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缺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教案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知识与技能1.列表归纳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起止时间、建立者和末代国王、都城、导致灭亡的事件等内容,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西周更替的史实;简述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其作用。
(基本掌握)2.简单解释什么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家天下”;运用历史地图简单描述夏、商、西周的大致疆域。
(初步知道)3.知道夏朝与商朝文化的主要代表——二里头遗址和殷墟的考古成果。
(扩展了解) 过程与方法1.查找、整理有关夏朝二里头文化、殷墟及夏、商、西周建立与更替的资料。
2.认真阅读教材和资料,科学标记课文中的知识要点,归纳制作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基础知识表格。
3.思考、回答问题,认真、及时做好笔记:(1)为什么说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以此认识什么是“国家”。
(2)简述一下,夏、商、西周的灭亡有什么共同原因?以此理解、认识国家衰亡与统治者的关系。
4.模拟绘制一个图示,形象展现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严格的等级制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夏、商、西周三朝更替的史实和夏桀、商纣、周厉王等腐朽残暴的表现,认识国家兴亡与统治者的关系。
2.从夏、商、西周王朝“家天下”的统治观念、西周建立分封制并确立森严的等级制度,认识国家政权的性质及其建立的意义。
3.与同学交流学习本课的体会和感受,找出自己在本课学习中最感兴趣、学习效果最好的内容或活动,知道自己的不足和改进的方法。
重点归纳夏、商、西周三朝更替的史实;简述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难点理解“家天下”的基本含义;明确贵族等级制度的层级关系。
同学们,前面我们共同学习了远古时代的历史。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不少远古人类,他们的智慧和艰苦创业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奴隶社会。
在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仅次于古代埃及进入奴隶社会,从此我国历史迎来了文明时代。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3、夏朝的统治
①夏朝的国家机构
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还 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
②统治中心: 今山西南部、河 南中西部一带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末代暴君:
建造豪华宫室, 征发百姓服劳役, 不分昼夜饮酒作乐……
夏 桀 把 人 当 坐 骑
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史记》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 立商朝,定都亳 2、商汤的统治:
任用贤才,发展农业、 手工业和商业
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相对 安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3、盘庚 迁殷:
迁都原因:
战乱、环 境变化
纣的暴政
•修筑豪华宫殿园林,尽情享受 •施用炮烙酷刑,镇压人民 •设“酒池”,“肉林”和后妃大臣嬉戏游 乐
(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1、夏朝建立
时 间: 公元前2070年 建立者: 禹 都 城: 阳城 性 质: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意 义: 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朝宫殿遗址复原图
发掘确认宫城平面略呈长方形,面积约1.8万平方米。宫殿区内已发掘的大型建筑基址达 9座。二里头遗址宫城是迄今可确认的我国最早的宫城遗迹。纵横交错的中心区道路网、方 正规矩的宫城和排列有序的建筑基址群,表明二里头遗址是一处经缜密规划、布局严整的大 型都邑。二里头遗址的布局开中国古代都城营建制度的先河。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 与社会变革
奴隶社会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清单(部编版2024)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座遗址:二里头遗址 一次迁都:盘庚迁殷 两种制度:世袭制、分封制 三个朝代:夏、商、周四个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必背考点1 夏、商、周的更替★必背考点2西周的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的对象)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起周王朝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分封制”。
朝代 建立者 建立时间 都城 亡国君 国家性质 \形势重点夏 禹 公元前2070年 阳城 桀 奴隶制国家开创世袭制 商汤公元前1600年亳 纣 牧野之战 西周 周武王 公元前1046年镐京 周幽王 分封制 东周春秋公元前770年 洛邑 周平王 争霸 春秋五霸 战国 公元前475年\\兼并 战国七雄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
②诸侯国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③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作用加强了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实质确立了西周社会的等级制度弊端诸侯国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当各诸侯国的国力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为春秋诸侯争霸埋下隐患。
总结归纳1、禅让制建立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出现剩余,私有制和国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世袭制随之出现。
因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盘庚迁到新邑后,并没有将其叫作殷,甲骨文中称之为大邑商,商朝也不称为殷朝。
周灭商后,用商王田猎区殷原这个“殷”地名称呼商人。
于是,商朝也就称为“殷”或“殷商”。
3、分封制的影响(1)积极影响: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有利于西周政治文化的稳定和延续;通过分封制,西周的文化形式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复习知识点)

第二单元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夏朝起止时间: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者:禹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巩固统治:建立了一整套国家机构,制定“夏历”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灭亡:夏桀实行暴政,约公元前1600年为汤所灭二、商汤灭夏商朝起止时间: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盘庚迁殷: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商朝日益强盛灭亡: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商朝灭亡三、西周的分封制起止时间: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建立者、都城:周武王镐京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灭亡:周厉王时发生“国人暴动”,周幽王是为犬戎所灭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成就: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代表是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铜镜商周时期: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利簋(g uǐ)成分:铜、锡、铅制作工艺高超,方法:泥范畴造法(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二、甲骨文记事定义:甲骨文是中国商朝时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发现: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内容:记载内容十分丰富地位: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意义: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农业: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手工业: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业等都有所发展商业: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开设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广泛流通二、王室的衰微原因: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的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渐瓦解表现: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不在听从王命,各自为政,诸侯不在定期向天子纳贡,导致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结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重难拓展
拓展一 禅让制与世袭制的比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项目
含义
示例
禅让制
部落联盟通过推举 产生首领的制度
尧征求各部落首领意 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
世袭制
帝王帝位世代沿袭的 制度
禹死后,启继承王位
特点 天下为公,选贤举能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重难拓展
拓展二 春秋时期的战争与战国时期的战争的异同
项目
春秋时期的战争
战国时期的战争
【知识拓展】孔子的教育思想 :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学生要有老实的学习态度、 要谦虚好学、温故知新等。
考点知识回扣
3. 百家争鸣 (1) 背景: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 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
考点知识回扣
(2)诸子百家
学派
【识图学史】
牛尊
春秋铁农具
考点知识回扣
2 诸侯争霸 (1) 背景: 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 激烈的争斗, ____民__族_____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2) 概况: 以“___尊__王_攘__夷______”的名义进行征战,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 北上争霸。 (3) 影响: 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出现了大规模的 __民__族__交_融_____。
考点知识回扣
(5) 结果: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 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 后秦国 _统__一__全_国____ 奠定了基础。
【误区警示】虽然商鞅被处死,但是变 法的措施推行并沿用下来,增强了秦国 的实力,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因此,商鞅变法是一次成功的变法。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教材分析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教材分析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教材分析一、单元时段和特点时段:从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夏、商、周时期的历史。
特点:本单元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主要抓住两个环节:一是国家起源,一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社会变革。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070年),王位世袭制的实行及国家机构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
夏商西周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取得巨大飞跃,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和礼法制度为代表的灿烂的青铜文明。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进入铁器时代。
新的锐利工具和生产技术推动了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进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地主剥削农民的新型封建生产关系开始确立。
社会的变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的繁荣,人们思想大为解放,在思想领域形成学术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单元内容标准1、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2、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3、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4、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5、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6、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7、以都江堰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8、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9、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10、列举古代音乐方面的主要成就:“钟鼓之乐”。
【教学活动建议】(1)识读春秋战国形势图,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2)以“商鞅变法的失败与成功”为题,组织讨论会。
三、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夏商周时期的更迭过程和基本历史史实;掌握分封制、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等历史概念的意思和内容;掌握夏商周时期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通过学习夏商周时期的兴亡,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能力;通过识读“周初分封略图”、“春秋战国形势图”等,培养学生正确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通过对青铜器司母戊鼎、都江堰等的学习,让学生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学习,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知识点新人教版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此外还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
2.中心地区: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
二、商汤灭夏1.夏朝灭亡:夏朝后期,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落,起兵攻伐夏王桀,夏王朝灭亡。
2.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
商王盘庚时迁都到殷。
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
三、武王伐纣周武王时,得到吕尚、周公等人的辅佐,周部落日益强盛。
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四、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
3.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4.西周的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周幽王时,朝政腐败,社会各种矛盾激化。
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商代重要城市分布图。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教案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教材分析本课课程标准表述为“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本课主要包括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商汤灭夏、武王伐纣、西周的分封制四个子目的内容。
夏启以“家天下”的世袭制取代了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推选的禅让制,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朝,中国早期国家从此产生;汤打败夏朝末代的暴君桀,建立了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国都稳定下来,商逐步发展为一个奴隶制的东方大国;商朝最后一个王纣王统治残暴,周部落起兵征讨,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实行分封制,奴隶制国家出现繁盛局面.西周后期,天子昏庸暴虐,诸侯并起,王室衰微,奴隶制开始走向瓦解。
本课在中国古代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填写表格的方法掌握本课的基本史实,并掌握夏商西周的基本脉络;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国家的起源;理解“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夏、商、西周三朝更替的史实、分封制【教学难点】早期国家的产生、西周的分封制。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是推动学生产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打开ppt,展示一句话:“禅让制是善始未善终”。
◆教师:有人这样认为“禅让制是善始未善终”,善始未善终是什么意思?◆学生:就是开始好,结束的不好.◆教师:那么禅让制走到终点时是什么样子?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学习《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了解禅让制后的历史变迁。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知识梳理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此外还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
2.中心地区: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
二、商汤灭夏1.夏朝灭亡:夏朝后期,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落,起兵攻伐夏王桀,夏王朝灭亡。
2.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
商王盘庚时迁都到殷。
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
三、武王伐纣周武王时,得到吕尚、周公等人的辅佐,周部落日益强盛。
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四、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
3.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4.西周的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周幽王时,朝政腐败,社会各种矛盾激化。
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的甘肃等地就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部编版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部编版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夏朝、商、西周(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定都阳城。
夏朝的建立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2)禹传子,启继位,从此,“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3)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
商王盘庚时迁都到殷(河南安阳)(4)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发动牧野之战,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5)东周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开始,公元前221年结束。
东周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6)启示:①明君兴国,暴君亡国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2、分封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在春秋时期瓦解)(1)目的:为巩固统治(2)内容:周王把土地、平民、奴隶,分给其亲属、功臣等,封他们做诸侯并世袭。
诸侯须服从周王命令、纳贡,战时派兵随同作战。
(3)实质:一种地方政治制度,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
(4)影响:①积极影响: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②消极影响:地方权力很大,诸侯具有相对独立性,导致地方分裂割据和周王室衰微,成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根源)3、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第一个称霸的是齐桓公,他任用管仲改革内政。
晋文公通过城濮之战大败楚军,成为中原霸主。
4、战国七雄①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②战国时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
③战国时的著名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魏齐)、长平之战(秦赵决战,从此东方无力抵御秦军进攻)④与战国有关的成语:围魏救赵、纸上谈兵、鸡鸣狗盗5、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1)背景:①经济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根本原因)②政治原因: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确立封建统治,获得政治上的权利③思想原因:百家争鸣为各国变法提供了思想基础④军事原因:大国争霸,各国都想富国强兵。
部编历史复习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法家 韩非子 兵家 孙子
时间
主要思想
春秋 仁;以德治国;反对苛政;施行德政;有教无类
战国 “性善论”;实行“仁政”;“民贵君轻”
战国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战国 “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尚贤、尚同”
春秋 顺应自然;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无为而治”
战国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青 铜 器 与 甲 骨 文
工艺 表现
夏 商 周 的 更 替
动荡的春秋时期
表现
政治上:王室衰微 各国变法改革 经济上:井田制衰落 生产力提高 军事上:诸侯国的兼并战争不断
战 国 时 期 的 社 会 变 化 思想上:形成诸子百家 百家争鸣
单元导读
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士
消极:诸侯势力壮大,威胁周王室地位
单元导读
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西周分封示意图
西周分封诸侯形势图
单元导读
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概念
发展历程 代表作品 铸造方法 用途功能
主要特点
知识点五:青铜器
青铜器主要指的是我国自夏代末期至秦汉时期铜、锡经炼制、锻造后 所形成的的各种器物。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时间
都城 中心地区
建立者 亡国者
继承制度 都城遗址
知识点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约公元前2070年
阳城(今河南登封) 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禹 桀 世袭制(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问题串烧】 1.西周分封制的利弊是什么? (1)利:在西周建立之初,分封制的实施加强了周天子对 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并逐步 构建起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有些诸侯国成为开疆拓土 的重要力量,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
(2)弊:西周的分封制使诸侯享有很大的权力,随着诸侯 与周王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 封制遭到破坏,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
关键词 出现:春秋时期 评价: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5.商鞅铜方量
关键词 事件:商鞅变法 内容:统一度量衡
6.都江堰
关键词 修建:秦国蜀郡郡守李冰 评价: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反映出我国人民 的智慧
7.孔子
关键词 主张:核心思想是“仁”;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 政。教育上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地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真题精选 实战演练答案 ADABD ACACA AC
3.地位: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_年__代__最早、_体__系__较 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商__朝__开始。
考点5 商鞅变法 1.时间、支持者: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2.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方面 政治
措施 确立_县__制__,由国君直 接派官吏治理
考点6 都江堰 1.概况: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_李__冰__在成都附近的 岷江中游设计和主持修筑。 2.作用:具有_防__洪__、_灌__溉__、_水__运__等多方面的作用。
3.意义: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_天__府__之__国__”;两 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民办水 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新人教版

这是中国历史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的产生。
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夏朝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
2.商汤灭夏与武王伐纣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
商王盘庚时迁都到殷。
纣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
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3.西周的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_血缘关系__远近和功劳_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起周王朝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_分封制_”。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_国人暴动___”,厉王逃亡。
到_周幽王_时,朝政腐败,社会矛盾激化。
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_犬戎_族所灭。
后来,__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四、合作学习学生先讨论,后讲解。
1.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为了巩固对周边地区的统治。
西周疆域广大,而当时通讯和交通手段极其小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智慧的能力。
落后,这必然使周王难以直接对较边远的地区实施有效的统治。
因此,在西周初年,周王大规模分封诸侯,形成了对全国的控制。
2.分封制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编制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3.分封制能保证周王对广大疆域的统治永远牢固吗,为什么?西周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但由于当时的社会经济落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交通不便,诸侯国与周王室之间有相距太远,彼此的政治经济联系日渐减少。
因此,分封制下的统一只是一种松散的统一,日后必然逐渐导致诸侯割据状态的出现。
五、课堂小结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2.商汤灭夏与武王伐纣3.西周的分封制思考、归纳、总结通过设计板书,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知识点归纳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夏朝的兴衰(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1、建立: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家天下”局面。
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
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巩固统治: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夏历。
2、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5、灭亡:桀统治残暴,约公元前 1600 年被商汤所亡。
(二)商朝(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1、建立:约公元前1600 年,汤建立商朝。
2、盘庚迁殷: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商王纣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动脑筋: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1)暴政引起民愤(2)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民心。
(3)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
(三)西周(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1、建立: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2、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②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意义或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实质: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西周时期社会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5)弊端: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当诸侯国力量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最终导致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争。
3、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发生国人暴动。
公元前 771 年,周幽王时,西周被犬戎族所亡。
【部编版】2019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_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测试卷_含答案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一、选择题1.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创立了分封制以求长治久安,却仍然摆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导致西周灭亡的事件是()A.国人暴动B.犬戎族攻破镐京C.城濮之战D.牧野大战【答案】A【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周厉王与民争利,公元前841年,终于发生了国人暴动。
从西周衰落下去,社会各种矛盾激化,数十年后,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A项符合题意。
犬戎族攻破镐京是西周灭亡的标志,B不合题意;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的晋楚争霸的战争,C项不合题意;牧野大战中周军打败了商军,商朝灭亡,建立西周,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国人暴动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
学生要掌握国人暴动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影响。
2.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B.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分配给亲属和功臣,让他们做诸侯C. 西周通过分封,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D. 平民是统治阶级中最低下的一员【答案】D【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分封的方法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和功臣让他们去作诸侯;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奴隶是统治阶级中最低的一层,不是平民,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西周分封制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适中。
3.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A. 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B. 禹建立夏朝C. 尧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D. 原始农耕的出现【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夏朝的建立。
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的开始标志是约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夏朝。
故答案为B。
【点评】除了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外学生还要掌握夏朝建立的时间、人物、灭亡的时间。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世界 亚非地区古埃及、古巴比伦文明由繁荣走向衰亡,古代印度文明进 入鼎盛时期;欧洲地区古希腊文明高度繁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 高峰;古罗马文明形成并发展
考点1:夏商周的更替(七上第4课P20-24)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禹禹死后启继承他的
建立
夏朝的
位置,从此,世世袭袭制制代替禅让制
目的 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依据 根据血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分封 缘
宗亲和功功臣等
西周 对象
臣
的分
(1)诸侯的权力:管理土地和人民,建立诸侯国;可以在
封制 内容 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2)诸侯的义务: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 作用
范围
考点2:青铜器与甲骨文(七上第5课P25-28)(2019·重庆A1,B13;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 意义
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修建 公元前 256 年,秦国蜀郡郡守李李冰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 上修建 由鱼嘴、宝瓶口、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组成的渠首和灌溉网 构成 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是一座综合性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 功能 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儒家
争鸣
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主张实行“礼礼治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 荀子
序
(1)强调治国要顺应自自然和民民心 道家 庄子 (2)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然神自由心,要保持独立 百家
的人格 争鸣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以法法治治国,树立君主 法家 韩非 的权威,建立中中央央集集权国专制统治
中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汤(又称成汤)
都城 亡国之君
阳城(今河 亳(今河南郑州)、殷 南登封) (今河南安阳)等 桀 纣
镐京(在今陕西西安) 周幽王
商汤灭夏: 约公元前 1600年,商 重大事件 的首领联络 周边部落打 败夏王桀, 夏朝灭亡
(1)西周初年,推 (1)商王盘庚迁都到殷, 行分封制 统治逐渐稳定 (2)周厉王时期“ (2)武王伐纣:公元前 国人暴动” 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 (3)周幽王时期犬 势力在牧野打败商朝军队, 戎攻破镐京,西周灭 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亡
区
周初分封诸侯国分布图 关键信息:镐京、洛邑 分布特点:黄河中下游地
分封 概况
(1)同姓诸侯国居多,且占据了富庶地区、战略重地和交 通要冲 (2)主要诸侯国有卫、鲁、齐、宋、晋、燕等国
社会 等级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1)加强对地方控制:通过逐级分封,将血缘关系与国家行政 体系结合起来,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 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 文化联系 作用 (2)稳定政局与扩大统治范围:使西周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密 切了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对疆域的控制更加稳固,推动了 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3)加强周王室内部团结:让同姓子弟分享了一部分统治权力 ,较好地调解了嫡长子与诸子的关系,巩固了周部族内部团结 消极 受封诸侯不断强大,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分散了国家权力,为 影响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埋下了祸根
制度 禹的儿子启继承父位,ຫໍສະໝຸດ 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
变革 “公天下”[2016.13(1)]
政权 建设
修建城池,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历法“夏历”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
人教版:七上历史第2单元《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简答题汇总

人教版:七上历史第2单元《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简答题汇总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建立者?继承者是谁?夏朝禹禹的儿子启2、新的王位传递制度?夏朝的亡国之君是谁?世袭制桀3、商朝的建立者?商朝中期的迁都事件?暴君是谁?汤盘庚迁殷商纣王4、西周朝的建立者?时间?都城?通过哪次战役?周武王公元前1046年镐京(今西安)牧野之战5、西周开创了什么制度?分封的对象?分封制宗亲和功臣分封制的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为了巩固统治)诸侯的权力?诸侯的义务?权力:周天子授予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允许建立诸侯国。
义务: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分封制的四个等级分别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分封制的作用?①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②消极诸侯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强大后会威胁周天子的统治地位。
6、夏商西周散朝灭亡的共同原因?都出现了暴君,残暴的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夏商西周的灭亡给我们什么启示?暴政可以亡国;只有施行仁政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1、商朝时期青铜器的功能发生了什么变化?由食器发展为礼器2、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制作方法?代表作品?泥范制作法司母戊鼎、四羊方尊3、甲骨文的含义?最早出现于哪个朝?发掘的地点?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商朝河南安阳殷墟甲骨文发现的意义?(①②)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4、甲骨文的造字特点?(①②③④)各举一例?象形(日、田、人)指事(上、下、本、末)会意(明、从、休)形声(河、饭、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1、春秋时期农业发生了什么变化?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2、诸侯崛起的表现有哪些?(①②不再……)①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分封制逐步瓦解。
第2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1. 夏、商、西周时期
①禹建立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产生,同时也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②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③西周分封制:为巩固政权,周天子实行分封制(把土地和平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加强了统治,成为了一个强盛的国家
④青铜器: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现了青铜器,商国是我国青铜文化灿烂时期。
司母戊鼎(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和四羊方尊是青铜器的代表作,成都平原的三星堆文化举世闻名
2. 春秋战国时期(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①春秋争霸:齐桓公(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晋文公、楚庄王先后成为中原霸主
②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韩、赵、魏三家分晋)
③春秋时期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春秋末年,已经使用牛耕,战国时期农耕进一步推广
④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筑都江堰,是世界上著名的防洪灌溉工程
⑤商鞅变法: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发动变法,使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秦国“国富兵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3. 中华文化
①甲骨文: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②医学:扁鹊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③文学: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诗人,代表作《离骚》
④百家争鸣:a 春秋时期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言论被整理成《论语》;老子《道德经》;兵家孙武《孙子兵法》 b 战国时期法家,主张改革,提倡法制(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
课前同学们背诵的《论语》是哪一学派的经典?
在战国时期与儒家一起争鸣斗艳的还有法家、墨家、道家一些学派,那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社会允许思想如此多彩缤纷。今天,我们来梳理第二单元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同学们把教材打到目录那页,找到第二单元的位置。
根据第二单元的标题,我们知道第二单元讲了几个问题?
哪几课反映了社会变革?
第六课的课题叫什么?
为什么叫“动荡”呢?或者说“动荡”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刚刚复习过了分封制的目的和作用,就是为了巩固王室,维护统治,那现在看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了吗?
名存实亡,分封制的瓦解,也标志着,奴隶社会的瓦解了,书上用了八个字来形容,就是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第七课对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儒家
2个
一、早期国家的产生
二、社会变革
第四课、第五课反映的是第一个问题
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反映的是第二个问题。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
夏、商、西周
夏
分封制
政治
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乱”“不稳定”
没有
商鞅变法
政治、经济、军事
巩固了新兴地主的利益
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
政治
一起回答
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变法?
通过的变法的内容分析,有利于那些人?损害了哪些人的利益
因为商鞅变法符合历史趋势,使得秦国成为战国七雄里最强大的一国。
这两课是从哪个角度来进行讲解的?
那我们来看一下第八课是从思想文化领域进行讲解的
同学们一起填充表格
学习方法:看目录
答题方法:找关键
通过做题加深认识
背诵《论语十二章》
他们是?(同时显示大屏幕)
那你能找出哪几课反应的是第一个问题。哪几课反应的是第二个问题呢?
找的非常的准,第四课课题叫什么?
早期国家指哪几个朝代?
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开始,商周是奴隶制社会的发展、完善时期,最终形成了一个奴隶社会完整的统治制度,是什么?
分封制在书上21页,马上翻到,找同学说出分封制的目的,分封对象是谁?起到了什么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夏、商、西周朝代更替为例,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理解百家争鸣各学派的思想主张,联系实际培养做人做事的态度和能力。
复习重点难点突破
重点:通过梳理知识学会看目录;通过类型题分析学会找关键。
难点:百家争鸣各学派的思想主张。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预期效果
我们刚刚复习的这些的属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中的哪一方面?
接下来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是早期国家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青铜器这一子目中提到了司母戊鼎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出土最重的青铜器,它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但也体现了当时严格的等级界限。
甲骨文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我们通过青铜器和甲骨文了解了奴隶制社会的文化。以政治、文化为主线我们了解早期国家的产生就到此为止。我们再看第二部分内容。
单元专题-----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练习教案
讲课人
赵晓凤
学校
吉林市第二十五中学
授课时间
学科历史课题Fra bibliotek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课型
练习课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在政治上和文化上的表现;掌握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内在联系;通过梳理单元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单元两大板块的知识梳理,使学生掌握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的主要史实;同时掌握一项学习方法-----看目录。通过分析分封制的作用及春秋动荡的社会状况,得出春秋社会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这个结论。通过对商鞅变法内容的分析认识到商鞅变法的作用价值。以选择题、列举题、材料题的分析过程,掌握一项答题方法------找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