿言语:妄想继发性妄想系统妄想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又称被控制感:④夸大妄想:罪恶妄想:疑病妄想:钟情妄想:嫉妒妄想:非血统妄想:超价观念:强迫观念:注意注意增强:注意涣散:注意减退:注意转移:注意狭窄:记忆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界限性遗忘;折事遗忘称与远事遗忘:错构:虚构:智能:智力低下:假性痴呆:精神发育迟滞:痴呆:全面性痴呆。

部分性痴呆自知力:定向力:双重定向:情感高涨:欣快:情感低落:焦虑:恐惧:情感脆弱又称情感不稳:情感情感淡漠:易激惹:情感爆发:病理性激情:情感倒错:强制性哭笑:意向倒错:意志意志增强:意志减弱:矛盾意向:动作:行为:精神运动障碍。

精神运动性兴奋: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木僵蜡样屈曲:违拗症:。

刻板动作:模仿动作:作态:意识:嗜睡:意识混浊:昏睡:昏迷:朦胧状态:谵妄状态:梦样状态:漫游自动症:梦游症:昼游症就成神游症:人格解体:双重人格:交替人格:兴奋状态:奥赛罗综合征:精神自动综合征:紧张症候群:科萨科夫综合症又称遗忘综合征:脑器质性精神障碍:AD:称阿尔茨海默病,脑血管性痴呆:。

《精神障碍护理学》名词解释

《精神障碍护理学》名词解释

AD:称阿尔茨海默病,是指一组原因不明的原发性脑变性疾病。

多发生于老年或老年前期,缓慢发展加重,最终发展为严重痴呆。

CCMD-2-R: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

是目前国内临床广泛使用的分类方案和诊断标准。

Ganser氏综合征:也称心因性假性痴呆,为一种功能性痴呆,由强烈精神创伤引起,痴呆氏可逆的,临床表现为对简单的问题,给与近似的错误回答。

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无变化。

ICD-10: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

TD:为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一种不良反应,又称迟发性运动障碍。

超价观念:是指一种病人个人所持有的确信,这种确信,有一定事实依据,只是过于偏激或片面,且这种确信与病人的利益密切相关,并带有强烈的情感作用,明显影响病人的行为。

传统(经典)抗精神病性药物:依据其化学结构不同分为5类:1酚噻嗪类;2硫杂蒽类;3丁酰苯类;4二苯二氮卓类;5苯甲酰胺类;以及长效制剂。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电休克治疗(EST):是以一定量的电流通过大脑,引起意识丧失,而达到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

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病人。

定向力: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和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是判断是否存在意识障碍的重要指标。

恶性综合征:为一种少见严重的药物反应,常由抗精神病药物引起,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意识障碍、肌肉僵直、大汗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引起死亡。

儿童多动症:是指发生于儿童时期,表现为与同龄儿童相比,具有明显的、持续的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任性、冲动和学习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儿童孤独症:是发病于婴儿时期的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本病以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活动内容和兴趣的局限以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为基本特征,且多数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落后。

儿童情绪障碍:是指发生于儿童少年时期,以焦虑、恐怖、抑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

二级预防保健(发病前期及临床期)指精神疾病发病前或发展期护士能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处理精神卫生健康问题,阻断精神疾病发展的护理干预。

《精神障碍护理学》小条做条名词解释简答题已排版

《精神障碍护理学》小条做条名词解释简答题已排版

超价观念:传统(经典)抗精神病性药物:电休克治疗(EST):工娱疗法:护理措施:护理评估:护理效果评价:护理诊断:急性精神障碍:记忆:交叉耐药性:焦虑症:护患沟通:惊恐发作:精神病:精神病性症状:精神症状:精神症状综合征:精神活动:精神活性物质:精神药物应用的护理:精神依赖:精神障碍:心因性精神障碍:(反应性精神障碍、反应性精神病),精神障碍护理:精神障碍护理学:感觉: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知觉知觉及知觉障碍:。

错觉:幻觉:幻听:幻视:幻味:幻嗅:幻触:内脏幻觉:假性幻觉:真性幻觉:功能性幻觉:反射性幻觉:非幻觉性障碍(感知综合障碍):思维和思维障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思维破裂: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异己体验:思维中断:强制性思维:思维插入:思维被揭露感或哦呗洞悉感:思维被广播:缄默症:持续言语:刻板言语:模仿言语:妄想继发性妄想系统妄想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又称被控制感:④夸大妄想:罪恶妄想:疑病妄想:钟情妄想:嫉妒妄想:非血统妄想:超价观念:强迫观念:注意注意增强:注意涣散:注意减退:注意转移:注意狭窄:记忆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界限性遗忘;折事遗忘称与远事遗忘:错构:虚构:智能:智力低下:假性痴呆:精神发育迟滞:痴呆:全面性痴呆。

部分性痴呆自知力:定向力:双重定向:情感高涨:欣快:情感低落:焦虑:恐惧:情感脆弱又称情感不稳:情感情感淡漠:易激惹:情感爆发:病理性激情:情感倒错:强制性哭笑:意向倒错:意志意志增强:意志减弱:矛盾意向:动作:行为:精神运动障碍。

精神运动性兴奋: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木僵蜡样屈曲:违拗症:。

刻板动作:模仿动作:作态:意识:嗜睡:意识混浊:昏睡:昏迷:朦胧状态:谵妄状态:梦样状态:漫游自动症:梦游症:昼游症就成神游症:人格解体:双重人格:交替人格:兴奋状态:奥赛罗综合征:精神自动综合征:紧张症候群:科萨科夫综合症又称遗忘综合征:脑器质性精神障碍:AD:称阿尔茨海默病,脑血管性痴呆:。

精神科精神障碍护理学

精神科精神障碍护理学

第一章绪论1.精神障碍护理学的概念:精神障碍护理学是建立在一般护理学基础上的专科护理学。

它以精神障碍患者为服务对象,为精神障碍患者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最终使精神障碍患者达到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全面康复。

2.精神障碍护理学的特点(1)更加注重对患者的心理体验和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2)更加强调护患沟通以及沟通技巧的运用。

(3)更加需要深入了解患者的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生活的背景。

(4)更加突出对患者躯体、攻击、自伤(杀)等风险因素的评估。

3.精神障碍患者的饮食护理、安全护理及心理护理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饮食护理:(1)进餐前护理(2)进餐中护理安全护理包括患者的安全护理和物品安全管理。

患者的安全护理:(1)床位安置(2)定时清点患者数目(3)做到重点患者心中有数(4)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5)加强巡视(6)评估患者服药的依从性(7)执行诊疗护理常规及各种制度物品安全管理:(1)禁止携带危险物品(2)统一保管物品(3)安全检查(4)定时清点危险物品(5)钥匙使用制度(6)禁止携带贵重物品心理护理:概念: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主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帮助患者在自身条件下获得最佳的身心状态。

心理护理目标(1)建立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2)提高患者适应能力,帮助其正确地认识疾病。

(3)为患者提供负性情绪的排解方法,减轻其不良情绪,积极接受治疗。

心理护理特点(1)将心理治疗运用于护理领域,有别于一般的心理治疗。

(2)心理护理贯穿于护理全过程。

包括言语与非言语行为。

(3)心理护理的效用随时体现在护理活动中。

方法A、一般性心理护理:尊重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护理人员用爱心、耐心及良好的沟通技巧最大化地与患者相处;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护理环境;尽量主动满足患者合理的需要。

B、支持性心理护理:使用共情的技巧,多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感受患者的思维、情感、行为和需求;给予积极的倾听,恰当的解释,适当的保证,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陪伴患者。

精神障碍护理学名词解释

精神障碍护理学名词解释

精神疾病: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

精神病学:研究各种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为目的的一门学科,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

精神障碍: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可伴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精神症状:指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来。

感觉: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形、色、大小、重量、气味等。

知觉:是一种事物的不同属性反映到脑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经验,在脑中形成的整体的印象。

内感性不适: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服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游走etc,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局部定位,可继发疑病观念。

见于精分、神经症等错觉:是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正常人于光线暗淡、恐惧、紧张和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产生错觉但经验证可纠正。

临床多见错听&错视。

病理性错觉常于意识障碍下产生,带恐怖色彩。

多见于器质性精神病的谵妄状态。

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虚幻的知觉。

为临床最常见且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常与妄想合并存在。

真性幻觉:指患者通过感官而体验到的,形象鲜明,如同外界客观事物形象一样,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的幻觉。

假性幻觉:指患者不是通过感官而体验到的,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等的幻觉。

与一般知觉不同,但患者深信不疑。

功能性幻觉: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即当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正常知觉与幻觉并存。

常见功能性幻听。

反射性幻觉:指当某一感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的涉及另一感官的幻觉。

见于精神分裂症。

心因性幻觉:指在强烈心理因素影响下产生的幻觉,幻觉内容与心理因素有密切联系。

精神障碍护理学(串讲)

精神障碍护理学(串讲)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精神障碍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学科特点【名词解释】精神障碍护理学:是以精神障碍患者为服务对象,为精神障碍患者护理提供实践指南和理论依据,最终使精神障碍患者达到社会功能和心理的全面康复。

【简答】精神障碍护理学学科的特殊性:(1)精神障碍护理学更加注重对患者的心理体验和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2)精神障碍护理学更加强调护患沟通以及沟通技巧的运用。

(3)精神障碍护理学更加需要深入了解患者的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生活的背景;提供健康教育与咨询,更好地帮助患者适应精神障碍的生活。

(4)精神障碍护理学更加突出对患者躯体、攻击、自伤(杀)等风险因素的评估。

【简答】精神障碍护理学的学科任务:(1)为精神科专业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奠定理论基础。

(2)为精神科专业护理的从业人员提供必要的操作规范或指南。

(3)为精神科专业的护理管理提供科学、合理、循证而专业的方法和制度,为病人提供舒适、温馨、安全的治疗环境。

第二节精神障碍患者的一般护理【简答】精神障碍护理学的护理目标:(1)帮助精神障碍患者认识疾病带来的困扰。

(2)帮助精神障碍患者保持、提高、改善自我照顾的能力。

(3)帮助精神障碍患者维护自尊及安全。

第二章护患沟通概念第一节护患沟通的概念、作用和基本原则【单选、名词解释】护患沟通:是护理人员在护理疾病的过程中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

【简答】护患沟通的作用:(1)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

(2)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

(3)减少和避免护患纠纷。

【简答】护患沟通的基本原则:(1)护患沟通以患者中心。

(2)护患沟通具有保持关系的职业化特征,即护患关系应当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伙伴关系。

第二节护患沟通的历史发展和现状考试大纲对本节内容不做考核要求,考生可灵活掌握。

第三节护患沟通的基础【单选】护患沟通时需要遵守的医学伦理原则有保密原则、不伤害原则、公平原则、有利原则。

【名词解释】共情:也称为神入、同理心,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的是深入他人的内心的世界,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认识其思想,体验其情感,并产生共鸣。

精神障碍护理学考点版小条做条名词解释简答题

精神障碍护理学考点版小条做条名词解释简答题

超价观念:传统( 经典) 抗精神病性药物: 电休克治疗( EST) :工娱疗法:护理措施:护理评估:护理效果评价:护理诊断:急性精神障碍:记忆:交叉耐药性:焦虑症:护患沟通:惊恐发作:精神病:精神病性症状:精神症状:精神症状综合征:精神活动:精神活性物质:精神药物应用的护理: 精神依赖:精神障碍:心因性精神障碍: ( 反应性精神障碍、反应性精神病) , 精神障碍护理:精神障碍护理学:感觉: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知觉知觉及知觉障碍: 。

错觉:幻觉:幻听:幻视:幻味:幻嗅:幻触:内脏幻觉:假性幻觉:真性幻觉:功能性幻觉:反射性幻觉:非幻觉性障碍( 感知综合障碍) :思维和思维障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思维破裂: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异己体验:思维中断:强制性思维:思维插入:思维被揭露感或哦呗洞悉感: 思维被广播: 缄默症:持续言语:刻板言语:模仿言语:妄想继发性妄想系统妄想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又称被控制感: ④夸大妄想:罪恶妄想:疑病妄想:钟情妄想:嫉妒妄想:非血统妄想:超价观念:强迫观念:注意注意增强:注意涣散:注意减退:注意转移:注意狭窄:记忆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界限性遗忘;折事遗忘称与远事遗忘: 错构:虚构:智能:智力低下:假性痴呆:精神发育迟滞:痴呆:全面性痴呆。

部分性痴呆自知力:定向力:双重定向:情感高涨:欣快:情感低落:焦虑:恐惧:情感脆弱又称情感不稳: 情感情感淡漠:易激惹:情感爆发:病理性激情:情感倒错:强制性哭笑:意向倒错:意志意志增强:意志减弱:矛盾意向:动作:行为:精神运动障碍。

精神运动性兴奋: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木僵蜡样屈曲:违拗症: 。

刻板动作:模仿动作:作态:意识:嗜睡:意识混浊:昏睡:昏迷:朦胧状态:谵妄状态:梦样状态:漫游自动症:梦游症: 昼游症就成神游症:人格解体:双重人格:交替人格:兴奋状态:奥赛罗综合征:精神自动综合征:紧张症候群:科萨科夫综合症又称遗忘综合征:脑器质性精神障碍:AD:称阿尔茨海默病,脑血管性痴呆: 。

精神障碍护理学名词解释

精神障碍护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精神障碍护理学:就是研究对精神障碍病人实施特殊护理得一门科学。

就是精神医学得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护理学一个分支,就是建立在一般护理学基础上得一门专科护理学。

沟通:指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与交流得过程,目得就是为了相互了解、协调一致、心理相容。

心理护理:指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学得知识,以科学态度,恰当得方法,美好得语言对病人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

第二章精神障碍得病因与分类精神障碍:就是在内外各种致病因素得影响下,大脑得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精神活动显著偏离正常,出现精神症状或精神病性症状与个人(社会)功能受损以及(或)本人感动精神痛苦。

精神症状:就是精神障碍病人在意识、认知、情感与意志行为活动等方面得临床表现。

社会功能:精神障碍得严重程度不同,导致病人得个人功能或社会功能受到不同程度得损害。

一个人得社会功能包含以下4个方面得内容:工作、学习得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得能力;遵守社会规则得能力;生活自理得能力。

精神病性症状:主要指各种幻觉、妄想及明显得思维形式障碍,明显得精神运动兴奋或迟滞及紧张症性行为。

心理因素:指个体得性格、认知与价值观,对外界事物得情感态度,个体得行为方式及社会(家庭)支持系统等。

社会因素:指社会制度、社会生活条件、医疗水平、经济状况等。

第三章精神障碍得症状学感觉脱失:无任何感觉称感觉消失或感觉脱失。

感觉减退:指对外界一般强度得刺激感受性减低。

内感性不适:就是病人感觉体内有不舒服或不能忍受得撕扯、挤压、虫爬感等,但病人不能明确说明不适得部位。

幻觉:就是没有客观事物或缺乏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而且产生得知觉体验。

感觉过敏:指对外界一般强度得刺激感受性增高。

嗅幻觉:指病人闻到环境中或体内有难闻得气味,如腐臭、化学药品、物品被烧焦等气味,往往引起病人不愉快得情绪或继发被害妄想,认为就是坏人要害她而释放得毒气。

味幻觉:病人尝到食物或饮水(料)中有奇怪得味道,可继发被害妄想,认为别人投毒害她,因此而拒食。

精神障碍护理学

精神障碍护理学

精神障碍护理学名词解释:1.精神障碍护理学:是研究对精神障碍病人实施特殊护理的一门科学。

2.精神障碍;是在内外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头脑的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神经活动显著偏离正常,出现精神症或精神病性症状和个人功能受损以及本人感到精神痛苦。

3.认知障碍:是指精神障碍时,感知觉、思维、注意、记忆和智能活动出现的精神症状。

4.功能性幻觉:指一种正常的知觉与幻觉同时存在,幻品质的内容常较单调、固定。

5.抽象思维:指反映客观事物共同属性和内在联系,又称为概念。

6.情感活动: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相应的内心体验,是与人的高级社会需要相关联的,如道德感、义务感、责任感、友谊感等。

7.情感综合症:是以情感障碍为主要临床组的一种综合症,可表现为抑郁状态及躁狂状态,抑郁状态是在情感低落的基础上,伴有思维迟缓和意志活动减退,所以病人在抑郁状态时,主要表现为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减退三主症。

8.醉酒反应:指在酒精依赖中,发现机体缺乏低米氏常数的乙醛脱酶,以致乙醛在体内聚集所造成的反应。

9.抑郁心境:指病人自感情绪低落,痛苦忧伤,高兴不起来,丧失了既往对生活的乐趣,甚至悲观绝望。

10.焦虑症:指以焦虑、紧张、恐惧的情绪障碍,伴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等为特征,并非由于实际威胁所致。

11.恐惧症:是指以恐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

12神经衰弱:指大脑由于长期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从而产生精神活动能力减弱,其主要特征是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乏。

13.进食障碍:指以进食行为的异常为显著症的一组综合症,主要由精神性厌食症和精神性贪食症组成,精神性呕吐也包括在内。

14.儿童孤独症:是发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以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活动内容和兴趣的局限、刻板重复的行为为基本特征。

15.心理治疗:指治疗者借助心理学的方法改变病人的心理活动,解决病人的情感,认知及行为等方面问题,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16.心理咨询:指咨询者根据来访者的需要,针对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困惑给予指导、建议和帮助。

1精神障碍护理学是

1精神障碍护理学是

1精神障碍护理学是---研究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特殊护理的一门科学。

它是精神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建立在一般护理学基础上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2精神障碍--是指在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大脑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精神活动明显偏离正常,出现精神症状或精神病性症状和个人(社会)功能受损以及(或)本人感到精神痛苦。

3精神症状--精神障碍患者在意识、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活动等方面的临床表现4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指一组由器质性病变因素直接损害脑部所致的精神障碍。

5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躯体疾病如内脏器官、内分泌、营养、代谢、血液、胶原等疾病以及躯体感染引起脑功能紊乱时出现的精神障碍。

6躯体依赖--指反复使用某物质后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改变、以致需要药物持续地存在于体内,以免发生特殊的被称之为戒断综合征的现象。

7精神依赖:是指反复使用药物后产生的强烈欣快感、松弛宁静感以及停药后产生难以忍受的难受和痛苦而表现出药物的强烈心里渴望状态。

精神分裂症---是以种病因不明的常见精神病,大多数病例在青年时期发病,表现有特征性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等多方面的障碍,一般无智能和意识障碍,病程多为慢性迁延。

9情感性精神障碍---时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改变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精神障碍并伴有相应的思维及行为的异常,病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间歇期精神活动基本正常,预后一般良好。

10心因性精神障碍是--指一组在严重或持久的精神创伤下引起的精神障碍,其临床症状特点和病程经过与创伤体验密切相关。

11原发性损害--是由皮肤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第一个结果,如斑疹、丘疹、风团、结节、水疱、脓包、囊肿。

12继发性损害--是原发性损害经过搔抓、感染、治疗处理和在损害修复中进一步产生的后果如鳞屑、表皮剥脱或抓痕、浸渍、糜烂、皲裂、苔藓化、硬化、痂、溃疡、萎缩、瘢痕、皮肤异色13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内服、注射、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在皮肤粘膜上引起的炎症反应,严重者可累及机体的各个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精神障碍护理学: 是研究对精神障碍病人实施特殊护理的一门科学.它是精神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建立在一般护理学基础上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目的:是在预防及治疗精神护理方面的障碍,以,社区及个人之精神心理状态之最佳境界。

护理的职能:不是单方面照顾病人,而是研究和帮助健康人群恢复健康。

研究:是评估了解病人的情况,确立诊断,制定计划的过程。

帮助:是护士与病人互动的过程。

精神护理的目标:以维护健康,预防疾病,。

重视强调人际关系中的沟通技巧运用在护患间的互动过程中,从而达到治疗性目标。

帮助其树立信心,发展校正向的自我概念和改善人际关系及恢复社会功能,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

精神障碍护理工作范围:包括保健性,治疗性,康复性及健康教育工作。

由精神障碍防治扩展到社区心理卫生。

1952年精神药品出现,美国理查兹女士致力于精神护理工作,1882年美国麻州马克林医院成立,开办精神护理人员学校。

.精神障碍专科人员的角色功能:管理,治疗,理包括:1)掌握病情,2)加强巡视-护理人员应10分钟寻视一次。

3)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常规制度:给药制度,交接班制度,岗位责任制,加强安全管理。

2.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目的是为了相互了解,协调一致,心理相容。

2个目的:收集资料,确立护理问题。

与以情感支持或提供咨询。

沟通的原则:以病人为中心,接纳与尊重病人,极稳定情绪。

3.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学的知识,,恰当的方法,美好的语言对病人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

入院阶段: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病友间良好的情感交流。

合理安排病人的生活,创造优美舒适的休养环境。

4.社会功能: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不同,导致病人的个人功能或社会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包括4个方面:工作学习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遵守社会规则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精神痛苦。

5.精神症状:是精神障碍病人的意识,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活动等方面的临床表现。

. 精神障碍:是在内(躯体)外(环境)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大脑的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精神活动显著偏离正常,出现精神症状或精神病性症状和个人(社会)功能受损以及(或)本人感到精神痛苦。

精神障碍分类:器质性,心因性,内因性,人格障碍,儿童精神障碍。

6.精神病性症状:主要指各种幻觉,妄想及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明显的精神运动兴奋或迟滞及紧张症性行为.正常心理活动分: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意志活动4个心理过程。

7.认知过程:是精神活动中最复杂的过程.认知活动包括感知觉,思维,注意,记忆和智能活动等.8.认知障碍:精神障碍时上述认知活动的各个心里\理过程所出现的精神症状称为认知障碍.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

9.知觉障碍:正常的知觉与外界客观事物是完全一致的,当知觉与客观事物不符或缺乏客观事物而产生某种知觉体验时,则称为知觉障碍.(一般分为错觉,幻觉和非幻觉性感知觉障碍)10.错觉: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临床上多见错视和错听。

11.幻觉:是没有客观事物或缺乏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而产生的知觉体验.分为:听幻觉,视,嗅,味,触,内脏性幻觉。

12.言语性幻听:是病人在思考问题时体验到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言语声,除了自己能听到,他认为别人也能听到.13.思维化声:如果病人听到此种哑语声来自脑内或心灵中称思维化声.14.思维鸣响:(思维回响)如病人体验到(听到)声音来自外界称思维鸣响。

它是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学标准。

15.内脏性幻觉:病人感到固定于躯体内的某个部位或某个内脏有异常的感觉.16.机能性幻觉:按幻觉产生的条件,临床上常见的为功能性幻觉,也称机能性幻觉。

17.非幻觉性知觉障碍:又称感知综合障碍。

分为:(视物变形症:病人感到外界事物的大小形状体积等发生变化。

空间知觉障碍:病人感到与周围事物的距离发病人感到周围环境和事物都发生了改变,变得模糊不清不鲜明,缺乏真实的感觉。

体形障碍:病人对自己的躯体或个别部分感到发生了改变,如:常照镜子称窥镜症状。

)18.思维:是人类认知活动的最高形式。

主要分为思维形式障碍及思维内容障碍(包括妄想超价观和强迫19.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象征性思维是以具体的事物(或概念)来代表某一抽象的概念。

本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20.妄想:是一种病态的信念,是病态的推理和判断的结果.此信念没有客观事物为依据,但病人却坚信不移.不能为事实说服,也不能以亲身经历加以纠正,更无法以其所守教育水平和社会背景来解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超价观念与妄想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的产生常常是事出有因,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内容常与病人的切身利益有关,带有强烈的情感作用,明显影响病人的行为。

21.强迫观念(强迫思维):是病人脑内反复出现的观念或想法,病人明知这些想法没有必要,但却控制不住也不能摆脱,为此十分痛苦。

多见强迫症。

22.记忆:是由识记,保存,认知(再认)和回忆(再现)4个过程密切组合而成.23.错构症:错构症是记忆的错误.对既往曾经历过的事件。

注意的特征:广度,选择性,强度,稳定性。

临床常见的注意障碍有4种:注意增强,减退,转移,24.假性痴呆:分为心因性假性痴呆及童样痴呆。

给人的印象是广泛性智能损害,或最容易的记忆测试回答漏洞百出。

有时特别幼稚,称童样痴呆。

与器质性痴呆有本质上的区别。

⑴大脑无器质性损害,故其痴呆是可逆的,智能可恢复到病前水平。

⑵痴呆的产生是由强烈的精神创伤所致,见于癔症,心因性精神障碍。

⑶重度抑郁的病人,常可有痴呆早期的症状,但病人有抑郁的体验。

智商(IQ):=智力测查的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智能障碍分为精神发育迟滞及痴呆(全面性痴呆及部分痴呆)2大类。

25.定向力: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和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前者称周围环境定向力,后者称自我定向力.精神病人临床痊愈的指标:1精神症状全部消失2自知力完整,病人能主动就医服药。

有无自知力是诊断精神病还是神经症的标准之一。

常见的情感障碍: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易激惹,清感脆弱,情感爆发,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

26.焦虑:为无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紧张,恐惧,或过分担心自身安全及其他不良后果的心境.27.意向倒错:是指病人的意向活动与常情相违背,令人难以理解。

28.冲动行为:指对观念或行为不能抑制和完全不加控制。

29.精神运动抑制:①木僵:病人表现言语动作行为的普遍抑制。

②蜡样屈曲:四肢就像软蜡样可以任意弯曲造型,这一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紧张型病人的特征性症状。

③纖默症④违拗症⑤模仿动作⑥刻板动作⑦作态⑧离奇行为古怪动作。

30.意识:是个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认识和反应能力。

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身状态的认识。

意识障碍可分为:周围环境意识障碍(嗜睡,意识混浊,昏睡,昏迷)和自我意识障碍。

32.朦胧状态:这类意识障碍的临床特点是在意识清晰度水平降低的背景上,意识活动的范围缩小或狹窄。

33.谵妄状态:又称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其特点是:意识清晰度水平降低,同时产生大量的错觉,幻觉,幻视更多见,内容形象生动,逼真并具有恐怖性。

34.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指一组颅脑器质性病变因素直接损害脑部所致的精神障碍.35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是指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躯体疾病,如内脏器官,内分泌,营养,代谢,血液,胶原等疾病以及躯体感染引起脑功能紊乱时出现的精神障碍.36.常见的精神症状综合征:①幻觉妄想综合征:以幻觉为主,在幻觉的基础上继发产生幻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某些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②情感综合征:抑郁状态主要表现为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减退三主症。

躁狂状态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三主症。

③精神自动症综合征④紧张型综合征⑤遗忘综合征:间定向力障碍,虚构症,顺行性或逆行性遗忘。

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亦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⑥脑衰弱综合征:又称神经症样症状主要表现部不适,头痛,头晕,心悸,出汗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

⑦急性脑病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各阶段轻重不等的意谵妄状态,常见于脑器质性疾病及损伤的急性发生或发展阶段⑧慢性脑病综合征:表现为痴呆,人格改变和遗忘综合征且不伴意识障碍,可伴有慢性精神病性症状。

37.遗忘综合征:指脑部器质性病变所致的一种选择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临床以近记忆力障碍为主,并常有错构或虚构。

38.人格改变:指病人在尚未出现明显记忆和智能缺损前,表现为不讲礼貌,不负责任,缺乏同情心,偷窃,性暴力。

39.精神活性物质:是指来自体外的可显著影响精神活动的各种物质.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CCMD-2-R的诊断标准:1从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现为下列综合征之一:智能障碍,遗忘,意识障碍,人格改变,精神病性症状,情感障碍,脑衰弱综合症,以上症状的混合状态或不典型表现。

40.躯体依赖:指反复用药物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了某些生理,生化变化以致需要药物持续存在于体内,以免发生特殊的,称之为戒断综合征的现象.41.药物的交叉依赖性:某种药物还能够抑制另一种药物不出现躯体戒断症状,并能维持该种躯体依赖功能。

42.柯萨科夫精神病:已严重的记忆力障碍,遗忘,为主要的临床表现。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原因不明的原发性脑变性疾病,老年缓慢起病,以痴呆为主。

病理检查:可见大脑皮质萎缩,神经元大量减少。

43.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常见的精神病.大多数病例在青年期发病,临床表现具有特征性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一般无智能障碍和意识障碍,病程多为慢性迁延.常见的临床类型:偏执型,青春型,单纯型,紧张型,儿童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残留型和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是疾病早期的阳性症状基本消失,临床症状以阴性症状为主要表现,病程为慢性迁延)。

临床表现:1.特征性症状:病人自身的认知情感动不协调,以及病人的精神活动脱离现实与环境不协调(不配合)。

1)认知障碍:思维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起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

2)情感障碍:情感淡漠和活动是本病情感障碍的特征。

3)意志活动缺乏4)内向性5)紧张综合症2.其他常见症状:1)感知觉障碍(言语性幻听),2)思维障碍(关系妄想被害妄想)3)病人自知力受到损害。

诊断依据:1.具有特征性的感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障碍。

病人自身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不配合,精神与环境不配合,并具有内向性。

2.病程为发作性或慢性迁延,有进行性加重的趋势。

按CCMD-2-R的诊断标准种病程标准,首发病期至少3个月,单纯型病程为2年。

3.无意识障碍和智能障碍,躯体及实验室检查无阳性结果。

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分为低效价和高效价两大类氯丙嗪为代表的酚塞嗪类药物,有效剂量高,镇静作用强,有明显的抗兴奋躁动和抗幻觉妄想作用,椎外系不良反应轻,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较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