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于漪老师家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于漪老师家里

在程红兵按下门铃的时候,我的心跳猛然加剧了——我没法不激动,因为我正站在于漪老师的家门外。

拜见于老师是我很早就有的夙愿了。从参加教育工作之初读于老师的文章,到最近她抱病为我的新著《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作序,十几年来,我由了解她的教育思想、学习她的教育艺术,进而感受她高尚的人格,最后渐渐产生了想当面聆听她教诲的强烈愿望。机会终于来了。这次暑假,我应邀去XX市和XX市讲学,在苏州的最后一天——也就是1999年8月24日,我给于老师去了一个电话,问她什么时候方便,我想去看看她。电话里她说:“你是今天晚上离开苏州到上海吧?那明天早晨八点钟我在家等你,好吗?”

于是第二天,我在朋友程红兵的陪同下,迎着朝阳驱车来到了于老师的家。

可是,按了门铃却没人开门,怎么回事?我看表:才7点50分。我不安地问红兵:“是不是太早了,于老师还在休息?”红兵答:“不会的,于老师早晨总是起得很早。”说着他看看门铃,“哦,可能是门铃坏了。”于是,我们索性直接敲了敲门。

果然,里面很快有了应答:“来了!”

门一开,于老师很快从书房里迎了出来:“欢迎,欢迎!”她把我们引进书房,热情地说:“请坐,别客气!”

第一次见到自己仰慕已久的于漪老师,我的心情的确很激动。就像我

多次从杂志上看见的于老师的照片一样,于老师十分和蔼可亲,笑起来两只眼睛眯成弯弯的两条线,让人情不自禁想到“慈祥”这个词。

和我一起去的还有我11岁的女儿,她本来就有点害羞,初见生人更是拘束。于老师却亲切地摸着她的头:“哟,小姑娘蛮漂亮嘛!”接着问她:“什么名字呀?上几年级了呀?”我女儿一一作了回答。于老师拿出一盒包装精美的巧克力,说:“这是送给小妹妹的。”她又抱歉地说:“我那小家伙还在睡懒觉!不然可以陪陪小妹妹的。”她所说的“小家伙”是她的孙女儿。不一会,“小家伙”起来了,于老师对她说:“快把小妹妹引到你房间去玩!”

于老师的书房雅致、洁净。相对的两面墙都被书橱覆盖——或者干脆说就是以书为墙。透过书橱的玻璃门,那一排排厚重的书籍正整整齐齐地屹立着,仿佛随时准备接受书房主人的检阅;它们又仿佛是一个个文化巨人、思想大师,正从历史深处注视着我们……我顿时感到了于老师博览中外的渊博学识和雄视古今的宽阔胸襟。

我和红兵在于老师的书房里坐下后,首先向于老师表示敬意,感谢她对年轻教师的关怀。

“谢谢于老师抱病为我的书作序!”我真诚地向于老师表达谢意。

她摆了摆手说:“不客气。我不过是说了一些我想对年轻老师说的心里话而已。”

我又拿出我即将出版的另一本新著《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的两种封面设计图案,请于老师帮我参谋参谋,她认真地看着,比较着,最后,

她指着其中一个封面说:“这个好,庄重而素雅。”

接着,于老师和我们聊起了青年教师成长的话题:“你们现在的条件多好啊!国家提出‘科教兴国’,这为年轻人成长提供了很好的社会机遇。你们现在不但可以大胆地进行各种教改实验,还可以著书立说,这在我们年轻时候是不可想象的,那时我们写篇文章发表都要作检讨的。”“不过,”于老师话锋一转,“年轻人现在面临的诱惑也太多了!有的优秀教师,也许刚刚开始的确很优秀,但后来往往经不起名利的诱惑,在一片‘炒作’声中被渐渐捧杀。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的年轻教师刚刚取得一点成绩,就被提拔当领导,结果成了打杂的,业务上也渐渐荒疏了,实在可惜。所以,年轻的同志一定要超越名利,要沉得下去,潜心于教学和教育科研。”

这一番话,于老师说得语重心长,我和红兵长久无语,都被于老师那关心青年教师成长的一片真诚所感动了。聆听于老师一席话,真正是“如沐春风”啊!

于老师所关注的还不仅仅是语文教育。在老朋友一般的聊天中,她和我们谈科教兴国、谈经济改革、谈反腐倡廉等社会热点话题,我惊讶于她的视野之宽阔,更敬佩她一颗忧国忧民之心,这是一颗滚烫的中国心!

“于老师,您说话这么直,肯定得罪了不少人吧?

”我问道。

“是啊。可我这人一辈子从来都喜欢说大实话。”她随即给我们讲了这么

一件事——曾经有某领导以权谋私,竟然动用教育经费修建私人豪华住宅。于老师得知这个情况后,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最终,这个领导受到处分。“不过,此人后来又被调到另外一个地方当官了!”于老师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

听到这里,我对于老师更加肃然起敬。如果说,以前我对于老师了解较多的是她对同志的真诚和蔼的话,那么,现在我还感受到了于老师疾恶如仇的正直品格。

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一个多小时,我知道于老师还要去医院看她爱人。于是,我们便起身告辞。

于老师拿出她的新著《语文教学谈艺录》赠给我,并谦虚地说:“请多指正啊!”我翻开扉页,看到于老师在上面工整地写了一行字:“请李镇西同志指正”。

我拿出相机,我和红兵分别与于老师合影。这时,我女儿和于老师的孙女也跑了出来,于老师招呼我女儿说:“小姑娘也和我来一张吧!”于是,我女儿便跑过去依偎着慈祥的于奶奶合了一张影。

于老师想送我们下楼,我和红兵都坚决不同意。于是她便请她的儿子代她送送我们。我们走到楼下,正要上车,突然听到于老师叫我们“等一等”,我回头一望,于老师正从她家的窗户探出身子来,手里扬着那盒巧克力:“东西忘拿了,我给送下来!”这怎么行呢,我赶紧叫女儿跑回去接于奶奶送的礼品。

在于老师的目光中,我们的车缓缓启动了。但过了很久很久,我仿佛

都还能感受到于老师那殷切的目光……作者:李镇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