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 化学检验血液标本采集和处理
生化检验血液标本采集和处理
生化检验血液标本采集和处理一、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定义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是指为完成某项或多项临床化学检验项目而采集的一定量的血液,包括抗凝及非抗凝血。
二、血液标本的采取(一) 采取部位1.静脉采血:应用最多的采血方式。
常用的静脉为肘前静脉、腕背静脉,小儿和新生儿有时用颈静脉和前囟静脉。
2.动脉采血:主要用于血气分析时。
常用的动脉为股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和脐动脉。
3.毛细血管采血:适用于仅需微量血液的试验或婴幼儿。
常用部位为耳垂、指端,小儿有时为大趾和足跟。
采血针刺入皮肤深度应为2mm (<2.5mm),采血局部应无炎症、水肿等。
(二)标本类型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分为血清、血浆和全血3种。
血清和血浆为临床常用,除前者不含纤维蛋白原外,其余多数化学成分无差异;全血只有在红细胞内成分与血浆成分相似时才用; 血气分析、血红蛋白电泳等时用全血,一般临床化学分析多不用全血。
三、全血处理为血清或血浆血液标本采取后应尽可能早地自然地使血清(浆)从与血细胞接触的全血中分离出来。
一般应于采血后2h内分离出血清或血浆。
全血处理为血清或血浆分为离心前、离心中和离心后三个阶段,对各不同阶段均有具体要求。
(一)离心前阶段即指标本采集到离心处理前的一段时间。
1.血清:标本离心前一般应令其自行凝集,不可用木棍等剥离凝血块。
通常于室温(22~25℃)放置30~60 min 血标本可自发完全凝集;冷藏标本凝集缓慢;加促凝剂时凝集加快(标本采集后应轻轻颠倒混合5~10次,以确保促凝剂作用)。
2.血浆:需用血浆标本时,必须使用含抗凝剂的血液标本收集管,而且采血后必须立即轻轻颠倒采血管混合5~10次(以确保抗凝剂发挥作用),5~10 min 后即可分离出血浆。
3.冷藏标本:标本冷藏可抑制细胞代谢,稳定某些温度依赖性成分但全血标本一般不能冷藏;血钾测定标本冷藏不得超过2h. 血液中儿茶酚胺、pH /血气、氨、乳酸、丙酮酸、胃泌素、甲状腺激素等检测时需用制冷的标本。
生物化学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采血方法
采血部位:肘静脉;手背部手腕部等体表静脉;幼儿可采用颈外静脉采血 采血器材:一次性注射器,真空定量采血装置
注意事项:
( 1 )防止溶血:造成溶血的因素有注射器和容器不干燥、不清洁;淤血时间过长; 穿刺不顺利,组织损伤过多;抽血速度太快;血液注入容器时未取下针头或注入 速度过快产生大量泡沫;震荡过于剧烈等。若用普通注射器采血后,未取针头直 接将血注入真空管内也易造成溶血体内溶血属合格标本,但应在报告单上注明。 如ACP、LDH、AST、K+等物质在红细胞内的浓度较血清高22~160倍,故轻微溶血 都会导致结果偏高,此外溶血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可干扰胆固醇酶法测定,抑制胆 红素的重氮反应等。
一、血液标本
生化检验血液标本分静脉血、动脉血和毛细血管血 静脉穿刺采血是临床最常用的采血方法 静脉血标本最好在上午7~9时空腹采血较为适宜,门诊病 人提倡静坐15min后再采血。 (一)采集标本前准备 要核对病人姓名,床号,检品联号,若用条形码,需将条 码正联纵向贴在标本管上。 (二)采血部位 前臂肘正中静脉取血 必要时可采手背静脉血 幼儿可采颈外静脉
课后习题
选择题
供定量分析用的尿液标本多采用(
A.24小时尿
B.晨尿
D.一次性新鲜尿 E.以上均可
) C.定时尿
判断题
临床上收集的24小时尿液标本,若不能及时送检,应置冰箱保 对么?
名词解释
什么是PCF?
( 2 )避免充血和血液浓缩:采血时应动作迅速,尽可能缩短止血带使用时间。用止 血带压迫时间最好不超过半分钟,否则将使生化结果升高或下降。
( 3 )若病人正在进行静脉输液,不宜在输液同侧手臂采血;若女性病人做了乳腺切 除术,应在手术对侧手臂采血。
检验血标本采集制度与流程
检验血标本采集制度与流程规范的采血流程一、检验科采血人员上岗必须佩带好胸牌、帽子、口罩及手套、做好个人生物安全防护及无菌操作准备。
二、热情接待每位患者,并掌握〝急诊优先〞的原则。
认真审对申请单,按照申请单查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室、检验目的、检验项目。
根据检验项目准备采血管并在采血管上标记病人信息。
准备采血1、用0.5‰消毒灵液浸泡手(戴手套的手)或用湿手帕擦手(戴手套的手),做到一针(一次性针头)、一管(一人一管)、一带(一人一根压脉带)、一张(一人一张纸)。
3、 使用一次性真空负压采血器之前检查包装是否完整,负压管是否破损。
患者取坐位,手臂伸直,平放在采血台上,暴露穿刺部位,距采血部位5厘米处绑上止血带,止血带要松紧适宜,约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同事嘱患者紧握拳头,若此时静脉扔不易见,可嘱患者反复握拳数次,使静脉易于怒张,止血带捆绑时间不易过长,否则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4、 穿刺前须询问患者有无碘过敏史,有碘过敏史需用75%消毒。
打开一次性真空负压采血针,用左手固定患者前臂,拇指按住静脉穿刺部位的下端,使之固定。
右手持采血针,针头斜面向上,先以约30度的角度穿刺静脉前2-3毫米处的皮肤,然后再穿刺静脉壁而进入静脉腔,待见有回血后,将针头顺势而进入少许,以防止采血时针头滑出静脉,但不可太深,以免刺穿静脉。
5、 将一次性真空负压采血针的另一端插入带有病人信息的真空负压管内,待抽至所需血量后,先放松止血带,嘱患者拳头放松,再以无菌棉签按住伤口,拔出针头(抗凝血真空管须立即颠倒混匀6次)。
6、采血完毕后应嘱患者紧压伤口至止血5分钟(血液病患者应延长压迫止血时间)。
每位患者采血前应换纸,换止血带。
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静脉采血法
目前采用最多的采血法,结 果较为准确,不易受组织液 影响,一般分为普通采血法
和负压采血法。
动脉采血法
主要用于血气分析
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皮肤采血法
(1)准备:取合适试管,加适量稀释液。取微量吸管和乳胶吸头相连,检查连 接处是否漏气,或取一次性微量吸管备用。 (2)按摩:轻轻按摩左手中指或无名指指端内侧,使局部组织自然充血。 (3)消毒:用75%乙醇棉签擦拭采血部位,待干。 (4)针刺: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采血部位使皮肤和皮下组织绷紧,右手持一 次性消毒采血针自指端腹内侧刺入,深度2~3mm,立即出针。 (5)拭血:待血液自然流出后,用无菌干棉球擦去第1滴血。 (6)吸血:用一次性微量吸管吸血,然后用无菌干棉球压住伤口止血。如血流 不畅,可用左手自采血部位远端向指端稍施压使血液流出。 (7)稀释:用无菌干棉球擦净微量吸管外部,将吸管伸入装有稀释液的试管底 部,慢慢排出吸管内的血液,并用上清液冲洗管内余血2~3次,最后将试管内 的液体混匀。
等不被血细胞消耗,适用于生化 检查及免疫学检查。
03
血液标本的采集
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Fra bibliotek血液标本采集是保证血液分析检验的重要保障,正确采集和处理处理血液标本是获得准确、 可靠检验结果的重要保障。
皮肤采血法
也称毛细血管采血法,一般 用于对血液需求量较小的检 验项目或婴幼儿血常规检查, 血液由微动、静脉及毛细血
02
血浆
全血标本经抗凝离心后的非学习包成分, 通常用作凝血及其他化学检查。
血清
全血标本凝固离心后分离出来的 液体,通常用作生化检查、免疫 检查、化学发光检查。
03
血细胞
全血细胞中的特定细胞成分,一般 常见的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 板等。
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第一篇: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生化检验用的血液标本可来自于静脉、动脉或毛细血管。
静脉血是最常用的标本,静脉穿刺是最常用的采血方法。
毛细血管采血主要用于儿童,血气分析多使用动脉血。
(一)静脉采血法1.采血步骤采血前要核对病人姓名、年龄、性别、编号及检验项目等,按试验项目要求,准备好相应的容器,如空白试管、抗凝管或促凝管等。
病人应取坐位或卧位,采血部位通常是前臂肘窝的正中静脉。
若用普通采血法,采血后应取下针头,将血液沿管壁缓慢注入试管内。
2.注意事项(1)很多生化成分受膳食影响,因此,采血前要确认病人是否空腹。
(2)避免充血和血液浓缩:采血时应动作迅速,尽可能缩短止血带使用时间。
用止血带压迫时间最好不超过半分钟,否则将使生化结果升高或下降。
(3)若病人正在进行静脉输液,不宜在输液同侧手臂采血;若女性病人做了乳腺切除术,应在手术对侧手臂采血。
(4)采血的体位:体位改变可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使血液中的许多指标发生改变。
一般采取直立位采血,其二标本的测定值比卧位高5%~15%。
因此,采血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坐位或卧位),以及体位的一致性。
(5)采血时只能向外抽,决不能向静脉内推,以免注入空气,形成气栓而造成严重后果。
(6)防止溶血:造成溶血的因素有注射器和容器不干燥、不清洁;穿刺不顺利,组织损伤过多;淤血时间过长;抽血速度太快;血液注入容器时未取下针头或注入速度过快产生大量泡沫;震荡过于剧烈等。
若用普通注射器采血后,未取针头直接将血注入真空管内,也易造成溶血。
体内溶血属合格标本,但应在报告单上注明。
(二)动脉采血法肱动脉、股动脉、桡动脉以及其它任何部位的动脉都可以作为采血点,但多选择肱动脉和桡动脉。
在摸到明显搏动处,按常规消毒,左手固定搏动处,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成60°角刺入,血液将自动进入注射器内。
(三)真空采血法双向针一端插入真空试管内,另一端在持针器的帮助下刺入静脉,血液在负压作用下自动流入试管内。
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血液标本的采集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在环节,可分为毛细血管采血法和静脉采血法。
需要血量较少的检验,如手工法或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细胞计数,常用毛细管采血法。
需血量较多检验,如红细胞比积、临床生化检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血细胞计数一般用静脉采血法。
特别是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无论仪器进样品多少,为防止血样中小凝块的形成,保证仪器进样时标本能充分混匀,原则上均应使用静脉血。
毛细血管血和静脉血之间,无论细胞成分或化学组成,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
在判断和比较所得结果时必须予以考虑。
某些生理因素,如吸烟、进食、运动和情绪激支等,均可影响血液成分。
甚至一日之间,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各亚群的比例等参数均有一定的波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服用某些药物可能明显干扰实验,得出假象结果。
因此采血时,应询问浊否服用过明显干扰试验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关尽可能在一定时间在避免干扰因素条件下进行,以便于比较和动态分析。
一、毛细血管采血法成人常用手指或耳垂采血。
耳垂采血痛较轻,操作方便,适用于肥复采集,特别是手指皮肤粗厚者,但耳垂外周血循环较差,血细胞容易停滞,受气温影响较大,检查结果不够恒定。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结果均比静脉血高,特别是冬季小波动幅度更大。
手指采血操作方便。
可获较多血量。
婴幼儿手指太小可用拇指或足跟采血。
严重烧伤患者,可选择皮肤完整处采血,采血器以用带带三棱针或专用的“采血针”为好,特别是后者有利于采血技术的质量控制,为了避免交叉应严格实行一人一针制。
应注意穿刺的深度的适当,切忌用力挤压,以免混入组织液,影响检验结果。
二、静脉采血法几位于体表的浅静脉均可作为采血部位,通常采用肘部静脉,肘部静脉不明显时,可用手背静脉或内踝静脉。
幼儿可于颈外静脉采血。
根据采血量可选用不同型号注射器配血相应的针头。
某些特殊的检查,比台血小板的激活,要使用塑料注射器和硅化处理后的试管或塑料闭幕式管。
化学检验血液标本采集和处理 血液标本的采集
化学检验血液标本采集和处理血液标本的采集血液标本采集是临床诊断和治疗中重要的步骤之一。
在采集血液标本之前,必须进行严密的准备工作,如消毒、手套穿戴、材料准备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血液标本的采集及处理过程。
一、采集工具采集血液标本的主要工具包括针头、注射器、采血针、采血管、止血贴、酒精棉球等。
针头一般使用22G或23G,采血管选择不同规格和类型的管子,依据需要使用。
采血过程中,由于针头刺入人体,因此一定要注意消毒和穿戴手套,以避免交叉感染。
二、采集步骤1. 安全操作操作人员和病人的安全是采集血液标本的首要任务。
操作人员应穿戴手术手套、口罩和护目镜,并对采血针和采血过程进行消毒,以预防交叉感染。
在采血前检查针头是否完好,病人是否有出血倾向等情况。
2. 选择采血部位选择采血部位需要根据需要采集的血液量和血液类型进行选择。
一般采用肘窝或手腕部位,因为这两个部位的血管比较丰富,容易取得足量血液样本。
3. 皮肤消毒皮肤消毒是预防交叉感染的重要步骤。
首先应清洗双手,然后使用酒精棉球消毒采血部位,至少3次反复擦拭,使皮肤表面充分消毒。
4. 采血采血需要使用采血器具,如采血针或注射器,将血液引入采血管中。
采血过程中,针头必须插入血管内,以避免针头插入其他组织造成疼痛和不适。
当血液流入采血管中时,需要分别采集不同血液标本,如全血、血清和血浆等。
如果采集的是全血,则采血管需要加入抗凝剂,以防止血液凝固。
血清和血浆的采集需要将血液标本转移到离心管中,进行离心分离。
5. 止血采血后需要使用止血贴,使血液停止流出。
同时检查采血部位是否出现瘀血和肿胀等情况,如有则及时处理。
三、血液标本处理血液标本处理分为制备和保存两个部分。
1. 制备想要获得高质量的血液标本样品,制备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制备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分离,使血清或血浆与细胞分离。
离心后,将血清或血浆转移至相应的管子中,可以进行保存或使用。
同时,也可以将采集的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进行分离,以获取特定的细胞样品。
生化标本的采集与处理程序
生化标本的采集与处理程序一、目的有效的指导生化标本的采集,接收及保存,使标本中的待测成分不受影响,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二、范围适用于所有生化指标检测的标本采集,接收及保存。
三、职责1、血液标本由临床医护人员采集。
临床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告知病人标本采集前的准备条件,要求及注意事项(如禁食、禁水等);检验人员有义务向患者解释标本采集中的各种问题并向临床提供检验项目,标本采集的类型、血量、保存条件、注意事项、生物参考区间、临床意义等,以帮助临床医护人员合理选择检验项目和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准备。
2、血液标本的运送应由患者亲自或临床卫生员运送。
运送过程中必须保证安全,防止容器破裂、遗漏等现象。
3、检验后血液标本有检验人员或检验科卫生员按相关程序文件进行处理。
四、工作程序1、采血前的准备1.1 首先确认患者姓名,并将姓名和编号写在贮血容器上。
安慰患者,努力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
尽可能保证每次采血都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即患者处于休息状态,并且在早餐前采血(急诊除外)。
1.2 准备好采集标本所用的容器备用。
1.3 注意某些药物或生理状况的影响,并向患者讲清楚。
生理状况如怀孕、情绪激动或剧烈运动等。
2、采血的技术要点2.1 患者要求采血时患者应松弛,环境温暖,防止静脉痉挛,尽可能保证每次采血都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即患者处于休息状态,并且在早餐前采血(急诊除外)。
2.2 部位绝大多数检测均应使用静脉血,采血不能与静脉输液同侧。
2.3 采血人员应技术熟练,一针见血,以防止组织损伤和溶血进。
样品采集过程中,对所使用的采集材料应妥善处置,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合格的材料,使用前进行严格检查,保证安全;采血人员对所采集的标本应作好登记工作,并签名。
2.4 标本放置时间标本要求在2小时内送检,这对某些检测很重要,如血糖测定及胆红素测定放置时间较长时即可导致结果改变。
2.5 容器标本采集应用真空采血管或洁净的干燥试管,血与促凝剂在试管中需颠倒混匀几次,但要避免用力振摇。
临床生化实验室标本的采集及处理
谢谢
化学实验
血浆 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匀 肝素
8次离心
金黄色
化学实验
血清 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匀 惰性
5次静置30min离心 分离胶
浅绿色
化学实验
血浆 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匀 肝素
8次离心
灰色
葡萄糖试验
血清 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匀 苯酸钾
离心
患者生理状态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一)
饮食 饥饿 饮酒
普通进餐后TG ↑50 %,G 、K 、ALT ↑15 % 高蛋白膳食可使BUN,UA,AMN增高 高脂肪饮食可使TG大幅度增高 高核酸饮食(内脏)可导致UA明显升高 长期饥饿可使TP 、 TCH 、 TG 、 BUN 、 APO降低,CREA 、 UA升高,T3 、 T4明 显减低
采血操作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采血时间 采血部位 采血体位 压脉带的使用尽量控制在40秒内 输液 输入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质、电
解质的患者输液结束后1h采血,输入脂 肪乳应在8h后采血 避免产生溶血的各种因素
溶血引起血液成分的变化
血液成分 红细胞内与血清内
浓度(活性)的比率
LDH
160:1
AST
40:1
ALT
6.7:1
K
23:1
G
0.82:1
P
0.78:1
Ca
0.1:1
1%红细胞溶血后 血清中的变化率%
+272.5 +220.0 +55.0 +24.4 -5.0 +9.1 +2.9
血液标本的运送处理
血液标本可采用人工、轨道传送、气压管道运送 等多种方式
1.
唯一标识原则
2.
生物安全原则
生化检验采集血标本的注意规程及事项
生化检验采集血标本的注意规程及事项摘要】采集血标本进行系列化学检测所得资料能为临床诊断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的依据。
医务工作者,特别是护士担任采血前的准备工作,实施采血及血标本送检前的保存,这是完成生化检验准确与否的关键一步,应该严格遵守以下规程。
1.临床检验标本采集与处理标本采集前病人的状态对检验结果会有一定的影响,各种不同检测项目对标本采集前病人的状态有不同的要求。
采血时间应根据待测物质不同而异。
2.临床常用检验项目血标本采血的注意事项如血常规检验标本等各种检验标本因不同情况有所不同。
【关键词】生化检验血标本血细胞抗凝剂红细胞采血时间温度采集血标本进行系列化学检测所得资料能为临床诊断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的依据。
1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与处理1.1病人准备标本采集前病人的状态对检验结果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各种不同检测项目对标本采集前病人的状态有不同的要求。
所以,在病人要做某些化验检查之前,必须嘱咐病人做好相应的准备。
1.2多项检测同时采血时应按下列顺序采血血培养→无添加剂管→凝血管→有添加剂管。
1.3实验室接受标本后的处理应注意以下事项(1)时间:实验室接受标本后应尽快予以分类和离心。
(2)温度:一般标本为室温放置;冷藏标本应保持2-8℃直到温度控制离心。
(3)采血管放置:应管口向上,保持垂直立位放置。
(4)采血管必须封口:管塞移去后会使血pH改变,影响结果;封口可以减少污染、蒸发、喷溅和溢出等。
2 临床常用检验项目血标本采血的注意事项2.1血常规检验标本一般用EDTA-2K(EDTA-K2-2H2O)1.5-2.2mg/ml抗凝采血。
(1)采血后立即上下颠倒混匀5-10次,不可用力震荡。
(2)应按抗凝管刻度准确采血。
(3)采血后应尽快送检。
2.2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测定标本静脉采集枸橼酸钠抗凝血采血。
(1)采血后应立即上下颠倒混合5-10次。
(2)准确采血至刻度线。
(3)采血后应尽快送检必须2h内检测。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标本的采集与处理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主要目的是为医生提供可靠的检验结果,以确保医生能够就检验结果做出正确的诊断与治疗方案。
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患者疾病的救治。
因此,在进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标本的采集与处理过程中,要对质量进行严格把关,进而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以确保检验结果的精准性、可靠性、有效性。
基于此,现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标本的采集与处理的准备工作与注意事项进行简单论述,以降低标本误差。
标签: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标本;采集;处理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标本中,血液标本是最直接的因素,对临床化学分析的精准性与可靠性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参照了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的相关标准,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标本的采集与处理提出了几点要求,以确保检验标本的质量。
1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标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1.1 告知患者相关准备工作在进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标本的采集前,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详细告诉患者相关的准备工作,让其做好思想准备,以积极、主动地配合标本采集。
1.2 采集前应处于休息状态患者在疲劳过度或进行高强度锻炼后,血液中的某些成分较平静时会偏高,例如,运动后人体内的肌酸激酶与丙酮酸酶会比运动前超出3倍左右[1]。
所以,在进行标本采集前,要提醒患者禁止运动,让身体处于平静状态。
1.3 坚持空腹采血在进行血液标本采集前,要叮嘱患者坚持空腹采血(急诊除外)。
一般情况下,应该提前禁食12小时,或晚餐后隔天早晨进行采血。
原因在于,进餐后人体内的蛋白质、糖类、血浆脂肪等指标值均会有所提升,这对标本的检验结果的精准性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2]。
1.4 采血前三天应禁酒采血前三天,应叮嘱患者禁止喝酒,因为酒后人体内的乙醛、尿酸盐、乙酸盐血浆乳酸等多项指标值会提升。
1.5 在治疗前或停药三天后进行患者在服用某些药品时也会对标本的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比如维生素C、维生素D、右旋糖酐、烟酸对血糖检验结果会造成影响,维生素C还会影响血肌酐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输入库存血对血钾有影响,等等[3]。
临床生化检查操作方法
临床生化检查操作方法临床生化检查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手段,通过对患者的血液、尿液、体液等样本进行化学成分的检测,以及相关酶、蛋白质和代谢物的定量分析,从而获得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信息。
操作方法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对于检查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以下是临床生化检查的操作方法的详细介绍。
一、采集标本:1. 血液标本的采集:采用无菌操作技术,首先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准备工作,观察采血部位的皮肤是否有感染或者受伤,选择最佳的采血部位,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皮肤。
待消毒液干燥后,将采血针插入血管,并用一次性注射器采集适量的血液样本。
2. 尿液标本的采集:让患者进行体位改变,取晨尿或者全天的尿液作为标本。
在采集前,要让患者对尿液容器和个人卫生进行准备,然后清洁外生殖器,用无菌尿杯收集尿液。
3. 其他体液标本的采集: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进行操作,家居情况下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操作。
二、标本处理:1. 血液标本的处理:采集完成后,将血液标本转移到干净的试剂管中,并用适当的抗凝剂处理,如EDTA、肝素等。
对于需要血清的检查,应该在样本凝固后离心分离血清。
2. 尿液标本的处理:将采集的尿液标本转移到干净的试剂管中,进行适当的处理,如稀释、离心、沉淀等。
根据实验目的的不同,处理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3. 其他体液标本的处理:根据具体的实验操作要求,进行相应的标本处理。
三、检测操作:1. 准备实验物品:准备所需的试剂、仪器和耗材等实验物品,并按照相关规范对其进行检验和校准。
2. 样本的加样:将处理好的标本加样到相应的检测仪器中,注意加样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操作的规范性。
3.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如温度、时间、反应物的加入顺序等方面的操作要求。
4.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操作的过程和结果,包括样本的编号、操作的时间、试剂和仪器的规格、结果的数字和单位等。
四、结果分析和报告:1. 结果分析:对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参考值,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结果的解释。
生化检验室岗位职责
生化检验室岗位职责生化检验的职责是检测体液、组织和排泄物、分泌物等生物样品中的化学成分,评价这些成分与机体疾病相关性质的分析与研究。
生化检验工作是一项高精尖技术工作,职责重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采集样本生化检验工作的第一步是从病人身上采集生物样本。
这包括血液、尿液、脑脊液、组织、细胞等,在采集时必须保证安全、无菌和避免交叉污染。
生化检验工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是离不开好的样本,因此在样本采集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是十分重要的。
2. 样本预处理采集到样本后,还必须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包括样本装置、稀释、保存、储存等步骤,可能需要使用各种化学试剂。
预处理过程中要注意标本顺序、试管顺序、试管分类等,保证样本的稳定性,以便得出准确的检测结果。
3. 检测细胞化学指标检测细胞化学指标是生化检验工作的一项关键工作。
主要指细胞内和细胞外的各种化学成分和代谢物质,如蛋白质、酶、糖、脂肪酸、电解质等。
生化检验人员需要在现代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配合下,进行时间控制、温度控制、气氛控制等检测,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4. 统计分析生化检验人员在完成检测工作后,还需要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综合评价样本中各项化学指标与该病情的关系。
一般采用电脑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类、绘制曲线、分析变异度等。
5. 诊断、解释和报告生化检验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检测报告。
报告必须准确、全面、可靠和易于理解。
此外,生化检验人员还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一定的诊断和解释,以协助医生进行治疗,也要告诉受测者参数值等详细情况,使其明白到病情的具体情况。
总之,生化检验的职责非常重要,不仅涉及到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实验经验,还必须“尺度不错,数据精确”的实验精神,以及细致认真的工作劲头。
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引言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是临床医学和实验室研究中常见的操作步骤。
准确、规范的采集和处理血液标本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和常见的处理步骤,以确保血液标本的质量和准确性。
血液标本的采集血液标本采集是获取血液样本用于诊断、检测或实验室研究的过程。
以下是常见的血液标本采集方法:1.静脉采集:静脉采血是最常用的采血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患者坐稳或平躺,将采血部位清洁消毒。
–选择静脉穿刺点,通常在肘内侧,以手触摸动脉搏动为准。
–用一根适当大小的针插入静脉,连接血液采集设备,例如采样管或采血器。
–采集足够量的血液样本后,取出针头,进行止血处理。
2.指尖采集:指尖采血常用于新生儿、婴幼儿或特殊情况的患者。
具体步骤如下:–清洁消毒采血部位,通常是患者的指尖。
–使用一次性镜片或针头,在指尖刺破皮肤,使血液流出。
–使用采血管或毛细管吸取足够量的血液。
3.动脉采集:动脉采血多用于特定检查或监测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
具体步骤如下:–按照静脉采集的步骤清洁消毒采血部位。
–选择较大的动脉,例如桡动脉或股动脉。
–使用特殊的针头穿刺动脉,确保血液能够流出。
–使用适当的容器收集血液。
血液标本的处理血液标本采集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步骤,以确保血液样本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以下是常见的血液标本处理步骤:1.血液分离:将采集的血液标本放置在干净、无菌的离心管中,用离心机进行离心,将血细胞与血浆分离开来。
离心速度和时间根据实验目的和血液样本的特性进行调整。
2.血清或血浆的收集:将离心分离得到的血液标本中的血清或血浆转移至干净、无菌的试管中。
可使用移液器或毛细管进行转移,注意避免污染和溢出。
3.标本储存:根据实验或临床需要,将收集到的血清或血浆标本储存在适当的条件下。
通常,血液标本需储存在低温环境中,如冰箱、液氮罐等。
在储存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温度波动和污染。
4.冻存:如果需要长期保存血液标本,可以采用冻存的方法。
生化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
生化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生化检验是临床中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生化检验的主要方式为采集血液来进行检验,如血液标本在采集过程中不符合要求,可直接对检验结果造成严重影响。
在生化检验过程中,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一种常用的检验设备,近几年来,在检验科中广泛应用,有医学研究证明,在生化检验的过程中,采集血液标本的部位与时间都可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临床中,许多护理人员为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会在静脉输注的同一侧采集血液标本,部分护理人员甚至用同一血管采集血液标本,造成血液由于稀释或注入某些药物,从而影响了生化检验的结果,因此,当患者正接受输液时,应避免在同侧肢体进行采血,同时,也应禁止在进行静脉输液的针头处进行血液采集。
血液标本在抽取完毕后,应立刻进行检验,如放置时间过长,会导致部分生化成分发生变化,血液中红细胞所含的中钾离子会进入血清,导致血钾升高,使酶的活性大大降低,甚至使酶活性丧失。
如血液标本存在的环境中存在污染微生物或处于高温环境下进行储存,也会导致发生一系列变化,极易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因此,对于血液标本的储存与采集,我们务必要引起重视,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提高血液标本检验的准确性。
一直以来,我国很多医院检验科都会使用普通玻璃试管将血液标本采集并进行储存,但血液从采集到检验科后将血细胞与血浆分离后并检验,这中间需要较长的时间。
在这期间,除考虑玻璃试管没有加盖是否会使空气中的细菌进入试管或血液水分蒸发,从而导致血液发生浓缩,在血浆与血细胞共置期间,细胞内外离子极易进行转移,将酶类从血细胞中逸出,从而影响了总体检验结果。
很多医院检验室采用了分离胶真空塑料试管,其主要是以硅橡胶、硫水胶等物质构成,有较高的透明度,且气密性较好,经查阅医学资料得知,分离胶比重约在1.04左右,血清的比重约在1.02左右,血浆比重约在1.025左右,血细胞比重在1.08左右。
由此可见,分离胶的比重在血清、血浆及血细胞中间,可有效将人体血液分为三层。
检验标本的采集储存转运和处理制度
检验标本的采集一、血液标本的采集血液标本可来自于静脉、动脉或毛细血管。
静脉血是最常用的标本,静脉穿刺是最常用的采血方法。
毛细血管采血主要用于儿童,血气分析多使用动脉血。
(一)静脉采血法1 .采血步骤采血前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编号及检验项目等,按试验项目要求,准备好相应的容器,如空白试管、抗凝管或促凝管等。
病人应取坐位或卧位,采血部位通常是前臂肘窝的正中静脉。
若用普通采血法,采血后应取下针头,将血液沿管壁缓慢注入试管内。
2 .注意事项( 1 )防止溶血:造成溶血的因素有注射器和容器不干燥、不清洁;淤血时间过长;穿刺不顺利,组织损伤过多;抽血速度太快;血液注入容器时未取下针头或注入速度过快产生大量泡沫;震荡过于剧烈等。
若用普通注射器采血后,未取针头直接将血注入真空管内,也易造成溶血。
体内溶血属合格标本,但应在报告单上注明。
( 2 )避免充血和血液浓缩:采血时应动作迅速,尽可能缩短止血带使用时间。
用止血带压迫时间最好不超过半分钟,否则将使生化结果升高或下降。
( 3 )若病人正在进行静脉输液,不宜在输液同侧手臂采血;若女性病人做了乳腺切除术,应在手术对侧手臂采血。
( 4 )采血的体位:体位改变可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使血液中的许多指标发生改变。
一般采取直立位采血,其二标本的测定值比卧位高 5 %~ 15 %。
因此,采血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坐位或卧位),以及体位的一致性。
( 5 )采血时只能向外抽,决不能向静脉内推,以免注入空气,形成气栓而造成严重后果。
( 6 )很多生化成分受膳食影响,因此,采血前要确认病人是否空腹。
(二)动脉采血法肱动脉、股动脉、桡动脉以及其它任何部位的动脉都可以作为采血点,但多选择肱动脉和桡动脉。
在摸到明显搏动处,按常规消毒,左手固定搏动处,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成 60 °角刺入,血液将自动进入注射器内。
采血注意事项见血气分析部分。
(三)真空采血法双向针的一端在持针器的帮助下刺入静脉,另一端插入真空试管内,血液在负压作用下自动流入试管内。
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血液检查几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检查方法之一,对于采血和采血后的处理都有一定的标准和流程。
一、采血(一)采血的部位1、静脉采血:最广泛使用的采血方法。
常见静脉有肘前静脉和腕背静脉。
颈静脉和前囟门静脉有时用于儿童和新生儿采血。
2、动脉采血:主要用于血气分析。
总动脉有股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和脐动脉。
3、毛细血管采血:适用于只需要微量血液的试验或婴儿。
最常见的部位是耳垂和指尖,有时是儿童的大脚趾和脚跟。
采血和针刺皮肤的深度应为2毫米。
全血作为血清或血浆处理二、处理应尽早采集血样,使血清(血浆)与接触血细胞的全血自然分离。
一般在采血后2小时内分离血清或血浆,全血治疗分为三个阶段:离心前、离心和离心后。
(一)预离心阶段指从标本采集到离心分离的一段时间。
1、血清:离心前,标本应自行凝集。
不允许用仪器把血块剥剥离。
一般情况下,血液样品在室温(22-25摄氏度)下放置30-60分钟,可自发完全凝集;冰冻样品凝集缓慢;加入凝血剂时,凝集加速(采集后样品应稍微翻转混合5-10次,以保证凝血剂的作用)。
2、血浆:当需要血浆样本时,必须使用含有抗凝剂的血样采集管。
采血后,采血血管必须稍微翻转并混合5-10次(以确保抗凝剂起作用),5-10分钟后可分离出血血浆。
3、冷藏标本:可抑制细胞代谢,稳定部分温度依赖性成分,但全血标本一般不能冷藏;血钾测定标本冷藏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血液中儿茶酚胺、pH/血气、氨、乳酸、丙酮酸、胃泌素和甲状腺激素的检测需要冷藏样品。
当试样需要冷藏时(2-8摄氏度),取样后应立即将试样放入冰片或冰水混合物中(不能用大冰块),试样必须与制冷剂充分接触,以确保制冷剂达到试样标准。
4、代谢抑制剂和防腐剂:血液样本中添加的一些添加剂可以抑制细胞代谢,防止血液样本储存时分析物浓度的变化。
在血糖测定中,如果在血液中加入氟化钠,在22-25℃和2-8℃下,葡萄糖可以稳定24小时,而不分离血细胞;但是,在新生儿和儿童血液样品中,由于血细胞比容高,氟化钠很难控制细胞的糖酵解;甲醛草酸钾抗凝剂不适用于血糖测定;氟化钠-百里香酚混合液可抑制酶活性,不适用于酶法测定。
医学检验血液标本采集和处理方法
.
20
• 红细胞平均寿命120 天。
• 衰老RBC变形能力弱,脆性增加。
• ①血流湍急处收机械冲击而破损——血管 内破坏。
• ②滞留在肝、脾、骨髓的血管或血窦的狭 窄处,被巨噬细胞吞噬——血管外破坏。
颗粒的数目。
血浆渗透压:300 mmol/L ,主要 来自溶解在血浆中的晶体物质。血浆渗 透压的大小与血浆的溶质颗粒数成正比, 而与溶质颗粒的种类、化学性质和大小 无关。
.
10
• 1、晶体渗透压:血浆中晶体物质形成, 80%来自Na+和Cl-。 意义: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
•
因为晶体物质可以自由通过毛细血管,
.
52
• (一)、凝血因子
• 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 子,共有12种。
编号 因子Ⅰ 因子Ⅱ 因子Ⅲ 因子Ⅳ 因子Ⅴ 因子Ⅶ
中文名称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 组织因子 Ca2+ 前加速素 前转变素
编号 中文名称
因子Ⅷ 抗血友病因子
因子Ⅸ 血浆凝血激酶
因子Ⅹ 斯图亚特因子
因子Ⅺ 血浆凝血激酶前质
63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
• 凝血酶原
凝血酶
.
64
(3)凝血的三个基本步骤: 相继激活、逐级放大”
①
②
③
.
65
• 凝血酶的作用
①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 ②激活因子ⅩⅢ生成因子ⅩⅢ a,使纤维蛋白
单体相互聚合,形成不溶于水的纤维蛋白 多聚体凝块。 ③激活因子Ⅴ、Ⅷ、Ⅺ等,对凝血过程起正 反馈促进作用。 ④使血小板活化,为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 成提供有效的磷脂表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化检验化学检验血液标本采集和处理
临床检验的目的是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诊断依据。
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在检验医学中必须坚持全面质量控制(total quality control,TQC.即指对影响临床检验结果可靠性的各方面因素及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和全过程质量控制(即指对实验工作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
全过程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前(分析前)、实验中(分析中)和实验后(分析后)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实验误差中实验前误差占70%,因而实验前质量保证对减少实验误差显得尤其重要。
实验前质量保证包括病人准备、标本收集、处理、贮存和运输等,因而能否正确地、规范化地采集和处理标本,是能否做到实验前质量保证的重要内容。
在临床化学检验中,血液标本是最多应用的生物体液,血液标本因素是影响临床化学分析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
我国从我们的国情出发,参考了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有关规定,对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有关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我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临床检验标准专业委员会(CCCLS)已对“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收集与处理”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旨在通过标本方面的质量控制达到临床化学分析的质量保证。
目前该“标准”文件正在待批中。
一、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定义
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是指为完成某项或多项临床化学检验项目而采集的一定量的血液,包括抗凝及非抗凝血。
二、血液标本的采取
(一)采取部位
1.静脉采血:应用最多的采血方式。
常用的静脉为肘前静脉、腕背静脉,小儿和新生儿有时用颈静脉和前囟静脉。
2.动脉采血:主要用于血气分析时。
常用的动脉为股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和脐动脉。
3.毛细血管采血:适用于仅需微量血液的试验或婴幼儿。
常用部位为耳垂、指端,小儿有时为大趾和足跟。
采血针刺入皮肤深度应为2mm 医学教.育网搜集(<2.5mm),采血局部应无炎症、水肿等。
(二)标本类型
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分为血清、血浆和全血3种。
血清和血浆为临床常用,除前者不含纤维蛋白原外,其余多数化学成分无差异;全血只有在红细胞内成分与血浆成分相似时才用;血气分析、血红蛋白电泳等时用全血,一般临床化学分析多不用全血。
三、全血处理为血清或血浆
血液标本采取后应尽可能早地自然地使血清(浆)从与血细胞接触的全血中分离出来。
一般应于采血后2h内分离出血清或血浆。
全血处理为血清或血浆分为离心前、离心中和离心后三个阶段,对各不同阶段均有具体要求。
(一)离心前阶段
即指标本采集到离心处理前的一段时间。
1.血清:标本离心前一般应令其自行凝集,不可用木棍等剥离凝血块。
通常于室温(22~25℃)放置30~60 min 血标本可自发完全凝集;冷藏标本凝集缓慢;加促凝剂时凝集加快(标本采集后应轻轻颠倒混合5~10次,以确保促凝剂作用)。
2.血浆:需用血浆标本时,必须使用含抗凝剂的血液标本收集管,而且采血后必须立即轻轻颠倒采血管混合5~10次(以确保抗凝剂发挥作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5~10 min 后即可分离出血浆。
3.冷藏标本:标本冷藏可抑制细胞代谢,稳定某些温度依赖性成分 但全血标本一般不能冷藏;血钾测定标本冷藏不得超过2h. 血液中儿茶酚胺、pH /血气、氨、乳酸、丙酮酸、胃泌素、甲状腺激素等检测时需用制冷的标本。
标本需要冷藏(2~8℃)时,标本采取后应立即将标本置于冰屑或冰水混合物(不可用大冰块),并且必须保证标本与制冷物充分接触,保证制冷物达到标本的高度。
4.代谢抑制剂和防腐剂:某些添加剂加入血液标本中能抑制细胞代谢,可以防止血液标本贮存时分析物浓度的变化。
血液葡萄糖测定时,如在血液中加入氟化钠,在血细胞未分离的情况下,葡萄糖在22~25℃时可稳定24h,2~8℃时可以稳定48h;但在新生儿和儿童标本,由于红细胞压积高,用氟化钠难以控制细胞的糖酵解作用;甲醛-草酸钾抗凝保存剂不适合血糖测定;氟化钠-麝香草酚混合剂因能抑制酶活性,不适用于酶学测定。
5.标本采集现场:(1)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往实验室,尤其当收集区温度超过22℃时此点更为重要;(2)血液标本采集后血管必须加塞、管口向上、垂直放置,以减少管中内容物振动,促进凝血完全,防止标本蒸发、污染和外溅等;(3)已收集的血液标本应温和地处理,要防止标本管振荡所造成的溶血;溶血可影响测定结果。
有严重影响(使结果升高)的项目有:乳酸脱氢酶、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钾和血红蛋白;引起值得注意的影响的项目有:血清铁(↑)、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清甲状腺素(↓);轻度受影响(增加)的有:总蛋白、白蛋白、血清磷、血清镁、血清钙和酸性磷酸酶;(4)应避免对光线敏感的分析物暴露在人造光或太阳光(紫外线)照射下。
如VA 、VB6、β-胡萝卜素、卟啉、胆红素等测定时,标本管应该用铝箔或类似物质包裹保护起来。
6.标本运送:全血标本应尽快从采血现场运送至实验室,如果运送距离较远,特别是因分析物稳定性有影响,必要时可于采血现场分离出血清或血浆后,再送往实验室;标本运送过程中要注意标本的包装、温度要求、处理方法等,要确保分析成分的稳定性;标本管在运送过程中要保持管口封闭、向上垂直放置。
7. 实验室接受标本及离心标本准备:(1)要有标本收取记录(应认真核对检验中清单,对有关情况要认真记录,标本接收及处理应签字登记);(2)对接受的标本要予以分类准备离心;(3)实验室接受标本后应仍保持标本管于密闭封口、管口向上,垂直位放置。
管塞移去后血中CO2丢失,会造成pH增加,离子钙和酸性磷酸酶减少,尤其pH 变化会影响某些检测结果的准确性;(4)标本凝集时间要充分;加抗凝剂的血液标本可以立即离心;加促凝剂的标本可于采血后5~15 min 尽早离心;抗凝的全血标本(锌、锂、原卟啉等测定时)可以不离心;(5)冷藏(2~8℃)标本应保持这个温度直到准备离心。
推荐用温度控制离心机;(6)离心标本前不主张用小木棒或类似器材去剥离附着于试管壁和管塞上的凝块,人为剥离会诱导溶血。
如果必须露出试管壁或取下管塞时,一定要十分注意,动作一定要轻柔。
(二)离心阶段
即指标本处于离心机里的一段时间。
1. 离心时间和相对离心力(RCF):临床化学分析血液标本离心时,RCF(1000~1200)×g,离心时间为5~10 min.
2. 温度控制离心:离心时产热不利于分析物稳定,临床化学分析血液标本离心时必须采用温度控制离心机。
一些温度依赖性分析物(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环腺苷酸、儿茶酚胺等)应在4℃分离;无特殊温度要求的分析物,离心温度应设定在20℃~22℃;温度低于15℃可以人为地使血钾测定值增高;冷藏运送的标本必须在要求的温度下离心。
3.关于再离心:标本离心最好一次完成,若需再次离心,应距上次离心相隔时间很短;对于含有分离物质的血标本绝不可以再离心。
(三)离心后阶段
指标本离心后和用于检测的血清或血浆被取出一定量之前的一段时间。
1. 血清或血浆与接触的血细胞和凝块的分离应在采血后尽快(2h内)完成。
2. 分离的血清或血浆的贮存:实验室的室温和血清或血浆的贮存温度、时间,是分析物稳定性和测定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参数。
(1)于22℃~25℃血清或血浆的保存不超过8h;(2)实验于8h内不能完成时,血清或血浆应置2℃~8℃保存;(3)48h内不能完成的实验项目,或分离的血清或血浆需贮存48h以上时,应于-20℃保存;(4)标本不可反复冻融(只能冻融一次),且不可贮存于无霜冰箱(可造成样品温度变化);(5)离心后分离凝胶(凝胶屏障)上面的血清可保存2~5天(亦有报道4℃可贮存24h),但必须保证凝胶的完整性;但应用非凝胶分离物质时,离心后必须立即将血清或血浆移出。
(6)血清或血浆必须保存于密闭的试管中。
四、血清或血浆分离物质
是指将血清或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出来的物质,包括凝胶物质与非凝胶物质。
(一)凝胶物质
为一类具有特定粘度和特殊比重(介于血清或血浆与凝块之间的比重)的惰性凝胶物质,用(1000~1100)×gRCF离心10 min,能在血清或血浆与凝块之间形成不可穿透的凝胶屏障,从而将血清或血浆与其接触的血细胞、凝块分开。
(二)非凝胶物质
是由惰性物质(玻璃、塑料、纤维、毛毡等)构成的小珠、盘、滤器、纤维塞等组成。
具有介于血清或血浆与凝块之间的比重,将其轻轻加入血管中,用(1000~1100)×gRCF 离心10 min时,可透过血液移动至血清或血浆与血细胞、凝块之间,形成一个界面,使血清或血浆被分离出来。
(三)完整的凝胶管系统
该系统是由一个真空采血管(硅化塑料管)、内含惰性凝胶物质、促凝剂或抗凝剂组成。
使用时要注意该产品必须具有相应性能证书和有效期,并且必须在其有效期内正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