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测量与评价课件(11)(第十一章 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合集下载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大纲(选修)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大纲(选修)

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师范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就其发展历史而言,它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中的新兴学科。

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哲学基础,以心理学、教育学、统计学、教育管理学等教育学科为理论基础,以统计、评价理论为方法论基础,以教育测量、教育统计、教育评价为具体工具。

2、教学对象大一、大二各个专业的学生3、教学目的该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基础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应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以适应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需要。

4、教学要求《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教学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突出应用性。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应达到以下要求:1)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以理论讲授及案例分析为主,了解有关教育测量与评价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

在每次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布置一定量的思考题,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实践能力;3)注重《教育测量与评价》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4)本课程讲授学时不少于54 学时;5、教学方式以理论讲授及案例分析为主,讨论为辅;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形式,必要时并辅之以“粉笔+黑板”的传统方式。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讨论式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方法,使用先进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6、考核方式考核内容以教材内容为主,采用闭卷考试。

考核方式为:平时及考勤+考查(期中)+考试(期末)。

第十一章 教学评价ppt课件

第十一章 教学评价ppt课件
17
第三节
教学评价的种类、内容
一、教学评价的分类概述
由于出发点的标准不一,评 价专家们对教学评价的分类 各不相同(如左图),就教 学评价这一领域而言,布卢 姆的分类比较具有可操作性 。他以评价发挥作用即“功 能”为分类依据,从而划定 了与学校教学有关的常用评 价类型。
18
第三节
教学评价的种类和内容
第一节
教学评价的含义和功能
对教师的评价
教学思想:从教学的宏观模式看,是素质教育模式,还是应试教育模式;是对社会需求和学生终生 发展负责,还是对学生一己一时(升学)负责。从教学的微观过程来看,教授与反馈是否注意到教育对 象的全体性;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德育渗透等是否有所偏废或顾此失彼的现象。 教学态度:教学态度是否严谨认真,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看:一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 对教材、课标 及学情是否研究透彻、把握准确;二是课前准备是否充分;三是课堂表现是否能严肃,不夸夸其谈。 教学能力:课堂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实用,教学组织形式、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是否灵活且符合教学 规律;教授行为能否引起有效的学习活动;对课堂偶发事件,能否因势利导而又使教学活动不逾轨;教 师能否运用各种教学工具,做到身心一体化的表达。 知识素养,包括两方面:知识面,能否根据当时的教学需要,信手拈来相关知识充实教学。气质表现, 精神状态是否饱满,仪表体态、举手投足是否得体。 教学效果:教学效果体现学生在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达成度。我们一般可以采用问卷法、 观察法与谈话法的形式来检测学习效果。 4
19
第三节
教学评价的种类和内容
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二)形成性评价
又称过程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随时了解教学动态, 反馈信息,以便及时强化、及时调整,使教学活动在监控中不断完善,以便顺利达到预 期目标。

《教学测量与评价》PPT课件

《教学测量与评价》PPT课件
6.评价:这是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是指为了特 定目的对材料和方法的价值及符合准则的程度作出定量的和 定性的判断。准则既可以是内在证据,如逻辑上准确性、一 致性等,也可以是外部准则,如相应领域的最高标准等。评 价是认知能力的最高水平,是认知行为和情感行为的主要结 合点和过渡桥梁。
2021/3/26
2.2 定性分析(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是指在定量分析数据结果的基础上, 结合考试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分析、综合 、概括,从而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的分析 方法。
如结合定量分析数据结果对不同专业考生具 体差异,考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学 中的薄弱环节等进行分析。
另外,对试卷命题质量中比如题目表述是否科 学、文字表述是否正确以及阅卷情况等直接进 行定性分析。
教学测量与评价
2021/3/26
1
第一讲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含 义与作用
一、什么是教学测量 二、什么是教学评价 三、教学测量与评价与关系 四、教学测量与评价的作用
2021/3/26
2
一、教学测量
1.含义 教学测量(instructional measurement)
是考核教学成效的一种方法。这是借助于一 定的手段与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简称 学绩)进行探察,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 考核办法。
语文表达等比较复杂的成就;
(2)拟评测学生对某些科学知识的意见或态度;
(3)拟评测学生分析、应用或评价整体科学概念
的能力;
(4)受试人数不多无足够时间命题:
(5)教师个人在评阅答案时,能明确制订统一的
评分标准。
2021/3/26
21
2.在下列情况下,以使用客观型试题来评 价为宜
课程考试目的:对学生学习状况和相关知识掌 握程度,教师教学计划的完成程度及效果进行 检查 ;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做出判断、 区分和解释。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讲义(PPT 36张)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讲义(PPT 36张)
1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
教育测量与评价 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
教育测量与评价
课程导入 彼得与兔子的故事
同学们,请看 这幅图。
它看起来像 一只老鼠。
?
彼得,你的眼睛是不是 出了什么问题?难道你 看不出它有两只长长的 耳朵吗? 今天的故事就是关于兔子 的。这是一只饥饿的白兔 子,你们想一想,兔子在 饿的时候吃什么?
教育测量与评价
三、教育改革呼唤教育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化 教育目标的多样性,必然要求教育测量 与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化和科学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1999年在《关于深 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多 处讲到考试、评估、评价等改革问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加快考试制度 、考试方法、考试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 制度方面的改革,提高教育测量与评价的 科学化水平。
教育评价、教育评估、教育测量 这三个概念之间是两两既有联系又 有区别、既有交叉重叠又有相对独 立的关系。
教育测量与评价
测量、教学、评价三者的关系
确定教学目标 明确每个学生的初始行为与任务
选择适合学生初始行为的教学策略 方案评价 形成性评价
反馈
图1.1 测量和教学的关系概览
终结性评价
教育测量与评价
1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
教育测量与评价
五、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的发展
(一)测验的统计模型为教育测量学科发展提 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比较有影响的测验理论:经典测验理论(CTT )、项目反应理论(IRT)、概化理论(GT)以及 认知诊断测验理论 (二)教育目标分类学促进教育测量与教育评 价的学科整合 泰勒行为目标评价理论 布鲁姆、哈罗、辛普森等人相继完成了认知 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 ,使课堂“教、学及考试评价”相互联系。

教育测量与评价全套讲义课件

教育测量与评价全套讲义课件
少新的教育评价理论与模式; • 专业化发展阶段(1973年以后) • 这时期教育评价发展具有一个显著特点:
就是走向专业化。
第二章 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
• 衡量教育测量的质量,可采用四个指标: • 信度
主要对整个测量而言。 • 效度 • 难度
主要对测量的项目而言。 • 区分度
一、信度概述
• (一)什么是信度 • 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程度。
1通过心理调控可以使教育评价的准备更加合理充分2通过心理调控可以保证教育评价活动的实施得以顺利进行更好地完成各环节的任务3通过心理调控可以使评价的功能得以全面发挥圆满实现评价的目的二评价者心理与调控1准备过程的心理现象角色心理心理定势新奇感时尚效应和期望效应2施评过程的心理现象自尊心理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参照效应理想效应时序效应成见效应宽大效应和附和权威心理3结果处理过程的心理现象类群效应从众心理逆反心理本位心理和模式效应2评价者心理的调控3通过心理换位使评价者自觉进行调控4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加以调控三被评价者心理与调控1被评价者自我评价心理现象自我认可疑惧心理和被审心理2受评过程心理现象应付心理迎合心理和自卫心理3结果反馈心理现象敏感心理护短心理嫉妒心理和对评价进行评价心自我评价不但是评价过程的必要环节而且自我评价对评价结果有着相当大的影响需要了解被评价者自我评价形成
(二)四种测量量表
• 量表一般称为测量工具。 • 1、名称量表—(类别量表)最低水平的一种量表 • 它只是用数字表明事物的类别或性质不同而已,没有任何数量大
小的意义,不能作数量化分析,也不能将之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 2、等级量表—(顺序量表) • 用来描述各个类别的数字,不仅具有区分性,而且还具有等级性
(或顺序性),因此,量表上的数字之间能表示事物大小的位次 关系,但不具有等距性和可加性,也不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 3、等距量表— • 量表上的数值不仅具有区分性、等级性,还有等距性,这类量表 上的数值只能作加减运算,不能作乘除运算。 • 4、比率量表—最高水平的量表 • 有相等单位和绝对零点,量表数值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

(完整版)学生思想品德的测量与评价

(完整版)学生思想品德的测量与评价
(1)政治素质测评(核心):基本政治立场、观点、态度、 行为
(2)思想素质测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道德素质测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 信念、道德关系、道德行为 (4)法纪素质测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制度、组织纪律等 基本知识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坚持民主、遵守和维护法律、遵守 组织纪律的行为素质 (5)心理素质测评:与道德评价及道德发展密切相关的心理 状态、心理品质、心理能力、心理特征
• 优点:
① 把被评对象的思想品德评判转化为数量评分,对每条操行的评判有 统一的具体的差别明显的等级标准 ② 评分结果比较客观 ③ 可以反映学生品德在各个方面各个方向上的行为变化 ④结果为分数形式,可以进行直接比较,分辨性和具体性大大增强 ⑤ 保证德育工作和德育管理及时获得信息,及时施教
• 缺点:
②品德现场情境测评(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
6.7 OSL品德测评法
• 也称养成性(教育性)品德测评法
• 目的:品德养成
• 含义及操作程序:
字母
O S
L
单词
on short long
含义
做到 稍差 较差
记录 权重
个数 用O、S、L m1 3/2 评价
m2 1
m3 1/2
• 结果解释:
P>85→优秀 75≤P≤85→良好 65≤P<75→中等 55≤P<65→尚可 P<55→须努力
行为→克服了政治思想课说教的空洞性 •缺点:知识考核可能会影响行为考核
6.4 积分测评法
• 操作程序:
→设置实践行为项目 →给出分值、评分要求 →向学生公布 →定期测评 →期末累加 (→区分等级)
6.5 模糊综合评判法
含义:把整个思想品德评定看成一个集合,各个评定项目都可以各看 成一个模糊子集,用矩阵来表示,还要确定各个项目的权重,也用一 个模糊矩阵来表示,最后将两个模糊矩阵相乘加以归一,可得出思想 品德综合评判成绩 操作程序:① 制定品德测评项目体系

《教育评价与测量》课件

《教育评价与测量》课件
详细描述
标准化处理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Z 分数法、百分位数法等,将原始数据 转换为标准分数或相对位置,以消除 不同评价指标之间的量纲和量级差异 。
04 教育评价的实施过程
评价计划的制定
确定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
确定评价方法和工具
明确评价的目标和评价的对象,为后 续的评价工作提供指导。
根据评价标准和指标,选择合适的评 价方法和工具,确保评价的有效性和 可靠性。
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
总结词
权重分配是根据各评价指标的重要程 度对其进行加权处理,以突出重要指 标在评价中的作用。
详细描述
权重分配应根据教育目标和评价目的 进行合理设置,可以采用专家打分、 层次分析法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 法进行权重赋值。
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总结词
标准化处理是将不同性质和单位的评 价指标转换为可比较的统一标准,以 便进行综合评价。
测量的效度与项目分析
效度评估
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验证效度。
项目分析
对测验项目的质量进行评估,包括难度、区分度和项目功能差异等指标。
03 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的确定
总结词
确定评价指标是教育评价的关键步骤,需要综合考虑教育目 标、学生发展需求和课程要求等因素。
详细描述
在确定评价指标时,应首先明确教育目标和期望学生达到的 发展水平,然后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选择能够反映学 生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可测量指标。
教育评价的类型和特点
总结词
教育评价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具有不同的特 点和应用范围。
详细描述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教育评价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按 照评价目的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 评价;按照评价对象可以分为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 程评价、学校评价等。每一种评价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应 用范围和特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评价类型 和方法,以达到最佳的评价效果。同时,不同评价类型 之间也存在相互补充的关系,应该根据实际需要综合运 用。

《教育测量评价》课件

《教育测量评价》课件

展望
技术进步
随着技术的发展,将会有更精确、更 有效的测量和评价工具出现,这将极
大地推动教育测量评价的发展。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随着人们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意识 的提高,教育测量评价将更加重视这
方面的规范和标准。
公平性追求
随着社会对公平性的追求,教育测量 评价将更加注重公平性,使每个受教 育者都能得到公正的评价。
测量工具与技术
标准化测试
经过标准化处理的测试,具有较 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常用于大
规模评估。
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形式收集数据,适用于了 解受访者的态度、行为等方面。
观察法
通过观察受试者的表现来收集数据 ,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观察员进行 操作。
03
教育测量评价的实施过程
确定评价目标
总结词:明确性
详细描述:在实施教育测量评价之前,需要明确评价的目标,包括要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标准 以及评价的目的。目标明确有助于确保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战。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在收集和使用教育数据的过程中,如 何确保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不被侵犯,
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公平性问题
在评价教育效果时,如何确保评价标 准的公平性,避免因为某些群体的特 性而产生偏差,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 题。
评价标准的更新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教育理论的发展, 如何及时更新评价标准以适应新的教 育环境,是一个持续的挑战。
分析数据
总结词:深入性
详细描述:数据分析是教育测量评价的核心环节,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挖掘。运用 统计分析、内容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描述和解释,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意义。分析数 据时应注重深入性和综合性,挖掘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原理PPT课件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原理PPT课件
数量化结果的含义:不仅能分类、排序, 还可以进行加减运算。
适用的统计方法:均数、标准差、相关系 数,t、F检验等
2021
24
比率量表
含义:有相等单位和绝对零点的量表。 功能:区分性、顺序性、等距性、相等单
位、绝对零点。 数量化结果的含义: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四
则运算。 适用的统计方法:几何平均数、变异系数
功能:区分性、顺序性
数量化结果的含义:比较大小,不能进行 运算。
适用的统计方法:中位数、百分位数、等 级相关系数、肯德尔和谐系数以及秩次的 方差分析。
2021
23
等距量表(区间量表 )
含义:在给事物及属性指派数字和符号时, 要求各数字或等级之间的差距是相同的, 即具有相等的单位 。
功能:区分性、顺序性、等距性、相等单 位。
常模参照性测验题目要求难易适中,强调 题目的鉴别力,测验信度的估计适合用 统计方法;
标准参照性测验不强调题目的鉴别力,测 验信度的估计不适合用统计方法。
2021
16
常模参照测验与标准参照测验的比较
5、从解释考试结果的依据及分数的意义 来看,两种考试各有其依据;
常模参照性测验的常模是解释分数的标准, 用地位量数表示考生在团体中的相对位 置;
2021
21
名称量表
意义:依照某种法则给事物及属性指派 名称或类别的量表。
功能:区分性。 数量化结果的含义:不具有数的意义,
不能比较大小。 适用的统计方法:次数的统计,如次数、
众数、百分比、离散相关、卡方检验等。
2021
22
顺序量表
含义:依照某种法则给事物或人的心理现 象指派名称或类别,还可以将分类结果按 数量大小进行排序。
2021

《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考核大纲(选修)

《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考核大纲(选修)

文山学院课程考核大纲课程名称:《教育测量与评价》学分: 3教学部门:初等教育系拟定人:潘磊拟订日期:2010年11月1日修订日期:2010年月日审定人:《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考核大纲一、考核对象各个专业大一、二选修的学生二、命题依据本课程的考核依据《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课程教学大纲,以及由顾荣芳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材而制定。

本课程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进行考核,教学内容覆盖面100%,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考核内容难易适中。

三、考核形式及试卷结构1、试卷总分:100 分2、考核时限:120 分钟3、考核方式:闭卷4、学生携带文具要求:笔、尺子等基本学习用具5、试卷题型比例:本课程考试有五种题型:选择题20%名词解释20%简答题25%论述题20%案例分析15%四、课程考核内容及比例:本课程主要考核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学生了解、掌握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包括:1、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5%2、第二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和功能10%3、第三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质量特性10%4、第四章编制教育测验的一般原理与方法10%5、第五章制定教育评价表一般方法和步骤5%6、第六章教育测验的常摸及其建立方法10%7、第七章教育测验的标准及其建立方法10%8、第八章学生课业发展的测量与评价5%9、第九章学生智能发展的测量与评价10%10、第十章学生人格心理发展的测量与评价10%11、第十一章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测量与评价5%12、第十二章学生体育发展的测量与评价5%13、第十三章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发展趋势5%五、参考资料(一)教材:《教育测量与评价》,黄光扬主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二)参考书目[1] 《教育评价学》,陈玉琨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2;[2]《教育测量与评价学》,王德清著[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 《教育测量学》,王汉谰著,[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5;[4] 《教育测量学》,王孝玲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5] 《简明教育百科全书——教育测量与评价》,许建成等编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8;[6] 《现代教育评价》,沈玉顺主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7]《教育测量与评价》,罗黎辉高翔编著,[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6.2;[8]《现代教育评价》,姜凤华主编,[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9]《教育测量与评价》,胡中锋等主编,[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教学教育评价》,魏超群著,[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1]《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王景英主编[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12]《评价活动论》,马俊峰主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3]《教育测量与评价》,[美] 格朗兰德著,郑军等译,[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14]《教育评价》,[美] B•S•Bloom等著邱渊等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15]《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刘本固编著,[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六、样卷文山学院初等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 分,共20 分)1.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对教育工作者十分重要,它是( )A.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与工具B.测量的重要方法与工具C.写文章的重要方法D.教学的重要手段2.下列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中,层次最低的是( )A.知识B.领会C.应用D.分析3.是非题的特点是( )A.不容易猜测B.评分误差大C.适用范围有限D.单位时间内答题量少4.标准参照测验的用途( )A.用于教育工作的选拔决策B.用于教育工作分流决策C.用于鉴别学生能力D.用于评价课堂教育与课程编制的有效性5.吉尔福特根据研究得出,发散性思维在行为上表现出的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和( )A.敢为性B.创造性C.独特性D.稳定性6.平均数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需的样本容量至少为( )A.10B.20C.30D.407.标准参照测验的用途( )A.用于教育工作的选拔决策B.用于教育工作分流决策C.用于鉴别学生能力D.用于评价课堂教育与课程编制的有效性8.吉尔福特根据研究得出,发散性思维在行为上表现出的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和( )A.敢为性B.创造性C.独特性D.稳定性9.用于教育工作中选拔与分流决策的测验是()A.标准参照测验B.常模参照测验C.诊断性测验D.形成性测验10.教师事先设计便于评价或记录学生操作行为表现的表格的做法,体现了实验技能考核中遵守的原则是()A.客观化原则B.全面性原则C.实践性为主原则D.个性化原则、名词解释题:(每题 5 分,共20 分)1、教育评价2、诊断性评价3、学生评价4、组内常模、简答题(每题5 分,共25 分)1、简述教育评价的作用。

教育测量与评价第十一章 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PPT

教育测量与评价第十一章 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PPT
思想道德形成具有长期性,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 实现思想品德的社会化。
教育测量与评价第十一章 学生思想
4
品德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
(1)小学生品德发展的一般特征
从道德情感发展来看,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进一步发展,小学生已经能依赖于想
象性的道德情感来调控自己的行为,到了高年级他们逐渐产生伦理性的道德情感萌芽;
(1)方向性原则:是指学生思想品德测量与评价和德育方向保持一致,使测评目
标与学校德育工作的方向、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方向、德育目的的方向与素质教育方向
相互一致。贯彻这一原则,应该注意品德测评的各个环节及整个过程(测评目标体系
设计、内容的选择、标准的确定、权重的分配和结果的解释)都要朝德育目标方向去
展开。
3
品德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
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由他律到自律,再由自律到自由的过程。在他 律阶段,外在道德规范和制度伦理的作用尤显重要。在自律阶段,个体的德 性或良知成为道德及其发挥作用的核心。
思想道德的形成不是起因于主体自我意识,也不是客观世界在个体上的 消极反映,而是主客观内外条件作用的结果。
的,培养知、情、意、行的内在程序,是螺旋式循环发展的过程。
(2)“四项意识说”:是从社会实践活动的范围和顺序上来考查人的思想品德,
是由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等四个意识因素构成的,它们作为意识形态都
是由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所决定的,互相影响但不互相决定。道德意识先于政
治意识出现和形成,并积极地影响政治意识的形成。
(3)“基本维度说”:是从人的社会适应说来研究思想品德结构,并从动态发展
的观念去考察,强调多维、基本维。

第十一章 教学测量与评价优品ppt

第十一章  教学测量与评价优品ppt
常用来测量学生的学习状况。
自编测验的类型
• 客观题 选择、是非、匹配、填空等
• 主观题 论文、问题解决等
自编测验的编制原则
• 试题要符合测验的目的 • 试题的内容取样要有代表性 • 题目格式应该多样化 • 试题的文字要简明扼要 • 答案应正确可靠 • 各试题应彼此独立
有效自编测验的必要条件
• 信度 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
一致程度。 (不同时间、内容和评分者之 间的一致性) • 效度
测验的准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 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有效自编测验的必要条件
• 区分度 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
度或鉴别能力 • 难度
项目的难易程度,通常用受测者答对或 通过每个项目的人数百分比作为难度的指 标。
测验的评分及结果分析
项目的难易程度,通常用受测者答对或通过每个项目的人数百分比作为难度的指标。 第十一章 教学测量与评价
• 非测验的评价技术 选择、是非、匹配、填空等
测验的准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第十一章 教学测量与评价
正式评价
非正式评价
第十一章 教学测量与评价
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
• 应按照题目的难易及要点的主次制定评分 标准
• 评分标准要明确具体 • 评分标准要客观公正 • 评分标准应注重内容而不应注重形式
谢谢观看
教学测评的分类
• 根据实施的时机划分: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 根据资料处理的方式划分:
常模参照评价 标准参照评价
• 根据功能划分:
配置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
• 根据严谨程度划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
(1)小学生品德发展的一般特征
从道德情感发展来看,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进一步发展,小学生已经能依赖于 想象性的道德情感来调控自己的行为,到了高年级他们逐渐产生伦理性的道德情感萌 芽;从道德动机发展看,一是从服从向独立发展,二是从具体近景动机向抽象的远景 动机发展,三是开始产生道德动机冲突,但还不强烈;从道德行为发展来看,小学生 道德意志控制力和自觉性明显增强,但还离不开外部检查和督促,小学生道德观念影 响源主要是其家长和教师的道德观念。
学生思想品德测量与评价的方法(二)
(3)考试考核测评法(知识行为测评法):是把品德测评与政治品德课
的学习成绩测试结合起来,认为完整的品德行为包括知和行两种因素,既要 考其相关的知识与判断能力,又要观其实践行为表现。 (4)积分测评法:一般是先将德育目标或规范要求具体化为一些操作行为, 并用具体项目表示,每个项目定出分值及评分要求,开学向学生公布,然后 定期进行测评,期末累加起来,即某一时期品德测评的累积分数。 (5)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思想品德评价中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把整个思想 品德评定看成一个集合,各个评定项目都可以各看成一个模糊子集,这些模 糊子集可用其隶属度所构成的一个矩阵来表示,为了进行综合评判,还要确 定各个项目的权重,这些权重也用一个模糊矩阵来表示,最后将两个模糊矩 阵相乘加以归一,可得出思想品德综合评判成绩。其基本程序为:① 制定品 德测评项目体系;② 使各测评项目等级量化;③ 选择并组建测评团体;④ 进行模糊测评计量;⑤ 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并确定最后等级。优点:可以使定 性与定量分析结合直来,把大量分散的和模糊的认识转化为集中的判断。缺 点是计算繁琐,一般人难以掌握,评价者要有一定的模糊数学的知识。
学校教育的作用下形成的,是社会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学生思想品德的结构
(1)“知、情、意、行”四因素说:人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等四个基 本要素构成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以知为基础,以情意为中介,以行为为外部表现 的,培养知、情、意、行的内在程序,是螺旋式循环发展的过程。 (2)“四项意识说”:是从社会实践活动的范围和顺序上来考查人的思想品德, 是由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等四个意识因素构成的,它们作为意识形态都 是由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所决定的,互相影响但不互相决定。道德意识先于政 治意识出现和形成,并积极地影响政治意识的形成。 (3)“基本维度说”:是从人的社会适应说来研究思想品德结构,并从动态发展 的观念去考察,强调多维、基本维。 (4)“三环结构说”:品德心理要素环,品德个性倾向环和品德能力环三方面有 机结合,并以世界观为核心,在品德结构中各种心理品质都按各自与世界观的联系程 度依次排在世界观周围,受世界观的统驭,同时各心理品质也给世界观的形成与巩固 以不同程度的影响。 (5)“三维结构说”:是从系统论来理解思想品德结构,认为一切思想品德的形 成都是通过人的心理活动,任何一种思想品德都是心理内容、心理形式和心理能力三 者的有机统一体。 (6)“三断面结构”:是章志光教授提出的,他把品德结构分为生成结构、执行 结构和定型结构三个断面。
学生的行为表现空间广大,思想品德行为有时会存在内隐与
外显的不一致性,这就给品德测评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教师 很难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作出十分准确的评价,品德测评 的科学性和可信度是人们经常反思的一个问题。
学生思想品德测量与评价的可能性
尽管思想品德的模糊性和其具有精神性的特点使得测量和评价有一定 困难,但纵观各种测评现象不难发现,测评所应满足的三个充分条件是: 一是测评对象的客观存在,并可被认识和把握;二是测评对象质与量有大
第十一章
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概述 学生思想品德测量与评价的意义 学生思想品德测量与评价的内容及方法
学生思想品德的概念
学生思想品德是指学生依据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 (包括法制)和道德规范在言行中表现出来的一些经常的稳定 的特征和倾向。
个人的思想品德主要是在社会舆论的熏陶下和家庭教育、
学生思想品德测量与评价的方法(三)
(6)品德情境测评法:是教育者根据德育目标,创设一定的社会交往情 境,引发学生自由地产生品德心理活动的品德行为,从而客观地测评品德的 方法。包括品德情境模拟测评(用语言描述、图像展示、实物呈现等形式, 模拟学生品德产生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品德心理活动的表露,据此作出评 定)和品德现场情境测评(在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控制无关变量, 操纵某些自变量,激发学生内心矛盾冲突,从而测评学生的品德行为、品德 动机、品德情感体验及认识评价)。 (7)OSL品德测评法(养成性(教育性)品德测评法):是以品德养成 为目的,这里O、S、L即品德养成结果(做到、稍差、较差)主观测评的一种 简便标记符号。在OSL品德测评法中,首先采用符号记录测评结果,最后在综 合中或必要时才转换成分数。这样可以避免直接打分带来的不良影响。 (8)FRC品德测评法:是事实报告计算机辅助分析的考核性品德测评方 法。其基本思想:借助计算机分析技术从学生品德结构要素中确定一些基本 要素,再从基本要素中选择一些表征行为或事实,然后要求学生自己就是否 具备这些表征行为与事实予以报告。设计这种方法的目的:① 把中小学班主 任从期末操行评语的困难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只补充一些学生的突出个性特 征、典型事例,不用写空话套话或做文字变换游戏。② 提高品德测评的客观 性并建构一种适合大规模选拔考核学生品德的统测统评方法。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
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由他律到自律,再由自律到自由的过程。在他
律阶段,外在道德规范和制度伦理的作用尤显重要。在自律阶段,个体的德
性或良知成为道德及其发挥作用的核心。 思想道德的形成不是起因于主体自我意识,也不是客观世界在个体上的
消极反映,而是主客观内外条件作用的结果。
思想道德形成具有长期性,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 实现思想品德的社会化。
学生思想品德测量与评价是指测评者采用科学的测评手 段(工具),有目的地系统地收集被测者在某一时期内主要 活动领域中的品德特征信息,针对某一测评目标、体系作出 数量或价值判断,或直接概括与引发品德行为独特性的过程。
学生思想品德测量与评价的困难
品德是个体在政治、思想、道德、个性、心理等方面的行 为特征的总和。要对个体品德状况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就必须对学生的行为表现有全面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然而,
(2)初中生思想品德发展的一般特征
学生在初中阶段,正处于青春初期,是在生理上的第二个发育高峰期,加上生 活、学习环境改变,使得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渴望了解自己的意识越 来越强烈,进入主观化自我阶段,青少年道德品质也在发展,总的有以下特点:① 世界观开始萌芽,逐步能用道德信念自觉调节行为;② 自我意识高涨,道德行为习 惯逐渐巩固;③ 伦理道德开始占优势,同时表现出动荡性。
学生思想品德测量与评价的内容
(1)政治素质测评:是对学生的基本政治立场、观点、态度和行为的价 值判断。 (2)思想素质测评:是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等思想观念的 价值判断。 (3)道德素质测评:是对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
信念、道德关系、道德行为等方面的价值判断。
(4)法纪素质测评:是指学生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制度、组织纪律等 基本知识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坚持民主、遵守和维护法律、遵守组织纪律的
行为素质的价值判断。
(5)心理素质测评:是对那些与道德评价及道德发展密切相关的心理状 态、心理品质、心理能力、心理特征进行测量与评价。
学生思想品德测量与评价的方法(一)
(1)操行评语法:是自我、集体与教师三级测评,采用内省报告、观察评判为基 本方式、以语言文字转达评定结果。优点:评价者根据平时的观察了解,对照一定标 准,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作出的评价,其结果有一定规范性和针对性,它能使学生看 到自己的成绩与不足。但这种方法由于较多地从经验和印象出发,加上测评信息的有 限性,又没有明确严格的评判标准,测评结果的主观性、随意性明显,比较空泛,难 以反映不同学生思想品德差异程度,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2)操行加减评分法:是根据《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和《中小学生守则》等要求,制定出一些评语式测评项目和相应的评分标准,指明达 到什么程度加多少分或违犯什么程度扣减多少分。测评前每个人都有一个相同的基础 分,学期初公布于众,学期结束时,算出加减后的总分,最后得出区分等级。优点: ① 把被评对象的思想品德评判转化为数量评分,对每条操行的评判有统一的具体的差 别明显的等级标准;② 评分结果比较客观;③ 可以反映学生品德在各个方面各个方 向上的行为变化,且所获得的总评结果为分数形式,或以进行直接比较,分辨性和具 体性大大增强了;④ 保证德育工作和德育管理及时获得信息,及时施教。缺点:如评 判分值难以科学、合理;偏重行为评价,忽视首先意识和思想动机;加分减分相抵, 容易掩盖某些缺点和优点;使用不当时,易出现以测评代替教育的做法,影响德育评 价各项功能的发挥等。
小、强弱和多少的程度差异、数量差异或存在与否的差异;三是这种差异
可以通过比较进行调查和报告。而学生思想品德不是神秘的东西,是个体 某一时期行为表现所决定的特征系统,是一种客观存在,是能被人觉察到
的,是外部行为现内在品质的统一,有质和量的形式,因而是可以测量与
评价的。
学生思想品德测量与评价的意义
( 1)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和德育质量的提高; (2)品德测评是德育工作科学化的保证; (3)思想品德测评有利于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4)有助于学校教育改革。
学生思想品德测量与评价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是指学生思想品德测量与评价和德育方向保持一致,使测评目 标与学校德育工作的方向、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方向、德育目的的方向与素质教育方向 相互一致。贯彻这一原则,应该注意品德测评的各个环节及整个过程(测评目标体系 设计、内容的选择、标准的确定、权重的分配和结果的解释)都要朝德育目标方向去 展开。 (2)教育性原则:是指测评者在测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思想品德测评的教育作用, 使品德测评成为一项教育活动而不仅仅是一种测量与评价活动。 贯彻这一原则,首先,要发挥测评主体自我测评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其次,要使学 生掌握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标准;再次,要正确处理和利用测评结果。 (3)客观性原则:是由唯物辩证法和测评的内在要求所决定的,测评不能仅凭个 别人的主观臆断,而应在制定测评方案、建立测评目标体系及开展测评活动时,符合 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德育活动的客观规律。贯彻客观性原则,首先要求以品德行为 作为依据,客观真实地反映人的德性;其次要求测评目标体系本身制定的科学性,使 之能反映测评对象和测评内容本身的特点;再次,要求测评方法合理,在量化时要考 虑到思想品德的本质特点,尽反映学生的品德状况及其水平。贯彻这一 原则,首先要建立一套全面系统反映测评对象的目标体系;其次,采用不同方法来获 取各种信息;再次,要用联系的观点来使用测评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