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机产业集群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量的比例从 2005 年的 36.8%成长到 2006 年的 47%,提高近 10 个百 分点。市场销售达到 11933.6 万部,出口 3.85 亿部,同比增长 68%, 出口比重占中国手机产量的 84.62%,出口金额达到 312 亿美元,同 比增长 51%,占整个电子信息产业出口额的 8.5%。预估 2007 年产量 可达 5.2 亿台,手机出口将超过 4 亿台。
手机产品特性。(1)时尚性、功能性。(2)产品生命周期。产 品生命周期逐渐缩短,约 3~6 个月。(3)低价化。手机尚未到产业生 命周期的成熟期就已提早面临低价的竞争,成本压力也会愈来愈大。 (4)内容为最大价值。透过宽带无线,提供音乐、游戏、影片和在
4
线服务(Online Service)等内容的服务,使消费者随时随地获取娱乐和 信息服务的便利性,将是未来手机最大价值。(5)服务导向。手机是 服务导向,产品价值高低受电信服务提供商的影响很大。(6)产品研 发软件比重大。手机的研发,必须有 RF 设计、软件、机构、电子线 路设计等人共同努力。(7)成本结构。手机各部份所占成本,一般而 言,被动组件约占 5%,基频占 34%,高频占 16%,电路板占 7%, 液晶屏幕占 4%,制程约 6%,电池部份约 20%,其它功能机构组件 约 8%。
(二)中国手机产业集群的位置 1.中国手机产业发展现状 生产量、出口量稳步增长。中国在全球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额中 的比重已超过 15%,其中手机产品占 47%。2006 年中国手机生产保 持较快增长,全年产量为 4.8 部,占据全球产量的 48.45%,其中, GSM 手机产量 4.14 亿台,CDMA 手机产量 6032 万台,占全球总产
8
整体上,中国手机产业集群还处于低增值价值链的生产环节和一 般零部件配套生产集聚发展阶段。未来中国手机产业集群的提升要在 实施地区性竞争与全球性竞争有效对接的发展战略进程中,以集群发 展为依托,以产业共性技术的突破和加大关键零组件生产技术的投入 为突破口,逐渐实施产业集群提升战略。
产业规模扩大,集中度提高。截至 2007 年 4 月新增手机企业 41 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 11 家,中国企业 30 家,新增产能约 1.4 亿部。 而新增手机厂商的产品主要以中低端为主。中国市场的年需求量约为 6000 万到 1 亿台左右,中国产能超过需求。生产企业数量的扩大和 手机产量的成长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也导致 了行业利润整体下滑,亏损的企业和金额都在增加。另一方面,中国 手机产业在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同时,产业集中度也进一步提高。 其中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爱、波导、联想、夏新等前十家企 业的生产总量约占到全行业的 80%,其中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爱 立信和三星市场占有率达 81.96%,国内中小企业的手机市场占有率 非常有限。
2
机产业集群不同价值环节的空间等级体系。1每个被分离出去的价值 链片段在其资源匹配的最佳区位形成了地方特色产业集群。从全球区 位布局看,形成了美系、欧系、日系、台系、中系、韩系六大手机产 业发展的区位布局,各系均有自身的优势。如台系手机厂商具有完善 的产业体系,彼此之间拥有较强的竞争关系;韩系厂商具有完备的产 业体系和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
1
本报告的手机产业指“移动通信及终端设备制造业”。本报告的手机 产业集聚是指与生产最终手机产品相关的研发、设计、销售、服务等 具有贸易联系或非贸易联系的企业在一定地理空间内进行资源交换 和价值增值的关系网络。
一、全球价值链下中国手机产业集群的形成 (一)全球手机产业区位及产业特性分析 1.全球手机产业区位分布 手机产业的全球布局与通信技术的演变是密切相关的。手机产业 全球布局大体分为三个阶段:欧美等局部地区分布阶段(1988-1992 年):手机通信技术处在研发、测试以及小量生产阶段,也即 1G 到 2G 发展初期,全球手机产业主要分布在欧美等少数发达国家。生产 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阶段(1992-1998 年),随着 2G 技术的成熟与推广, 以及发展中国家实施的对外开放战略,全球手机生产巨头开始把生产 布局扩展到全球范围,尤其是向中国、马来西亚、印度、菲里宾等发 展中国家转移进行离岸生产。中国的手机产业集群也正是在这阶段形 成的。全球价值链布局阶段(1998 年-),即在 2G 技术向 3G 技术过 渡时期。手机产业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中国家的巨大市场需求,以 及逐步完善的市场体系、制度等投资环境的改善,使得众多跨国公司 把整个手机产业价值链进行全球范围内布局。 在产业的全球转移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凭借廉价劳动力等低成本 的比较优势吸引了全球价值链中的生产环节,形成了全球价值链下手
3.全球手机产业竞争多元化格局 (1)领导厂商影响力大。欧美系大厂始终居产业重要地位(2) 日本企图反败为胜。在未来的竞争,日本具有相当强的竞争优势,日 本身为消费性电子大国,又掌握重要关键性电子零组件,且日本手机 普及率相当高,有足够的内需市场来培植手机产业。(3)韩国 CDMA 一方之霸。由于切入时间早,加上厂商国际化程度高,韩系厂商有能 力整合手机产业的上、中、下游,除了自行开发 ASIC、软件,从事 制造工作之外,同时也以自有品牌,开拓全球 CDMA 手机市场。(4) 中国蓄势待发。中国诺大的手机消费市场吸引各手机厂商的竞争与合 作。中国手机厂商可概分为两类,一类为外商公司主导,另一类则为 本土厂商所主导。(5)全球化的 EMS。EMS 生产产品数量相当多, 共通零组件用量大,因此零组件议价能力强,在价值链的下游,除了 将产品运送至大厂所指定地点,服务范围再往价值链后端延伸至配 销,甚至担任售后服务的角色。目前在通讯产品代工积极布局的 EMS
中国手机产业集群研究报告
杨锐 宁波市发展规划研究院
E-mail:lvublurr@gmail.com
引言 中国移动通信产业正从第二代移动通信向第三代技术标准迈进。 手机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正日益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出 口的重要力量。伴随国际手机产业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不仅使中国 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基地和最大的出口基地,也造就了世界级的 产业集群。手机产业集群的形成,为本土厂商增强全球竞争力奠定了 良好的产业基础与产业环境。产业集群已是地区提升产业国际竞争 力,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向高增值价值链环节攀登的重要载体。 中国手机产业处在动态发展变化的产业环境中。一方面日新月异 的技术变化以及原材料、能源、劳动力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手机产品 结构性、阶段性过剩导致国内手机市场价格持续走低,企业利润空间 不断被压缩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继续加大对低端市场开拓力度、黑手机 猖獗使得国产手机品牌的市场空间受到上下挤压。企业面临如何根据 既存资源与能力来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以向高附加价值环节延伸的压 力。而充分培育和发挥产业集群效应,走产业集群与地区联动发展道 路是实现我国手机企业、产业做强做大的重要途径。 因此,探索中国手机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是当前中国 手机产业在新形势下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国民经济分类,
5
有 Flextronics、Solectron、SCI System、Celestica 等大厂。(6)台湾 厂商积极投入。台湾手机制造商可大略分为三种背景,第一为专注手 机制造,如大霸、明基电通、致福,第二为笔记本电脑厂商跨业经营, 如广达、华宇(转投资华冠)、仁宝(转投资华宝)、英业达(转投资 英华达),第三为 PDA 厂商,如宏达国际。预期随着经验的累积,台 湾厂商以现有的信息基础,可望再度以灵活生产、降低成本的能力切 入手机产业。(7)策略联盟突破困境。寻找代工伙伴以降低成本,寻 找消费性电子设计公司合作,以强化产品设计能力,策略联盟是突破 困境的较佳选择。未来因策略联盟成功而绩效提升,将带动整个产业 风潮。(8)支持性厂商。为了加快手机的推陈出新,各家厂商运用合 纵联盟策略,迅速将产品上市,前三大厂采用的芯片,逐渐由自行设 计开发转移由其它业者提供,于是许多新公司投入各种功能芯片的开 发,也有专门撰写软件的公司,另外也有整合其它零组件,并提供通 讯协议软件、代为申请认证(FTA approval)、提供产品测试程序的 Turn key solution 公司(如台湾的 MTK)出现。目前这些价值较高的主要 组件,几乎是由欧、美、日厂商所主导及供应。
手机产业特性:(1)产业技术标准。3G 时代的产品主要由语音 服务转为多媒体传输服务,这种技术创新的不连续性,在第三代全球 手机产业可能会发生版图移转,产业生态也将面临重新调整。(2)走 向垂直分工。大多数高科技产业都始于垂直整合的型态,而后因市场 逐渐扩大、技术逐渐向前推进、加深,因而在产品创新与市场时效的 要求下,产业萌生新的价值机会点,在新的厂商加入后而逐渐专业分 工。(3)委外代工趋势。全球不景气,市场不断向下,大厂获利不佳 的阴霾挥之不去,加上手机走向低价化,国际大厂必将采取合作的方 式,将制造外包以降低成本是一个愈来愈明显的趋势。(4)3C 整合 的冲击。后 PC 时代,全球电脑(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s)、 消费性电子(Consumer Electronics)3C 产业经过一波革命性的数字聚 合后,正逐步形成 3C 整合产业,产业竞争生态也面临重新调整。
图1:手机产业演进全球区位分布图
资料来源:本研究汇编
2.全球手机产业发展特性 产业发展面临三大因素:三大变化因素驱动着未来手机产业、产 品及市场不断向前演化。这三大因素分别是:(1)通讯基础建设。包 括电信自由化、通讯标准的推动及系统设备建立的普及程度,影响着 2G 转换到 2.5G,更进一步转换到 3G 的推展速度。(2)提供的服务 内容。因特网的冲击及 2.5G、3G 的推展,将可以有更高的传输速率 及更多的应用内容,从语音逐渐转为以数据为主到多媒体传输的服
1张辉,《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转型和升级》[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3
务。商品价值不再是单一的硬件,服务内容更是商品价值所在,未来 服务内容逐步朝多样化及丰富化演进,也将影响未来手机市场演化。 (3)多功能的应用。手机已逐渐成为 3C 整合的载体,加上如 PDA、 行动上网、电子辞典、GAME、GPS、MP3、蓝芽、指纹辨识、数字 相机等各种功能,以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这三个产品变化趋势将 驱动手机产业不断向前推进及演化。
移动电话用户稳定增长。截至 2006 年底,全球移动电话用户达 26.8 亿,中国移动电话用户 4.61 亿户,比上年增长 17.2%。2007 年 上半年月平均增量为 670 万户,预计年底移动电话用户将超过 5.2 亿, 将持续带动大陆手机市场发展的高峰。进一步奠定了全球最大手机用 户国家的地位。
上游:手机设计平台(芯片模块)、操作系统、软件平台
手机软件 设计公司
手机硬件 设计公司
手机外观 设计公司
手机结构 设计公司
ID&MD
品牌商
手机设计公司
EMS
OEM/ODM
模块供应商 整体方案公司
零组件供应商
手机厂商
营运商
消
其
经销商
费
他
配销与物流
者
零
IC
组 件
零售商
售后服务与维修
图 2:手机产业价值链结构图
7
2.手机产业价值链结构 手机产业价值链结构大致分为三个组成:上游手机研发、设计和 零组件供应商、中游手机制造商和下游手机品牌营销商、运营商。在 手机产业技术层面上中国手机产业尚处于追赶阶段,在手机生产总量 层面上中国手机产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中国手机产业集群尚处于全 球产业价值链下的低增值环节。手机生产所需的大部分主被动、机构 零组件(仅占生产成本的 30%左右)均可自制,但是仍未完全掌握产 业核心技术与关键零组件的生产技术,而且企业规模小,中小企业占 据 92.61%的比重,整体竞争力不强。中国手机产业结构呈现橄榄形 状结构特征:上游缺乏产业核心技术与关键零组件生产技术;中游则 逐渐形成较强的组装、一般零部件生产能力;而下游的品牌经营、运 筹能力仍然很弱。
量的比例从 2005 年的 36.8%成长到 2006 年的 47%,提高近 10 个百 分点。市场销售达到 11933.6 万部,出口 3.85 亿部,同比增长 68%, 出口比重占中国手机产量的 84.62%,出口金额达到 312 亿美元,同 比增长 51%,占整个电子信息产业出口额的 8.5%。预估 2007 年产量 可达 5.2 亿台,手机出口将超过 4 亿台。
手机产品特性。(1)时尚性、功能性。(2)产品生命周期。产 品生命周期逐渐缩短,约 3~6 个月。(3)低价化。手机尚未到产业生 命周期的成熟期就已提早面临低价的竞争,成本压力也会愈来愈大。 (4)内容为最大价值。透过宽带无线,提供音乐、游戏、影片和在
4
线服务(Online Service)等内容的服务,使消费者随时随地获取娱乐和 信息服务的便利性,将是未来手机最大价值。(5)服务导向。手机是 服务导向,产品价值高低受电信服务提供商的影响很大。(6)产品研 发软件比重大。手机的研发,必须有 RF 设计、软件、机构、电子线 路设计等人共同努力。(7)成本结构。手机各部份所占成本,一般而 言,被动组件约占 5%,基频占 34%,高频占 16%,电路板占 7%, 液晶屏幕占 4%,制程约 6%,电池部份约 20%,其它功能机构组件 约 8%。
(二)中国手机产业集群的位置 1.中国手机产业发展现状 生产量、出口量稳步增长。中国在全球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额中 的比重已超过 15%,其中手机产品占 47%。2006 年中国手机生产保 持较快增长,全年产量为 4.8 部,占据全球产量的 48.45%,其中, GSM 手机产量 4.14 亿台,CDMA 手机产量 6032 万台,占全球总产
8
整体上,中国手机产业集群还处于低增值价值链的生产环节和一 般零部件配套生产集聚发展阶段。未来中国手机产业集群的提升要在 实施地区性竞争与全球性竞争有效对接的发展战略进程中,以集群发 展为依托,以产业共性技术的突破和加大关键零组件生产技术的投入 为突破口,逐渐实施产业集群提升战略。
产业规模扩大,集中度提高。截至 2007 年 4 月新增手机企业 41 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 11 家,中国企业 30 家,新增产能约 1.4 亿部。 而新增手机厂商的产品主要以中低端为主。中国市场的年需求量约为 6000 万到 1 亿台左右,中国产能超过需求。生产企业数量的扩大和 手机产量的成长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也导致 了行业利润整体下滑,亏损的企业和金额都在增加。另一方面,中国 手机产业在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同时,产业集中度也进一步提高。 其中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爱、波导、联想、夏新等前十家企 业的生产总量约占到全行业的 80%,其中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爱 立信和三星市场占有率达 81.96%,国内中小企业的手机市场占有率 非常有限。
2
机产业集群不同价值环节的空间等级体系。1每个被分离出去的价值 链片段在其资源匹配的最佳区位形成了地方特色产业集群。从全球区 位布局看,形成了美系、欧系、日系、台系、中系、韩系六大手机产 业发展的区位布局,各系均有自身的优势。如台系手机厂商具有完善 的产业体系,彼此之间拥有较强的竞争关系;韩系厂商具有完备的产 业体系和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
1
本报告的手机产业指“移动通信及终端设备制造业”。本报告的手机 产业集聚是指与生产最终手机产品相关的研发、设计、销售、服务等 具有贸易联系或非贸易联系的企业在一定地理空间内进行资源交换 和价值增值的关系网络。
一、全球价值链下中国手机产业集群的形成 (一)全球手机产业区位及产业特性分析 1.全球手机产业区位分布 手机产业的全球布局与通信技术的演变是密切相关的。手机产业 全球布局大体分为三个阶段:欧美等局部地区分布阶段(1988-1992 年):手机通信技术处在研发、测试以及小量生产阶段,也即 1G 到 2G 发展初期,全球手机产业主要分布在欧美等少数发达国家。生产 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阶段(1992-1998 年),随着 2G 技术的成熟与推广, 以及发展中国家实施的对外开放战略,全球手机生产巨头开始把生产 布局扩展到全球范围,尤其是向中国、马来西亚、印度、菲里宾等发 展中国家转移进行离岸生产。中国的手机产业集群也正是在这阶段形 成的。全球价值链布局阶段(1998 年-),即在 2G 技术向 3G 技术过 渡时期。手机产业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中国家的巨大市场需求,以 及逐步完善的市场体系、制度等投资环境的改善,使得众多跨国公司 把整个手机产业价值链进行全球范围内布局。 在产业的全球转移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凭借廉价劳动力等低成本 的比较优势吸引了全球价值链中的生产环节,形成了全球价值链下手
3.全球手机产业竞争多元化格局 (1)领导厂商影响力大。欧美系大厂始终居产业重要地位(2) 日本企图反败为胜。在未来的竞争,日本具有相当强的竞争优势,日 本身为消费性电子大国,又掌握重要关键性电子零组件,且日本手机 普及率相当高,有足够的内需市场来培植手机产业。(3)韩国 CDMA 一方之霸。由于切入时间早,加上厂商国际化程度高,韩系厂商有能 力整合手机产业的上、中、下游,除了自行开发 ASIC、软件,从事 制造工作之外,同时也以自有品牌,开拓全球 CDMA 手机市场。(4) 中国蓄势待发。中国诺大的手机消费市场吸引各手机厂商的竞争与合 作。中国手机厂商可概分为两类,一类为外商公司主导,另一类则为 本土厂商所主导。(5)全球化的 EMS。EMS 生产产品数量相当多, 共通零组件用量大,因此零组件议价能力强,在价值链的下游,除了 将产品运送至大厂所指定地点,服务范围再往价值链后端延伸至配 销,甚至担任售后服务的角色。目前在通讯产品代工积极布局的 EMS
中国手机产业集群研究报告
杨锐 宁波市发展规划研究院
E-mail:lvublurr@gmail.com
引言 中国移动通信产业正从第二代移动通信向第三代技术标准迈进。 手机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正日益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出 口的重要力量。伴随国际手机产业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不仅使中国 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基地和最大的出口基地,也造就了世界级的 产业集群。手机产业集群的形成,为本土厂商增强全球竞争力奠定了 良好的产业基础与产业环境。产业集群已是地区提升产业国际竞争 力,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向高增值价值链环节攀登的重要载体。 中国手机产业处在动态发展变化的产业环境中。一方面日新月异 的技术变化以及原材料、能源、劳动力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手机产品 结构性、阶段性过剩导致国内手机市场价格持续走低,企业利润空间 不断被压缩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继续加大对低端市场开拓力度、黑手机 猖獗使得国产手机品牌的市场空间受到上下挤压。企业面临如何根据 既存资源与能力来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以向高附加价值环节延伸的压 力。而充分培育和发挥产业集群效应,走产业集群与地区联动发展道 路是实现我国手机企业、产业做强做大的重要途径。 因此,探索中国手机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是当前中国 手机产业在新形势下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国民经济分类,
5
有 Flextronics、Solectron、SCI System、Celestica 等大厂。(6)台湾 厂商积极投入。台湾手机制造商可大略分为三种背景,第一为专注手 机制造,如大霸、明基电通、致福,第二为笔记本电脑厂商跨业经营, 如广达、华宇(转投资华冠)、仁宝(转投资华宝)、英业达(转投资 英华达),第三为 PDA 厂商,如宏达国际。预期随着经验的累积,台 湾厂商以现有的信息基础,可望再度以灵活生产、降低成本的能力切 入手机产业。(7)策略联盟突破困境。寻找代工伙伴以降低成本,寻 找消费性电子设计公司合作,以强化产品设计能力,策略联盟是突破 困境的较佳选择。未来因策略联盟成功而绩效提升,将带动整个产业 风潮。(8)支持性厂商。为了加快手机的推陈出新,各家厂商运用合 纵联盟策略,迅速将产品上市,前三大厂采用的芯片,逐渐由自行设 计开发转移由其它业者提供,于是许多新公司投入各种功能芯片的开 发,也有专门撰写软件的公司,另外也有整合其它零组件,并提供通 讯协议软件、代为申请认证(FTA approval)、提供产品测试程序的 Turn key solution 公司(如台湾的 MTK)出现。目前这些价值较高的主要 组件,几乎是由欧、美、日厂商所主导及供应。
手机产业特性:(1)产业技术标准。3G 时代的产品主要由语音 服务转为多媒体传输服务,这种技术创新的不连续性,在第三代全球 手机产业可能会发生版图移转,产业生态也将面临重新调整。(2)走 向垂直分工。大多数高科技产业都始于垂直整合的型态,而后因市场 逐渐扩大、技术逐渐向前推进、加深,因而在产品创新与市场时效的 要求下,产业萌生新的价值机会点,在新的厂商加入后而逐渐专业分 工。(3)委外代工趋势。全球不景气,市场不断向下,大厂获利不佳 的阴霾挥之不去,加上手机走向低价化,国际大厂必将采取合作的方 式,将制造外包以降低成本是一个愈来愈明显的趋势。(4)3C 整合 的冲击。后 PC 时代,全球电脑(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s)、 消费性电子(Consumer Electronics)3C 产业经过一波革命性的数字聚 合后,正逐步形成 3C 整合产业,产业竞争生态也面临重新调整。
图1:手机产业演进全球区位分布图
资料来源:本研究汇编
2.全球手机产业发展特性 产业发展面临三大因素:三大变化因素驱动着未来手机产业、产 品及市场不断向前演化。这三大因素分别是:(1)通讯基础建设。包 括电信自由化、通讯标准的推动及系统设备建立的普及程度,影响着 2G 转换到 2.5G,更进一步转换到 3G 的推展速度。(2)提供的服务 内容。因特网的冲击及 2.5G、3G 的推展,将可以有更高的传输速率 及更多的应用内容,从语音逐渐转为以数据为主到多媒体传输的服
1张辉,《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转型和升级》[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3
务。商品价值不再是单一的硬件,服务内容更是商品价值所在,未来 服务内容逐步朝多样化及丰富化演进,也将影响未来手机市场演化。 (3)多功能的应用。手机已逐渐成为 3C 整合的载体,加上如 PDA、 行动上网、电子辞典、GAME、GPS、MP3、蓝芽、指纹辨识、数字 相机等各种功能,以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这三个产品变化趋势将 驱动手机产业不断向前推进及演化。
移动电话用户稳定增长。截至 2006 年底,全球移动电话用户达 26.8 亿,中国移动电话用户 4.61 亿户,比上年增长 17.2%。2007 年 上半年月平均增量为 670 万户,预计年底移动电话用户将超过 5.2 亿, 将持续带动大陆手机市场发展的高峰。进一步奠定了全球最大手机用 户国家的地位。
上游:手机设计平台(芯片模块)、操作系统、软件平台
手机软件 设计公司
手机硬件 设计公司
手机外观 设计公司
手机结构 设计公司
ID&MD
品牌商
手机设计公司
EMS
OEM/ODM
模块供应商 整体方案公司
零组件供应商
手机厂商
营运商
消
其
经销商
费
他
配销与物流
者
零
IC
组 件
零售商
售后服务与维修
图 2:手机产业价值链结构图
7
2.手机产业价值链结构 手机产业价值链结构大致分为三个组成:上游手机研发、设计和 零组件供应商、中游手机制造商和下游手机品牌营销商、运营商。在 手机产业技术层面上中国手机产业尚处于追赶阶段,在手机生产总量 层面上中国手机产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中国手机产业集群尚处于全 球产业价值链下的低增值环节。手机生产所需的大部分主被动、机构 零组件(仅占生产成本的 30%左右)均可自制,但是仍未完全掌握产 业核心技术与关键零组件的生产技术,而且企业规模小,中小企业占 据 92.61%的比重,整体竞争力不强。中国手机产业结构呈现橄榄形 状结构特征:上游缺乏产业核心技术与关键零组件生产技术;中游则 逐渐形成较强的组装、一般零部件生产能力;而下游的品牌经营、运 筹能力仍然很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