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鉴赏论文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简史

西南大学《中国古代小说赏析》课程论文论文题目: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简史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物理学师范年级: 2011级学号: ****************名:***指导老师:**2012年 12月21日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简史 (3)摘要: (3)关键字: (3)正文 (3)词语来源 (3)先秦两汉 (3)魏晋南北朝 (4)后汉至唐 (4)唐代 (5)宋代 (7)明清时期 (8)后记 (9)参考文献: (9)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简史李生宝222011315231231摘要:中国古代小说,晚熟于诗歌、散文,略早于戏曲。

在发展初期,是被人们不屑的,然而经过漫漫历史长河的洗涤,慢慢的由萌芽发展到了成熟,无数文人留下了优秀的作品,值得我们欣赏。

关键字:先秦神话志人志怪唐传奇宋元的“话本” 章回体正文词语来源小说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篇》中: ”饰小说以干县令, 其於大达矣! ”这里的“小说”,是指于社会人生无涉的琐屑言谈,与后来的小说概念相去极远。

西汉时的“小说”,形式上与先秦小说稍有差异,内容有所变化,开始涉及社会人生。

东汉时,刘歆在《七略》中首辟“小说家”一类。

随后,班固《汉书•艺文志》据此著录各家人物和其著作,指出“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这里的小说是指卑微琐屑的言谈, 属於贬义词。

而在现代汉语中,小说一词指的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当今社会中的名著也已经很大程度上被小说一词等同。

下面我就简单的叙述一下小说是怎样由一个简单的表贬义的词语,发展到现在影响人们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先秦两汉虽前有神话,一般我们认为先奏两汉是中国小说的萌芽时期,我国先秦至两汉尚未有近似现代小说的文学创作。

我们知道,先秦文史哲不分家,汉代仍不脱这一习惯,因此,先秦两汉出现的神话传奇、寓言故事、传闻轶事以及史传文学,当然不能看成为小说,但它们又在内容和形式上为后世小说创作做了准备,特别是《史记》,对我国的小说创作影响最大。

高考作文范文红楼梦议论文

高考作文范文红楼梦议论文

高考作文范文红楼梦议论文《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宝,它以其独特的故事情节、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然而,长期以来,《红楼梦》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其价值和意义的争议。

我个人认为,《红楼梦》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腐败,堪称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首先,《红楼梦》以其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清楚地展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腐败。

作者曹雪芹以贾府这个大家族为背景,描绘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每个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命运。

在这个家族里,爱情、权力、财富无一不是人们追逐的对象,但实际上,这一切都是虚假的。

贾府内部充斥着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斗争,人们为了争权夺利而不择手段。

而在这个社会背景下,追求真善美的爱情也不过是一种虚幻的幻想。

林黛玉即是贾府中最有才情、最有灵气的女子,但她却因为与贾府众人不同的思想和价值观而备受排挤。

贾府内部的众多婚姻也充满了虚伪和利益的考量,以至于贾宝玉与黛玉之间的爱情也最终无法实现。

这些描写深刻反映了封建时代社会的虚伪和腐败,对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其次,《红楼梦》通过对女性命运的描写,表达了对封建社会压迫女性的不满和思考。

贾府中的众多女性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林黛玉、薛宝钗到迎、探春等,每个女性都有不同的命运和遭遇。

林黛玉作为一个才情出众的女子,却因为性格不合、思想不同而被排挤,最终死于忧伤。

薛宝钗则是一个充满聪明才智的女子,但为了家族利益而被迫结婚,失去了自己的真爱。

这些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于女性的束缚和压迫,同时也引起人们对于女性地位和权利的思考。

对于那个时代的女性来说,《红楼梦》是一面镜子,反映出了她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并启发了她们对于自身命运的思考和追求。

最后,《红楼梦》通过对于家庭、亲情的描写,展示了封建家族的衰落和传统价值的崩溃。

贾府这个家族本应是一个封建家庭的楷模,但实际上却充斥着私欲、尔虞我诈。

唐代小说鉴赏论文

唐代小说鉴赏论文

小说题目:《柳毅传》作者:李朝威相关信息:《柳毅传》唐代传奇小说,李朝威(约中唐时人)著。

主要写凡人书生柳毅与小龙女、洞庭君、钱塘君龙族的故事。

书中生动的描写了人神之恋的故事。

也涉及到对古代父母包办婚姻的讽刺,以及自由婚姻的美好。

故事概要:柳毅是仪凤年间的一名书生,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打算回家,回家时又想起有一个客居在泾阳的同乡,于是决定去拜访一下老乡在回家。

在去拜访的途中,见到一个正在牧羊的妇女,长得很好看却见她闷闷不乐的,善良的书生就上前去问她有什么委屈。

于是这个妇女告诉她,自己是洞庭君的女儿,嫁给泾河小龙。

他们一起生活了不久她的夫君就虐待她,对他十分不好,她向公公诉苦,可公公爱惜自己的儿子对他的倾诉不加理会。

说完便问柳毅是否愿意帮自己,希望柳毅能想自己的亲人洞庭君告密。

柳毅十分同情龙女的遭遇,就说了一句“吾,义夫也。

”然而,柳毅终究是凡人,要见到洞庭君谈何容易。

因此龙女告诉了他进入龙宫的办法,之后拿着龙女的信就离开了。

柳毅迅速向老乡告了别便。

回家后他便去拜访洞庭君,他按照龙女给他的办法果然来到了龙宫,见到了洞庭君。

相互行完礼后,洞庭君便问其来意。

柳毅便将自己在回家路上所见到的小龙女的悲惨状况一一告诉了洞庭君,然后拿出龙女的书信。

洞庭君把信看完,伤心至极,哭着怪罪自己当初看不清听不到犹如瞎子一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泾河小龙,使得龙女吃尽了苦头。

洞庭君向柳毅表明谢意,然后又大哭起来,旁边的人都被感动的热泪盈眶。

洞庭君吩咐侍从把消息传到宫中,不一会儿便听到哭声震天,洞庭君一听哭声便急了,叫侍从赶快叫大家别哭出声来,害怕被钱塘君听见了。

原来钱塘君是洞庭君的亲弟弟,以前是钱塘长,如今已被罢职,钱塘君勇猛过人,脾气暴躁,唐尧时发生的九年洪水就是他的一怒,上天因为我的功德才宽恕了他但还是把他拘禁在这里。

话未说完,只听一声巨响,震耳欲聋,一片云烟雾气,顷刻间一条巨龙直飞出去,脖子间还带着金锁链。

洞庭君扶着柳毅好一会儿才镇定下来。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中国古代小说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多样的题材和出色的艺术创作使其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宝。

本文将就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特点以及代表作进行鉴赏和评析。

一、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传说故事和民间传统的口头文学。

在古代,人们常常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递文化、价值观以及历史传承。

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这些故事往往通过口述或者手抄的方式在民间流传。

随着文字的发展和印刷术的兴起,小说的创作和传播得到了极大地推动。

随着社会变革和文化的碰撞,小说逐渐摆脱了对官方文化的束缚,取得了独立的地位。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开创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黄金时代,成为后世作家创作的源泉。

二、特点与风格中国古代小说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 真实而生动的描写。

古代小说以真人真事为基础,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写,让读者如临其境,感受角色的喜怒哀乐,体验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

2. 夸张的情节布局。

古代小说往往采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故事情节,通过充满悬念和冲突的剧情来吸引读者的兴趣。

3. 精细的人物塑造。

古代小说重视对人物形象的描绘,通过语言的细腻表达和角色的言行举止,塑造出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

4. 多样的题材内容。

古代小说的题材涉及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形式多样,给人以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

三、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作1. 《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以贾宝玉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封建家庭的兴衰荣辱,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洞察和社会现象的揭示,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2. 《水浒传》《水浒传》是元代作家施耐庵和罗贯中联袂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英雄传奇小说的巅峰之作。

故事主要讲述了宋朝末年一百零八位好汉聚义起义,抗击腐败官员和拯救百姓的故事。

最新论文《浅谈汉语言文学中的小说鉴赏研究》

最新论文《浅谈汉语言文学中的小说鉴赏研究》

摘要:如今出现了许多汉语言小说,然而只会阅读而没有真正弄懂汉语言小说的现象普遍存在着。

学会鉴赏小说,第一步应当领悟出其中的道理,再来丰富自身的语言知识,从而了解我国汉语文化的历史悠久。

本文简单分析了汉语言文学中的小说鉴赏。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小说鉴赏;研究对于小说鉴赏,存在着许多有关的专业人士。

汉语言文学是以研究我国语言的词语、语法,赏析古今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作为主要内容。

通过对汉语言的学习,从而更好的鉴赏小说。

明清两代是我国古典小说特别是长篇章回小说的繁荣时期。

一、明清小说的概述明清是我国小说史上的兴盛时期,从明代开始,小说充分体现出了其社会意义与文学价值,打破了传统诗文的垄断现象,在文学史上,取得了与唐诗、宋词并列的地位。

清代则是我国古典小说盛级而衰并想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这个时代的小说从思想内涵与题材方面来说,最大程度的融入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以形象、动人的故事而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知晓。

这个时期的《风风火火闯九州》、《三国演义》等作品合称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

《金瓶海》、《儒林外史》等也是非常著名的长篇小说。

在短篇小说方面,《三言二拍》、《聊斋志异》是短篇小说的杰出代表。

这些作品体现了社会斗争与阶级矛盾,塑造了封建社会的生活画面,反对封建礼教,歌颂美好的爱情,在思想性与艺术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二、明清小说的特点1. 小说内容丰富清明小说内容丰富多样,除了在民间流传多年并且经过文人加工的历史演义、英雄传奇,以及用魔幻的方法反应生活的神魔小说之外,小说作者的写作笔法更加贴近了人们的实际生活。

世情小说直接描写了社会世态人情,是小说题材开拓上的重大突破,意味着小说创作迎来了成熟发展的新局面。

2. 贴近实际生活相关文学理念的不断推广,使得人们的实际生活逐渐成为了小说关注的重点,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并对其展开描写。

通过家庭、爱情、婚姻、友情等方面的变化来展现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体现时代的面貌,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社会生活画卷,这是清明小说的特点与长处。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论文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论文

暨南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以文喻史,以旨达志学院:人文学院专业:中文(编辑与出版)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学生姓名:方磊学号:指导教师:罗立群2016 年 6 月 20 日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以文喻史,以旨达志作为四大文学体裁之一的小说,通过描述或刻画故事情节和环境,以人物为中心展开叙述,进而来反应社会现象和作者或写作者的心中所感。

通过本学期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小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而那时还只是一个简答的幼雏时期,历经朝代的变迁,更迭,和人类思想的进步,婴儿时期的小说体裁也在逐步完善并愈发成熟。

而在我看来,小说与其它文学体裁的基本不同之处分别体现在,首先,它的语言较诗歌,散文来讲,更加平实,普通,浅显易懂,但是较话剧而言,又更加普通容易接受。

另外,小说与诗歌相比较起来,描述的更加具体,而且一定会有核心事件,同时,它描述的东西也更加全面,完整,而与形散意不散的散文相比,小说又更加充实,完全。

总之一句话,小说这样的文学体裁极其大众化,可接受化。

不需要过多的文学功底或文化素养,适合社会各阶人群去阅读,同时,还会给人以发人深思的思考。

本学期,我们这门课重点学习了古代不同阶段,不同朝代,各个时期所具备代表性的小说。

在从先秦时期的小说开始读起,到明清甚至是近代小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小说的发展过程,实则也是历史的推移脚步,不同时期的文章,它的语言特点,描写手法,往往会折射出同时期的社会的风气,人们的心理感受,而其中作者所期待的所希望读者读到的情感,往往也折射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和基层人民的生活情况。

这次,我打算通过分析不同时期,小说的发展过程,来研究小说的发展所折射的历史变迁过程。

一. 秦汉时期—小说问世华夏文明起源于夏商周时期,传说黄帝战胜蚩尤后建立了夏朝,中华大地首次出现了文字——甲骨文。

有文字寓意着文明的产生,文明实际上就是指人类有自己的独立的区别于动物的思考,对生活的思考,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论文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论文

英雄何路慰平生---从《虬髯客传》中人物品侠义英雄何路慰平生---从《虬髯客传》中人物品侠义摘要金庸认为《虬髯客传》是中国武侠小说的鼻祖。

《虬髯客传》中所体现的侠义精神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通俗武侠小说,直至今日新派武侠小说都可以从中得到不少启发。

本文通过对《虬髯客传》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论述侠义精神的表现形式,并进一步分析侠义精神的实质和特点。

关键词:唐传奇武侠小说侠文化侠义精神儒侠正文1、前言:豪侠小说是晚唐传奇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类,《虬髯客传》就是其中的名篇。

《虬髯客传》应成文于唐末,主要讲述了隋朝末年虬髯客、李靖和红拂女三人的故事。

李靖于隋末在长安谒见司空杨素,为杨素家妓红拂所倾慕,红拂慧眼识英雄,与李靖私奔,途中结识豪侠虬髯客,结伴同行至太原见到了李世民。

虬髯客本有争夺天下之志,但见李世民神气不凡,是未来天下贤主,于是把财资、兵法传给李靖,让他辅佐李世民成就功业,而自己远赴海外,另辟天地。

小说借虬髯客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圣贤起陆之渐,际会如期,虎啸风生,龙腾云萃,固当然也。

将余之赠,以奉真主,赞功业。

”作品的动人之处不是作为盛世挽歌的主旨,吸引人的是它所展现的豪侠之风。

作品中将李靖、红拂女和虬髯客描写的栩栩如生,这三位也被后世誉为“风尘三侠”。

三位主人公都是快意恩仇、豪迈绝伦的任侠形象,但真正能体现侠义精神高层境界的应是虬髯客这一豪侠形象。

2、人物形象分析:2.1对国家------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虬髯客传》的故事以隋末乱世为背景,其中即涉及到真实历史中的帝王将相又有纯属虚构的人物,虚实相生,被认为是“子、史附庸而承认有一定的虚构”的代表。

以乱世末世演绎侠客传奇,能形成一种广阔的历史视野,侠客们可达庙堂又能至武林,纵马江湖,出入江山,显得大气磅礴。

金庸的十五部小说中只有四部没有明确的历史背景,其他多以社会动荡、朝代更迭的时期作为背景。

这样的设置给了侠客们展现忧国忧民的儒侠风范的机会。

从政治关系上来说,虬髯客与李世民是争天下的对手,但虬髯客却能舍弃匡扶天下的个人理想,将为起事准备的巨额财富转赠,并退出逐鹿中原的舞台,换来一个清平的世界,这种“能舍”的“大仁”“大义”使他的形象迥别于同时代的其它豪侠。

明清小说论文

明清小说论文

明清小说论文第一篇:明清小说论文《儒林外史》读后感在读完《儒林外史》后我深深感到了清王朝的腐朽与虚伪。

《儒林外史》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古典长篇讽刺小说,他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八股科举制度,揭露了反动统治的罪恶和虚伪。

这部小说的作者是吴敬梓,他出生于清代,他从四十岁左右开始用了近十年时间,创作了《儒林外史》,吴敬梓出生于豪门,却沦为穷儒,家境的升沉变化,使他体会到世态炎凉,为其创作《儒林外史》打下了基础。

全书共五十六回,三十多万字,描写的中心是儒林文士。

《儒林外史》表面上写明代生活,实则展示了一幅清初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儒林外史》这部小说任用诙谐幽默而又笔触尖锐的文字描述元末明初的一段考场官场趣事。

故事的主人公多为民间士林人士。

通过对许多民间正直儒士的倾赞和对腐朽政客的鞭棘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改变如此灰暗世界的期望。

他用这部小说表达了他对科举制度旧理学的憎恶而当时一场农民革命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本小说有多个小故事组成而每个故事之间又有一些联系,其中较有名的有《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打秋风》等。

《儒林外史》表面上写明代生活,实则展示了一幅清初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全书以一位正直文人王冕的故事为引子,接着写了周进、范进中举的故事。

周进是个老童生,一生之中科举不得意,直混到给商人管帐的地步。

在商人的资助下,他捐了个监生,又先后中了举,成了进士,官至广东学道。

在南海主考时,他拔了五十四岁的老童生范进。

范进中举后,竟发了疯病,被丈人胡屠户一巴掌打醒。

我尤其欣赏第三回《范进中举》一节,能代表全书思想艺术的主要特色。

作品开头写的是范进的主考官周进,因几十年落第,已经六十多岁了,仍未功遂名就。

他满腔哀怨,见到贡院,痛哭不已,一头撞在号板上,众人急忙抢救,才算活过一条命来。

后来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再次应试,竟巍然高中,做了钦点广东学道,一举成名。

小说就通过他引出了范进。

唐代小说鉴赏论文

唐代小说鉴赏论文

唐代小说鉴赏论文学院: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专业:安全工程(2)班学号:20097340姓名:高健百年孤独读后感“若干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的开篇这样写道。

布恩地亚上校的记忆犹如一滴墨水坠落在宣纸上,无法停止地渲染开来。

恰如《百年孤独》这个题目给人的感觉一样,开篇这段话,马尔克斯将时间和空间拉长延展,给读者以脱离现实时间的魔幻般的感受。

1965年马尔克斯开始创作《百年孤独》,1967年6月29日小说发表。

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马尔克斯。

马尔克斯曾言:“活着为了讲述生活,生活并非一个人的经历,而是他的记忆。

”《百年孤独》里描述的那样一个几乎神话般的世界,那里有马尔克斯童年眼中整个拉美国家真实历史的影射,有近代拉美社会百年变迁的缩影和拉美人民的精神意识,同时也融入了人类百年生存的斗争历史和凝聚的经验和精神,同时还提出了对现代人和社会命运发展前途的思索和探讨。

所有这一切的内涵意义使《百年孤独》成为一部具有史诗意义的作品。

称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内容复杂人物众多情节离奇手法新颖。

作者马尔克斯在书中溶汇了南美洲特有的五彩缤纷的文化。

他通过描写小镇马孔多的产生、兴盛到衰落、消亡表现了拉丁美洲令人惊异的疯狂历史。

小说以“汇集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荣获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

人物介绍:霍·阿·布恩地亚(第一代)、乌苏娜霍·阿·布恩地亚之妻(第一代);霍·阿卡蒂奥霍·阿·布恩地亚之长子(第二代)、雷贝卡霍·阿卡迪奥之妻(第二代)、奥雷良诺上校霍·阿·布恩地亚之次子(第二代)、雷麦黛丝·摩斯柯特奥雷良诺上校之妻(第二代)、阿玛兰塔霍·阿·布恩地亚之小女儿(第二代)、皮拉·苔列娜霍·阿卡迪奥之情妇(第二代)、阿卡蒂奥霍·阿卡迪奥之子(第二代);圣索菲娅·德拉佩德阿卡迪奥之妻(第三代)、奥雷良诺·霍塞奥雷良诺上校之子(第三代)、十七个奥雷良诺奥雷良诺上校之子(第三代);俏姑娘雷梅苔丝阿卡迪奥之长女(第四代);霍·阿卡蒂奥第二阿卡迪奥之次子(第四代)、奥雷良诺第二阿卡迪奥之小儿子(第四代)、菲兰达·德卡皮奥奥雷良诺第二之妻(第四代)、佩特娜·柯特奥雷良诺第二之情妇(第四代);霍·阿卡蒂奥(神学院学生)奥雷良诺第二之长子(第五代)、梅梅(雷纳塔)奥雷良诺第二之次女(第五代)、巴比洛尼亚梅梅之夫(第五代)、阿玛兰塔·乌苏娜奥雷良诺第二之小女儿(第五代)加斯东阿玛兰塔·乌苏娜之夫(第五代);奥雷连诺·布恩蒂亚(破译手稿者)梅梅之子(第六代)有尾巴的婴儿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之后代(第七代)。

明清小说鉴赏论文

明清小说鉴赏论文

明清经典小说鉴赏论文《西游记》的真相摘要:《西游记》家喻户晓,师徒四人各有特色,翻拍成无数影视作品,深受大众喜欢。

要说里面师徒四人,个个特点鲜明,唐僧慈悲为怀,孙悟空活泼好动,猪八戒好吃懒做,沙和尚任劳任怨。

然而,原着里的他们并不是这样,甚至截然相反。

关键词:《西游记》、性格、唐僧、猪八戒、孙悟空、沙和尚正文:《西游记》,明代吴承恩着作,中国四大名着之一,被翻拍成各种电视连续剧、电影、动画,深受大众喜欢。

要说里面师徒四人,个个特点鲜明,唐僧一心向佛慈悲为怀,孙悟空活泼好动武艺超群,猪八戒好吃懒做贪财好色,沙和尚任劳任怨勤勤恳恳。

然而,这些都是影视作品中勾画的人物形象,在《西游记》原着里,这四个人给人完全不同的感受,或许看了原着之后会发现,《西游记》根本不是简简单单的神话小说,更是一部富有讽刺意味的作品。

首先,从唐僧讲起。

在影视作品中,师徒四人里取经愿望最强烈的就是唐僧了。

但相反,在原着中,唐僧恐怕最不愿意西天取经。

此话怎讲?其实唐僧取经是被逼无奈的。

原着中这样写到,一天,菩萨变成一个老僧人带着禅杖袈裟来到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宫中,当时唐僧正在诵读佛经,群臣跪首。

唐太宗喝到来者何人,老僧人便说自己有两件宝贝,禅杖和袈裟,价值不菲。

李世民当即就买下送给唐僧,唐僧感激不尽。

随后老僧人讲到唐僧如此讲经不能普化众生,唯有大雷音寺如来佛祖的真经才能普度众生,永保大唐盛世。

李世民听得心动,问大臣谁能为朕取得真经。

然而群臣鸦雀无声,刚刚太平盛世,谁愿意出去受苦?李世民盯着唐僧,所谓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刚收了别人礼物的唐僧只好说道,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前去取得真经永保盛世太平。

这样一看,唐僧并不是很愿意去取经。

而唐僧答应后,他的弟子们问他为何要自荐,唐僧无奈回答:“得蒙圣上恩宠,不得不尽忠报国耳。

”可以看出,唐僧是多么不情愿。

而取经刚开始,唐僧一路上哭哭啼啼,看见什么野兽,害怕得要休息很久才动身,所以,为什么唐僧如此喜欢猪八戒,正因为他们有共同之处,取经的意志并不坚定。

中国古代小说简史论文

中国古代小说简史论文

论《西游记》——追求神圣与留恋世俗《西游记》是一部我们很熟悉的作品,不管是从文字上,还是从视屏画面上,我们都曾感受过。

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同时又对一个时代,一定社会生活有了反映。

作为一个21世纪的人来说,去感受这种古老神奇文化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促使我们有着更多的梦想与追求。

《西游记》所包含的一层重要思想内涵是对神圣事业坚忍不拔的追求精神。

在明清时许多评点家将本书归之于或儒家或道或佛等教义的宣扬,当然是近于胶柱鼓瑟,如果把书中所写的取经事业视为一种文学的象征,即对于一项神圣事业的成功,除了需克服种种外在的艰难险阻,更重要的是坚定自我的意志。

而心性修炼正是封建社会后期儒释道三家所共同重视的核心,因而心性修炼也就成为贯穿取经全过程的重要线索。

从心性修炼的角度来看,从孙悟空的大闹天空到辅佐唐僧取经便是一个合乎情理的必然转换。

往正面意义上说,取经需要超凡的勇力与坚定的信念,则大闹天宫正是勇力的充分展现。

往负面意义上说,大闹天宫又可以被视为野性的表现与生命力无目的的宣泄。

向往自由是值得肯定的,但自由不是撒野,它应该为实现更高的理想而受到一定的限制。

西天取经可以说正是对理想信念百折不饶的追求,它所显示的乃是生命成熟的境界,并寻找到了生命的真正归宿。

观音菩萨戴在孙悟空头上的那个紧箍,可以有种种不同的解释,但我觉得那是对于野性的限制,是收束放纵之心的理性控制,有了它便可以“心猿归正”,由一个翻天倒海的野神转化为追求功果的真神。

孙悟空的从撒野到终成正果,既是演述取经故事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一个人完整的生命历程。

正是在此一层面上,《西游记》拥有了一种追求终极关怀的宗教神圣感。

《西游记》所包含的另一层面的思想是对世俗生活的关注,尽管书中蕴含着对神圣事业的追求精神,但它毕竟不是哲学讲义而是具有审美功能的长篇小说。

作者采用喜剧的笔调来表现其旨意,可以看出牵涉了作者的另一旨趣,即对世俗生活的倾心。

浅析《幽明录》中的女性形象 古代小说节课论文

浅析《幽明录》中的女性形象  古代小说节课论文

浅析《幽明录》中的女性形象摘要:《幽明录》是南朝刘义庆编撰的一部志怪小说集。

书中大量故事都与女性有关,而其中的女性形象的刻画和塑造在早期的志怪小说中可以说灵动而不呆板,真实而客观。

这些女性或是人,或是神,也或是鬼怪,但作者就借助这些动人的女性形象,通过一个个的故事赞美了这些女性勇于反叛旧的制度,追求爱情,追求自由的优秀品质。

分析书中的女性形象,有助于更好的了解作者在当时的创作思想以及当时女性的生活状态。

关键词:《幽明录》;女性形象女性是文学史上亘古不变的一个主题。

在三千多年前的伟大作品《诗经》中,一位大喊:“髡彼两髦,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大胆追求自己爱情幸福的少女形象就深刻地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

之后,汉魏六朝人在志怪小说中。

又以异化的形式为我们刻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女性世界。

《幽明录》是南朝宋刘义庆作的一部志怪小说,书中与女性有关的故事共有五十五则.占全书的将近三分之一。

在书中。

作者以既赞赏又同情的笔调塑造了一系列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我们从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女性身上体现出的优秀品质。

一、大胆追求,离魂相恋《幽明录》中有些女性形象坚定执著,主动追求自己的婚恋幸福。

甚至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这是魏晋时期任诞风气盛行,礼防稍稍松懈的结果。

《诗经·齐风-南山》中言:“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取妻固然要禀告父母,征求他们的同意,并且要有媒人,要明媒正娶,但还要征求当事人的意见,当事人有相当的自主权。

到汉代,礼教盛行,“必告父母~匪媒不得”就成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成了父母一手包办的事情.当事人完全没有自主权。

于是婚前恋爱被禁止,至于夫妇之爱,更是掺杂了大量的伦理成分。

到了魏晋时代,礼教在任诞风气的冲击下,有了很大程度的动摇。

《晋书》载阮籍不守“叔嫂不通问”的古制.迳与嫂子话别;甚至醉卧酒家妇身侧而不避嫌疑。

刘伶则赤身裸体。

声言以天地为屋宇,以屋字为挥衣。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论文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论文

古代小说人物形象对比学号:1150810016 姓名:谢新琪班级:11化学教育班曹雪芹《红楼梦》里众多的出色女子让世人不禁惊叹造物主的神奇,而黛玉和宝钗更是其中的翘楚。

林黛玉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更具有绝世的姿容;富有西施“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这些都突出了她的悲剧性格之美。

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

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

红楼梦里各个女儿都精华灵秀独具其魅,却只有黛玉美的让人由衷地心疼和爱怜。

宝钗的长像在读者的心中应该说是有具体形象的:脸形、眼形、眉形都是具体可想的。

宝钗生得肌肤丰泽,大观园中人多用杨妃比宝钗。

钗黛同为大观园中数一数二的绝色女子,风华绝代,俊美希世,但是在曹雪芹笔下,宝姐姐形容具体一些,林妹妹形容朦胧一些,也许曹老先生认为宝钗还是俗世的美女,而黛玉是灵河岸边的仙草,绛珠仙子的容貌不是人世间的语言可以形容的,只能缥缥渺渺,朦朦胧胧的让人去想象。

林黛玉出身于“钟鼎之家”“书香之族”,是知识分子的中等人家亦为侯门后裔,但到父亲林如海时已降落到只是做一个扬州的盐政官。

薛宝钗则是出身于金陵四大家族之一。

林黛玉和薛宝钗虽都同住于荣府中,但林黛玉并不像薛宝钗在贾府有着「外戚」的优势,且薛宝钗在经济上并非依赖着別人,进退分合中,是留有余地的。

因此薛宝钗在賈府占有的优势之地位,与林黛玉孤女无依寄人篱下的情形是完全不同的。

林如海膝下无儿,对聪明绝顶的黛玉特别钟爱,请了老师把林黛玉当儿子一样的教书,使她具有高人一等的才华,这在当时封建的社会和重男轻女的观念下是很少见的;却又因她体弱,不能严格课读,从这地方就可以说明了黛玉自幼就孤独、任性,而沒有接受一般标准的封建教育。

黛玉的博览群书,只为了满足文艺兴趣,发展性灵;于是心醉于《西厢记》、《牡丹亭》这种浪漫传奇;但宝钗对于求知就有一定的规范,她对于求知上给人的感觉是较偏重于“学以致用”的。

名著《水浒传》中却有着两位英雄好汉林冲和武松,他们有着同样高强的武艺,同样有勇有谋。

毕业论文--西游记中的女妖形象(共5篇)

毕业论文--西游记中的女妖形象(共5篇)

毕业论文--西游记中的女妖形象(共5篇)第一篇:毕业论文--西游记中的女妖形象《西游记》中的女妖形象评析摘要:《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杰出的长篇小说.它以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故事塑造了人们所喜爱的“人”、“物”形象。

其中的女妖是一个集神、人、物、魔为一体的形象。

尽管她们有着魔的本性,神的本领,但更有着人的性情,特别是女性的性情。

正是因为吴承恩笔下的女妖有着复杂的性情,给后来者以有益的借鉴,对认识女性,认识社会以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女妖;妖魔性;人情;人性正文:《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杰出的长篇小说。

它以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故事,塑造了人们所喜爱的“人”、“物”化的艺术形象。

《西游记》中的女妖是一个极为独特的群体。

在唐僧西天取经的路上,她们既如片片迷人的风景,又似道道可怕的陷阱,吸引着读者的目光。

这些精灵妖魔,她们虽出身不同,法术各异,却个个本领高强。

白骨精狡猾善变,蝎子精邪恶狠毒,罗刹女爱子情深等,共同丰富着《西游记》的人物画廊。

笔者认为,这些精怪尽管有着妖的外表,魔的本性,神的本领,但她们更有着一颗人的心灵,尤其是女性的心灵。

笔者很少发现有论女妖这一独特形象的文章,尤其是在女妖的人性这方面论及甚少。

本文拟对《西游记》中女妖这一群体的妖魔性与人性进行探讨。

一、女妖的妖魔性千百年来,妖就是一种反常怪异事物的名称。

《左传.宣公十五年》云:“地反物为妖。

”女妖也曾是美丽女子的专用形容词,曹植就曾在《美女篇》中有:“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因此,在《西游记》中的女妖魔,虽为取经人的对立面,均非善类,但与那书中的男性妖魔相比,却几乎是清一色的美人。

个个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美虽是女妖们的外表,妖却是一种反常的事物,而狠毒、邪恶、怪异、纵欲等却不失为女妖的内在妖魔性。

美也罢、毒也罢,都成了女妖最基本的含义。

女妖也就成为中国自古以来那种不符合现实社会普遍要求和封建伦理道德的代名词。

当然,《西游记》中也有独特的女妖,那就是罗刹女,她除有其它女妖的共性外,却还有一颗爱子情深的心,这是后话,下面笔者略析女妖的妖魔性。

古代小说研究报告论文

古代小说研究报告论文

古代小说研究报告论文古代小说研究报告论文古代小说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文学积淀。

本篇报告论文将围绕古代小说的流派、创作特点和文化价值展开研究。

首先,古代小说可以分为四大流派:神仙小说、历史小说、传奇小说和志怪小说。

神仙小说以神仙、仙侠和仙人为主要角色,其中代表作品如《西游记》。

历史小说则以历史事件、人物为素材,通过小说形式还原历史,如《红楼梦》。

传奇小说则讲述了古代女性的命运和爱情故事,如《牡丹亭》。

志怪小说则以神怪、妖魔为题材,如《聊斋志异》。

每一派小说都有其独特的创作特点和文化价值。

其次,古代小说创作特点丰富多样。

在叙事方式上,古代小说采用多线叙事,巧妙地运用时空交错,使得故事更加曲折有致。

在人物刻画上,古代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鲜明,且具有鲜明的社会角色,如贾宝玉、西门庆等。

在语言运用上,古代小说以散文为主,但也不乏韵文的运用,例如《红楼梦》中的词曲片段。

在描写方法上,古代小说富有意境和韵味,通过景物描写和意象的运用,为读者呈现出一个个丰富多彩的细节和意象。

这些创作特点使得古代小说成为一种富有魅力的艺术形式。

最后,古代小说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古代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不仅仅是为人们提供娱乐和阅读的方式,更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比如《红楼梦》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描写,展示了封建家庭和社会的种种弊端;《西游记》则通过对佛教和道教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

古代小说还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和独特的人物形象,传承和塑造了民间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古代小说是一种富有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的艺术形式。

对古代小说的研究既可以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又可以欣赏其艺术之美。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古代小说在今天仍然具有丰富的研究和阅读价值。

古代小说的艺术鉴赏

古代小说的艺术鉴赏

古代小说的艺术鉴赏古代小说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通过对古代小说进行艺术鉴赏,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其形式、主题和情节,体味其中的人文关怀和审美意趣。

本文将以《红楼梦》为例,探讨古代小说的艺术鉴赏。

一、小说形式的艺术表现《红楼梦》以其独特的形式艺术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说以架空的古代贵族家庭为背景,通过丰富细腻的描写和对话,将人物塑造得鲜活有趣。

作者借用了许多象征性的名字和形象,如“宝钗”、“黛玉”,使得人物与情节相互呼应,引发读者的思考。

此外,小说还融入了大量的诗词曲赋,使其更具艺术感染力。

二、主题的艺术阐发《红楼梦》以荣府和贾府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展现了人性的脆弱和命运的无常。

小说以“荣辱观”为主题,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残酷,表达了对现实的痛苦呐喊。

通过描写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心理斗争,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世态炎凉。

同时,小说也探讨了爱情、友情和家庭关系等主题,使作品具有更广泛的内涵和深度。

三、情节的艺术构建《红楼梦》拥有丰富多样的情节,通过巧妙的布局和转折,展现了故事内外的纷争和冲突。

小说采用了回环式叙事结构,将贾府的兴衰和人物的命运进行了有机连接。

作者通过情节的铺陈和处理,将荒诞与沉重、现实与幻想巧妙融合,使读者在阅读中体验到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情感冲击。

四、人文关怀的艺术展示《红楼梦》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小说,作者通过对人物命运的塑造和对社会现象的揭示,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深思和对封建制度的批判。

小说中塑造了一批鲜活的人物形象,有卓文君、岳飞等历史人物,也有贾宝玉、黛玉等虚构人物,通过他们的悲喜离合,反映了人生百态,展现了人性的善恶、美丑。

在这个过程中,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人们生活遭遇的关怀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呼吁。

综上所述,古代小说以其独特的形式、丰富的主题和精妙的情节,展现了深厚的艺术魅力。

通过对《红楼梦》的艺术鉴赏,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学的宝贵遗产,还可以从中汲取思想启示和审美愉悦。

高三语文古代小说鉴赏与分析

高三语文古代小说鉴赏与分析

高三语文古代小说鉴赏与分析在我们的语文课程中,古代小说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

通过深入学习和鉴赏古代小说,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丰富我们的文学素养。

本文将对高三语文古代小说的鉴赏与分析进行探讨和总结。

一、古代小说的地位和特点古代小说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位和特点。

首先,古代小说常常采用虚构的故事情节,通过塑造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和描述各种社会生活场景来展示社会风貌。

其次,古代小说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生动地描绘了人类情感、道德、社会伦理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古代小说以其精彩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读者,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二、《红楼梦》的鉴赏与分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我们学习古代小说时必不可少的一部作品。

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对大观园、荣府等社会生活场景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衰落和人性的毁灭。

在鉴赏《红楼梦》时,我们不仅需要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还要深入思考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启示。

首先,我们可以从鉴赏《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入手。

贾宝玉是小说的男主角,他聪明伶俐、痴情浪漫,同时也是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

林黛玉是贾宝玉的表妹,她聪明敏感、才情出众,但是她病弱而悲观,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

薛宝钗则是贾宝玉的表妹,她聪明善良、心地纯洁,被视为完美的女性形象。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鉴赏,我们可以深入思考他们的性格特点、命运走向以及对封建礼教的反思。

其次,我们还可以从小说的情节和描写中品味其中的文化内涵。

《红楼梦》通过描写宴会、灯谜、诗词等场景,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繁华与虚荣,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的封建社会的怀念和追忆。

小说中的诗词、曲谱等具有浓厚的文艺氛围,它们不仅为小说增色,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最后,在鉴赏《红楼梦》时,我们还需要关注小说中所体现的思想启示。

小说通过贾宝玉、林黛玉等形象的塑造,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道德沦丧,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败和自取灭亡的命运。

高二语文古代小说鉴赏

高二语文古代小说鉴赏

高二语文古代小说鉴赏古代小说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在高二语文课程中,对古代小说的鉴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特点,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本文将从古代小说的定义、特点和鉴赏方法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古代小说的定义和起源古代小说是指在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于魏晋南北朝至清末民初的一种小说体裁。

小说这一词汇最初来源于宋代,此前古代小说作品多以杂剧、传奇等形式存在。

从名义上来说,古代小说不同于中古相似的古代小说,往往叙述故事情节,反映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

二、古代小说的特点1. 故事情节丰富多样:古代小说取材广泛,内容多样,既有历史题材的小说,也有寓言、警世、志怪等类型的小说。

2. 人物形象丰满生动:古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栩栩如生,形象丰满,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3. 表现手法多样:古代小说采用了丰富的叙事手法和表达方式,如直接叙述、对话、描写等,使作品更具有可读性和艺术性。

4. 蕴含深刻的社会意义:古代小说不仅仅是简单的故事叙述,更多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人情世故、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

三、古代小说的鉴赏方法1. 深入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社会背景和文学理念对于正确理解古代小说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了解作品所处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涵。

2. 分析作品结构和人物形象:通过分析古代小说的结构特点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能够更好地领会作品的风格和艺术手法,从而深入鉴赏作品的艺术价值。

3. 关注作品的主题和社会意义:古代小说往往在叙述故事的同时,折射了当时社会的人情世故和文化观念,因此,关注作品的主题和内涵,能够更好地把握作品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4. 多角度解读作品:对于一部古代小说来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我们在鉴赏古代小说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拓宽我们的思维和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高二语文古代小说的鉴赏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中国古代小说专题论文

中国古代小说专题论文

由婴宁人物形象浅析《聊斋志异》曾经有人说过“如果把《聊斋志异》比作我国文言小说之桂冠,《婴宁》则是这项璀璨桂冠上的明珠。

《聊斋志异》所塑造的流光溢彩的绝妙女子当中,婴宁以其真、纯、自然之美卓然独立……”具体谁说的暂时还考证不出来,但是对于这样的评价,确实有过之而无不及。

婴宁敢说敢笑天真烂漫,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一扫封建闺阁女子形象。

笑声塑性格,鲜花配美人。

小说开头“笑容可掬,拈梅花一枝”、“ 遗花地上,笑语自去”点出了婴宁的“爱花、爱笑”的两个性格特征。

首先,婴宁的笑千姿百态、不拘礼节。

为了突出婴宁的独特个性,作品极少雷同地写出她千姿百态的笑:含笑、隐笑、嗤笑、复笑、狂笑、大笑、憨笑、浓笑、忍笑……这种种笑声,时时处处都有:郊游时、会客时、拜见婆婆时、捉弄西邻之子时、走路时站着时、坐着时、下树时……这种笑声可解忧——“每值母忧怒,女至一笑即解”;可去苦——“奴婢小过,恐遭鞭楚,辄求诣母共话,罪婢投见恒得免”;可博人爱——“邻女少妇,争承迎之”;可增其媚——“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皆乐之”。

这笑声由远及进,极有层次地描写,使人觉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将出来会见王子服时“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到门口时“嗤嗤笑不已”、进门后“犹掩其口,笑不可遏”、被老媪斥责后“忍笑而立”、当王子服问“妹子年几何矣?” 后,婴宁再也忍不住“复笑,不可仰视”。

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每一个故事,都隐喻着深沉的含义。

婴宁,其父是人,其母是狐,这种身份的交代,其实也就注定了婴宁的笑声必定不会陪伴我们从故事的开场到结尾。

在山中生活的婴宁,嬉笑于“乱石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的世外桃源之地,无尘世浊俗所累,她的笑声如铃般宛转,她的性情,如泉水般清澈,因此才有故事中最经典的那段问答。

王生拿出上元节游园时婴宁遗落地下的那枝早已枯了的梅花给她看,婴宁接过来,问:“花已枯萎,你留着它做什么?”“这是上元节那天妹妹所丢下的,所以存着。

小说鉴赏论文

小说鉴赏论文

明朝那些事西门庆所处的明朝,本来也是抑商的时代。

朱元璋为了压制商人,贬低商人,侮辱商人,不许商人穿绸缎,农家如果有人经商,整个家庭也就失去穿丝绸衣服的资格。

当然,到了西门庆的晚明时期,这些制度已经基本失效。

商人的钱到底是政治的权的最强烈腐蚀剂,到了晚明,商人地位大大提高,金钱主宰的局面已经形成,社会的拜物教非常流行,思想家也从以前的“农本商末”转变为“农商皆本”,不少知识分子本身就投身商海。

有钱能使鬼推磨,西门庆作为有钱的商人,在当地无限风光,不但是妓女追逐的对象,也是女人思嫁的有情郎,甚至一些官员也如蝇逐臭如蚁附骨一样围绕在西门庆周围。

后来更是还走上仕途,成为人五人六的国家中高级干部。

西门庆在当官之前,就是一个与政治权力走得非常近的商人,他把持官府,交通贪官恶吏,在官场编织了密集的关系网络。

靠与官场的人脉,他赚取了商场上不易赚到的钱。

一,西门庆的生意在走上官场之前,西门庆主要经营一家生药铺子,并且放官吏债,看来生意规模并不很大。

小说开场的时候,西门庆就拥有一妻两妾,外面还包着婊子;家里又有数十人的奴婢队伍。

以生药铺子和官吏债的收入,似乎无法维持这样一个三四十人口家庭的体面生活。

所以,生药铺子和官吏债不过是他收入的一部分,而另外的收入,多是勾结官府得来的不易之财。

西门庆的生药铺经营的是未经加工的中草药和香料之类。

在《金瓶梅》中的清河县,只有西门庆开着生药铺,属于独家经营。

与西门庆通奸的李瓶儿,在丈夫花子虚死后,巴巴要嫁给西门庆,但因为西门庆的后台被倒台,西门庆自身难保,用情不专的李瓶儿就招赘蒋竹山做了接脚夫。

蒋竹山是医生,李瓶儿就拿出数百两银子让他也开了一个生药铺。

这样,清河县就有了两家生药铺,蒋竹山不但成为西门庆的情敌,而且也成为西门庆生意上的竞争对手。

西门庆听说后大怒,叫了两个地痞流氓,前去讹诈。

两个流氓捏造了蒋竹山借他们三十两银子的借条,毒打蒋竹山一顿之后,又告到提刑所夏提刑那儿。

夏提刑拿了西门庆的好处,一顿板子将蒋竹山几乎打死,并且判令蒋竹山偿还两个流氓的本息,并威胁说如不服判就要收监坐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大学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中国古代小说杂谈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软件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
年级: 2011 学号: *************** *名:***
*师:**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十五日
中国古代小说杂谈
摘要:
小说以其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鲜活可感的人物形象、身临其境的典型环境、物我一体的文本接受以及通俗易懂的大众传播等特性而成为各种文学样式中最普及、最流行的体裁。

中国古代小说情况自然也是如此。

可以说,成熟晚于诗歌散文而略早于戏曲的中国古代小说,虽然为封建正统文人所鄙视,但它仍以其顽强的生命力茁壮生长、成熟并繁荣起来,并拥有了最多的读者,且于人们的精神生活、道德情操作用也最大。

直到今天我们仍受着中国古代优秀小说的滋育。

关键字:中国古代小说特征发展唐传奇鉴赏
一: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特征
第一,中国古代小说叙事追求情节的完整性和曲折性。

叙事从头到尾,过程不可或缺,而且情节总是讲究张弛相间,曲折有致,如《西游记》即特别典型。

这和中华民族认知世界的整体性和曲折性判断取向有关。

而西方小说往往是截取生活中的某一个点、某一个面来叙写开掘,情节不求曲折,较多采用陡转手法,如“欧•亨利式结尾”。

这与西方人求深刻的认知习惯有关。

第二,第二,中国古代小说刻写人物多动态描写少静态刻画。

所以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是写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外在的矛盾冲突,借此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基本上不静态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古代小说根植于客观叙述的历史和以故事情节吸引听众的说唱艺术。

西方小说多注重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时是相对静态的心理描写,有时是对人物潜意识活动的动态挖掘。

这可能与西方重人的个体性的观念有关。

第三,第三,中国古代小说描写环境时是写意式的,很少有精描细绘的长篇幅刻画,但却极讲究表情传神。

如历来为人们所激赏的《水浒传》中“那雪正下得紧”便是神来之笔。

这一点与中华民族认识外界重神略貌的传统有关。

西方小说对环境描写是写真式的,对人物活动的场景往往作全方位的详尽描写,如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在其《日瓦戈医生》中对雪景的描写便如泼浓墨。

这与西方人对外界重理性观察的传统有关。

第四,最后,中国古代小说结局往往是大团圆式的。

即便是《红楼梦》,最后的“兰桂齐芳”,究其实质,也是大团圆。

大团圆式的结局有利有弊。

利是它反应了人们向往美好、追求幸福的乐观精神,弊是往往违背事理逻辑和历史真实,从而削弱了作品的批判性思想价值。

这一点,主要是中华民族务实乐观的审美心理造成的。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甚至是现当代作品少有震撼人心的悲剧,原因也正在于此。

当然,这不是说我国古代小说就都是“大团圆”结局,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便遵循历史和事物发展规律,跳脱了大团圆的窠臼。

西方小说则不追求结尾的“团圆”与“光明”,是怎样就怎样,如《安娜•卡列尼娜》中女主人公安娜的卧轨自杀和《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人公包法利夫人喝药自杀,便体现了这一点。

这说明,西方人有着较浓厚的悲剧意识。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比较只是就中西方小说艺术特征的主要方面而言,并非全部包罗、毫无遗漏;每个方面的特点,也只是就整体倾向而言,并不排除特殊现象。

尤其是,这些特征无论是中
国的还是西方的都有利有弊,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

所以,我们在阅读、鉴赏和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时,要有正确的态度,既不能惟我独尊,也不能妄自菲薄。

二: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之唐传奇
中国文学史上,何时才有真正的小说作品,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一般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已产生了称得上小说的作品,其代表作为东晋干宝的志怪小说《搜神记》和南朝宋刘义庆的笔记体轶事小说(也称“志人”小说)《世说新语》。

其中名篇如《搜神记》中的《李寄》、《韩凭夫妇》、《三王墓》、《董永》,《世说新语》中的《周处》、《管宁割席》、《石崇王恺争豪》、《王蓝田性急》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但由于这类作品中标志小说质变的成分——虚构还没有大量出现,故显得还很不成熟,所以鲁迅先生称之为“古小说”,以示与成熟小说相区别。

因此,我们可以将唐代以前的小说发展阶段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童年期。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经过漫长的艺术积累,至唐终于成熟了,其标志便是唐传奇的产生。

宋洪迈《容斋随笔》中称:“唐人小说,不可不成熟。

言事凄婉欲绝,间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

”对唐传奇的价值作出了高度评价。

唐传奇的意义在于,它带来了全新的小说创作思想,那就是虚构与创造。

所以,它标志着严格意义的小说文体正式形成。

明人胡应麟有言:“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

”(《少室山房笔丛》三十六)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说:“小说亦如诗,至唐而一变……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始有意为小说。

”均为精到之论。

唐传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和盛唐的发轫期、中唐的繁荣期和晚唐时代的退潮期三个阶段。

发轫期,王度的《古镜记》是现存唐传奇中最早的一篇。

这一时期艺术成就较高的是张鷟的《游仙窟》。

退潮期,薛调的《无双传》是爱情传奇中最好的一篇。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杜光庭的《虬髯客传》。

唐传奇大部分精品都集中在繁荣期,而其尤为突出者是爱情小说,如唐传奇步入繁荣期的标志作品陈玄祐的《离魂记》,其后相继出现的沈既济的《任氏传》、李朝威的《柳毅传》、元稹的《莺莺传》、白行简的《李娃传》、许尧佐的《柳氏传》、陈鸿的《长恨歌传》以及被称为中唐传奇压卷之作的蒋防的《霍小玉传》等,还有反应现实生活的小说如沈既济的《枕中记》、李公佐的《南柯太守记》、陈鸿的《东城父老传》等。

这些传奇作品的艺术成就斐然可观,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活,语言简洁明快而生动。

可以说,这些作品的审美价值及愉情功用均得到了充分体现。

唐传奇兴盛的同时,通俗小说也在开始孕育,其“说话”(“话”,指口耳相传的故事)为宋代所继承,从而直接酝酿了中国古代小说的一次大变迁——以宋元“话本”为标志的古代白话小说的成熟。

话本小说由说话底本发展而来。

所谓“话本”,原本是宋代尤其是南宋“说话人”(即说书人)用的底本,分为“讲史”和“小说”两类。

故“话本”可以说是专说“小说”(短篇)的“说话人”所用的底本。

这些底本经“说话人”不断的丰富和文人的加工,逐渐成了供人阅读的短篇小说。

虽然其性质已变,但仍称为“话本”。

“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中大多属于此类。

所谓“拟话本”,是文人(主要是明代)继承“话本”传统、模拟“话本”创作体制而创作出的短篇小说。

“三言”中小部分和“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中几乎全部作品都属“拟话本”。

话本小说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但直到宋元时期才成熟。

话本小说一出,开启了白话小说波涛汹涌的发展潮流,不管是作为短篇小说的拟话本,还是作为长篇的章回体小说,都是话本小说传统下直接或间接的产物。

现存话本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讲史话本,一般称为“平话”,如《全相三国志
平话》、《五代史平话》;另一类是小说话本,一般称为“话本”,如明嘉靖年间洪楩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和万历年间熊龙峰刊印的《熊龙峰小说四种》中,保留的基本上是宋元话本小说。

在宋元话本影响下,明代形成了一个编刊话本、撰写拟话本的高潮,其集大成之作便是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濛初的“二拍”。

从此白话小说便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稳居小说创作主流地位。

三:如何鉴赏小说
首先,要看所鉴赏的小说属于哪一个阶段的哪一种体式,以便从共性角度宏观把握小说的社会背景、人文思潮、基本艺术特征等。

其次,抓住小说的情节设置、变化和推进,体会它是怎样推动人物性格发展的。

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情节一波三折的张弛变化,就把林冲由逆来顺受而奋起反抗的性格演变写活了。

最后,要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外貌描写,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

尤其是生动传神的动作细节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此外,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和自然两方面),也应该注意理解和品味。

四:结束语
唐传奇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高峰。

在中华文明灿烂的长卷中,唐传奇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也是一个小说的国度。

小说是中国人灵魂的咏叹,是中国人浪漫精神、文化气质的体现与象征。

唐传奇在我国小说史上拥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