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免疫耐受.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而不致自身免疫病的状态称免疫忽视
(二)克隆无能及不活化
自身反应性T细胞与组 织细胞MHC-自身Ag复合 物接触,产生第一信号, 但组织细胞不表达协同刺 激分子,无第二信号,导 致克隆无能状态(clonal anergy)
(三)免疫调节细胞的作用 (四)细胞因子的作用
分泌TGF-等 (五)信号转导障碍与免疫耐受 (六)免疫隔离部位的抗原生理条件下不致免疫应答
3.抗原免疫途径 静脉输注/口服抗原易导致全身耐受
4.抗原持续存在 5.抗原表位特点
抗原不同部位的决定基,其作用不同,可诱 导或抑制免疫应答 6.抗原变异
(二)机体因素与免疫耐受
动物的种属和品系 鼠类,有蹄类、灵长类
机体发育程度和年龄 胚胎期>新生期>成年期
免疫抑制措施的影响 免疫抑制状态有利于诱导耐受
适宜的抗原刺激,可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不适宜的抗原量,特殊的Ag表位及Ag表位的变异,
均会导致免疫耐受。 T细胞活化缺乏第二信号;缺乏生长及分化因子,
使T细胞克隆不能扩增,可导致免疫耐受。 这类耐受能持续一段时间,随着诱导因素的消失,
耐受亦逐渐消失。 后天免疫耐受形成的条件 抗原因素
机体因素
(一)抗原因素与免疫耐受
免疫隔离部位 脑、眼的前房、胎盘等
生理屏障
抑制性细胞因子
第三节 免疫耐受与医学
建立免疫耐受
口服免疫原,建立全身耐受 静脉注射抗原,建立全身耐受性 移植骨髓及胸腺,建立或恢复免疫耐受 脱敏治疗,防止IgE抗体产生 防止感染 诱导产生特异拮抗性免疫细胞,抑制效应免
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攻击 自身抗原肽拮抗剂的使用
第十五章 免疫耐受 Immunological Tolerance
免疫耐受 指机体免疫系统在接触某种抗原后产生的 特异性免疫无反应状态(或称为负免疫应答), 表现为当再次接触同一种抗原时,不发生可查 见的反应,但对其他抗原仍保持正常免疫应答 天然免疫耐受;获得性免疫耐受
免疫耐受的一般特点
具有免疫特异性:是由于对某种抗原特异的T细 胞或(及)B细胞被排斥、灭活或抑制所致。
Ray Owen
2. 人工诱导免疫耐受
Medawar和他的同事于 1953年证明了免疫耐受 能够被人工诱导。
Peter Medawar 1915-1987 Nobel Prize 1960
Medawar等证实当体内的免疫细胞处于发育阶段(新 生期),人工可诱导其对“非己”Ag产生耐受。
二、后天接触抗原导致的免疫耐受
耐受性的维持需要耐受原的持续存在。 在诱导耐受性上,未成熟的淋巴细胞比成熟淋巴
细胞容易得多。 在有利于诱导耐受的条件下,成熟的淋巴细胞对
外来抗原也可被诱生耐受性。
免疫耐受与免疫抑制的比较
免疫耐受
原因
细胞系消失或不活化,
T细胞的抑制作用
产生条件 可先天或后天获得,特
别是在免疫功能未成熟
或减弱时容易形成
特异性

持续性 长期的,一时性的或终生
免疫抑制
免疫活性细胞发育 缺陷或增殖分化障碍 先天缺陷或人为产生, 如射线、免疫抑制药 物、抗淋巴细胞血清
无 一时性
第一节 免疫耐受的形成及表现
一、胚胎期及新生期接触抗原导致的免疫耐受
1.天然免疫耐受的发现 Owen于1945年首先报道 了在胚胎期接触同种异型 Ag所致的免疫耐受现象
自身免疫病
免疫耐受重建
打破免疫耐受
免疫原及免疫应答分子用于肿瘤患者的治疗 抗免疫抑制分子及调节性T细胞用于肿瘤免疫治疗 细胞因子及其抗体的合理使用 多重抗感染措施,防止病原体产生抗原拮抗分子
打破免疫耐受的方法
小结
免疫耐受的概念、一般特点 免疫耐受的形成及表现
胚胎期与新生期接触抗原所致的免疫耐受 后天接触抗原所致的免疫耐受 后天免疫耐受形成的条件:抗原因素与机体因素 免疫耐受的细胞学基础及形成机制 免疫耐受与医学
第二节 免疫耐受机制
免疫耐受的细胞学基础 T细胞和/或B细胞对某种抗原物质产生
了免疫耐受性。
中枢耐受
T细胞及B细胞分别在胸腺及骨髓微环境中 发育,自身反应性细胞
启动细胞凋亡,致克隆消除
减少出生后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外周耐受
(一)克隆清除及免疫忽视 外周成熟T细胞接触自身抗原后,能通过凋亡机
制清除自身反应性细胞,从而诱导外周耐受。 在正常情况下,自身抗原与自身反应性T细胞并
较短(~50天) TD-Ag和TI-Ag
TD-Ag高剂量 低剂量
wk.baidu.com
可耐受 可耐受
可耐受 不耐受
TI -Ag高剂量
不耐受
可耐受
低剂量
不耐受
不耐受
2.抗原类型 蛋白单体 不能被APC提呈
T细胞不被活化
B细胞不产生抗体
蛋白聚体,情况正好相反
B细胞产生抗体
小分子、可溶性、非聚合单体物质——耐受原
大分子、颗粒性、蛋白质的复合物——免疫原
1.抗原剂量 抗原剂量过低,不足以
低带耐受
激活T及B细胞 抗原剂量过高
诱导应答细胞凋亡,或诱
导调节性T细胞活化
抑制免疫应答
高带耐受
T细胞耐受与B细胞耐受的差异
耐受形成
T细胞耐受 极易
B细胞耐受 极难
耐受诱导期
较短(1~2天) 较长(~70天)
耐受维持时间
较长(~150天)
诱导耐受的抗原种类
TD-A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