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亲密关系》

读书笔记之《亲密关系》【加】克里斯托弗-马洛(Moon,C.)张德芬余蕙玲译基本观点:你的亲密关系伴侣,是来帮助你更加认识自己,进而疗愈你的创伤,最终找回真正的自己,因此,亲密关系是通往我们灵魂的桥梁。
亲密关系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绚丽、幻灭、内省和启示。
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在绚丽期以为对方拥有我们幸福快乐的钥匙,竟然胆敢不给我们,幻灭即来临。
很多人不能进入内省阶段,在幻灭期阵亡了。
如果在内省阶段能有所感悟,获得启示,即代表亲密关系艰难旅途中的一盏明灯。
伴侣不是爱与幸福的来源。
满足你的期待与使你开心不是他们的职责,但你的伴侣的确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了三个重要的角色:一面镜子,让你看见引发你关注的不舒服感;一名老师,在你探寻真实自我的时候,激励与启发你;一名“玩伴”,开启并陪伴你一段生命的旅程。
若我们相信,我们所需要的快乐、安全感、自尊或其他的许多事物,都要经由别人来实现的话,这就成为一个大问题了。
我们在成年之前20年的时间里,在心里铸造了一个梦中情人,她拥有所有男人女人的优点,没有任何缺点,在结婚年龄迫近时,如果我们还碰不到他/她,我们就降格选择优点多的那一个,对没有的优点,我们就开始改造他/她,这就开始了通往地狱之路。
“通往地狱之路,是用期望铺成的。
”痛苦和意识成长以及自觉仅一步之遥,如果我们不跨过痛苦这一步,它就会埋藏在潜意识里。
只有我们把全副心思放在比痛苦更高层级的事物上,我们才有能力超脱身体和心灵的痛,这个高层级的事物就是爱、真理和灵魂之光。
S所以,康德仰望星空的同时赞叹心里崇高的道德法则。
如果你只是单纯地把全副精神集中在你的情绪上,不做任何评判,那么情绪就会转变为更高形式能量,佛家把这叫做观照。
九项处理痛苦情绪的方式:方式一:向感觉吸入空气:找出你身体哪些部位与你的情绪相对应。
通常愤怒的感觉在颈背、下巴和肩膀造成反应;悲伤的感觉在胸腔和喉咙,或有时在眼睛后方造成反应;恐惧的感觉反应,则往往在消化器官。
《亲密关系》读书笔记

《亲密关系》读书笔记《亲密关系》读书笔记1《亲密关系》读书笔记前面一些章节的内容里,我们谈到过,很多人在人生的很多时刻,都是被家人或是其他人安排好了的,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过着世俗意义上看起来很美好、自己却根本不喜欢的生活。
因为害怕如果不这样的话,就会得不到他们的爱,会令他们伤心,同时也会生出满满的罪恶感。
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顺从,他们一辈子都在不断地牺牲,希望能治好自己的罪恶感。
如果到了亲密关系中,又会内省自己的付出有多少是真心的,有多少是出自义务感,会质问自己到底有没有真正地做过自己,其实这些行为的表现只不过是在原生家庭时期做出牺牲的翻版。
刚刚阅读完了《亲密关系》中的相关内容:诚实地面对自己。
我们每个人通过内省可以了解到,我们一生做出的牺牲,都是为了埋伏在我们心中的坏人而做补偿。
我们心中的折磨者会让我们心中的牺牲者奋斗不懈,即便已经很累,不愿再做牺牲,但它也让我们专注在赎罪上,不然就得不到宽恕。
作者在本章中告诉了我们,通常牺牲以三种方式来危害我们的亲密关系。
第一,会觉得自己是被迫牺牲,感到愤恨,又转变成对伴侣的排斥。
第二种会做出完全相反的极端行为,放纵自己做出令对方难以接受的行为。
第三是末日的征兆,会很想一走了之,以免会发疯。
如果觉得自己是在牺牲的话,就无法接受,这样的动机完全是为了缓和及补偿心中无尽的罪恶感。
真心地付出不会让人觉得心力交瘁,不会因为得不到而愤愤不平,也不是为了偿还罪恶感而付出。
如果是听从自己的心在做事,这份动机是为了爱或为了了解爱,那么就只会注重付出的过程,并且了解只有在真心付出的时候,才会用开放的心去接受。
最好的方法就是自觉以及负起全责,如果能为自己的生活百分百负责的话,就会了解,牺牲者的角色其实是自己选择的。
如作者指出,如果我们能用安全觉知来处理负面情绪,那么情绪很快会变成能量,如果我们能用完全觉知来看待充满了爱、喜悦或祥和的感觉,那么我们心中的爱、祥和或喜悦就会增长,这些美好的感觉,会增强到我们所能承受的极限。
亲密关系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亲密关系》笔记性别比率:依书中的观点和事实,在男多女少的时代,社会风气倾向于保守固定;在男少女多的时代,社会风气倾向于开放流变。
从男性视角来看,貌似是男多女少时因女性资源稀缺而男性更注重亲密关系的培养,男少女多时则这种担忧减少而开放和不稳固;从女性视角来看,好像是被控制的一方,但我认为这体现出女性的一种被动性因而包容的力量。
而我们这个时代尽管男多女少,也挺开放,所以不能单纯拿以往国家的相似时期去做对比,同时也侧面说明女性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提高。
另外这种现象貌似在表达这样一种观点:稳定的亲密关系更多的是为男性服务;但我认为,稳定和谐的亲密关系最大受益者是后代,婚姻如果不是为了培养心智健全的后代,那完全没有必要了。
如果把这种演化过程看做是一种两性之间的博弈,那么这种博弈的结果在现在看来是合情合理的,婚姻是为了有稳定安全的情感环境培育后代,而好的亲密关系无疑是最为重要的条件之一。
依恋类型:书中在讨论人的依恋类型形成原因时更关注“受他人影响”的作用,而少提及人的主动建设性。
如果把“相信”和“相信被相信”这两个维度视作两种可带来影响并传播的能量的话,总归是需要人去释放的。
意识到这点的话,我们可以说,想得到别人的信任,不妨首先释放自己的信任。
性别/性认同差异:社会观念中在不同角度上的性别差异,大都是受社会所影响形成的所谓社会性别,这种差异应该叫性认同差异;实际这些角度上在性别上的差异远小于同性人群之间的个体差异。
很多差异是被影响形成的,而生理差异即性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有必要思考某种差异是性别(先天)差异还是性认同(后天)差异。
为什么不考虑因果关系呢?比如两个人越相似,越会互相喜欢,这种现象?因为很难去细致考量引起两种现象的不同原因,需要考量的维度太多,影响程度太复杂,每一种现象之间都可能互为因果互相影响,某两个现象之间没有明确清晰的因果关系。
所以只能从整体所反映出的现象去看某两种现象之间的相关程度,而不能随便推断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亲密关系读书笔记(精选5篇)

亲密关系读书笔记(精选5篇)亲密关系读书笔记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亲密关系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亲密关系读书笔记1作为理工科出身的我,很难在亲密关系中无师自通,这部书给了我一个启示,就是试图在人际交往尤其是伴侣关系中寻求一套方法或者秘诀的想法是行不通的,这本来就不是依靠理性和逻辑来诠释的科学原理,可如同宇宙中最复杂神秘的奥秘一样,无条件的爱和灵魂关系,吸引我们发挥人性最真实和自然的一面—陪伴,可它却同样如星云一样,充满绮丽的美妙体验却极为难得。
我想如果在一段关系中,彼此感觉到止步不前,或面临绝望,都可以来看一看本书。
幻想的破灭,在书中被形容为月晕,是关系开始前最让人晕眩的阶段,也为以后的相处埋下了隐患,这一段通常我们会充满失望,偏差行为由此而生,想要改变对方的想法占据了思维,想要摆脱痛苦唯一的方式就是放弃期待与控制,当爱替我们做出了选择的时候,再看我们所爱的人就如我们的一面镜子,接受了自己也就能够坦然面对伴侣。
可即使度过了这个阶段,下面还有更危险的一段旅途,在这个阶段大部分走散的情侣选择分道扬镳,所有我们童年时期留下的痛苦印记都会在此阶段被反复播放,受害者监牢通常让伴侣间互相仇视,伤害彼此,一个几乎贯穿始终的想法就是自己怀疑当初的选择,认为这时是放弃的时候了。
如果我们不停得陷入受害者、施暴者、拯救者三角形的监牢,需求被忽视而得不到满足,亲密关系会给我们的痛楚远超曾经甜蜜的感受。
选择听从灵魂,追寻能够双赢的办法是唯一解决的途径,因为一旦我们选择了与伴侣对立的立场,我们就永远没办法体会自己和对方真实的需求和感受。
而对于书中结尾里,达到启示阶段的伴侣,究竟是什么样的体验,未曾经历我真的想像不到,在这里作者提到的一个关键点,是作者提出要让个人的需求与真正重要的事情协调吻合,真正的爱不是牺牲、妥协,而是发自内心的给予和信任,究竟我们会到达这个境界,还是我们会原路折返这都是随时会发生的。
亲密关系读后感(精选10篇)

亲密关系读后感《亲密关系》是由美国社交心理学家、作家、演说家罗伯特·C·克莱尔(Robert Cialdini)所著的一本畅销书。
该书基于克莱尔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入剖析了我们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阅读完这本书,我深切感受到了它所传达的深刻理念和实用价值。
通过这本书的帮助,我不断加深了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和认识,对于如何建立和维护亲密关系,也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和实践方法。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我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首先,对我而言,这本书中最引人入胜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揭示了人类亲密关系的深层心理,即人们在亲近关系中所表现出的一些行为和心理状态,背后都有着根深蒂固的心理驱动力。
通过克莱尔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种心理驱动力的本质和特点,并且学会利用一些技巧和策略来促进这种心理驱动力的发展,从而更加轻松地建立和维护亲密关系。
其次,这本书的另一个重要之处就是它提供了许多具有实际意义的行动建议,这些建议针对不同类型的亲密关系(如爱情、友谊、家庭等)和不同的情境(如约会、沟通、争吵等),给出了相应的策略和技巧。
我对其中一些策略和技巧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让我更加信任和珍惜这本书所传达的知识和智慧。
除此之外,这本书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它既有理论性的分析,又有生动的案例和实践经验。
通过具体的例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领悟亲密关系的核心原理,并且更好地将这些原理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
最后,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和维护亲密关系并不是一件易事,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实践,展现出诚挚、关爱且有耐性的品质。
对于那些希望建立和维护更加美好的亲密关系的人,这本书绝对是一本不可错过的必读之作。
总之,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对于如何建立和维护亲密关系,我也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我相信,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这些思考和认识将会对我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和帮助。
《亲密关系》读书笔记

《亲密关系》读书笔记一、简介《亲密关系》是由心理学家莎伦·布雷姆所著,本书详细阐述了亲密关系的四个阶段,以及人们在各个阶段中的心理变化。
作者通过对亲密关系的深入研究和大量访谈,总结出人们在建立和维护亲密关系时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
二、核心观点1. 相互依赖理论:亲密关系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双方在关系中互相支持、互相依赖。
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是长期稳定的关系的基础。
2. 阶段发展理论:亲密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浪漫阶段、权力斗争阶段、稳定阶段和承诺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心理特征和问题。
3. 沟通与解决冲突:在亲密关系中,沟通与解决冲突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良好的沟通,双方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的需求和感受,而解决冲突则有助于维护关系的稳定和长期发展。
三、案例分析以一对年轻夫妻为例,他们在权力斗争阶段出现了问题。
妻子希望丈夫能够更多地参与家务,而丈夫则认为自己工作繁忙,无法分出更多时间。
双方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导致了争吵和关系紧张。
针对这个案例,根据书中的建议,双方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改善关系:1. 有效沟通:双方需要坦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避免指责和攻击。
在沟通中,双方应该注重倾听和理解对方的观点,而不是试图改变对方。
2. 制定解决方案:在沟通的基础上,双方可以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例如,可以协商家务分工,或者找到其他家庭成员或朋友帮助分担家务。
3. 接受差异: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双方应该接受彼此的差异,并尝试理解和尊重对方的观点。
这有助于减少争吵和矛盾,并促进双方关系的和谐发展。
四、反思总结通过阅读《亲密关系》这本书,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亲密关系的复杂性和人们在建立和维护亲密关系时可能遇到的问题。
作者的观点和方法为我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处理亲密关系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在日常生活中,我将更加注重与他人的沟通和理解,尽量避免在亲密关系中出现冲突。
在遇到问题时,我会尝试采用书中所学的方法,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以维护关系的稳定和长期发展。
亲密关系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亲密关系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亲密关系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亲密关系读后感1读了《亲密关系》,才发现婚姻中有这么多学问。
书中提到很多原理,而且这些原理都是对具体生活的提炼总结,我们每个人婚姻中都遇到这些问题,只是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听了樊登老师的讲课,突然对婚姻有了另外一种认识,对在婚姻中如何获取幸福有了更加具体的方法。
我从来没有好好想过婚姻是怎么一回事,只是觉得那必须是人生的一个路程,从小我对婚姻并不向往,觉得那只是一个任务,一个人过其实也不会很悲伤,农村封建告诉我婚姻只是为了老去时灵魂有归处,就仅仅因为这个,所以每个人都必须结婚。
不知道婚姻是怎么一回事就结婚了,只是因为年龄到了,婚姻中从吵架到冷战再到平静,除了对自己的内心折磨及对真爱的怀疑,发现亲密关系并没有得到改善和进步。
慢慢的,不会再吵架,因为没有了期待,学会了接受现实。
只是某个时候想起来我还是经常问问自己,我幸福吗?都说女人结婚后,一个月中在脑海中有多少次闪过离婚的念头,真的是这个样子,我们当时牵上的手,当时许下的承诺,是在婚姻中如何一步步毁灭走向放手。
我们对对方的不满意,期望的得不到,我们永远在埋怨对方不理解自己的内心不懂自己,永远在怀疑自己不够幸福。
既然我是凡人一个,那就接纳生活接纳爱人,不再期望就不会有失望。
也开始学会提醒幸福,开始反省自己,我在婚姻里又付出了多少,多想想对方的好,于是发现也许自己还可以重拾幸福的能力。
亲密关系中说到婚姻是一个人的事,如果你认为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那么不管你怎么努力,也只有百分之五十的机会幸福。
这种情况下一般人就基本不愿意动,都在等对方先行动,最差也要大家同频率一起努力吧,凭啥是我一个人付出呢。
这种想法很可怕,如果你总是盯着对方,而不是自己内心的话,你会发现对方永远满足不了你。
书中提到了婚姻中很多的行为以及无理取闹其实都来源于童年时期爱的缺乏。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还是很有道理的。
2023年《亲密关系》读后感8篇_1

2023年《亲密关系》读后感8篇《亲密关系》读后感1其实这本书很多地方没读懂,一方面是涉及很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本书是译作,读起来没有那么通俗易懂,甚至有很多抽象词汇,比如灵魂关系、被害者监牢、投射等。
但整体上给人的观念冲击还是蛮大的。
幸福婚姻应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婚姻是一个人的事,需要一个人百分之百负责。
如果你觉得应该每人一半,那么双方都会认为自己比对方付出的更多,不满、抱怨、批评、指责就会及时赶到并不断围绕在你们身边,让你们相互攻击,直至你想要结束这段婚姻。
因此,聪明的伴侣,要把责任全部揽在自己身上,而不是推给对方,当然承担责任并不是让你成为牺牲者,比如说地脏了没人拖,你不必强迫自己去干,也不必要求对方去干,只要等到你想干或对方想干时再去干就行了,不要担心没人干。
第二,不要对伴侣抱任何期望。
期望是愤怒的前身,对对方期望值越高,你的愤怒就会越强烈、破坏力也越大。
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比如,你不要期望他会理解你,满足你内心的要求,只要你有期望,受伤的肯定是自己。
第三,你觉得伴侣是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就是什么样的人。
伴侣是你的一面镜子,比如,你指责伴侣懒惰,其实就是自己懒惰,如果你勤奋也就不需要她勤奋了,也不会在乎她是否勤奋了,正是因为你的懒惰,你才会要求她勤奋并把责任推给她。
这就是投射,是不是很神奇啊。
所以要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
第四,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爱。
即接受对方的一切,包括优点和缺点,因为人不可能完美。
如果你开始讨厌对方了,说明你们之前的爱是不真实的,是建立在相互满足的需求上的,是经不起现实的洗礼的。
第五,允许。
允许她睡懒觉、允许她不会做饭、允许她不会打扫卫生,总之允许她所有的缺点。
想要做到这五点,确实不容易,但若你做不到,那就说明你不爱她。
怎么办呢?如果你决定要跟她幸福的走下去,那就去爱她吧。
爱是一个动词,只要你决心去爱了,感觉就不一样了。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是这样,我还有必要跟她在一起生活嘛?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你真的不爱她,因为你还没有去尝试就动摇了,就放弃了。
《亲密关系》读后感(精选13篇)

《亲密关系》读后感《亲密关系》读后感(精选13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亲密关系》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亲密关系》读后感篇1一本人际关系科学带给我的一点思考!这本书很特别,它有点像社会学、统计学和心理学的结合丛书。
虽然有很多理论性的知识,但是却不枯燥,对于我来说可读性很高,也许是因为我比较喜欢心理学又喜欢研究人际关系的关系。
书里的内容非常庞杂,从吸引力的来源,到如何解决冲突,避免嫉妒,还有如何在亲密关系中与爱恋之人快乐相处的基本方法等等。
那我就在这里整理出一些对我来说最有用的几个内容吧。
关于羞涩这是我在人际交往中最大的障碍,我比较在意别人的看法,脸皮薄。
特别是面对领导、地位比我高的人的时候说话会不容易放松,表现也不太自然。
书中写道“无论人们的羞怯是暂时性的还是习惯性的,只要他们胆怯畏缩,就会给人留下负面印象,而这恰恰是他们与人交往时希望避免的”。
“羞怯所表现出的懦弱、寡言和犹豫行为特征看起来好像冷漠无情、不太友好。
和合群的行为相比,羞怯行为很可能引起对方的冷淡和排斥反应。
”所以“只要实际上能较少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就能给人留下更好的印象!”“我需要自信和镇静”“不要光想自己,只要尽力找寻对方的特点即可。
”关于自尊书里也讲到,自我感觉良好有益于身心。
在改善羞怯和应对嫉妒的方法中也能看出自信的魔力,所以要努力让自己保持自信。
说说容易,该如何做到呢?书里有这样一段话“低工具性的人(缺乏自信和魄力的人)往往不如那些高工具的人(任务导向技能高的人)自尊程度高和适应能力强,也就是说,在应对事务有能力和效率的人通常自我感觉良好。
”换句话说,有能力,才能更自信,所以努力提高自己,让自己有实质的进步是关键所在。
根据自我延伸模型,保持快乐地关键是创造性地发现持续你个人成长的方法,这样也能帮助消除关系中的沉闷。
《亲密关系》的读后感(通用24篇)

《亲密关系》的读后感(通用24篇)《亲密关系》的读后感(通用24篇)《亲密关系》的读后感篇1我们大多数人想要的亲密关系不仅是慰藉与陪伴,更需要的是能鼓励我们超越自我的伴侣;能激发我们的人生意义与方向并在我们受到考验时,给与我们帮助的灵魂关系,也就是无条件的爱。
而书中最终的定义是这种灵魂关系还要不仅限于两个人,还要推及到整个世界。
因为,你可以感受到灵魂的指引,与每个人的相遇都会成为神圣的邂逅。
然而这条路上充满了艰险,荆棘,痛苦,愤怒,陷阱等等,很多人最终也无法到达。
第一阶段:月晕现象我们的情感之旅从开始的互相吸引,发展出浪漫的火花到坠入情网,是来自人类“爱与被爱”的基本需求。
我们以为每个人“恋爱”的原因都不相同,其实根源都是情绪上的需求。
(我们生活中的所作所为,绝大部分也都是为了让某些需求得到满足。
)我们每个人都是制造梦想的机器。
我们的梦中情人便是用这个机器积累的,根据我们从小到大的需求想象出来的(梦中情人)。
然而,当我们发现找不到一个百分之百一致的梦中情人时,我们会挑一个相似的,然后开始我们的改造计划。
这时通往地狱之路的门就打开了。
虽然有点儿危言耸听,但是回想一下我们的婚姻,哪一个不是按照这种方式一路走来的呢。
起初,我们会发展出让我们觉得自己很特别的素质,来吸引并找到能弥补自己不足的那个他,进入亲密关系。
然而当月晕过后,光环褪去,我们就会发现对方具有的那些刺眼的达不到我们要求的缺点,夹在你和他之间。
我们会努力,撒娇,道歉,全身心的想要重新塑造对方。
而这些期望必然会变成失望,压力,愤恨。
因为任何控制、改造都必然失败。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利用:想象力、意向和直觉(灵魂)来帮助我们放弃需求。
我们原本被需求填满的空间会被我们的爱填满。
在亲密关系的月晕中心存在着真爱之光,这才是人和人吸引的真正原因。
第二阶段:幻灭特点:时间可能甚长。
幻灭是灵魂给我们的礼物,让我从向外寻求快乐的错误思想中跳脱出来,从而改变方向“向内”。
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笔记 第一、二章

《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笔记第一章亲密关系的圣杯1、寻找真挚永恒的亲密关系,其实就是寻找自我。
——克老师2、我们需要的是能鼓励我们超越自我的伴侣,我们在追寻的是能激发人生意义与方向,并在我们受到考验时,给我们帮助的人际关系。
这也就是“灵魂关系”。
3、亲密关系是高层级“灵魂关系”的第一阶段。
4、如果关系出了问题,你并不需要寻求外力的帮助——你自己就有足够的能力来处理问题,并成长体验到高层级的、真正的灵魂关系。
第二章月晕现象(假性光晕)1、人们恋爱的真正原因,往往并不是他们自己所想的那回事,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背后的真正动机,其实在于需求。
2、最初你被某人吸引,通常是由于情绪上的需求。
3、我们愈认同自己的身体和周遭环境,就愈会受到身心与情绪上的需求的影响。
4、但是若我们相信,我们所需要的快乐、安全感、自尊,或其他的许多事物,都要经由别人来实现的话,这就成为一个大问题了。
但是要求别人来满足我们的需要,正是我们孩提时代所做的事。
5、这些需求中最主要的,就是归属感。
在孩子们努力寻求归属感时,他们很快就了解到,如果想要永远被爱,并成为父母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最后的办法就是证明自己具有特殊的价值。
他们必须以显而易见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因为父母似乎不能明白,他们的价值是与生俱来的(至少孩子的心里是这么想的)。
“想要变得特别”的欲望于是诞生。
6、这些需求大都源自孩提时代未被满足的需要。
幼儿的两大主要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7、想要有重要性、有价值、有用、被赞赏、被接受等欲望,全都衍生自想当特别的人的需求。
8、恋爱之初有美好感觉的真正原因,是因为我意识到需求即将得到满足。
9、事实上,那个女孩在我们充满幻想的心中的地位越重要,我们就越虚张声势,也越对她不理不睬。
为什么我们要有这种举动呢?因为我们需要她。
但有需求总让人觉得寂寞、软弱,而且一点都不特别,(毕竟,有哪个自尊自重的女孩,会喜欢上一个需求不满的软弱男人呢?)所以我们只好假装什么都不需要。
《亲密关系》超级精华版读书笔记 莎伦·布雷姆 读后感

《亲密关系》超级精华版读书笔记莎伦·布雷姆一、归因的过程。
人们会意识到影响他们行为的外部压力,却在相似情况下将伴侣的行为归因于内部原因。
二、人倾向于自我服务。
成功的时候他们会很高兴归功于自己,但会尽量避开失败的问责。
这会导致伴侣将问题看作是对方的错。
三、我们对伴侣的认知显然是有影响力的。
无论对错,我们对爱人或者朋友的判断都可能促进或者损害我们对关系的满意度。
一些人会更为乐观,将伴侣往好处着想,使用促进感情的归因,期待善意与慷慨—因此也会得到同样的回报。
另一些人却怀疑伴侣,预计最糟糕的情况—所以关系更有可能失败。
四、如果我们对亲密的朋友或爱人表露了一些私人的机密,我们不需要相应得到一个相似的秘密,而是希望我们的真诚能够产生同情、宽容和接纳。
没有任何关系能在长时间内经受完全的开放和亲密,甚至连尝试这样做也是一个错误;亲密的自我表露和有选择的秘密都有助于婚姻的美满。
即使在一个密切和亲近的关系中,一些隐私也是需要的。
自我表露和尊重隐私之间的良性平衡可以使亲密的关系更为持久。
五、男性比女性更看重工具性的交流技巧如给出指令或方向的能力。
女性比男性更看重情感化的交流技巧,比如表达爱意和情感。
但两性都认为适当地交流对伴侣的爱、尊重和牵挂,在亲密关系中是不可或缺的。
六、-非语言交流,面部表情,凝视行为,身体语言,身体接触,娃娃腔。
-让交流更为清晰准确:XYZ statement。
当你在Y情况下做X的时候,我感觉Z。
eg.你刚才打断我的时候,我觉得很生气。
这种表述更倾向于会从对方那里得到一个体贴的、歉意的回应。
-意译:在接收别人信息时,第一,准确理解伴侣的意思,第二,将关注和理解表达给伴侣。
意译:用自己的话重复一次对方的表达,给机会让发出信息的人来肯定那就是他想要说的。
停顿一下,用自己的话再说一遍信息,向对方重复一次,检查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
-保持礼貌和冷静。
可以暂时停顿。
“亲爱的,我太生气了,想不清楚。
亲密关系读书笔记

亲密关系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关于亲密关系的书,感觉真的是收获满满。
这本书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对于亲密关系的新认知大门。
书里提到,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常常带着各种各样的期待进入。
比如说,希望对方能时刻关心自己、懂自己的心思、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
我就想起了我闺蜜小美的经历。
小美谈恋爱那会,总是希望她男朋友能像她肚子里的蛔虫一样,不用说就能知道她在想啥。
有一次,小美工作上受了委屈,回家啥也没说,就盼着男朋友能主动察觉她的不开心,然后给她安慰和抱抱。
可她男朋友那天正好忙着准备一个重要的项目报告,没太注意到小美的情绪。
结果小美就炸毛了,觉得男朋友不关心她,不爱她了。
这其实就是期待没被满足时产生的失落和不满。
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点,书里说在亲密关系里,沟通至关重要。
这让我想起了我表哥表嫂的事儿。
表哥是个直肠子,说话从来不拐弯抹角。
有一回,表嫂买了件新衣服,满心欢喜地问表哥好不好看。
表哥瞅了一眼,直接来了句:“这颜色不太适合你,显老。
”哎呀,这话一出口,表嫂的脸瞬间就垮下来了,一场冷战就此拉开序幕。
后来表哥意识到自己说话太直,伤了表嫂的心,赶紧各种道歉赔不是。
从那以后,表哥学聪明了,说话之前先过过脑子,多考虑考虑表嫂的感受。
另外,关于争吵这个话题,书里也有很有意思的观点。
它说争吵并不一定是坏事,有时候反而是了解彼此底线和需求的机会。
我想到了我的邻居夫妇,他俩经常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不可开交。
有一次,就因为晚饭吃啥的问题,俩人吵得整栋楼都能听见。
女的非要吃火锅,男的偏说天气热要吃凉拌菜。
吵着吵着,女的突然哭了起来,说自己每天做饭那么辛苦,男的还不领情。
男的一听,也慌了神,赶紧抱住女的道歉,说自己没体谅她的辛苦。
最后,俩人一起出去吃了顿大餐,和好如初。
原来,这场争吵让他们明白了彼此在家庭付出中的不容易,也更加珍惜对方了。
再说说互相支持这方面吧。
我朋友小莉和她老公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小莉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开一家自己的咖啡店。
《亲密关系》读后感

《亲密关系》读后感《亲密关系》读后感6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亲密关系》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亲密关系》读后感1对伴侣的需求来源于孩提时代未被满足的需求,比如父母的爱。
幼儿时代两大需求分别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幼儿时代更容易受到刺激。
由于很快忘记了事情原委,却仍保留着从事件中获得的狭隘的理论,伴随自己直到成年。
之所以说是狭隘理论,是因为幼小的创伤对于幼小的心灵来说还是显得有点大。
这些带有阅历限制的理论可能随时在与伴侣的相处中爆发出来。
亲密关系就是通过伴侣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来治愈小时候的心理阴影。
幼儿时代一次次未被满足的需求逐渐构建起来理想伴侣的模样。
事实上很难找到一个完全理想的伴侣,所以这个时候需要适当放弃一些想要强加到伴侣身上的事物,这样会好很多。
伴侣之间应该会经常吵架,吵架有可能是自己多次提醒的内容对方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希望通过提高音量或一种近似威胁的态度企图控制对方,让对方听从自己的安排。
创建亲密关系的秘诀就是通过解决现在的冲突来解决内心积蓄的冲突。
并且,一旦度过了蜜月期,可能会对伴侣有诸多的意见,找个爱你的人不是换个主角就能过的很好。
既然每个人都不希望被改变,但是又要为了伴侣改变自己。
主动改变自己,重新审视伴侣的缺点,可能会发现不一样的体验。
书中提到一些解决争吵的小技巧,比如拥抱,亲吻。
这些动作都能给生气的人带来特别强烈的被需要感,这绝对能治愈内心的愤怒。
另外一个靠自己情绪的跳跃,书里称他为“量子隧穿”。
也就是不论我们当前的情绪在何处,都可以瞬间转换到幸福、开心的状态里去。
当争吵的面红耳赤、且争执不下时其中一方做出退步对亲密关系的可持续发展真是太重要了。
另外我自我感觉,若是小时候家庭有很好的亲密关系,离开家庭的.庇护之后应该会很快尝试建立新的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读书笔记

(亲热关系)读书笔记
今天,在樊登读书会听了(亲热关系)这本书。
下面写一些我喜欢的句子。
一、婚姻生活是自己的生活。
我们在生活中吵架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童年的遭遇留在了潜意识,吵架是为了弥补自身童年没有满足的内心需求,我们对整个世界的不满都是源于自己投射出的对自己的不满,所以在吵架的时候不能一味指责别人,而是反思自身内心深处。
这个世上没什么天生一对最般配,也没有人能永远活在X、热情、浪漫的亲热关系之中,但我们能在亲热关系的旅途中,学习面对自己最好以及最糟的特质,学习接受和放手,最终找到通往爱和幸福的桥梁。
二、婚姻中有三种角色,受害者角色,怪罪他人,每天会感觉很痛苦;迫害者角色,会感觉愤慨,没有别人迫害会迫害自己;挽救者角色。
三、全部的问题都是一个礼物和珍贵的经验,你解决了这些问题,你的人生就会上一个台阶。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遇到的事情百分之百负责。
自由并非来自答案而来自于问题。
四、如果你想尽快到达那个地方,最快的方法是你已经在那儿了。
这个说法有点类似于X中讲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你只要心中想改变,就是好的开始。
五、事无好坏,全是在人。
《亲密关系》读书笔记怎么写

《亲密关系》读书笔记怎么写《亲密关系》读书笔记怎么写第一次看到莎伦·布雷姆的《亲密关系》以为是一本小说,翻开看看,才知道是一本社会心理学的书。
是关于友情和爱情的分析和讨论的书。
有分析有实证和实验研究,写的很有意思。
所以花费几天读读,值得一读。
下面是《亲密关系》的,与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亲密关系》读书笔记1什么是亲密关系?具备以下6个特点。
了解、关心、信赖、互动、信任和承诺。
如果仅有一些特点存在,那么这种亲密关系或多或少会逐渐淡化。
是不是亲密关系的关键标志是这一对新伴侣第一次意识到彼此之间的相互依恋开始的。
关于承诺,并不是指相互的诺言,而是指他们期望他们的关系可以一直延续下去,他们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和物力去实现这个延续下去的目标。
亲密关系使人有归属感,所以朋友少的人,或者爱人少的人相对于有爱心的人而言,死亡率更高(2~3倍)。
婚姻不幸福的人,一般都有一系列的问题,压抑、酗酒、暴饮、暴食、,精神分裂症等等。
社会中男女比例的差异,男性比较高,女性比例低,那么男性一般想让女性在家做家庭主妇,想留住她,想让她经济上依赖他;另外男性会反对离婚。
相反,女性比较高,那么,男性不太想女性依赖自己,约束自己,喜欢女的工作,推迟结婚,不满意的话还有选择的余地。
儿童时期的抚养,对将来的影响较大。
婴儿期得到了更多的精心抚养爱护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喜欢和别人交往,容易和别人发展出信任的关系。
儿童得到的是时而热情的关注,时而心不在焉、焦虑的关照。
那么小孩对他人冷漠,复杂的感情。
这样的孩子过分的紧张和过分依赖,表现出对他人的过分要求。
还有一种是小孩得到的是心不在焉的,免为其则,时而凶狠的抚养的话,小孩认为任何人靠不住,所以在他人关系上畏缩不前。
这样的孩子容易猜忌生疑,不容易形成信任和亲密的关系。
很明显,从父母的身上就能推测出孩子对于未来爱情的态度。
也就是说有很多不幸家庭的孩子,爱情都不是很顺利。
这种依恋关系会持久相对稳定,但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一些事件的发生或新的经历,让心理发生变化的可能性。
《亲密关系》读书笔记400字 -

《亲密关系》读后感400字!
大部分人在经历了亲密关系的月晕和幻灭阶段后,仍不明白在灵魂的层面上发生了什么事!亲密关系的精神生命是从内省开始的!
01、内省阶段-制造“受害者监牢”
内省阶段是最丑陋的,你觉得伴侣不再迷人,把亲密关系看作无形的监牢。
你在自己制造的“受害者监牢”扮演着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的角色,三者角色之间转换,伤人伤己!
02、穿越监牢墙壁
三种看问题的角色只能恶化问题,你必须跳出受害者牢笼,以纯真心来发问,获得灵魂引导!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爱无法解决的!
03、内省终极目标
检视自己内在的所有想法和感觉,用爱来面对它们!
04、启示阶段-摆脱小我
无条件的爱,摆脱小我。
你永远也不要去寻找、追逐或赢得爱,因为爱不会躲藏,不会跑走,也不会向你要求任何代价。
你只要在心里为它留一块空间,爱就会自然地注入你心中!
05、自我超越
一段关系的目的不是给与与接受彼此的爱,而是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就是一直以来所寻找的爱!
亲密关系,是通往灵魂的桥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密关系
克里斯多福-孟
233个笔记
♦推荐序一这是我读过两遍以上的书
»你的亲密关系伴侣,是来帮助你更加认识自己,进而疗愈你的创伤,最终找回真正的自己,因此,亲密关系是通往我们灵魂的桥梁。
♦推荐序二亲密关系是一趟探寻生命真相的旅程
»夫妻,镜映内在的过程
子女,成为生命的老师
父母,成为力量的源头
人际,成为自我的镜子
»如何洞察与消融情绪及情绪背后的原始信念
如何释放潜藏已久的不舒服
如何接受当前问题并转化为欣赏
走出受害、迫害与拯救的无休止循环
学会用“走过程”与欣赏迎回无条件的爱
连接直觉与内在的指引
♦前言卜六周年版作者序
»感觉的重要性:从人性上来说.我们倾向于保护自我最脆弱的部分,然而这也是造成关系冲突的主要原因。
对于伤痛、需求、罪恶、害怕.以及耻辱的保护机制,在个人的过去经历中逐渐建立起来,以至于我们在情绪上,并不如身体以及智识上来的成熟。
为了成为一个情感成熟的成人,重要的是要突破这个保护机制,并正视我们的感觉,才能发现心灵最惊人的秘密。
»责任的重要性:责怪、批评与指责是人类防御机制的关键要素。
贵怪他人、批评他人行为、指责他人不愿改变,其实是一种轻而易挙的手段,能够简单地利用道德批判,将自己提升到一个高于他人的位置,也使我们摆脱了自身的不安。
然而,责怪、批评与指责的态度最终只会加强1*1我的受害者意识。
受害者常感到无力、无助、无价值且无法自我满足。
他们的防卫机制常常是自我否定,并将自己置于一个道徳正确的位置。
当我们坦然面对内在的受害情绪时,我们将有机会更具有意识地正视这份感觉,并了解这仅是一种感受,而非事实。
责怪、批评与指责也终将不再发生。
»绝对的爱是无条件的:通常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所谓的爱,事实上是由于伴侣的行为所带来的满足感,或对于重要感与归属感的需求。
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完全与任何情境和情势无关,无法从他人那儿获取,也非由他人的行为而触发,而是因为你就是你!一段关系的目的不是给予与接受彼此的爱,而是帮助你了解你自己就是一直以来所寻找的爱。
»伴侣的目的:如同上述所说的.你的伴侣不是你的爱与幸福的来源。
满足你的期待与使你开心不是他们的职责,但你的伴侣的确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了三个重要的角色,尤其在面对情感上的成熟与唤醒真实n我的时候。
这时你的伴侣将会依所需而扮演这三种角色之一:一面镜子,让你看见引发你关注的不舒服感:一名老师,在你探寻真实自我的时候,激励与启发你:一名“玩伴”,开启并陪伴你一段生命的旅程。
♦练习
»就像勇敢的骑上寻找圣杯一样,我们希望从亲密关系中得到能满足身、心、灵三方面渴望的东西。
表面上看来,我们似乎只是孤単或渴望能有人分享我们的喜怒哀乐。
但事实上,在每段亲密关系的背后,我们的灵魂都在运作着,引领我们去体验灵性上的满足。
»们需要的是能鼓励我们超越自我的伴侣:我们在追寻的是能激发人生意义与方向,并在我们受到考软时,给予我们帮助的人际关系。
这也就是“灵魂关系二
»如果关系出了问題,你并不需要寻求外力的帮IV—你自己就有足够的能力来处理问題, 并成长、体验到高层级的、真正的灵魂关系。
»写下初遇时,你在伴侣身上发现的所有优点,相处至今新发现的优点也加上去。
然后,另外拿一张纸.把你现在在对方身上看到的缺点写下。
把两张表放在一起,第一张表上列的每一项得十分,第二张表上列的则扣「分,看看你的亲密关系是正分还是负分。
许多人在做了这个练习之后会惊讶地发现,虽然他们的亲密关系经历过许多困难或危机,但另一半的优点其实还是多于缺点的。
只是他们忘了当初被伴侣吸引的原因,而只注意到对方不好的地方。
♦情感之旅
»我相信恐惧与无知是造成所谓的“亲密关系失败”的两大原因。
越了解隐藏的陷阱,我们就越不会被无知所控制,n然也就没什么好恐惧的了。
只要明白了情感的倾向,亲密关系就可能有结果,而让我们有一窺真爱的机会。
»简単来说,情感是来自人类“爱与被爱”的基本需求。
这个主要的动机就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吸引磁场二
♦吸引磁场
»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背后的真正动机,其实在于需求。
»我们追求或吸引别人来做我们的伴倡,是因为我们需要人陪伴、照顾、了解、支持、接受、赞赏、抚摸和相拥而眠……
»孩童的两大主要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 “想要变得特别”的欲望,正是激发我们浪漫情怀的主因。
我们惯于寻找一个非常希望和我
们在一起,一旦不能在一起便痛不欲生的人
»想要有重要性、有价值、有用、被赞赏、被接受等欲望,全都衍生II想当特别的人的需求。
因为如果没人觉得我们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将被迫面对被全世界遗忘的难受感觉。
(我们还必须面对另一个残酷的事实:将不会有人満足我们的需求!)于是,我们带着所有的情感、幻想和无数没被满足的需求,展开寻觅之旅,希望找到一个为了我们可以抛弃金世界,而且永远把我们放在第一位的理想情人。
»如果你希望那个人觉得你很特别,最好的办法就是,假装你也是一个充満自信的人。
而对方为了吸引你,搞不好也在做同样的事!这种互动关系,通常就是两个人开始交往的原因,也就是一方误以为另一方拥有他所需要的东西。
这并不是说我们故意欺骗想建立亲密关系的对象,但为了吸引别人,即使连我们自己都讨厌面具下隐蔵着的需求,我们还是会尽力表现出最好的一面,以求达到目的。
♦制造梦想的机器
» 一旦找到有潜力满足我们需求的候选人.我们就着手将他们塑造成我们心中的理想伴侣。
只要一点点的帮助,他们就可以变成能让我们快乐的人。
我们会想,这不只是为我们自己好,也是
为他们好。
这种修饰或彻底改造伴侣的企图,很快就会让我们走上通往地狱之路。
♦通往地狱之路
>>通往地狱之路,是用期望铺成的。
”
»期望与要求可分为明说和暗示两种方式。
暗示的方式应用十分广泛,主要原因有二:一、你希望伴侶满足你的需求,但又不想表现出软弱且需求不满的样子;二、你幻想你的理想情人会读心术,能够知道你的每个想法。
»注意语气中必须夹杂着适当比例的受伤和冷漠。
在亲密关系刚开始的时候,这招通常可以让你的情人不停地道歉,而且发誓绝不再犯.甚至愿意写血书来证明!
»期望就是通往地狱之路。
因为期望会把接受和让人自由等充满爱意的感觉挡在门外。
如果我不能接受别人现在的样子,或不让他们自由地走自己的路,那么我就不是真的爱他们。
我只是想从他们身上得到满足,与他们建立亲密关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爱,而是为了满足我小小的自私需求。
»在这样的亲密关系互动中,最悲哀的是,在“小小的我”得到满足之前,我们不愿意去爱我们的伴侣。
紧抱着需求不肯放手,又不让自己去爱,就这样,我们把自己推向亲密关系的地狱。
»不论是用暗示还是明说的方式提出要求,我们都必须明白一件事:我们真正需要的,没有人能给,也没有人能让我们快乐
♦压力、失望和愤恨
» “期望=愤恨的前身”
»压力分为两方面:一方面,你希望伴侣让你快乐,而让对方感到压力:另一方面,你自己也承受着压力,因为你也必须做对方要做的“一切二
»两个人都对彼此做过度的情绪索求,会在脆弱的亲密关系互动上,施加极大的压力。
»如果对别人取悦我们的能力抱以太大的期望,那么失望将会是必然的结果。
当把梦想寄托在别人身上时,我们会因为梦想即将成真而感到兴奋。
但当现实的因素岀现时,我们原本飞上云宵的心情,就一下子跌至谷底。
»好消息是,有一种较好的处理方法。
在你对亲密关系有不满意时,先问问自己:“此时此刻,我希望从伴侣身上得到的是什么?-答案应该很清楚一你所需要的,往往是情緒上的事物,但从表面上看来可能像是实质的需求,例如希望伴侣抚摸你、记得你的生日、约会时不要迟到或是陪你逛街等
» 了解自己的期望及其背后的需求,是一种后夭学来的技巧。
通常我们只会意识到fl己希望伴侣做些什么或改变什么,却不会察觉n己深埋在潜意识里的需求。
我们希望伴侣做或说一些事,但不会意识到我们希望他们这么做,其实是为了满足自己某些情绪上的需求
»想象力能让我们突破界限.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意向是向某个方向前进的意愿:至于直觉,则必须比较小心地定义,因为这个词往往会让人联想到某种超能力。
我们内在有一种力量,我称之为“灵魂”,它会引领我们得到平静。
我们受的伤,灵魂会为我们治好。
当我们被错觉所迷惑,看不到真相时,灵魂会让我们摆脱错觉的影响。
灵魂思考的方式,才是我所谓的直觉。
>>在你投出自己真正的情绪需求之后,再问ri己一个问题:“我愿不愿意放弃这项期望呢?”换句话说,我愿不愿意不再把满足这项需求当作伴侣的职责?我愿不愿意寻求自己内在的力量来满足我的所有需求呢?我愿不愿意让这种内在的力量成为我快乐的源泉,而不再把伴侣当成予取予求的对象?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的直觉会告诉你该如何放手。
你该做的已经做了,剰下的就交给你的灵魂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