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word版本
五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设计
1 分组并提出要求,注意安全。
2进行活动。两位同学参与动作,其他同学观察思考:他们单脚站立时,以身体的哪些部位来调节平衡的?
3组内交流,达成共识。
4得出结论(腰部和四肢)
实验二 移动重心找平衡
1每小组使用一套实验器材,按要求先把空牙膏盒的一半(重心在中心部位)放在桌边上,观察实验结果。
重点
培养学生研究探索问题的方法。
难点
“合理安排工作顺序”的统筹方法,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
新旧知识点联系
知识拓展
(课程资源)
①收集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的故事。
② 准备白纸和笔等学用品。
双基训练
板书
设计
1巧安排 省时间
统筹方法
并行工作
合理、省时
课后
作业
准备下节课材料:两个透明杯子、石子、橡皮筋、塑料盆等物。
2.对“统筹”结合“小字典”给予适度解释。
3.出示探索课题,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是“怎样安排工作流程最省时间”。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
实验一
(一)“媛媛的安排”。
1自读研究问题,明确媛媛所做的四项工作。
2理解提示栏中的语句:“有没有可以同时进行的活动?”这是这一统筹方法的核心所在。
3观察工作流程图,初步感知统筹方法
5指导观察图2——由科学家们经过多方面的考证二得出的“大陆的变化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也说明原来大陆是连在一起的。
6如果对“大陆飘移”学说有兴趣,可以找一些相关的书籍看看。
二、 讨论
1自读文本。
2小组讨论:根据研究,舌羊齿植物是没有漂洋过海的本领的。两块大陆都发现了同样的植物群化石,这说明了什么?
3在全班进行交流。
总结全课的两个实验,巩固两个统筹工作法。
五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
五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教案标题:五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培养探索和发现的兴趣和能力。
2.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3. 提供适合五年级学生的发现与探索活动,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发展。
教案步骤:1. 导入(5分钟)- 使用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 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猜测。
2. 概念介绍(10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对于“发现”和“探索”的理解。
- 解释并讨论科学探索的基本步骤,如观察、提出问题、做实验、记录结果等。
3. 活动一:观察与记录(15分钟)- 提供一组观察材料,如植物、昆虫或实验工具等。
- 学生观察并记录他们所看到的特征、结构等。
-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记录在观察表中。
4. 活动二:实验探索(20分钟)-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一个适合的实验活动。
-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步骤和结果。
- 鼓励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结论的归纳。
5. 活动三:小组讨论(1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 引导学生互相提问并回答,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6. 总结与展示(10分钟)- 鼓励学生总结他们在本节课中的发现和探索。
- 学生展示他们的观察表、实验记录和结论。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发现与探索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7. 课堂延伸(5分钟)- 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继续发现与探索的乐趣。
教学资源:- 图片或视频素材- 观察材料(植物、昆虫等)- 实验工具(如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观察表和实验记录表- 小组讨论指导问题- 拓展阅读或实践活动材料评估方法:-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 检查学生的观察表和实验记录,评估他们对于发现与探索的理解。
-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估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教案特点:-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 结合观察和实验活动,提供实际的发现与探索体验。
五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设计
1自学
2全班交流活动。
学科
发现与探索
课题
2.从乌鸦喝水想到的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向学生渗透一些阿基米德原理的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使学生初步具备不唯书、不唯上,积极探索,服从真理的科学信念。培养学生勇于求真、探索的科学精神。
本节课的收获
本节课需要完善的地方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要点
师生活动
一简介华罗庚导入,为以下活动做好铺垫。
二、进行探索活动
进行“并行工作”统筹方法的研究
让学生初步对统筹方法有所感悟。
实践并行操作法
进一步学习统筹方法。
三、探索发现
四、探索延伸
1.知识背景介绍,观看数学家华罗庚工作照片,引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与实践活动,了解隔音材料方面的知识以及隔音材料的应用。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与实践活动,养成通过实验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对比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以研究隔音材料特点为内容的实验学习活动,引起学生对声学知识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实验探究方面的能力,增强学生对隔音材料特点的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要点
师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二探索活动
亲身体验——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理解“移动重心找平衡”的科学道理。
三探索发现
四探索延伸
1通过杂技演员高超的技艺,启发学生探究平衡与技巧的求知欲望
2提示:演员动作不要盲目模仿。
发现与探索教案
发现与探索教案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对发现与探索的兴趣。
2、帮助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到科学的严谨性和乐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并将其转化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来验证假设的能力。
2、难点(1)如何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
(2)在探索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得出合理结论。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发现与探索的重要性和方法。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激发思维。
3、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新奇有趣的科学现象或发明创造的图片、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会自动行走的机器人、能在水上漂浮的金属等。
然后提问学生:“这些神奇的现象和发明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思考发现与探索的意义,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15 分钟)(1)什么是发现与探索向学生解释发现是指察觉到原本存在但未被注意到的事物或现象;探索则是对未知事物进行深入研究和了解的过程。
(2)发现与探索的重要性举例说明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都是源于科学家们的好奇心和不断探索,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爱迪生发明电灯等。
强调发现与探索对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3、发现问题的方法(20 分钟)(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比如教室中的物品、校园里的植物、天气变化等,提醒他们注意细节和异常之处。
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从中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2)质疑法鼓励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观点和现象提出质疑,例如“为什么月亮会有阴晴圆缺?”“为什么冬天嘴里呼出的气是白色的?”通过质疑,激发学生思考,从而发现问题。
(3)联想法让学生将不同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进行联想和想象,比如由鸟儿飞翔联想到飞机的发明,由植物的根系联想到建筑物的根基。
五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教案
五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下册第一课:巧安排省时间一、教学目的:1、通过实验、分析研究统筹法的一般操作流程及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
2、初步掌握一些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小组准备:收集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的故事,学习用品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工作中,如何才能既节省时间又能多干活呢?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生前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过认真的研究,提出了统筹方法的理论,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为祖国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
(二)学习新课:1、实验一:并行工作。
①出示例题:媛媛的安排。
媛媛每天的安排如下:要完成这些事,至少要花费多少时间?收拾床辱用3分钟——洗漱用6分钟——听广播用15分钟——吃早饭用8分钟——结束②有没有省时间的方法?有没有可以同时进行的活动?③、合并活动:收拾床辱用3分钟——洗漱用6分钟——吃早饭用8分钟听广播用15分钟——结束思考:这种安排共用了多少分钟?2、巩固练习:李大娘的安排:①研究问题:李大娘做包子,发面需要40分钟,洗、切韭菜14分钟,剁肉馅15分钟,做包子35分钟。
②按顺序需要104分钟。
③请你按第一项活动的统筹法思想,为李大娘做一个比较省时间的安排,画出流程图。
思考:在每项活动的各项工作内容之间,是否有可以同时进行的工作?并行工作举例练习:问题:沏茶待客。
洗水壶、烧开水、洗茶壶茶杯、那茶叶等。
3、实验2:合理安排工作顺序。
①运油:研究问题:甲乙两车运油同时到达油库,加油龙头只有一个,没加一桶油要10分钟。
甲车要运5桶油,乙车要运2桶油。
怎样安排,能使加油所占的时间最少?②思考:乙加油(10X2=20分钟)甲等20分钟,甲加油(10X5=50分钟)占用总工作时间:20+20+50=90分钟。
④想一想:合理调整工作顺序与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益有关系吗?巩固练习:排队打水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拿着5、3、4、2个暖瓶去打开水,水龙头只有一个,打满一瓶水需要1分钟,怎样安排,才使他们打完水所用时间最少?方案:四人打水顺序:丁、乙、丙、甲。
五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
五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一、第一章:发现大自然的奥秘1.1 教学目标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探索动物的生存方式和习性。
了解自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安排学生进行动物观察,了解不同动物的生存方式和习性。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进行小组讨论。
二、第二章:探索科学的秘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索科学的秘密。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2 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探索科学现象。
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理解科学原理。
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思维。
2.3 教学活动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授科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
三、第三章:发现数学的奥秘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发现数学的奥秘。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教学内容学习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数学知识。
探索数学规律和数学之美。
3.3 教学活动安排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奥秘。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教授数学思维和方法,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规律和数学之美。
四、第四章:探索人际关系的艺术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际关系的艺术。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社交技巧和情商。
4.2 教学内容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和表达方式。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培养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授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小组活动。
五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
五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发现和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原理和现象。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地球的秘密第1课时:地球的构造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球模型,了解地球的构造,认识地壳、地幔、地核等概念。
教学活动:观察地球仪和地球模型,讲解地球的构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
作业:绘制地球构造图,写一篇关于地球构造的小短文。
第2课时:地球的运动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地球仪和模拟实验,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认识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的形成。
教学活动:观察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讲解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的形成,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
作业:制作一个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型,观察并记录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的形成。
第二单元:物质的奇妙第3课时:物质的性质教学内容: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质的密度、硬度、溶解性等基本性质。
教学活动:进行密度、硬度、溶解性等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物质的基本性质。
作业:设计一个实验,探究物质的溶解性。
第4课时:物质的变化教学内容: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质的状态变化,认识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化。
教学活动:进行物质状态变化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物质状态变化的特点。
作业:制作一个关于物质状态变化的实验视频,并进行分享。
第三单元:生命的奇迹第5课时:生物的特征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
教学活动:观察植物和动物,进行生物特征实验,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作业:写一篇关于生物特征的小短文,举例说明生物的特征。
六、教学内容第6课时:生物的分类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不同的生物类别,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教学活动:观察不同的生物标本,讲解生物的分类方法,进行生物分类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
五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
五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第一章:发现大自然的美丽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发现自然界的奇妙之处。
1.2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选择一个自然环境进行观察。
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颜色、形状、声音等方面,并记录下来。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小组讨论。
1.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提供安全的环境和指导。
引导学生使用观察工具,如望远镜、笔记本等。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美丽之处。
第二章:探索科学现象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索常见的科学现象。
2.2 教学内容:介绍一些常见的科学现象,如磁铁、浮力、光的折射等。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探索这些科学现象的原理。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总结出科学现象的规律。
2.3 教学活动: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确保学生的安全。
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结果。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实验结果,并进行小组讨论。
第三章:发现数学的奥秘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数学中的规律和关系。
3.2 教学内容:介绍一些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如分数、小数、除法等。
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操作和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和关系。
学生通过数学操作和观察,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3.3 教学活动:提供一些数学操作材料,如计数器、数学卡片等。
引导学生按照数学规则进行操作,观察操作结果。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操作结果,并进行小组讨论。
第四章:探索人体的奥秘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人体的各个系统和相关功能。
4.2 教学内容:介绍人体的各个系统,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了解这些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发现与探索教学计划
发现与探索教学计划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现与探索已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它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个针对发现与探索的教学计划,以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一、教学目标发现与探索教学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实验,学生将能够主动地提出问题、观察现象、分析规律,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教学内容1. 实践探索活动: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例如实地考察、实验设计等,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发现问题,并通过实践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2. 观察与分析训练: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通过分析问题的原因和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 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制定实践方案和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2. 问题导向学习: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互动学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发现与探索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观察结果,并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阶段:教师以鼓励学生提问的方式导入课堂,激发学生对问题和主题的兴趣。
2. 实践探索阶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3. 总结讨论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观察结果和实践经验,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和分析,让学生加深对问题和解决方法的理解。
4. 归纳应用阶段: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其他相关实际问题中,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五、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评价,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价:1. 实践报告:学生通过书面形式,对实践过程进行总结和归纳,描述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五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
发现与探索五年级第一课:为什么看错了一、教学目的:1、通过制作实验器材进行试验,观察、研究轮子的作用。
2、初步掌握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每人准备铅笔、绳子、硬皮书、硬板纸、大头针、胶水、剪刀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一)教学导入:平时,我们见到的汽车、火车、飞机上都装有轮子,几乎所有的机器上,到处都有轮子。
难以想象一个没有轮子的世界会是怎样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轮子的作用。
(二)学习新课:1、实验一:轮子与省力。
①组装器材实验:把一摞书捆在一起,将捆书绳留出一段作为拉绳。
②拉书实验:将捆好的书放在桌上拉动,感觉用力情况。
③在书本下面垫上两支铅笔,再拉动书本感觉用力情况。
④思考:做了两个试验后,你体会在哪种情况下拉动书本省力?在省力的试验中是什么东西在起作用?2、实验二:轮子与转数变化。
①指导制作齿轮,②指导做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实验。
③思考:数一数,大齿轮有几个齿?小齿轮有几个齿?大齿轮转一圈时,小齿轮转几圈?大小齿轮组合在一起起到什么作用?3、轮子与转动方向。
①用实验二装置进一步实验。
转动一个齿轮,另一个齿轮也同时转动,边转动边观察齿轮转动的方向。
②思考:这两个齿轮组合在一起,除了转数发生变化外,两轮的转动方向是怎样的?④小结:一个轮子可以改变另一个轮子的转数。
(三)、探索发现1、轮子可以使运输物品时省力。
2、两个齿轮组合在一起,一个轮子可以改变另一个轮子的转数。
3、两个齿轮组合在一起,一个轮子可以改变另一个轮子转动方向。
(四)、探索延伸1、研究一下你的自行车,大小齿轮各是多少?大论转一圈,小轮在链条的带动下转几圈?2、甲乙丙三个齿轮,若甲齿轮顺时针转动,乙齿轮也要顺时针转动,怎么办?第二课:钢珠变乒乓球一、教学目的:1、通过钢珠、乒乓球两种物体在沙子中的活动,了解两种物体在沙土中的沉浮现象。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9——12课
课题: 9. 最佳路线复备或分析课型:新授教学目标:初步了解“一笔画”问题的有关知识。
通过学习与探究活动,感悟研究科学问题的方法,锻炼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数学名题”学习研究兴趣,探究问题的科学态度,了解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问题的科学态度,了解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通过邮递员送报纸最佳路线问题引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提出一笔画问题,明确了什么是“一笔画”3揭示探索课题明确研究的课题:探索“一笔画的规律”。
二探索活动第一部分:知识准备1自读,知道一笔画问题的相关概念。
2.举例让学生判断出奇点和偶点,解决关于偶数、奇数、偶点、奇点的问题。
3看图思考:C点与D点各是什么点?第二部分:“实验一”图中顶点都是偶点的图形。
1知识准备,画图形“口”一笔画的表示方法。
使学生对一笔画图形有个初步的认识。
2研究一笔画的规律1) 先研究图中顶点都是偶点的图形能否一笔画成。
(图4)可以先让学生试画。
2) 再引导同学进行寻找规律的研究。
使学生对一笔画图形有个初步的认识。
2研究一笔画的规律1) 先研究图中顶点都是偶点的图形能否一笔画成。
(图4)可以先让学生试画。
2) 再引导同学进行寻找规律的研究。
3) 用(图6)图形进行验证。
4) 引导到研讨“思考问题”栏目的问题。
5)自然得出结论。
3再举几个顶点都是偶点的图形让学生实践。
第三部分:“实验二”图中顶点都是奇点的图形。
1让学生自主去研究。
2总结规律直接指出科学家研究的结果。
3让学生理解掌握好这个结论。
三探索发现第四部分:“实验三”是进一步验证已得结论。
1让学生自主去研究。
2教师要做好点拨,及时在全班指导共性问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讲解,以加强对课题结论的理解。
尤其对第三栏目的语句应让学生理解和认同。
板书设计:9. 最佳路线课后反思:课题:10.“机会与可能性”的探讨复备或分析课型:新授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与实验活动,简单了解数学中概率方面的知识及应用。
五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供参考)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5班内汇报
实验二向有2/3水的瓶子中投石子,水面能否升到瓶口?
1揭示实验题目
2小组进行猜测
3按照程序动手实验,得出结果。
4组内交流:这次的实验结果与猜想一样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5班内汇报
围绕“瓶中有多少水,乌鸦才能喝到水”分组交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得出的实验结果,分析思考理解。
实验二“合理安排工作顺序”统筹方法的研究。
事例一运油
1自读研究问题,明确两个方案的安排。
2指导两点,帮助学生理解:
一是占用总的工作时间。二是使工地尽快用到油。
3分析哪个方案合理、省时。
事例二排队打水
根据所学习的知识判断两种方法中哪一个符合统筹工作的第二个方法。(关键要让学生从“占用总的工作时间”这一思路去判断。)
1瓶中有1/3水:石子与石子之间有空隙,存在空隙中的水升不上来。只有在瓶中有足够多水时,才以用石子把水顶到瓶口。
2理解石子是固体,它的体积在水中占有一定的空间,很多的石子会使水面上升。
学生亲自实验,在得出结果的基础上理解该栏目中的①②,
着重让学生体验③中的研究方法。
1按照程序动手实验
2思考并在组内交流:从杯中溢出的水的体积与投入的石子有什么关系?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要点
师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二探索活动
亲身体验——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理解“移动重心找平衡”的科学道理。
三探索发现
四探索延伸
1通过杂技演员高超的技艺,启发学生探究平衡与技巧的求知欲望
2提示:演员动作不要盲目模仿。
3揭示探索课题:保持平衡的方法。
4明确活动目的:通过探究活动,探索杂技演员保持平衡的主要方法,了解一些“重心”、“平衡”方面的科学知识
五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课程
4汇报总结。
1了解“重心”,“物体重心的竖直线在支撑面内”。
2总结杂技演员保持平衡的主要方法与手段。
1按要求坐好
2以慢动作站起来,体验站起来过程中上身和脚的变化。
3在体验的基础上,用科学知识“从重心引垂下来的竖直线”来说明人在坐、蹲、立、跳及各种活动中,由于肢体位置的变化,人体重心的位置也是变化的。
重点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有关材料而获得知识的基本要领。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难点
关于舌羊齿植物化石的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的讨论。
新旧知识点联系
知识拓展
(课程资源)
关于大陆漂移说,你还知道有哪些证据吗?
双基训练
进行安全使用剪刀的教育。
板书
设计
4. 大陆原来是连在一起的吗
描——剪——拼——想
大陆漂移说
学生知识反馈情况
本节课的收获
本节课需要完善的地方
教 学 设 计
教学内容要点
师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二探索活动
用“猜想结果——动手实践——结果验证”的研究方法指导学生探究科学道理。
理解石子之间有空隙,而且石子这间的空隙总要占一定的体积,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乌鸦喝水的问题。
渗透阿基米德原理的知识。让学生理解,杯中放入石子的多少与溢出水的关系。
5指导观察图2——由科学家们经过多方面的考证二得出的“大陆的变化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也说明原来大陆是连在一起的。
6如果对“大陆飘移”学说有兴趣,可以找一些相关的书籍看看。
二、??????????? 讨论
1自读文本。
2小组讨论:根据研究,舌羊齿植物是没有漂洋过海的本领的。两块大陆都发现了同样的植物群化石,这说明了什么?
五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教案.doc
1. 巧安排省时间一、教学目的1. 通过对以“怎样安排T作流程最省时间”为内容的学习探讨活动,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服务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引起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培养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 通过学习和实验活动,在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屮,使学生感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学习与实验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统筹方法的应用及相关知识二、课前准备1. 课前教师要注意收集相关的资料。
2. 根据教材内容制作相关视频课件,借以辅助教学,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研究探索问题的方法。
教学活动屮以让学生感悟为主,不介绍研究方法的定义,注意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找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合理安排工作顺序”的统筹方法,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
四、教学要点及建议1•备栏目教学指导策略:(1)引言主要是知识背禁介绍,为以下活动做好铺垫、观看数学家华罗庚工作照片,(适当介绍华罗庚事迹是合适的。
)引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对“统筹”结合“小字典”给予适度解释。
(2)探索课题明确木课的学习目标是“怎样安扌非T作流程最省时间”。
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3)探索活动活动准备:%1课前教师要告诉学生收集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的故事。
%1准备白纸和笔等学用品。
活动设计:提示木节课是通过实验与信息交流对“怎样安排T作流程最省时间”的统筹方法的初步研究,并试着进行实践活动。
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活动过程:木课安排了两项实验活动,是从两方血指导学生进行统筹方法的研究。
实验一是“并行工作”统筹方法的研究。
让学生初步对统筹方法有所感悟。
实验是通过三个事例的研究来进行的。
第一个事例是“媛媛的安排”。
这里有两点教学屮要注意:一是绘制工作流程图,可以画成直排式。
二是让学生理解提示栏中的语句:“有没有可以同时进行的活动?”这是这一统筹方法的核心所在。
第二个事例是“李大娘的安排” O这是第一个统筹方法——并行操作法的实践活动,按照上边研究的方法来完成这一实践活动。
发现与探索五年级下册微课
发现与探索五年级下册微课发现与探索五年级下册微课「篇一」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微课教案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08~110页,排列。
课标要求:探索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
课标解读:行为动词是“探索”,指的是独立或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
核心词是“规律”,本节课指的是有序思考的方法。
由此看来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排列方法,即有序排列,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去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教材是通过三个人排列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四个人小合唱固定一个人的位置又有多少中不同的排法,这样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简单的排列,通过列举等直观方法帮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同时让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及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其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探索、发现现实生活中简单的排列规律,培养观察能力及初步推理能力。
2、通过观察、研读、交流、验证等活动,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的过程,体验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进行数学思考的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现实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本节课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2)“探究——研讨”法: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教学环节:第三个环节是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在这个环节,我提出了“如果于老师带领我们班A、B、C三个同学到文登学公园游玩,最后我们四个人要排成一行合影留念,而且要把老师安排在左起第二个位置上,其他的3个同学任意排。
想一想,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三个人排队和四个人排队且确定一个人的位置的排法总数是相等的,让学生意识到排法总数是不受确定的那个人的位置影响的。
五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
五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一、第一章:发现身边的科学1.1 教学目标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发现它们的科学特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索和实验。
1.2 教学内容观察不同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
学习使用放大镜、尺子等工具进行观察。
进行简单的实验,如摩擦、溶解等,观察物体的变化。
1.3 教学步骤引入:让学生带来身边的物体,观察并分享它们的特征。
实践:学生使用放大镜、尺子等工具进行观察,记录下来。
探索: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物体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总结: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讨论它们的科学特性。
二、第二章:探索声音的奥秘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培养学生的听觉敏感性和音乐素养。
引导学生进行声音实验,探索声音的奥秘。
2.2 教学内容学习声音的产生原理,如振动、共鸣等。
学习声音的传播原理,如空气、水等介质的作用。
进行声音实验,如声音的强弱、音调的变化等。
2.3 教学步骤引入:让学生听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感受声音的差异。
实践:学生进行声音实验,观察声音的强弱、音调的变化等,记录下来。
探索:学生探索声音的传播原理,如通过空气、水等介质传播的声音。
总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三、第三章:发现光的传播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和现象。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探索光的反射、折射等现象。
3.2 教学内容学习光的传播特点,如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学习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进行光的传播实验,如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
3.3 教学步骤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光的现象,如镜子中的反射、水中的折射等。
实践:学生进行光的传播实验,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记录下来。
探索:学生学习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解释实验结果。
总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所学知识,讨论光的传播特点和现象。
五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课程定稿版
4汇报总结。
1了解“重心”,“物体重心的竖直线在支撑面内”。
2总结杂技演员保持平衡的主要方法与手段。
1按要求坐好
2以慢动作站起来,体验站起来过程中上身和脚的变化。
3在体验的基础上,用科学知识“从重心引垂下来的竖直线”来说明人在坐、蹲、立、跳及各种活动中,由于肢体位置的变化,人体重心的位置也是变化的。
4组内交流:实验结果与猜想一样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5班内汇报
实验二 向有2/3水的瓶子中投石子,水面能否升到瓶口?
1揭示实验题目
2小组进行猜测
3按照程序动手实验,得出结果。
4组内交流:这次的实验结果与猜想一样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5班内汇报
围绕“瓶中有多少水,乌鸦才能喝到水”分组交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得出的实验结果,分析思考理解。
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
板书
设计
5. 早餐与健康
不吃早餐会影响人的健康;使大脑工作能力下降;引起身体发胖。
课后
作业
1准备下节课所需物品:闹铃、鞋盒、皮尺、海绵、包装泡沫、碎布、锡箔纸等。
2观察生活中哪些材料隔音效果好。
学生知识反馈情况
本节课的收获
本节课需要完善的地方
教 学 设 计
教学内容要点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与实践活动,了解隔音材料方面的知识以及隔音材料的应用。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与实践活动,养成通过实验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对比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五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课程精编WORD版
学科
发现与探索
五年级发现与探索下
双桥河第二小学_2014-2015_年度第__二__学期学科教学进度表
双桥河第二小学教师课时备课
教研组长签字:日期:
学校行政检查反馈:
双桥河第二小学教师课时备课
教研组长签字:日期:
学校行政检查反馈:
双桥河第二小学教师课时备课
教研组长签字:日期:
学校行政检查反馈:
双桥河第二小学教师课时备课
教研组长签字:日期:
学校行政检查反馈:
双桥河第二小学教师课时备课
教研组长签字:日期:
学校行政检查反馈:
双桥河第二小学教师课时备课
教研组长签字:日期:
学校行政检查反馈:
双桥河第二小学教师课时备课
教研组长签字:日期:
学校行政检查反馈:
双桥河第二小学教师课时备课
教研组长签字:日期:
学校行政检查反馈:
双桥河第二小学教师课时备课
教研组长签字:日期:
学校行政检查反馈:
双桥河第二小学教师课时备课
教研组长签字:日期:
学校行政检查反馈:
双桥河第二小学教师课时备课
教研组长签字:日期:
学校行政检查反馈:
双桥河第二小学教师课时备课
教研组长签字:日期:
学校行政检查反馈:
双桥河第二小学教师课时备课
教研组长签字:日期:
学校行政检查反馈:
双桥河第二小学教师课时备课
教研组长签字:日期:
学校行政检查反馈:
双桥河第二小学教师课时备课
教研组长签字:日期:
学校行政检查反馈:
双桥河第二小学教师课时备课
教研组长签字:日期:学校行政检查反馈:。
五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及反思
研究投石子与水面升高的关系。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及观察分析思考的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相关的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讲授《乌鸦喝水》的故事。
二.新知讲授
(1)围绕“瓶中有多少水,乌鸦才能喝到水?”,引导学生动手做两个实验,根据学生自己得出的实验结果,让学生分析思考两个问题。
三.“探索发现”:
学生亲自实验,在得出结果的基础上理解该栏目中的①②,同时教师着重让学生体验③中的研究方法。
三.探索延伸
使学生理解向装满水的水杯中不断投放石子,溢出的水就是投入石子的体积这一科学道理,为将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做一些铺垫。
四.小资料:
①“寓言”:用假想的故事来说明某种哲理,从而达到教育或讽刺目的文学作品。
在学生自学基础上再进行全班交流。然后推导出“思考问题”栏中的结论。
关键要让学生找出“有没有可以同时进行的活动?”这一主要问题。不可让学生随意去想。
教师可以用小组讨论方法实施教学活动。关于学生的体会,要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收获。
明确发明创造的开端是人们的需要,一般来讲需要是促成发明产生的触媒和原动力。
课后反思
教学难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培养学生研究探索问题的方法。教学活动中以让学生感悟为主,不介绍研究方法的定义,注意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找规律的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有关的投影图片与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做知识背景介绍,观看数学家华罗庚工作照片,适当介绍华罗庚事迹。
2.对“统筹”结合“小字典”给予适度解释。
2.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五年级教案的下册发现及探索教案设计
适用标准文案学科发现与研究课题1巧安排省时间课型新授知识目标经过学习与实验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兼顾方法的应用及有关知识经过学习和实验活动,在发现问题研究规律中,使学生感悟研究问题能力目标的科学方法,培育学生研究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教课经过对以“如何安排工作流程最省时间”为内容目标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的培的学习商讨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科学服务于实养践的科学态度,惹起学生对身旁事物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培育勇于研究的科学精神。
培育学生研究研究问题“合理安排工作次序”的兼顾方法,教师要重点难点的方法。
适合加以指引。
新旧知识点联系①采集数学家华罗知识拓展庚爷爷的故事。
双基(课程资②准备白纸和笔训练源)等学用品。
1巧安排省时间准备下节课资料:两个透明杯子、石子、橡板书兼顾方法课后皮筋、塑料盆等物。
设计并行工作作业合理、省时学生知识反应状况本节课的收获本节课需要完美的地方文档适用标准文案教课方案教课内容重点师生活动一简介华罗庚导入,为以下活动做好铺 1.知识背景介绍,观看数学家华罗庚工作照片,惹起学生参加活动的积垫。
极性。
2.对“兼顾”联合“小词典”赐予适量解说。
3.出示研究课题,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是“如何安排工作流程最省时间”。
二、进行研究活动进一步伐换学生参加活动的踊跃性。
进行“并行工作”兼顾方法的研究实验一让学生初步对兼顾方法有所感悟。
(一)“媛媛的安排”。
1自读研究问题,明确媛媛所做的四项工作。
2理解提示栏中的语句:“有没有能够同时进行的活动?”这是这一统实践并行操作法筹方法的中心所在。
3察看工作流程图,初步感知兼顾方法(二)“李大娘的安排”。
1自读研究问题,明确李大娘所需要做的四项工作。
2依据上面研究的方法来达成绘流程图的实践活动。
3进行全班沟通。
进一步学习兼顾方法。
4推导出“思虑问题”栏中的结论。
1(三)“泡茶待客”。
自读研究问题,让学生依据所学习的知识判断三种方法中哪一个切合文档适用标准文案兼顾工作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出示探索课题,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是“怎样安排工作流程最省时间”。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实验一
(一)“媛媛的安排”。
1自读研究问题,明确媛媛所做的四项工作。
2理解提示栏中的语句:“有没有可以同时进行的活动?”这是这一统筹方法的核心所在。
3观察工作流程图,初步感知统筹方法
学科
发现与探索
课题
1巧安排省时间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与实验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统筹方法的应用及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和实验活动,在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中,使学生感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对以“怎样安排工作流程最省时间”为内容的学习探讨活动,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服务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引起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培养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4组内交流:实验结果与猜想一样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5班内汇报
实验二向有2/3水的瓶子中投石子,水面能否升到瓶口?
1揭示实验题目
2小组进行猜测
3按照程序动手实验,得出结果。
4组内交流:这次的实验结果与猜想一样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5班内汇报
围绕“瓶中有多少水,乌鸦才能喝到水”分组交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得出的实验结果,分析思考理解。
总结全课的两个实验,巩固两个统筹工作法。
1自学
2全班交流活动。
学科
发现与探索
课题
2.从乌鸦喝水想到的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向学生渗透一些阿基米德原理的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使学生初步具备不唯书、不唯上,积极探索,服从真理的科学信念。培养学生勇于求真、探索的科学精神。
实验二“合理安排工作顺序”统筹方法的研究。
事例一运油
1自读研究问题,明确两个方案的安排。
2指导两点,帮助学生理解:
一是占用总的工作时间。二是使工地尽快用到油。
3分析哪个方案合理、省时。
事例二排队打水
根据所学习的知识判断两种方法中哪一个符合统筹工作的第二个方法。(关键要让学生从“占用总的工作时间”这一思路去判断。)
重点
研究投石子与水面升高的关系。
难点
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及观察分析思考的方法。
新旧知识点联系
知识拓展
(课程资源)
初步了解阿基米德原理
双基训练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训练学生良好的科学研究方法
板书
设计
2.从乌鸦喝水想到的
猜想—实验—结果—思考
课后
作业
准备:一个空牙膏盒、3枚一元硬币、一张图画纸、透明胶带、剪刀、铅笔、尺、胶水等。
(二)“李大娘的安排”。
1自读研究问题,明确李大娘所需要做的四项工作。
2按照上边研究的方法来完成绘流程图的实践活动。
3进行全班交流。
4推导出“思考问题”栏中的结论。
(三)“沏茶待客”。
1自读研究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习的知识判断三种方法中哪一个符合统筹工作的方法。
2提示学生找出“有没有可以同时进行的活动?”这一主要问题。不可随意去想。
重点
培养学生研究探索问题的方法。
难点
“合理安排工作顺序”的统筹方法,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
新旧知识点联系
知识拓展
(课程资源)
①收集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的故事。
②准备白纸和笔等学用品。
双基训练
板书
设计
1巧安排省时间
统筹方法
并行工作
合理、省时
课后
作业
准备下节课材料:两个透明杯子、石子、橡皮筋、塑料盆等物。
学生知识反馈情况
学生知识反馈情况
本节课的收获
本节课需要完善的地方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要点
师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二探索活动
用“猜想结果——动手实践——结果验证”的研究方法指导学生探究科学道理。
理解石子之间有空隙,而且石子这间的空隙总要占一定的体积,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乌鸦喝水的问题。
渗透阿基米德原理的知识。让学生理解,杯中放入石子的多少与溢出水的关系。
学科
发现与探索
课题
3.平衡与技巧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与体验活动,了解一些重心、对称、平衡的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探索杂技演员找平衡的奥秘活动,以科学知识和原理为载体,提高学生科学学习与研究方法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平衡与技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重心与平衡方面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勤于学习、敢于质疑、善于思索的科学态度。
重点
.观察调节平衡的身体部位
难点
研究杂技演员保持平衡的方法是什么?
新旧知识点联系
知识拓展
(课程资源)
人在坐、立、蹲、跳及各种活动中,由于肢体的变化,人体的重心的位置也是变化的。
双基训练
板书
设计
3.平衡与技巧
课后
作业
准备:剪刀、铅笔及描图纸(薄纸)等活动用品。
学生知识反馈情况
本节课的收获
本节课需要完善的地方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要点
师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二探索活动
亲身体验——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理解“移动重心找平衡”的科学道理。
三探索发现
四探索延伸
1通过杂技演员高超的技艺,启发学生探究平衡与技巧的求知欲望
2提示:演员动作不要盲目模仿。
3揭示探索课题:保持平衡的方法。
4明确活动目的:通过探究活动,探索杂技演员保持平衡的主要方法,了解一些“重心”、“平衡”方面的科学知识
三探索发现
四探索延伸
使学生理解向装满水的水杯中不断投放石子,溢出的基米德原理做一些铺垫。
1从《寓言》入手,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揭示探索课题,明确研究目的。
实验一向有1/3水的瓶子中投石子,水面能否升到瓶口?
1揭示实验题目
2小组进行猜测
3按照程序动手实验,得出结果。
本节课的收获
本节课需要完善的地方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要点
师生活动
一简介华罗庚导入,为以下活动做好铺垫。
二、进行探索活动
进行“并行工作”统筹方法的研究
让学生初步对统筹方法有所感悟。
实践并行操作法
进一步学习统筹方法。
三、探索发现
四、探索延伸
1.知识背景介绍,观看数学家华罗庚工作照片,引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瓶中有1/3水:石子与石子之间有空隙,存在空隙中的水升不上来。只有在瓶中有足够多水时,才以用石子把水顶到瓶口。
2理解石子是固体,它的体积在水中占有一定的空间,很多的石子会使水面上升。
学生亲自实验,在得出结果的基础上理解该栏目中的①②,
着重让学生体验③中的研究方法。
1按照程序动手实验
2思考并在组内交流:从杯中溢出的水的体积与投入的石子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