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今天,我们利用两节课的时间到图书馆阅读了一系列与教育有关的书籍,使我们对当代教育现状有了更深刻更清楚的认识,也使我们对教育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内容、环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今天我们收获的不只是理论知识,还包括今后我们学习和工作必不可少的经验。
一、重视双语教学工作。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的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双语教学,已有相当长的历史。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培养高素质的涉外人才和提升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已经提上了中国教育改革的议程。在这一需求的驱动下,双语教学又获得了新的意义,即从运用少数民族语言/汉语两种语言进行的教学,逐渐拓展到运用汉语/外语(主要是英语)两种语言进行的教学。通过双语教育,能在更广泛的学科领域中、在更丰富的语言层面上,扩大外语教学的范围,培养外语思维能力,拓宽外语学习环境。同时促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运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最终实现用外语进行思维、摄取知识、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进而使他们将来成为各个领域中既懂专业又掌握外语、能用汉语和外语两种语言进行工作的双语人才。从长远的角度看,双语教育将成为我国教育的一个新突破。
二、道德教育工作必须从小抓起。
从小抓好德育,是面对我们目前德育教育现状、进一步增强德育成效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的德育现状不容乐观,德育的质量有所下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家庭、学校还有社会。从小抓好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质量与成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转变德育观念,健全、改革和发展德育体系,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完整的教育网络,改进德育工作方法。
三、直面教育公平的问题。
由于我国目前教育资源短缺,教育供给满足不了教育需求。人们收入差异的日益扩大,又使经济不平等渗透到教育领域中。现实中出现的一些畸形教育现象也迫使人们思考教育公平问题。在这样堪忧的形势下,教育公平理所当然成为我国社会教育领域十分关注的问题。对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视必将对我国未来的教育产生极其积极的作用。全面推进公平教育,贯彻好教育公平政策,不仅是我国社会进步的助推器,而且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表现,更为美好的教育前景奠定了基础。
四、尽快解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
当前我国由于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够协调,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仍比较低,相当一部分群众感到“上学难”、“上学贵”。社会普遍关注“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解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是贯彻“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也是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五、如何教育多元社会背景下的孩子。
当今社会,钱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物质需求的过度满足使孩子思维凝固。“小大人”现象的产生令人堪忧。社会大环境和升学压力的影响,学校、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浮躁心态也是“小大人”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作为孩子成长的两大场所,学校和家庭应该按照教育规律,为孩子的成人化过程创造良好的环境。
六、如何解决学生就业压力。
劳动力总量严重供过于求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新增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层次、薪酬、福利都在下降。“零工资”的出现使大学生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对于我们构建和谐、小康社会来说,这是一个不利因素。高校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而大学生就业问题却已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上最严峻的问题。这一现状能否解决,已然成为我国现代教育的重要问题。
七、我国青年教师面临巨大压力。
在我国,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如升学竞争、考试排名等,教师可能面临着较大的压力,而在我国目前的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占大多数。他们感受到的压力程度比他们认为的教师职业压力程度高。压力的来源有待遇和工作、考试和评价体系及人际交往和领导关系等。青年教师群体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希望,只有解决这些压力源,他们才有可能更好地、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工作。
八、我国素质教育面临的瓶颈——减负。
目前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存在“超标”的现象。这种“超标”现象已严重影响到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各地教委多次下文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的负担,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造成这种情况的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还有家庭因素。学习是一个需要付出劳动的艰苦过程。指望掌握文化知识技能却没有任何学习上的压力是不合理的,因此我们需要对“减负”作辩证的思考。
九、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
大量流动人口的出现,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在流动人口中流动少年儿童占了相当部分,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享受不到应有的教育权利。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主要依靠借读流入地公办学校来解决。但由于流动人口绝大多数属于低收入人群,在公办学校高额的“借读费”面前,实际上,很多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处于辍学状态。如何使与父母一同流动的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少年儿童,在流入地获得同等的教育机会,不仅关系到《义务教育法》
的贯彻落实,也关系到弱势群体教育权利的真正实现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通过本次看书活动,我们获益匪浅。21世纪的中国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经济飞速发展、生活日新月异、文化相互交融,轰然滚动于中华大地的教育改革潮流,更为世界提供了形象而具体、切实而生动、深刻而复杂的中国教育文化新形态的“当代史”。关注当代教育,对国计民生的发展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教育的重视,将在今后呈现中流砥柱的面貌,我们翘首期盼中国教育事业辉煌灿烂的那一天。
200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