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关考研复习参考资料-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北大国关院政治学概论复习范围,北大政治学考研复习重点

北大国关院政治学概论复习范围,北大政治学考研复习重点

政治学概论孙关宏主编第五章政府第二节立法机构一、立法机构的结构对于立法机构的结构,可以从其组成和程序两方面来理解,在组成方面可以分宏观(整体形式)、中观(委员会组成)和微观(人员构成)三个层次考察。

究其整体组织形式而言,现代国家的立法机构有两种:一院制和两院制。

一院制立法机构只设立单一的民选立法机构;两院制的立法机构拥有两个议院。

尽管后来这种两院体制采取了不同形式,但它基本上仍容许存在两种不同的选区代表制,大部分立法机构的成员继续代表着特定选区的选民。

在两院制议会中,两院的职权划分各国有所不同。

主要有三种情况:(1)下院占有明显的优势。

如英国;(2)两院基本平权,上院略占优势。

如美国;(3)两院基本平权,下院略占优势。

如法国。

学界曾对一院制或两院制的优劣有过争论。

主张一院制的学者从卢梭的主权是对公意的运用、公意只有一个的观点出发,坚持人民主权不可分割的学说,设定人民的共同意志只能由单一的立法机构来实现。

反之,实行两院制,如果两院意见一致,则实属多余;如果意见不一致,则将拖延法案的通过,阻碍社会发展,同时容易被行政机构利用这种议会内部矛盾。

他们认为,实行一院制有利于立法权的统一和政治稳定,避免立法机构内部相互扯皮、推诿,导致立法活动效率低下的现象。

另外,还有利于简化机构,节省人力、物力。

主张实行两院制的学者则从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出发,认为立法机构实行两院制可以通过相互制约,防止议会专制,防止“多数暴政”;还可以防止草率立法。

同时,较之一院制,两院制的人力和组织更能胜任现代社会繁重的立法性任务,也有利于扩大议会人员构成的代表性。

我们认为,一国的议会形式,既与其历史选择有关,也应适应其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

为了更好喝和有效的发挥其功能,各国立法机构都设立了委员会。

这些委员会几乎是专门性的,但有些国家因其特殊情况也设立了一个永久性的、综合性的、全局性的委员会。

这些委员会大多是常设性,但也有临时性的,比如调查委员会、特别委员会、联合委员会等。

北大、人大国关院考研常考点,国政国关复习要略

北大、人大国关院考研常考点,国政国关复习要略

《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
(李少军第三版,2009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一部分国际政治学理论
第三节全球化对国际行为体的影响
(Page 113)
1、全球化对主权国家的影响:
(1)在经济上,生产、市场营销和分配的国际化,使得各民族国家的经济无一例外的成为全球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

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与这个体系相隔离(不论是自闭还是受制裁),都会陷于困境。

(2)在政治上,赫尔德将这种影响概括为五个方面:
a、伴随着全球相互联系的增多,政府可用的政治手段的效用明显下降。

b、由于跨国力量和相互联系的扩大,减少了和限制了国家政府对公民行为的影响。

c、在具有高度相互联系的全球体系范围内,在国家行为的许多传统领域,不采取国际合作的形式就无法完成国家的目标;
d、国家不得不增进与其他国家的整合程度;
e、国际机构、组织和制度的大发展,为全球治理奠定了基础。

2、一体化与碎裂化
弗格森和曼斯巴赫对全球政治挑战这样描述:今天,当代国家面对的是超越其合法边界的经济、
文化和种种制度的挑战,同时还受到了来自其内部的民族主义和其他子群体的挑战。

他们认为,当今主权国家正受到跨国主义和分离主义的挑战。

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同时发生的“一体化与碎裂化”的过程,即所谓合成/分裂过程。

3、软地缘政治:涉及的是有关全球经济、人口、环境等问题的国际谈判;
硬地缘政治:涉及的是军事威胁和暴力的运用。

北大国政、国关考研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国际关系理论考试重点

北大国政、国关考研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国际关系理论考试重点

政治学概论孙关宏主编第十章国际政治第二节国家政治的权力格局一、国际政治权力格局的流变国际政治中的权力格局,指的是活跃于世界舞台上的主要行为体之间相互作用和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和态势。

它具体表现为主要角色在追求权利、权力、利益,维护和平与发展等政治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关系,以及相互间展开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对抗与合作式样。

正确判断国际政治中的权力格局,必须明确:(1)主要行为体是什么,是几个?(2)行为体之间形成了什么样的主要关系?(3)行为体和主要关系通过什么形式显示出来?“行为体”、“主要关系”和“形式”是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要素。

关于权力格局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

但一般而言,最典型的国际政治权力格局有三种类型,即多极格局、两极格局和单极格局。

多级格局表现为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战略力量相对均衡、相互制约,各种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相对独立,互相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

两极格局则表现为两个大国或大国集团之间相互对立和相互制约,在整个国际事务中起着支配性的影响。

这种类型的格局在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并且更多地表现为两个大国集团的对立和相互制约。

单极格局则表现为国际体系中存在一个占压倒性优势的国家,即所谓的霸权国。

(一)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格局近代世界权力格局的第一次演变发生在17世纪初期,其标志是该时期席卷欧洲的30年战争。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成为现代国际关系史的开端。

和约确立的国家无论大小、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均能以主权国家身份参与国际协议的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而载入史册。

如果用国际政治学“多层分析”方法去总结这段历史,则可见此时期发生了多层变化:(1)从国际层面看,神圣罗马帝国控制欧洲的局面已经走向衰落;(2)从国家层面上看,民族国家称为国际舞台的主要角色;(3)从决策者个人层面看,王权逐渐取代了神权,各国君主的国家主权意识增强,国际政治中的纷争更多地体现了决策者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主观意愿。

北大国政、国关考研-政治学概论-国际关系理论复习纲要、重点

北大国政、国关考研-政治学概论-国际关系理论复习纲要、重点

国际关系理论精要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孙雪峰一、导论国际关系(international Relations)指国际社会中一切成员跨越国界的互动关系。

包括三个不同范围的领域。

第一是国际关系,指任何成员的确任何跨国界关系,包括国家、国际组织、乃至个人之间的跨国界互动关系。

第二是国际政治,主要指权威国际成员之间的关系,核心是国家间关系。

第三是对外政策,指一个国家对于其他国家或组织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三者构成同心圆:国际关系范围最大,国际政治次之,仅包括国际关系中官方关系部分,主要考虑国家间关系,对外政策的确范围最小。

民族国家(nation-state)是现代国家形态,具有四个要素:定居的人民、固定的领土、有权统治人民和领土的政府、主权(国际承认)(对内最高统治权,对外平等权)。

共同体的核心基础是政治文化认同,种族、血缘、经济、关系都在下降,而文化认同的核心是语言、文化倾向、生活地域关系。

民族主义(nationalism)是一种思想感情,即忠诚于操共同语言和具有共同历史传统的集团,关注其命运的发展。

理论(theory)理论是对现象的有规律联系的解释。

规律是静态的;理论是动态的,是人类主观建构的结果,处于变化之中。

因此,要发现规律,创造理论,而不是相反。

理论的基本功能:(1)描述(describe):切实描述现实世界发生的事情;(2)解释(accountfor,说明原因和理由):理论超越所观察的对象,解释事物的“连续性、反复性和规律性”。

(表现形式:如果……那么)例子:军备竞赛---战争;(3)预测(calculate):理论具有概然的预测力,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而非具体事件。

二、现实主义(Realism)无政府状态(anarchy)国际体系呈无政府状态,即没有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国际权威或世界政府。

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区别体系性质国际政治:无政府(anarchy),行为体之上没有统治者。

自助体系,处于自然状态,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

北外国际政治、外交学考研复习资料-政治科学复习笔记

北外国际政治、外交学考研复习资料-政治科学复习笔记

2014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关院考研复习攻略育明教育国关外交学考研资深辅导专家认为北外国关院的硕士研究生招考经过2012年的初步改革,2013年的完善,应该说改革已经基本到位,广大备考2014年北外国关院的考生不必再对考研复习参考书目和方向的变化有太多担心,可以按照2013年的招生基本信息去复习。

另外,由于国关外交学等专业考试内容有很大的相关性,北外国关院的这种改革应该说是非常对路的,考试初试内容既有国关史,也有外交史,这种不分离对于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有了一个宽基础,也是学习这些专业应有之意。

所以从备考角度来说,虽然北外国关院考研几经变化,但是考试内容其实没有多大变化,这个可以从历年真题中获取非常宝贵的信息。

而对于政治学知识的学习更是无需赘言,所以希望广大考生在学习备考中要在把握重点(育明教育辅导课程以北外考研出题老师为指针,以考试复习方向和复习重点为核心,以真题讲解模拟为突破,全力为考取北外国关院的学子们保驾护航!)的基础上学会融会贯通,打通知识脉络,虽然知识点的识记很关键,但大框架才是学好理论历史的基本要求。

这里只是一个大概的分析,如果你在选专业或考研复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随时与育明教育联系。

政治学原理:1、杨光斌:《政治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迈克尔·罗斯金等:《政治科学》(第九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倪世雄等著:《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二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政治科学》考研笔记迈克尔·罗斯金等-华夏出版社目录第一编政治基础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关于政治的科学..................................................................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合法性的三个方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际政治考研复习资料,北大、人大、南开、复旦、武大国政考研参考书目重点

国际政治考研复习资料,北大、人大、南开、复旦、武大国政考研参考书目重点

北京大学一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概论”笔记第一章导论第二节、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一、国际政治学形成的条件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确立和发展,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国际分工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把世界各国从经济上联结成为一体,使得彼此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不断加深,从而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构成了当今世界的国际政治社会。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逐渐取代自由竞争而占据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

在这个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为摄取高额的垄断利润而在经济上和领土上将世界瓜分完毕,同时,也使整个世界形成为经济和政治上的整体,形成了统一的资本主义全球国际关系体系。

这个时期,日际关系的最主要特点是资本主义对整个世界的统治与垄断,这种统治和垄断渗透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3、国际政治学或国际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在西方国家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步形成片较为专门和系统的国际政治教科书和理论著作。

国际政治学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形成和发展绝不是偶然的,而是与帝国主义时代的同际风云变幻和激烈斗争紧密相连的,战争引起了人们的深刻反思,在这种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了当代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政治学。

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学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学科:l、哲学。

哲学是社会科学中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在东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过程中,“人性论”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历代哲学家都从人性的“善”或“恶”的角度出发,来分析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历史上的政治思想家。

法律思想家,同时也都是著名的哲学家。

他们的哲学思想,他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人性之“善”与“恶”的论述,不仅为以后的国际政治理论家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而且直接影响到后人的些基本的国际关系理论观点。

2、政治学。

国际政治学作为政治学的~个分支学科,受政治学的影响最为直接。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研专业课真题汇总复习方向答题技巧考试经验-育明考研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研专业课真题汇总复习方向答题技巧考试经验-育明考研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研专业课真题汇总复习方向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研专业课真题专业一:“政治学概论”第一大题: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5分,总分30分1.密尔的《论自由》2.麦卡锡主义3.英国圈地运动4.国际体系5.非国家主体6.原教旨主义第二大题: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5分,总分60分1.民族国家的历史、形成与局限2.公共道德的形成与破坏3.摩根索关于权力均衡的两种模式4.列宁的民族殖民地理论第三大题: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试结合中西方历史、分析政治与宗教的联系2.试用肯尼斯·沃尔兹的三层次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研“国际关系史”十年真题(2015——2006年)2015年北京大学国家关系专业考研国际关系史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7分,共35分)1.“英国治下的和平”2.古斯塔夫·斯特莱斯曼3.联合国海洋法公约4.第二次柏林危机5.TPP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民族国家的形成原因2.二战前日苏关系的演变3.伊朗伊斯兰革命对各国关系的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1.试论述俄奥矛盾的根源、1871~1914年俄奥关系的演变历史以及俄奥矛盾对于德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2.试论述20世纪孤立主义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2014年北京大学国家关系专业考研国际关系史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7分,共35分)1.光辉孤立(splendid Isolation)2.泰奥菲勒•德尔卡塞3.租借法案4.《苏日中立条约》5.达尔富尔问题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简述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争取安全的外交努力3.简述冷战后核不扩散体制所面临的的挑战三、论述题1.试述从拿破仑战争之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英俄矛盾的演变及其原因2.请分析冷战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2013年北京大学国家关系专业考研国际关系史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7分,共35分)1.赫尔辛基进程2.克里米亚战争3.英德海军协定4.旧金山和约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简述“9•11”事件以后美国主导下的反恐历程。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概论”笔记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概论”笔记
松散的两极系统、紧密的两极系织已普世的国际系统、等级制国际系统、单位否泱
的国际系统。国际政治系统是动态的;其构成要素——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系统与
行为主体之间、不同的行为主体之间是以某种方式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的;国际系
统的稳定和变化取决于一系列变量,如系统的基本规则、转化规则、行为主体分类
变量、权力变量、信息变量等等。
是资本主义对整个世界的统治与垄断,这种统治和垄断渗透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3、国际政治学或国际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第一
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在西方国家迅速发展
起来,并逐步形成片较为专门和系统的国际政治教科书和理论著作。国际政治学科
力量对比的发展变化,国家集团的形成。分化和改组,世界秩序的形成。发展与变
革,等等。最后,国际社会各构成要素之间政治关系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既是一个
很抽象、又是一个很具体的范畴。我们研究国际政治的一般规律,必须把握不同历
史时期及其其不同发展阶段的时代特点,全面分析国际政治主体相互关系的结构状
态,分析各种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以揭示国际政治的发展规律。
于国际政治学而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国际法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和一些重要
论著,是国际政治学最直接的理论渊源之一。如主权平等原则、互不侵犯原则、和
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互不干涉内政原则等国际法的基本准则,也是国际关系理论
的重要内容。
5、地理学。地理学与政治学的结合,早在古代就已出现,近代以后,随着政治
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际社会中各个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
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首先,国际社会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各个人类共同体或国家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考试分析复习资料历年真题考试题型课件笔记-育明考研考博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考试分析复习资料历年真题考试题型课件笔记-育明考研考博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考试分析复习资料一、北大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考试专业课初试题型及说明专业一(政治学概论)分值:满分150分试题构成:政治学理论、西方政治思想史、比较政治制度、国际政治概论和国际关系理论。

政治学概论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各专业考研的统考科目,由于这门课涵盖量大、内容较为抽象、记忆内容多,因此一直是北大国关院考研的重点与难点所在题型:第一大题名词解释,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第二大题简答题,4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第三大题论述题,2小题每题30分共60分专业二(国际关系史)分值:满分150分试题构成:重点考察内容为一战前后到当代的国际关系发展。

考题比较宏观,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应该重点掌握这一时间段国际关系发展的脉络及重大的国际关系事件的性质、意义和影响,题型:第一大题名词解释题,5小题每题7分共35分第二大题简答题,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第三大题论述题,2小题每题35分共70分二、北大国际关系专业专业课初试命题老师资料考试科目命题老师及负责部分导师研究方向专业一政治学概论王联(主要出题人)世界民族和民族主义、中东和伊斯兰政治、南亚地区政治宋伟(国际关系理论部分出题人)国际关系理论、外交政策理论、大国关系与联盟问题潘维(比较政治学部分)比较政治理论、比较政治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当时西方政治哲学、比较政治思想专业二国际关系史王逸舟中国外交,国际关系理论范士明国际关系中的形象、认知、舆论和传播问题梅然国际安全与战略问题,军事和战略史备注: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每年导师的出题都会涉及到各自的研究领域和最新的学术成果,需要考生做重点关注。

三、北京大学国际政治专业考研政治学概论真题(共10套)2015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专业一“政治学概论”真题专业一:“政治学概论”第一大题: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5分,总分30分1.密尔的《论自由》2.麦卡锡主义3.英国圈地运动4.国际体系5.非国家主体6.原教旨主义第二大题: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5分,总分60分1.民族国家的历史、形成与局限2.公共道德的形成与破坏3.摩根索关于权力均衡的两种模式4.列宁的民族殖民地理论第三大题: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试结合中西方历史、分析政治与宗教的联系2.试用肯尼斯·沃尔兹的三层次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

育明考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研参考书目,历年真题,考研复习全套资料

育明考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研参考书目,历年真题,考研复习全套资料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攻略北京大学国关院考研基本情况北大国关院国际关系考研参考书目统考科目:政治学概论(加粗为重点)1、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罗斯金等:《政治科学》(第九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3、海伍德:《政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版4、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5、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6、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7、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第三版)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8、梁守德:《国际政治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9、王逸舟:《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10、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或者陈岳版11、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12、王联:《世界民族主义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3、王逸舟:《国际政治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关键资料:许振洲《政治学原理》潘维《世界政治经济体制比较》宋伟(王联)《国际政治学概论》补充书籍:秦亚青:《权力·制度·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劳伦斯·迈耶等:《比较政治学》,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莱斯利·里普森:《政治学的重大问题——政治学导论》(第10版),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美]劳伦斯·迈耶,约翰·伯内特,苏珊·奥格登著:《比较政治学——变化世界中的国家和理论》(第2版)华夏出版社2001格林斯坦、波尔斯比:《政治学手册精选》商务印书馆,1996(考博用书)育明教育建议: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燕继荣老师的《政治学十五讲》编写的非常的系统,建议在复习的时候以此为主线。

国际关系史1、《国际关系史》上册王绳祖武汉大学出版社(可参考法律版)2、《国际关系史》(现代卷)方连庆等北京大学出版社作者:方连庆、王炳元主编3、《国际关系史》(战后卷)方连庆等北京大学出版社作者:方连庆、王炳元主编4、《冷战后的国际关系》宫少朋等世界知识出版社作者:宫少朋、朱立群、周启朋主编5、《国际关系史》袁明北京大学出版社6、《国际关系史纲》何春超、张志、张季良编著法律出版社7、《国际关系史》刘德斌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与录取工作细则(2013年3月2日)根据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关于201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与录取工作的通知》的精神,经本院党政办公会讨论决定,特制定本细则如下。

北大政治学概论复习参考-国际政治概论复习重点

北大政治学概论复习参考-国际政治概论复习重点

政治学概论孙关宏主编第十章国际政治第一节国际政治的时代特征与行为主体一、国际政治的时代特征:全球化及其内涵当今国际政治基本的时代特征是全球化(globalization)。

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现象。

其动因是:首先,近二十年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新自由主义思潮,主张给市场以充分的自由,由市场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这促进了市场经济在全球得以扩展。

其次,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在技术上使全世界各国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可能。

最后全球公共问题的突显使得人类的全球意识增强。

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进程。

它的子系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全球问题等各个方面。

概括的说,全球化是指世界上各种国际关系行为体、政府、团体、个人之间跨越领土、种族、语言等界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全方位多形式的交流和交往活动,从而使全人类向更加密切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相互融合的方向发展。

在政治领域,全球化则意味着国际政治行为体在政治领域内横向联系的扩大和相互作用的加强。

其主要标志是,国际政治行为体多元化、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变化、国际政治行为体之间关系的扩展、决策框架在各个层次上的相互联系以及全球意识的深化等。

从另一方面来说,全球化是一个动态的并非均衡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统一性和多样性并存的过程,一个充满着观念更新和范式转化的过程。

着从以下三个方面突出表现出来。

(一)全球化与地方化全球化使各民族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具有趋同的倾向,所以,全球化就首先表现为建立在经济全球化基础上的人类生活的一体化过程。

但另一方面,全球化在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它又使民族和地方的特色更加鲜明地表现出来,也就是地方化。

地方化的基本含义就是单个国家或民族或地方在全球化进程中强调自身的特殊性、独特性和差异性,并且加以固守。

全球化和地方化这两个进程是同步进行着的。

一方面,全球化体现为一个整体性的历史发展过程。

但从另一方面看,各国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体制的差异并没有完全消失。

北大、人大、国关院、外院等校国际政治考研国际政治概论复习笔记,复习范围

北大、人大、国关院、外院等校国际政治考研国际政治概论复习笔记,复习范围

北京大学一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概论”笔记第四章国际政治的体系、格局与秩序第一节、国际政治体系一、国际政治体系的内涵体系即系统,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

构成体系的基本条件,是组成部分不可分割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

体系可以有松散的组织联系,也可以是严密的法定的组织系统,均包括不同层次的子系统。

不同层次的子系统也具有独立性。

国际政治体系,是国际政治行为体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有机整体。

它区分为全球体系和区域体系,包括有政党体系、国际组织体系和各类国家体系,如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体系,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体系、发展中的民族主义国家体系和社会主义国家体系。

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体系,如反法西斯战争同盟体系。

这些体系就是不同层次的子系统,其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国际政治体系,即总系统。

在历史长河中,国际政治体系先后曾具体表现为:(l)帝国体系,如罗马帝国、英殖民帝国,具有集权式的统治机构:(2)势力范围体系,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集团,具有健全的组织指挥机构;(3)和平共处体系,如不结盟运动,具有平等协商,共同决策和轮流主持的会议机构;(4)无世界政府无国际组织的无政府主义体系:(5)天世界政府而有国际组织的无序与有序并存的国际体系。

国际政治体系不是国际社会,它不完全由主权国家组成,也无密切的经济联系,缺少公认的行为准则。

二、国际政治体系的基本特征国际政治体系由基本政治单元组成,体系的特点既取决基本政治单元,也取决于基本单元相互作用,对立统一的体系自身的结构状态。

因此,应该从国际政治研究的第二层次与第三层次,即主权国家层次与国际体系层次,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较客观的发现国际政治体系的一般特点。

(1)国际政治体系的相对稳定由一般国际行为规则维护。

国内政治体系属一种集中的等级政治体系,中央政权有相对权威,制定相应法规,维护国内体系的正常运作。

(2)基本单元的共同行为与相互作用构成体系的基本特点。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研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核心章节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研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核心章节

第七章对外政策与外交第一节国际关系中的对外政策(Page222)一.对外政策的基本概念通常,人们认为国家的对外政策是为促进国家利益而为政府官员设计的超出国家边界的明确或不明确的行为,这种设计所确定的优先性构成了国家在特定局势下为实现其目标而采取行动的指导方针。

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居支配地位的价值与政策取向。

国家对外政策行为中,放在首位的是确保自己的安全、经济繁荣和独立自主。

因此国家对外政策中最重要的是方面就是国家安全政策、国际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

国家制定和实施对外政策,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把对国家利益的追求转化为对外政策行为。

国家安全政策,亦称防务政策,以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为核心;国家经济政策谋求的是对外经济目标,包括贸易谈判,开展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支持和融入国际经济制度;外交政策主要关注国际和平与稳定,即如何通过谈判在国际互动中为国家谋取最大利益,最大限度地实现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从而为自身造就一个最适宜的国际环境。

国家要实施和贯彻自己的对外政策,就要有适宜的手段,即国家战略。

一般而言,国家要有效地贯彻其对外政策,就必须为自己确定现实的目标,即必须符合自身现实能力的目标。

评估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重要的是区分以下三个层面:(1)反映意图的政策;(2)公开宣布的政策;(3)实际操作的政策。

理论上三者是一致的,实际上并非如此。

为了自己能在国际事务中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并且是别国弄不清自己的真实意图,故意使之模糊化。

二.影响国家对外政策的因素影响国家对外政策的外部环境,包括地理因素、国际互动因素以及国际体系因素等。

影响国家对外政策的内部因素,通常包括人口规模、民族构成、经济现状、军事能力以及国内政治的影响等。

第二节国家的对外决策(Page226)一.对外决策的类型全面地观察国家的对外决策,按照对应情况的重大程度,可以分为:1.宏观决策宏观决策是指对外政策指导方针,指方向、路线。

北大国关院考研-梁守德《国际政治学概论》考试复习状元笔记

北大国关院考研-梁守德《国际政治学概论》考试复习状元笔记

国际政治学概论梁守德第一章总论国际政治的总体面貌第一节国际政治是国际社会的体现一.国际政治的定义1.定义国际政治,指的是行为体间围绕权利、权力和利益实施外向决策的活动及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是全球范围内战争与和平、冲突与合作、强权与民主、人权与主权、剥削与发展、结盟与不结盟、动乱与秩序等现象和关系的统称。

2.国际政治的两重性既是围绕权利、权力和利益的矛盾运动,又是追求稳定秩序的过程二.国际社会的基本特征1.国际社会是一个总系统,或称母系统,包括许多的子系统和孙系统——即政治系统、经济系统、军事安全系统、文明文化系统的总和。

2.国际社会充满对立统一,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冲突,国际社会各种行为体间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责任,也有种种分歧和对立,既矛盾又统一。

3.国际社会处于多中心状态,有序与无序并存。

首先,国际社会与国内社会不同,它不具备国家属性,也无世界政府,没有统一的主权、统一的法律、统一的价值观念和统一的伦理道德。

在国际社会中,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因而政治经济权力分散,也极不平等,处于多中心状态。

其次,国际社会逐步建立的一套公认准则和国际控制调节机制,但由于公认准则不具备国内法那样的法律效力和权威性,因而反对强权,维护公认准则,只能是一个协调和斗争的过程,因此,以众多主权国家为基础的国际社会经常处于有序无序并存之中。

三.国际政治显示国际社会的基本面貌。

(略)第二节国际政治是一种综合现象一.国际政治是世界经济的集中表现在国际社会中,政治与经济既密切相联,密不可分,又相对独立,具有各自的内在规律。

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是:世界经济是国际政治的基础,国际政治是世界经济的集中表现,两者不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且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1.国际政治以世界经济为基础和根源。

国际政治是伴随着经济生活国际化过程出现的,其体系、格局和秩序的形成与演变取决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世界各国在国际政治中地位的兴衰反映了他们在世界经济中的实力对比变化。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考研考试重点专业课出题老师信息历年专业课真题答案-育明考研考博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考研考试重点专业课出题老师信息历年专业课真题答案-育明考研考博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专业考研考试重点专业课出题老师一、北京大学国关学院国际政治考研专业课真题题型分析专业一(政治学概论)分值:满分150分试题构成:政治学理论、西方政治思想史、比较政治制度、国际政治概论和国际关系理论。

题型:第一大题名词解释,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第二大题简答题,4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第三大题论述题,2小题每题30分共60分专业二(战后国际关系史和新中国外交)分值:满分150分试题构成:命题侧重于地区研究和国际环境外交和世界民族主义(时政热点类逐年增加)题型:第一大题名词解释题,8小题每题5分共40分第二大题简答题,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第三大题论述题,2小题每题35分共70分备注:初试公共课拉开的分差较小,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

大部分考生的专业课分数都集中在80-90分之间。

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每门专业课要达到110分。

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育明教育北京分校致力于北京地区高校的考研考博专业课课程辅导,辅导学员人数及辅导成绩连续多年稳居第一。

根植育明学校深厚的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研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二、2016年北大国际政治考研专业课复习一本通资料目录(育明独家)一本通资料由本专业博士组织编写,整合了育明教育授课资料以及历届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并对出题导师的研究领域、新近论文以及惯常的出题方式考察倾向进行了总结。

资料涵盖了本专业考研复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真正的做到了“一本在手,考研无忧”,历年的版本都受到了广大考生的推崇。

一本通资料+育明辅导课程的备考方式也成为育明学员成功的基础。

资料具体目录如下:(一)专业考研基本信息1、专业概述2、毕业生去向及就业情况3、考试内容解析4、招生人数、报录比数据统计5、专业课出题趋势及命题规律分析(二)专业课复习规划和复习方法讲解1、复习规划的设定2、专业课参考书解析3、专业课复习注意事项(三)专业课复习各阶段笔记整理1、基础版笔记(知识内容填充)2、框架版笔记(体系脉络建立)3、背诵版笔记(重要考点记忆)4、状元版笔记(冲刺高分拓展)(四)出题人题源论文和讲义课件讲解1、专业课出题老师分析2、出题导师重点课件讲义(专业一出题导师:王联、宋伟、唐士其、潘维;专业二出题导师:张海滨、梁云祥、王锁劳等)(五)2010-2015专业课真题及解析1、2010年北大国际政治专业考研真题解析2、2011年北大国际政治专业考研真题解析3、2012年北大国际政治专业考研真题解析4、2013年北大国际政治专业考研真题解析5、2014年北大国际政治专业考研真题解析6、2015年北大国际政治专业考研真题解析(六)2016年国际政治专业考研专题整理及热点整合专业一“国际政治概论”重点专题整理解析专题一:政治权利,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威的比较专题二:两党制与多党制专题三:马克斯.韦伯关于政治合法性来源的论述专题四:代议民主制的发展历程与当代特点专题五: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专题六:文官制度的优缺点专题七:利益集团,大众传媒与当代政治专题八: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思想的发展历程与政治影响专题九:主权理论的缘起与演变专题十:社会契约论专题十一:现代国际体系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专题十二:现代国际体系与中国传统封贡体系的比较专题十三:民族主义的产生发展与政治影响专题十四:政治伊斯兰运动与政治世俗化专题十五:全球化的政治影响专题十六:国际关系三大理论传统(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的优缺点专题十七:国际关系理论的几个重点学派关于国际问题的分析范式专题十八: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分权制衡理论专题十九:自然法传统与现代法治专题二十:民主与民本思想比较专题二十一:无为而治与小政府专题二十二:法家思想与西方法治思想比较专题二十三:中西封建社会比较专业二“战后国际关系与新中国外交”重点专题整理解析专题一:二战后国际体系的演变专题一:美苏冷战的几个阶段与代表事件专题三:美日同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专题四: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历程专题五:联合国在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专题六:国际环境外交与全球治理专题七: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影响专题八:伊斯兰国问题专题九:国际军控与伊朗朝鲜核问题专题十:东盟一体化的发展专题十一:中日韩三国FTA建设专题十二:一带一路(北大国关学院考研资料获取、复习方法经验可致电陈老师:壹伍叁,一壹肆八,一零叁肆)。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研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精品讲义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研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精品讲义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第十二章核武器问题与核军控体制二战以后,以冷战为特征的国际对抗导致了无休止的核军备竞赛,最终在地球上出现了一个最多时近6万枚核弹头,可把人类文明毁灭几十次的庞大核武库。

第一节核军控与核裁军体制的形成(Page360)1945年11月,美国、英国、加拿大敦促联合国建立一个原子能委员会,责成它指定从国家军备中消除原子武器的种种方案,同时履行其他职责。

1946年1月,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该提案。

这也是联大通过的首个决议。

可以说自从核武器问世开始,世界范围的核裁军问题就被提出来了。

“巴鲁克计划”:1946年6月14日,在原子能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上,美国代表伯纳德·巴鲁克提交了美国关于国际控制的提议。

内容大致为,在不再把原子弹当作武器的控制原子能的适当制度得到赞同并付诸实施之后,停止原子弹的生产,销毁原子弹,由国际原子能机构全面掌握生产原子弹的知识和技术。

“麦克洛依-佐林声明”:在世界性的裁军呼声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代表于1961年9月20日共同发表了一项声明,确定了这样的目标:销毁所有库存的核、化学、细菌和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停止生产这一类武器,并且消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所有运载手段。

但由于在具体操作上无法达成一致,双方最终放弃了全面核裁的努力。

国际核军控与核裁军的主要成果:1、有关裁减军备的条约;如《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START I2、有关限制核武器空间部署及有关无核区的条约;如《南极条约》、《外层空间条约》、《南太平洋无核区条约》3、限制核武器发展的条约;如《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4、有关无核国家安全保障问题的联合国决议和政府声明;如安理会255号决议、984号决议5、有关国际安全的其他协定;如《美苏关于减少爆发核战争危险措施的协议》6、有关核裁军和核军控的组织;如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7、有关国际出口控制与核查的机构。

如核出口委员会、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一.关于核不扩散问题。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政治学概论复习方向和重点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政治学概论复习方向和重点

2014年各高校政治学&国际关系&外交学考研专业课基础班视频课程+近五年真题、笔记等全套资料+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指导=1680~3000元7月1日前报名,8折优惠!北大国关院政治学概论考研常考考点汇编根据北大政治学出题趋势编纂,参考性高三、全球政治与国际关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全球治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两枝世界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条道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际政治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际政治.............................................................................................................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研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状元笔记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研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状元笔记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第八章经济发展与国际安全第一节经济安全的界定与影响要素(Page247)经济安全是就国家的经济生活状态而言的,即国家的经济生活不受威胁,没有危险。

一.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水灾、旱灾、风灾、生态环境恶化、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等自然界的不安全因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影响经济安全的社会因素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人的意志和行为的产物,它有不同的层面,即涉及个人、团体、国家政府,更涉及国际组织乃至全球因素,既涉及经济本身的因素,也涉及军事、政治、文化乃至民族宗教等因素。

二.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经济因素:经济发展速度、有无泡沫成分、通胀率、就业状况、国际收支情况、金融业运转是否正常等等。

非经济因素:特别是政治和军事因素。

在安全问题上,经济和政治存在一种互动关系:一方面经济安全会受到政治和军事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经济安全问题又可能作为原因引发政治问题。

三.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前资本主义时期,国内因素主要表现为国家安定与否,统治者的政策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国际因素主要表现为国家间战争。

经济全球化使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限定性作用日益下降,经济受国际因素的影响日益扩大。

从概念上将,国内和国际因素是以主权国家的范围为界限的,主权可支配的是国内因素,反之则是国际因素。

四.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客观性因素主要是指不以一国国民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别国或国际社会的因素等。

主观性因素主要是指人的故意行为的影响,包括政府的政策,国内居民的信心以及官员是否腐败等。

通常情况下,主观因素起决定作用,政府政策至关重要。

所谓经济安全,笼统地说,就是国家的经济生活不受威胁,没有危险。

综合上述范畴来思考经济安全的一般概念所得到的认识就是:(1)在自然环境方面(包括资源)不存在对经济的威胁;(2)国家内部社会安定,政治制度和经济决策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人心稳定;(3)国际经济政治秩序比较有利,不存在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威胁和世界性经济危机。

北大国关院政治学概论考研复习经验,政治学考研参考资料

北大国关院政治学概论考研复习经验,政治学考研参考资料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政治学概论孙关宏主编第二节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一、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政治现象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政治现象的方法论,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观察和分析社会政治现象,它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分析社会政治现象时,首先要树立唯物政治观,同时,在分析和研究政治现象时还要树立政治辩证法。

在政治学研究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所包括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下面三种。

(一)历史分析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法认为,任何政治现象的发生都有一定历史条件,研究政治现象时应该将特定的政治现象放到特定历史范围中和背景中加以考察。

找出特定政治现象产生和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历史原因。

在历史的因果联系中去把握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二)经济分析法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的产生和变迁都要受到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方式的制约,各种政治现象和政治事件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原因决定的。

一方面是经济决定政治,一定的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总是与一定的经济和经济关系联系在一起,并受后者的制约。

另一方面,政治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经济也有巨大的反作用。

(三)阶级分析法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一切有阶级的社会中,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是划分为不同阶级的,阶级关系是最根本的社会关系,阶级和阶级斗争则是社会政治现象的实质内容。

阶级社会中政治的实质就是阶级的政治。

二、政治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一)政治哲学的研究方法政治哲学在研究政治问题时所使用的一种主要方法是从哲学思辨的角度,从历史或哲学的层面上解读政治观念,探讨政治生活中的目标、精神、真理等政治生活的最高准则。

(二)政治科学的研究方法1、早期政治科学的研究方法早期研究者由于深受传统政治哲学和欧陆国家学的影响,主要关注的是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问题。

(1)制度研究法。

制度研究法以政治制度为研究对象,注重对立法、行政与司法等政治组织的正式机构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李少军第三版,2009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一部分国际政治学理论第四章国际体系什么是“国际体系”(Page 118)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国际体系”,指涉的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某种社会系统。

国际体系指涉的社会现象乃是人有意识互动的结果。

由于国际行为体的行为都有意图指导,始终存在着观念交往,因此国际体系是一种具有主体间性的存在。

行为体参与各种不同的国际互动,作为一种基于目的和有意义的行为,总是要解决一定的问题。

作为体系的界定性标志,“问题”构成了一个体系不同于其他体系的主要区别。

行为体进行互动所围绕的问题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体现了这样的特点。

从单元的层面来讲,由于每个行为体基于自己的利益,都有多个“问题”需要通过国际互动来解决,因此会以不同的互动都成不同的体系。

有的学者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以互动为基础的多元体系”的概念。

多元体系的存在源于多元问题的存在。

第一节权力政治与世界格局(Page 121)按照现实主义的理论,所谓国际体系,就是无政府状态下以国家为主角的权力政治。

在这样的国际体系中,行为体的行为都是以权力为基础的。

这种互动会使整个世界形成一种权力结构。

在这种权力结构中,大国的权力分配对于国际秩序的形成其者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大国之间的权力关系,人们通常称之为世界格局。

一.权力的概念1.国际关系中权力,其最一般的意义,就是指国际关系行为体对其他行为体实施影响的能力。

2.从理论上讲,由于世界上的资源有限而国家的发展要求无限,因此冲突不可避免。

而拥有较大权力的国家在保护和促进其利益的时候会比权力较小者更成功。

华尔兹认为权力可以提供四个方面的利益:(1)保持自主;(2)增大行动自由:(3)获得更大的安全回旋空间;(4)在国际社会中得到更大影响力。

3.与权力相关的几个概念:影响,权威,暴力影响是指一个行为体改变其他行为体的行为的能力。

权威是最重要的一种非强制方式,是指行为体在不使用强制或者威胁使用强制的情况下,权力是其他行为体自愿接受其命令的一种能力。

暴力是强制其他行为体接收其影响的能力,是行为体实施其影响的最暴烈的方式。

4.行为体权力的地位和作用,总是相对一定对象而言的。

没有参照,就无所谓权力。

因此,只有在相对的意义上,权力才能得到界定。

作为影响其他行为体行为的一种能力,权力的实现归根结底要看权力关系的结构。

权利运用的关键要素是对象的服从。

软权力:是指影响或说服其他行为体的能力。

软权力表现出的是一种说服与合作的国际关系。

如通过文化或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来实现对其他国家的领导。

硬权力:运用强制或暴力手段强迫其他国家接受某种领导。

硬权力的实施实际上是行为体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其他行为体,目的是迫使其做原本不会做的事。

例如实施军事打击或者经济制裁,或两种手段结合。

潜在权力:是指一个国家基于其有形或无形资源而具有的决定事态结果的可以预测的能力。

现实权力:是指一个国家实际运用其有形与无形资源决定其他行为体行为的能力。

有形权利:通常指看的见摸得着的东西,如领土、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军事力量等。

无形权力:指触及不到的东西,主要指制度上和心理上的东西,如政治制度、智力因素、意志、士气等。

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不同的科技发展环境下,权力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在一定意义上,权力是随着科技进步而改变的。

例如一战拼钢铁和现代战争靠信息技术、海湾战争等。

二.影响权力的因素(见宋、陈的总结)1.领土与地缘因素。

大国通常拥有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军事上的回旋余地。

地理位置对于一些国家来说是永久性的有利条件。

2.人口因素。

较大规模的人口可以为一个国家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发展经济,并会提供一个广大的市场。

一般而言,最有影响的国家大多是拥有较大军队的国家。

但是,人口少的国家,权力未必就小。

很多发达国家人口并不多,但是由于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受到较高教育的人口,再加上实行某种“全民皆兵”的制度,也可以拥有强大的国力。

比如以色列。

3.自然资源。

原材料对于国家的权力之所以重要,因为它能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至关重要的资源。

对于石油而言,目前的几个大国中,仅仅俄罗斯可以自给,美中日均需要进口。

4.经济发展水平。

GDP对于一个国家的权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但是经济能力的增加未必会直接导致国家权力的增长。

一国GDP绝对值的增长不代表着其权力的增长,只有在相对于别国GDP有增长的情况下,才有意义。

5.军事能力。

是国家权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在和平时代,虽然不能使用,也仍然是国家权力的基础。

威慑侵略者或者影响其他行为体的行为,最终的保证都是军事能力的存在。

国家军事开支的据对数字的大小与国际局势的紧张程度密切相关。

另外,国家政府是否领导有力、是否公正廉洁,国民是否团结、军队是否有士气,国家外交是否得力,人们的保健和教育状况是否良好等等,都是决定权力的重要因素。

三.国际权力结构1.权力结构涉及的是世界上主要国家的权力的分配。

由于世界上的国家大小不一、强弱不等,因此权力体系的构成呈某种金字塔的形状,超级大国和大国具有决定性影响。

讲到国际结构,人们通常用到“极”这个概念,“极”是是指国际权力结构中起主导作用的大国。

2.单极、两极、多极实际上可以归纳为两种基本的权力模式。

一种是权力结构的均衡(多极);另一种是权力结构的霸权(单极、两极)。

一般而言,为了保持国际关系的动态平衡,联盟应该具有流行性,也就是说他不是固定不变的,二是总有国家出于权宜之计改变自己的组合,这种情况下,权力均衡体系的功能最有效。

权力均衡所谓权力均衡,国际体系中竞争的国家或国家集团间权力大致相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支配别国,从而能够实现共存。

按照权力均衡理论,对一个国家的权力的最有效的制约者是另一个国家的权力。

按照权力均衡理论的假定,在这样一种格局中,国家之所以反对其他国家的权力优势,不仅因为权力的不平衡可能威胁各个国家的独立与自主,而且因为这种不平衡可能带来体系的不稳定。

因此只有当主要国家的权力大体平衡的时候,安全才能得到最好的保证。

由于国家权力的弱势可能导致侵略,因此防止战争的最佳途径就是防止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获得权力的优势。

霸权体系:霸权体系是与是与权力均衡相反的模式。

霸权的产生反映的是相对权力分配的极端不平衡。

如果在国际竞争中权力最大限度的集中于一个国家(或两个国家),使这样的国家拥有了支配国际体系的垄断权力,那么一种单极结构或霸权体系就形成了。

霸权稳定论:认为国际秩序并不是权力均衡的产物而是权力垄断的产物。

权力均衡是与战争相联系的,相反造就和维持国际稳定的是权力的优势。

“仁慈的”霸权能够阻止新的大国出现和与之相平衡,因为体系内国家的利益来自于霸权国家所提出的这种集体产品。

由于这些国家在霸权体系中得到了日益的发展,因此它们愿意接受一个仁慈霸权,甚至愿意在它衰落时帮助支撑它。

均衡与霸权的循环,即均衡的每一次失败都会导致战争,而争霸的每一次失败又会使局面恢复均衡。

这种循环在欧洲体现最典型。

持霸权稳定论的学者,实际上把国际关系史看作是一部大国交替争霸的历史。

在这种国际竞争中,每当一个强大的国家确立了霸权的时候,世界的秩序就建立了。

即所谓“霸权治下的和平”霸权和平:这种和平的主要特征是世界体系中只有一家世界性支配者,它具有以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基础的超群的实力和无与伦比的国际影响力。

能够制订和维持符合其利益的国际规则,并能够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一定范围内迫使其他国家服从自己的统治和支配。

3.国际体系的变革考察国际权力结构的变革,可以看到,单极格局正是霸权主义国家实力扩张的顶点。

达到这一点之后,霸权国家维持现状的成本就会迅速上升,其速度会大大超过其经济能力的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它所承担的义务和拥有的资源会越来越不相称。

由于它的扩张已经到了顶点了,因此它的资源不可能再大幅度增长,它只有一个选择,即减少它的义务。

这实际上是削弱自己的霸权地位。

与此同时,在霸权体系中,由于其他国家可以方便的利用霸权国家提供的“公共产品”或“集体产品”,又不用承担维持这个体系的义务,所以往往可以更快的发展起来。

例如二战后的德国和日本。

后冷战时期的世界体系,既有单极的特点,又有多极的特点。

亨廷顿将其描述为“单极-多极体系”。

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实力远远高于其他大国。

强调造就和维持一个“美国领导下的世界”,以及对于干涉主义的支持,表明美国希望建立一个在它控制下的世界秩序。

美国的这种行为模式,赋予了世界政治以某种“单极”的特点。

而世界上的多数国家,包括俄罗斯、中国、法国等大国,则都主张建立和推动世界政治的多极化,主张在国际政治中有多种声音,反对美国一家说了算,从而表现出一种多极化的趋势。

从“英国治下的和平”到美国称霸世界,从冷战的“两极”到后冷战时期的两种格局并存,国际权力结构的动态发展表明全力发展的不平衡性会导致体系不断变革。

国际权力结构的变革源于国家权力的不同的增长率。

任何一个霸权国家的不受挑战状态都不可能长久的保持下去。

罗伯特·吉尔平认为,最容易破坏现状稳定性的因素是国际体系内部成员之间的实力发展的不平衡,这种实力增长的差异,最终会导致体系内部发生权力重新分配的根本变革。

国际体系的变革所涉及的主要是大国之间的关系,因为小国付不起改变体系的成本。

在国际权力的竞争中,如果所有大国都接受一种国际秩序的基本结构,那么就意味着这种结构是合法的。

基辛格认为,一种合法的秩序虽不可能消除冲突,但却能限制冲突的范围和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