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发电量的计算方法
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计算及影响因素
![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计算及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c1920cadb7360b4c2f3f641f.png)
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计算及影响因素一、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计算1、太阳电池效率η 的计算在太阳电池受到光照时,输出电功率和入射光功率之比就称为太阳电池的效率,也称为光电转换效率。
其中,At 为太阳电池总面积(包括栅线图形面积)。
考虑到栅线并不产生光电,所以可以把At 换成有效面积Aa (也称为活性面积),即扣除了栅线图形面积后的面积,同时计算得到的转换效率要高一些。
Pin 为单位面积的入射光功率。
实际测量时是在标准条件下得到的:Pin 取标准光强:AM 1.5 条件,即在25℃下,Pin= 1000W / m 2。
2、光伏系统综合效率(PR)η总=η1×η2×η3光伏阵列效率η1:是光伏阵列在1000 W/m2 太阳辐射强度下实际的直流输出功率与标称功率之比。
光伏阵列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损失包括:灰尘/污渍,组件功率衰减,组件串联失配损失、温升损失、方阵相互遮挡损失、反射损失、光谱偏离损失、最大功率点跟踪精度及直流线路损失等,目前取效率86%计算。
逆变器转换效率η2:是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功率与直流输入功率之比,取逆变器效率97%计算。
交流并网效率η3:是从逆变器输出,至交流配电柜,再至用户配电室变压器10 KV 高压端,主要是升压变压器和交流线缆损失,按96%计算。
3、理论发电量计算太阳电池的名牌功率是在标准测试条件下测得的,也就是说在入射功率为1000W/m2的光照条件下,1000Wp 太阳电池1 小时才能发一度电。
而实际上,同一天不同的时间光照条件不同,因此不能用系统的容量乘以日照时间来预测发电量。
计算日发电量时,近似计算:理论日发电量=系统峰值功率(kw)x等效日照小时数(h)x系统效率等效峰值日照小时数h/d=(日太阳辐照量kW.h/m2/d)/1kW/m2(日照时数:辐射强度≥120W/m2的时间长度)二、影响发电量的因素光伏电站的发电量由三个因素决定:装机容量、峰值小时数、系统效率。
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计算及影响因素
![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计算及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6a64c04b941ea76e59fa0455.png)
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计算及影响因素一、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计算1、太阳电池效率η 的计算在太阳电池受到光照时,输出电功率和入射光功率之比就称为太阳电池的效率,也称为光电转换效率。
其中,At 为太阳电池总面积(包括栅线图形面积)。
考虑到栅线并不产生光电,所以可以把At 换成有效面积Aa (也称为活性面积),即扣除了栅线图形面积后的面积,同时计算得到的转换效率要高一些。
Pin 为单位面积的入射光功率。
实际测量时是在标准条件下得到的:Pin 取标准光强:AM 条件,即在25℃下,Pin= 1000W / m 2。
2、光伏系统综合效率(PR)η总=η1×η2×η3光伏阵列效率η1:是光伏阵列在1000 W/m2 太阳辐射强度下实际的直流输出功率与标称功率之比。
光伏阵列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损失包括:灰尘/污渍,组件功率衰减,组件串联失配损失、温升损失、方阵相互遮挡损失、反射损失、光谱偏离损失、最大功率点跟踪精度及直流线路损失等,目前取效率86%计算。
逆变器转换效率η2:是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功率与直流输入功率之比,取逆变器效率97%计算。
交流并网效率η3:是从逆变器输出,至交流配电柜,再至用户配电室变压器10 KV 高压端,主要是升压变压器和交流线缆损失,按96%计算。
3、理论发电量计算太阳电池的名牌功率是在标准测试条件下测得的,也就是说在入射功率为1000W/m2的光照条件下,1000Wp 太阳电池1 小时才能发一度电。
而实际上,同一天不同的时间光照条件不同,因此不能用系统的容量乘以日照时间来预测发电量。
计算日发电量时,近似计算:理论日发电量=系统峰值功率(kw)x等效日照小时数(h)x系统效率等效峰值日照小时数h/d=(日太阳辐照量m2/d)/1kW/m2(日照时数:辐射强度≥120W/m2的时间长度)二、影响发电量的因素的发电量由三个因素决定:装机容量、峰值小时数、系统效率。
当电站的地点和规模确定以后,前两个因素基本已经定了,要想提高发电量,只能提高系统效率。
光伏发电年发电量计算
![光伏发电年发电量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a574d9c876a20029bc642d15.png)
以1MW装机容量为例(300KW即0.3MW),你可以自己换算下。
电力系统的装机容量是指该系统实际安装的发电机组额定有效功率的总和。
由于光伏发电必然有损耗,所以实际发电量是无法达到理论值的。
1、1MW光伏电站理论年发电量:=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电池总面积*光电转换效率=5555.339*6965*17.5%=6771263.8MJ=6771263.8*0.28 KWH=1895953.86 KWH=189.6万度2、实际发电效率太阳电池板输出的直流功率是太阳电池板的标称功率。
在现场运行的太阳电池板往往达不到标准测试条件,输出的允许偏差是5%,因此,在分析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时要考虑到0.9 5的影响系数。
随着光伏组件温度的升高,组f:l二输出的功率就会下降。
对于晶体硅组件,当光伏组件内部的温度达到50-75℃时,它的输出功率降为额定时的89%,在分析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时要考虑到0.89的影响系数。
光伏组件表面灰尘的累积,会影响辐射到电池板表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同样会影响太阳电池板的输出功率。
据相关文献报道,此因素会对光伏组件的输出产生7%的影响,在分析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时要考虑到0.93的影响系数。
由于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光伏组件的输出几乎不可能同时达到最大功率输出,因此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要低于各个组件的标称功率之和。
另外,还有光伏组件的不匹配性和板问连线损失等,这些因素影响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的系数按0.9 计算。
并网光伏电站考虑安装角度因素折算后的效率为0.88。
所以实际发电效率为:0.9 5 * 0.8 9 * 0.9 3*0.9 5 *0.8 8 =65.7%。
3、系统实际年发电量:=理论年发电量*实际发电效率=189.6*0.9 5 * 0.8 9 *0.9 3*0.9 5 * 0.8 8=189.6*65.7%=124.56万度。
光伏电站发电量计算方法
![光伏电站发电量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246a55580eb6294dd886cde.png)
一般而言,每个有经验的光伏人心里都有一个简便的估算方法,可以得出和计算值相差不多的数据,那么本次总结列举光伏电站的平均发电量计算/估算的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各方法的差异,方便读者选择最合适的计算方法。
光伏电站在做前期可行性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对拟建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做理论上的预测,以此来计算投资收益率,进而决定项目是否值得建设。
一般而言,每个有经验的光伏人心里都有一个简便的估算方法,可以得出和计算值相差不多的数据,那么本次总结列举光伏电站的平均发电量计算/估算的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各方法的差异,方便读者选择最合适的计算方法。
一、计算方法1)国家规范规定的计算方法。
根据最新的《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 GB50797-2012》第条:发电量计算中规定:1、光伏发电站发电量预测应根据站址所在地的太阳能资源情况,并考虑光伏发电站系统设计、光伏方阵布置和环境条件等各种因素后计算确定。
2 、光伏发电站年平均发电量Ep计算如下:Ep=HA×PAZ×K式中:HA——为水平面太阳能年总辐照量(kW·h/m2);Ep——为上网发电量(kW·h);PAZ ——系统安装容量(kW);K ——为综合效率系数。
综合效率系数K是考虑了各种因素影响后的修正系数,其中包括:1)光伏组件类型修正系数;2)光伏方阵的倾角、方位角修正系数;3)光伏发电系统可用率;4)光照利用率;5)逆变器效率;6)集电线路、升压变压器损耗;7)光伏组件表面污染修正系数;8)光伏组件转换效率修正系数。
这种计算方法是最全面一种,但是对于综合效率系数的把握,对非资深光伏从业人员来讲,是一个考验,总的来讲,K2的取值在75%-85%之间,视情况而定。
2)组件面积——辐射量计算方法光伏发电站上网电量Ep计算如下:Ep=HA×S×K1×K2式中:HA——为倾斜面太阳能总辐照量(kW·h/m2);S——为组件面积总和(m2)K1 ——组件转换效率;K2 ——为系统综合效率。
光伏电站发电量的计算方法
![光伏电站发电量的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2c07522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b8.png)
光伏电站发电量的计算方法首先,太阳能辐射量是光伏电站发电量计算的重要参数之一、太阳能辐射量可以通过地面测量或气象站数据获得。
太阳能辐射量通常分为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两部分。
直接辐射是指太阳直射地面的辐射,散射辐射是指通过大气中的粒子散射后到达地面的辐射。
太阳能辐射量通常以单位面积(如每平方米)的辐射能量(如千瓦时)表示。
其次,光伏组件效率也是光伏电站发电量计算的关键因素之一、光伏组件效率是指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比例。
光伏组件效率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光伏组件的效率受到光伏材料质量、制造工艺、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较高效率的光伏组件可以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量。
除了太阳能辐射量和光伏组件效率,系统损失也是光伏电站发电量计算的重要参数之一、系统损失包括光伏组件温度损失、导线电阻损失、逆变器损失、夜间电池漏电等。
系统损失通常以百分比表示,并根据光伏电站的具体情况进行估算。
光伏电站的发电量还受到光照时长的影响。
光照时长是指一天中太阳直射地面的时间。
光照时长可以通过当地气象数据来获得,通常以小时表示。
光照时长较长的地区可以获得更多的太阳能辐射,从而产生更高的发电量。
1.获取太阳能辐射量数据。
可以通过现场测量、气象站数据或辐射模型进行估算。
2.确定光伏组件的效率。
根据光伏组件的技术参数和产品手册等信息确定光伏组件的效率。
3.估算系统损失。
根据光伏电站的具体设备、工艺和环境条件估算系统的损失。
4.计算发电量。
根据太阳能辐射量、光伏组件效率和系统损失等因素进行计算。
发电量一般以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电能(如千瓦时)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计算方法是通过理论模型和估算来实现的。
实际的光伏电站发电量可能受到天气、季节、设备运行状态等实际因素的影响,因此实际发电量可能与理论计算结果存在一定偏差。
光伏电站的发电量计算是光伏电站规划、建设和运营的重要依据之一、准确估算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可以帮助制定科学的电网接入计划、优化系统设计、评估经济效益等,并为光伏电站的运营和维护提供参考。
光伏电站年发电量估算公式
![光伏电站年发电量估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970d9769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77.png)
光伏电站年发电量估算是光伏项目建设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之一,准确的发电量估算是光伏电站总体设计、投资回收期计算、项目经济分析与评价、电力系统规划与设备选型的基础。
根据光伏电站的实际情况和设计参数,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发电量估算:年发电量(kWh)=年可利用小时数×额定装机容量(kW)×装机容量利用系数1.年可利用小时数:指的是电站在一年内实际发电的小时数。
由于日照和气象条件的存在,光伏电站的发电并不是全年24小时都能够进行的。
根据光伏电站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日照情况以及日照时间等因素,可以估算出一年的可利用小时数。
2.额定装机容量:指的是光伏电站所安装的光伏组件的总容量。
额定装机容量可以根据电站的总装机容量以及各个光伏组件的额定容量进行计算。
3.装机容量利用系数:光伏电站的装机容量利用系数是指光伏电站实际发电量与理论发电量的比值。
该系数是光伏电站实际发电量与额定发电量之间的一个修正系数,主要考虑光伏电站光照条件、阴影遮挡、系统故障、维护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以上三个关键参数,我们可以计算出光伏电站的年发电量。
在实际计算中,还需考虑光伏电站的损耗率、逆变器效率等因素,以提高发电量估算的准确性。
下面以一个典型的光伏电站为例,来详细介绍发电量估算的具体过程。
假设光伏电站的额定装机容量为1000kW,年可利用小时数为1500小时,装机容量利用系数为0.9年发电量=1500小时×1000kW×0.9=1,350,000kWh通过上述公式的计算,可以得到该光伏电站的年发电量为1,350,000kWh。
当然,实际的发电量和以上的计算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实际光照和气象条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因此在实际计算中还需进行相应的修正和调整。
此外,在进行光伏电站年发电量估算时,还需对光伏组件的功率温度系数、系统损耗、清洁维护、故障率以及电网电压的稳定性等因素进行考虑。
光伏发电年发电量计算
![光伏发电年发电量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ca34564250e2524de5187ec6.png)
以1MW装机容量为例(300KW即),你可以自己换算下。
电力系统的装机容量是指该系统实际安装的发电机组额定有效功率的总和。
由于光伏发电必然有损耗,所以实际发电量是无法达到理论值的。
1、1MW光伏电站理论年发电量:
=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电池总面积*光电转换效率
=*6965*%
=
=* KWH
= KWH
=万度
2、实际发电效率
太阳电池板输出的直流功率是太阳电池板的标称功率。
在现场运行的太阳电池板往往达不到标准测试条件,输出的允许偏差是5%,因此,在分析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时要考虑到5的影响系数。
随着光伏组件温度的升高,组f:l二输出的功率就会下降。
对于晶体硅组件,当光伏组件内部的温度达到50-75℃时,它的输出功率降为额定时的89%,在分析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时要考虑到的影响系数。
光伏组件表面灰尘的累积,会影响辐射到电池板表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同样会影响太阳电池板的输出功率。
据相关文献报道,此因素会对光伏组件的输出产生7%的影响,在分析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时要考虑到的影响系数。
由于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光伏组件的输出几乎不可能同时达到最大功率输出,因此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要低于各个组件的标称功率之和。
另外,还有光伏组件的不匹配性和板问连线损失等,这些因素影响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的系数按计算。
并网光伏电站考虑安装角度因素折算后的效率为。
所以实际发电效率为: 5 * 9 * 3* 5 * 8 =%。
3、系统实际年发电量:
=理论年发电量*实际发电效率
=* 5 * 9 * 3* 5 * 8
=*%=万度。
光伏电站平均发电量计算方法小结
![光伏电站平均发电量计算方法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486ed848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1.png)
光伏电站平均发电量计算方法小结光伏电站的平均发电量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光伏电站通过太阳能发电装置所发电的总量与该时间范围的小时数的比值。
平均发电量的计算对于评估光伏电站的发电能力和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来计算光伏电站的平均发电量。
首先,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光伏电站的年发电量来计算平均发电量。
将光伏电站的年发电量除以一年的小时数(通常为8760小时),得到光伏电站的平均发电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对光伏电站的全年发电能力进行评估的情况。
其次,可以使用月平均日照时间来计算光伏电站的平均发电量。
首先,根据光伏电站所在地的月平均日照时间和光伏组件的标称功率,计算出每个月光伏组件的理论最大发电量。
然后,将每个月的最大发电量加起来,得到光伏电站的总发电量。
最后,将总发电量除以12个月,得到光伏电站的平均发电量。
此外,还可以使用季度或者半年的发电数据来计算光伏电站的平均发电量。
首先,将光伏电站的季度或者半年发电量加起来,得到总发电量。
然后,将总发电量除以相应的时间范围的小时数,得到光伏电站的平均发电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对光伏电站在一段时间范围内的发电能力进行评估的情况。
此外,还可以使用数据采集系统来实时监测和记录光伏电站的发电量,然后根据监测数据计算光伏电站的平均发电量。
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实时获取光伏组件的发电数据,并记录下来。
通过对一段时间内的发电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计算出光伏电站的平均发电量。
这种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光伏电站的发电能力和经济效益。
在计算光伏电站的平均发电量时,需要考虑一些影响因素,如光照强度、气温、天气条件、光伏组件的功率衰减等。
这些因素会对光伏电站的发电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正和调整。
总结起来,光伏电站的平均发电量计算方法包括使用年发电量、月平均日照时间、季度或者半年的发电数据以及数据采集系统等方法。
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需要考虑具体情况,同时还需要考虑影响因素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光伏电站发电量计算方法
![光伏电站发电量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8983a50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73.png)
光伏电站发电量计算方法1.几何法几何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计算方法,它基于光伏组件板面积和太阳入射角度来估算发电量。
首先,计算板面在单位时间内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然后乘以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即可得到发电量。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没有考虑太阳辐射的变化和光伏组件的实际工作状况。
2.太阳能天文学法太阳能天文学法是根据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来计算发电量的一种方法。
首先,通过经纬度和日期时间计算出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
然后,利用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计算出太阳垂直入射面积和斜入射面积,再乘以太阳辐射强度和光伏组件转换效率,即可得到发电量。
3.日照时数法日照时数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近似计算方法,它基于一些地区的日照时数和光伏组件的额定功率来估算发电量。
首先,统计一些地区一年内的日照时数。
然后,将日照时数乘以光伏组件的额定功率,对不同的天气条件和季节进行修正,即可得到发电量。
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比较方便,但是考虑不了光伏组件的实际工作状况和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
4.数值模拟法数值模拟法是一种较为准确的计算方法,它基于辐射传输方程和光伏组件的性能参数进行模拟计算。
首先,通过合适的辐射传输模型计算出光伏组件板面的入射太阳辐射能量。
然后,将入射太阳辐射能量乘以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并考虑各种损耗和温度影响,即可得到发电量。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计算复杂,对模型参数和输入数据要求较高。
总之,光伏电站发电量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会结合以上方法进行综合计算,以得到更准确的发电量预测结果。
此外,还可以借助现场监测数据和历史发电数据进行实时修正和验证,以进一步提高发电量的准确性。
光伏电站平均发电量计算方法
![光伏电站平均发电量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eac2f43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f.png)
光伏电站平均发电量计算方法光伏电站的平均发电量是指电站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平均电能输出量。
计算光伏电站的平均发电量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光伏组件的效率以及电站的设计和运行。
以下是计算光伏电站平均发电量的一般方法:1.确定光照强度和日照时间:光照强度和日照时间是影响光伏电站发电量的重要因素。
可以使用气象数据或光照数据测量仪器来获取这些数据。
一般来说,日照时间越长,光照强度越高,电站的发电量就越高。
2.确定光伏组件的效率:光伏组件的效率是指光能转化为电能的比例。
光伏组件的效率因材料、工艺和设计差异而异。
可以通过制造商提供的规格或测试数据来确定光伏组件的效率。
3.计算电站的装机容量:电站的装机容量是指电站设计的最大输出容量。
它通常以瓦特(W)或千瓦(kW)为单位。
可以根据电站中光伏组件的数量、组件的额定功率以及电站设计的总装机容量来计算。
4.计算平均发电量:平均发电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平均发电量(kWh)=装机容量(kW)×日照时间(小时)×光伏组件效率(百分比)×年发电小时数光伏组件的效率需要用小数表示,即将百分比除以100。
年发电小时数是指一年内太阳能资源可利用的小时数,可根据当地的气象数据来估算。
5.考虑其他因素:在计算平均发电量时,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
比如,光伏组件的老化和损耗、不稳定因素(如云遮蔽、阴天或夜晚)等。
这些因素可以通过多年的运营数据或经验来估算。
因此,在进行光伏电站平均发电量的计算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各因素,并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实际运营预测和经济评估,以更精确地确定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和经济效益。
光伏发电系统发电量计算
![光伏发电系统发电量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2a8af12e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6e.png)
1光伏发电站发电量预测应根据站址所在地的太阳能资源情况,并考虑光伏发电站系统设计、光伏方阵布置和环境条件等各种因素后计算确定。
2光伏发电站上网电量可按下式计算:
EP=HAX誉XK
HA
水平面太阳能总辐照量(Kw∙h∕11Λ峰值小时数)
EP
上网发电量(KW-h)
ESபைடு நூலகம்
标准条件下的辐照度(常数=IKW・h∕m2)
^AZ
组件安装容量(K得)
K
综合效率系数。综合效率系数K包括:光伏组件类型修正系数、光伏方阵的倾角、方位角修正系数、光伏发电系统可用率、光照利用率、逆变器效率、集电线路损耗、升压站变压器损耗、光伏组件表面污染修正系数、光伏组件转换效率修正系数。
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国标算法
![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国标算法](https://img.taocdn.com/s3/m/9048914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6d.png)
光伏电站的发电量计算可以通过国标算法来进行。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光伏电站的发电原理。
光伏电站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能,再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符合电网要求的交流电,最终输送至电网进行发电。
国标算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1. 收集数据:在计算光伏电站的发电量之前,需要收集电站的相关数据,包括电池板总功率(kWp)、电池板总面积(m2)以及电站所在地的太阳辐射量(kWh/m2)等。
这些数据通常由电站的设计和安装公司提供。
2. 计算总发电量:根据电池板总面积和太阳辐射量,可以计算出光伏电站的总发电量。
这一数值通常以千瓦时(kWh)为单位。
3. 确定有效发电小时数:有效发电小时数是影响光伏电站发电量的重要因素。
它取决于电站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和电网条件。
在大多数情况下,有效发电小时数在1500-2200小时之间。
4. 分配每天的发电量:根据有效发电小时数,可以将总发电量分配到每天的发电量中。
这一数值通常以兆瓦时(MWh)为单位。
5. 计算日发电量:将每天的发电量乘以天数(通常为30天),可以得到光伏电站一个月的总发电量。
6. 考虑其他因素:在实际运行中,还有其他因素可能会影响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如电池板的清洁程度、电网传输效率等。
在计算发电量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总之,按照国标算法,可以通过收集数据、计算总发电量、确定有效发电小时数、分配每天的发电量、计算日发电量和考虑其他因素等方法,来准确计算光伏电站的发电量。
通过合理的电站设计和运行管理,可以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光伏系统发电量的计算-东润环能 功率预测方法
![光伏系统发电量的计算-东润环能 功率预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0ee299e6529647d272852ff.png)
光伏系统发电量的计算王淑娟1、发电量计算的过程2、发电量计算的公式公式1:L = Q×S×η1×η(不常用)L ——光伏电站年发电量;Q——倾斜面年总辐射量;S ——光伏组件的面积;η1——光伏组件的转化效率;η——光伏电站系统总效率;公式2:L = W×H×η(常用)W——光伏电站装机容量;H——峰值小时数。
3、倾斜面上年总辐射量的计算1)安装方式影响与最佳倾角的固定式安装相比,水平单轴跟踪的辐射量提升了17%~30%,双轴跟踪的辐射量提升了35%~43%。
2)项目场址纬度影响项目场址经纬度地影响——以固定式为例则:纬度越低,K值越小;纬度越高,K值越大。
因此,相对于从气象局获得的水平面总辐射量,倾斜面上的总辐射量在纬度高的地区,提高幅度会更大一些。
即,相同的水平面总辐射量,纬度较高地区的发电量更大。
3)系统效率的影响因素地面电站:一般在75%~85%之间,一般取80%;屋顶电站:根据电压等级、业主维护水平等差异较大,低压并网系统效率较大,一般能达到80%~85%;高压并网线损较大,一般在75%~80%之间。
晶硅电池的温度相应系数一般是-0.35~-0.45%/℃非晶硅电池的温度响应系数优于晶硅电池,一般是- 0.2%/℃左右4、发电量计算过程梳理以北京市为例进行说明:多年平均的年日照小时数为2778.7h;(可从北京气象局获得)多年平均的年总辐射量为1400.6kWh/m2;(可从北京气象局获得) 一个1MWp的、采用37°固定倾角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年峰值小时数为1629h;(通过专业软件计算获得)首年满发小时数= 1629h × 80%(系统效率)= 1303.2 h首年发电量= 1000kW ×1303.3h =130.3万kWh考虑到10年衰减10%,25年衰减20%,25年平均的年发电量约为115.7万kWh。
光伏发电年发电量计算
![光伏发电年发电量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0da5de67580216fc700afd87.png)
以1MW装机容量为例(300KW即),你可以自己换算下。
电力系统的装机容量是指该系统实际安装的发电机组额定有效功率的总和。
由于光伏发电必然有损耗,所以实际发电量是无法达到理论值的。
1、1MW光伏电站理论年发电量:
=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电池总面积*光电转换效率
=*6965*%
=
=* KWH
= KWH
=万度
2、实际发电效率
太阳电池板输出的直流功率是太阳电池板的标称功率。
在现场运行的太阳电池板往往达不到标准测试条件,输出的允许偏差是5%,因此,在分析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时要考虑到 5的影响系数。
随着光伏组件温度的升高,组f:l二输出的功率就会下降。
对于晶体硅组件,当光伏组件内部的温度达到50-75℃时,它的输出功率降为额定时的89%,在分析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时要考虑到的影响系数。
光伏组件表面灰尘的累积,会影响辐射到电池板表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同样会影响太阳电池板的输出功率。
据相关文献报道,此因素会对光伏组件的输出产生7%的影响,在分析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时要考虑到的影响系数。
由于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光伏组件的输出几乎不可能同时达到最大功率输出,因此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要低于各个组件的标称功率之和。
另外,还有光伏组件的不匹配性和板问连线损失等,这些因素影响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的系数按计算。
并网光伏电站考虑安装角度因素折算后的效率为。
所以实际发电效率为: 5 * 9 * 3* 5 * 8 =%。
3、系统实际年发电量:
=理论年发电量*实际发电效率=* 5 * 9 * 3* 5 * 8
=*%
=万度。
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计算及影响因素
![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计算及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9b77c11f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6c.png)
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计算及影响因素一、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计算1、太阳电池效率η 的计算在太阳电池受到光照时,输出电功率和入射光功率之比就称为太阳电池的效率,也称为光电转换效率。
其中,At 为太阳电池总面积(包括栅线图形面积)。
考虑到栅线并不产生光电,所以可以把At 换成有效面积 Aa (也称为活性面积),即扣除了栅线图形面积后的面积,同时计算得到的转换效率要高一些。
Pin 为单位面积的入射光功率。
实际测量时是在标准条件下得到的:Pin 取标准光强:AM 1.5 条件,即在25℃下, Pin= 1000W / m 2。
2、光伏系统综合效率(PR)η总=η1×η2×η3光伏阵列效率η1:是光伏阵列在 1000 W/m2 太阳辐射强度下实际的直流输出功率与标称功率之比。
光伏阵列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损失包括:灰尘/污渍,组件功率衰减,组件串联失配损失、温升损失、方阵相互遮挡损失、反射损失、光谱偏离损失、最大功率点跟踪精度及直流线路损失等,目前取效率86%计算。
逆变器转换效率η2:是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功率与直流输入功率之比,取逆变器效率97%计算。
交流并网效率η3:是从逆变器输出,至交流配电柜,再至用户配电室变压器10 KV 高压端,主要是升压变压器和交流线缆损失,按96%计算。
3、理论发电量计算太阳电池的名牌功率是在标准测试条件下测得的,也就是说在入射功率为1000W/m2的光照条件下,1000Wp 太阳电池 1 小时才能发一度电。
而实际上,同一天不同的时间光照条件不同,因此不能用系统的容量乘以日照时间来预测发电量。
计算日发电量时,近似计算:理论日发电量=系统峰值功率(kw)x等效日照小时数(h)x系统效率等效峰值日照小时数h/d=(日太阳辐照量kW.h/m2/d)/1kW/m2(日照时数:辐射强度≥120W/m2的时间长度)二、影响发电量的因素光伏电站的发电量由三个因素决定:装机容量、峰值小时数、系统效率。
光伏电站发电计划计算公式
![光伏电站发电计划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369ded2f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5.png)
光伏电站发电计划计算公式
光伏电站是利用太阳光能将其转化为电能的设施,它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起着重
要的作用。
光伏电站发电计划计算公式是一种用于确定光伏电站预期发电量的数学模型。
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太阳辐射强度、太阳光照时间、光伏
组件的转换效率以及电站的装机容量等。
为了计算光伏电站的发电计划,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发电计划 = 太阳辐射强度 ×太阳光照时间 ×光伏组件转换效率 ×电站装机容
量
其中,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太阳光的能量,它可以通过太阳能辐射数
据或气象观测数据来获得。
太阳光照时间是指单位时间内太阳照射光伏电站的时间,可以通过天文观测数据或气象观测数据获得。
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是指光伏电池将太阳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能力,通常以百
分比表示。
这个值可以根据光伏组件的技术特性来确定。
电站的装机容量是指光伏电站中安装的所有光伏组件的总发电能力,通常以千
瓦(kW)或兆瓦(MW)表示。
通过将以上数值代入公式,我们可以得到光伏电站的预期发电量。
该计算公式
可以帮助光伏电站的运营商进行合理的发电规划,为电网调度和能源管理提供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可能受到气候、季节、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实际发电量可能有所偏差。
在计算发电计划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
总之,光伏电站发电计划计算公式是帮助确定光伏电站预期发电量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光伏电站管理者进行合理的发电规划,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发展。
光伏电站发电量计算方法
![光伏电站发电量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e0f4732bb4cf7ec4bfed036.png)
光伏电站平均发电量计算方法小结一般而言,每个有经验的光伏人心里都有一个简便的估算方法,可以得出和计算值相差不多的数据,那么本次总结列举光伏电站的平均发电量计算/估算的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各方法的差异,方便读者选择最合适的计算方法。
光伏电站在做前期可行性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对拟建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做理论上的预测,以此来计算投资收益率,进而决定项目是否值得建设。
一般而言,每个有经验的光伏人心里都有一个简便的估算方法,可以得出和计算值相差不多的数据,那么本次总结列举光伏电站的平均发电量计算/估算的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各方法的差异,方便读者选择最合适的计算方法。
一、计算方法1)国家规范规定的计算方法。
根据最新的《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 GB50797-2012》第6.6条:发电量计算中规定:1、光伏发电站发电量预测应根据站址所在地的太阳能资源情况,并考虑光伏发电站系统设计、光伏方阵布置和环境条件等各种因素后计算确定。
2 、光伏发电站年平均发电量Ep计算如下:Ep=HA×PAZ×K式中:HA-—为水平面太阳能年总辐照量(kW·h/m2);Ep——为上网发电量(kW·h);PAZ --系统安装容量(kW);K ——为综合效率系数。
综合效率系数K是考虑了各种因素影响后的修正系数,其中包括:1)光伏组件类型修正系数;2)光伏方阵的倾角、方位角修正系数;3)光伏发电系统可用率;4)光照利用率;5)逆变器效率;6)集电线路、升压变压器损耗;7)光伏组件表面污染修正系数;8)光伏组件转换效率修正系数。
这种计算方法是最全面一种,但是对于综合效率系数的把握,对非资深光伏从业人员来讲,是一个考验,总的来讲,K2的取值在75%—85%之间,视情况而定.2)组件面积—-辐射量计算方法光伏发电站上网电量Ep计算如下:Ep=HA×S×K1×K2式中:HA——为倾斜面太阳能总辐照量(kW·h/m2);S——为组件面积总和(m2)K1 -—组件转换效率;K2 --为系统综合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伏电站发电量计算方法
①理论发电量
1)1MW屋顶光伏电站所需电池板面积一块235MW的多晶电池板面积
1.65*0.992=1.6368㎡,1MW需要1000000/235=4255.32块电池,电池板总面积
1.6368*4255.32=6965㎡
2)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计算
上海倾角等于当地纬度斜面上的太阳总辐射月平均日辐照量H
由于太阳能电池组件铺设斜度正好与当地纬度相同,所以在计算辐照量时可以直接采
用表中所列数据(2月份以2 8天记)。
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Σ(月平均日辐照量×当月天数)
结算结果为5 5 5 5.3 3 9 MJ/(m 2·a)。
3)理论年发电量=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电池总面积*光电转换效率
=5555.339*6965*17.5%
=6771263.8MJ=6771263.8*0.28KWH=1895953.86KWH =189.6万度
②系统预估实际年发电量
太阳电池板输出的直流功率是太阳电池板的标称功率。
在现场运行的太阳电池板往往
达不到标准测试条件,输出的允许偏差是5%,因此,在分析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时
要考虑到0.9 5的影响系数。
随着光伏组件温度的升高,组f:l二输出的功率就会下降。
对于晶体硅组件,当光伏组件内部的温度达到5 0-7 5℃时,它的输出功率降为额定时的8 9%,在分析太阳
电池板输出功率时要考虑到0.8 9的影响系数。
光伏组件表面灰尘的累积,会影响辐射到电池板表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同样会影响太
阳电池板的输出功率。
据相关文献报道,此因素会对光伏组件的输出产生7%的影响,在分析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时要考虑到0.9 3的影响系数。
由于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光伏组件的输出几乎不可能同时达到最大功率输出,因此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要低于各个组件的标称功率之和。
另外,还有光伏组件的不匹配性和板问连线损失等,这些因素影响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的系数按0.9 5计算。
并网光伏电站考虑安装角度因素折算后的效率为0.8 8。
所以实际发电效率为O.9 5 * 0.8 9 * 0.9 3* 0.9 5 X*0.8 8=6 5.7%。
系统预估实际年发电量=理论年发电量*实际发电效率=189.6*0.9 5 * 0.8 9 *0.9 3* 0.9 5 * 0.8 8=189.6*6 5.7%=124.56万度
方法二:
标准日照小时数—安装容量计算方法:
Ep=H×P×K1
式中:
P—为系统安装容量(kw)
H—为当地标准日照小时数(h)
K1—为系统综合效率(取值75%~85%)
这种计算方法简单方便,可以计算每日平均发电量,非常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