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网上课件)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 ppt课件
戏台上演着京戏 戏台上正在演京戏
左侧的两个句子结构完全相同: (1)都是“名词+动词+着+名词语”结构(词类序列相同) (2)内部构造层次相同(“切分”相同) (3)各层面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相同(“定性”相同)
通过“变换分析”可以揭示这两个句子之间的不同,但不能解释 为什么不同
11
三、一些特殊句式的分析
像 木头 似的
动宾结构 助词结构
像 木头 似的
助词结构 动宾结构
像病了似的 丢了魂儿似的
两种分析法都有道理,且在汉语中都有类似的句式。 但是可以从更大的范围来进行观察。
12
汉语中类似与“像……似的”的表达方式还有“跟……一样” , 通过观察“跟……一样” 的句式特点,可以提供参考。
英语的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基本上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且有 形态变化,因此词类序列和机构层次(包括形态)可以直接 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
汉语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基本上是一对多的对应关系,且无 明显的形态变化,因此词类序列和机构层次不能直接组成成 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
层析分析法的基本精神是找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称 之为“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 ,“直接组成成分”英文是 “Immediate Constituents” ,简称“IC分析法” 。 每一层次基本上是“二分” ,又称为“二分法” 。
28
(A)门口站着人 黑板上写着字 胸前别着校徽
(B)场上敲着鼓 大厅里跳着舞 舞台上唱着戏
这两组句式不同的变换方式归根到底是由句子中的动词决定的。 (A)组句子中的主要动词为“站”、“写”、“别” ; (B)组句子中的主要动词为“敲”、“跳” 、“唱” “站”、“写”、“别”等词都具有“使某物附着于某处”的语义 “敲”、“跳” 、“唱”等词则没有。 动词A( “站”、“写”、“别”等):【+使附着】 动词B( “敲”、“跳” 、“唱”等):【-使附着】 (A)组句子只能变换为“名词语+动词+在+名词(处所)” (B)组句子只能变换为“名词(处所)+正在+动词+着+名词”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摘要编排版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陆俭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北京目录绪论0.1 关于语言0.2 关于汉语0.3 语法到底是指什么?0.4 语法和语音、语义0.5 关于语法单位0.6 三组重要的概念0.7句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第一章词类研究第一节汉语词类研究1.1 汉语词类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个老大难问题1.2 关于划分词类的依据1.3 怎样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给汉语词分类?1.4 各家词类数目多少简析1.5 关于词的兼类问题1.6 汉语词类划分中难处理的问题第二章汉语句法分析第二节层次分析法2.1 句子成分分析法及其局限2.2 句法构造的层次性2.3 关于层次分析法2.4 运用层次分析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2.5 层次分析法的作用2.6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第三节变换分析法3.1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的产生3.2 关于“变换”这个概念3.3 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3.4 变换分析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3.5 变换分析的作用3.6 变换分析的局限第四节语义特征分析法4.1 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的产生4.2 关于语义特征4.3 关于“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句式4.4 关于“动词+了+时量+了”句法格式4.5 关于“v有……”格式4.6 关于“形容词+ (一)点儿!”祈使句式4.7 关于“名词语+了”句法格式4.8 关于语义特征分析第五节配价分析法5.1 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及配价语法分析5.2 “喝啤酒助学生”和“喝啤酒的方式”在语法上有区别吗?5.3 “VP+的”这种“的”字结构的指称和歧义问题5.4 “放了一只鸽子”和“飞了一只鸽子”在语法上有区别吗?5.5 形容词都能受“对……”这一介词结构修饰吗?5.6 介词结构“对……”能作什么样的名词的定语?5.7 为什么可以说“他是王刚的老师”却不能说“※他是王刚的教师”? 第六节语义指向分析6.1 为什么“只吃了一个面包”里的“一”有时能省略,有时不能省略?6.2 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6.3 是不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6.4 对于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需考虑哪些问题?6.5 对被指向的成分是否会有某些特殊的要求?6.6 “究竞”在句中为什么有时能移位,有时不能移位?6.7 “吃了他三个苹果”到底该看作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6.8 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第三章范畴研究第七节汉语语义范畴研究7.1 汉语句法研究中所要关注的语义问题7.2 汉语中的数量短语和数量范畴7.3 数量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7.4 领属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7.5 自主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第四章汉语虚词研究第八节汉语虚词研究8.1 关于虚词用法的研究8.2 关于虚词意义的研究8.3 研究虚词意义的基本方法——比较分析8.4 虚词研究中的语义背景分析第五章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第九节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9.1 形式学派内的主要派别9.2 美国结构主义形式学派的语言研究9.3 关于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9.4 再说层次分折9.5 两种描写模型9.6 乔姆斯基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9.7 乔姆斯基的思想观点9.8 乔姆斯基理论与汉语研究9.9 用乔姆斯基理论重新分析“NP+的+VP”这一名词性结构第十节功能学派的研究思路10.1 功能学派的兴起及其渊源10.2 功能学派面面观10.3 关于主语和谓语、主位和述位、话题和陈述10.4 “我不知道她不在家”和“我不希望她不在家”10.5 关于“汉语式话题句”10.6 汉语和英语在“东西”“南北”说法上的差异10.7 汉语和英语在回答是非问句时用“是”和用“不”的差异10.8 对双宾结构的再认识第六章汉语语法应用研究第十一节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语法研究11.1 关于中文信息处理11.2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字处理”11.3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词处理”11.4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句处理”11.5 基于规则的“句处理”策略11.6 基于统计的“句处理”策略11.7 实现中文信息句处理的策略第十二节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研究12.1 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的、民族的事业12.2 语法教学的定位问题12.3 语法教学教什么?.12.4 语法教学怎么教?12.5 要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性研究第十三节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法研究13.1 关于中小学的语文教学13.2 语文教学改革肋当务之急——树立新的教学理念13.3 语文课中讲授语法知识的目的13.4 语文课中需要讲授哪些语法知识?13.5 语文课中怎样讲授语法知识?13.6 针对语文教学的语法研究结束语——应有的研究素质索引后记绪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是在同学们先前学过的“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两门基础课程的有关语法知识的基础上所开设的一门专题性的选修课程。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摘要编排版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陆俭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北京目录绪论0.1 关于语言0.2 关于汉语0.3 语法到底是指什么?0.4 语法和语音、语义0.5 关于语法单位0.6 三组重要的概念0.7句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第一章词类研究第一节汉语词类研究1.1 汉语词类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个老大难问题1.2 关于划分词类的依据1.3 怎样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给汉语词分类?1.4 各家词类数目多少简析1.5 关于词的兼类问题1.6 汉语词类划分中难处理的问题第二章汉语句法分析第二节层次分析法2.1 句子成分分析法及其局限2.2 句法构造的层次性2.3 关于层次分析法2.4 运用层次分析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2.5 层次分析法的作用2.6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第三节变换分析法3.1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的产生3.2 关于“变换”这个概念3.3 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3.4 变换分析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3.5 变换分析的作用3.6 变换分析的局限第四节语义特征分析法4.1 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的产生4.2 关于语义特征4.3 关于“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句式4.4 关于“动词+了+时量+了”句法格式4.5 关于“v有……”格式4.6 关于“形容词+ (一)点儿!”祈使句式4.7 关于“名词语+了”句法格式4.8 关于语义特征分析第五节配价分析法5.1 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及配价语法分析5.2 “喝啤酒助学生”和“喝啤酒的方式”在语法上有区别吗?5.3 “VP+的”这种“的”字结构的指称和歧义问题5.4 “放了一只鸽子”和“飞了一只鸽子”在语法上有区别吗?5.5 形容词都能受“对……”这一介词结构修饰吗?5.6 介词结构“对……”能作什么样的名词的定语?5.7 为什么可以说“他是王刚的老师”却不能说“※他是王刚的教师”? 第六节语义指向分析6.1 为什么“只吃了一个面包”里的“一”有时能省略,有时不能省略?6.2 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6.3 是不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6.4 对于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需考虑哪些问题?6.5 对被指向的成分是否会有某些特殊的要求?6.6 “究竞”在句中为什么有时能移位,有时不能移位?6.7 “吃了他三个苹果”到底该看作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6.8 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第三章范畴研究第七节汉语语义范畴研究7.1 汉语句法研究中所要关注的语义问题7.2 汉语中的数量短语和数量范畴7.3 数量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7.4 领属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7.5 自主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第四章汉语虚词研究第八节汉语虚词研究8.1 关于虚词用法的研究8.2 关于虚词意义的研究8.3 研究虚词意义的基本方法——比较分析8.4 虚词研究中的语义背景分析第五章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第九节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9.1 形式学派内的主要派别9.2 美国结构主义形式学派的语言研究9.3 关于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9.4 再说层次分折9.5 两种描写模型9.6 乔姆斯基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9.7 乔姆斯基的思想观点9.8 乔姆斯基理论与汉语研究9.9 用乔姆斯基理论重新分析“NP+的+VP”这一名词性结构第十节功能学派的研究思路10.1 功能学派的兴起及其渊源10.2 功能学派面面观10.3 关于主语和谓语、主位和述位、话题和陈述10.4 “我不知道她不在家”和“我不希望她不在家”10.5 关于“汉语式话题句”10.6 汉语和英语在“东西”“南北”说法上的差异10.7 汉语和英语在回答是非问句时用“是”和用“不”的差异10.8 对双宾结构的再认识第六章汉语语法应用研究第十一节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语法研究11.1 关于中文信息处理11.2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字处理”11.3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词处理”11.4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句处理”11.5 基于规则的“句处理”策略11.6 基于统计的“句处理”策略11.7 实现中文信息句处理的策略第十二节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研究12.1 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的、民族的事业12.2 语法教学的定位问题12.3 语法教学教什么?.12.4 语法教学怎么教?12.5 要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性研究第十三节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法研究13.1 关于中小学的语文教学13.2 语文教学改革肋当务之急——树立新的教学理念13.3 语文课中讲授语法知识的目的13.4 语文课中需要讲授哪些语法知识?13.5 语文课中怎样讲授语法知识?13.6 针对语文教学的语法研究结束语——应有的研究素质索引后记绪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是在同学们先前学过的“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两门基础课程的有关语法知识的基础上所开设的一门专题性的选修课程。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PPT课件
这样通过变换分析就将A是和B式区别 开了。把“名词语1+送+名词语2”分化为两 类:
A、名词语1+送(给)+名词语2
B、名词语1+送(到)+名词语2。
2、变换分析的局限
变换分析可以用来分化歧义句式,但 不能用来解释造成歧义句式的原因。这就 是变换分析法的局限性。要回答这个问题 又需要寻找其他的语法分析手段。
结束
偏正 定语+中心语
A 动+补(了)+名1+的+名2
咬死了猎人的狗 打碎了张三的玻璃杯 弄丢了家里的钥匙 吓坏了小王的妈妈
C把+名1+的+名2+动+(了)
把猎人的狗咬死了 把张三的玻璃杯打碎了 把家里的钥匙弄丢了 把小王的妈妈吓坏了
B 动+补(了)+名1+的+名2
咬死了猎人的狗 打碎了玻璃杯的张三 弄丢了钥匙的亮亮 吓坏了妈妈的小王
先了解一下NP + VP :
老虎还吃鸡吗? 老虎不吃鸡了。
老虎还吃鸡吗? 老虎不吃了。 NP + VP
鸡老虎还吃吗? 鸡老虎不吃了。
鸡老虎还吃吗? 鸡不吃了。 NP + VP
鸡还吃白菜吗? 鸡不吃白菜了。
鸡还吃白菜吗? 鸡不吃了。 NP + VP
白菜鸡还吃吗? 白菜鸡不吃了。
白菜鸡还吃吗?
白菜不吃了。 NP + VP
戏台上演着京戏
C名+动+在+名[处所]
京戏演在戏台上
是什么原因造成“名[处所]+动+着+名”A式、 B式歧义的呢?变换分析法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件第八讲 范畴研究
佐藤
清华的校长
美国的总统
夏普公司的职员
• j.变形领属 土豆丝儿 黄瓜丝儿 • k.成果领属 他的文章 李白的诗 的小说 • l.产品领属 东芝公司的电脑
• 四、实词之间的组合义 • 11、句法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 • 12、语义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 • 五、句式义 • 13、一定的句式所赋予的意义 • 六、语用义 • 14、语用因素所赋予的意义 • 七、认知义 • 15、认知因素所赋予的意义
“数”和“量”
• 数量短语的四种形式:
• a.数词+量词+(名词)。例如: (1)三本(书) 三位(学生)
(4)这三本(书) 那三本(书) 这三次 那三次 这三天 那三年
数量短语的作用
• 一、表示数量。 • 二、起指代作用。 • 三、用以构成某种特殊的句式。 • 四、对某些句法结构起某种制约作用。
一、表示数量
• 我今天吃了三个面包,喝了两杯咖啡
二、起指代作用
(5)今天他钓的鱼,一条是鲤鱼,一条是鲫 鱼。 (6)他儿子和儿媳妇都在新华印刷厂工作, 一个是会计,一个是电话接线员。
(7)他连投筐里三个三分球。 (8)不小心掉地下两个包子,全喂了狗了。 (9)你们先来这儿两个人。 (10)前天去工地上三个人,说是去检查安 全问题的。 (7)*他连投筐里三分球。 (8)*不小心掉地下包子,……。 (9)*你们先来这儿人。 (10)*前天去工地上人,说是……。
实例二:
(13)我要能 唱,我一定也唱他 几段京戏。 (14)什么时候空 了,我来陪你痛痛 快快地逛它几个大 商场,帮你挑几件 称心的衣服。 (15)老天爷要能 连下它三天雨就好 了。
一、某些句法组合必 须要求有数量短语同 现。 二、某些句法组合如 果不含有数量短语, 那么只能是粘着的。 三、某些句法组合 排斥数量短语。
现代汉语语法简介PPT课件
详细描述
古代汉语语法较为复杂,词语的词性、时态等变化较多,句子结构也较为多样; 而现代汉语语法相对较为简单,词语的用法和句子结构也更加规范和统一。此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演变,现代汉语语法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02
现代汉语的词类
名词
总结词
表示事物名称的词
详细描述
名词用来表示人、事物、地点、抽象概念等名称的词,如“人”、“书”、“学校”、“思想”等。名词可以根 据其性质和特点进一步分类,如专有名词、普通名词、抽象名词等。
动词
总结词
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
详细描述
动词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如“吃”、“跑”、“是”、“有”等。动词可以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 动词,还可以根据其功能分为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
形容词
总结词
表示事物性质或状态的词
详细描述
形容词用来描述名词的பைடு நூலகம்质或状态,如“美丽的”、“高大 的”、“有趣的”等。形容词可以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 容词,还可以根据其功能分为定语形容词和谓语形容词。
副词
总结词
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程度、时间、方式等的词
详细描述
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程度、时间、方式等,如“ 非常”、“刚刚”、“慢慢地”等。副词可以分为程度副词、时间副词、方式副词等。
现代汉语语法与地域文化的联系
地域文化对现代汉语语法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方言和语言习惯对现代汉语语法产生了影响,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语言风格。例如,南方地区的语 言较为婉转、细腻,北方地区的语言则更加直白、简洁。
现代汉语语法对地域文化的传播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一)
温锁林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语法学名著推荐书目
1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大学出 版社。 《陆俭明选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语法答问》, 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选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 邢福义:《邢福义选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可以看出,由于汉语词类没有形态变 化,所以在分布上呈现出一种多功能的状 态。因此,汉语词类同句法成分之间的对 应关系是复杂的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关系:
主、宾语 名词
谓语 动词
定语 形容词
状语 副词
这样,很自然地在汉语里相同的词类序 列,可以代表不同的句法构造。例如: 动词+名词: 广播新闻(动宾) 广播事业(修饰); 广播赵忠祥(主谓)。 动词+动词: 研究讨论(并列); 打算回家(动宾) 挖掘出来(动补); 研究结束(主谓) 访问回来(连动); 讽刺说(状中) 养殖研究(定中)。
黎锦熙于1924年出版了《新著国语文法》 (对白话文的分析),看到了马建忠“词本位 ”语法体系的毛病,创建了“句本位”的语法 体系,首次把句子成分划分为主、谓、宾、定 、状、补六大成分,建立了“中心词分析法” 。这在普及语法知识,使语法教学条理化等方 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黎先生模仿纳斯菲 尔德《英语语法》的语法体系,将汉语比附于 英语,非为汉语的真正特点。该书的引论中说 :“思想底规律,并不因民族而区分,句子底 ‘逻辑分析’,也不因语言而别异。”可以看 出,从马建忠到黎锦熙,他们都认为不同民族 的思维方式相同,语言特点也必然一致。因此 ,都以西洋语法理论为基础,以模仿印欧语法 为开端,构建汉语语法的模式。
4 沈家煊:《不对称与标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 《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 商务印书馆 5 石毓智:《肯定和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 北京 语言大学出版社。 《现代汉语语法系统的建立》,北京语 言大学出版社。 6 马庆株:《动词与动词性结构》,北京语言大学 出版社。 《二十世纪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论文精选》 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件第八讲 范畴研究
三次 三天
• b.“数量”词+(名词)。这里所谓的“数量词” 是指“许多”“不少”等,这些词本身就含有量。 例如: (2)很多(书) 许多(学生) 不少(耕 牛) 很多次 许多遍 很多天 许多年
数量短语的四种形式:
• c.每+数词+量词+(名词)。例如:
(3)每一本(书) 每一次 每三年
• d.指示代词+数词+量词+(名词)。 例如:
(4)这三本(书) 那三本(书) 这三次 那三次 这三天 那三年
数量短语的作用
• 一、表示数量。 • 二、起指代作用。 • 三、用以构成某种特殊的句式。 • 四、对某些句法结构起某种制约作用。
一、表示数量
• 我今天吃了三个面包,喝了两杯咖啡
二、起指代作用
(5)今天他钓的鱼,一条是鲤鱼,一条是鲫 鱼。 (6)他儿子和儿媳妇都在新华印刷厂工作, 一个是会计,一个是电话接线员。
实例七:
(29)多苹果 多书 少苹果 少书 (30)多的苹果 少的苹果 多的书 少的书
(31)多的一箱苹果 多的量短语, 那么只能是粘着的。
实例八: (1)“给我(一杯)酒!”“好,马上就 来。” (2)“你看送她什么好?”“送她(一个) 手机。” (34)昨天我们给王叔叔一坛绍兴酒。 (?昨天我们给王叔叔绍兴酒。) (4)她送小妹一个手机。 (?她送小妹手机。) (5)给王叔叔绍兴酒的是李亚平先生。 (6)她决定送小妹手机,送小弟电脑。
三、某些句法组合排斥数量短语
• 实例十三: (1)什么人? 什么书? 什么朋友? 什么衣服? (2)什么人? 什么书? 什么朋友? 什么衣服? (3)怎么三个人 *三个怎么人 *什么三个人 三个什么人 *什么两个人? *什么一本书? *什么三个朋友? *什么两件衣服? 两个什么人? 一本什么书? 三个什么朋友? 两件什么衣服? 怎么三本书 *三本怎么书 *什么三本书 三本什么书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四)
又如当“动词语+的”修饰名词作定 语的时候,有的“动词语+的”修饰的中心 语(如“开车的司机”中的“司机”), 在一定上下文里可以省略不说,如“开车 的司机都吃饭去了”也可以说成“开车的 都吃饭去了”;而有的“动词语+的”修饰 的中心语(如“开车的技术”中的“技术 ”)则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省略不说。 如“那位司机啊,开车的技术可好了”, 就不能说成“那位司机啊,开车的可好了 ”。这又是为什么?其中有无规律可循?
三、怎样分析、解决“动词语+的”结构所引 起的问题 前边我们对“动词语+的”这种“的”字结构 的结构形式和表义特点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在回 答这些问题之前,还有必要先对汉语的“的”字结 构,特别是“动词语+的”的“的”字结构作一点 说明。 关于“的”字结构,我们都很熟悉。它是一个 由实词性词语加上结构助词“的”所形成的一种名 词性的结构。“的”字结构从语法性质上说,实际 上就相当于一个名词性成分。而从“的”字结构的 用法看,它又有点儿像代词。譬如说“红的”,它 不是只用来指称某一种特定的事物,而是可以用来 指称任何具有红颜色的事物——或“衣服”,或“ 裙子”,或“圆珠笔”,或“铅笔”,或“帽子” ,或“花儿”,等等。
按照这种看法,汉语中的动词也可以分为不同 的“价”。比如现代汉语里的动词按上述“配价 理论”就可大致分为四类: A类动词: 不强制要求与某种相知的名词性 词语 关联的,这类动词我们就称它为“零价动 词”记为“动0”。“零价动词”大多是反映自然 现象的动词。例如:“地震、刮风、下雨、下雪 ”等。 B类动词: 强制要求与一种性质的名词性词 语关 联的,我们把这类动词称为“一价动词”, 记为“动1”。例如:“病、醉、休息、咳嗽、游 泳”等,“一价动词”差不多就是一般说的不及 物动词。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网上课件)
动语与宾语的关系,定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等等。 • 语义结构关系是指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 联系,诸如施事与动作的关系、动作与受 事的关系等。
• 一是表示程度浅,含有勉强过得去的意 思,大致相当于“尚”,(还2)
2021/3/27
CHENLI
41
• 如:
他家比我家还1干净 相比之下这个房间还2干净 那地方比这里还1脏 *相比之下这个房间还2脏 那孩子比他还1干净 *相比之下那孩子还2难看 他家的山墙比我们家还1厚 这个房间的山墙还2厚
2021/3/27
2021/3/27
CHENLI
16
• Do you eat an/one egg every day?
• ——Yes,I eat an/one egg every day.
• ——*Yes, I an/one egg every day.
• ——*Yes, eat an/one egg every day.
2021/3/27
CHENLI
22
• (5)同一种语法关系可以隐含较大的语义 容量和复杂的语义关系而没有任何形式标 志。例如:
•
吃苹果
•
(这锅饭可以)吃五个人
•
吃大碗
•
吃食堂
•
吃利息
•
躲高利贷
•
排电影票
2021/3/27
CHENLI
23
• (6)语序固定,语序成为汉语表示语 法意义的重要手段。 例如:
(2)语义对语法的影响和制约
• 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有时对语法产生影响
2021/3/27
CHENLI
现代汉语陆俭明
现代汉语陆俭明摘要:一、现代汉语的概述二、现代汉语的特点三、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四、现代汉语的演变与发展五、提高现代汉语水平的建议正文:一、现代汉语的概述现代汉语,指的是自20世纪初以来,在我国大陆范围内通行的语言。
它是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官话方言为标准,吸收了古今各种方言和外语的优点,逐渐形成的全国通用语言。
现代汉语包括普通话、地方普通话和少数民族语言。
二、现代汉语的特点1.语音系统简化:与现代汉语相比,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更为复杂。
现代汉语通过音韵改革,简化了一批音节,降低了语音学习的难度。
2.语法结构简单: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相较于其他语言更为简单,没有复杂的词尾变化和词态。
词汇主要以单音节词为主,词义明确。
3.汉字简化:为了提高文字书写的速度和方便,现代汉语对一部分汉字进行了简化,形成了现在我们所使用的简体字。
4.词汇丰富:现代汉语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了古今各种方言和外语的词汇,使其词汇丰富、表达力强。
三、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主要包括词类、句法、语义等方面。
其中,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助词等;句法包括主谓宾结构、偏正结构、动宾结构等;语义包括词汇意义、语法意义、语境意义等。
四、现代汉语的演变与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汉语也在不断地演变与发展。
新词汇、新表达方式的不断涌现,使得现代汉语更加丰富多元。
此外,现代汉语还面临着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挑战,需要我们在国际交流中不断调整和改进。
五、提高现代汉语水平的建议1.多读书、多写作: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积累词汇和表达方式;多进行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2.学习语法:掌握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注重口语训练:加强口语练习,提高口语表达的流畅度和语言美感。
4.拓宽知识面: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更具深度和内涵。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三)
语法学中的某一小类实词的“语义特征”, 是指该小类实词特有的、能对其所在的句法格式 其制约作用的、并足以区别于其他小类实词的“ 语义要素”。因此,实词的这种语义特征都是结 合具体的句法格式概括得到的,而不是离开具体 的句法格式单纯从词义的角度分析、概括得到的 。这里有两层含义: 一是如果离开具体句式,单纯从词汇角度概括 一些词的语义特点,那不一定有句法上的价值。 例如从词汇的角度说,可以将“粉笔”、“黑板 ”、“板擦”等归为一类,标以[+教具]的语义特 征。这样做在词汇学里可能是有价值的,但在句 法学里不一定有价值,因为这些词语在句法结构 上的表现可能不完全一样。
(一)关于“名词[主语]+动词+名词[受 事]+给+名词[与事]”句式
“名词[主语]+动词+名词[受事]+给+名 词[与事]”里,“名词[主语]”是指充当主语 的成分,“名词[受事]”和“名词[与事]”都 是指充当宾语的成分。下例都是按“名词[ 主语]+动词+名词[受事]+给+名词[与事]”格 式造出的句子,但请注意各个句子所表示 的语法意义并不一致:
可以发现,“A类”中的各例,两个动词所表 示的行为动作实际只是一个过程,拿(a )句来说 ,“送小王词典”的过程也就是“给小王词典”的 过程。而“B类”、“C类”中的各例,两个动词 所表示的行为动作是两个过程。但是“B类”和 “C类”还有区别,“B类”中的各例,两个过程 都是“转移”过程,拿(e)句来说,一个转移过 程是“情报”从别处偷到“他”手里,一个转移过 程是情报再从“他”手里到“敌人”手里;而“C 类”中各例的两个过程,一个是“制作”过程,一 个是“转移”过程,拿(b)句来说,“刻图章” 是制作过程,把图章从“他”手里到“小王”手里 是转移过程。上述这些差别可以通过变换分析来加 以分化。例如: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三PPT课件
A、台上坐着主席团。 森林里跳出了一只老虎。 隔壁店里走了一帮客人。 存现句:三种不同分析
1)吕叔湘、黎锦熙、王力分析为:状+谓+主 (语义)
2)《暂拟》50年代,分析为:状+谓+宾 3)张志公分析为:主+谓+宾(处在同一平面上, 上连主,下连宾) 4)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与张志公的分 析基本相同,丁采用的是层次分析法:主+动+宾 主—动—宾
第9页/共205页
他今天买了一本书。
主状+动+宾
主‖[状]+动+宾(形式)
他——施事 买——动作 书——受事 施——动——受(意义)
放在交际当中就有了内容。
对于一个既是语言单位,又是言语单位的句子,我们既要可以从句法平面, 也可以从语用平面进行分析,因此主语和话题能共处于同一个句子当中。
第10页/共205页
第九讲 话题与主语
一、 话题与主语的性质: (一).话题即主语 以赵元任为代表
1.赵先生认为:“在汉语中把主语、谓语当作话题和说明来看待比较合适。”赵把话题与主语合二 为一,这样一来,句首的时间n..,地点n..,介词短语,甚至是ad.性的成分都得被看成是主语。
第1页/共205页
2.朱德熙也有这样的看法,他说:“从表达 的角度说,主语是话题,谓语是 陈述。”他并把主谓短语中的主语也看成是话题,他说:“主谓结构有主、谓两部 分组成,主语是成熟的对象,即说话人要说道的话题(词组或短语)。”
第31页/共205页
3)用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来确定主宾语,怎样结合,看法还不一致, 有的认为应当从结构形式出发分析句子,但不能脱离意义,吕冀平、张志公为代 表;有的认为确定主、宾首要的标准是意义,不过也要适当地注意结构形式,傅 子东、王宇炎为代表;有人还主张确定主宾,同时兼顾形式和意义,胡附、文炼 为代表。
(完整版)陆俭明_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1)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跟大家所熟知的英语、俄语、日语等相比较,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有一些特点。
一、语音上的特点就现代汉语语音看,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汉语每个音节都有声调。
汉语属于有声调语言。
音节的高低升降,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例如“妈”、:麻”、“马”、“骂”,他们的声母和韵母相同,声母都是[m],韵母都是[a],就因为音高不同,表示的意义就不一样,在书面上就写成四个不同的汉字。
这种区别意义的音高就叫“声调”。
就汉语标准语说,有四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简称“四声”。
有的方言有9个声调,如广州话;有的方言有7个声调,如苏州话;有的方言有6个声调,如客家话;也有的方言是5个声调,如合肥话。
我是苏州人,大家不妨听一听苏州的7个声调:阴平高阳平穷阴上古阴去肺阳去洞阴入不阳入夺汉语里每个音节都有声调。
几个音节连读时,有的会发生变调。
例如普通话里上声跟上声连读时,前一个上声会变成类似阳平的35调。
如“土改”跟“涂改”在读音上差不多,而原先“土”是上声字,“涂”是阳平字。
(二)汉语音节分明,构造简单而有规律。
汉语是单音节性很强的语言,音节特别分明。
汉语以音节为基本的表意单位,每个音节都有意义;汉语里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基本上都是单音节的。
因此汉语历来看重音节的分析。
对汉语音节的分析,除声调外,历来把一个音节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
声母是指一个音节开头的那个辅音,韵母是指声母以后的以元音开始的整个部分。
拿“天”(tiān,[t‘ian‘‘])来说,其中t[t‘]是声母,ian[ian)就是韵母。
汉语中有的音节开头没有辅音,譬如“安”(ān,[]),这个音节一开始就是一个元音o[a],但我们设想它开头也有一个声母,只是那个声母是个零(记作o),这种声母就叫做“零声母”。
建立了“零声母”这个概念,汉语的音节分析就变得极为简单明了了,那就是任何音节都可以分为三部分:二、词汇上的特点’就现代汉语词汇看,主要有以下特点:(一)在古代汉语里,单音节词占优势;在现代汉语里,双音节词占优势。
陆俭明当今现汉研究)
在理论思考方面
一是提出了如何摆脱 印欧语束缚的问题(朱 德熙1982)。
当然,怎么摆脱? 摆脱的切入点选在哪 里?都还在探索。
朱德熙的探索
朱先生所提出的 “词组本位”观点 正是他探索的成果。
徐通锵的探索
徐通锵先生(1991, 1994)将切入点选在语 法结构单位上,提出了 “字本位”的观点。
在这里我不想对 上述种种观点加以 评述,请大家去思 考。
在理论思考方面
二是提出并开始注重 如何从人类语言共性的 视角来认识汉语特点的 问题。(王洪君1994)
而且,开始有所尝 试,有所思考,有所 研究。例如——
吴福祥(2003)所 作的关于汉语“和” 与英语前置词with的 类型学比较。
沈家煊(2005)关 于三元动词中各个论 元提取时,原位是否 要用第三人称代词的 类型学思考。
怎么解释二者的差异?
【例五】
a1. 眼镜在剪刀右边 b1. 小岛在湖的中央 c1. 书在桌子上 d1. 蚊子在钉子旁边
a2. 剪刀在眼镜左边。 b2. ?湖在小岛的周围。 c2. ?桌子在书下。 d2. ?钉子在蚊子旁边。
为什么?怎么解释?
【例六】
A.不相信他不知道 = 相信他知道 不赞成他不回国 = 赞成他回国 不希望他不参加 = 希望他参加
建言之二:要看书, 要不断输入,更新知 识,并坚持多元论。
建言之三:既要重视 材料的挖掘,更要重视 理论思考,要有理论意 识。
最后送你们三句话
勤字当头 锲而不舍 脸皮要厚
谢谢大家! 意见谨供参考! 欢迎批评指正!
邢福义的探索
邢福义先生(1995) 将小句作为切入点,提 出了“小句中枢说”的 语法观。
沈家煊的探索
沈家煊先生(2007)提出 “作为理论构件汉英有系统 差异,讲汉语语法不可过分 重视名动对立”。这也是朝 着这方向探索所提出的看法。
最新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精品课件陆俭明
《语言学论丛》、《当代语言学》(前《国外语言学》)、《北 京大学学报》、《世界汉语教学》、《南大语言文化学报》(新加坡) 编委,《语言文字应用》、《汉语学习》、《中国语言学论丛》顾问
2019/2/26 3
2019/2/26
论文(共120多篇):
2
社会兼职情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北京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副所长 北京市社科联中文评议组成员 国际汉语研究会常务理事(曾任)
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
北京市语言学会副会长兼常务理事 新加坡教育部华语规划和发展署华语顾问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国家语委研究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 全国高等学校自学考试中文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王力语言学奖评奖委员会委员 吕叔湘青年语言学评奖委员会委员 浙江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等多所高等学校中文系兼职教授
2019/2/26
著作:
汉语成语小词典(集体编写),商务印书馆,1958年。
现代汉语虚词例释(集体编写),商务印书馆,1982年。
现代汉语虚词散论(与马真合写),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年。
虚词(与马真合写),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93年。 现代汉语句法论,商务印书馆,1993年。 陆俭明自选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现代汉语,(集体编写),商务印书馆,1995年
陆俭明
陆俭明 男 中国 1935年11月5日 出生 江苏省吴县 夫人:马真 工作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 所在 教研室:现代汉语教研室 教学、研究 领域:现代汉语 研究方向:现代汉语句法、现代 汉语虚词、对外汉语教学、中文信息 处理以及中学语文教学等方面 开设过的课程:现代汉语、写作、 语法修辞、汉语语法专著选读、现代 汉语虚词研究、现代汉语语 法研究、 汉语语法分析、现代汉语句法语义学、 中国语音声研究、古代汉语语法、现 代汉语词汇讲座、 中国语教授法、高 1 级汉语写作、中级汉语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客人了
• 来早了
早来了
———
三、语法
• 1.语法的定义 • 2.语法单位 • 3.语法和语音、语义
———
1.语法的定义
• (1)以马建忠氏的说法为代表。 • “葛朗玛者,音原希腊,训曰字式,犹云
学文之程式也。” • “凡字的分类与所以配用成句之式具在” • 特点:
比较多的继承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目 的在于“学以致用”;注意汉语本身的语 法特征,强调词语组合中的意义联系,提 倡语法与修辞、逻辑的结合。
———
• 今天下午全校大会 •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今天下午有全校大会
今天下午是全校大会 今天下午开全校大会 今天下午召开全校大会 今天下午举行全校大会
———
• (3)在汉语里,词类与句法成分 是一对多的对应。(与英语相比)
———
• 例如:
• 动词+名词:
广播新闻
广播事业
• 动词+动词:
研究讨论 打算回家 挖掘出来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
———
绪论
———
目录
• 一、语言 • 二、汉语 • 三、语法 • 四、三组概念 • 五、句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 • 六、国内语法研究简史
———
一、语言
• 语言,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认识它 • 一是从语言的功用来认识, • 一是从语言的本体来认识, • 一是从语言的表现形式来认识。
• 语言有口语、书面语、体态语三种形式。 • 口语指有声语言,也就是从嘴巴说出来的
话。是语言最根本的表现形式 • 书面语是指将口语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而加
以提炼加工的一种表现形式。 • 体态语主要是手势语,此外还有唇语,这
主要是聋哑人所使用的语言形式
———
语言定义
• 语言是人类藉以思维和互相交际的一个音 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一个变动的音义结 合的结构系统。
———
3.语法上的特点
• (1)缺乏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 A.词类无形态标志。在汉语里
我们不能从词形上看出哪个是名词, 哪个是动词或形容词、副词。
B.名词、动词、形容词进入句 子无形态变化。 例如:
———
例子
• 例如“研究” • 他研究 • 研究语法 • 研究清楚 • 打算研究 • 研究课题
———
• 黄廖的《现代汉语》说“语法是词、 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 胡裕树《现代汉语》说“语法是语言 结构的规律。”
———
• 特点: • 用“结构”或“功能”来衡量所有语
———
• (2)解释主体很少通过明确的 定义将他们的主张直接地表述出 来,类似仝国斌的说法“语法是 形式的哲学”。
———
• 特点: • 比较多的受国外语言学理论的影响,
强调形式在语法研究中的根本作用; 提倡语法与逻辑、修辞分立,认为这 有利于学科的科学化和严谨化。
———
• (3)将认识的重心放在了结构功能 上。
• (2)只要语境允许,句法成分, 包括重要的虚词,可以省略。
• 英语中的主语、谓语、宾语不可 以省略。例如:
———
• Do you eat an/one egg every day? • ——Yes,I eat an/one egg every day. • ——*Yes, I an/one egg every day. • ——*Yes, eat an/one egg every day. • ——*Yes, eat every day. • Who is Jiajun Wang? • ——I am Jiajun Wang. • ——Jiajun Wang. Is me. • ——*I • ——*Is me. • ——*It’s me.
研究结束 访问回来 请他坐下
讽刺说 养殖研究
———
• (4)句子的构造规则和词组的构造规 则基本上是一致的。
•
这是由于汉语缺乏形态标志和形
态变化,以及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一
一对应造成的。
———
• 例如: • I study Chinese grammar. • To study Chinese grammar is important. • studying Chinese grammar is important. • * study Chinese grammar is important. • *It is important study Chinese grammar
———
从语言的功用来认识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载体
———
从语言的本体来认识
• 语言是一个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符 号系统。
• 语言还是一个有规则的结构而且是一 个变动的结构。
• 作为结构,一定具备三种性质:整体 性,可分割性和内含规则性。
———
从语言的表现形式来认识
———
• (5)同一种语法关系可以隐含较大的语义 容量和复杂的语义关系而没有任何形式可以)吃五个人
•
吃大碗
•
吃食堂
•
吃利息
•
躲高利贷
•
排电影票
———
• (6)语序固定,语序成为汉语表示语 法意义的重要手段。 例如:
• 眼睛大大的
大大的眼睛
• 吃饭了
饭吃了
• 客人来了
• (2)在双音节词中,从构词上来看,合成词占 绝对的优势。合成词的构词方式主要有三种: 重叠(词根的重叠)、派生(附加)、复合 (词根和词根组合)
• (3)有丰富的成语,而且大多是四个音节的。 • (4)汉语有量词和语气词
———
•
• a piece of a cup of • 他不愿意啊! • 他不愿意吗? • 他不愿意吧? • 他不愿意呢? • 他不愿意呗。 • 他不愿意了。
———
• 其中使用人口在100万以上的语言有 117种,
• 使用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语言有17种, • 17种语言,:汉语、英语、俄语、西
班牙语、印地语、印度尼西亚语、阿 拉伯语、孟加拉语、日语、、葡萄牙 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
———
二、汉语
• 1.语音上的特点 • 2.词汇上的特点 • 3.语法上的特点
———
1.语音上的特点
• (1)汉语每个音节都有声调。 • (2)汉语音节分明,构造简单而有规律。
汉语里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基本上都 是单音节的。因此汉语历来看重音节的分 析。汉语任何音节都可以分为三部分:声母、 韵母、声调。
———
2.词汇上的特点
• (1)在古汉语里单音节词占优势;在现代汉语 里,双音节词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