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说心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中国文人向来以物咏志,周敦颐的《爱莲说》说流传百年,为大众所喜爱,也真正地奠定了莲花在中国文学中清 廉高洁的艺术形象。其中所反映出的不仅仅是对莲的咏叹,更反映出了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和美学观念。本文将以躯体标识 器补充下的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探究《爱莲说》的认知结构,发掘使其能够广泛流传的语言特点。
关键词:语言学;概念整合;躯体标识器;《爱莲说》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9-0189-02
树立崇高的荣誉感,不仅是当代思想政治建设的主要 内容,也是自古以来中国教育的主题。而对于崇高的存在, 公元前 3 世纪的希腊演说家和哲学家卡西乌丝就在美学三 论之一《论崇高中》中提到:“崇高带来的真理和美存在于那 些古往今来人人爱读的诗文中。因为尽管人们的追求不同, 生活方式、梦想、年龄语言不同,但大家对相同的作品有同 样的认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崇高和美之于文学作品来 说,从来都是互育相生。从未有道德沦丧而辞藻华美的作品 流芳百世,也未见过道德崇高,而文笔晦涩的诗文会能被口 口相传。对于《爱莲说》,崇高感更是被巧妙地镶嵌在文字之 中,并借这些文字而得以传播发展。
第 33 卷 第 9 期 2012 年 9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Vol. 33 No.9 Sep. 2012
莲说“心”语
张发祥, 田 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河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3)
(二)“亭亭净植,不蔓不枝”如何呼唤矫矫不群、不比不 附的独立人格
荷花“守一茎一花”之节,此句从人际关系切入,宣扬主 体独立,正如《论语》所云:“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宋代“政党政治”风起,周敦颐此句也是对矫矫不群,不依不
- 189 -
附的独立人格的呼唤。“亭亭”本有高洁直立之义。汉刘桢 《赠从弟》诗之二便写道:“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前者 “淤泥”给人以“软弱随流”的糟粕之感,“亭亭净植”则有“直 身玉立”的清朗明洌之感。在达马西奥的躯体标识器理论 中,“好情绪”和“坏情绪”帮助我们甚至左右我们选择,因 此,我们才能欣赏“亭亭净植”和“不蔓不枝”所带给我们的 明朗情绪。这是情感空间中我们的脑帮助我们所做的选择, 两个输入空间则依然以莲和人格为主体。儒家认为,人性有 共性和一般性,但人性在后天受外力影响或改造可以向不 同方向发展。理学作为儒学在宋代的延续和发展,这种思想 无疑得到了继承和渗透,所以在两个输入空间里,莲破淤泥 而出,“笔直洁净”;人在后天教育中培养出“纯厚耿直”的个 性;虽然“莲”和“人格”在此的后天外力条件都是不利的,在 这种不利的外力条件下,只有坚定理想、确定宏大目标才能 使自己的道德修养不受干扰。这也是孟子所主张的“持志”、 “养气”。人有了这样的经历,才能坚定志向,保持学习与道 德修养的顺利进行,所以这也解释了输入空间中莲“坚定生 长方向,笔直生长”和人格“矫矫不群,不比不附”的珍贵之 处。因此,在我们的脑中,这些意向投射进入整合空间,我们 便成功接受了作者所隐藏的信息:人格若想如莲一样受到 广泛的赞誉,便需要坚定理想,抱持心智,使自己的道德修 养不受干扰,独立向上。
一、理论概述 Singerland 在 2005 年将安东尼奥的相关神经学内容纳 入概念整合这一语言学理论,以此,他探讨了概念整合的物 质基础。Slingerland 认为身体印记(somatic marker)就像一个 自动信号,给我们的身体意象(somatic images)加上了情感 规范。概念整合是通过人类易于把握的情感———身体(e- motional-somatic)反应得以实现的,因而整合可以支配产生 于基本场境的情感并利用这些情感来影响我们在更为复杂 或抽象的场景中的决策。 二、《爱莲说》的哲学背景及美学背景 中国的“道”被用于追求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生活则源 于心态的平和。无论中国古代文人借“道”来逃避世事,还是 以“道”来警醒世人,“道”都充分发挥了其功用—— —利于生 存。而带给人崇高感的“道”借以文字传播,其目的在于带给 人们启发或是愉悦,或者寓教于乐,而《爱莲说》应当是其中 的佼佼者。那么它是怎样将白莲之美凝固于哲学中,又将高 深的哲学化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剪影,这将是本文力求有 所突破的地方。 贺麟先生说:“真正伟大的哲学并不是智巧的卖弄,而 乃是精神上的粗茶淡饭。”以此为启发,在此篇文章之中,作 者将从语言学方面来探索中国哲学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被 体现,探索《爱莲说》是如何以区区一百来字得以流传百年, 被列为经典,其主旨内容又因何至今仍保存着强大的感召
力和生命力。 三、躯体标示器补充下的概念整合理论对《爱莲说》的
分析 (一)“出淤泥而不染”:心性修养的功夫如何备莲之
“清”性与“贞”姿于一体 周敦颐早年受佛教影响,倾向于认为莲花是高洁的象
征。因此,《爱莲说》被认为是周敦颐援禅入儒、以儒解禅思 想的体现。但与佛教不同,理学家以积极入世的态度,以对 抗而决绝的姿态面对尘世物欲。古人云:荷花,其根“生于浊 水不染污”;其花与叶“曝之烈日无改色”,这些特点在思想 上都表达了一种刚性的抵抗力量,这种力量是被推崇赞扬 的。而“淤泥”则表达了社会中灰暗污浊的风气,这也恰恰是 了周敦颐当时抑郁不得志的原因。这种隐喻在概念整合理 论上可以被认为是双域整合,两个输入空间分别以莲和人 格为主体,莲生于淤泥之中,人格被物欲所拌;莲在淤泥中 艰难生长,人格在尘世中得到洗练;莲虽被污水浸濡却不染 纤尘,人格被磨练之后亦是愈加珍贵,历久弥新。在情感空 间中,淤泥给读者以“黑暗绝望”之感,物欲带给我们“迷惑 纷繁”之扰;莲的生长有“易被玷污,艰难生长”之苦,人的心 智亦有“被物欲牵绊迷失本性”的危险;莲“不许纤尘污秀 志”的刚强力量则简短有力地在“不染”两个字中得到情感 上的“欣慰与赞扬”,于此相对的,历练过的人格会受到“社 会与大众的赞扬”。籍此,在整合空间中,《爱莲说》的主旨得 到了充分的发挥,即:莲生于淤泥,就如同人在世上受到物 欲的干扰,虽需艰难生长,抵抗诱惑,但经过磨练之后,人格 便会如同白莲一样纤尘不染,受人尊敬。其中躯体标识器通 过情感空间对整个认知过程加以干涉,完成文章情感上的 把握,而使荷花与人格的比喻的层层相佑,使人格具备荷花 的“清”姿与“贞”姿于一体。
关键词:语言学;概念整合;躯体标识器;《爱莲说》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9-0189-02
树立崇高的荣誉感,不仅是当代思想政治建设的主要 内容,也是自古以来中国教育的主题。而对于崇高的存在, 公元前 3 世纪的希腊演说家和哲学家卡西乌丝就在美学三 论之一《论崇高中》中提到:“崇高带来的真理和美存在于那 些古往今来人人爱读的诗文中。因为尽管人们的追求不同, 生活方式、梦想、年龄语言不同,但大家对相同的作品有同 样的认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崇高和美之于文学作品来 说,从来都是互育相生。从未有道德沦丧而辞藻华美的作品 流芳百世,也未见过道德崇高,而文笔晦涩的诗文会能被口 口相传。对于《爱莲说》,崇高感更是被巧妙地镶嵌在文字之 中,并借这些文字而得以传播发展。
第 33 卷 第 9 期 2012 年 9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Vol. 33 No.9 Sep. 2012
莲说“心”语
张发祥, 田 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河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3)
(二)“亭亭净植,不蔓不枝”如何呼唤矫矫不群、不比不 附的独立人格
荷花“守一茎一花”之节,此句从人际关系切入,宣扬主 体独立,正如《论语》所云:“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宋代“政党政治”风起,周敦颐此句也是对矫矫不群,不依不
- 189 -
附的独立人格的呼唤。“亭亭”本有高洁直立之义。汉刘桢 《赠从弟》诗之二便写道:“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前者 “淤泥”给人以“软弱随流”的糟粕之感,“亭亭净植”则有“直 身玉立”的清朗明洌之感。在达马西奥的躯体标识器理论 中,“好情绪”和“坏情绪”帮助我们甚至左右我们选择,因 此,我们才能欣赏“亭亭净植”和“不蔓不枝”所带给我们的 明朗情绪。这是情感空间中我们的脑帮助我们所做的选择, 两个输入空间则依然以莲和人格为主体。儒家认为,人性有 共性和一般性,但人性在后天受外力影响或改造可以向不 同方向发展。理学作为儒学在宋代的延续和发展,这种思想 无疑得到了继承和渗透,所以在两个输入空间里,莲破淤泥 而出,“笔直洁净”;人在后天教育中培养出“纯厚耿直”的个 性;虽然“莲”和“人格”在此的后天外力条件都是不利的,在 这种不利的外力条件下,只有坚定理想、确定宏大目标才能 使自己的道德修养不受干扰。这也是孟子所主张的“持志”、 “养气”。人有了这样的经历,才能坚定志向,保持学习与道 德修养的顺利进行,所以这也解释了输入空间中莲“坚定生 长方向,笔直生长”和人格“矫矫不群,不比不附”的珍贵之 处。因此,在我们的脑中,这些意向投射进入整合空间,我们 便成功接受了作者所隐藏的信息:人格若想如莲一样受到 广泛的赞誉,便需要坚定理想,抱持心智,使自己的道德修 养不受干扰,独立向上。
一、理论概述 Singerland 在 2005 年将安东尼奥的相关神经学内容纳 入概念整合这一语言学理论,以此,他探讨了概念整合的物 质基础。Slingerland 认为身体印记(somatic marker)就像一个 自动信号,给我们的身体意象(somatic images)加上了情感 规范。概念整合是通过人类易于把握的情感———身体(e- motional-somatic)反应得以实现的,因而整合可以支配产生 于基本场境的情感并利用这些情感来影响我们在更为复杂 或抽象的场景中的决策。 二、《爱莲说》的哲学背景及美学背景 中国的“道”被用于追求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生活则源 于心态的平和。无论中国古代文人借“道”来逃避世事,还是 以“道”来警醒世人,“道”都充分发挥了其功用—— —利于生 存。而带给人崇高感的“道”借以文字传播,其目的在于带给 人们启发或是愉悦,或者寓教于乐,而《爱莲说》应当是其中 的佼佼者。那么它是怎样将白莲之美凝固于哲学中,又将高 深的哲学化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剪影,这将是本文力求有 所突破的地方。 贺麟先生说:“真正伟大的哲学并不是智巧的卖弄,而 乃是精神上的粗茶淡饭。”以此为启发,在此篇文章之中,作 者将从语言学方面来探索中国哲学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被 体现,探索《爱莲说》是如何以区区一百来字得以流传百年, 被列为经典,其主旨内容又因何至今仍保存着强大的感召
力和生命力。 三、躯体标示器补充下的概念整合理论对《爱莲说》的
分析 (一)“出淤泥而不染”:心性修养的功夫如何备莲之
“清”性与“贞”姿于一体 周敦颐早年受佛教影响,倾向于认为莲花是高洁的象
征。因此,《爱莲说》被认为是周敦颐援禅入儒、以儒解禅思 想的体现。但与佛教不同,理学家以积极入世的态度,以对 抗而决绝的姿态面对尘世物欲。古人云:荷花,其根“生于浊 水不染污”;其花与叶“曝之烈日无改色”,这些特点在思想 上都表达了一种刚性的抵抗力量,这种力量是被推崇赞扬 的。而“淤泥”则表达了社会中灰暗污浊的风气,这也恰恰是 了周敦颐当时抑郁不得志的原因。这种隐喻在概念整合理 论上可以被认为是双域整合,两个输入空间分别以莲和人 格为主体,莲生于淤泥之中,人格被物欲所拌;莲在淤泥中 艰难生长,人格在尘世中得到洗练;莲虽被污水浸濡却不染 纤尘,人格被磨练之后亦是愈加珍贵,历久弥新。在情感空 间中,淤泥给读者以“黑暗绝望”之感,物欲带给我们“迷惑 纷繁”之扰;莲的生长有“易被玷污,艰难生长”之苦,人的心 智亦有“被物欲牵绊迷失本性”的危险;莲“不许纤尘污秀 志”的刚强力量则简短有力地在“不染”两个字中得到情感 上的“欣慰与赞扬”,于此相对的,历练过的人格会受到“社 会与大众的赞扬”。籍此,在整合空间中,《爱莲说》的主旨得 到了充分的发挥,即:莲生于淤泥,就如同人在世上受到物 欲的干扰,虽需艰难生长,抵抗诱惑,但经过磨练之后,人格 便会如同白莲一样纤尘不染,受人尊敬。其中躯体标识器通 过情感空间对整个认知过程加以干涉,完成文章情感上的 把握,而使荷花与人格的比喻的层层相佑,使人格具备荷花 的“清”姿与“贞”姿于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