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站整体搬迁建设项目

合集下载

海林气象局台站史

海林气象局台站史

海林市气象局(站)简史海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素有“中国雪乡”之称。

自然资源富集,生态环境优良,文化底蕴深厚。

海林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在复杂地形影响下,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春季短促,气候多变。

第一章历史沿革第一节始建情况海林气象站于1966年春季开始建设,位于海林县海林镇斗银河东,北纬44°35′、东经129°24′,海拔高度260.8米。

同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并开始观测工作。

台站区站号54092,属国家一般气象站。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气象观测环境恶化,2005年7月省气象局同意海林气象局整体搬迁,并与市政府达成搬迁协议,同年8月开始建设新站,2006年9月30日20时正式进行了新旧站业务切换,迁站工作圆满完成。

新站址位于海林市经济开发区北平街北侧,北纬44°36′、东经129°24′,海拔高度292.1米。

第二章建制情况领导体制与机构设置1966年建站以后至1971年,领导体制变动,2次以气象部门为主,2次以地方政府为主领导。

1971-1973年6月改为军队为主管理。

1973-1979年以县政府领导为主,更名为海林县气象科。

从1980年开始改名为海林县气象局,实行以气象部门为主的双重领导体制。

1992年10月18日海林撤县建市,更名为海林市气象局,内设测报股、预报股、气象科技服务中心。

目前海林市气象局下设测报股、预报股、气象科技服务中心、防雷设施检测站、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人员状况1966年建站初期只有2人,其中1名党员。

至20世纪80年代末,共有气象职工9名,其中,朝鲜族3名,大学学历1名、中专学历6名,党员1名,中级专业技术人员3名、初级专业技术人员6人。

2008年底,气象局在职职工7人,其中,朝鲜族2名,党员1人、预备党员1人,大学以上学历2人、大专学历2人、中专学历1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3人,年龄50岁以上2人,40-49岁1人,40岁以下4人。

浅析如何扎实推动广西气象部门基层减负落地见效——以综合办公、观测质量、公众服务为例

浅析如何扎实推动广西气象部门基层减负落地见效——以综合办公、观测质量、公众服务为例

浅析如何扎实推动广西气象部门基层减负落地见效——以综合办公、观测质量、公众服务为例摘要:专题调研组围绕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气象局党组关于持续深入做好基层减负工作的部署要求,在广西气象部门广泛开展调研。

重点调研了基层减负方面落实的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对标《关于进一步解决形式主义问题做好2021年为基层减负工作主要措施及分工方案的通知》的具体方案,从减文控会及调研督查、公众气象服务、精密监测能力等方面提出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目标导向三个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气象部门;基层减负;综合办公;气象观测;气象服务一、基本情况2021年以来,调研组针对减文控会、公众气象服务、提升精密监测等为基层减负的多个方面,先后赴河池、来宾、贵港、玉林等市气象局,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气象技术装备中心、气象服务中心、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以及环江、武宣、桂平、博白等县气象局,通过座谈、接触交流、走访等形式开展调研。

同时,运用新媒体技术下发“2021年广西市县气象部门职工基层减负工作问卷调查表”,共收到来自全区市县级气象部门共497位干部职工反馈。

调研发现,自治区气象局在推动全区气象部门基层减负落地见效方面多措并举,持续发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减文控会及调研督查方面一是在减文上把好数量关、质量关和时间关。

严格执行《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党组关于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若干举措》《关于进一步改进机关文风会风的措施》等系列制度。

按照要求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做到一律不发,2021年发文数量比2020年减少20%。

局办公室对重要公文审核做到“三审三校”,定期对公文质量进行通报。

年度有发文计划,季度有督办分析,月度有定期通报。

二是以总量控制、精简流程、统筹合并等举措控制会议频次。

加强会议计划管理,对未列入计划的上不予安排,2021年召开的会议数量比2020年减少12%。

一律不开无实质内容、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准备不充分的会,开短会、讲短话。

气象局初步设计方案ppt课件

气象局初步设计方案ppt课件

部道路连通. 根据《山阳县城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山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县消防
大队建办公楼影响气象探测环境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2010年3月10日),《山阳县人 民政府关于请求搬迁山阳国家气象观测站的函》(山政函[2010]14号),《陕西省气象部 门“一流台站”基础设施建设方案(2013-2015)》,《山政函【2013】23号),山阳 县气象局按照“局站分设”进行规划,新站址建设,探测环境保护用地25.8(其中气象站 17.2亩,探测环境保护1.7亩),临时用地9.6亩,宏祥小区至新站址的道路按4.5米宽标 准修建,县财政承担规划设计,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费用主要的部分,气象部门给予
创佳评差竞赛活动“最佳主管局”,连续三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先进单位,被县委县政府“旅游产业开发先进单位”表彰一次,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三 等奖一次,创测报“250班无错请”2个.
山阳县气象局现有用地面积5.6亩,业务用房380平方米,辅助用房580平方米;根 据《山阳县城城市规划(2010-2030)》,县气象站所处西河村道平地被规划为西河新 区,县气象站位于西河新区的中心地带,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和建设矛盾突出。 2010年,山阳县政府主持召开由省市县气象部门和县政府有关部门参加的气象探测环 境保护有关问题的专题会议,决定迁移县气象站。2013年4月,中国气象局复函同意迁 移山阳国家一般气象站。同时,根据西河新区规划,县气象局现址部分用地将被城市建 设占用,业务用房和部分辅助用房等基础设施将被拆除,院落地面需整体垫高1.8米。 因此,山阳气象站需迁移,山阳县气象局需重建.
本项目场地为坡度,地形高差变化大,室外地坪竖向设计高于周边市政道路标高,以保
人影业务用房一层,设置弹药库,高炮库房,火箭库房,人影指挥平台及值班室. 六、建筑立面及造型

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衡水市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衡政办字〔2015〕84号

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衡水市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衡政办字〔2015〕84号

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衡水市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关于印发衡水市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衡政办字〔2015〕8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衡水市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5年9月16日衡水市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和《河北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关于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保障河北绿色崛起的意见》(冀政〔2014〕116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进我市气象现代化建设进程,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一、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我市是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大风、低温冷冻等气象灾害频发多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现阶段,我市转型发展对气象工作提出新需求,规模化农业经营、精细化农业发展、地下水超采治理人工增雨雪、大气污染防治环境气象业务、衡水湖旅游景区气象服务、城市减灾气象服务、改善民生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对气象事业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事业增强服务能力的需求越来越广泛,改善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对气象事业强化技术支撑能力的要求越来越紧迫。

因此,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不仅是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市实施“绿色崛起、生态振兴”,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跨越赶超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更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举措。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德市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德市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德市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1.09•【字号】宁政规〔2023〕3号•【施行日期】2023.11.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德市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政规〔2023〕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宁德市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宁德市人民政府2023年11月9日宁德市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关乎国计民生、责任重大。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2〕11号,以下简称《纲要》)《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闽政〔2022〕28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及省气象局与市政府市厅合作协议要求,加快推进全市气象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宁德“一核两廊五轴”的发展格局,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形成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宁德气象现代化新格局,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服务美丽新宁德建设提供坚实气象保障。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适应宁德“一核两廊五轴”发展格局的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体系。

在气象业务、气象服务、科技创新、气象治理上取得更大进展,气象监测更精密,预报更精准,服务更精细,在数字乡村示范建设、海上交通气象保障、山海特色旅游气象服务等方面打造特色亮点,为新时代新宁德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气象防灾减灾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

气象防灾减灾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

气象防灾减灾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 项目概况 (1)1.2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2)1.3 编制依据 (4)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6)2.1 项目建设背景 (6)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6)第三章需求分析和项目建设规模 (11)3.1 我省气象事业发展态势 (11)3.2 省级气象业务基础设施现状和发展要求 (14)3.3 本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16)第四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23)4.1 项目选址 (23)4.2 建设条件 (23)第五章项目初步建设方案 (26)5.1 设计原则 (26)5.2总体规划布局 (26)5.3本期规划布局 (27)5.4 本期建筑设计 (27)5.5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8)5.6 公用工程 (28)第六章环境保护、消防与节能 (31)6.1 环境保护 (31)6.2 消防 (32)6.3 节能和节水 (33)6.4 水土保持 (34)第七章项目组织管理及实施进度安排 (35)7.1 项目组织与管理 (35)7.2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36)第八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37)8.1 投资估算 (37)8.2 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计划 (40)第九章效益初步分析 (41)第十章结论和建议 (42)10.1 主要结论 (42)10.2 建议 (43)附件: (44)1、省府领导批示办理单(祖善2009第1491号,临生2009第403号) (44)2、中国气象局关于同意省部共建某省气象防灾减灾中心的函(中气函〔2009〕217号) (46)3、某省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09〕77号) (47)4、关于某省气象防灾减灾中心项目建设意见的函(中气函〔2010〕2号) (49)5、关于省气象防灾减灾中心项目用地安排与整体置换问题的函(浙机事函〔2010〕44号) (51)6、某市省属滨江单元(BJ03)控制性详细规划 (53)7、项目总体规划布局方案 (54)8、某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10]40号) (56)第一章总论1.1 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某省气象防灾减灾中心建设工程2、项目建设单位:某省气象局3、项目建设地点:某市滨江区省属滨江用地C1/C6-01地块,净占地面积2.67公顷(约40亩)。

气象站用地占用标准

气象站用地占用标准

气象站用地占用标准
气象站用地占用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气象站建设用地的总面积不应小于2000平方米。

2. 气象站建设用地在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上应具有代表性,可以反映当地的气候区域典型特征。

3. 气象站周边环境应符合标准,四周空旷,需要避开较高的建筑物和树木,以防止遮挡气象站,影响风速、风向、光照、温度等气候数据信息。

4. 气象站建设用地还应避开磁场较大的地方,如变压器等,因为高磁场的环境同样会影响传感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气象观测站建设规范》等文件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象山国家基本气象站迁站前后气温的对比分析

象山国家基本气象站迁站前后气温的对比分析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Letters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3, 12(5), 999-1006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ccrl https:///10.12677/ccrl.2023.125103象山国家基本气象站迁站前后气温的对比分析王 昊,曲颖慧,徐 彬,陈雨姿,申倩倩象山县气象局,浙江 宁波收稿日期:2023年8月20日;录用日期:2023年9月18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26日摘要象山国家基本气象站于2018年1月1日由城区搬迁至郊区。

本文通过对比新旧两站2018年至2022年的气温资料,得出了如下结论:两站具有相似的年际变化、月变化及日变化。

两站年平均气温基本持平,旧站年温差大于新站;新站的年平均最低气温恒大于旧站,但新站的年平均最高气温恒小于旧站;从各季节特征月来看,一月和十月新站日平均气温高于旧站,四月和七月新站日平均气温低于旧站。

日平均气温差值最大值多出现于气温最高的时次;新站对于象山城区的高温预警方面代表性较差。

关键词象山,对比观测,迁站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emperaturebefore and after the Relocation of Xiangshan National Basic Weather StationHao Wang, Yinghui Qu, Bin Xu, Yuzi Chen, Qianqian ShenXiangshan Meteorological Bureau, Ningbo ZhejiangReceived: Aug. 20th , 2023; accepted: Sep. 18th , 2023; published: Sep. 26th, 2023AbstractThe Xiangshan National Basic Weather Station was relocated from urban to suburban areas on Jan-uary 1, 2018. By comparing the temperature data of the old and new stations from 2018 to 2022,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The two stations have similar inter-annual, monthly, and daily variations.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of the two stations is basically the same, and the annual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the old sta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ew station; The annual average minimum temperature of the new station is alway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ld station, but the annual average maximum temperature of the new station is alway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ld station. From王昊等the perspective of the characteristic months of each season, the average daily temperature of the new station in January and October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ld station, and the average daily tem-perature of the new station in April and July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ld station. The maximum daily averag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ccurs when the temperature is the highest; The new station is poorly represented in terms of high temperature warning in Xiangshan urban area.KeywordsXiangshan, Contrast Observation, Relocation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准确可靠的气象资料是精准天气预报的基础。

咸宁市区域自动气象站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方法探讨

咸宁市区域自动气象站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方法探讨

咸宁市区域自动气象站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方法探讨发布时间:2021-03-04T11:01:38.66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0月29期作者:杨足明谢允王芬芬向力樊尊旭[导读] 区域自动气象站在气象业务服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杨足明谢允王芬芬向力樊尊旭咸宁市气象局,湖北咸宁,437100摘要:区域自动气象站在气象业务服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运行的区域自动气象站存在着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

本文结合咸宁市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实际情况,对区域自动气象站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一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以便提高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的稳定性和观测资料的可用性,同时也给区域气象站运行管理维护的同行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区域自动气象站;存在问题;改进方法咸宁地处长江中下游东南岸,幕阜山北麓, 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暴雨、洪涝、夏伏旱、寒潮、大风等气象灾害较多,天气监测与预报对当地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咸宁市在本世纪初开始大规模建设区域自动气象站,已建成并在运行的区域自动气象站有一百六十五个。

区域自动气象站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地面气象观测要素的时空加密观测任务,提供高时空分辨率的中小尺度天气监测和区域气候等观测数据,能有效提高中小尺度天气监测和临近预报水平和能力,为汛期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和联防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数据,可以对全区各地的气温、雨情以及汛情进行全面准确的了解和掌握,在防灾减灾决策服务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咸宁市区域自动气象站大多运行了十年以上,器件老化及环境的变化,使得区域自动气象站不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虽然每年都要进行巡检、核查、维护、维修,以保证正常运行,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站址选择及环境维护问题区域自动气象站用地基本上是通过关系或者县乡政府协调的临时用地,都是无偿使用的,有的建在楼顶,有的建在田间地头,有的建在山坡,有的建在操场,有的建在绿化带,有的建在竹林,有的甚至建在垃圾堆、厕所旁边,能够求得一块地方建站是很不容易的事。

廊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廊坊市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廊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廊坊市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廊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廊坊市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廊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12.07•【字号】•【施行日期】2021.12.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廊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廊坊市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有关部门:《廊坊市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八届市政府第二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十三五”取得的成就 1.加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日臻完善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及各成员单位合作日益紧密,形成了纵向联通、横向联动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

以“六个一”为核心,气象防灾减灾标“通武廊”防灾协同工作平台,实现区域间信息共享、面对面会商、警情叫应和灾害联防。

与大兴、雄安、保定、沧州等推广“廊坊决策气象”APP,完善廊坊公共气象服务网站和“廊坊气象”微信公众号功能,“廊坊气象”官方微博林城市提供专题气象服务。

实施“廊坊市设施农业智能气象服务建设项目”,组建专家团队,建设设施农业试验划、重点工程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强制性评估要求,为燕郊开发区、临空经济区等六个功能区开展论证。

3.深化建设。

建立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成市级现场校准实验室,实现区域站现场校准,完善储备库设备出入库运维管理,实心业务能力,2016—2020年连续五年预报技巧和准确率全省领先。

建立市、县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布局和流程,整合主施持续增强,完成三河市、香河县两个台站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城县气象局整体搬迁项目已获县发改委批复,并开法,推行专家聘任带培制度,完善首席预报员管理和质量考评办法。

出版《廊坊市灾害性天气预报手册》,开展气象卫才创新工作室”。

预报、地面观测及装备保障等业务竞赛连续三年成绩优异。

主持编制河北省地方标准《桃种植气象服的历史交汇期,是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开启气象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新时代气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战略任务亟需加快气象科技创新,充分利用飞速全域都处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区,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建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国际门户地位凸显、临空经济供更加重要的气象保障。

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建设方案

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建设方案
根据公有云部署应用的情况 分析可以考虑数据库的云化; 气象局可以考虑采购服务的 模式,避免自建,按需计费;
物理部署位置选择:最
的城市云中心(无锡、南

京等),或者上海超算中心
云化资源池。
气象公有云部署和设想
19 1 9
CIMISS平台与云平台的关系分析
1、应用拆分
CTS
2、应用/WEB上云
国家气象云参考部署架构
天气预报
气象公有云
应用1 应用2 应用3
减灾服务
气象观测
卫星遥感
科研计算
数值预报
国家气象云主中心
同城双活中心 应用2 省级分中心 异地灾备中心 应用1 应用3 省级分中心 省级分中心
国家气象云建设
1个主中心(含北京局) +1个同城灾备中心 +1个异地灾备中心 +30个省级分中心
气象大数据云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目录
CONTENTS
1
需求梳理及行业发展趋势 气象行业解决方案 案例分析
2
3
章节 PART
Hale Waihona Puke 01需求梳理及行业发展趋势
气象局新一代信息工程总体技术架构理解
重点解析:总体架构和云架构是衔接-演进的关系
资源整合共享是国家新一代信息工程建设的重点
实施气象信息化行动方案,夯实气象云建设基础
标准体系建设
技术架构 安全标准
公众服务 公众服务 公众服务 公众服务
数据标准 服务标准
国家级相关部门
省市县相关部门
省市县相关部门
省市县相关部门
气象云计算平台网络拓扑架构
气象有私有云资源池
气象有公共服务资源池
气象云内外网数据安全传输

云阳国家气象站迁站资料对比分析及均一化检验

云阳国家气象站迁站资料对比分析及均一化检验

第2期(总第374期)2021年2月No.2 FEB文章编号:1673-887X(2021)02-0126-03云阳国家气象站迁站资料对比分析及均一化检验曾琛1,罗烜坤2,马月1,郑熊莲1,况孟奇1,冯小凤1(1.云阳县气象局,重庆云阳404500;2.宜宾市气象局,四川宜宾644000)摘要利用云阳县、万州区和巫溪县1974年—2017年的气象观测资料,以万州、巫溪作为参照站,采用差值比较、T检验、M-K检验等统计方法对云阳迁站前后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表明:云阳站迁站前后趋势基本与参考站(巫溪、万州)趋势基本保持一致。

迁站后云阳站年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略有升高(1℃以内),年平均湿度升高2%、年平均降水量增多79mm左右,气压下降10hPa。

云阳站的T检验可以得到,云阳迁站前后主要气象要素并无明显差异。

M-K检验说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云阳站气温下降趋势明显。

总体来看云阳站1974年—2017年并未出现气象要素不连续的现象。

关键词云阳气象站;迁站;T检验;M-K检验中图分类号P40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1.02.059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Homogenization Test of Relocation Data of Yunyang NationalMeteorological StationZeng Chen1,Luo Xuankun2,Ma Yue1,Zheng Xionglian1,Kuang Mengqi1,Feng Xiaofeng1(1.Yunyang Meteorological Bureau,Yunyang404500,Chongqing,China;2.Yibin Meteorological Bureau,Yibin644000,Sichuan,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of Yunyang County,Wanzhou District and Wuxi County from1974to2017. Taking Wanzhou and Wuxi as reference stations,the data before and after the relocation of Yunyang station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difference comparison,T-test and M-K tes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end of Yunyang station before and after relocation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reference stations(Wuxi and Wanzhou).After the relocation,the annual maximum temperature and mini‐mum temperature of Yunyang station increased slightly,the annual average humidity increased by2%,the annual average precipita‐tion increased by about79mm,and the air pressure decreased by10HPA.T-test of Yunyang station shows tha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main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relocation of Yunyang station.The M-K test shows that the tem‐perature of Yunyang station has obviously declined since the mid-1980s.In general,there was no discontinuity of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in Yunyang station from1974to2017.Key words:Yunyang weather station,relocation,T test,M-K test云阳站自1956年建站以来,共迁站4次,近2次迁站分别是1974年、2002年,1974年从云阳县南溪镇农场鱼塘坝迁至云阳县云阳镇较场坝,2002年从云阳县云阳镇较场坝迁至双江镇天宫村三组,故旧站是指云阳镇较场坝观测场。

新余国家气象观测站搬迁后气温差异分析

新余国家气象观测站搬迁后气温差异分析

新余国家气象观测站搬迁后气温差异分析作者:刘磊袁苏苏汪洋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21年第07期摘要利用新站与4个参考站的气温要素,比较分析两站之间的差值。

结果表明:搬迁前后海拔高度发生变化,年平均差值符合气温直减率规律,可作为长序列观测记录的订正参考;新站气温差异受器差影响极小,但受地形、地貌和下垫面观测环境等因子及天气状况的影响最直接;新站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比参考站低-1.0℃~-2.0℃的日数最多,最高气温偏低日数最多达328 d,接近全年的90%。

关键词气象观测;气温差异;对比分析;新站;搬迁中图分类号:P4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7–0075–02新余国家气象观测站站号为57796,位于114°56’E、27°48’N,海拔82.0 m。

因城市发展气象站附近高楼耸立,该站气象探测环境遭到破坏,已不能满足气象观测需求。

2014年迁往孔目江生态经济区应星村委周坑村,位于114°53’E、27°50’N,海拔189.3 m。

新站启用不久后与旧站对比,发现气温要素差异较大,不利于预报服务。

1 资料来源与分析方法参考新站和分宜站、旧站、备份站、下村站等4个参考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包括日平均气温,将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降水、日平均风速、日照时数、日最小相对湿度等相关数据[1-3]。

气温差值按照年、季节、日等方式进行分析,气温差值在不同季节的统计结果按照-2.1℃以上、-2.0℃~-1.1℃、-1.0℃~0.1℃、0℃、0.1℃~1.0℃、1.1℃~2.0℃、2.1℃以上进行区间分类,对7种区间进行分析。

差值A均为T新站-T参考站值(即A=T新-T参)。

2 平均气温变化规律2.1 年平均气温特征分析1959—2019年,新站年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于2007年,全年平均气温为19.7℃;最低值出现于1984年,气温为17.0℃。

基层台站搬迁前后数据对比分析

基层台站搬迁前后数据对比分析

基层台站搬迁前后数据对比分析摘要:本文对横峰国家气象观测站2020年与2021年部分气象观测数据以及周边探测环境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分析比对台站搬迁后对气象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以及气象探测环境均有很大的提升和改善。

关键词:基层台站;观测站;气象;数据引言:气象数据是气象工作的基础,通过台站搬迁来确保气象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是非常必要的。

文章就新旧站气象观测数据的降水、气温、日照、风向风速、气压湿度等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比对。

一、概况2020年横峰国家气象观测站位于横峰县城北门窑背,观测场拔海高度79米,气压感应部分拔海高度80.2米,风速感应器距地高度10.6米。

2021年1月搬迁至横峰县兴安街道办姜家组(郊外),观测场拔海高度103米,气压感应部分拔海高度104.2米,风速感应器距地高度10.5米。

二、气象观测数据对比分析1.降水量2020年年总降水量为2082.2毫米,月最大降水量出现在7月432毫米,日最大降水量出现在7月8日109.9毫米。

2021年年总降水量为1953.7毫米,比2020年少128.5毫米,月最大降水量出现在5月564.4毫米,比2020年月最大降水量多132.4毫米,日最大降水量出现在6月28日201.2毫米,比2020年日最大降水量多91.3毫米。

2021年降水集中期长,主要在5月中旬,并且6月28日出现大暴雨,所以月最大降水和日最大降水量均高于2020年。

1.气温2020年年平均气温为19.4℃,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15日38.8℃,最低气温出现在12月31日-3.8℃。

2021年年平均气温为19.5℃,比2020年高0.1℃,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14日38.9℃,比2020年高0.1℃,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9日-7℃,比2020年低2.2℃。

年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基本持平,搬站之后数据相对比较稳定,最低气温略有偏低,由于新址位于郊区四周开阔,地势较高等原因。

1.风向风速2020年最多风向为东东南风(ESE),年平均频率为20次;最大风速出现在8月25日为8.1米/秒,极大风速出现在8月25日13.7米/秒。

三门峡市探测环境分析与台站搬迁问题研究

三门峡市探测环境分析与台站搬迁问题研究

三门峡市探测环境分析与台站搬迁问题研究作者:李晓琳来源:《河南科技》2016年第23期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迅速发展,气象探测环境破坏的现象日益突出,直接影响气象探测业务质量。

基于此,针对河南省三门峡市探测环境现状和破坏原因,提出地面观测站保护性迁移的对策。

关键词:探测坏境;地面观测站;对策;三门峡市中图分类号:P4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6)12-0152-03气象探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

为确保气象观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因此,对气象站周边建筑高度有严格要求。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加快,使原来偏僻荒芜的气象站变成了城市或城镇的主要地段。

大型设施和建设以及各种开发区和住宅区的建设,使气象站四周不断有楼房矗立起来。

气象台站被高楼所包围,气象探测空间会越来越小。

造成观测要素如温度、日照、风向、风速和气压等气象基本数据的准确性失真,影响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探测环境严重被破坏,很多气象站到了非搬不可的境地。

气象观测站每搬一次家,直接导致气象资料不连续,地点更换则会造成同历史气象资料无法直接比较,无法系统地开展气候变化分析研究。

为使原来的资料可连续使用,新旧观测点要有一年时间的实测数据对比。

但一些地方缺乏规划,急于扩大城市建设,忽视了这些最基本的工作程序,盲目搬迁气象观测台站。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观测台站频繁搬迁,数据缺乏连续性,一些台站几十年的观测资料作废。

同一地点的气象资料年代越久远,科研价值越高。

气象探测资料的代表性和连续性一旦受破坏,对研究和科学评估区域乃至全国、全球气候和气候变化等产生的影响都是不可恢复的,探测环境保护的形势不容乐观。

气象探测设备功能的正常发挥,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探测环境,保护探测环境意义十分重大。

因为要充分发挥综合观测系统在现代气象业务体系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长期、稳定的气象探测环境是基础中的基础、先导中的先导,是发现、认识和把握大气运动基本规律的客观根本依据,是整个气象工作的“水之源、木之本”,是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全面提高服务能力的重要保证。

庆阳市2023年市列重点项目清单

庆阳市2023年市列重点项目清单

庆阳市2023年市列重点项目清单2023年,庆阳市全面落实“双轮”驱动、“三化”并进、“四建”支撑战略,聚焦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乡村振兴、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等,计划实施市列重点项目101个,总投资260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28亿元。

其中:计划新开工项目51个,总投资107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40亿元续建项目50个,总投资153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88亿元。

一、计划新开工项目(51个)(一)交通物流1.平凉至庆阳铁路2,长庆桥至西峰工业园铁路专用线3. 褚家湾至马福川铁路专用线(甘肃段赋码)4. G327线正宁至镇原段公路5. G211线南义至罗沟圈段公路6. 庆城县农村公路提升改造项目7. G69甜永高速庆城高铁站出入口新建项目(二)能源1 .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2 .庆阳市油气产能建设项目3,庆阳市天然气提氨与储备调峰一体化项目4 .华池县5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5 .龙源环县芦家湾3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6 .中电绿能(庆阳)新能源有限公司环县天池2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7,马福川500万吨/年矿井及选煤厂项目8.华能核桃峪煤矿东翼风井9,庆阳大明燃气发电有限公司西一联轻烧厂干气回收项目10 .“气化庆阳”天然气输气干线项目(宁县一和盛一西峰段)11 .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配套750KV线路工程12 .750千伏庆阳北输变电工程13 .庆阳市农网升级改造工程(三)产业转型升级及地方工业1 .庆阳天然气深加工项目2 .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数西算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建设项目3,东数西算甘肃联通庆阳节点数据中心项目4 .庆阳市5G网络建设项目5,庆阳仁仁生物医药研发有限公司药品生产项目6 .远景庆阳零碳产业园-智能叶片制造项目一期7 .镇原县聚广利现代设施蔬菜种植加工项目8 .镇原县中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项目9 .环县中盛万吨羊肉预制菜深加工项目10 .合水县服装电商基地建设项目(四)城镇和园区基础设施1.西峰城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项目2,宁县县城基础设施补短板PPP项目3,和盛工业集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及配套基础设施提升PPP项目4 .镇原县西区综合管网改造项目5 .镇原县西区集中供热工程6 .镇原县城西区供水设施改扩建工程7 .合水县环城西路基础设施配套项目8 .华池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9,庆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创新孵化暨农产品食品检测检验中心(庆阳革命老区津庆产业园北部基础设施综合配套服务项目)10 .驿马工业集中区一期路网建设及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庆阳革命老区津庆产业园北部基础设施综合配套服务项目)11 .华池县悦乐工业集中区中小微企业孵化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五)农林水利1 .莲花寺水库引水入合工程2 .盐环定扬黄甘肃专用工程提质改造项目3,庆阳黑木耳菌种选育基地建设项目(六)社会民生1 .环县职教园区建设项目2 .庆阳市精神病人社会福利院3,合水县应急救治保障中心建设项目4 .西峰区学院路实验学校建设项目(七)生态环保1 .中国•庆阳黄土高原植物园项目2 .华池县固废资源化利用项目3,庆阳海创油田废弃物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项目二、续建项目(50个)(一)交通物流1. G244线打扮梁(陕甘界)至庆城段公路2. G309线合水(老城)至西峰段3. G244线庆阳过境段4. G341线华池至二十里沟口段5. G671合水(太白)至华池公路6. 环县城乡冷链物流园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二)能源1 .新庄800万吨/年矿井及选煤厂建设项目2,陇东特高压工程配套新能源华能庆阳风光综合新能源示范项目首批风光项目3,陇东特高压工程配套新能源华能庆阳风光综合新能源示范项目二批风光项目4,陇东至山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配套扩容升级华能正宁2×1000兆瓦调峰煤电项目(正宁电厂)5 .华电环县毛井风电场增建300MW光伏项目6 .西气东输三线镇原段工程(三)产业转型升级及地方工业1 .中国能建甘肃庆阳“东数西算”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零碳大数据产业园2 .金山云一体化算力调度平台项目3 .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甘肃•庆阳)“东数西算”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4,秦淮数据零碳数据中心产业基地5 .中国电信甘肃公司庆阳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项目6 .国家枢纽节点(甘肃)算力资源调度中心及平台项目7.陇东仁仁药业制药项目8,嘉寓新能源产业园项目9,庆阳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一期)(四)城镇和园区基础设施1 .庆阳市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2 .西峰区彭原镇失地农民安置小区建设项目3,西峰老城区成片开发项目(西郊菜市场、秦霸岭市场片区)4 .环县城南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5 .环县棚户区改造气象局台片区安置小区6 .核桃峪煤矿采空区群众生态安置点建设项目7,宁县和盛镇街区集中供热工程8 .庆城驿马工业集中区集中供热项目9,宁县长庆桥工业集中区供水工程(五)农林水利1 .甘肃圣越1.2亿羽白羽肉鸡全产业链项目2 .中农信投(庆阳)宁县食用菌全产业链项目4 .小盘河水库引水入宁工程5 .庆阳市巴家咀水库除险加固工程6 .镇原县吴家沟水库综合利用工程(六)社会民生1 .陇东区域医疗中心(庆阳市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2 .镇原县第一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3 .宁县中医医院康复理疗大楼建设项目4,庆化学校二期工程5,合水县三里店小学整体搬迁项目6 .环县城北新区九年制学校项目7 .镇原县西区中学建设项目(七)文化旅游1 .南梁革命根据地与苏维埃政府旧址保护利用项目(南梁长征文化公园)2 .合水县黄河象大剧院建设工程3,庆城县岐黄周祖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八)生态环保1 .庆阳市固沟保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2 .华能正宁2×IOOO兆瓦调峰煤电项目煤矿疏干水深度处理站项目3,庆阳昊坤煤肝石、煤泥深加工转化利用建设项目4 .陇东区域固废处置中心建设项目。

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11.19•【字号】张政发〔2014〕12号•【施行日期】2014.11.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张政发〔2014〕12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局委: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气象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为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增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意见》(湘政发〔2014〕1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张家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需求,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以气象防灾减灾为主线,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为宗旨,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不断增强气象预测预报能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

(二)主要目标。

力争在2020年前,全市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使气象整体实力达到全省中上水平,个别领域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气象监测更加可靠,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到95%以上;预报预测更加准确,天气预报准确率达到80%以上;预警信息更加广泛,公众覆盖率达到95%以上;气象服务更加优质,公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

二、全面建设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三)健全气象灾害防御体制机制。

市、县级政府统一组织领导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制定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将气象防灾减灾纳入地方发展规划、政府绩效考核和公共财政预算,建立健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加强部门联合会商和服务联动,制定分灾种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开展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风险普查,完善预警联防机制,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监督考核。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石景山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石景山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石景山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4.09.19•【字号】石政办发〔2014〕24号•【施行日期】2014.09.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石景山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石政办发〔2014〕24号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处,各区属机构:经区领导同意,现将《北京市石景山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4-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参照执行。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4年9月19日北京市石景山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4—2020年)北京市石景山区气象局2014年9月目录前言一、总体思路(一)编制目的和意义(二)指导思想(三)规划原则(四)规划目标(五)编制依据及适用范围二、现状及面临的形势(一)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现状(二)气象灾害防御面临的新形势(三)薄弱环节三、主要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及防御重点(一)石景山区气象灾害风险及区划特征(二)气象灾害各行业防御重点及措施(三)气象灾害分灾种防御措施(四)气象灾害城市防御重点及措施四、主要任务(一)提高气象灾害综合监测能力(二)提高气象灾害综合防范能力(三)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五、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工程(一)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工程(二)气象信息员队伍和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工程(三)生态环境监测和气候资源评估利用工程(四)业务平台建设工程(五)气象安全社区认证工程(六)公共气象服务工程(七)雷电灾害防御工程(八)气象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六、保障措施前言北京市石景山区位于北京市市区西部。

地理坐标为北纬39°53′-39°59′,东经116°07′-116°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站整体搬迁建设项目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第一章总论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一般气象站整体搬迁建设项目1.1.2建设性质异地新建1.1.3项目建设地点1.1.4建设单位概况xx一般气象站始建于1958年9月,现址占地6亩,地处印江县城中心地段,现有业务用房建筑面积521m2,另有住宿房及其它附属建筑面积360 m2,办公设备价值合计约170万万元。

单位法人冉菊华,中央编制7人,在编5人,地方编制5人,其中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3人,技术人员1人;其它招聘4人。

自2004年以来,印江土家族自治县政府陆续对气象站东面和北面区域进行旧城改造,县城扩容步伐加快,原来位于县城郊外的气象站已经处于城市扩容的中心,造成xx一般气象站探测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1.1.5项目建设目标按照“四个一流”台站建设要求,建成具有现代化装备、先进科学技术、高素质人才的一流基层台站,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人员整体素质有较大幅度提高,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切实得到履行,气象文化氛围逐步形成,社会形象和地位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和职工生活质量达到当地中等以上水平,能为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

1.1.5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规划建设用地约40亩,建筑面积为235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为1020平方米,其中:1、综合业务楼2100平方米;2、观测报站250平方米;3、配套建设气象观测站、道路、文体设施、停车、道路、绿化及给排水、供配电、大门等公用工程和设施。

1.1.6总投资及资金筹措1、总投资项目总投资906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用79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72万元,预备费40万元。

2、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资金主要由印江县财政投入,不足部分由业主单位向上级单位申请投资补助。

主要编制依据和建设原则1.2.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3、《气象发展规划》(2011-2015年)4、《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5、《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条例》6、《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8、《》(气办发(2004)36号)9、《全国基层气象台站建设指导标准》10、《贵州省气象条例》11、《12、13、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1.2.2建设原则1、科学规范:严格执行《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充分考虑气象业务需求和国家有关建设标准编制,确保建设标准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2、全面系统:以满足业务服务功能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注重整体规划和功能配套,基本涵盖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部内容,确保未来基层台站建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统筹兼顾:以统筹基层台站建设管理为目标,坚持统一要求、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基层气象台站建设现状及地方经济发展现有水平和发展速度,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向艰苦台站适度倾斜。

4、合理可行:作为安排投资的依据,结合实际、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实际投资的可行性,以满足台站业务需求和实现基本功能为前提,因地制宜、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加快实施进度。

5、适度超前:按照2006年国务院3号文件确定的目标和“一流台站”建设要求,立足当前、兼顾长远,既考虑了当前发展要求,也对“十三五”及以后气象事业发展需求进行展望。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问题与建议1、本项目是异地新建,场址基础设施薄弱,需做好市政工程的配套衔接工作。

2、气象台站搬迁建设工作应严格以按照县政府有关会议文件执行。

3、建设新气象观测站,在新址气象观测站和旧址气象观测站进行气象业务对比观测一年。

4、省气象局应加强对新址观测站业务运行、业务用房、仪器安装、通讯保障进行指导。

5、待新站运营正常后,进行业务切换,正式启用新址气象站。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背景2.1.1印江县概况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部,地处武陵山脉主峰、佛教名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西麓,全县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总人口万人。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印江县,以原有建制设立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1992年被国务院列为内陆对外开放县,1998年被贵州省委、省政府划定为革命老区,是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省级文明县城,有“中国书法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蔡氏古法造纸艺术之乡”等美誉。

印江东距铜仁-凤凰机场150公里,西距省会贵阳350公里,北距重庆秀山火车站100公里,距渝怀铁路孟溪火车站80公里。

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的核心区域,是贵州省重点打造黔中经济区的重要支点和连接成渝经济圈的桥头堡。

303、304省道穿境而过,是铜仁市西五县的交通枢纽中心,国家级重点工程杭瑞高速公路穿城而过,方便快捷的交通格局已逐步形成。

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好成绩。

以水利、电力、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业产业化迈出新步伐,工业经济取得新突破,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旅游推介和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成效,人民群众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快速发展、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2.1.2xx一般气象站面临的主要困境1、现有业务办公条件不能满足气象工作开展的需要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往中央资金建设的气象基层台站基础设施,基本上是小资金、多批次、分年度投资建设,存在规划布局整体性不强、房屋分布零散、单体建筑面积偏小、业务平台面积不足、功能设计不完善等现状,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气象事业发展需求,地区的差距也逐步拉大。

这也是印江县国家一般气象站所面临的现实情况。

印江县国家一般气象站因建站时间较早,目前业务办公用房及相关条件已难以为继,相关条件同当地发展水平已极不协调,更谈不上适应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国家气象局提出建立“一流台站”的要求。

2、“工业化发展,城镇化带动”造成对气象探测环境影响根据2012年国发〔2012〕2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和黔党发【2010】9号文件《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第五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承办地铜仁地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工业化发展,城镇化带动战略”背景下,印江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重新修订了印江县城总体规划,根据《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设计,到2030年县城人口将由2011年的万增加到16万;用地面积相应增加,开发力度加快。

在新一轮的城市规划中,印江县城通往甲山的城市主干道西园路必须从气象站内通过,气象站的面积几乎被新规划的公路全部占完,2007年,西园路就已经修到印江站的门口,但通过印江站的执法和努力,该公路一直未能通车,等待气象站搬迁才能实现通车。

2011年随着国家战略部署的调整,吹响开发贵州的号角,印江县城开发力度随之加大,观测场东部多维国际项目启动,建造了高层楼房,作为印江县城第一个标性高层建筑。

该项目楼房与观测场最近距离428米,与观测场平面的相对高差为米,距高比为,致使气象探测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印江站现已位于城市中心区域,虽然气象部门依法对这些违法建筑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干涉和执法,但因政府相关部门未能积极配合而收效甚微,致使气象探测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3、杭瑞高速过境印江对气象探测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国家重点工程杭瑞高速公路过境印江,杭瑞高速公路印江段匝道起点就在离气象站不足30米的东北方向,从东北方向以保持不足30米距离开始至北向西再向南环绕气象站270度上杭瑞高速公路。

根据《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第十四条:禁止实施下列危害国家一般气象站探测环境的行为:在观测场周边30米范围内修建公路,该公路的修建也严重破坏了印江气象探测环境。

2.1.3项目建设的政策背景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先后三次提出气象部门要实现“四个一流”,即“一流的装备、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台站”。

“四个一流”涵盖了气象现代化的各个重要方面:气象装备是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是气象现代化的象征;气象技术是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气象现代化的核心;气象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是气象现代化的关键;气象台站是事业发展的牢固基石,是气象现代化的根基。

“四个一流”,不仅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殷切期望,更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具体要求,还是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006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明确提出,按照“四个一流”的要求,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气象现代化体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

国务院3号文件的出台,更加明确了建设“四个一流”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的要求,贵州省气象部门提出必须抢抓国家对西部地区尤其是贵州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机遇,开展基层气象台站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印江县为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面貌的提升,需要对气象观测场周边进行较大规模的城镇化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受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限制,观测场周边的城市建设不能按计划推进,城市发展与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对印江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及城市建设造成严重影响。

为妥善解决城市建设与气象探测环境保护问题,使气象事业更好地服务于印江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xx一般气象站台进行选址新建。

实施印江县国家一般气象站迁建项目,不仅是改善现有不利气象工作环境的必要手段,也是按照“四个一流”台站建设要求,全面落实中国气象局关于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和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等战略部署,以强化公共气象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为主线,以提高气象综合业务服务能力和增强发展活力为重点,进一步明确业务建设需求和功能定位,科学控制建设标准,统筹使用建设资金,严格规范建设程序,有序推进基层气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为目的。

为了打造“防灾减灾,气象先行”的品牌,加快印江县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综合气象服务能力,适应台站综合改革和气象业务发展的需要,避免气象探测环境再受影响,确保观测资料的“三性”,印江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条例》,主动提出迁移印江站的请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