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第12课时 连加 连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时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5,完成教科书P65“做一做”和P66“练习十四”第1、3、5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10以内数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连减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体验数学的运用价值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尝试,建立连加模型

1.感知事情发展顺序。

课件出示教科书P65情境图上面的部分。

师:周末到了,小丁回老家帮奶奶喂小鸡,他在地上撒了些米。认真观察情境图,你看见了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说出:有5只小鸡在吃米。

师:(课件动画出示先跑来了2只小鸡,又跑来了1只小鸡)继续观察,你又看见了什么?

【学情预设】预设1:跑来了3只小鸡。

预设2:先跑来了2只小鸡,又跑来了1只小鸡。

师:你觉得谁说得更准确?想一想,3只小鸡是怎样来的?是一起来的吗?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3只小鸡是分两次来的。

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原来有5只小鸡,先跑来了2只小鸡,又跑来了1只小鸡。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叙述图意,感知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意在为学生完成从一步加法到两步加法的迁移提供基础。

2.尝试列式表达模型。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你们会列式吗?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原来有5只小鸡,跑来2只,又跑来1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就是要把5只、2只、1只全部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为5+2+1。(教师追问:算式中的“5”“2”“1”分别表示什么?)

教师板书算式。

师:观察这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有3个数,两个加号。

师:请同学们给这样的算式起个名字。(学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像这样把3个数合起来,也可以用加法计算,数学上把这样的算式叫做连加。(板书课题:连加)

师:这道算式读作:5加2加1。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学生齐读算式)

【设计意图】从观察情境图叙述事情发展顺序到用算式表达图意,从具体情境到抽象出算式,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让学生经历建模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3.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师:5+2+1等于多少呢?怎么算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先算5+2=7,再算7+1=8。(教师可以结合题目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5+2=7算的是什么,7+1=8算的是什么。)

师:对,我们先算5+2=7,再算7+1=8。(一边说一边板书,强调学生要搭桥画线,先算出的“7”要写出来。)

请学生再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小结:三个数相加,我们可以先将前两个数相加,再用算出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

【设计意图】计算顺序是连加教学的难点,学生可能通过数数或者生活经验得到算式的结果,但对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比较模糊。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逐渐理解算理和建构算法,最终抽象出算式的计算顺序。

二、迁移,建立连减模型

1.尝试列式。

课件出示教科书P65情境图下面的部分。

师:请你仔细观察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

同桌之间交流讨论,教师指名说一说。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一共有8只小鸡,先跑了2只,又跑了2只。

师:根据信息,我们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剩下多少只小鸡?

师:你会列式吗?

【学情预设】学生说出8-2-2。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师: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算式中的“8”“2”“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从总数里先去掉一部分,再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要用减法计算。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师:(教师指着8-2-2)这个算式读作“8减2减2”(学生齐读),8-2-2等于多少呢?怎么算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先算8-2=6,再算6-2=4。(教师可以结合题目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8-2=6算的是什么,6-2=4算的是什么。)

师:对,我们先算8-2=6,再算6-2=4。(一边说一边板书,强调学生要搭桥画线,先算出的“6”要写出来。)

请学生再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这道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补充课题:连减)

师小结:像这样从一个数中连续减去两个数,也可以用减法计算,数学上把这样的算式叫做连减。计算连减时一般也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用算出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也就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板书:从左往右计算)

3.对比归纳。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连减,与连加的运算顺序比较一下,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在计算连加、连减时,一般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的。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有连加的经验,无论是算式模型的表达,还是运算顺序的实践,学生可以从中迁移,进而建立连减经验。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65“做一做”。

师:请大家按照图意先摆一摆,再列出算式解答。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先跟同桌交流,再集体汇报。

【学情预设】预设1:原有4根小棒,然后再摆3根,最后又摆1根,一共有几根小棒?列式为4+3+1=8。

预设2:原有10个五角星,先拿走3个,又去掉5个,还剩几个?列式为10-3-5=2。

2.算一算。

(1)完成教科书P66“练习十四”第1题。

师:请你观察,每组算式的连加算式与上面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连加算式的第一步计算是第一个算式,第二步计算是第二个算式,连加算式就是把上面两个算式合在一起了。

(2)完成教科书P66“练习十四”第3、5题。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学情预设】汇报时,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出现错例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找出错误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连加、连减运算顺序的掌握,提高运算能力。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教学笔记【教学提示】

连减计算时,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算出前面两个数相减的得数后,才能再用算出的得数减第三个数,重点让学生说说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