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课该如何导入
浅谈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方法
浅谈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方法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程进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好的导入,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有利的条件。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方法。
一、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音乐是一门艺术,它与快乐密不可分。
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习,愉悦的情绪也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因此,在导入环节,教师可通过笑话、互动小游戏等形式缓解学生的緊张情绪,同时在课堂氛围方面下点功夫。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因素。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选择具有革新性、吸引力的内容,使学生对于音乐课堂呈现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可以通过视频、歌曲、演示等形式,让学生在欣赏中领略音乐的魅力,进而对于音乐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三、引入课题并概括要点导入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入下面的主题,会引入下面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导入环节中需要明确介绍课题,并对于即将学习的要点进行概括和说明,从而让学生明确课程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若可以在概括的同时将一些蕴含教育意义的关键词一一提及,便能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加课堂的教育意义。
四、开展师生互动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开展与学生的师生互动,让学生充分参与。
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问题、小测验或小组活动等形式展开互动,通过互动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引导他们在思考中逐渐掌握、认识、理解和探究所学内容。
综上所述,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需要教师在环境营造、内容呈现、目标设定、师生互动等方面下功夫,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
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导入方法,才能使音乐课堂教学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
音乐教案初中生
音乐教案初中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中国民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茉莉花》,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唱奏技巧。
3.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茉莉花》的曲调、歌词及其文化背景。
2. 民歌的特点和分类。
3. 音乐的基本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及表现手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歌曲《茉莉花》的学唱和演奏,了解民歌的特点。
2. 难点:音乐基本元素的运用和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民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歌曲欣赏:播放《茉莉花》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 歌曲解析:详细介绍歌曲《茉莉花》的曲调、歌词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使学生深入了解歌曲。
4. 学唱歌曲:教授歌曲的唱法,让学生跟唱,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
5. 演奏练习:教授歌曲的演奏技巧,如笛子、琵琶等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歌曲《茉莉花》所表达的情感,了解民歌在情感表达上的特点。
7. 音乐知识拓展:讲解民歌的分类及其特点,使学生对民歌有更全面的了解。
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茉莉花》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9. 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练习歌曲《茉莉花》,提高歌唱和演奏技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歌唱和演奏能力:通过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歌唱和演奏水平。
3. 学生音乐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
4. 学生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了解学生对民歌的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歌曲《茉莉花》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喜爱,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声乐教学初中教案范例模板
声乐教学初中教案范例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声乐知识和技巧,如呼吸控制、音准、节奏、音色等。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自信地演唱一首简单的歌曲,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声乐基础知识:呼吸控制、音准、节奏、音色等。
2. 歌曲学唱:选择一首适合初中生演唱的简单歌曲。
3. 声乐技巧训练:针对歌曲中的重点难点,进行音准、节奏、音色等方面的训练。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提前为学生准备好歌曲乐谱、声乐教材等相关资料。
2. 课堂导入: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实例引入声乐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声乐基础知识讲解:讲解呼吸控制、音准、节奏、音色等基本声乐知识,结合实例进行演示。
4. 歌曲学唱: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音准、节奏等方面的问题。
5. 声乐技巧训练:针对歌曲中的重点难点,进行音准、节奏、音色等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反复练习,直至掌握。
6. 课堂展示: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演唱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
7.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拓展学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演唱表现,评价其声乐技巧的掌握程度。
2. 课后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质量,了解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3. 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鼓励其持续参与声乐学习。
五、教学策略1. 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故事、实例、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3.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勇于实践。
4. 结合课后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声乐素养。
5. 定期组织课堂展示,让学生分享学习成果,增强自信心。
通过以上教案模板,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声乐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初中教唱音乐教案模板
初中教唱音乐教案模板年级:初中一年级学科:音乐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音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背景、地域特点及演唱风格。
2. 能够用正确的气息、音准、节奏演唱《茉莉花》。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茉莉花》。
2. 了解民歌的特点及地域风格。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气息控制和音准把握。
2. 理解民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音响设备。
3. 乐谱。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不同地域的《茉莉花》版本,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有哪些元素让你感受到了美的魅力?二、新课教授(15分钟)1. 教师讲解《茉莉花》的背景、地域特点及演唱风格。
2. 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
3. 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三、练习与展示(15分钟)1. 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2. 选取几位学生进行演唱展示,给予评价与鼓励。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演唱水平。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讨论:在课后练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二、深入学习与实践(15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在课后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与示范。
2. 学生跟随教师再次学唱,提高演唱水平。
三、小组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演唱形式(如合唱、对唱、轮唱等)。
2. 各组进行演唱展示,教师给予评价与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参加学校的音乐活动。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演唱《茉莉花》的准确性、流畅性。
3. 学生对民歌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以上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中小学音乐课导入方法的类型与性质
中小学音乐课导入方法的类型与性质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小学音乐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音乐是一门能够培养学生情感、审美、思维和创造力的学科,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音乐教学成为了教师们的重要课题。
而音乐课的导入阶段则是整节课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学习状态。
本文将针对中小学音乐课导入方法的类型与性质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1.声音导入声音是音乐的基本元素之一,通过声音的导入能够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师可以使用各种乐器或者人声来产生声音,例如敲打鼓乐器、吹奏口琴等,让学生通过音色和节奏来感受音乐的魅力。
声音导入也能够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图像导入图像是另一种有效的音乐课导入方式,通过展示音乐家的照片、音乐会的场景、音乐乐谱等图像资料,可以让学生在视觉上接触到音乐,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图像导入也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历史、文化及背景知识,为后续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3.情境导入情境导入是指通过创造一种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接触到音乐,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比较常见的情境导入方式包括音乐游戏、音乐故事、音乐场景再现等,这些情境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音乐环境,让学生沉浸愉悦地感受音乐的魅力。
1.启发性音乐课导入方法应该是具有启发性的,它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热情。
通过导入阶段,学生能够体验到音乐的美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从而积极参与到音乐课的学习中。
2.趣味性音乐课导入方法还应该是具有趣味性的,它要能够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妙。
趣味性的导入方式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
3.启蒙性音乐课导入方法还应该是具有启蒙性的,它要能够为学生打开音乐的大门,让他们对音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通过导入阶段,学生能够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音乐的基本概念及音乐的基本技能,为后续的音乐学习做好准备。
中小学音乐课导入方法的类型与性质
中小学音乐课导入方法的类型与性质中小学音乐课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而音乐课的导入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小学音乐课导入方法的类型与性质,希望能对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所帮助。
一、教师导入法教师导入法是指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课的学习中。
教师可以运用自己的声音、肢体和表情等多种方式,将音乐知识、乐曲和音乐元素传达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这种导入方法适合于引入新知识、介绍新内容、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教师导入法的性质是启发性和引导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表现和言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课的学习中。
教师可以通过身体语言和表情,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游戏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是指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音乐知识、学习音乐技能。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
这种导入方法适合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想象力。
三、实践导入法实践导入法的性质是实践性和体验性。
通过实际操作、表演和体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音乐知识和技能,增强音乐的实际应用能力。
实践导入法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音乐的魅力,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四、情感导入法情感导入法是指通过唱歌、跳舞、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下产生共鸣,体验音乐的美妙和神奇。
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表现和情感,引导学生产生共鸣,深入了解音乐的内涵和情感。
这种导入方法适合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启发导入法启发导入法是指通过问题、情景、故事等方式,让学生在启发性的引导下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发现音乐的美妙和世界的奥秘。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问题、情景、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
中小学音乐课导入方法的类型与性质
中小学音乐课导入方法的类型与性质中小学音乐课是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音乐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音乐鉴赏力的一门课程。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教师在授课时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导入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小学音乐课导入方法的类型与性质。
一、题材导入法题材导入法是指通过听、观、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音乐课程的主题内容。
它通常以图像、声音、歌曲等形式呈现,以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受,使学生对音乐课程产生兴趣。
题材导入法主要适用于小学课堂,是循序渐进方式,起到了激发、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问题导入法是指通过提出一个问题,调动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从而引出课堂的主题。
它主要适用于初中、高中课堂,适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故事导入法是指通过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使学生进入课堂的主题,吸引学生并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
故事的主题内容一般与音乐的内容相关,以便与课程内容契合。
故事导入法主要适用于小学和初中课堂,它是一种渐入式的导入方式,通过叙述一个有意义的故事,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课堂的主题。
四、构建场景导入法构建场景导入法是指通过场景的构建,让学生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程内容。
通常通过描述一个实际场景,创造生动的氛围,并逐渐透露课堂主题,让学生感受和思考。
构建场景导入法主要适用于中、高中课堂,适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探究课程内容。
五、亲自实验导入法亲自实验导入法是指通过实践、体验,让学生亲身感受、探究音乐知识。
常常用于教授一些乐器演奏技巧、音乐理论知识等内容。
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记忆音乐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实验导入法主要适用于中、高中课堂,适用于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实践音乐知识。
综上所述,中小学音乐课导入方法的类型和性质各不相同,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旨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初中课堂导入音乐教案
初中课堂导入音乐教案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年级: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和歌词。
2.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激发对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1. 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和歌词。
2. 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
教学难点:1. 歌曲的高音部分。
2. 音乐节奏的把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音乐教材。
3. 钢琴。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上课前,教师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注意指导学生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高音部分。
2. 教师讲解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如音阶、节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3. 教师进行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演唱,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演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注意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练习,相互交流学习心得,提高演唱水平。
四、课堂展示(10分钟)1. 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课堂展示,演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2.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拓展学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版本的《让我们荡起双桨》,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演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提高音乐素养。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重要性和美感。
2.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热爱音乐,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课堂练习和展示,拓展学习,最后进行总结。
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难点得到有效解决。
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感受到了音乐的快乐,激发了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初中中学生音乐介绍教案三篇
初中中学生音乐介绍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中学生音乐介绍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中学音乐教案一:那不勒斯舞曲一、组织教学:播放上节课所学歌曲《牧场上的家》,让学生听着音乐,愉快地走进教室。
(目的是营造音乐课轻松、愉快的氛围)二、新课导入: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测试:请大家听到老师预备--开始的口令后,把手贴到下巴上。
教师在喊出预备--开始口令的同时,有意夸张地把手贴在脸颊上。
此时出现微妙的情形:全体学生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会随教师把手贴在脸颊上。
教师让同学们互相观察手放的位置,提出问题:刚才老师讲的要求是什么 ?同学们会流畅的回答:听到老师预备--开始的口令后,把手贴到下巴上。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听到老师的口令后,大家都把手错放到脸颊上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同学们都看到老师是把手放到脸颊上的,所以也都把手放到了脸颊上。
这个现象说明一点,那就是同学们相信眼睛看到的胜于相信耳朵听到的。
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也说明这是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但是,世界是由多元化组成的,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的视觉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还可以用耳朵的听觉去发现和感受这世界的另一面。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因此,学习音乐是培养和发展我们用听觉去发现和感受周围世界的能力。
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几种西洋铜管乐器,并和大家一起欣赏一首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就是要求同学们在用眼睛观察西洋铜管乐器形状及演奏姿势的同时,注意用听觉去感受西洋铜管乐器的音色特征和声音表现特点。
三、西洋铜管乐器介绍:1、展示多媒体课件,呈现课题《那不勒斯舞曲》和本课的四个教学内容标题:(1)西洋铜管乐器介绍;(2)巩固练习;(3)为欣赏做准备的练习;(4)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
音频音乐教案初中
音频音乐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茉莉花》,使学生能够熟悉并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1. 了解《茉莉花》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掌握民歌的演唱技巧和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演唱民歌中的装饰音和滑音。
2. 把握民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准备:1. 教学音频:《茉莉花》民歌演唱版本。
2. 教学PPT:介绍《茉莉花》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音乐特点等。
3. 乐谱:《茉莉花》简谱或五线谱。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中国民歌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民歌的特点和魅力。
2. 播放《茉莉花》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二、歌曲学习(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茉莉花》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使学生了解歌曲的意义。
2. 讲解《茉莉花》的乐谱,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 教授民歌的演唱技巧,如装饰音、滑音的运用,让学生能够正确演唱歌曲。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如钢琴、吉他等,为《茉莉花》伴奏。
2. 学生自主练习演唱《茉莉花》,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演唱技巧上的问题。
3. 各组展示演唱成果,师生共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音乐欣赏(10分钟)1. 播放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如民族合唱版、流行歌曲版等,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2. 引导学生欣赏歌曲中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茉莉花》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2.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强调民歌的重要性和价值。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茉莉花》,并练习演唱歌曲。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民歌比赛或演出,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2. 开设民歌社团或兴趣小组,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和研究民歌。
3. 邀请民歌演唱家或专家来校讲座,增加学生对民歌的了解。
高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30篇(优秀5篇)
高中音乐教案高中音乐教案30篇(优秀5篇)高中的音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长城谣》体验抗日时期我国人民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苍凉悲壮的深切感情。
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
课时:共两课时。
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约10分钟)(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
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
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
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2、学习新歌(约30分钟)(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
A、学生朗诵歌词。
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C、再听歌曲的。
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师范唱,也可听独唱录音)。
D、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在可课前进行)。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A、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
B、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
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
C、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
(3)学习歌曲的曲调。
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
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
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
(4)学习歌曲的歌词。
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
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
(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
3、小结(约5分钟)(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
(2)了解一下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的情况。
(3)指出下一节课的任务或课下的乐器练习任务。
浅谈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方法
浅谈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方法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要实现有效的教学导入,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对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方法进行探讨。
一、以生活为载体,传递情感要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首先要让他们感受到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生活中的音乐元素,如鸟鸣、水流、风声等,从而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和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分享一些有关音乐的故事,如音乐人物的传奇故事、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等,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向往。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视听感官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导入中的应用可以有力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视听感官,从而有效地导入课程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视频、音乐动画等形式,让学生听到美妙的音乐,看到优美的图像,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还可以利用PPT、幻灯片等多媒体工具,展示音乐家的形象、音乐乐谱、音乐乐器等内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进行趣味性游戏,活跃课堂氛围在音乐课堂教学导入中,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音乐相关的趣味性游戏,如音乐知识问答、音乐名称接龙、音乐节奏打击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这些游戏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开展实地体验,感受音乐的魅力音乐是一门充满活力和感染力的艺术,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感受音乐的魅力,就需要通过实地体验来丰富教学导入。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音乐厅、音乐会场等实地进行参观和体验,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音乐的魅力和氛围,启发他们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和热爱。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乐器或演奏器材,体验音乐的创造过程,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认知。
歌曲教案初中
歌曲教案初中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增强集体荣誉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提高音乐表现力。
3. 知识与技能:学会一首歌曲,了解歌曲的背景、作者及音乐特点,能够用自己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阶和节奏。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歌曲乐谱、音响设备、教学PPT。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一首轻松愉快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介绍歌曲的背景、作者及音乐特点,帮助学生了解歌曲。
3. 歌曲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注意发音和节奏。
(2)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唱,注意音准和节奏。
(3)教师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如特殊音阶、节奏等,学生进行练习。
4. 歌曲练习:(1)教师分组,让学生进行合唱练习。
(2)教师挑选学生进行独唱练习,给予鼓励和指导。
5. 课堂展示:(1)学生进行合唱展示,展示学习成果。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6. 拓展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自主创作,如改编歌词、创作旋律等。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唱、多创作。
8.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练习歌曲,准备下一节课的展示。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使他们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愉悦和成长。
教案音乐初中试讲
教案音乐初中试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我国民族音乐,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曲目:民族乐曲《梁祝》、《茉莉花》等。
2. 音乐理论知识:节奏、旋律、和声等基本知识。
3. 音乐实践活动:合唱、民族舞蹈、音乐游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能够欣赏和表现民族音乐。
2. 难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欣赏法:通过播放民族乐曲,让学生感受和欣赏音乐的美。
2. 讲解法:讲解音乐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合唱、舞蹈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4. 创编法:鼓励学生创作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以一首民族乐曲《茉莉花》作为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美。
2. 讲解:介绍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和魅力,讲解音乐理论知识,如节奏、旋律等。
3. 欣赏:播放《梁祝》等民族乐曲,让学生欣赏并分析乐曲的结构、风格等。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民族舞蹈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
5. 创编:鼓励学生创作音乐作品,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小组的。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民族音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表现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能够欣赏和表现民族音乐。
3. 学生能够主动创作音乐作品,展现出音乐的创造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造力,让每一个学生在音乐学习中都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
音乐初中歌唱课教案
音乐初中歌唱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歌唱祖国》,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进行歌唱,提高歌唱技巧。
3.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歌唱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准确演唱。
2. 理解歌曲的内涵,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唱祖国》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
2. 新课教授:(1)教师讲解歌曲的历史背景和创作意义,引导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
(2)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
(3)教师教授歌曲的歌词,强调歌词的表达情感,引导学生用心歌唱。
3. 实践演练:(1)学生分组进行歌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展示评价:(1)学生分组进行歌唱展示,评价歌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2)教师对学生的歌唱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教学延伸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传承爱国情怀。
2. 学生可以自行创作一首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歌曲,下节课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歌曲《歌唱祖国》的历史背景和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歌唱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歌唱中找到自信和快乐。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他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美好。
浅谈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方法
浅谈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方法【摘要】音乐课堂教学导入是音乐课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有效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从引起兴趣的方式、创设氛围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思考的提问技巧以及结合生活实践的案例分析等方面探讨中小学音乐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通过灵活运用导入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导入的目的与意义,探讨导入方法的灵活运用,以及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相关问题。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可以为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导入、有效方法、引起兴趣、创设氛围、多媒体、提问技巧、案例分析、目的与意义、灵活运用、教学效果。
1. 引言1.1 什么是音乐课堂教学导入音乐课堂教学导入是指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提升学习效果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和手段。
通过巧妙设计的导入环节,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思维和行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学习的兴趣。
导入是整个音乐教学过程的起点,是“引子”,影响着课堂的整体氛围和学习效果。
一个好的导入能够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帮助学生打开心扉,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音乐课堂教学导入是教师必须重视和善加利用的一个环节,它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精心设计和灵活运用导入活动,可以使音乐教学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升学习的效果和品质。
1.2 导入在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音乐课堂教学导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它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加学习的乐趣,更能够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在音乐教学中,导入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第一步,是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为后续知识的传授铺垫了基础。
通过巧妙的导入,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氛围,使学生更加愿意投入到学习中去。
中小学音乐课导入方法的类型与性质
中小学音乐课导入方法的类型与性质音乐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称为“热身”环节。
良好的导入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教师需要选用合适的导入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特别是对于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师而言。
下面我们来探讨中小学音乐课导入方法的类型与性质。
一、类型1. 快乐热身法快乐热身法是一种常见的导入方法,通常用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这种方法通常是由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活动,如唱歌、跳舞、打节奏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渐入学习状态。
快乐热身法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更愿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2. 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通常由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在音乐课中,启发式教学法通常是通过引导学生欣赏音乐,让他们分析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从而深入了解歌曲的内涵。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游戏式教学法是一种将游戏元素融入到教学中的方法。
在音乐课中,游戏式教学法可以通过设计一些音乐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知识。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与竞争意识。
4.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学习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法,通常是将学生置身于一个假想的情境中,让他们在情景中学习。
在音乐课中,情境教学法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进入到特定的音乐氛围中,从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二、性质1. 合理科学良好的导入方法应该是合理科学的,即选用的方法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音乐教学的要求。
导入方法应该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掌握学习内容,以便更好地开展后续教学。
2. 有趣活泼导入方法还应该是有趣活泼的,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种方法通常可以通过音乐游戏、唱歌、跳舞等方式来实现。
3. 开放性良好的导入方法应该是开放性的,即可以灵活变通,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情况。
中小学音乐课导入方法的类型与性质
中小学音乐课导入方法的类型与性质
中小学音乐课导入是指在音乐课堂上,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
中小学音乐课导入方法的类型可以分为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导入方法以及它
们的性质。
1. 音乐欣赏导入法:通过播放一段音乐作品、歌曲等,让学生欣赏音乐,在欣赏中
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
这种导入方法的性质是直观感性的,它直接打动学生的
感官,帮助他们感受音乐的美妙。
2. 游戏导入法:通过一些音乐游戏,如打节拍、跟唱等,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调
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这种导入方法的性
质是趣味性的,它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3. 实践导入法: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创作的过程,如编写简单的音乐小调、进
行小合奏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这种导入方法的性质是实践性的,它鼓励学生
积极参与,亲自动手,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 问题导入法:通过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导入方法的性质是思维性的,它通过问题的引导,引发
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中小学音乐课导入方法的性质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来选择适合
的导入方法。
导入方法的选择应注意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
趣和潜能。
导入方法的设计要生动有趣,紧扣教学内容,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能够有效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浅谈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方法
浅谈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方法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方法有很多,下面将从情感导入、知识导入和实践导入三个方面进行浅谈。
情感导入是指通过情感的引导和激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具有强烈感染力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如音乐谜语、音乐游戏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知识导入是指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先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基础,再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在教授音乐乐理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让学生先思考一些与乐理知识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对该知识的兴趣,然后再给予学生相关的知识点,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知识体系。
实践导入是指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在教授音乐节奏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节奏训练,通过敲打乐器、跳动身体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节奏的欢快和魅力。
在教授音乐赏析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音乐表演,参加音乐会等活动,让学生亲自感受音乐的魅力和神奇。
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导入方式。
对于小学生,教师可以采用简单明了、生动有趣的方式,通过唱歌、跳舞等活动,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对于中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培养他们对音乐的主动学习兴趣。
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方法应该是多样化的,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通过情感导入、知识导入和实践导入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音乐课课前准备教案
初中音乐课课前准备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音乐鉴赏》教学目标:1. 了解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掌握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和音乐风格。
2.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对流行音乐的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充分发挥音乐在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教学内容:1. 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2. 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和音乐风格3. 流行音乐的价值和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流行歌曲,如《平凡之路》,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流行音乐的魅力。
2. 提问:你们对流行音乐有什么印象?知道哪些流行音乐?3. 学生分享自己对流行音乐的了解和感受。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如:20世纪50年代的摇滚乐、60年代的民谣摇滚、70年代的 disco、80年代的流行金属、90年代的周杰伦等。
2. 教师举例讲解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和音乐风格,如:摇滚乐的《小红帽》、民谣摇滚的《加州旅店》、disco的《甜蜜蜜》、流行金属的《潇洒走一回》、周杰伦的《七里香》等。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欣赏部分代表作品,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
三、课堂互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流行音乐的价值和作用。
2. 学生代表分享小组讨论成果,如:流行音乐可以丰富人们的情感生活、激发创造力、传递正能量等。
3. 教师总结学生观点,强调正确对待流行音乐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和音乐风格的掌握。
2.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充分发挥音乐在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和音乐风格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流行音乐的价值和作用的理解。
3. 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音乐课该如何导入
1、结合中学生特点,怎么导入新课,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2、导入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音乐课导入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但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导入,其目的都是为了创作一定的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达到以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提高审美意识与陶冶音乐情操为最终目的。
而中学生的音乐教育有很多方面需要大家注意和思考的,这个时期的学生正是处于青春时期,青春期的孩子有他们想自己认知和判断对事物的习性。
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模仿性都很强,而且性格也比较乖张、好动腼腆等。
而我们老师在音乐教学中,应多学习、多研究教材,多变化教学方法。
这样既新颖,也能让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的过程中有一种期待,一种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我们老师自己边学习边进步。
那么要怎么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或者我们需要从哪方面考虑呢?而导入就是我们老师需要首先重视的。
而导入的好坏又能直接影响整堂课的学习。
因为导入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不可忽视的。
它犹如故事的开头,一个有扣人心弦的开端就极大的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那样人们才有兴趣继续探究下去的欲望。
而人
又是感性化的动物,人的情绪往往会左右人们对知识的认识能力,当人的情绪高涨、兴趣浓厚、心情愉悦的时候,那么对事物的探究欲望就越强,认识也就越全面。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的确,在认知的过程中,只要有兴趣,他就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成效。
那么,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中,如何导入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作性,引导他们音乐审美意识呢?在这里,根据中学生的一些特点,我在音乐教学的工作和学习中,总结了一下的几点导入方法能较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导入的内容要新颖
比如我在上初中13册的歌唱教学课《牧马之歌》的时候,我先把事先准备好的上面描绘有我国疆域轮廓的地图形的小黑板拿出来,并让同学们在上面有标号的地方分别填出我国五个省级自治区。
然后引出我国最西北的自治区是哪个?同时这个地方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自治区。
这样同学们就很自然的引出了新疆。
然后老师就可以说新疆是个多民族的聚居地,那里的人能歌善舞,(在这里,有条件的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新疆民歌舞片段,没有条件的老师会跳新疆舞的可以借助录音机或边唱边跳)让同学们在民歌舞的熏陶中进入今天我们要学唱的新疆哈萨克族的歌曲《牧马之歌》。
这是节音乐课,而我在一开始就利用地理等文化知识就引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所涉及到的知识也很简单,提高
了他们的积极性,还有最后的歌舞赏析更是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
有了这个开始,一堂课的学习兴趣当然也就有了。
2、导入活动的要集体化:
我们在借助游戏或律动导入的时候,可以适当的采取个别与集体相结合。
比如我在上初中一年级歌唱课《桑塔露琪亚》的时候,借助他们好动的特点,(可是因为有些同学想表现但有怕出丑被同学们笑被老师笑,)在前面的导入我采取集体律动(当然这个时候的动作要简单化,要让每个同学都能够按要求律动,这样他们才会觉得参与音乐活动既简单也兴奋,也就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我先让全体同学站起来两人一组自由组合、并相隔一定距离,而老师就和班里大方的律动好的同学一组在台上为大家示范“三拍子”的节奏,让同学们体会“三拍子”节奏给人的那种摇晃的感觉,同时这种节奏的情绪又多是开朗的、豪放的、热情洋溢的,让同学们记住这种摇晃感觉,然后自然导入到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三拍子”的歌曲《桑塔露琪亚》。
采取这种导入既锻炼了学生参与意识也让学生学习到了知识提他们的积极性,为以后的音乐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3、导入内容恰当,语言简练语态激情:
说实话每个想认真上课的老师都想上好每一堂音乐课,让自己的课堂有特色,充满生机活力。
就很努力的去追求新的有特色的导入,这种状态是优秀的,但我们要注意的
是不管我们怎么导入,但都要与我们的新课内容有联系,随时记得我们要“导”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从而很好的引出新课,不要越走越远,到最后发现有个特色的开始却是个尴尬的收场。
同时我们在语言上也要有激情,让一堂大家认为很乏味的课堂变得多姿多彩,记得我在网上看到过这样的一段视频,那是一堂京剧课堂,京剧这类题材的作品,对于中学生来说都不太喜欢听,更不想唱,而他位老师在新课前就自己先那么有滋有味的唱起了京剧,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这样的课堂我想每一位学生都有兴趣上,这就是好的导入在音乐课堂中的魅力吧!说实话,我很羡慕那位老师唱京剧唱的那么好,有自己的音乐素质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4、用视频导入多样化:
比如:我在上初中一年级的欣赏内容〈1997.天.地.人>的时候,在以往的课堂中,我采取了由历史故事导入,这或许学生就不愿意上了,这好象和其他文化课没有什么区别,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于是今年我改变了以往的导入,播放1997年香港回归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在视觉上有个新鲜感,然后简单介绍历史事件,说明香港回归是中国一大盛世,是全世界和平的一大盛世,在那时刻,全国人民都在庆祝这一伟大的时刻,然后在播放香港回归的演唱会片段.让同学更加深刻的记得这个伟大时刻.完了再在老师引导下去欣赏
〈1997.天.地.人>片段.
5、导的角色变化:
下面这个导入或许不太成熟,但是我还是想把它提出来,就是导入的角色的改变。
在一般的导入都是老师在导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有的简单的课堂可以让学生自己扮演老师的角色,(当然这样事先准备好)(当然这样的导入我用过)虽然不是很成功,但可以看出同学们都很积极,兴趣也很高涨。
总之,在音乐教学工作中,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把老师的教变为学生的学,要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这一切只有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才能把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工作中。
带给学生学习音乐的无尽乐趣,学生也才能在音乐的熏陶下提高自己!当然这些只是我自己在工作和学习中的一点见解,里面有很多不太成熟的地方,还需要老师们多给你们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