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汽集团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一汽集团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案例分析(Team1)

中国一汽集团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案例分析(Team1)
中国一汽集团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案例分析
Team1:朴春杰,张珂珠,董平, Team1:朴春杰,张珂珠,董平,黄冠 安承海,张凯, 沈 强,安承海,张凯,徐蕾
2010-6-24
2005MBAF1-Team1
1
目 录
中国一汽集团公司背景 汽车工业发展趋势及影响 一汽集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汽集团国际化战略实施
2010-6-24
2005MBAF1-Team1
4
中国一汽集团公司背景
50年来,第一汽车累计产销中,重,轻,轿,客,微各类汽 年来,第一汽车累计产销中, 年来 万辆, 车640万辆,在巩固和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不断开拓国际 万辆 在巩固和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 市场,逐步建立起全球营销和采购体系. 市场,逐步建立起全球营销和采购体系.
2010-6-24
2005MBAF1-Team1
17
一汽集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一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从客观上为汽车发展提供 了较大空间 二是跨国公司纷纷看好中国市 场,属地化的选择与中国汽车 工业日趋理性的重组愿望能够 找到适当的结合点, 找到适当的结合点,一汽的国 际合作和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快 四是吉林省" 四是吉林省"全力支持汽车 工业发展, 工业发展,积极发展汽车零 部件工业" 部件工业"的战略构想和长 春市" 春市"举全市之力支持一汽 集团超常规建设和跨越式发 做大做强长春汽车工业" 展,做大做强长春汽车工业" 举措, 举措,为一汽的更大发展提 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005MBAF1-Team1
9
中国一汽集团公司背景
2010-6-24
2005MBAF1-Team1

一汽以改革致敬时代

一汽以改革致敬时代

一汽以改革致敬时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蓬勃发展的时期,一汽集团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纵观一汽集团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其在改革开放时代的不断创新和进取精神,以及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一汽集团成立于1953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先行者和领军企业,其成立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一汽集团不断进行自身改革,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自身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这一过程中,一汽集团在中国汽车工业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推动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进步。

一汽集团以对汽车行业全链条的深入布局,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树立了榜样。

在汽车制造领域,一汽集团旗下拥有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等知名品牌,涵盖了乘用车、商用车等不同领域,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丰富的汽车产品选择。

在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一汽集团旗下拥有一汽丰田发动机公司、一汽轮胎公司等行业领先企业,为中国汽车工业链条的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汽集团在汽车服务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旗下的一汽-大众融资租赁公司、一汽-丰田融资租赁公司等企业为中国汽车消费市场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汽车金融解决方案。

一汽集团还积极探索汽车电商业务,推动汽车销售模式的创新,提升消费者的购车体验。

改革开放40年来,一汽集团始终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在深化改革方面,一汽集团积极推进企业机制改革,进行产权调整,引入战略性合作伙伴,优化企业结构,提升企业效率和效益。

在技术创新方面,一汽集团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自主品牌的发展,加强与国际知名汽车厂商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产品品质和竞争力。

在市场开拓方面,一汽集团积极拓展中国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加强与经销商的合作,推动销售网络的全面升级。

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代表,一汽集团不仅致力于打造高品质产品,更注重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一汽集团国际化战略管理分析

一汽集团国际化战略管理分析

一汽集团国际化战略管理分析作者:戚怀方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9年第02期摘要在国际市场以及国内市场日益加速全球化的过程中,国企如何在国际视野下有效展示自身品牌形象,推进国有企业品牌国际化水平,增强国有企业品牌的市场口碑以及溢价能力,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索及研究。

世界汽车工业行业也同样在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上持续前进,生产经营国际化、产品国际化、市场国际化、技术国际化以及大规模的跨国重组使得汽车行业的竞争逐步增强,如何能更好地占领世界市场的份额,需要企业自身建立一套国际化战略管理体系。

本案例通过对中国一汽集团公司内部国际化和外部国际化的研究,分析当前一汽集团国际化管理战略的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国际化战略;汽车行业;竞争1 企业简介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原第一汽车制造厂)简称“中国一汽”或“一汽”,英文品牌标志为FAW,FAW就是第一汽车制造厂的英文缩写。

是中央直属国有特大型汽车生产企业,一汽总部位于长春市,前身是第一汽车制造厂。

一汽1953年奠基兴建,1956年建成并投产,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卡车。

1958年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和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

一汽的建成,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新的历史。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一汽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企业集团之一。

2 一汽跨国国际化战略管理体系分析2.1 内向国际化为了使内部国家化更加有效地实施,一汽集团近几年制定了符合国家政策要求以及市场需求的内部国际化发展战略:一是产品与技术创新战略。

以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为导向,充分发挥技术、基地、装备、人才等积累优势,利用国内外研发资源,集成世界先进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做强持续研发,形成“生产一代、准备一代、开发一代”的能力,建设有利于技术创新、自主发展的体制机制。

二是整车发展战略。

为用户提供高可靠性、高性价比的优势产品,扩大产销规模,巩固市场地位,拉动企业高速运转。

中、重、轻、微、轿、客要全面发展,实现以自主百万化为主要标志的“规模百万化”。

案例:一汽并购

案例:一汽并购

案例:多种形式兼并,走集团化道路——一汽的多种形式兼并的集团化发展道路80年代初,中国第-汽车集团公司还是一个单一工厂模式的企业,经过10余年走多种形式兼并的集团化发展道路,现已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多形式、多层次,具有科研、开发、生产、销售、金融、外贸等多功能的特大型汽车工业企业集团。

一汽的壮大经历了从生产技术协作、经营联合到以产权为纽带的资产联合三个阶段,特别是1986年以来,运用兼并手段,使集团公司的组建和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目前一汽集团拥有7个全资子公司、8个控股子公司、22个参股公司及一批生产协作企业,职工总数30万人,汽车产量占全国的1/4。

一汽集团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集团化发展道路。

1983年,一汽在生产技术协作的基础上开始尝试将企业联合扩展到经营领域,结合一汽的换型改造,实行专业化分工,用了约两年时间形成了集团发展的基础·一汽以产权为纽带,积极推进资产联合,先后兼并了14家企业,改变了计划经济下主要依靠增量投入的企业增长模式,用盘活存量资产的办法,使之产生可观效益,并以此促进集团的形成和发展。

对中央直属企业,一汽主要是争取国家批准,采取国家划拨的方式兼并。

如哈尔滨齿轮厂~无锡汽车厂就是按照这种方式并入一汽的。

对地方企业的兼并,一汽区别不同情况,选择了以下几种方式:(1)效益补偿式兼并。

即一汽在承担被兼并企业全部债权债务的同时,对地方政府给予被兼并企业的投入;由一汽用经营被兼并企业实现的利润,按双方商定的基数,逐年递增比例直到全部偿还。

按照这种方式,一汽兼并了吉林轻型车厂、、长春轻型车厂、长春轻型发动机厂、长春齿轮厂,实现了资产经营一体化。

通过这种兼并,使企业原有的财政隶属关系被打破,进而得以在更大的范围配置资源;也使一汽与地方企业的联系,由产品、技术协作转向了资本重组。

通过注入资金和技术,4个厂分别生产新开发出来的轻型车系列产品;很快形成了专业化大批量生产格局,为一汽轻型车生产基地奠定了基础。

经典案例报告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质量名牌战略案例p

经典案例报告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质量名牌战略案例p

经典案例报告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质量名牌战略案例p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案例1: 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的名牌战略产品是企业的一面旗帜,纵观横看中国的汽车工业,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无疑是当之无愧的产品冠军。

这个曾经创造出第一辆国产汽车的资深企业,如今又率先形成了中、轻、轿全系列发展的产品格局,总产量已达228万量。

国家质量抽检10年来,一汽的产品质量年年都有大的提高,保持着不败的成绩,那一个个遐迩闻名的名牌产品,构成了一条充满希望的生命链,把一汽推向了新的辉煌。

一、 九个质量年与五个:“1号文件”。

1987年1月1日,欢欣鼓舞的一汽人也许是为了讨一个吉利,特意放弃了法定的假休,随着生产线的隆隆开动,新型的解放CA141驶出了总装配厂房,驶向冉冉升起的太阳,10万一汽职工用80年代国际水平的全新产品揭开了一页新的篇章。

然而,现实的发展却不像一汽人想象得那般美好,新解放一降生就面临激烈的竞争,稚嫩的身躯难以承受种种严酷的考验,市场上了最为生动的一课,使一汽的企业家和每一位职工部从来没有这样深刻地认识到,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产品质量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只有成熟而又精良的质量与先进性统一起来,才能给产品赋予顽强的生命,从而发挥出应有的优势,于是,一汽的决策者们作出决议,把1987年定为企业的第一个“质量年”。

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质量名牌战略案例【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从此,质量年活动作为一汽的“保留剧目”,迄今已经开展了9个年头,抓质量、创名牌成了一汽永恒的主题。

一汽人把市场的评价看得比什么都耍珍贵,用户的意见成了一汽产品质量改进提高的重要依据,1988年春节第一天,一汽的七位厂长怀着一腔虔诚分赴全国七大地区,一边给用户拜年,一边听取“上帝”的宝贵意见,用户从他们身上看到一汽人的真诚,他们则从用户那里接受了沉甸甸的厚爱。

有了一份真诚,就有了一份付出;得了一份厚爱,就得了一份动力,在“质量年”活动中,用户们真切地看到了一汽人的巨大成果,这里的解放CA141汽车一批比一批有提高,一年比一年更成熟,随着其骨骼的不断强壮,那卓越的质量形象也深深地嵌人亿万国人的心扉。

一汽案例

一汽案例

3、从并购的实现方式上来看 一汽实行“承担债务,分期补偿”的收购 方式,这类收购属于分期承担债务方式的 并购。 4、从并购程序分类上来看,属于善意收购。 善意收购是指并购公司与被并购公司双方 通过友好协定确定并购诸多事宜的并购。 一汽实行“承担债务,分期补偿”的收购 方式,是在经过多方面协商及有关专家的 建议下形成的,属于善意收购。





3、战略调整效应 企业并购是为了增强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迅 速进入新的投资领域,占领新的市场,获得竞争优 势。 一汽并购4家工厂的主要动机就是调整产品结构。一 汽几十年一贯制地生产重型汽车,“七五期间”依 据国家计划需要建立轻型车生产基地,但地方轻型 车的分散上马不利轻型车的规模生产,而在与4家工 厂联营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仅轻型车的生产 规模上不趋势,产品质量也不尽人意,市场占有份 额越来越小 。 在并购后,一汽通过技术改造,生产的轻型车的外 观、性能、价格受到用户欢迎,显示出较强的市场 竞争能力;通过结构调整实现了规模生产,如长轻 1995年生产多车底盘80000辆,使一汽的轻型车生 产在全国同行业显示较强的优势。
2、从并购双方产品与产业的联系来看 一汽收购吉林轻型厂以及长春轻型厂,属于横向并 购。 一汽从建成一直到第五个五年计划末基本上是生产 重型汽车;吉林在被收购前的主导产品是CA6440 轻型客车 ;从70年代以来,一直以CD130型2吨轻 型货车为主导产品 。三者尽管生产车辆的类型不 同,但都是属于车辆制造行业。 一汽收购了长春轻型发动机厂,长春齿轮厂的情况, 属于纵向并购。 长春轻型发动机厂和长春齿轮厂,主导产品为轻 型发动机和变速箱,产品属于汽车的主要配件。
案例分析:
“一汽”并购吉林轻型车厂案

走向世界的一汽集团

走向世界的一汽集团

维普资讯
汽 车生 产 经 验 的 中 国 计生产捷达轿 车 1 万辆 , 1 国产化率达到 最 大 的汽车 生产 厂 ,
8 % 。后来 , 4 随着奥迪 2 0 都市高尔 夫 0、
是 不 甘 心捧 着 一辆 卡 这些久负盛名的高档轿 车顺 利投产 ,标 车 吃 饭 的 此后 随着 志 一汽 大众公 司的产 品 已经走 向宽 系 国家 取 消 汽 车指 争 性 列 、 品种 的 发 展 格局 。 多 生 产 计 划 一汽 人更
舞旃 可 潮璃多 瑚 e 薏 -母 镕 幢攀, j 一
满 鬻 鹈汇集各夸掏攀的兜进技 幂誊 l际^的备肆葡群囊中嗣汽 髯 自 1
:I 裕
此 ,走国际合作 与自力更生相结 合的路 而且吸收 r国外 发动机 、传动器等多项
子成 为必 然 =这 就 是 在 一 汽 的发 展 中起 技术 。从 而形成 了以 自我为主的开发能 到关 键 作 用 的 “ 轨 制 , 一 双 条是 采取 技 力 不仅保 住了红旗这个牌子 , 红旗 使 术 引进 的方 式 ,建 设 3万辆 中 、高级 轿 成 为我 国 目前 唯一拥 有全 部知 识产权 车阵地 .并逐 步 由此 转 化 为新一 代 的红 的、 唯一 中 国 品牌 的 国产 轿 车 。
托, 轻轿结 合 , 分期实
了伏笔。 95年 , 19 合作一终止 , 已经过几
上 进入 批 量 生 产 。
施 ,先建 一 个年产三 年悄悄 试 制开发演 练 的小红旗 轿 车马
提 高 产 品 开 发 能 力
髫 巍, 我申奇罐, 溅囊擎对手
的轿 车 基 地 。
万辆 的先 导 厂 ,进 而
中 国的 汽 车 工 业 是 从 卡 车 开 始 的 , 从 15 9 6年 7月 l 口第 3 辆 解 放 牌 国 产

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国际化战略方案研究文献综述(可编辑)

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国际化战略方案研究文献综述(可编辑)

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国际化战略方案研究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国际化战略方案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汽车产业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领先并最具典型意义的产业之一。

在产业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汽车产业发生了两个非常显著并相互关联的重大变化,一是产业链的全球化,二是大规模的跨国界重组。

这两大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汽车产业的传统资源配置方式、企业的竞争模式和组织结构。

汽车产业全球进程的加快和国际汽车产业全球竞争的加剧,对国际范围内汽车产业的发展格局带来了深刻的、具有转折意义的影响,对正在进入快速增长时期的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尤为显著。

新时期下,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但同时也具有进一步提升要素禀赋和发挥比较优势的契机。

因此,首先有必要认真研究分析国际汽车产业的时代特征,以便于知己知彼,为我所用;其次应对新时期下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确定产业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路径。

新形势下我国汽车产业应确定“开放中确立大国竞争优势”的发展模式,抓住后WTO时期和产业全球化的有利时机,加快政策调整、体制改革和企业重组,培育和发展中国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并使之转化为竞争优势,大力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具体来说,产业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包括:培育积极而充分竞争的国内市场环境;着眼于全球战略的多个跨国公司进入,与国内优秀企业自主发展并举,最终整体上提高我国本土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开放中逐步融入汽车产业全球分工体系,将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净出口作为中长期目标;以中低级别家用车为重点的中期发展战略;面向全球市场的零部件工业重组;分阶段向产业增值链高端过渡。

1 汽车业全球化现状1.1 国外研究现状K.Ohmae和W.Grieder(1997)认为经济国际化是全球经济和市场的一体化,其市场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而是对双方都有利的“正和游戏”,是世界资源的优化组合,绝大多数国家将在经济国际化过程中得到长远的比较利益。

一汽集团战略采购案例分析 (1)

一汽集团战略采购案例分析 (1)
B、强化采购委员会对系统的运控作用
a 重大采购事项必须由采购委员会集中决策。 b 由采购委员会统筹规划各层级采购组织的功能与采购责任。 c 子公司下属的分公司成立采购部必需报采购委员会批准。 d 新产品开发的采购组织工作由采购委员会分配任务。 e 采购委员会对供应商的确定行使质量与成本否决权。 f 采购委员会负责组织集中与专项采购会议,保持一汽集团的采
2020/7/12
1
19
一汽战略采购案例分析
3、发挥集团规模采购优势。
(1)建成电子商务平台。 (2)建成价格比较体系与目标成本控制体系。 (3)通过B2B实现采购集中度:生产材料70%、非生产材料50%。 (4)采购预算准确度达到80%。 (5)通过集中、集成,增加全集团零部件的通用性、标准性,
1
27
一汽战略采购案例分析 2、构建采购管理平台
采购部开发的采购信息系统功能
工艺文件管理 物料清单 BOM 路线管理 供应商管理
计划管理 年度经营计划 生产作业计划 采购计划 合同管理 年度合同管理 月份要货订单管理
库存管理 物料入库管理 物料出库管理 物料存货管理
结算管理 财务总帐管理 应付帐管理 材料核算 销售管理 资金管理 费用管理
Ø 生产准备功能 Ø 价格管理功能 Ø 订单管理功能 Ø 质量管理功能
b 建立集团公司统一的采购政策、标准、流程,对各项采购 业务进行标准化模版设计。
c 对集团采购系统人员进行培训、考评,实行采购人员持证 上岗制。全面开展对集团采购体系运行控制评价工作。
2020/7/12
1
31
一汽战略采购案例分析
增加与扩大服务采购(酒店、保安、保洁、车票等)的范围 ,降低采购总成本。
2020/7/12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国际化优劣分析——以奇瑞汽车为例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国际化优劣分析——以奇瑞汽车为例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汽车产业也在蓬勃发展,成为了世界第一产销大国,但“大国”并非是“强国”。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正处于产能领先,技术却相差甚远的尴尬局面中。

纵观汽车产业的发展史,汽车产业的激烈竞争已经日趋全球化。

后发国的韩国、日本,已经在参与国际化进程的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

而我国自主品牌却出口份额小,国际市场渐渐被欧美,日韩这些汽车强国所主导。

我国汽车产业想要真正站稳脚跟,成为“强国”必须扬鞭奋蹄促使自主品品牌国际化,这是中国自主品牌的唯一出路。

其中奇瑞是我国自主品牌国际化当中的佼佼者。

笔者首先了解了奇瑞公司的历史,通过十几年的的自主创新,奇瑞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整车、发动机、变速器及部分主要零件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

随着奇瑞公司创新技术的完善,公司规模、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奇瑞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之路,也为国内其他汽车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经验和信心。

本论文通过对中国汽车发展史的追溯,分析我国汽车国际化之路的优势在成本和政策环境的扶持,另外还有节能降排方面的优势,当然有优势就有不足,我国自主汽车存在品牌、技术、营销策略等方便的不足,笔者以奇瑞汽车为例,分析其品牌国际化的几种策略,指出其做的不到位的地方,提出个人的一些优化建议。

关键字:自主品牌国际化汽车目录1 引言 (4)2 中国汽车的发展历史 (5)3 中国品牌汽车国际化的优劣势分析 (6)3.1 中国品牌国际化的优势 (6)3.2 中国品牌国际化的劣势 (7)4 奇瑞汽车成功进入国际化的分析 (7)4.1 奇瑞汽车简介 (8)4.2国际市场品牌进入战略 (8)5 奇瑞汽车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9)5.1面临的问题 (8)5.2对策建议 (9)6 总结 (11)7 参考文献 (11)1、引言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国际化”已从一个相对较远的理想逐渐成为中国企业做大做强所必须面临的一个课题。

这不仅决定着一个企业能否在国际舞台上一展雄风、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能否在本土市场抵抗住来自海外对手的迎头碰撞。

一汽集团国际化发展战略案例分析

一汽集团国际化发展战略案例分析
销售及服务网络。
5、燃油限制
• 2005年7月实施,在汽车燃油消耗指标上与国际标准靠拢
外部环境变化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 消费环境:消费观念成熟
• 代步工具——身份的象征 • 全款购车——贷款购车 • 工作需要——娱乐、交友需要
• 用车环境
• 油价总体上涨 • 保险费率不断上调 • 交通拥堵日益严重
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的现状
一汽的国际化战略
• 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加入WTO,企业不能回避国际化 问题。从市场来看,国内市场即是国际市场;从资源 配置来看,国际资源即是国内资源。
• 一汽需要实施国际化战略,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 市场。
• 一汽与合资企业关系融洽,但作为国家汽车行业的 “长子”以及品牌和技术的历史积累,其不能放弃自 有品牌,受制于人,必须在自主研发与对外合资中寻 找平衡。
• 大规模的跨国重组 • 形成六大跨国集团:通用-菲亚特-铃木-富士重工-五十铃集 团、福特-马自达-沃尔沃-大宇集团、戴克-三菱-现代集团、 丰田-大发-日野集团、大众-斯堪尼亚集团、雷诺-日产-三 星集团,年产量超过400万辆,占全球总产量的80%以上。
• 汽车是全球性行业,规模经济和曲线效应非常明显,因此跨国公 司占有很大优势,形成寡头垄断的竞争结构。这要求企业参与国 际竞争。
• 技术受制于人,奥迪和捷达的知识产权归外方所有 • 股东投资不到位,导致公司贷款过多、财务费用过高 • 由于行政干预,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使合资企业与原中方
企业之间存在拖欠三角债现象 • 产量在低水平徘徊,造成规模经济不明显 • 合资企业与一汽有关职能部门的关系有待协调 • 管理水品不高 • 财务控制比较薄弱,控制指标不明显,力度不够
• 从出口地域看,出口市场相对狭窄

高财案例2——一汽集团

高财案例2——一汽集团

二、一汽集团1、剖析一汽集团分拆上市的发展战略及其借鉴意义1)上市之前(1956年-1994年)。

其中包括了一汽的成长发展时期、换型调整时期和结构调整时期。

就是所谓的第一、第二及第三次创业时期。

一汽1953年奠基兴建,1956年建成并投产,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卡车。

1958年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和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

一汽的建成,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新的历史。

从1956年开工生产到1978年末,是一汽的成长和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一汽有过乘“东风”展“红旗”制造国产轿车等创举,也遇到两次大的干扰和挫折。

在这个时期里,一汽出汽车,出人才,为全国汽车工业和机械工业的发展培养输送了一大批干部和技术骨干;完成了包建二汽的任务;还承担了一些援外项目。

从1979年到1988年末,是一汽“解放”汽车的换型改造时期,又称第二次创业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一汽自1980年末到1983年7月,用了近三年的时间,完成了“解放”第二代产品CAl41汽车的设计、试制、实验和定型。

从1983年7月开始生产准备,又用了三年时间,到1987年1月1日胜利转产,转产当年就实现了质量、产量双达标,通过了国家的工程验收。

在这个时期,还开展了学习日本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建设性企业整顿等活动,为换型改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这个时期,成立了解放汽车工业联营公司。

汽车研究所、第九设计院的加盟,加强了一汽技术后方的能力;吉、长四厂紧密联营模式,为一汽加快建设轻型车和轿车生产基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1988年到2001年末,是一汽结构调整时期,又称为以发展轿车、轻型车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创业时期。

在这个时期,一汽的产品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并在1994年决定上市。

2)结构调整并上市(1994年-2001年)。

一汽集团首次涉足资本市场,以每股1.15元的价格,从金杯汽车国家股东手中收购了金杯汽车51%的股权,并将金杯汽车更名为“一汽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俄罗斯市场将成为一汽国际化的突破口

俄罗斯市场将成为一汽国际化的突破口

俄罗斯市场将成为一汽国际化的突破口第一部分:第一汽车集团出口历史作为国有特大型汽车企业和行业的龙头,一汽集团是最早开始海外开拓的中国汽车企业集团。

早在1984年,一汽就成立了专门的出口实体:一汽集团进出口公司。

1986年,新款解放CA141卡车在秋季广交会上第一次“亮相”,当场成交501辆,结束了中国汽车只有进口没有出口的历史。

1991年,一汽在坦桑尼亚建成中国汽车行业第一个海外汽车组装厂;1996年,整车出口首家突破5000辆;1999年,整车和零部件出口金额在全行业首家突破1亿美元;2004年,自主品牌整车出口又一次首家突破1万辆。

2005年出口整车14256辆,零部件4500万美元;到2006年,出口整车跃上2万辆台阶,零部件出口7500万美元,整车及零部件出口金额突破1.9亿美元。

近年来,一汽整车出口一直保持40%以上的稳定高速增长,截至2006年底,一汽集团已累计出口各类整车7万多辆,累计出口量位居国内同行业之首;海外经销商和代理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乌克兰、南非、越南、巴基斯坦、坦桑尼亚等国家建立了海外组装基地,在中东北非等地建立了一批整车销售基地。

第二部分:一汽集团的海外开拓战略2004年,一汽集团提出了“规模百万化、管理数字化、经营国际化”的“三化”目标,经过几年的奋斗,一汽集团已经实现了“规模百万化”的目标,并规划在2010年,形成自主品牌100万辆,总产量200万辆的规模,“管理数字化”已经在集团内部逐步推开,“经营国际化”作为三化中最具挑战性,最激动人心的目标,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也形成一个初步的行动纲领,我们的长期海外战略设想是:当前以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为主攻目标,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培养品牌形象,稳步进入欧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

具体实施方案是:强化营销网络和出口基地建设。

我们计划在2007年到2010年间,以俄罗斯为战略市场,建立大规模的海外组装基地和以我为主的营销体系,巩固和扩大已有的乌克兰、南非、巴基斯坦等组装基地的规模,并通过总成输出、技术合作、授权生产等多种模式,开辟印度、墨西哥、埃及等新一批海外生产基地;进一步完善营销服务网络,巩固中东北非整车出口基地,同时积极开拓拉美、中东欧国家市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汽车工业发展趋势及影响
1、企业国际化:联合兼并,战略联盟,合作范围扩大, 不
仅是 科研还包括产品开发、销售网络。 兼并联合的原因:全球经济一体化,汽车供大于求,1/4生产
能力过剩。 企业为在竞争中求发展、生存,开展全球化、国际化、 集约化、集团化跨国经营。
2、产品国际化:表现为跨国集团为保持自身形象, 在世界范
围内实施标准化生产和营销。通过联合兼并使产品开发优势互补, 并采用统一采购、节约资金、降低成本,尤其是东西半球跨国公 司可24小时工作。
世界发达国家,大汽车财团联合兼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进 入国际汽车市场的壁垒,形成国际几家大企业集团的垄断格局。
3、生产经营国际化:国际采购, 尤其是各大汽车公司在世
四大 三是一汽可以在观念、管理、机遇
效率、素质结构上与国际接 轨,新产品开发与推出快于 市场需求,有利于建设具有 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企业集团
二是跨国公司纷纷看好中国市 场,属地化的选择与中国汽车 工业日趋理性的重组愿望能够 找到适当的结合点,一汽的国 际合作和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快
四是吉林省“全力支持汽车 工业发展,积极发展汽车零 部件工业”的战略构想和长 春市“举全市之力支持一汽 集团超常规建设和跨越式发 展、做大做强长春汽车工业” 举措,为一汽的更大发展提 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020/1/29
2005MBAF1-Team1
3
中国一汽集团公司背景
第一汽车拥有全 资子公司30家, 控股子公司17家
在东北、华北和 胶东、西南、华 东形成布局合理 的生产基地,以 及在国内汽车行 业具有产品开发 和工艺材料开发 领先水平的技术 中心。
2020/1/29
2005MBAF1-Team1
界各地建配套厂、主机厂,解决了关税和贸易壁垒,并适应了该 国的国产化政策,将生产、经营的触角伸到世界每个角落。
2020/1/29
2005MBAF1-Team1
13
汽车工业发展趋势及影响
汽车国际化趋势对发展中国家汽车工业影响及出路
1. 加强了进入国际汽车市场的壁垒。发达国家可以任意进入发展 中国家的市场,而发展中国家完全独立进入国际汽车市场几乎 不可能。发展中国家的出路只能是选择适当的战略伙伴结成联 盟(如韩国模式)。
2
中国一汽集团公司背景
1953年7月15日破土动工,中国汽车工业从这里起步。 50年来,第一汽车肩负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重任,经历 了建厂创业、产品换型和工厂改造、上轻型车和轿车 三次大规模发展阶段,产品生产由单一卡车向轻型车 和轿车方面发展。 1991年,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合资建立15万辆轿车基 地。 2002年,与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 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实现合作 。 资产总额1167亿元,员工129492人。
2. 战略伙伴联盟与跨国公司子公司有本质区别。前者有较多自主 权,是合作关系,不是联合,也不兼并。日产公司开始与戴— 克想走这条路。
3. 要与跨国公司结成战略联盟的公司,必须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 力或者具有一定的优势。也就是双方必须具备互补的条件,没 有互补是不可能形成战略联盟的。优势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具备 一定程度的自主开发能力,并拥有知识产权。
中国一汽集团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案例分析
Team1:朴春杰、张珂珠、董平、黄冠 沈 强、安承海、张凯、徐蕾
2020/1/29
2005MBAF1-Team1
1
目录
中国一汽集团公司背景 汽车工业发展趋势及影响 一汽集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汽集团国际化战略实施
2020/1/29
2005MBAF1-Team1
2020/1/29
2005MBAF1-Team1
14
目录
中国一汽集团公司背景 汽车工业发展趋势及影响 一汽集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汽集团国际化战略实施
2020/1/29
2005MBAF1-Team1
15
一汽集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从国际形势看,跨国公司的实力不断增 强,国际垄断多元化升级,对中国汽车 工业的威胁越来越大。
• 从国内形势看,“入世”使得市场竞争 国际化日趋明显,促进了国内实力较强 企业的快速进步,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 遇,但同时风险因素也在增多。
2020/1/29
2005MBAF1-Team1
16
一汽集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是面对趋向国际化的 中国市场和鉴于国际形 势的分析,一汽的轿车 现有规模难以支持开发 及采购的平台
经营理念:“用户第一”
产业梦想:“让中国每个家庭都拥有自 己的汽车”
目标:“规模百万化、管理数字化、经 营国际化”
1233战略
2020/1/29
2005MBAF1-Team1
11
目录
中国一汽集团公司背景 汽车工业发展趋势及影响 一汽集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汽集团国际化战略实施
2020/1/29
2005MBAF1-Team1
四大挑战
三是在资本总量上远 远不及跨国公司,完 全靠自我积累式发展 难以超越国际列强
二是缺乏能够带动 一汽整个技术体系 快速成长的高端产 品和技术
四是企业机制、管 理能力及工作效率 存在着较大差距
2020/1/29
2005MBAF1-Team1
17
一汽集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从客观上为汽车发展提供 了较大空间
4
中国一汽集团公司背景
• 50年来,第一汽车累计产销中、重、轻、轿、客、微各类汽 车640万辆,在巩固和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不断开拓国际 市场,逐步建立起全球营销和采购体系。
2020/1/29
2005MBAF1-Team1
5
中国一汽集团公司背景
2020/1/29
2005MBAF1-Team1
6
中国一汽集团公司背景
2020/1/29
2005MBAF1-Team1
18
目录
中国一汽集团公司背景 汽车工业发展趋势及影响 一汽集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汽集团国际化战略实施
2020/1/29
2005MBAF1-Team1
7
中国一汽集团公司背景
2020/1/29
2005MBAF1-Team1
8
中国一汽集团公司背景
2020/1/29
2005MBAF1-Team1
9
中国一汽集团公司背景Fra bibliotek2020/1/29
2005MBAF1-Team1
10
中国一汽集团公司背景
核心价值观:“第一汽车、第一伙伴” 企业精神:学习、创新、抗争、自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