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专题片解说词:心系乡亲的致富能人
优秀村党总支书记专题片解说词
幸福之花土桥开片头——有一种温暖,叫奉献。
有一种挂牵,连着贫困与乡村。
当黎明的第一缕微光透过晨雾,映上淮北平原,沉睡中土桥村逐渐苏醒,田垄沃野之间,一个黝黑的身影,早已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李平同期声:确实也不是闲得住的人,每天东跑跑,西串串,时间一长晒得黑黢黢的,他们就总叫我“黑人”书记。
眼前这个不起眼的庄稼汉叫李平,是土桥村党总支书记,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也是亳州市的人大代表之一。
作为一个从小在田间地头长大的农村孩子,回馈田野,建设家乡,是年轻时,李平心中最大的憧憬。
1992年,村里号召有为青年回村创业,在外务工的他,放弃了已经风生水起的事业,毅然回村开办窑厂,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收获了村民们的信任与好评。
1998年,在村民的共同拥护下,李平担任起了土桥村书记的职责,初一上任,这个朴实的汉子便将抓班子带队伍作为己任,以管理企业的这种态度管理两委班子,使村干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也使村子的发展逐步走上了正轨。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在日常生活中,李平始终将下一代的培养作为己任,抚育无家可归少年成人,以一己之力,重修村小道路,资助贫困学生上学,用行动照亮了孩子们的心坎。
村民同期声:李书记刚刚上任的时候,谁也不相信村里能发生这么大的改变,如今回头再看,那时候的场景,就好像做梦一样。
数十年耕耘乡土,李平在成立服务队,积极探索实践“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融合乡村治理新模式,为群众提供“一门式办理”“一门式服务”的同时,建立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集体土地流转,实现了村民不种地,收入不减少的目标,成为了扶贫路上甘于奉献,担当作为的践行者。
李平同期声:刚开始搞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那些年,村里有些群众不太理解,毕竟对我们农民来说,土地就是赖以为生的命根,我们也只好挨家挨户做大伙的思想工作,劝说他们一起走上致富的道路。
2015年,在李平的不懈努力之下,全村7260亩土地全部完成流转,村民每亩每年净收入已达800余元,一切都在向着更好的地方发展,可天有不测风云,此时的李平还意识不到,命运将在这样的节点,给他带来一个小小的玩笑。
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致富电教片解说词
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致富电教片解说词今年54岁的和平村党总支书记XX当过兵,回村后当过生产队长,1984年任村主任,XX年任村党支部书记。
当兵转业回到家乡时,XX看到乡亲们过着“种田为了肚儿圆,养鸡弄点油盐钱,养猪为过年”的生活。
他立志改变村里的面貌,让村民都富裕起来,过上好日子。
这就是XX的追求和梦想。
追求之路充满了曲折和艰辛。
村里先后种过药材、苹果,办过木器厂、碳化厂,都因技术缺乏、产品落后而销路不畅没有成功,有些项目甚至让村民蒙受损失。
痛定思痛,XX与支部一班人经过深入总结分析,认识到土地才是村里最大最好的资源,只有在土地上做足文章,才能有所作为。
他们紧紧抓住发展烟叶生产的机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确立了以烟为主、菜畜并举,建设高山特色新农村的发展思路。
为把烟叶产业做大作强,村里千方百计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烟叶种植水平。
共争取烟水配套项目资金600多万元,将原来大片的渍水地改造成“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四千亩良田,被确定为全国部分替代进口烟叶示范基地。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烟叶现已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
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XX年,现代烟草农业项目落户和平,该村成为全市唯一的现代烟草农业试点村,争取项目资金1200多万元。
XX年,全村种植烟叶3861亩,总产110万斤,实现收入650万元,创税100多万元,成为响当当的全市烟叶第一村。
和平村的另一主导产业是蔬菜。
以青辣椒、西兰花、大白菜、球百菜为主,实现连片种植,集约化经营管理,突破小而全的生产格局,推进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提高种植效益。
产品远销上海、广州、香港等大中型城市。
XX年,全村种植蔬菜2623亩,经济收入600多万元,成为农民大幅增收、快速致富的又一个好项目。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村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户户通石子路,全村有手扶拖拉机和微耕机250多台,家家都有摩托车;70%的农户看上了节目丰富的有线电视;村里建起了可同时容纳400人的农民培训学校;投资3万元购买图书建起了村图书室,丰富的农业科技书籍使这里成为村民最爱光顾的地方;村卫生室规范、达标,为村民提供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做到小病不出村。
秦州区乡党建专题片解说词
秦州区乡党建专题片解说词乡镇党建工作专题片配音解说词秦州区关子镇西沟村,曾经是个贫穷、落后的地方。
山坡上种植着并不饱满的麦穗和玉米,半饥半饱地养活着生长在这里的人们。
赶上三四里山路到沟里挑来的溪水,到了庄户人家就象油一样的金贵。
每逢天阴下雨,粘胶似的烂泥巴,就象一双双恶狠狠的手,死死地拖住人们奔向致富之路的双腿。
罗保林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地方。
但是比起村子里其他的人,他却是个幸运儿。
父亲罗青峰是一位医术精良的乡村名医,继承父业的罗保林,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身治病救人的本事,怎么也能挣得个衣食无忧的生活。
但是他深深眷恋着这片热土,他的根扎在这里,他的人生之树在这块土地上开花、结果。
故乡的山山水水养育了他,他立志要用毕生的精力尽一点反哺之心。
1996年,年仅27岁的他被西沟村的群众推选为党支部书记,在个人利益和群众利益之间,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担负着父老乡亲的重托,挑起了西沟村对明天的希望。
面对群众收入增长缓慢,致富无门的现状,罗保林带领村支部一班人,从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特色支柱产业入手,发动群众栽种苹果500亩、花椒2300亩、中药材200亩。
仅此三项,产值就达到了60多万元。
罗保林还发动群众在山脚的川地全部建起了大棚,种上了辣椒,每座大棚每年收入4千多元。
承包了30亩荒坡栽种花椒的村民李双定,当年一次性付清30年的承包金时,他还有点犹豫。
但当他在短期内就尝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甜头时,他终于满意地笑了。
同期声(村民李双定)经过我多年的努力,打水平台,开垦挖草,现在已经初具规模,今年(2006年)收入到1300多斤,卖了9000多元。
村民们在罗保林的发动下开始栽种苹果,现在已经成了西沟村“苹果大王”的安金海,他不仅靠种苹果实现了发家致富的愿望,思想上也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他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了群众栽种果树的义务指导员。
同期声(村民安金海)这都是党的好政策,他们这些干部带头好,我就想我也要入党,今年我已经是一名正式的党员。
党建宣传片解说词(下)
党建宣传片解说词(下)传媒配音网的小编现在为你介绍的是党建宣传片解说词,请您欣赏:党建宣传片解说词之一:党建宣传片解说词——大道出天山字幕:“交通人躺着是一条路、一座桥,站着是一个碑、一座塔,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
——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解说:人类文明的摇蓝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谷,早已被黄沙覆盖,湮灭为旷世荒野了。
然而,以“三山夹两盆”为骨架的新疆,无论是绿洲还是戈壁荒漠,都被公路如经纬线般环绕其中,2100万各族人民身居其中血肉相连,水**融,生息相关,荣辱与共。
精神家园的共同富有,就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和谐大美。
以敢为人先、合力攻坚、舍身忘我的精神和气概,创造新疆交通运输跨越发展的恢弘。
文明的创新,和谐的坚守,这是交通人肩负的新使命,也是交通人敢为人先的声声呐喊!推出片名:大道出天山——新疆交通行业文明建设工作巡礼解说:在这块166万平方公里的广袤之地,它的生命之舟如潺潺细水,蜿蜒昂扬。
空镜头画面:(今天,你尽可以在连霍、库阿高速建设工地倾听到夯机的铿锵,窥见劳动者的身影,还能在南疆三地的农村一睹新农村公路忽如一夜崛起的新姿,大建设带来的高速度,加速了新疆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步伐;省道干线公路把疆内运输市场连成网格状,加快了农副产品的物流;新农村公路的建设,改变了农村、牧场的生产生活方式。
)透过公路的延伸,感受新疆交通运输在巩固“我国西北战略屏障”、繁荣“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开发“战略资源重要基地”、促进优势资源转换战略,背负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的使命,透视新疆交通人创造的文明、团结、开放,你尽可以触摸一个年轻态的新疆与时代俱进的脉搏,沉稳而刚毅。
文明来于形象的塑造。
形象就是“生产力”,形象首先来自于秩序。
三年来,交通厅党委全面建设文化引领、文化示范和文化惠民三大文明创建工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为新疆交通运输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电视专题节目解说词 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村干部 东小景小米
主持:杜村乡东小景位于我市西北山区,条件艰苦,然而这里却是有名的小康村,富裕村,多次被评为省级新农村重点推进村,五星级党支部,红旗单位,核桃管理先进村,一级文化村。
而这一切发展以及荣誉,得益于一位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的老党员,他就是东小景村党支部书记——武利贤。
武利贤一心一意谋发展东小景村位于我市西北山区,一直以来,这里就有“地下没有挖的,地上没有抓的”的说法,条件艰苦,资源匮乏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没事干,没钱赚”是村民的生活写照。
1976年武利贤当选党支部书记,就一心一意为村民谋发展、办实事。
采访东小景村党支部书记市人大代表武利贤(种植小米之前的情况)东小景村境内,山沟相接,土脉薄脊,适宜种植小麦、谷子、豆类等。
武利贤实地考察,结合实际情况,在全村开展小米种植。
采访东小景村党支部书记市人大代表武利贤(在全村开展种植小米)截止2009年,全村小米种植面积达到500亩,平均每亩产400斤到500斤,总产量达25万余斤。
小米在全村的推广,不仅直接带动了种植户的收入。
人均收入达到4000多元,村民人均增收600余元。
同时,小米的种植更是带动了村中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采访:东小景村党支部书记市人大代表武利贤(种植小米的收入以及带动的农副产品)武贞高原来是东小景村的一名个体经营户,自从武利贤开展“千亩农林复垦项目建设”政策后,武贞高就积极响应新政策,兴建了东小景村香米加工厂。
采访:小景香米加工厂厂长武贞高(开办小米加工厂)小米加工厂的开办,不仅给武贞高自己带来了经济收入,还给村民们的小米出售带来了方便,更加重要的是它带动了全村的农副产业建设,拉动了村民们种植小麦的积极性,增加了全村的就业率。
采访:小景香米加工厂厂长武贞高(开厂之后带来的实惠)怎样让村民的收入有了一个质的提高,是武利贤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语。
为此,他常常入户走访,与村民探讨发家致富之路。
同期武利贤在村民家中武元奇武俊英常年奔走在一线的农村干部,有个特点,就是对每个村民的个人状况和家庭状况了如指掌,而这些,都是靠心里面惦记全村发展,靠每天不停地走村入户,靠一名共产党员发自肺腑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农民致富的指路人——记柳河县凉水河子镇凉西村党支部书记马洪财
农 民致富的指路人
记 柳 河 县 凉水 河子 镇 凉 西村 党 支部 书记 马 洪 财
本刊 记 者 曲梓 源 刘 洋
在柳河县凉水河 子镇 凉西村 ,人们经 常 看 到 一 位 花 甲 之 年 的 老 人 或 走 进 贫 困 户 家 中 询 问 生 活 所 需 ,或 每 天早 上 六 点就 到 合作社 检查情 况 ……路遇 的乡亲 总是 热情 与他打 招呼 ,因为村 民们没 有一 个人 不 感 激他 ,他就 是 该村 党 支部 书记 马洪 财 。村 民 们 常说 :“马 书 记 ,风 风 火 火 起 来 就 像 一 个 血 气 方 刚 的 小 伙 子 。”
好 过 一 点 ,收 成 不 好 ,村 民 就 紧 紧 巴 巴过 了 。而 是 整 个 凉 西 村 的 村 民 。
日子 。
四 处 考 察 确 立 项 目
马 洪 财 初 中毕 业 后 ,不 甘 心 过 祖 辈 们
“我 们 学 习黑 龙 江 省 的 先 进 经 验 ,率
的“面朝黄土背朝天 ”的生活 ,决心学 习一 先 在 全 市 进 行 吊袋 黑 木 耳 、元 蘑 、灵 芝 种
部 分 村 民 看 到 他 富 起 来 了 ,也 想 种 帘 参 , 而是 先拿 自 己做 起 了 “实 验 ”,搞 种 植 成 功
26 1劳 动保 障世界
耋 人 回 乡
后 ,又 陆 续 带 动 20余 户 村 民 发 展 食 用 菌 种 植 项 目 ,每 户 年 均 增 收 达 1 5万 元 ..实 验 成 功 后 ,马 洪 财 就 想 把 这 个 产 业 做 大 做 强 ,这 样 既 可 以促 进 剩 余 劳 动 力 就 业 , 又 可 以 增 加 群 众 收 入 ,让 全 村 富 起 来 。 马 洪 财 通 过 积 极 与 农 户 沟 通 ,收 回 了 原 废 弃 砖 场 集体 土 地 60亩 ,为 前 期 的基 地 建 设 提 供 了场 地 保 障
《承诺———优秀党支部书记陆义芳》解说词
承诺记者(出镜):2012年是中央确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为挖掘宣传近年来各级党组织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做法,我们摄制组深入到街道社区、田间地头进行了座谈采访。
当我们来到符草楼镇采访的时候,从党员干部到农民群众,不约而同在夸赞一个人,他就是符草楼镇宋庄村党支部书记陆义芳。
陆义芳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让大家如此称道呢?今天,就请大家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来了解一下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吧。
推出片名:《承诺》记者:听说您任支部书记是临危受命,是吗?陆义芳同期声:谈当时上任时的情况。
突出临危受命,突出责任(工作队走了,村里没人问,最后吃亏的还是你们村)。
谈组建新班子。
刘培勇同期声(当时村委副主任):谈当时陆义芳找他当干部时的情况。
突出都愿意当干部,干群关系紧张。
记者:当时村里形式这么复杂,你接任支部书记又是怎么想的呢?陆义芳同期声:组建好班子后,很多熟人、亲戚都劝我,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当啥干部,净得罪人,我还听到村里有些人说,让他们干吧,看能干个啥名堂,不出一年又得和以前班子一样下台,当时我就和我们班子的几个人说,我们要不干,就趁早现在不干,要干,就一定要干出个名堂。
(大意)村委同期声:陆书记给我们谈吧以后啊,我们几个人就下定决心,就是一条黑路也要跟着他走到底。
陆书记随即就组织我们召开党员代表会和全体村民大会。
陆义芳同期声:会上我就对代表和村民们讲:我既然当了这个村官,就一定要当好,言行举止接受大家的监督,一是不当贪官,凡是我不应该享受的,一分钱也不要;二是不当庸官,我会以支部书记这个位置为平台,多为群众做事,尽最大努力让村民的生活富裕起来;三是不当胆小怕事官,只要是正事,为大多数人造福的事,我不怕触犯少数人的利益,不怕打击报复,我要把咱们村的正气扶起来,歪风邪气压下去!解说:这次的承诺,陆义芳是深深烙在了心坎里,他知道只有带领村民富裕起来,才能取得群众真正的信任,可如何发展经济,陆义芳又连续召开了几次村委会议,也没想到好的办法,就在大家都一筹莫展的时候,一次外出考察给了他灵感。
党建电视专题片解说词:拥抱富裕
党建电视专题片解说词:拥抱富裕开车从天水市区出发沿着羲皇大道向东驱车十里路程,便来到一个依山傍水的秀美村庄。
这里,交通条件十分的便利,区位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进入村内,只见一栋栋红蓝相衬的二层小康住宅楼整齐划一;工厂里机声隆隆,工人师傅们正在忙碌的生产;建筑工地上的火花四溅,运输车辆来往跑着,每处都呈现出一支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这就是近年来声名鹊起的秦州区玉泉镇东十里村。
[推出片名] :拥抱富裕在几年前的东十里村,群众住的是土坯房,走的泥泞路,村上各种工作停滞不前。
虽地处城郊,有着明显的地理优势,但经济的发展却是比较缓慢的,甚至逐渐落在了基础和条件不如他们的一些城郊村的后面。
原有的6家企业,因设备老化,技术含量不高,企业很难发挥应有的效益。
仅有的300多亩耕地,也是种在地收在天,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下,农民年平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
二00二年,村班子进行全面改选,新一届两委班子走马上任,从此,东十里村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村支部书记师德存同期声]:“村班子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围绕村党支部建设的‘五个好’目标,加强班子建设,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解决了我们村上的不少遗留问题,理清了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城郊优势,以促进农村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促进农民增收,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新班子上任后,一方面制定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一方面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二00四年,村上投资12.8万元,建起两层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极大地改善了村上的办学条件;投资近5万元,为全村300多农户装上了有线电视,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每逢节日,村上都要拿出资金,组织文艺爱好者,自娱自乐,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积极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建设工程,昔日黄坡秃岭如今已是满目滴翠,绿树成荫,不但保持了水土,而且为家乡营造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村上一次拿出96万元,下大力气,硬化村庄道路5000米,并按装了路灯、栽植了绿化树,既改善了交通条件,也改善了村容村貌。
最新-农村党建工作解说词 精品
农村党建工作解说词××*区辖15个乡镇,总面积3349平方公里,有耕地62万亩,农业人口194万人,全区有农村基层组织139个,农村党员10023人。
去今两年以来,××*区委围绕"保障抓党建"这一主题,在农村重点组织实施了争创先锋村,争创先锋岗,争创先锋基地,争创先锋群体为主要内容的"四个先锋"创建工程。
发挥了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区农村党建工作红红火火,新农村建设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发展快不快,全靠支部带。
××*区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以基础好、风气正、班子强、村务清、村容美为标准,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加强村级阵地标准化建设,强化村组干部考核,区委常委、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每人主抓一个示范点,通过思路上引、资金上扶、项目上帮、产业上带、发展上促,全区农村建起了34个先锋村示范点,村党支部成为引领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坚强核心。
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总寨镇三奇网堡村通过支委划片包干、党组织及党员实事承诺等措施,调动党员、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投入1500多万元完成了村委会、村民健身广场、信息服务中心等十多项工程,扶持群众建成高标准小康住宅186套,改造新修村组道路125公里,建成了村民中心。
辐射带动20多户群众从事二、三产业,发展制种7000多亩,蔬菜4200多亩,以网式制种和日光温室为主的万元田800多亩。
畜禽饲养522万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15元。
地处城郊的果园乡小坝沟村,围绕"信息强村、产业富村、旅游兴村"发展目标,带领群众创建先锋村,党支部从选配班子、建好支部;选准路子、促进发展入手,建立党员示范区17个,党员责任区12个,联系党员户65户,落实制种和高效精细蔬菜2073亩,全村来自制种和高效精细蔬菜的收入占到农业总收入的70%以上。
强村富民领头雁--专题片
强村富民领头雁关子镇西沟村地处秦州区西北部藉河上游,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305户、1451人,耕地面积2O56亩,人均占有耕地1.41亩,是一个条件较好的村。
近年来,该村在党支部书记罗保林的带领下,立足实际,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抓基础设施建设,兴支柱产业发展,整治村容村貌,加强能源建设,推进乡风文明,完善民主管理,着力推进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的成果,新农村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该村有一个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党支部书记罗保林。
1969年4月24日出生于行医世家的罗保林,为人热情,品德端正,医术精良,自小受父亲良好品行的感染,立志长大后要为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而努力奋斗。
1996年初,刚满27岁的罗保林走马上任,成为西沟村有史以来第一位最年轻的支部书记。
他个人先后被市区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青年星火带头人”、“全市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称号。
一心为民办实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罗保林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力争为村民多办实事。
2002年新春刚过,他和村委会一班人研究决定农网改造,由于上电时间长,许多电杆东倒西歪,电线纵横交叉,线路出现了低供高损的局面,电费居高不下,群众负担日益加重。
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扔下自己卫生所的工作不管,跑上面,争投资。
在农网改造的日子里,他有重活抢在前,危险时刻冲在前,由于受他的影响,群众积极性很高,大家齐心协力,经过几天的艰苦奋战,农网改造全部完工,现在线路安全整齐,电费降低,确实减轻了农民负担。
紧接着他又开始了完善上水工程的工作,村上自96年上水以来,由于坡度大,扬程高,电机超负荷工作,机器常出现故障。
严重影响着村民的生活,他一次次向水利部门争取投资立项,2002年工程改造终于动工,工程施工后,他连续两个月在工地上坚持工作,带领干部群众打井,埋管建塔,架设线路。
苦战两月,这项工程全面完工。
全村160户人家全部接上了自来水,彻底解决了村民祖祖辈辈吃水难的问题,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村支书,群众打心眼里佩服一心为民办实事的好支书。
永葆军人本色 勇当百姓致富带头人
永葆军人本色勇当百姓致富带头人——记稷山县蔡村乡优秀退伍军人宁太保宁太保,男,1966年出生,中共党员,退伍军人,曾在呼和浩特市51156部队服役3年,1987年年底退伍,现任稷山县蔡村乡东蒲村村委会主任、稷山县联丰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沃土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现已连续两届当选县人大代表。
农村出身的宁太保自小吃过不少苦,也深知农民们祖祖辈辈的辛苦,那时候就想着当兵学本事,长知识,有一天回来能带领家乡的百姓致富奔小康。
在当通讯兵的三年,他练就了坚韧、执着、细腻的性格,只要他认准的事就一定要做,而且要做就一定要做好。
不善言语的他在同年兵里最努力、最卖力,也是班长最喜欢的兵。
复员后宁太保一直努力寻找机会为家乡父老做点贡献,2008年底在两委换届中,他以高票当选为东蒲村村委会主任,挑起了带领东蒲村全体村民致富奔小康的重任。
他认为要想富就必须彻底改变全村经济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薄弱的局面。
为此,他专门邀请农委果桑站专家检测村里水土条件,研究挑选适合当地种植的经济作物。
为尽快完成农业结构调整,他又多次协调县农业局等部门争取资金80万元,免费为全村300余户农户提供苗木9万余株,专门组织人员免费挖坑栽植新型果树1000余亩,并高标准安装了水肥一体化灌溉工程250亩,为东蒲村发展“一村一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想法改善农业结构,免费“增”投入,他还设法为村民“减”负担。
2010年,他成立了稷山县联丰果树专业合作社,免费组织果农外出参观学习,联系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群众传授种植技术,并统一选肥、统一销售,使农户提高了产量,提升了质量,增加了收入。
目前入社农户已达150余户,2011年合作社被山西省评为“省级示范社”。
此外,他还组织人员成立了沃土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秸秆还田项目,既减少了焚烧污染,改善了农村环境,又改良了土壤,受益农户已达到800余户。
上任之初,宁太保就想修一修村里那个老土路了。
以前,人们从路上经过真可谓“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致富事迹演讲稿
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致富事迹演讲稿——讲述紫阳县芭蕉乡显钟村党支部书记、乡人大代表费新维带领群众致富的故事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只要群众满意,我这个干部就没有白当》,讲述的是紫阳县芭蕉乡显钟村党支部书记、乡人大代表费新维带领群众致富,积极履行代表职责的故事。
如果您现在走进紫阳县芭蕉乡大山深处的显钟村,看到宽阔平整的村级公路,满山成行成垄的茶园和魔芋,一幢幢新修的农家楼房……您一定会大吃一惊,无法相信,眼前竟是几年前“出门要爬坡,地里洋芋包谷驮,到处可见茅草窝”的特困村。
说起显钟村这几年的变化,村民们无不树起大拇指,激动地说“多亏了我们的好书记费新维,我们才有了现在的好日子啊。
”显钟村位于芭蕉乡东南部,山高路陡,土壤贫瘠,住户比较分散。
自古以来,村民们出行全靠肩挑背驮,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是苦不堪言,六组村民费明纪改建茅草房,仅搬运材料的费用就花了3000元钱。
没有路,特困村就无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支书费新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50多岁的他深知“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在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上,老费把修路的决定告诉大家时,代表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纷纷提出了质疑,村民吴照红说:“这么多年显钟村都没有修成路,你要是把路修通了,我愿在手心上挖二两肉”,群众的质疑不是没有道理,显钟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绝对贫困人口占到全村总人口的30%,完全靠群众掏腰包修路是不可能的,何况他们在这羊肠般的小路上走了人老几十辈子,习惯成自然了。
但是老费深知:没有通往外界的康庄大道,村民们就过不上好日子。
因此,老费一边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出资出劳,一边积极寻求上级部门的支持。
07年,显钟村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市级特困村,老费就紧紧抓住这个机遇,积极向县政府以及县上相关部门争取项目扶持资金122万元,村民集资79万元,带领广大群众日夜奋战,三年来共新修村级公路主线和支线路48公里,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心系村民办实事用心用情铺就致富之路——记修水县黄溪村党总支书记徐万年
本人有幸于2017年起担任修水县政府办公室扶贫工作组组员,深入黄溪村开展帮扶工作,并结识了一位有经验、有学识、有能力的村书记——黄溪村党总支书记徐万年。
心系村民办实事用心用情铺就致富之路——记修水县黄溪村党总支书记徐万年□ 彭旭辉黄溪村地处修水县马坳镇南部,距县城20公里,属国家级贫困村,曾经是“好事没有,坏事不断,多年难变点样”的“扯皮上访”村,在徐万年的带领下,黄溪村摇身一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法治村、示范村。
由于表现突出,徐万年于2009年被评为“江西省劳模”、2010年被评为“九江市十佳书记”、2011年当选“江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党代表”、2015年获“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2016年被评为“龚全珍式好干部——全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2018年荣获江西省脱贫攻坚奋进奖。
知人善用强班子,他是老百姓的“带头书记”为了带领黄溪村群众共同致富,徐万年带着满腔热血回到了村里,于2008年11月26日在全村党员大会上全票当选为黄溪村党总支书记。
上任后,他不断思考带领村民走出贫困的路子。
俗话说“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
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选优配强班子,想方设法把黄溪村在外的能人以及威望高的退休干部聚集起来共同为黄溪谋发展,组成了现在“精诚团结、服从安排,人人爱岗敬业、个个不甘落后”的村两委班子。
上任至今,徐万年始终抱着一颗对事业炽热、对村民负责的红心,承诺“不领一分钱工资、不拿一分钱补贴、不报销一分钱差旅费”。
10年来,他始终践行自己的承诺,舍小家顾大家,实行村干部坐班制,坚持每天第一个到村部上班,一年365天就有350天在上班。
在他的带领下,黄溪村班子成员每年人均上班260天以上,村民办事不出村就能及时得到代办、处理和解决,“有事找村干部”也成了黄溪村老百姓的口头禅。
前几年,黄溪村启动中心村建设。
为集约土地资源,中心村实行拆旧建新,但在拆旧时大多数群众出现抵触情绪。
龙泉镇基层党建专题片解说词
龙泉镇基层党建专题片解说词基层党建专题片解说词之一:城镇基层党建工作专题片配音解说词**镇位于长白县东部,下辖19个行政村,1个社区,镇党委下设27个党支部,共有党员636人。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谱写着热潮迭涌的动人篇章!情系民生党旗红——**镇基层党建工作纪实**镇党委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县委组织部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以“两有”实践工程为主线,按照党建工作目标的要求,扎实推进“三项工程”、“五有一创”工程和非公企业“双增强双覆盖”等各项工作,在党组织、党员和干部群众的同心戮力下,基层党建成果丰硕,多次被评为市、县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还被评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深化“三项工程”,农民群众展笑容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
在今年的换届选举中,全镇19个村有16个实现了村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达到93%。
太阳村作为全县唯一直选村,村书记、主任姜淑清再次满票当选。
新班子中,“项目支书”17人,比例达94%。
大学生村官2名当选村党支部副书记,1名当选村委会副主任。
村级组织想有号召力,村集体必须有财力。
全镇19个村通过多种方式发展壮大新型村集体经济。
**、二十道沟等村将蔬菜大棚、加工厂、采矿场等承包租赁,盘活集体经营性资产,多渠道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龙泉镇村组织村民租地种植白菜,销往韩国,收入可观;十九道沟村通过扩建油坊加工豆油,再把豆渣供给村养猪合作社,拉长村集体增收链;太阳村投资30万元入股光源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每年获得6万元分红,今年村集体还种植了160亩马铃薯,再增新的增长点。
2013年,预计全镇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6万元以上的村10个,其中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2个,十九道沟村、沿江村、太阳村、**村收入预计可达16万元以上。
**镇把培育和发展更多“项目农户”做为重点工作谋划推进。
西林县乡党建专题片解说词
西林县乡党建专题片解说词乡党建专题片解说词之一:党建工作纪实专题片解说词西林县坐落在广西、云南、贵州三省(区)结合部,享有“一肩挑三省”之美称。
这里传承着古句町国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更有名闻遐迩的“岑氏一门三总督”,其第三代总督岑春煊廉吏故事广为传颂,积淀了廉洁风尚的深厚底蕴。
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把反腐倡廉工作与全县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明确工作目标,与各乡镇、县直各单位签订了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有力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为促进西林和谐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抓基层】坚持狠抓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按照“一年强基础、两年上水平、三年见长效”的目标,采取试点先行、带动全面的办法,扎实开展“维权护农促廉”、“规范校务促廉”、“端正行风促廉”、“内控管企促廉”、“社区民主促廉”工作,“五个促廉”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维权护农促廉”中,以八达镇、那劳乡为试点,开展创建“道德风尚村”活动,建立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制度、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及村务党务公开,全面推行“农事村办”、“农情乡解”制度,切实提高服务农民的水平。
在“规范校务促廉”中,以八达镇一小为试点,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常规管理验收为契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学校运行管理规章制度建设,使校务活动更加规范。
树立廉洁意识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开设校园廉政网,加强校园廉政文化,营造“知荣、明礼、敬廉”新校风。
在“端正行风促廉”中,以县人民医院为试点,立足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医德医风问题,打造护理优质服务示范区,着力提高服务水平。
狠抓院务公开,实行“费用一日清单”和“门诊病人费用清单”办法,推行费用查询服务,确保了病人对治疗用药、费用等情况的知情权,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在“内控管企促廉”中,以县水利电业公司为试点,实行重要事项公开,全面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通过举办家庭助廉座谈会、干部作风评议等方式,加强企业廉政文化建设,营造诚信经营、创业发展、促进和谐的企业廉洁文化氛围。
姜村党建宣传片解说词
姜村党建宣传片解说词党建宣传片解说词之一:党建宣传片解说词配音文稿:展现姜村的新面貌昨日的姜村:农业发展只能够满足温饱,经济发展水平低,到处都是一片萧条,没有一点生气,基础设施建设差。
今天的姜村:全乡大地处处呈现出”村村绿树环绕,处处鸟语花香“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和田园风光基础设施完善,居民生活水平高,空气清新舒畅。
做出的努力:1. “全力进取”:(1)科学规划在姜村党的富民政策和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姜村根据自身的特点,提出了“全力进取”得发展战略,依托自身拥有的畜牧、矿产、水电、野生动植物四大资源优势,加大发展力度,加大方式方法的科学化,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实现强县富民的总体战略目标,并且对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源生态的农副产品。
(2)科学研发,科学应用推广:为是使得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力度加快,增进科技对农业产业化增长的贡献率,于是始终坚实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关键,以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为重点,逐步建立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新机制。
(3)信息化宣传:充分依托广播、电视、政府网站、农经网等媒体,组建了上下联通、内外联接、资源共享、反应灵敏、具有权威性的农业产业化信息服务体系。
使得农业发展信息更能够实时性,提高农产品的价值提升力。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培训,不断加强与外面的交流与合作。
结合“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等工作,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农业科技承包等活动,定期组织送科技、送良种、送信息下乡活动,加大乡土人才培训力度2.文明教育:对姜村的青少年进行文明教育,以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城市文明建设、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全力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建专题片解说词:心系乡亲的致富能人
今年42岁的倪军87年高中毕业后回到了家乡,是像父辈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依靠土地过着虽然平淡劳苦却衣食无忧的生活,还是承受风险、另辟蹊径,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
敢想敢试的倪军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
抓收购、搞养殖,创业艰难,历经坎坷而百折不回的倪军终于依靠自己辛勤的汗水完成了原始积累,200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倪军了解到苇板加工企业少、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供不应求,是个很有潜力的行业。
不期而至的创业致富机会使倪军的内心充满兴奋和激动。
2004年3月份,在经过进一步的市场论证后,倪军在镇政府和村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下投资30多万元办起了苇板加工厂,到年底结算,效益非常可观。
从这一年开始,倪军的事业顺风顺水,经济收入年年攀升,到xx年,倪军的苇板加工厂固定资产已达到200多万元,拥有苇板加工机4台、厂房47间、加工场地14万平方米,有苇塘800多公顷,草原700多公顷,年可生产苇板73万平方米,产品主要销往内蒙、双辽等地,在各地有经销点40多个,年收入200多万元。
倪军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但他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土地,没有忘记这块土地上淳朴善良的乡亲。
他的苇板加工厂有固定工人28人,临时工人每年达到160多人,都是从当地农民中雇用,在他厂里工作的工人除供应吃住,
工资不少于外出务工人员外,过年过节还有福利待遇。
农闲时节,乡亲们在倪军的加工厂工作4个月就可以拿到7000多元的工资。
在给乡亲们提供增收渠道的同时,倪军还在各个方面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只要是北正镇农民盖房用苇板,他的加工厂一律成本价销售,只此一项,倪军每年就要损失几万元的收入,对生活困难的群众,他总是主动去探望,捐钱捐物,特困户建房免费赠送苇板。
他热心公益事业,北正镇小学新建教学楼、北正镇“村村通”工程建设,涉及到为农民谋利益的好事、实事,他总是慷慨解囊。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几年来,靠个体私营企业走上富裕之路的倪军,不仅在苇板加工行业中勇立潮头,还因为心系乡亲的一片真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2004年他当选为长岭县政协委员,脚下的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