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杂散电流和接触网验收标准

合集下载

地铁杂散电流和接触网验收标准

地铁杂散电流和接触网验收标准

地铁杂散电流和接触网验收标准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5杂散电流防护一般规定5.1.1开工前应复核杂散电流防护排流钢筋及防护测点的设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1.2所有端子连接前应清除表面的附着物。

5.1.3电缆保护管端头应密封防潮,电缆敷设前应进行绝缘试验。

5.1.4电缆敷设应符合本标准规定。

5.1.5电缆终端头与中间接头制作时,应严格遵守制作工艺流程,操作人员应具备操作资格。

测防端子连接主控项目5.2.1检查测防端子预留情况,设置位置及端子引出方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2.2连接电缆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

5.2.3电缆芯线与接线端子压接牢固,接线端子与测防端子的连接可靠。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一般项目5.2.4所连接的测防端子间距较大(>80cm),需对连接电缆整理和固定。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参考电极及监测装置安装主控项目5.3.1参考电极及监测装置应无锈蚀或机械损伤,规格、型号及安装位置应与设计要求相符。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核对设计文件及观察检查。

5.3.2监测装置的接地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本体接地可靠。

二次回路接线正确,连接可靠。

所有安装的元、器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动作可靠,固定牢固。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核对设计文件检查。

5.3.3参比电极安装地点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位置与对应的测试端子之间距离不应超过1m的范围,安装孔直径应不小于60mm,深160mm。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5.3.4参考电极材质应为氧化钼,在埋设前应在水中浸泡不少于24小时。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3.5参考电极安装时不应和结构钢筋接触,严禁撞击其他刚硬结构物。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一般项目5.3.6参考电极埋设的填充物的封闭及引线的固定,应符合设计要求。

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规定

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规定

合武线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本标准依据《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及《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6]167号)进行编制.一、基础1.1运达现场的水泥、砂、石料、钢筋,应按批次进行检验,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应与所配制混凝土的等级相适应.1.2在同条件养护下,基础(含拉线基础)的混凝土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1.3基础(含拉线基础)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同一组硬横跨两基础连线应垂直于车站正线,偏差不应大于2°.1.4同一组硬横跨实心基础底面高程应相等,相对误差不超过50㎜,硬横跨两实基础间距应符合横梁跨长的要求,施工偏差±20㎜且每个实心基础的位置符合侧面限界要求.1.5线路两侧和线路中间的基础顶面应高出路肩面100-200㎜,低于相邻轨面200-600㎜,站台及硬化路肩上的基础面应高于站台面100㎜,允许偏差±30.拉线基础高于路肩面100㎜,施工偏差±20㎜.1.6基础表面平整、棱角完整,无漏浆、露筋等现象.1.7基础外形尺寸、地脚螺栓外露长度、间距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1的规定,拉线基础排水面的尺寸应符合要求,并保证排水面顶点距锚杆环内沿的距离不小于100㎜.二、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进入杆2.1 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2.2 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灌注应牢固可靠,砂浆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在标准养护条件下,任一组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

2.3 桥钢柱、拉线及隧道膨胀和粘结式锚栓,其粘结剂类别、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4 桥钢柱、拉线及隧道膨胀和粘结式锚栓的锚固抗拔力应小于设计值。

2.5 桥钢柱预埋螺栓与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应满足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50mm。

2.6 桥钢柱锚栓螺纹完好,拉线和隧道锚栓埋入杆无锈蚀,砂浆表面平整、无脱落现象。

地铁供电系统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地铁供电系统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本标准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一般要求、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划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程序和组织)、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降压变电所及跟随所、环网系统、柔性接触网、刚性接触网、电力监控系统、杂散电流腐蚀防护系统、单位工程观感质量评定等,另有2个附录。
1工程施工质量符合本标准和相关专业验收标准的规定.
2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
3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各种检查记录表签证人员应报建设单位确认、备案。
4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评定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5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监理单位进行验收,并形成验收文件.
2。0.3交接检验handing over inspection
由施工的承接方与完成方经双方检查并对可否继续施工做出确认的活动。
2。0.4主控项目dominant item
工程中对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检验项目。
2.0.5一般项目general item
主控项目以外的检验项目.
2。0。6抽样检验sampling inspection
按照规定的抽样方案,随机的从进场的材料、构配件、设备或工程检验项目中,按检验批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所进行的检验。
2。0。7观感质量quality of appearance
通过观察和必要的量测所反映的工程外在质量。
2.0.8返修repair
对工程不符合标准规定的部位采取整修等措施。
6。9。4
定位器及定位装置安装
车辆段、一个区间
6.10。1~6。10。3
6.10.4
承力索架设
车辆段、一个区间

城轨刚性架空接触网工程验收标准 (2)

城轨刚性架空接触网工程验收标准 (2)

城轨刚性架空接触网工程6.7.1 一般规定6.7.1.1 本标准适用于列车最高运行速度100Km/h、直流额定电压1500V的刚性架空接触网的施工质量验收。

6.7.1.2 接触网的施工质量验收应包括下列项目:1 埋入杆件及底座填充2支持悬挂装置3汇流排4接触线5架空地线6中心锚结7锚段关节8线岔9电连接10上网电缆11接地系统12隔离开关13分段绝缘器14标志牌、支柱号码15冷滑试验及送电开通16热滑试验6.7.1.3 刚性架空接触网宜采用“Π”型铝合金汇流排悬挂方式。

6.7.1.4 刚性架空接触网与柔性架空接触网的衔接处,应设置刚柔过渡设施;刚柔过渡宜采用切槽式过渡方式。

6.7.1.5 刚性悬挂高度宜为4100mm,最低高度不应小于4000mm。

6.7.1.6 刚性架空接触网在沿轨道500m 范围内的拉出值宜为±200mm~±250mm, 200m范围内的拉出值宜为±200mm。

6.7.1.7 刚性架空接触网悬挂点的跨距应满足汇流排的弛度要求,宜为6m~10m。

6.7.2 埋入杆件及底座填充主控项目6.7.2.1 监理单位提供埋入杆件的埋设位置、埋设深度、规格型号数据资料。

6.7.2.2 监理单位提供埋入杆件载荷检测及化学锚固螺栓所使用的化学填充剂的产品说明。

一般项目6.7.2.3 锚栓螺纹及镀锌层完好,化学锚固螺栓孔填充密实。

螺纹外露部分应涂油防腐。

检验数量:抽检不少于30%。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6.7.2.4 埋入杆件的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6.7.2.4 埋入杆件位置施工允许偏差(mm)检验数量:抽检不少于30%。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6.7.2.5 与隧道壁相贴近的底座,在与隧道壁的接触面上刷防腐漆。

检验数量:抽检不少于30%。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6.7.2.6 与隧道壁相贴近的底座应填充密实,表面光洁平整,无裂缝。

检验数量:抽检不少于30%。

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2.分段、分相绝缘器与受电弓接触部分与轨面连线平行,受电弓通过 时应平滑无打工现象;
3.并沟线夹、电连接线夹等作为电连接线夹时,连接处导线不得包缠 铝包带;
4.“高压危险”标志牌安装在电气设备及行人较多的支柱上,设置高 度距地面1.6—2m,牌面采用反光膜,白底黑子、黑框、红闪电
5.冷滑试验及送点开通前的准备:接触网距树木间的最小距离,水平 不应小于3.5m,垂直不应小于3m;拉出值最大不应大于400mm, 接触线线面正确,无弯曲、碰弓、脱弓现象;开通区段接触网绝缘良 好,送电后,各供电臂始、终端确保有电。
3.钢柱底部主角钢下钢垫片面积不小于50mm×100mm,片数不应 超过3片。
4.接触网支柱按设计要求接地。距离接触网带电体5m以内的金属结 构、附加导线远离铁路、行人多站台上的支柱≤30Ω;隔离开关、避 雷器、吸流变压器、架空地线、避雷线≤10Ω
5.避雷器的接地极距通信电缆不应小于3m,地形受限时,应加绝缘 保护,不应小于1m,接地引线与通信电缆无法避免交叉时,不小于 0.5m,交叉角度为90°
6.接地极埋入地下深度不应小于0.6m,地面部分涂防锈漆,连接处 应除锈涂电力复合脂。
7.锚柱拉线宜设在锚支的延长线上,任何情况下严禁侵入基本建筑限 界,锚板拉杆与地面夹角宜为45°,特殊困难地段不得大于60°,但 埋设深度按设计要求相应加深。
四、软横跨、硬横梁、支柱装配
1.横向承力索至上部固定索最短吊弦处距离为400—600mm;横向 承力索及上、下部固定索不得有接头
5.接触线中心锚节所在跨距内不得有接触线接头。
6.接触线距轨面的最高高度不应大于6500mm,站场和区间接触线 距轨面的高度宜取一致,其最低高度不应小于5700mm,编组站、 区段站等配有调车组的线、站,正常不小于6200mm,困难时不小 于5700mm;

地铁供电系统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地铁供电系统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6.4。1~6.4。5
6.4。6
基础帽
车辆段、一个区间
6.5。1
6.5。2
接地、接地极安装
车辆段、一个区间
6.6.1~6.6。2
6.6。3~6.6。4
拉线安装
车辆段、一个区间
6。7.1~6.7.5
6。7。6~6.7.8
硬横梁安装
车辆段、一个区间
6.8.1~6。8。2
支柱装配
车辆段、一个区间
6.9.1~6。9.3
2。0。6抽样检验sampling inspection
按照规定的抽样方案,随机的从进场的材料、构配件、设备或工程检验项目中,按检验批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所进行的检验.
2.0.7观感质量quality of appearance
通过观察和必要的量测所反映的工程外在质量。
2。0。8返修repair
对工程不符合标准规定的部位采取整修等措施。
6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和现场检验项目,监理单位应按规定进行平行检验、见证取样检测或见证检测。
7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
8对涉及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分部工程应进行抽样检测.
9承担见证取样检测及有关结构安全检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资质。
10单位工程的观感质量应由验收人员通过现场检测共同确认。
2。0。3交接检验handing over inspection
由施工的承接方与完成方经双方检查并对可否继续施工做出确认的活动.
2。0。4主控项目dominant item
工程中对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检验项目。
2。0.5一般项目general item
主控项目以外的检验项目.
测试试验
一个供分区

接触网验收标准

接触网验收标准

接触⽹验收标准接触⽹验收标准⼀、在接触⽹⼯程交接的同时,施⼯单位应向运营部门交付下列电⼦版(1、2、3项)和书⾯竣⼯资料:(1)竣⼯⼯程数量表。

(2)接触⽹供电分段⽰意图。

(3)接触⽹车站、区间平⾯布置竣⼯图。

(4)接触⽹装配图、设备零件图及安装曲线,接触线磨耗换算表。

(5)⼯程施⼯记录(含隐蔽⼯程记录和确认后的轨⾯标准线、侧⾯限界、外轨超⾼记录)。

(6)设备试验报告。

(7)主要设备、零部件、⾦具、器材的技术规格、合格证、出⼚试验记录、使⽤说明书;对在产品上显⽰不出⼯⼚标志的器材(例如各种线索),应按⽣产⼚家列出具体安装地点。

(8)设计变更通知书。

(9)跨越接触⽹的架空线路(主要包括架空线路位置、电压等级、导线⾼度、规格型号、产权单位及联系⽅式等)和跨线桥(主要包括跨线桥位置、最近的桥墩距线路中⼼的距离,跨线桥净⾼、接触⽹带电部分距跨线桥最⼩距离、产权单位及联系⽅式等)有关资料。

在接触⽹投⼊运⾏时,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要建⽴起正常的⽣产秩序,制定各项原始记录和报表,并按时填报。

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技术主管部门应有下列技术⽂件和资料:(1)第⼀条规定的竣⼯资料(2)承⼒索、接触线的技术规格和接触线磨耗换算表。

(3)接触⽹零部件的技术条件、试验⽅法及图册。

(4)接触⽹有关标准(部标和国标)。

(5)部、局颁发的有关规章和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定的有关制度、办法和措施。

(6)与相关单位的设备分界协议。

(7)管内各车间、⼯区之间的设备分界及设备中各⼯种分⼯的规定。

(8)轨⾯标准线(俗称“红线”)测量记录。

(9)管内设备⼤修设计⽂件、设计审查意见及竣⼯报告。

上述资料如有新⽂件下发,按新⽂件执⾏!1 ⼀般规定1.1接触⽹⼯程施⼯前应按设计⽂件对⽀柱杆位进⾏定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纵向测量应以正线钢轨为依据,从设计规定的起源点或1号、2 号道岔开始。

杆位因地形、地物需调整跨距以避让时,跨距调整幅度为设计跨距的-2--+1m,调整后的跨距不得⼤于设计允许最⼤跨距;(2)站场横向测量中,同组软横跨⽀柱、硬横梁⽀柱中⼼的连线应与正线中⼼线垂直;(3)隧道⼝的起测点,为隧道⼝顶部⽔平线与线路中⼼线的交点;对隧道悬挂点、定位点测量定位时,遇有隧道伸缩缝,不同断涌接缝,⽯缝或明显渗⽔、漏⽔的地⽅应避开;悬挂点跨距可在+1――-2m的范围内调整,但调整后的跨距不得⼤于设计允许值。

交通运输地铁供电系统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交通运输地铁供电系统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地铁供电系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试行)地铁供电系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前言《地铁供电系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试行)》是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在《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1-2003的基础上,结合地铁工程实际进行编制的。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认真贯彻了“验评分离、充实内容、严格程序、强化检测、明确责任”的编制指导思想,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地铁供电系统的施工质量控制的实践经验,并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

本标准提出了地铁供电系统工程的施工要求、质量保证措施、验收方法、验收程序和质量标准,明确了建设各方在施工质量控制中的职责,严格了材料进场验收和施工质量检测的程序及方法,体现了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突出了验收标准对地铁供电系统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

本标准共分10章。

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一般要求、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划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程序和组织)、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降压变电所及跟随所、环网系统、柔性接触网、刚性接触网、电力监控系统、杂散电流腐蚀防护系统、单位工程观感质量评定等,另有2个附录。

本标准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反馈给沈阳地铁有限公司,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目录1 总则 (1)2 术语 (2)3 基本规定 (3)3.1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一般要求 (3)3.2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划分 (4)3.3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8)3.4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程序和组织 (9)4 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降压变电所、跟随所 (17)4.1 一般规定 (17)4.2 设备基础预埋 (17)4.3 接地装置安装 (18)4.4 电缆桥支架安装 (19)4.5 整流变压器安装 (19)4.6 动力变压器安装 (21)4.7 盘柜(非绝缘)安装 (22)4.8 盘柜(绝缘)安装 (24)4.9 电缆敷设及接续 (25)4.10 蓄电池安装 (26)4.11 整流变压器网栅制作安装 (27)4.12 变电所附属设施 (28)4.13 测试试验 (28)4.14 送电开通 (29)5 环网系统 (30)5.1 一般规定 (30)5.2 环网电缆支架安装 (30)5.3 接地制作安装 (30)5.4 直流联跳保护电缆及纵联差动保护光缆敷设 (31)5.5 35KV环网电缆敷设 (35)5.6 测试试验 (37)6 柔性接触网 (38)6.1 一般规定 (38)6.2 基础浇制 (38)6.3 埋入杆件安装 (40)6.4 钢柱安装 (40)6.5 基础帽 (41)6.6 接地、接地极安装 (42)6.7 拉线安装 (42)6.8 硬横梁安装 (43)6.9 支柱装配 (44)6.10 定位器及定位装置安装 (44)6.11 承力索架设 (45)6.12 接触线架设 (45)6.13 中心锚结安装 (46)6.14 吊弦及吊索安装 (47)6.15 接触悬挂调整 (47)6.16 补偿装置安装 (48)6.17 电连接线安装 (48)6.18 线岔安装 (49)6.19 隔离开关安装 (50)6.20 避雷器及放电间隙安装 (51)6.21 分段绝缘器安装 (51)6.22 附加导线架设 (52)6.23 标志牌、支柱号码安装 (53)6.24 支柱防护、限界门安装 (53)6.25 冷滑试验及送电开通 (54)7 刚性接触网 (56)7.1 一般规定 (56)7.2 埋入杆及底座安装 (56)7.3 悬挂装置安装 (57)7.4 汇流排安装 (58)7.5 接触线架设 (59)7.6 中心锚结安装 (60)7.7 分段绝缘器安装 (61)7.8 架空地线架设 (61)7.9 隔离开关安装 (62)7.10 电连接、接地挂环安装 (63)7.11 刚柔过渡安装 (64)7.12 均、回流箱安装 (65)7.13 标志牌安装 (65)7.14 冷滑试验及送电开通 (66)8 电力监控系统 (68)8.1 一般规定 (68)8.2 屏柜安装 (68)8.3 控制设备安装 (68)8.4 电缆敷设及连线 (69)8.5 软件安装 (70)8.6 控制中心主站测试试验 (70)8.7 控制信号屏安装 (71)8.8 所内通信网络安装 (71)8.9 通信通道安装 (72)8.10 后台机安装 (72)8.11 变电所电力监控系统测试试验 (73)9 杂散电流腐蚀防护系统 (75)9.1 一般规定 (75)9.2 设备基础制作及预埋管件 (75)9.3 单向导通装置、电缆转换箱等安装 (76)9.4 参比电极装置安装 (76)9.5 传感器等装置安装 (77)9.6 电缆敷设及接续 (77)9.7 监测室的盘、柜、箱安装 (78)9.8 接地装置 (79)9.9 测试试验 (79)10 单位工程观感质量评定 (81)10.1 一般规定 (81)10.2 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降压变电所、跟随所 (81)10.3 环网系统 (81)10.4 柔性接触网 (81)10.5 刚性接触网 (82)10.6 电力监控系统 (82)10.7 杂散电流腐蚀防护系统 (82)本标准用词说明 (83)附录A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另装订)附录B 地铁供电系统工程施工文件用表(另装订)1 总则1.0.1 为了加强地铁供电系统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统一沈阳市地铁供电系统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订本标准。

接触网检测技术与验收标准

接触网检测技术与验收标准

德国接触网参数检测技术
接触线抬升固定测量设备
滑轮
绝缘线 传感器
接触线
德国接触网参数检测技术
接触线的最大抬升与支持结构位置上受电弓的接触压力成正 比,根据这一结论,可以得知受电弓的运行状况
Fcontact Fstatic Faero Fdynamic
Fcontact——接触压力 Fstatic——气动的受电弓在速度为零时弓网间的接触力 Faero——由于空气动力的作用增加的接触压力 Fdynamic——受电弓与接触网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接触压力
信号电流因极性交叉,在扼流变中点处电位 相等,不会越过绝缘节,而流回本区段。
轨道电路与牵引回流
轨道极性交叉
为实现钢轨绝缘破损防护,要使 轨道绝缘节两侧具有不同的极性或相 反的相位,这就是轨道极性交叉。
如左图,1G和3G为两相邻轨道 电路,没有实行极性交叉,当轨道绝 缘破损时,流经1G继电器1GJ的电流 为两个轨道电路的电流之和,当1G有 车时1GJ可能保持闭合,危及行车安 全;若实行极性交叉,流过1GJ的电 流为二者之差,只要调整合适,1GJ 和3GJ都会断开,从而实现了故障— 安全原则。
方便更换、升级 ❖ 检测设备的操作应符合人体工程
学的需要 ❖ 尽可能少的操作培训
5 德国接触网参数检测技术
弓网接触压力测量系统
传感器信号处理设备 (安装在受电弓底座上)
测量空气动力分力对受电弓滑板的影响
Faero
Faero
滑板和弓头间力的测量单元
绳索张力测量单元
接触线高度测量传感器
测量结果的评价和评估
科学维修!
4
2 对检测的要求
误差要小 检测装置的接入不能影响被测量 测量装置要具有好的频率响应特性、高的灵敏度、快速响应能力 测量结果受非被测量的影响要小 测量装置要有好的复现性 应用的测量装置要有适合工作现场条件的能力 检测装置要安全可靠、容易维修和校准

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合武线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本标准依据《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及《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6]167号)进行编制.一、基础1.1运达现场的水泥、砂、石料、钢筋,应按批次进行检验,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应与所配制混凝土的等级相适应.1.2在同条件养护下,基础(含拉线基础)的混凝土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1.3基础(含拉线基础)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同一组硬横跨两基础连线应垂直于车站正线,偏差不应大于2°.1.4同一组硬横跨实心基础底面高程应相等,相对误差不超过50㎜,硬横跨两实基础间距应符合横梁跨长的要求,施工偏差±20㎜且每个实心基础的位置符合侧面限界要求.1.5线路两侧和线路中间的基础顶面应高出路肩面100-200㎜,低于相邻轨面200-600㎜,站台及硬化路肩上的基础面应高于站台面100㎜,允许偏差±30.拉线基础高于路肩面100㎜,施工偏差±20㎜.1.6基础表面平整、棱角完整,无漏浆、露筋等现象.1.7基础外形尺寸、地脚螺栓外露长度、间距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1的规定,拉线基础排水面的尺寸应符合要求,并保证排水面顶点距锚杆环沿的距离不小于100㎜.二、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进入杆2.1 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2.2 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灌注应牢固可靠,砂浆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在标准养护条件下,任一组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

2.3 桥钢柱、拉线及隧道膨胀和粘结式锚栓,其粘结剂类别、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4 桥钢柱、拉线及隧道膨胀和粘结式锚栓的锚固抗拔力应小于设计值。

2.5 桥钢柱预埋螺栓与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应满足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50mm。

2.6 桥钢柱锚栓螺纹完好,拉线和隧道锚栓埋入杆无锈蚀,砂浆表面平整、无脱落现象。

地铁杂散电流和接触网验收标准

地铁杂散电流和接触网验收标准

地铁杂散电流和接触⽹验收标准检验⽅法:观察检查。

5 杂散电流防护5.1 ⼀般规定开⼯前应复核杂散电流防护排流钢筋及防护测点的设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电缆保护管端头应密封防潮,电缆敷设前应进⾏绝缘试验。

电缆终端头与中间接头制作时,应严格遵守制作⼯艺流程,操作⼈员应具备操作资格。

主控项⽬检查测防端⼦预留情况,设置位置及端⼦引出⽅式是否满⾜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法:观察检查。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法:检查质量证明⽂件。

电缆芯线与接线端⼦压接牢固,接线端⼦与测防端⼦的连接可靠。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般项⽬所连接的测防端⼦间距较⼤(>80cm ,需对连接电缆整理和固定。

5.1.15.1.2 所有端⼦连接前应清除表⾯的附着物。

5.1.3 5.1.4 电缆敷设应符合本标准第 3.2.13 的规定。

5.1.5 5.2 测防端⼦连接5.2.1 5.2.2 连接电缆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5.2.3 5.2.4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法:观察检查。

5.3参考电极及监测装置安装主控项⽬5.3.1参考电极及监测装置应⽆锈蚀或机械损伤,规格、型号及安装位置应与设计要求相符。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法:核对设计⽂件及观察检查。

5.3.2 监测装置的接地⽅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本体接地可靠。

⼆次回路接线正确,连接可靠。

所有安装的元、器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动作可靠,固定牢固。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法:核对设计⽂件检查。

5.3.3参⽐电极安装地点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位置与对应的测试端⼦之间距离不应超过1m的范围,安装孔直径应不⼩于60mm深160mm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法:观察测量检查。

5.3.4参考电极材质应为氧化钼,在埋设前应在⽔中浸泡不少于24 ⼩时。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法:观察检查。

5.3.5 参考电极安装时不应和结构钢筋接触,严禁撞击其他刚硬结构物。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法:观察检查。

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规定

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规定

合武线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本标准依据《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及《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6]167号)进行编制.一、基础1.1运达现场的水泥、砂、石料、钢筋,应按批次进行检验,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应与所配制混凝土的等级相适应.1.2在同条件养护下,基础(含拉线基础)的混凝土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1.3基础(含拉线基础)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同一组硬横跨两基础连线应垂直于车站正线,偏差不应大于2°.1.4同一组硬横跨实心基础底面高程应相等,相对误差不超过50㎜,硬横跨两实基础间距应符合横梁跨长的要求,施工偏差±20㎜且每个实心基础的位置符合侧面限界要求.1.5线路两侧和线路中间的基础顶面应高出路肩面100-200㎜,低于相邻轨面200-600㎜,站台及硬化路肩上的基础面应高于站台面100㎜,允许偏差±30.拉线基础高于路肩面100㎜,施工偏差±20㎜.1.6基础表面平整、棱角完整,无漏浆、露筋等现象.1.7基础外形尺寸、地脚螺栓外露长度、间距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1的规定,拉线基础排水面的尺寸应符合要求,并保证排水面顶点距锚杆环内沿的距离不小于100㎜.二、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进入杆2.1 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2.2 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灌注应牢固可靠,砂浆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在标准养护条件下,任一组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

2.3 桥钢柱、拉线及隧道膨胀和粘结式锚栓,其粘结剂类别、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4 桥钢柱、拉线及隧道膨胀和粘结式锚栓的锚固抗拔力应小于设计值。

2.5 桥钢柱预埋螺栓与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应满足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50mm。

2.6 桥钢柱锚栓螺纹完好,拉线和隧道锚栓埋入杆无锈蚀,砂浆表面平整、无脱落现象。

地铁杂散电流和接触网验收标准

地铁杂散电流和接触网验收标准

地铁杂散电流和接触网验收标准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5杂散电流防护5.1一般规定5.1.1开工前应复核杂散电流防护排流钢筋及防护测点的设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1.2所有端子连接前应清除表面的附着物。

5.1.3电缆保护管端头应密封防潮,电缆敷设前应进行绝缘试验。

5.1.4电缆敷设应符合本标准规定。

5.1.5电缆终端头与中间接头制作时,应严格遵守制作工艺流程,操作人员应具备操作资格。

5.2测防端子连接主控项目5.2.1检查测防端子预留情况,设置位置及端子引出方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2.2连接电缆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

5.2.3电缆芯线与接线端子压接牢固,接线端子与测防端子的连接可靠。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一般项目5.2.4所连接的测防端子间距较大(>80cm),需对连接电缆整理和固定。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3参考电极及监测装置安装主控项目5.3.1参考电极及监测装置应无锈蚀或机械损伤,规格、型号及安装位置应与设计要求相符。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核对设计文件及观察检查。

5.3.2监测装置的接地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本体接地可靠。

二次回路接线正确,连接可靠。

所有安装的元、器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动作可靠,固定牢固。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核对设计文件检查。

5.3.3参比电极安装地点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位置与对应的测试端子之间距离不应超过1m的范围,安装孔直径应不小于60mm,深160mm。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5.3.4参考电极材质应为氧化钼,在埋设前应在水中浸泡不少于24小时。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3.5参考电极安装时不应和结构钢筋接触,严禁撞击其他刚硬结构物。

接触网验收标准

接触网验收标准
转贴: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5接触网
5.1一般规定
5.1.1接触网工程施工前应按设计文件对支柱杆位进行定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测量应以正线钢轨为依据,从设计规定的起测点或1号、2号道岔开始。杆位因地形、地物需调整跨距以避让时,跨距调整幅度为设计跨距的-2~+1m,调整后的距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最大跨距;
5.2.11杯形基础外形尺寸应符合表5.2.11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5.3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
主控项目
5.3.1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全部检查隧道下锚埋入杆、拉线锚栓,抽检桥钢柱和隧道定位埋入杆不少于10%。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5.2.6基础表面平整、棱角完整,无漏浆、露筋等现象。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查30%。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2.7基础外形尺寸、地脚螺栓外露长度、间距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2.7的规定。拉线基础排水面的尺寸水面应符合要求,并保证排水面顶点距锚杆环内沿的距离不小于100 m m。
5.2.3基础、拉线基础位置、杯形基础内杯底距基础面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同一组软、硬横跨两基础中心连线应垂直于车站正线,软横跨施工偏差不应大于3°,硬横跨施工偏差不应大于2°。横跨的杯形基础底面及硬横跨实心基础底面高程应相等,相对误差不超过50 m m。同组硬横跨两杯形基础杯底中心间距允许偏差为±50 m m。硬横跨两实心基础间距应符合横梁跨长的要求,施工偏差±20 m m且每个杯形基础、实心基础的位置符合侧面限界要求。
5.1.8整体吊弦安装位置的测量应从悬挂点向跨中,偏差积累在跨中。承力索、接触线经超拉后吊弦应竖直安装,未经超拉应按计算偏差安装。

接触网验收标准

接触网验收标准

/thread-553-1-1.html 转贴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5 接触网51一般规定511接触网工程施工前应按设计文件对支柱杆位进行定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纵向测量应以正线钢轨为依据从设计规定的起测点或1号、2号道岔开始。

杆位因地形、地物需调整跨距以避让时跨距调整幅度为设计跨距的-21m调整后的距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最大跨距2 站场横向测量中同组软横跨支柱、硬横梁支柱中心的连线应与正线中心线垂直3 隧道口的起测点为隧道口顶部水平线与线路中心线的交点对隧道悬挂点、定位点测量定位时遇有隧道伸缩缝不同断面接缝石缝或明显渗水、漏水的地方应避开悬挂点跨距可在1-2m的范围内调整但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值。

4 桥支柱垂直线路中心线应吻合墩台中心线。

512基坑开挖前施工单位应进行基坑坑形设计并按其施工。

坑形设计应包含拉线锚板坑。

基坑开挖后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与设计、监理联系共同确认变更施工应严格执行变更设计。

513混凝土搅拌和灌注以及直埋基础的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严格掌握水灰比和配合比。

2 在厚大无筋或稀疏配筋的结构中灌注混凝土时填入片石的数量不应大于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

3 混凝土各种配料的拌和要均匀灌注混凝土时宜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断对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间歇时间不宜超过2h。

基础的灌注应水平分层进行逐层捣实。

杯形基础应连续浇制一次成形。

4 基础回填土每回填03m厚的土层夯实一次。

5 按设计规定横卧板和底板横卧板应密贴支柱不得有空隙及夹土。

514杯形基础连续浇筑一次成形。

同一组硬横跨的两个基础先浇筑完一个再以该基础基准检查、校核相对应的另一个基坑位置确认无误后再浇筑。

515 承力索、接触线宜采用恒张力架设承力索张力23kN接触线张力34 kN。

新建接触网在架设后应进行超拉或其他措施以克服新线蠕变引起的初伸长。

超拉完毕后方可进行悬挂安装。

516支柱装配计算用原始数据的测量应在附加悬挂架设完成后进行。

接触网验收标准

接触网验收标准

接触网验收标准一、在接触网工程交接的同时,施工单位应向运营部门交付下列电子版(1、2、3项)和书面竣工资料:(1)竣工工程数量表。

(2)接触网供电分段示意图。

(3)接触网车站、区间平面布置竣工图。

(4)接触网装配图、设备零件图及安装曲线,接触线磨耗换算表。

(5)工程施工记录(含隐蔽工程记录和确认后的轨面标准线、侧面限界、外轨超高记录)。

(6)设备试验报告。

(7)主要设备、零部件、金具、器材的技术规格、合格证、出厂试验记录、使用说明书;对在产品上显示不出工厂标志的器材(例如各种线索),应按生产厂家列出具体安装地点。

(8)设计变更通知书。

(9)跨越接触网的架空线路(主要包括架空线路位置、电压等级、导线高度、规格型号、产权单位及联系方式等)和跨线桥(主要包括跨线桥位置、最近的桥墩距线路中心的距离,跨线桥净高、接触网带电部分距跨线桥最小距离、产权单位及联系方式等)有关资料。

在接触网投入运行时,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要建立起正常的生产秩序,制定各项原始记录和报表,并按时填报。

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技术主管部门应有下列技术文件和资料:(1)第一条规定的竣工资料。

(2)承力索、接触线的技术规格和接触线磨耗换算表。

(3)接触网零部件的技术条件、试验方法及图册。

(4)接触网有关标准(部标和国标)。

(5)部、局颁发的有关规章和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自定的有关制度、办法和措施。

(6)与相关单位的设备分界协议。

(7)管内各车间、工区之间的设备分界及设备中各工种分工的规定。

(8)轨面标准线(俗称“红线”)测量记录。

(9)管内设备大修设计文件、设计审查意见及竣工报告。

上述资料如有新文件下发,按新文件执行!1 一般规定1.1接触网工程施工前应按设计文件对支柱杆位进行定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纵向测量应以正线钢轨为依据,从设计规定的起源点或1号、2号道岔开始。

杆位因地形、地物需调整跨距以避让时,跨距调整幅度为设计跨距的-2--+1m,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最大跨距;(2)站场横向测量中,同组软横跨支柱、硬横梁支柱中心的连线应与正线中心线垂直;(3)隧道口的起测点,为隧道口顶部水平线与线路中心线的交点;对隧道悬挂点、定位点测量定位时,遇有隧道伸缩缝,不同断涌接缝,石缝或明显渗水、漏水的地方应避开;悬挂点跨距可在+1——-2m的范围内调整,但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值。

接触网验收标准

接触网验收标准

接触网验收标准接触网验收标准一、在接触网工程交接的同时,施工单位应向运营部门交付下列电子版(1、2、3项)和书面竣工资料:(1)竣工工程数量表。

(2)接触网供电分段示意图。

(3)接触网车站、区间平面布臵竣工图。

(4)接触网装配图、设备零件图及安装曲线,接触线磨耗换算表。

(5)工程施工记录(含隐蔽工程记录和确认后的轨面标准线、侧面限界、外轨超高记录)。

(6)设备试验报告。

(7)主要设备、零部件、金具、器材的技术规格、合格证、出厂试验记录、使用说明书;对在产品上显示不出工厂标志的器材(例如各种线索),应按生产厂家列出具体安装地点。

(8)设计变更通知书。

(9)跨越接触网的架空线路(主要包括架空线路位臵、电压等级、导线高度、规格型号、产权单位及联系方式等)和跨线桥(主要包括跨线桥位臵、最近的桥墩距线路中心的距离,跨线桥净高、接触网带电部分距跨线桥最小距离、产权单位及联系方式等)有关资料。

在接触网投入运行时,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要建立起正常的生产秩序,制定各项原始记录和报表,并按时填报。

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技术主管部门应有下列技术文件和资料:(1)第一条规定的竣工资料。

(2)承力索、接触线的技术规格和接触线磨耗换算表。

(3)接触网零部件的技术条件、试验方法及图册。

(4)接触网有关标准(部标和国标)。

(5)部、局颁发的有关规章和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自定的有关制度、办法和措施。

(6)与相关单位的设备分界协议。

(7)管内各车间、工区之间的设备分界及设备中各工种分工的规定。

(8)轨面标准线(俗称“红线”)测量记录。

(9)管内设备大修设计文件、设计审查意见及竣工报告。

上述资料如有新文件下发,按新文件执行!1 一般规定1.1接触网工程施工前应按设计文件对支柱杆位进行定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纵向测量应以正线钢轨为依据,从设计规定的起源点或1号、2号道岔开始。

杆位因地形、地物需调整跨距以避让时,跨距调整幅度为设计跨距的-2--+1m,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最大跨距;(2)站场横向测量中,同组软横跨支柱、硬横梁支柱中心的连线应与正线中心线垂直;(3)隧道口的起测点,为隧道口顶部水平线与线路中心线的交点;对隧道悬挂点、定位点测量定位时,遇有隧道伸缩缝,不同断涌接缝,石缝或明显渗水、漏水的地方应避开;悬挂点跨距可在+1——-2m的范围内调整,但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杂散电流和接触网验收标准5杂散电流防护5.1 一般规定5.1.1 开工前应复核杂散电流防护排流钢筋及防护测点的设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1.2 所有端子连接前应清除表面的附着物。

5.1.3 电缆保护管端头应密封防潮,电缆敷设前应进行绝缘试验。

5.1.4 电缆敷设应符合本标准第3.2.13的规定。

5.1.5电缆终端头与中间接头制作时,应严格遵守制作工艺流程,操作人员应具备操作资格。

5.2 测防端子连接主控项目5.2.1 检查测防端子预留情况,设置位置及端子引出方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2.2 连接电缆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

5.2.3 电缆芯线与接线端子压接牢固,接线端子与测防端子的连接可靠。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一般项目5.2.4 所连接的测防端子间距较大(>80cm),需对连接电缆整理和固定。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3 参考电极及监测装置安装主控项目5.3.1 参考电极及监测装置应无锈蚀或机械损伤,规格、型号及安装位置应与设计要求相符。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核对设计文件及观察检查。

5.3.2 监测装置的接地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本体接地可靠。

二次回路接线正确,连接可靠。

所有安装的元、器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动作可靠,固定牢固。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核对设计文件检查。

5.3.3 参比电极安装地点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位置与对应的测试端子之间距离不应超过1m的范围,安装孔直径应不小于60mm,深160mm。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5.3.4 参考电极材质应为氧化钼,在埋设前应在水中浸泡不少于24小时。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3.5 参考电极安装时不应和结构钢筋接触,严禁撞击其他刚硬结构物。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一般项目5.3.6 参考电极埋设的填充物的封闭及引线的固定,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3.7 引线固定将参考电极引线传穿入玻璃钢管,并用管卡固定。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3.8 参考电极安装完毕,道床表面和隧道侧墙表面应处理平整。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3.9 监测装置表面涂层应完整,盘面清洁。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4 传感器、转接器安装主控项目5.4.1 传感器、转接器安装地点、固定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高度在轨面以上1.2m-1.5m之间。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5.4.2 传感器、转接器应安装牢固可靠端正,不得侵入限界。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一般项目5.4.3 传感器、转接器支架应安装水平、牢固可靠,支架防腐措施良好。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5.4.4 参考电极端子和测试端子与连接引线、传感器与转接器连接的通信电缆均应连接可靠。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5 排流柜安装主控项目5.5.1 排流柜运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设备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规定。

2 设备表面油漆涂层完整,无锈蚀及损伤等缺陷。

电器产品的规格、型号与原理图规定一致。

产品的背面接线图与设计原理接线图经核对互相一致。

3 设备上安装的元、器件应完好无损、固定牢靠,二次回路接线正确,连接可靠。

4 各种接线端子的排列顺序及绝缘间隔与端子排接线图一致。

5 二次回路串接的熔断器,其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导通检查良好。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5.2 柜体安装位置应正确、排列整齐,电器功能标签齐全,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5.2的规定;排流柜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5.5.2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点数1 排流柜安装允许偏差mm每米垂直度 1.5每个设备2吊线、钢尺检查盘顶平直度相邻两盘2塞尺、钢尺检查成排盘顶部5拉线、钢尺检查盘面平整度相邻两盘1塞尺、钢尺检查成排盘面5拉线、钢尺检查盘间接缝 2塞尺检查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5.5.3排流柜中的二极管元器件、分流器、负荷开关、快速熔断器、可调电阻等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规定。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5.4 排流柜中的负荷开关动作灵活,准确可靠,触头接触紧密,传动部位无卡阻现象。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操作检查。

5.5.5 排流柜的安装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排流柜应采用绝缘法安装,安装后对设备外壳进行绝缘试验,绝缘电阻不小于50kΩ。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测。

5.5.6 排流柜的本体接地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采用绝缘法安装的排流柜经框架保护接地。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5.7 排流柜功能性试验合格,项目应符合设备采购合同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查阅试验记录。

5.5.8 KDPL-1型智能排流柜控制器与变电所综合自动化(PSCADA)系统主控单元的接口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具有下列功能:1 实时检测快速熔断器的开关状态,显示被测电流和电压工作状态;2 报警信号(当地/远方)。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试验检查。

一般项目5.5.9 排流柜与基础的连接应固定牢固,所有紧固件应防腐处理,柜内清洁、无杂物。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5.10 柜内母线与母线、母线与电气接线端子用螺栓搭接时应紧密,连接螺栓应采用力矩扳手紧固,其紧固力矩应符合产品说明书要求,无要求应符合表5.5.10的规定。

钢制螺栓的紧固力矩值表5.5.10螺栓规格(mm)M8 M10 M12 M14 M16 M18M20M24力矩值(N.m)8.8~10.817.7~22.631.4~39.651.0~60.878.5~98.198.0~127.4156.9~196.2274.6~343.2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紧固检查。

5.5.11 排流柜上的标志牌、标志框齐全、清晰、正确。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5.12 二次回路允许采用线槽或线把布线形式,接线方式应根据设备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插接、焊锡连接及压接端子连接;当采用压接端子连接方式时,压接端子的规格应与导线规格匹配,压接牢固;二次回路接线固定牢靠,排列整齐;回路编号正确、字迹清晰。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5.13 二次回路配线应满足以下要求:1 端子号清晰、牢固;2 每个接线端子同一侧所接芯线不得超过两根。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6 测量电缆敷设主控项目5.6.1 电缆的规格、型号、长度及敷设路径、终端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6.2 电缆与设备的连接电缆正确,固定牢靠,绝缘良好。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6.3 电缆端头的标志应符合国家施工规范的要求,各带电部位应满足相应电压等级的电气距离规定。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5.6.4 二次接线正确,连接可靠。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一般项目5.6.5 测量电缆在桥架上的敷设不宜超过2层,应排列整齐,绑扎牢固,标志清晰。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6.6 二次回路接线标记端子规格统一,字迹清晰,方便查验、校对。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6.7 在电缆易破损部位应对电缆进行防护。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6.8 相关电缆敷设要求应满足本标准中第3.2.13条。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6.9杂散电流防护设备定向连接线截面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得小于35mm2,钢轨焊接应符合信号专业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7 杂散电流系统测试主控项目5.7.1 杂散电流系统测试应符合以下要求:a)杂散电流防护测试应按照国家行业标准CJJ49-92<<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中规定的有关项目进行。

b)测量使用的仪表应满足国家行业标准CJJ49-92《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中的有关规定;检查数量:在每个区段内。

检测方法:查看测试记录。

5.7.2 杂散电流系统测试应满足下列规定:a)设备本体各项功能应达到设计要求;b)排流网测防端子连接可靠,排流回路畅通满足设计标准。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试验、观察检查。

5.7.3 杂散电流检测系统调试应满足设计规定:a)测量功能测试正常:b)通信功能测试正常;c)计算功能测试正常;d)现实功能测试正确;e)信息报警测试正确。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试验、观察检查。

6 接触网6.1 一般规定6.1.1 接触网设备、材料运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外观质量、技术文件应符合设计及相关标准的规定,经检验合格后使用。

6.1.2 接触网施工前应按施工设计图对悬挂点进行定测,纵向测量应以正线钢轨为依据,从设计规定的起测点或从道岔开始。

悬挂点因隧道内其它构筑物、隧道伸缩缝等影响需调整避让时,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最大跨距值,并满足相邻跨距比1︰1.25的原则。

6.1.3 隧道内悬挂装配应符合设计要求,各部件连接牢固可靠,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可调部件应有调节余地。

6.1.4 隧道内悬挂带电部分与隧道壁、接触悬挂与跨线建筑物的空气绝缘距离不应小于150mm。

6.1.5预配件、零部件中所有螺栓应采用力矩扳手紧固,用于配合紧固的扳手应为专用扳手,严禁使用活口扳手。

6.1.6隧道内接触网所有金属零部件均应作防腐处理。

6.1.7支持装置的跨距应符合设计图纸,一般情况允许误差±500mm;道岔、关节等特殊处,允许误差±200mm。

6.1.8 接触网送电开通前,进行各供电臂的绝缘电阻测试,并作导通试验。

送电开通的前一天,应按调度命令进行绝缘测试。

6.1.9 冷滑试验、送电开通、热滑试验应根据相关规定、措施执行。

6.2 埋入杆件安装主控项目6.2.1 埋入杆件的埋设位置、埋设深度、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监理检查30%。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6.2.2 埋入杆件载荷检测应符合设计要求,化学锚固螺栓所使用的化学填充剂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查螺栓拉力测试数量一般不少于刚性悬挂支持装置各检验批总数的1—5%,如发现1处不合格,则对同一批次施工的所有杆件全部检测,并对前期采用同一工法施工的杆件加做25%的检测,检测中如又发现有1处以上不合格,则必须对同一工法施工的杆件全部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