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

合集下载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答:学习迁移(简称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2、形式训练说(名词解释/简答题P142)
简答题:简述形式训练说?
4、相同要素说(名词解释P143)
答:只有当学习情境与迁移情境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即产生
请运用所学的教育心理原理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并阐述其对教育的启示意义。
4、“皮格马利翁效应”(名词解释P47)
答:教师接收了“权威诺言的暗示”,对学生态度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偏爱心理和情感。
从而对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产生了直接影响,并促进了预期期望效果的达成,把这个效应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5、教学效能感(词解释P51)
第四章学习心理概述
1、什么是学习?(P82)广义的学习是指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2、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别(P97)
3、消极强化(名词解释P97)
答:消极强化是通过讨厌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4、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论述题P101)
论述题:有人认为课堂讲授法导致学生机械、被动学习,故教学中应少用或者不用教授法,
答: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6、三种反思(P58):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为活动反思。
7、简述教学反思的基本过程(简答题P58)
8、简述教学反思的方法(简答题P61)
9、教学监控能力(名词解释P61)
答: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论述题:请结合所任教的学科,谈谈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精辟要点复习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精辟要点复习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复习1.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答:多元性、间接性、社会性、职业化.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即激发求知欲好奇心。

要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简言之,问题情境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用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也可以用作业的方式提出,既可以从新旧教材的联系引进,也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引进;既可以是在教学的开始阶段,也可以在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束时进行。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最佳的动机水平与作业难度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

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尽量多用集体获小组竞赛,而少用个人竞赛,并鼓励学生开展“自我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无论对优生还是对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归因于努力,可使优等生不至于过分自傲,能继续努力,以便今后能继续成功;使差生不至于过于自卑,能进一步努力学习,以争取今后的成功。

2.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答:1、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认知技能与策略4、定势的作用。

3.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答: 1、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直觉的理解性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3、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4、观察具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定性。

高等教育学、心理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 (7)

高等教育学、心理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 (7)

高等教育心理学一、简答题1.心理学发展中主要派别的基本观点是什么?1,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为基本的要素。

强调内省方法。

2.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提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

他的心理学被称为,意识有连续性,像流水一样,他称为意识流。

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3.行为主义心理学斯金纳(新行为主义):任何有机体倾向于重复有积极后果的行为,而不重复有消极后果的行为。

4.格式塔心理学.论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格式塔含义是整体或完形。

5.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研究:无意识现象6.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

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人们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

7.认知心理学吸收了格式塔的整体观,承认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

认为:心理学不只研究行为,也要研究作为行为基础的内部心理活动规律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应遵循那些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2.大学生的观察有那些特点?1 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2 观察的目的性日益增强3 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4 观察具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定性3.知识理解的一般过程包括那些环节?1 分析和综合分析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和个别特性,分别加以考察的过程;综合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种属性联结起来加以考察的过程。

2 比较、分类、系统化比较是在思想上确定被比较的事物之间异同点的过程;分类是通过比较确定了事物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据此把它们分为不同的种类;系统化是在比较和分类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将一类事物按不同的顺序和层次组成一定系统的思维过程。

3 抽象、概括、具体化抽象是在思想上抽取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属性的过程;概括是在在思想上把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联结起来并推广到同类其他事物的过程;具体化是将通过抽象和概括而获得的原理、理论用来认识新的具体对象的过程,也就是把一般原理用于具体的、个别的场合4.问题解决一般要经历什么样的过程1发现问题2分析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5.判断学生上课是否注意听讲的外部指标(1)适应性动作:一个人在观察某一事物时,表现出全神贯注,举目凝视;在注意听一种声音时,表现出双目紧闭,侧耳倾听;当沉浸于思考或想象时表现出眉头紧皱,“呆视”等表现,这些就是注意的适应性动作的表现。

教师资格:高等心理学复习资料资料

教师资格:高等心理学复习资料资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既研究动物的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2、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3、德国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4、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和斯金纳。

人本主义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

5、对教育心理学的创建做出突出贡献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

6、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7、高等教育在教学方法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1)教学中教的比重逐渐降低,学的比重逐渐增加,教师应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把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转化为本身努力获取知识的实际行为。

(2)教学上有传授法向指导法转化,学习法有再现式向探求式转化。

教师应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发展自己的能力与人格。

(3)校内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学研究相互渗透,并在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中锻炼独立工作的能力。

8、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1)有助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

青年教师的专业学习较出色,知识面广,外语水平高,接受信息能力强,单位学过教育科学理论,未收到高等教育职业训练,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青年教师对职业心理机能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室的角色转换,尽快成为合格大学教师。

(2)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首先,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其次,能够色湖南可理解有关教学措施的心理学一句,从而更主动而科学的驾驭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丰富教学艺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有助于教育教学改革。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利于提高辩证唯物主义水平,提高大学教师自我教育的自觉性,有利于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搞好教书育人,把教书育人提高到更科学的高度,有助于总结工作经验,自觉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广西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知识点

广西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篇第一讲教师职业心理的发展一、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理解)1、恒定平稳的职业生涯2、独立孤寂的教学科研3、年龄差距的日渐拉大4、教学成效的难以衡量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理解)1、生存关注阶段关注生存状况,关注学科知识的掌握状况,关注自己所获得的技能与岗位需要的适应状况2、任务关注阶段关注教学任务本身,提高教学质量3、发展关注阶段关注自己专业的发展,学生的因材施教三、专家型教师的专长表现(理解)1、拥有丰富的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拥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能有效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2、能高效率的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熟练掌握技能使其自动化善于监控自己的认知执行过程3、富有职业的敏锐洞察力对熟悉情境的识别加工比新手快知识和经验更具实践性和实用性行为和态度更具评价性四、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运用)1、能对教学情境进行准确分析并具有很强的教学监控能力2、教学具有灵活性并形成独立的教学风格3、具有较强的反省意识和出色的教学科研能力五、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规律(运用)1、系统的学习理论2、进行教学观摩3、从事科学研究4、自觉教学反思六、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策略(运用)1、提高社会对教师的关注度,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2、建立合理高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规章3、教师要不断提升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自觉反思,增强自信心七、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运用)1、外在社会的期望和内在自我的迷失社会的高期望值带来教师对自己的高要求2、过高的内控制点导致“工作狂”的状态为追求高目标而狂热投入工作3、A型性格带来的不良应对高目标高成就动机,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八、预防教师职业倦怠的方法(运用)1、调整与工作有关的不合理信念:改变思想上的误区2、做好自我管理:对自我生活方式、时间、情绪的管理第二讲教师的素养和人格一、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理解)1、文化知识的传播者2、学生学习的发动者和促进者3、行为规范的示范者4、心理健康的教育者5、教育科学的研究者二、教师职业理想的核心和主要表现(理解)核心:师爱表现: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全体学生的爱,对自己教学学科的热爱三、社会上常见的教师职业价值观(理解)1、“仅为谋生”的生计观2、“毁灭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观(角色观)3、“简单重复工作”的匠人观四、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运用)1、专业知识2、教学能力①教学监控能力内容: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策划与安排……………………组织与沟通………课堂教学的反馈与评价………教学效果的分析与反思提高教师监控能力:改变角色,教学反馈,现场指导②教学反思能力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写反思日记,列问题单,收集学生评价,交流反思3、教育机智主要表现: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对症下药,掌握分寸五、有效教师的人格特征(运用)1、激励性人格:热情,热心和幽默,可信任感2、以成功为导向:对成功高期望,鼓励与支持3、专业品行:有条理,适应性和灵活性,博学六、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运用)1、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2、………树立教师的威信3、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4、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第三讲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调适一、教师的压力源(理解)1、社会环境的压力①社会快速发展的冲击②教育领域变革的挑战2、教师职业的压力①教师职业生涯特点带来的压力②教师职业角色特点带来的压力③对教师高素质要求带来的压力3、教师自身心理素质人格特征,教学效能感,归因模式,教学效能感二、教师的压力应对(运用)1、防御性应对合理化(文饰作用),否认,反向,投射,自居作用2、直接应对①调整认知方式和期望水平②掌握调控技巧和抗压方法③寻求社会支持和心理帮助学生篇第四讲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一、大学生认知和思维发展的教育(理解)策略:1、在学业和学生的社会交往方面形成连续的心理挑战氛围为解决课堂内外发生的冲突和做出决策提供充分的时间和合适的时机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运用)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分化理想自我—处于观察者的地位现实自我—处于被观察者的地位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我是谁”的困惑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距离很远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整合—自我统一性的确立人格发展臻于成熟三、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教育(运用)1、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2、……………运用社会比较策略客观正确认识自我3、……………调整目标以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4、……………在实践中走出困境形成自我统一性四、人生价值观对行为的导向和调节功能(理解)1、定向功能:指导认知,导向行为2、识别功能:了解行为,判断行为价值3、动力功能:发动并维持行为4、调节功能:支配行为,控制行为五、价值观的形成过程(运用)1、对价值我自由选择阶段2、对价值选择的珍视阶段3、对选择价值的行动阶段六、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心理条件(运用)1、思维发展要达到能抽象概括社会事件的水平,将概括化为自己信奉的观点2、自我意识分化能经常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能认识到自己的特点并对自己提出某种明确的要求3、个体能意识到自己必须完成的社会任务极其意义七、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特点(运用)1、人生价值目标的特点:取向多元化,注重实际2、人生价值手段的特点:重视能力与素质,注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缺乏利他和奉献精神3、人生价值评价的特点:双峰分布,乐观和悲观,积极和消极并存;标准多元化第五讲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一、大学生的学习特点1、大学生学习内容的专业性(运用)①职业定性目标明确②课程设置进口专业发展的需要③专门的专业能力实践训练2、大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理解)主动性选择性批判性: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使得其批判性增强探究性:各种学习活动提高探究性能力3、大学生学习结果的超越性(理解)超越原学习情境超越原自我水平二、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运用)1、学习方式不适应: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发展2、学习态度不积极:影响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影响良好学风和校风的建设3、学习过度焦虑:影响身心健康三、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运用)1、建立对专业的信任感2、培养专业兴趣3、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第六讲大学生的个别差异一、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运用)1、依赖型人格2、自我中心型人格3、褊狭型人格4、回避型人格5、表演型人格造成大学生人格障碍的因素:遗传、环境、个体经历学习篇第七讲学习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一、学习的定义和内涵(理解)定义: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比较持久的变化内涵:学习不是人类特有的学习的发生基于经验的过程学习的发生伴随着行为或行为潜能或思维的变化学习的变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理解)1、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学习可预期的信号原理:条件反射行为法则:习得和消退,泛化与分化2、操作性条件作用—对行为结果的学习②强化的原理正强化: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负强化:撤销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惩罚: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销一个愉快刺激以降低反应发生的概率3、行为的塑造行为塑造即通过小步子反馈或强化帮助有机体达到目标行为塑造技术广泛应用的是连锁塑造术,即将学生所要达到的任务分成许多小步子,当学生完成每一步时都给予强化四、认知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理解)①认知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的认知结构新知识学习过程的环节:获得、转化、评价②结构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了解)3、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运用)基本观点: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主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①新知识观知识只是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解释或假设②新学生观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是有发展潜能的;学生是有差异的;学生是有能动性的③新教学观核心问题:让学生通过问题来解决学习五、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运用)1、学习的基本原则尊重学习者,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相信学习者都有发展潜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融洽的学习情境2、罗杰斯的学习观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学习内容应该是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学生中心的教学观最有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第八讲不同类型的学习一、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理解)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理解)1、自动化基本技能的获得:认知、联系、自动化阶段2、促进自动化基本技能的教学措施掌握子技能,促进程序化三、大学生学习策略形成的条件(理解)1、内部条件:原有知识背景,学习动机2、外部条件:训练方法,变式与连续性练习,具有完整的可以操作的训练技术四、做好策略学习的教学工作(理解)1、识别重要的学习策略并能对其进行结构分析2、加强策略的巩固程度3、增强主体的策略运用意识的体验4、突出条件化知识五、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理解)1、认识道德规范:晓之以理,知荣明辱2、获得道德情感体验:动之以情,好荣恶辱3、确立道德行为:导之以行,践荣弃辱六、当代大学生的品德现状(理解)1、认同社会主流道德规范,并呈现多元性表现原因:环境开放、个体差异2、存在道德认识上的困惑表现:认识模糊,认识片面,认识错位3、道德言行是有脱节原因:缺乏自律意识,缺乏道德反思能力,有很强的从众心理第九讲学习动机一、提高学习动机的四个内在因素(运用)1、学生的唤起水平:使学生维持适度的唤起水平2、学生的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3、学生的目标定向①基本观点:目标给学习者提供一种衡量他们进步的标准目标可以增强努力程度和坚持性原来的方法不成功时,目标鼓励学习者采用新的策略去尝试②将大学生目标定向和学习动机较好结合起来的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形成以自己为参照的成功评价模式强调对学习活动本身的掌握和理解4、学生的归因积极的归因模式:成功因为能力强,失败因为缺乏努力消极的归因模式:成功因为运气好,失败因为缺乏能力二、提高学生动机—外在因素的作用(运用)1、教师的特征:示范、热情、关怀、期待2、课堂气氛:安全有序、成功、理解、挑战性3、教学活动:课程导入、内容生活化、及时反馈交往篇第十讲师生交往及其影响因素一、师生交往的缺失(运用)表现:1、师生个体与个体交往减少,个体与群体交往增加2、师生面对面的直接交往减少,面对符号的间接交往增加3、师生非正式体制外的交往减少,正式的体制内的交往增加二、师生交往心理结构涉及的因素(运用)认知,情感,言行三、积极师生交往的主要功能(理解)1、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2、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3、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4、促进师生双方的学习品质生活四、影响师生交往质量的因素(运用)1、环境因素2、教育因素3、个人因素气质的类型: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不良心理心理品质:自我中心、世故心理、多疑心理、自卑心理4、渠道因素第十一讲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效应一、引发正向交往行为的心理效应1、自己人效应(运用)①让学生认可老师为自己人的有效心理策略:强调师生双方一致的地方使师生双方处于平等地位教师要注意教育技巧尊重学生的个人空间2、反馈效应(运用)①反馈效应启示:提醒学生及时进行自我反馈客观评价学生的作业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态度3、犯错误效应(理解)启示: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坦然承认未知,不要掩饰自己的错误二、引发主体认知偏差的心理效应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第一印象和最近印象(运用)启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既不局限于“第一印象”,又要以回顾的眼光看待学生,不受制于近因效应2、晕轮效应与恶魔效应—借一斑而窥全豹(理解)启示:恰当全面的认知学生3、刻板印象—四川人爱吃辣椒(理解)启示:注意反思和修正带有偏见的刻板印象4、投射效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运用)启示:应客观实际,摒弃主观臆断三、引发负向行为的心理效应1、超限效应—到底有完没完(运用)表现:时间超限,如:拖堂内容超限,如:批评和表扬主观容量超限,如:讲课内容过多启示:注意把握“度”,做到“恰到好处”,避免“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的超限效应2、霍布森效应—想象与创新的杀手(理解)含义:提高选择机会时附加苛刻条件,以至于没有选择余地的心理效应启示:不要过于死板,答案容许有一定的模糊度,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3、搭便车效应—无功也受禄(理解)原因:异质分组使学生的动机、态度、个性有差异过多强调“合作”原则而忽视个人需求“平均主义”的评价模式启示:合作学习的人数不宜太多,4~6人为宜营造愉快的合作学习环境明确任务与责任合理分工随时观察学情,监控教学活动破除“平均主义”机制4、习得性无助—我只能听天由命(运用)启示:不能让学生连续体会到学习的失败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不能让学生本能的认为任何事都是徒劳的四、提高劝说力的心理效应1、登门槛效应—先提小要求再提大要求(提高求)(理解)2、门面效应—拒绝大要求接受小要求(接受要求)(运用)第十二讲师生交往的技巧一、人际吸引的因素(理解)外貌吸引,相似性吸引,接近性吸引,奖励性吸引,敬仰性吸引二、人际影响的技巧(运用)1、陈述理由:以理晓人2、说实话:其情感人3、情感诉求:以情动人5、讨论:以德服人三、师生交往中教师要具备的特质(运用)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①多角度认识自己:横向比较,纵向比较,他人评价,自我分析②具有同理心③体察入微了解学生:警惕对学生的认知出现偏差;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善于利用空白效应,抛砖引玉④理解和尊重自己的同事2、热情友善,主动交往3、真诚信任,宽容礼让4、知其所欲,善事于人四、教师冲突产生的原因(理解)1、师生双方观点的差异2、师生双方或一方的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一方行为与对方差距太大五、平息师生冲突(运用)1、避免发生直接冲突:冷静、沉默,避免与学生正面开战2、熄灭争吵:教师要耐心倾听,不符合,不急表态3、巧妙和解:弄清原因,主动解释,及早道歉,宽容学生。

福建高校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材料(2012全新版)

福建高校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材料(2012全新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知识点一、填空题(有15空,共15分)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P222、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P273、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这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客观性)原则。

P354、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必须来源于高等教育实践,它的研究成果也必须能够付诸于高等教育实践,这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P355、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避免违背教育的原则和规律,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这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教育性)原则。

P356、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即(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和(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的教学风格。

P467、教师的领导方式包括强硬专断(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四种类型。

P468、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可以分为(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

P519、反思包括(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和(为活动反思)三种类型。

P5810、教学反思分为(具体经验阶段)、(观察分析阶段)、(重新概括阶段)和(积极验证阶段)四个环节。

P58-5911、研究者提出了始终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和(行动研究)。

P6112、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P8213、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这是(消极强化),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这是(惩罚)。

P9714、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多用(正强化)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用(不予强化)的方法来消除消极行为,而应慎重地对待惩罚。

P9715、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个人整理背诵版)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个人整理背诵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一门科学。

2、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心理活动)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活动三个方面。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人与人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气质、能力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称作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学主要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是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是铁钦纳;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华生,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认知心理学(皮亚杰);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进化心理学(达尔文)。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被誉为“心理学之父”。

这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4、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着严重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

他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公式(S---R)来表示。

5、精神分析学说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的。

精神分析学派非常注重人的异常行为的分析和动机、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他还提出了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人格结构模型。

6、1967年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其研究方法是计算机模拟。

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试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科学发展心理学的诞生。

1908年房宗岳翻译的日本小原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廖世承于1924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第一本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教材。

7、(P11)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注意:实例解释)8、教育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组成:确定教育目标、分析教学任务、选择教学方法、执行教学过程、评价和反思教学。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高等教育心理学》一、教育心理学对象和内容(一)教育心理学对象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关键词是:学与教的规律;主要是学的规律;心理规律;基本规律;学校教育情境。

(二)教育心理学主要内容除绪论部分外,内容主要有: 1.学习的基本问题(学习心理学); 2.知识掌握心理学; 3.技能形成心理学; 4.品德心理学; 5.教学心理二、学习的定义和分类(一)学习的定义学习指由个体经验的获得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

注意:1.学习总是意味着个体身上发生的某种变化;2.这种变化要维持一个相对持久的时间;3.这种变化不是由先天倾向、成熟等因素带来的。

(二)学习的分类? 1.我国的分类:⑴知识的学习? ⑵智力技能的学习? ⑶动作技能的 ? ⑷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 ? 2.加涅(R.M.Gagne)按学习结果的分类 ? ⑴言语信息的学习 ? ⑵智慧技能的学习 ? ⑶认知策略的学习 ?⑷运动技能的学习 ? ⑸态度的学习? 3.布卢姆的分类? ⑴认知领域的学习? ⑵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 ? ⑶情感领域的学习 ?1(三)促进学生整体发展全人教育(Whole- person education )是致力于人的各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从社会文化取向说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从学生个人成长取向上说是知、情、意、行整体发展的教育。

盖茨(A.L.Gates )1956年说过? 当别人向你问及类似“你是教数学的老师吗?”的问题时,你最恰当的回答应该是:“我不是教数学的老师,我是教学生学数学的老师。

”? 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在解释全人教育观念时说:“课堂教学内容应包含人类的全部文化,而人类文化的全部由6个方面组成:学问、道德、艺术、宗教、身体和生活——学问教育追求‘真’;道德教育追求‘善’;艺术教育追求‘美’;宗教教育追求‘圣’;身体教育追求‘健’;生活教育追求‘富’。

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章节复习汇总

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章节复习汇总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章节复习汇总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人类心理现象 1.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里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2. 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3. 心理动力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动机是人类的各种需要,是个体积极的源泉。

4.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识过程。

5. 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6. 情绪是对客观事务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7. 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过程。

意志常常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并对人的行为具有发动和制止作用 8. 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处在睡眠状态、觉醒状态或注意状态下。

1 / 99. 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10. 行为和心理密切相关,心理学有时也可以叫做行为科学。

11. 人的心理除有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意识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无意识也是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第二节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1. 德国著名的心理薛家冯特 1879 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第二章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练习实际的原则、教育性原则。

2.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材料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材料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材料实用文档:心理学一、填空题或选择题1.个体心理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2.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而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惯化的行为方式。

3.无意识是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4.XXX是唯理论的代表,而XXX主张“白板说”。

德国的XXX于1879年在XXX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5.构造主义的奠基人是XXX,代表人物是XXX。

内省法主要研究意识元素和意识经验,而机能主义主要研究心理机能。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XXX和XXX,研究行为。

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XXX、考夫卡和XXX,其研究方法是“整体”和“完型”。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XXX,其研究重点是无意识。

6.现代认知心理学正式诞生于1967年XXX的《认知心理学》一书。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XXX和XXX,其研究重点是以人为本,反对行为主义。

7.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研究和教师的教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8.1903年的XXX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中国最早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教材是XXX于1924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1963年XXX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也是一部重要的教材。

9.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口头和书面)以及个案法。

10.角色期望是指社会按照各类社会角色所规定的行为模式去要求每个社会成员。

11.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学风格、期望以及举止言谈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12.教师的期望、期待和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师生态度产生的相互交流与反馈在心理学上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赏识教育)。

13.效能感是指认为自己进行某一活动能否成功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

江苏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江苏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2017年《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选择+填空:1、1879 冯特(德)莱比锡世界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本我自我超我性本能3、华生、斯金纳、班杜拉行为主义学派刺激与个体之间的联系 S-R4、皮亚杰、布鲁纳认知心理学刺激与行为之间内在的认知过程以及学习者内在特征的对学习的影响 S-O-R5、奈塞尔《认知心理学》标志现代认知心理学正式诞生6、马斯洛、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三势力”)以人为本7、1903年桑代克(美)《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独立8、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教育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9、埃里克森大学阶段的主要心理任务:建立自我同一性和发展亲密关系10、大学生人际交往发展特征交往动机的迫切性、内容的多样性、 p46目的的单纯性、心理的差异性11、高校教师角色的形成过程角色认知、角色认同、角色信念 p5412、高校教师的基本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 p6313、高校教师的教育能力教学设计、语言表达、组织管理、因材施教、教学监控 p65自我教育、教育科研、教育机智14、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如能对学生热情相待,寄予较高的期望,学生就会朝着教师所期待的方向和水平发展变化。

这种现象被称为(期望效应or皮格马利翁效应)p7015、高校教师成长的内部途径教学观摩、微课教学、教学反思、教学研究、终身学习 p7316、学习类型,按主体:动物人类机器 p89内容:知识技能社会规范方式:发现接受17、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铃声与食物,被动接受 p92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白鼠主动操作 p93正强化受到强化刺激,增加了行为发生的概率负强化消除某种厌恶刺激后,某正确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惩罚呈现某种厌恶刺激18、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和回忆(再认或再现)等方式,在人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过程。

P11219、记忆的类型: p113按内容:形象、动作(运动员)、语义、情绪(蛇咬井绳)、情景时间:瞬时、短时、长时20、瞬时记忆选择性注意短时记忆复述、深加工长时记忆p1142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称保持曲线,它表明在遗忘过程中发生的量变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特点22、过度学习的最佳效果是150%23、学习迁延(简称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获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材料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材料

心理学第一章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2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它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3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4(定义见后)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

需要即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的反映。

需要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兴趣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5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6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7人的需要是情绪产生的主观原因。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8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过程.意志常常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并对人的行为具有发动和制止作用。

9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10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心理特征。

11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气质和性格有时统称为人格。

12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和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

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

心理学有时也可以叫做行为科学。

13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

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导方面。

14无意识(即下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15意识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无意识也是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16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17唯理论法国的笛卡尔,他最早用反射概念来解释动物的行为和人的某些无意识的简单行为,相信“天赋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心理学》一、教育心理学对象和内容(一)教育心理学对象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关键词是:学与教的规律;主要是学的规律;心理规律;基本规律;学校教育情境。

(二)教育心理学主要内容除绪论部分外,内容主要有:1.学习的基本问题(学习心理学);2.知识掌握心理学;3.技能形成心理学;4.品德心理学;5.教学心理二、学习的定义和分类(一)学习的定义学习指由个体经验的获得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

注意:1.学习总是意味着个体身上发生的某种变化;2.这种变化要维持一个相对持久的时间;3.这种变化不是由先天倾向、成熟等因素带来的。

(二)学习的分类•1.我国的分类:⑴知识的学习•⑵智力技能的学习•⑶动作技能的•⑷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 2.加涅(R.M.Gagne)按学习结果的分类•⑴言语信息的学习•⑵智慧技能的学习•⑶认知策略的学习•⑷运动技能的学习•⑸态度的学习• 3.布卢姆的分类•⑴认知领域的学习•⑵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⑶情感领域的学习•(三)促进学生整体发展全人教育(Whole- person education )是致力于人的各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从社会文化取向说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从学生个人成长取向上说是知、情、意、行整体发展的教育。

盖茨(A.L.Gates )1956年说过•当别人向你问及类似“你是教数学的老师吗?”的问题时,你最恰当的回答应该是:“我不是教数学的老师,我是教学生学数学的老师。

”•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在解释全人教育观念时说:“课堂教学内容应包含人类的全部文化,而人类文化的全部由6个方面组成:学问、道德、艺术、宗教、身体和生活——学问教育追求‘真’;道德教育追求‘善’;艺术教育追求‘美’;宗教教育追求‘圣’;身体教育追求‘健’;生活教育追求‘富’。

”•在盛行唯智主义教育的今天,特别要提醒人们不要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让学生初尝人生经验,感受发现的喜悦,回味奋斗的乐趣,体味创业的艰辛,领悟朋友的情谊,重温父母的恩情,理解老师的胸怀。

三、教学的作用在于促进学习•教学是用来刺激、推动、维持学生学习活动的外部情境安排。

心理学为教学过程科学化提供依据• 1.明确教学目标:依靠心理学知识,可以正确规定和陈述目标。

• 2.分析任务:依靠心理学知识可以分析达到目标所需要的从属概念、基本技能、主要策略。

• 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借助各种测量工具,确定学生知识、动机、技能、身心发展的准备状态。

• 4.设计课程:借助心理学知识,选择适当教学媒体,选择教学方法、确定教学过程。

• 5.教学:呈现教材,激发动机,引起反应,给予强化,指导方法。

• 6.评价:借助心理测量的知识,制定或选择恰当的测评工具,对测评结果作合理的解释。

•教学实例1: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1)尝试法•(2)有次序地计数•(3)知识建构法•四、学习动机含义、结构与作用•(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定义:学习动机指个体发动、维持其学习活动并使其指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结构:在学习动机结构中需要和诱因是两个主要的因素,而需要又是更为基本的。

•诱因是能够满足个体需要的那些客体、情景和条件。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1.交往性动机与威信性动机• 2.情景动机与人格动机• 3.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内部动机:由学习活动本身提供奖励所维持的动机。

此时学习者的目的指向学习活动本身。

•外部动机:由学习活动以外的情境提供奖励所维持的动机。

此时学习者指向学习活动以外的目的。

• 4.亲和动机与成就动机•亲和动机:希望同社会中的人保持亲近关系的动机。

•成就动机:个人对于他认为是有价值的工作愿意去做,并力求有所成就的动机。

(三)学习动机的作用• 1.学习动机既不是学习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学习的充分的条件。

但它是对学习起促进作用的重要条件。

• 2.对于长期进行有意义学习来说,学习动机是绝对必要的。

• 3.学习动机不直接影响和改变学习中的认知过程,因而它对学习的影响是间接的。

• 4.学习动机和学习是互惠的。

• 5.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有利于各种学习。

五、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一)驱力论和强化论•驱力论内驱力会驱使有机体产生并维持满足需要、降低内驱力的活动。

•强化论一个反应发生后,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这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就增加。

所以操纵有机体行为发生以后的强化事件,就足以引起并维持其学习行为。

习得性失助•相反的情况:当强化的结果不依赖学习者的反应时,学习者学到了另一个事实:不管它作出反应与否,不管它如何反应,他将都得不到强化(奖赏),他作出任何努力都是无用的。

这种学习得来的无能为力状态,成为习得性失助。

(二)需要层次论(A.Maslow)• 1.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包括认识需要、审美需要)。

• 2.五种基本需要按一定顺序逐级上升。

• 3.只有低一级需要基本满足后,高一级需要才能成为行为动力。

• 4.高一级需要产生时,低级需要并不消失。

同一时期内,人就有多种需要并存的壮况,但其中有的需要占主导地位。

•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激励动机要着眼于满足学生需要;•需要是有层次的,心理上不安全的、没有受到集体接纳、关爱的学生不会主动探索和理解新知。

•(三)成就动机论•成就动机由默里(H.A.Murry 1938)提出。

麦克来伦(D.C.McClelland)对之加以研究。

亚特金森(J.W.Atkinson)加以修正。

他从成就动机中区分出两种不同的倾向:追求成功的动机倾向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倾向。

•求成型的人喜欢选择有50%把握的、有一定风险的工作;避败型的人倾向于回避有50%把握的工作。

(四)归因理论(B.Weiner)•归因(Attribution)指个体对某一事件或行为结果的原因的推断过程。

•归因理论是一种比较系统的认知动机理论。

这一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寻求理解是人类行为动机的主要来源。

•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结局原因的推断的过程叫学业成败的归因。

•归因的后果是个人期望的改变和情感反应,归因后果又影响后继的行为。

于是归因就具有动机功能。

即:•归因可按三个维度分类•内外源•稳定性•可控性•引导学生对学业成败作合理的归因• 1.成功→能力强→自豪、自尊/增强对成功的期望→愿意并坚持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 2.失败→缺乏努力→内疚/对成功的相对的高期望→愿意并坚持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 3.成功→运气好→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缺乏从事有成就任务的坚持性。

• 4.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对成功的期望→缺乏从事有成就任务的坚持性。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A.Bandura)•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指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通过努力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所持有的一种主观判断与信念。

自我效能感影响学习动机。

•班杜拉区分了功效期待与结果期待。

结果期待指一个人对某一特定的行为将造成某种结果的估计;功效期待指一个人对自己具有成功地完成这种特定行为能力的信念。

功效期待建立在几种信息源基础之上• 1.操作成就• 2.替代性经验• 3.口头说服• 4.情绪触发• 5.情境条件•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培养有关技能;•发展敢于尝试的精神;•获得成功经验;•获得反馈,受到鼓励;•对自己的成败经验做积极归因;•观察他人成功范例;•营造宽松氛围,减少焦虑。

(六)自我价值论•该理论由卡芬顿(M.V.Covinton)提出。

认为自我价值是人的主要需要。

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可以提高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是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必须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

•那些追求成功而又不能成功的学生,为了不承认自己能力低下,以维持自我价值感,只有不努力、不发奋,甚至为自己学习设阻。

•自我价值论可以解释:•差生为什么不学习?•优等生为什么也会不愿格外努力?•为什么会产生学业自我妨碍现象?•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学习动机为什么降低?•学业自我妨碍:“在成就情境中,个体为了回避或降低因不佳表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任何能够增大将失败原因外化机会的行动和选择”。

•学业自我妨碍的表现有:•学业拖延、减少练习、降低努力、声称考试焦虑、情绪不良、选择不可达到的目标、选择妨碍学习成绩的环境。

五、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问题情境: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努力克服,学生经过努力又是可以克服的那样一种学习情境。

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特征是创设问题情境,其作用是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积极化。

•例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例2:力臂与力矩问题情境的特征:•问题情境具有障碍性、探索性和可接受性。

•例3:0.999···<1•设X= 0.999 (1)•两边同乘以10得•10X=9.999 (2)•(2)-(1)得•9X=9,两边同除以9得•X=1,即•0.99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