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管理学院《博弈与社会》-第14章儒家文化与社会秩序2
博弈社会学
博弈社会学是一种研究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学科,它借鉴了博弈论的思想和方法,探讨社会中个体和集体的行为和决策。
博弈社会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互动:博弈社会学认为,社会中的个体和集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这些互动可以看作是一种博弈过程,每个人都在努力争取自己的利益,而其他人的行为也会影响到自己的利益。
2.社会决策:博弈社会学强调,社会中的决策往往是一种博弈过程。
人们在做出决策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利益,还要考虑其他人的行为和可能的反应,从而做出最优的决策。
3.社会结构:博弈社会学认为,社会结构对个体和集体的行为和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结构包括社会制度、组织结构、权力结构等,这些结构会影响到人们的行为和决策,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运作。
博弈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借鉴了博弈论的思想和方法,包括纳什均衡、博弈树、博弈解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社会中的行为和决策,从而为社会政策和社会改革提供参考。
博弈论翟文明处世
博弈论翟文明处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博弈论是一门研究在冲突、竞争等情况下进行决策的学科,它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涉及到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领域。
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利益冲突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在不断地进行博弈,寻找最有利于自己的解决方案。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学习博弈论的原理和方法,来指导我们在处世之路上做出最优的选择。
翟文明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专家,在博弈论领域中有着深厚的造诣。
他认为,博弈论的核心在于博弈双方在互相竞争的情况下,通过掌握对手的策略和动态变化来做出最优的决策。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需要通过识别对手的动向和战略意图来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
翟文明提出了一些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处世之道上的建议,这些建议都是基于博弈论的原则而得出的。
他强调了在与他人互动时要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情绪化的冲动行为。
这样可以更好地分析形势和对手的动向,找到最合适的对策。
翟文明指出了在与他人博弈时要根据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策略。
有时候需要采取合作的态度,与他人形成利益共享的局面;有时候则需要采取竞争的姿态,争取更大的利益。
在不同情况下,选择正确的策略对于博弈的结果至关重要。
翟文明还特别强调了在博弈中要勇于承担风险。
在现实生活中,机会和危险常常并存,只有敢于冒险和尝试,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就。
不过,他也提醒我们要谨慎行事,不可轻易冒险和盲目进取,要在充分考虑风险和收益的基础上做出决策。
翟文明还强调了在博弈中要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
在团队合作中,不同成员之间的协作和沟通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团结一致的基础上才能够获得最好的结果。
要注重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的目标。
博弈论翟文明处世的关键在于理性分析、灵活应变和团队合作。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断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只有通过掌握博弈论的原理和方法,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取得更大的成功和成就。
希望大家都能够在博弈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目标。
博弈论基本模型
U : Z R n , U ( z ) (u1 ( z ),u 2 ( z ), , u n ( z )), z Z
5. 信息集与信息集分割 信息集由同一个局中人、在相同的时点上的具有相同信息 的决策节点组成。用 I ik (i 0,1,2, , n, k 0,1,2, , ri )表示局中 人i的第k个信息集。它满足 I (1) ik ( 表示空集); (2)从博弈起始点到任一终点的路径至多与 I ik 交一点 (描写同一信息集中的节点处于同一时点上); (3)从 I ik 中的任一节点出发,局中人i可能选择的行动集 合都相同(因为局中人在同一信息集的不同节点上具有相 同的信息)。 在博弈树上,将属于同一信息集的节点用虚线框在一起。 称 I i {I i1 , I i 2 , ,I ir } 为局中人 i( 0,1,2, , n) 的信息集类(在数 学上,称以集合为元素的集合为类)。 称 I {I 0 , I1 , I 2 , ,I n } 为信息集分割。
为什么学习?
从学习中获得心灵的提高,获得心灵的享受。 学习,其实就为自己创造一个美丽的心灵世界的过程。 有人说,我也没什么追求,就学一点实用知识就行,但问题是, 你没有那些“无用”的知识,你怎么驾驭哪些实用的知识呢? “世人只知有用之用,而不知无用只用”。 很多人30岁后就不再读书,到60岁还是30年前的思维;很多人感 慨“现在一读书就头痛”;农村现在不要为生存而挣扎了,那做 什么呢?“我不打牌又做什么呢?” 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的物质世界和心灵的精神世界中,但很多人 只知现实世界的繁华,却不知心灵世界的清新和高远。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就是为追求心灵世界。这些年我深刻体会到:生活的 基础是衣食住行,但生活的重点在于文化和精神。我不知道文化 有什么用,我只知道一个人没有了文化还有什么用呢? 教师的功能:催化剂(使学生更快速更深入地学习) 大医医心:能医心者,才是大医。
光华管理学院《博弈与社会》-第14章儒家文化与社会秩序
合作为君子,不合作为小人;君子先走,小人后走: 君子2,小人1。 合作 不合作 先走 -1,4 先走 -1,-1 后走 2,1
合作 不合作
3,3
后走
4,-1
0,0
1,2
,-1
张维迎 版权所有 不得复印
9
张维迎 版权所有 不得复印
10
儒家的激励制度
社会分工、社会地位和才智德行是三位一体 的。儒家“礼”的目的是鼓励大家做“君子” 不做“小人”; 人人可以成尧舜。 养尊处优的物质享受只是贤德的报酬。
5 张维迎 版权所有 不得复印 6
志的实证法……与此相反,儒家则恪守古 老的习惯\惯例和礼仪,而这些……历代中 国人本能地认为是天经地义的……这就 是礼,我们也许可以把它等同于自然法.
张维迎 版权所有 不得复印
1
礼作为协调机制:荀子(礼论)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
协调博弈
以进门为例 先走 先走 -1,-1 后走 2,1
教育与社会规范
好的规范 道德教育 坏的规范
自己的行为准则时,社会规范就成了个 人道德; 教育的重要性:性相近,习相远。 习惯成自然:以学剃头为例
+ +
张维迎 版权所有 不得复印
+
知识教育
18
张维迎 版权所有 不得复印
17
3
中华文化的复兴
儒家文化是不是更符合法治精神? 有关自然法与实证法的争论; 良法与恶法; 文化的继承与革新。
儒家的激励机制
“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朝无幸 位,民无幸生,尚贤使能而等位不移。”(荀 子,王制) “德必称位,位必称禄,禄必称用。”(荀 子,富国篇) “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人载其事而 各得其宜。上贤使之为三公,次贤使之为诸 侯,下贤使之为大夫。”(荀子,君道篇) “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 其寿。”(中庸)
北京大学张维迎_博弈与社会全套讲义ch2
"囚徒困境"的一般表示
合作 合作 不合作 T,T R,S 不合作 S,R P,P
满足:R>T>P>S; (S+R)<T+T
用法律解决"囚徒困境"
合作 合作 不合作 满足:X>R-T T,T R-X,S 不合作 S,R-X P,P
"智猪博弈"(boxed pigs)
有些博弈没有占优均衡,但通过剔除"坏"战 略,我们可以预测博弈的结果.如"智猪博弈"
企业2
做广告 不做广告 4, 4 1 5, 1 1 0, 10
企业1
不 做 广 告 1 , 15
纳什均衡:(做广告,做广告)
所有权配置与等级结构
q2
纳什均衡与学习过程
R1
考虑团队生产:让其中的一个人变成所 有者
工作 工作 偷懒 6,6 8,0 偷懒 0,8 2,2
NE R2 q1
双寡头竞争:Cournot博弈
理性共识
(common knowledge of rationality)
(1)Zero-order CKR: 每个人都是理性的,但不知 道其他人是否是理性的; (2)First-order CKR: 每个人是理性的,并且知道 其他每个人也都是理性的,但并不知道其他人 是否知道自己是理性的; (3)Second-order CKR: (1)+(2)+每个人知道(2) Nth-order CKR: R(b)C(b)R(b)……C(b)R is rational,
按 按 等待 3,1 7,-1 等待 Nhomakorabea2,4 0,0
这个博弈中,大猪的最优选择依赖 于小猪的选择,但小猪的最优选择 与大猪的选择无关.如果大猪知道 小猪的理性的,大猪将选择"按". 均衡是"大猪按,小猪等待". "劣"战略:无论对方选择什么,如 果自己选择A得到的总是收益小于 选择B得到的收益,A就是相对于 B的劣战略.
光华管理学院《博弈与社会》-第3章多重均衡与制度和文化
靠左行
1,1
-1,-1
靠右行
-1,-1
1,1
交通规则的演变
• 在多个纳什均衡之间不存在优劣之分时,偶然 事件对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 从历史上来考察,许多交通规则一开始并不体现为法律,而是长 期演化而来的。在欧洲大陆的早期,道路行走规范是非常地方化 的,有些地方采用靠左走的习惯,有些地方采用靠右走的习惯, 是不统一的。只是随着道路的增加和地区间交往的扩大,地方性 的习惯才逐步演变为区域性的规范,然后有演变为全国性的规 范。但直到19世纪前,道路规则也仅仅是作为规范而得到遵 守,而不是作为交通法律而得到执行。现在欧洲大陆的靠右走的 规则是在法国兴起的。
帕累托最优均衡
(3.5“,3.5”) 帕累托优于(5.5“,5.5”) Cheap talk 可 以帮助协调 到一个帕累 托最优均衡
3.5“
5.5“
3.5“
8, 8
3, 2
5.5“
2, 3
6, 6
为什么要相信?
C C1 R1 R R2 8,0 7,7 9,9 C2 0,8
锁定效应与路径依赖
• 如果博弈参与人很多,达成协议的成本很高,最初的 非帕累托均衡可以被锁定(lock-in), 导致路径依赖 (path dependence):每个人多偏好于新产品(或标 准),如果其他人都选择新产品的话;但由于每个人 都预期其他人不会选择新产品,所以每个人的最优选 择是不转向新产品,结果是整个社会被锁定在现有的 产品(标准)(非帕累托最优); • 这常被用来作为市场失灵的理论证据; • 经验证据:QWERT vs Dvorak键盘;Beta vs VHS录象 机;MAC与IBM计算机软件; • 但最新的研究似乎正在推翻这些广泛流行的结论。
博弈论与经济行为(诺伊曼和摩根斯特恩合著的经济学著作)
谢谢观看
内容简介
虽然《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旨在把博奕理论运用于经济和社会问题研究,但它的大部分篇幅是用来阐述“博 奕论”的数学理论论证。《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全书共分12章:经济问题的陈述;策略对策的一般形式描述;二 人零和博奕:理论;二人零和博奕:例;三人零和博奕;理论的一般陈述:n人零和博奕;四人零和博奕;某些有 关参加人数n≥5时的注记;博奕的复合与分解;单纯博奕;一般非零和博奕;优越与解的概念的推广。此外,从 第二版起,又增加了一个附录:效用的公理化处理。
博弈论与经济行为(诺伊曼和摩根 斯特恩合著的经济学著作)
诺伊曼和摩根斯特恩合著的经济学著作
01 内容简介
03 作品思想 05 出版信息
目录
02 创作背景 04 作品影响 06 作者简介
《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是约翰·冯·诺伊曼和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合著的经济学著作,于1944年首次出版。
《博弈论与经济行为》首先从讨论经济行为出发,说明了建立博弈论的必要性。然后通过细致的分析,引出 了对博弈概念的公理化描述。接着再系统而全面地建立了博弈理论,最后又回过头来研究经济行为及一些其他方 面的问题,作为理论的直接应用。该书理论建立的线索是:首先,建立二人零和博弈的完整理论;其次,在二人 零和博弈论的基础上,建立n人零和博弈的理论;最后,证明一个一般的n人非零和博弈可以化为一个(n+1)人 零和博弈。这样,就在理论上解决了一切有穷博弈的问题。
作者简介
约翰·冯·诺伊曼
约翰·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1903—1957),数学家,被称为“计算机之父”。1926年获得数学 博士学位。1933年加入美国国籍。1940年以后参与多次军事领域的应用研究。1943年参与曼哈顿计划。1946年在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完全自动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并于1951年制造成功,这是现代通用机的原 型,他开创了人工智能研究的新领域。他的研究成果算子代数被称为冯·诺伊曼代数。主要论著有《论博弈策略》 《量子力学逻辑》《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函数算子》《计算机与人脑》等。
《博弈与社会》第2次作业 (参考答案)
这种情况下只能作为寡头企业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企业 B 将在 t 0 期直至 t 10 期 (共 11
期) 作为寡头企业之一存在于市场中,在 t 11 期直至 t 25 期 (共 15 期) 作为垄断者存在于市
场中,其将获得的累计利润总额为:
tB1,L ,25
10 B
t 1 t
t2511%tB
求解这一博弈的子博弈完美 Nash 均衡 (Subgame Perfect Nash Equilibrium)。(3 分) 解:
首先容易计算:即使企业 A 作为垄断者独自留在市场中,它最多停留到 t 20 期;即使企 业 B 作为垄断者独自留在市场中,它最多停留到 t 25 期。以上分别是两家企业停留在市场中
问求出的间接需求系统和直接需求系统,分别求解当两家企业之间展开 Cournot 竞争和 Bertrand
第2页
竞争时的均衡,在过程中,分别在 qA,qB 空间和 pA,pB 空间画出当两家企业之间展开 Cournot
竞争和 Bertrand 竞争时的反应函数。(2 分) 解:
考虑两家企业之间展开 Cournot 竞争的情况。企业 A 选择产量 qA 最大化利润:
的最长可能期间,如果不是作为垄断者而是作为两家寡头企业之一,任何一家企业停留在市场中 的期间只会更少。
与企业 A 作为垄断者的获利期间相比,企业 B 作为垄断者的获利期间要长出 5 个期间。这 意味着只要能够坚持到 t 20 期以后,那么在自 t 21期直至 t 25 期之间的这 5 个期间,企业 B 将肯定能够获得累计利润:
退出 (否则在该期就将亏损)。
综上,本博弈唯一的子博弈完美 Nash 均衡是:企业 A 将坚持到 t 10 期,然后在 t 11 期 退出市场;企业 B 一直坚持到 t 25 期,然后在 t 26 期退出市场。
博弈与社会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
(a c)2 ( N 1)2 b
。容易知道, N>1 时,有
( N 1)2 4 N ,因此
(a c)2 (a c)2 。这说明奶茶 MM 依然有先发优势。 4 Nb ( N 1)2 b
但是由于 Advantage 容易求得当 N>3 时:
(a c)2 (a c)2 ( N 1)2(a c)2 , 4 Nb ( N 1)2 b 4 N( N 1)2
2、或许本题的主人公称呼应该改为东嫂和东哥更为合适了。 (1)在 Stackelberg 模型中,我们先考虑“后动者”的行为,在给定“先动者”行为的情形 下,得到“后动者”的最优行为。然后将其反代回“先动者”的决策,求解其行为。 具体到本题:在给定奶茶 MM 的产量选择 Q1 时,考虑奶茶 GG 的最优反应:
左都御史:(不斩,B)
刑部 尚书
(斩,A) (斩,B) (不斩,A) (不斩,B)
(斩,A) 1,1,3 1,1,3 3,2,1 2,3,2
大理寺卿 (斩,B) (不斩,A) (不斩,B) 1,1,3 3,2,1 2,3,2 1,1,3 2,3,2 2,3,2 2,3,2 3,2,1 2,3,2 2,3,2 2,3,2 2,3,2
左都御史:(无罪,C)
刑部 尚书
(无罪,B) (无罪,C) (有罪,B) (有罪,C)
大理寺卿 (无罪,B) (无罪,C) (有罪,B) (有罪,C) 3,2,1 3,2,1 3,2,1 3,2,1 3,2,1 3,2,1 3,2,1 3,2,1 3,2,1 3,2,1 2,3,2 1,1,3 3,2,1 3,2,1 1,1,3 1,1,3
max{( P c)Q2 } max{[a c b(Q1 Q2 )]Q2 }
博弈论蒋文华浙江大学
第一讲、博弈论概述献给诸位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小胜者术,大胜者德。
第一章何为“博弈”博:博览全局弈:对弈棋局→谋定而动是指在一定的游戏规则约束下,基于直接相互作用的环境条件,各参与人依据所掌握的信息,选择各自的策略(行动),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第一节从一个简单的故事说起博弈时要搞清楚对手是谁!博弈时要搞清楚和别人比什么!行为选择既跟对手的情况有关,又跟所遇到的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关。
特别提示:博弈既可以是竞争,也可以是合作!特别提示:博弈,必须学会换位思考!特别提示:博弈,只需领先一步,高人一筹!博弈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由于直接相互作用(互动),每个博弈参与者的得益不仅取决于自己的策略(行动),还取决于其他参与者的策略(行动)。
博弈的核心在于整体思维基础上的理性换位思考,用他人的得益去推测他人的策略(行动),从而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策略(行动)。
特别提示: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一想,就是为自己未来的遭遇着想。
——米兰·昆德拉特别提示:如果因为对方眼中的你的傻,而让对方更愿意和你合作,何乐而不为呢?(大智若愚)特别提示:请不要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去追求成功!特别提示:选对市场(对手)比选对策略更重要!特别提示:在博弈之前,博弈就已经开始了!第二节博弈的渊源一、中国的理解博+弈=下围棋略观围棋,法于用兵,怯者无功,贪者先亡。
----汉代刘向,《围棋赋》二、西方的理解game(规则)费厄泼赖(fair play)第三节学习博弈论的收益一、当局者清更有利的选择更快速的反应二、旁观者更清理解历史与现实预测未来的发展三、提出完善游戏规则(制度)的建议第二章发展简史第一节最初的探索和应用一、古诺模型参加博弈的双方以各自在同一时间内相互独立的产量作为决策的变量,是一个产量竞争模型。
二、伯川德模型该模型与古诺模型的不同之处在于,企业把其产品的价格而不是产量作为竞争手段和决策变量,通过制定一个最优的销售价格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秦晖: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
• 这么旳言论可谓异端之尤,无怪乎清帝雍正会把这 种"贤者居位"说骂为"狂怪丧心之论"。
“圣王”理想中产生 "从道不从君"旳人格追求
• 根据儒家“圣道”高于君命、儒为王者 师、信仰高于权位旳观念,从“圣王” 理想中产生“从道不从君”旳人格追求。
• 儒家赞赏"容隐"、禁止"告亲"旳观念,就与 法家禁止容隐、鼓励告亲旳做法锋利对立。
儒家之用人:伯乐和千里马
• 从性善论与伦理中心主义出发,老式儒家 在用人上讲究一种由德高望重旳伯乐出以 公心地推荐贤德之人为官旳模式。
• 这种自下而上旳荐举加上朝廷自上而下旳 按伦理原则征招"孝廉"、"贤良方正"、"至 孝"、"有道"之人为官旳做法便形成了东汉 至隋这一时期官吏选拔旳主流方式,即察 举、中正之制。
奈何人心之“不可靠”?!
• 这种做法当然形成了全社会“讲道德” 旳风气,但却流于虚假,
• 而且实践证明性善论假定旳那种"出以 公心"旳荐举(所谓"内举不避亲,外 举不避仇")也不可靠,它往往变成出 于私心旳拉帮结派、门阀自固,不但 贻害吏治,而且不利于皇权。
儒家:有内圣而无外王??
• 如此等等,这些弊病以往常被看成是儒家高 调理想与现实社会旳差距,即所谓有内圣而 无外王。
西儒会融, 解构“法道互补”
——典籍与行为中旳文化史悖论及中国 当代化之路
秦晖:《老式十论》文选
博弈与社会讲义
博弈与社会讲义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无论是经济体制还是政治体制,博弈都是一种重要的行为形式。
博弈在社会中不仅存在着广泛的影响,而且其作用也可以说是毋庸置疑的。
它不仅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且还可以改善社会的分配。
首先,博弈是社会学家研究的重要方面。
它是社会学中的一种学术活动,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不仅可以提高社会学家研究的精确性和准确性,而且还可以帮助它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从而更好地制定合理的政策。
其次,博弈可以帮助分析和预测社会的发展趋势。
博弈的实质是建立社会模型,从而帮助分析社会发展的过程。
经过合理的建模与分析,博弈可以帮助社会学家们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帮助政府制定更加明智的政策,从而使社会更有效地发展。
此外,博弈也可以帮助改善社会分配。
博弈可以有效地衡量每个个体参与活动的权益,从而减少社会分配上的不公平。
例如,通过博弈,一个经济体可以制定更加公平的资源分配政策,并分配给每个公民更多可用资源,从而有效地改善了社会的财富分布。
综上所述,博弈在社会学研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分析社会发展的过程,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且还可以帮助政府制定更加合理的政策,改善社会的财富分布。
因此,在当今的社会中,博弈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人们研究和分析社会问题的重要工具。
秦晖: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
秦晖: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绪论:“儒”与“吏”一、“儒表”与“法里”二、“儒表”之下的“法道互补”三、连续的历史,循环的怪圈四、“法道互补”的后果:行政不正义五、“法道互补”与儒的“吏化”和“痞化”六、“法道互补”的危机:行政不安全七、法儒、道儒与纯儒:非主流儒家对“法道互补”的拒斥八、西、儒皆灭,而“秦政”与痞风前后相因——20世纪“文化”启蒙运动的失误九、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新儒学在新文化中的三种价值绪论:“儒”与“吏”传统的思想史研究主要关注典籍中的思想,尤其是这些典籍中思想的形而上层面。
这种关注当然是有意义的。
但是历史进程中真正关键性的还是“社会思想”而不是“典籍思想”。
并且这里所谓的社会思想不仅是有别于精英的“民间思想”,也包括精英们通过“行为”而不是通过言论著述表达的、往往对社会实际影响更大的那些思想。
这主要是指落实在制度设计与政策思维层面上的思想。
心性义理之学只有落实到这一层面,才有可能对社会发生实际影响。
因此思想史研究在关注典籍和形而上层面的同时,有必要从“制度化的思想”的角度考虑问题。
而吏治问题正是传统中国各种思想在制度化时首先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之一。
吏治之“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范畴。
作为中央集权体制下的可任免官僚,中国帝制时代的“吏”是其他盛行贵族制、领主制、土司制的古文明,包括中国境内的许多少数民族历史上所没有的,甚至也是帝制前的华夏上古时代没有的。
《尚书•胤征》所谓“天吏逸德,烈于猛火”;《左传•成化二年》云“王使委于三吏”(杜预注:“三吏,三公也”)。
这里所讲的吏只是贵族的通称。
到了中央集权帝国时代,可与王权抗衡的贵族消失了。
在“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体制下,天下人皆奉皇上为主、在皇权面前“人人平等”地成了奴才,于是与“臣民”一样就有了“吏民”之称。
在秦汉时代,“吏民”是极常见的称呼,从正史直到出土的“吏民田家莂”之类档案文书,都显示出“吏”与“民”一样是给皇上当差的,或者用当时人的话说:吏就是“庶人之在官”①。
儒家思想对于全球治理的时代价值
探求2022年第3期(新212期·总275期)·社会治理·□陈侨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只有不断发掘和利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和丰富知识,我们才能更好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开创人类社会的未来。
”[1]今天,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整个世界迎来范式级的剧变,中国和西方又一次站在了现代文明冲突与交汇的十字路口前。
现代文明蕴含着古代文明的历史基因传承,演化成各具特色的现代国家治理理念的碰撞,形成了当前复杂多变的认识世界。
可以说,当前世界格局的形成,与古典文明的精神源头息息相关且一脉相承。
现代欧美文明融合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基督教和工业文明的精髓为一体,事实上,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主要来源[2]。
而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数千年古老文明与现代国家形态几乎完全重合的国家,中国古代国家初始形态与现代治理体系的构建,则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大量哲学、政治、道德观念的融合积淀为基础的。
“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3],全球治[收稿日期]2022—03—29[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文化自信视角下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研究”(GD16XDS01)。
[作者简介]陈侨予,女,博士,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广州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港澳制度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东广州,510070)。
儒家思想对于全球治理的时代价值[摘要]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大量哲学、政治、道德观念融合积淀的中华文明,形成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价值基础。
本研究从先秦儒家与古希腊治国理政思想出发,以早期中西方文明起源的地理形态、治理版图、人口规模等限制性因素做对比,从文明根源性不同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异质性与当代文明冲突的关系。
博弈与社会(北大 张维迎)
5
效率标准
• 问题: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每个人的行为都会 影响到他人的利益。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标 准判断个人的行为是否正当? • 考虑两种情形:
– 情形A:某店主雇人将竞争对手的店门堵上,使后 者不能营业; – 情形B:某店主以更低的价格和更优良的服务将竞 争对手打垮。
帕累托效率
• 定义:一种状态(资源配置、社会制度等)被称为帕 累托最优状态,如果不存在另一种状态能使得没有任 何人的处境变坏同时至少有一个人的处境变得更好。 • 简单的说法是:对每个人来说,除非“损人”就不可 能“利己”,社会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 • 不同帕累托状态之间不可以比较 • 所以,帕累托最优可能意味着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极 端地,一个人得到所有收入,另一个人一无所有,也 是一个帕累托最优
理解人的行为
• 所有社会科学都是有关人的行为的科 学,但不同学科的方法、假设、着眼点 不同; • 经济学:从个人到社会(from micro to macro) • 社会学:从社会到个人(from macro to micro) • 心理学:用观察、实验的方法看人们实 际上是怎么行为的。(行为科学)
V ( P ) = ∑ piU ( xi )
对理性人假设的批评
• 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intended to be rational, but only limited to be so.
– Cognitive ability(limited computational skill and economicus vs. Homo sociologicus
• Adam Smith vs. Emile Durkheim • Rational, outcome-oriented; social normoriented, not outcome-oriented:
《博弈与社会》读后感
《博弈与社会》读后感原创:何徐任《博弈与社会》这本书是大二时教授《经济学原理》的老师推荐的,老师曾无数次在课堂上提起过“博弈论”这个概念,对于这个概念我的初步认识是:博弈论的全称是“非合作博弈理论”——这是我从百度百科中得到的。
“非合作博弈理论”?!在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概念时,不自觉的在心里默念了好多遍,说实话,心里充满了不解——难道博弈论是在讨论如何不合作吗?带着这个疑惑,我开始看起了《博弈与社会》这本书,从书中寻求解释。
该书开篇便向我们抛出了两个问题——协调问题与合作问题。
张维迎说:“人是群居动物,群体人具有社会属性”。
这个不难理解,毕竟人类在历史长河中从来都不是具有“个体优势”的生物,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选择聚集在一起——生活在“社会”中而不是“孤岛”里,这也让生活在其中的我们无法“独善其身”。
简单地说,即你的“所思所想”不仅仅取决于自己还会受到群体的影响;你的“所作所为”不仅影响自己还有他人——这就是我们的“社会属性”。
人的社会属性意味着生活在群体中的个体将不得不与其他人频繁打交道,这个过程必然涉及彼此之间的合作与协调,而如何解决合作与协调问题,是这个社会运行的基础——决定了这个社会能否顺畅的运行。
该书在开始探讨博弈论前向我们抛出这两个问题,用意十分明显——能否深刻的认识协调与合作问题,是我们掌握后续博弈论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特定的博弈论是以特定的社会作为载体的——也就是说关于博弈论的一切讨论都是以一个特定的社会为背景展开的。
因此,在揭开博弈论的神秘面纱前,搞懂这个特定的社会是如何运行的将是必要的,这让我们能够更好的去理解和接受后续的博弈理论。
可以说,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对一个博弈论领域的小白是十分友好的,很适合初学者阅读。
当然仅仅讨论载体是远远不够。
载体——特定的社会、主体——博弈的双方、以及两者之间的交互关系——博弈知识,这是博弈论的三大构成部分,它们一起组成一套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MBA概况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MBA概况(一)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项目2010年招生简章“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学位项目,特为各类组织、尤其是企业界的资深管理人士而设,意在让各类经营管理的英杰才俊济济一堂,融汇理论,贯通经验,考略思想前沿,撞击真知灼见,以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所在组织的崇高事业。
光华管理学院“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学位项目,专为各类组织、尤其是企业的高级领导人和有志成为高级领导人的杰出中层管理者量身订制,不仅旨在协助学员更善于发现组织中的管理问题,更属意帮助学员长于解决组织的领导问题。
为便利五湖四海的同学就近入读,光华管理学院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同时举办“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学位项目,学制20个月。
学员毕业时,将获颁北京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学位。
光华管理学院全体同仁竭诚欢迎您加入北京大学,让我们共同携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EMBA学位项目中心主任武常岐北京大学是享誉世界的百年名校,光华管理学院是中国最好的商学院之一。
1985年北京大学成立了经济管理系和管理科学中心,1993年在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管理系和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的基础上成立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1994年北京大学与光华教育基金会签定合作办学协议,工商管理学院改名为光华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成立后,由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担任院长。
2005年4月,厉以宁教授为名誉院长;2006年9月8日,张维迎教授为院长。
学院设有8个系,分别是:会计学系,应用经济学系,金融学系,组织管理系,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市场营销学系,商务统计与经济计量系,战略管理系。
学院积极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挂靠学院的研究机构有:北京大学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北大光华—嘉实投资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经济与WTO研究院,北京大学国际经营管理研究所,北京大学社会保障研究所,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北京大学莫里斯经济政策研究所,商业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北京大学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华人企业管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经济与预测研究中心,货币政策与金融形势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北京大学中国中小企业促进中心,北京大学二十一世纪创业投资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际会计与财务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海波龙企业绩效管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联泰供应链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新市场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际MBA案例教学研究中心,北大光华—迪辰物流供应链管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风险管理中心,北京大学商务智能研究中心,中国管理研究协会等。
博弈论翟文明处世
博弈论翟文明处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博弈论中,有一位被誉为“博弈论之父”的学者翟文明,他的研究成果为博弈论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翟文明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博弈理论协会理事长,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博弈理论与应用,在国际博弈理论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
翟文明教授曾经在他的著作中指出:“处世就像在进行一场博弈,我们需要在变幻莫测的环境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面临的处境,我们需要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做出明智的决策,从而取得成功。
翟文明教授提出了“利他原则”和“合作博弈”的概念,认为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考虑他人的利益,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
在博弈中,合作是一种战略选择,而不是一种软弱或者妥协。
只有通过相互合作,才能实现双方的最大利益。
翟文明教授在他的研究中还发现,人们在博弈中常常受到自身利益的干扰,导致无法做出最佳决策。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发现自己在做出选择时受到主观偏见的影响,从而造成错误的判断。
翟文明教授提出要避免“囚徒困境”,即在博弈中双方由于互不信任而无法达成最佳结果的情况。
为了更好地应对处世之难,我们需要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和沟通,明智地选择自己的战略,考虑他人的利益,从而实现双赢的局面。
我们也需要警惕自身的主观偏见,努力消除干扰,做出理性的决策。
博弈论翟文明处世,强调在面对复杂的环境和矛盾的利益时,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合作和坚持原则,从而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取得更多的成功和幸福。
【2000字】第二篇示例:博弈论是一门研究博弈或决策问题的数学分支学科,通过数学模型和分析,来研究决策主体在互动中的策略选择和结果。
而翟文明处世,一句简短的话语,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
本文将结合博弈论的理论和翟文明处世的思想,探讨人们在生活中如何运用博弈论的思维方式,做出明智的决策,从而提高生活品质和实现自我价值。
我们来了解一下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儒道释伦理精神与当代社会和谐交往
命 因子 作 为价 值 导 引依 然 可 以在 现 代社 会 交 往 中发 让 、 和 、 助 , 温 互 提倡 孝悌 , 同情 别人 。 挥重 要作 用 。
一
、
“ 爱诚 信” 仁 的儒 家交往 伦理 精神
不讲 利 害得 失 的 , 么它 是 否崇 高 、 那 遥远 得 让 人 无法
企及 呢 ?回答 是 否定 的 。 孔子 为其 找 到 了最 牢 固 的实 施基 础 。 子 的仁爱 思想 是从 家庭 血缘 亲情 中直 接 引 孔 申出来 的。但 它不 是狭 隘 的亲情 之爱 , 而是 从亲 亲之
[ 关键 词 ] 交往 仁 爱 无 为 慈悲
[ 中图分类 号 ] B 2 [ 2 2 文献 标识 码 ] A [ 文章编 号 ] 10 — 9 7 2 1 )2 0 5 — 4 0 4 6 1 (0 10 — 0 0 0
交往作 为 人 的基 本 生存方 式 . 是人类 所 特有 的社 会 行 为 , 人 的社会 关 系 的活 化形 式和 动态 表现 。近 是
在交 往 世界 中可 以进退 自如 。因此 , 道 释 的文化生 儒
出“ 仁者爱人 ” 的交往理念 , 并提出交往 的忠恕之道 。 “ 仁爱 ” 与西 方社 会 中对天 国上帝 的“ 爱 ” 着 根 本 神 有
的不 同 。仁 爱就存 在 于人们 的生活世 界 之 中 , 即人 也 伦交 往 的二 人关 系之 中。孟 子 认 为仁 爱 根 源 于人 的 “ 隐之 心 ” “ 隐之 心 ” 侧 ,侧 又称 为 “ 不忍 人 之 心 ” 都 是 , 指人类 的同情心 , 是人 的一种 悲天 悯人 的本 能 与情 它 怀 。在 此种 意义 上 , 仁爱毋 宁说 是人 基 于情感 之上 的 活动 与行 为 。 强调 人 与人 之 间 的友 爱 、 善 、 敬 、 和 恭 谦 仁 爱作 为一 种 至上 的精神 交往 原则 . 似乎 是 完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维迎 教授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儒家和法家都以建立和维持社会秩序为
目的,区别只在于他们对于社会秩序的 看法和达到这种理想的方法; 礼与法; 德与刑;
张维迎 版权所有 不得复印
1
张维迎 版权所有 不得复印
2
礼与法
儒家认为,社会必须有贵贱上下的区
11 张维迎 版权所有 不得复印 12
张维迎 版权所有 不得复印
2
社会关系的相互性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 夫、妇妇;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 君仁臣忠;
道德与法律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
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 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 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 给人以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 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故礼者,养也。 君子既得其养,又好其别。
张维迎 版权所有 不得复印 7
后走
1,2
-1,-1
张维迎 版权所有 不得复印
儒家的激励机制
“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朝无幸 位,民无幸生,尚贤使能而等位不移。”(荀 子,王制) “德必称位,位必称禄,禄必称用。”(荀 子,富国篇) “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人载其事而 各得其宜。上贤使之为三公,次贤使之为诸 侯,下贤使之为大夫。”(荀子,君道篇) “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 其寿。”(中庸)
教育与礼仪的重要性
道德教化是养成遵守社会规范的重要途
径; 礼仪是为了提醒人们遵守规范,邀请别 人监督自己; 参加礼仪也是向别人传递信号:我是一 个愿意合作的人。 服装;法官的服装。
15 张维迎 版权所有 不得复印 16
张维迎 版权所有 不得复印
道德:内在化的社会规范
当社会规范被个人内在化(internalize)为
合作为君子,不合作为小人;君子先走,小人后走: 君子2,小人1。 合作 不合作 先走 -1,4 先走 -1,-1 后走 2,1
合作 不合作
3,3
后走
4,-1
0,0
1,2
-1,-1
张维迎 版权所有 不得复印
9
张维迎 版权所有 不得复印
10
儒家的激励制度
社会分工、社会地位和才智德行是三位一体 的。儒家“礼”的目的是鼓励大家做“君子” 不做“小人”; 人人可以成尧舜。 养尊处优的物质享受只是贤德的报酬。
教育与社会规范
成了个 人道德; 教育的重要性:性相近,习相远。 习惯成自然:以学剃头为例
+ +
张维迎 版权所有 不得复印
+
知识教育
18
张维迎 版权所有 不得复印
17
3
中华文化的复兴
儒家文化是不是更符合法治精神? 有关自然法与实证法的争论; 良法与恶法; 文化的继承与革新。
张维迎 版权所有 不得复印
19
4
5 张维迎 版权所有 不得复印 6
志的实证法……与此相反,儒家则恪守古 老的习惯\惯例和礼仪,而这些……历代中 国人本能地认为是天经地义的……这就 是礼,我们也许可以把它等同于自然法.
张维迎 版权所有 不得复印
1
礼作为协调机制:荀子(礼论)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
协调博弈
以进门为例 先走 先走 -1,-1 后走 2,1
张维迎 版权所有 不得复印
3
张维迎 版权所有 不得复印
4
儒家是自然法?
李约瑟:法家只重视纯粹体现立法者意
对儒家文化的重新认识
儒家文化是社会的行为规范;孔子是人类历史 上最伟大的norm entrepreneur; 儒家的“礼”是道德规范与法律的统一体: “法”源于“礼”,“礼”源于“俗”,表明 制度的演化过程; 儒家强调的“分”和等级制度可以理解为一种 激励制度;“君子”是做人的标准。 儒家的“仁”是人与人相处之道, 内在化的 礼。
子)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张维迎 版权所有 不得复印
13
张维迎 版权所有 不得复印
14
道德规范的人性基础
孟子讲,人有四种本心: 第一是恻隐之心;即爱心,“仁”; 第二是羞恶之心;“义”; 第三是辞让之心;“礼” 第四是是非之心;“智”
8
礼与“异”
荀子: 故人之所以为人者,……以其有辨也,…… 故人道莫大于辨,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 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礼:贵有贵之礼,贱有贱 之礼,尊有尊之礼,卑有卑之礼,长有长之礼,幼有 幼之礼. 不同人有不同的衣着打扮有助于协调;所以, 礼 包括形式化的东西.
作为激励制度的等级体系
自然法与实证法
自然法理论的基本原则是,法律与道德
别,如同家庭内有长幼尊卑之分一样; 这种贵贱尊卑长幼亲疏都有分寸的社 会,是儒家的理想社会;礼是维持这一 理想社会的工具;而道德是礼的基础;
法家认为维持社会秩序要靠“法”;维
护法律要靠“刑”
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他们认为,法律 和人们服从法律的义务应当有伦理的或 理性的理由;一项规则要成为法律,必 须合乎道德;“恶法非法”; 实证法:“君主所喜欢的,即具有法律 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