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导读课课堂教学环节解读2018春
整本书阅读教学导读课设计
整本书阅读教学导读课设计一、引言整本书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促进他们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的重要方式之一。
导读课是整本书阅读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导读课的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阅读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角色性格以及文学主题。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种导读课设计方案,旨在帮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和收获。
二、课程目标本导读课的目标是:1. 引导学生了解整本书的背景信息,包括作者、时代背景等;2. 帮助学生预测故事情节并激发阅读兴趣;3. 培养学生分析故事角色性格和行为的能力;4.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主题和道德观念。
三、课程设计1. 导入(10分钟)介绍整本书的背景信息,包括作者简介、作品背景以及文学流派。
同时,引发学生对整本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预测阅读(15分钟)a. 向学生展示整本书的封面、标题和前言,让他们预测故事可能涉及的主题和情节。
b. 引导学生讨论并分享他们的预测,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并提供理由支持他们的观点。
3. 故事情节解读(30分钟)a. 分段阅读:将整本书分为若干个段落,每个段落选取1-2个关键事件和情节进行解读。
b. 解读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分析选取的关键事件和情节,包括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的发展。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讨论观点,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逻辑。
c. 角色性格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角色性格特点,并举例子加以说明。
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推测和心理分析。
4. 主题和道德教育(30分钟)a.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可能存在的主题和道德观念,并给予适当提示,例如人与自然的关系、友情、家庭价值观等。
b.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提出自己对主题和道德观念的理解和解读。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汇报。
5. 总结(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并给予正面评价和激励。
同时,布置学生的阅读任务,鼓励他们继续阅读并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
四、教学策略1. 提问策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度。
小学整本书导读课教学环节设计初探——以《弗朗兹的故事》为例
课例剖析I Pnmary School Teaching Research小学我学砌■宛小学整本书导读课教学环节设计初探—以《弗朗兹的故事》为例江苏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张永琴【摘要】整本书导读课教学是在学生接触一本新书的情况下进行的,是在学生面9开启一个新的阅读世界,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期待为最终教学目标#导读课更注重的是“导”,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阅读经验,可以按解读封面、阅读片段、朗读目录、问题探讨等教学环节,在导读课上“导”出兴趣,“导”出精彩#【关键词】小学整本书导读课教学环节设计导读课是整本书教学中的一个环节,但并不是每一的阅读都需要教师去,而是要根据所的、学生的阅、阅读经验等情是否需要!课教学是在学生对一本新书完全没有过的进行的,是在学生面前开一个新的阅读世界,所以导读课“导”的特点很突岀。
导读课的最终教学目标是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趣,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而对学生的成功与学生对的整与会!(的)课的教学为例,的安排。
(的)是维也纳女作家克里斯蒂娜•所写的“弗朗兹系列”中的一本,“弗朗兹系列”是作者对一个男童从六岁到八岁这一人生进的!这的成长故事包括了一个孩子在这个会遇到的一系题,塑造了弗朗兹这样一个善良、智慧、有正义感和愿望特别强烈而又麻烦不断的经典形象。
(的》节选了其中十个,怎样通过导读把这本全新的,把这个可爱而又典的儿童形象带给学生们呢?我们力求寻找一个最佳路径。
一、封面导入,激发兴趣封入是比较常见的导入方法,这本书用封面导入的方式显得特别合适。
这本书的封面除了列岀作者、岀版社等,最吸人的莫过于小男孩头上戴的那顶帽子!这是一顶多么令人感到惊艳的帽子啊!初看它,不一定会想到是帽子,大大的、重重的,色彩鲜艳无比,戴在小男孩的头上*再看,应该是帽子,不过构造比较复杂,制作材料多样,有动物的皮毛、裙子的花边、果盒的丝带、艳丽的鲜花等,这样一顶帽被美滋滋地戴在了头上!在封面导入这个环节重点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你在封面上看到了什么;二是聚焦封面上最显眼的部——帽进*让学生这顶帽子是用么做成的?色彩怎样?如果自己把这顶帽子戴在头上有么感?在学生感帽的下,告诉学生这顶帽子就是这个美滋滋的小男孩做的,由此引出书中的主人公——弗朗兹*图书的封面信息量还是不少的,书名、作者、、译者、图作、岀版社、封面的色调、图等*在封入,教师发学生的趣为的,努力抓取封中最能吸引学生眼球的内>XIAOXUE JIAOXUE YANJIU也是独一无二的创作。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1、通读本书的前言,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知道全书的主旨;2、通读本书的后记,大致清楚作者介绍、写作背景和作品评价等内容;3、通读目录,对全书的论述对象和主题分布有大致的认识;4、通读每一篇文章,找出每篇文章的关键词,并概括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写在摘抄本上。
即兴班级小辩论,放眼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屈原精神?二、精读《乡土中国》精读任务一:相关概念梳理(ppt图表展示)精读任务二:批注法(ppt图表展示)如,在《差序格局》中,作者提出“差序格局理论后,是如何运用“差序格局”来分析“自我主义”的?通过精读,我们可以概括为:以“己”为中心,不以“小己”来应对一切,而把道德范围依着需要而推大或者缩小。
精读任务三:精读文本,归纳文本主要内容(ppt图表展示)精读任务四:精读文章,梳理脉络,能用思维导图呈现各章内容三研读《乡土中国》研读任务:梳理整本书的结构脉络,写本书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示例四. 呈现《乡土中国》阅读报告四、思辨探究1.思考前三篇文章间的意义关系。
(先个人完成,再小组讨论)2.比喻论证是《乡土中国》常见的论证方法。
请分析《差序格局》中的比喻论证具有怎样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3.从14篇文章中选一篇,具体分析主要运用了那些表达方式及其艺术效果。
4.用一段文字(100字以内)分析第九至第十一这三篇文章与书名《乡土中国》有什么必然联系,再与同学相互讨论。
5.以小组为单位,在班上举办一次题为“中国需要‘法治’还是‘礼治’”的辩论会。
6.《乡土中国》运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请结合《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分析比较研究的特点和效果。
整本书阅读之导读课课型探索
整本书阅读之导读课课型探索
导读课是整本书阅读之前必须进行的一环,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整本书所涵盖的
主题和内容。
由于导读课的重要性,它需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达到良好的教
育效果。
本文将基于教学实践经验,分享一些导读课课型探索的经验和方法,以供教师参考。
一、主题式导读课
主题式导读课是针对整本书的主题进行思考和探索,引导学生理解和探究整本书的核
心思想。
在导读课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对书本的主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比如,
在阅读《小王子》这本书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想故事中反复出现的问题,如小王子为
什么要离开家乡,以及为什么和狐狸成为朋友等等,引导学生思考书中蕴含的主题和价值观。
故事式导读课是通过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对整本书的内容进行预热和解读。
在这种导
读课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先听一个故事,从中提取故事元素,然后与故事相关的整本书内
容进行对照。
比如,在阅读《爱因斯坦传》时,可以先讲述爱因斯坦年轻时发现相对论的
故事,然后引导学生去探究相对论的概念和思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体验式导读课是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更深入、更直观地理解书本内容和主题。
在导
读课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
例如,在阅读《小熊和爸爸》这
本书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小熊一家的日常生活,来感受小熊的情感和家庭关系。
通过亲身
体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书本内容和主题,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热情。
三种课型完成整本书阅读教学
三种课型完成整本书阅读教学作者:彭丽峰来源:《江西教育B》2018年第09期自安福县平都第一小学加入“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以来,课内阅读、海量阅读的教学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学校对整本书阅读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三种课型完成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做法。
一、整本书阅读导读课1.了解大概内容,形成初步印象我们新拿到一本书,一般会有这些疑问。
这本书的书名是什么?作者是谁?封面是什么样子的?大概讲了些什么内容?导读课就是要解决这些疑问,让学生对这本书的大概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留下初步的印象,产生积极的阅读期待。
好奇心是孩子们的天性。
首先从预读开始,观察书的封面,引导学生从封面上获得一些信息,由此来猜一猜故事大概会写什么。
课堂上,教师可以抓住书名的特点,借助封面和内容简介,设置疑问,吊足学生阅读的胃口。
这样,学生的阅读欲望被激发,深入阅读也就顺理成章。
如《爱丽斯漫游仙境》一课的导读,我从作者开始介绍,重点读了书本的序言,引导学生从序言中了解书本大致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了解本书的地位和写作特色等,并告诉学生,读书可以先从序言读起的方法,还可以指导学生掌握从目录读起的方法。
2.选读精彩部分,体验阅读乐趣面对整本书,如何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书本信息,如何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产生阅读兴趣,让他们箭在弦上,蓄势待发呢?教学材料的取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教师要根据这本书的特点,选择典型的片段,让学生一起阅读,体验阅读乐趣。
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以是作品语言,还可以是精彩的故事情节。
这样从精彩部分入手,从而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如在导读《第七条猎狗》时,我将《狼妻》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大家对母狼的智慧和隐忍非常赞赏,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后面的故事了。
3.传授阅读方法,提出阅读建议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主要是学习方法,课外阅读则要运用这些方法。
诸如朗读和默读的运用,精读、略读和浏览的不同要求,边读边想画面,边读边思考,圈點式读书法,提要式读书法,以及如何抓要点,如何梳理故事情节,如何体会人物形象,如何揣摩语言的精妙等。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策略摘要:整本书导读课采用五步法教学,简约的教学环节,简单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对“整本的书”的阅读期待,体会阅读方法,感受阅读乐趣,获得愉悦和满足的情感体验,进而养成持久的读书习惯。
关键词:课外阅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读整本的书”成为了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学生的语文素养是综合性学科修养,整本书负载着而丰富的文化信息,整本书导读课是“得法课内,得益课外”,旨在推荐整本课外阅读书,指导学生会读整本书,发展语言训练思维开阔视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整体性提升的语文素养。
一、精选经典——众里寻他千百度首先要遵循儿童性原则选择好书。
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及认知发展的规律为其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目,例如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其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情节性比较强、与学生生活关系较为密切的故事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城南旧事》《鲁冰逊漂流记》这类经典书籍适合高段学生阅读,《窗边的小豆豆》小故事类书籍适合中段学生,绘本类书籍如《我的爸爸》适合低段学生阅读。
二是遵循经典性原则,所谓经典是指各个时代的人爱读的作品,是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愿意去读的作品,是能跨越时间空间的阻隔的作品,是能在文学史上留下清晰印记的作品,比如《水浒传》《简爱》等文学著作。
三是遵循融合性原则,将国家地方学校课程融合,与学校的特色、学校的学情结合起来,地方教材及国家教材结合起来进行推荐,而不是盲目的照抄某个学校的一些阅读清单。
二、导入激趣——人生若只如初见整本书导读课的导入激趣,既要贴近孩子思想又要能调动学生情绪。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导入激趣,从书名导入、作者导入、封面导入、封底导入、人物导入、情节导入、目录导入、精彩片断导入、特色语言导入等等,也可以相关影视作品、歌曲、名言、书评等。
整本书《淘气包埃米尔》导读教学设计
整本书《淘气包埃米尔》导读教学设计作者:刘鑫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35期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通过猜想、推测等方法学会阅读整本书。
2、学习阅读封面、勒口、扉页、目录等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感受书中人物的淘气、顽皮的事情,感受埃米尔的顽童形象,引起心理上的共鸣。
教学过程:一、聊书导入,感知作者:1、今天我们先聊聊你读过的书,说说你最喜欢的书吧,能说出你喜欢的理由就更好了。
2、喜欢书中的人物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朋友,我们来猜猜看。
他们是谁呢?又出自哪本书?(1)匹诺曹《木偶偶奇遇记》(2)皇帝的新装(经典的童话)(3)米小圈《米小圈》(看来啊,这些勇敢、可爱、善良、有趣的人物形象,已经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相信在书籍的滋养下,你们能更聪明,更可爱!)3、今天,刘老师要带着大家走进一本书,去结识一位新朋友,他可是一位有趣的人物呢!这本书的书名我已经写在了黑板上,有人读过吗?不管读过还是没有读过,今天我们就走进这本书,没读过的感觉很好奇,读过的你会有更深的认识。
4、通过题目我们就知道这个主人公的名字和我们不一样,他是个外国小朋友,外国朋友的名字,读的时候要更紧凑一些,谁愿意试一试?情切地和他打个招呼!二、感受人物形象,指导读书方法。
1、其实在之前大家一定都读过这本书吧!——《长袜子皮皮》,喜欢皮皮吗?有的孩子可能没有来得急读呢!没关系的!还记得它的作者吗?(林格伦)她是怎样的一位作家呢?2、是的,林格伦被世人称为“童话外婆”,她笔下的人物是世界儿童文学中最受儿童欢迎的儿童之一。
3、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丛书里的另外一本。
看到书名我猜你就一定知道埃米尔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你善于从书名中寻找发现)4、快去认识一下这个淘气包!出示文字(外貌)怎么样(可爱),感觉这个孩子怎么样?我有点喜欢他了。
(出示一点ppt)5、我们继续认识他,再看看他还有自己喜欢的口头禅呢!(出示ppt)6、他不仅仅淘气,还有那么一点——?(板书)(调皮、有趣、可爱)7、就是这样一个调皮、可爱、好笑的埃米尔吗?他还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你们的小脑袋瓜里一定有许多小问号吧?还想知道什么?就在这里留下问号吧?我不告诉你答案,等你自己的阅读的时候揭开谜底。
整本书阅读“三部曲”
整本书阅读“三部曲”作者:庄映洁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18年第01期开学初,我偶然发现,班级的孩子们在兴致勃勃地阅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
我就与他们聊读书的感受——书中的那些动物与我们平时百科书上介绍的一样吗?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些情节?一番询问后,我发现孩子们沉醉于精彩的情节,只知大概,感悟肤浅。
这样的阅读,能给学生留下多少“养分”呢?于是,我指导学生共读《狼王梦》,并设计了以下阅读流程,使阅读向更深处漫溯。
一、激发兴趣,引导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具有强大的内驱力,能推动人去主动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
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应想方设法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和欲望,让阅读成为孩子的心理需要,这样孩子才会全身心投入阅读中,在阅读中有所体验和收获。
在《狼王梦》的导读课上,我是这样做的。
1.链接原有认知设疑。
上课伊始,出示关于狼的图片,让同学们自由畅谈对狼的印象,说说与“狼”有关的成语。
大家都认为狼凶残、嗜血、阴险、冷酷,我故作神秘地告诉大家:最近老师读了一本书,颠覆了我对狼以往的印象。
学生很好奇,狼竟然还有鲜为人知的一面。
就这样我巧借旧知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引出推荐书目《狼王梦》,点燃学生阅读的热情。
2.阅读目录猜测情节。
目录就是书中内容的高度浓缩,通过看目录,我们可以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弄清本书的大致结构。
这一环节,我出示目录,让同学们自由浏览后讨论交流:这本书写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能猜猜看吗?这样的猜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读思结合,提高阅读兴趣。
3.呈现精彩片段激趣。
精选片段最能展现作者的创作主旨与表现风格,大声朗读,不断预设悬念,亦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导读《狼王梦》,我朗读了“紫岚偷袭养鹿场”这一精彩故事,学生听得兴趣盎然,沉浸其中,感叹于紫岚为了肚子里的孩子所做的种种努力,也钦佩紫岚在一系列周密的计算与安排中体现出的智慧。
二、渗透方法,指导阅读仅凭阅读的兴趣,走马观花似的读读,这样的读书过程显然收效甚微。
整本书阅读中期推进的路径分析
整本书阅读中期推进的路径分析作者:刘勇吴利容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18年第01期当前,整本书阅读正迈向课程化,按照阅读指导的时间来分,大致可以分为前期导读课、中期推进课和汇报展示课。
对于名著阅读教学而言,大都重视导读和展示,但对于名著阅读的中期推进,则没有确切指导,甚至是缺少关注。
如果老师“虎头蛇尾”或者沉浸于阅读训练、陶醉于所谓的阅读展示之中,带给学生的无疑是负担和厌倦,甚至抵触情绪。
实践证明:如果学生不喜欢阅读,没有真正地读书,那他就形成不了阅读素养。
PISA测试显示:“阅读+做题”的阅读模式与“阅读+读后感”的阅读模式,与阅读成绩几乎没有关系;而让孩子拥有独立的阅读时间,则与阅读成绩有很大的正相关。
这个测试结果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整本书阅读的中期推进策略亟待加强。
综合语文教育现实来看,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方法的引导不够,其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课堂教学中精讲过多,学生缺少自主阅读的机会;二是阅读方法指导不足,学生缺乏多种阅读技能。
经过多年研究,在参加“部编本教材”《名著阅读课程化丛书》编写过程中,我们认为名著阅读的中期推进应当“三化”:即阅读时间课内化,让中期推进有力;阅读过程策略化,让中期推进有效;阅读形式活动化,让中期推进有趣。
对学生而言,名著阅读需要时间浇灌才能开出素养的花,一切离开时间谈阅读的所谓的策略和方法都是纸上谈兵;对教师而言,名著阅读必须有以文本特质为依据的教学策略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对阅读过程而言,以活动为主的课程是有效的阅读助推器。
一、阅读时间课内化首先要将阅读时间课内化,让名著阅读“表上有名”,光明正大地步入语文课程。
落实名著书籍,建立班级图书柜,整合并优化符合初中生的阅读课程。
让学生经历“自由阅读——自主阅读”两个阶段,由浅入深,由言而意,以保证名著阅读的有效开展。
这里的“自由阅读”是指无指导、无系列、无压力的随意阅读;教学中的名著阅读应当迈向“自主阅读”,即在教师适量而恰当的指导下的学生主体性阅读。
整本书阅读之导读课课型探索
整本书阅读之导读课课型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整本书阅读已经逐渐成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教育实践中,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欣赏整本书,导读课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
通过导读课的开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全面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维能力,达到了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导读课是一种以导读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形式,它通过对书中内容的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导读课的开展可以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并且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下面我们将就整本书阅读之导读课的课型探索进行一些探讨。
一、导读课的基本特点1. 导读课的内容广泛,既包括书中的情节、主题、人物、语言、结构等方面的解读,也包括对书的背景、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等方面的介绍。
通过导读课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对整本书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2. 导读课注重互动和交流。
在导读课中,学生可以就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从而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3. 导读课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导读课不是简单的讲解和灌输,而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导读课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 小组讨论型导读课小组讨论型导读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导读课型,它的特点是在导读课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针对书中的一个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然后再向全班汇报并展开讨论。
这种导读课的形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相互启发,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2. 任务驱动型导读课在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中,可以设置一些任务,比如要求学生对书中的某个重要情节进行分析,对书中的某个人物进行评价等。
通过这些任务的设置,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有目的性地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整本书阅读指导课型初探
整本书阅读指导课型初探作者:陈静来源:《小学生作文辅导·中旬刊》2018年第07期【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整本书的阅读是课外阅读的重心。
通过导读课、推进课、提升课等课型精心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习惯,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想境界,进而从整体上促进语文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导读;推进;提升;延伸《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它强调要读整本书,阅读整本书与阅读课文有所不同,其注重的是一个整体,学生读完一本书后留下了什么印象,有什么感受,这是最值得关注的。
然而,如果放任学生自由朗读,往往效果不尽如人意。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呢?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事先推荐书目,利用阅读课,精心指导学生阅读。
一般来说,阅读指导课有三种课型,分别是“导读课”“推进课”和“提升课”。
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我建议开展班级共读整本书的活动。
一、读前导读课,激发兴趣读前导读课,是学生刚开始拿到新书而开展的指导,它的主要目的是把新书推荐给学生,使学生产生阅读欲望,同时学会阅读的方法。
课堂上,教师要引领学生初步感知读物,读懂封面,了解作者,知道主要内容和目录,产生阅读兴趣。
导读课上,可以从作者和相关书评进行导入,可以利用读物的封面、精美的插图进行导入,可以根据书中的人物形象导入,还可以从书中的精彩故事片段导入……下面以利用精美的插图导入为例。
精品读物,有着精美的插图,指导阅读《夏洛的网》这本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其中的插图,引发故事情节,使学生深陷其中:“瞧,小女孩弗恩斜着身子,双手紧抓斧柄,正夺取爸爸的斧子,瞧她那架势,一看便知她使出了浑身力气。
预测、授法、畅聊——谈整本书“导读课”设计
预测、授法、畅聊——谈整本书“导读课”设计作者:华萍萍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0年第6期宝应县白田小学华萍萍“整本书阅读”已成了一个热门话题,这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是件大好事。
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不同于单篇文本的教学,课型可分为三种:导读课、推进课和成果交流课,本文就“整本书阅读”中如何精心设计“导读课”,结合几个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预测验证,连接比较带着学生进行预测和验证,连结学生的已有认知和生活,引导学生进行角色和读者或几个角色间的比较……这些方法在导读课中非常有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傻狗温迪克》是获得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的经典作品。
下面是教师带着学生感受“欧宝接纳温迪克”的教学片段:师:孩子们,温迪克这只狗究竟有多傻呢?生:我想它大概找不到回家的路。
生:它不会看门,乱认主人。
师:它是一只流浪狗,没有主人的。
接着说!生:我估计它很无趣,不会跟人亲热。
师:你们的预测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读。
(师出示文段:那是一只又大又丑的狗……)师:(生齐读后)说它傻,它究竟傻在哪里?……透过上面的教学片段,我们能清楚地感受到教师运用了“连结”和“预测”的方式,勾连了学生的生活,带着学生预测,同时在预测之后进行验证。
在课堂教学中,也看到了孩子们验证正确后的喜悦和思维的成长。
二、“无意”设计,教法灵活在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中,要突显“读”的重要和自然,一是尽可能地让学生静读这本书;二是教师带着孩子“读”的方式灵活多变。
例如:特级教师周婷在《失落的一角》教学时,是在一段对话处带着学生进行阅读的:师:我们请这两个孩子来合作读。
(两名学生合作读,因理解不深,读得不好,只做到了正确、流利。
)师:这段话大家读明白了吗?要不要再读一次。
谁和老师读读?(众多学生举手。
)师:这个男同学使劲举手,好,就是你了!你想读哪个角色?你第一个读吧。
(师生合作读,这次老师很入境,语调极富儿童味。
学生也开始用“读”对话。
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教育论文【教学研究】-最新
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整本书阅读即让学生读整本的书。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如果一个学生的阅读只停留在语文课本的阅读上,显然是不足的,是存有很大缺憾的。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整本书的阅读变得越来越刻不容缓。
让学生读整本书,实际上就是让学生更全面地感知世界、感知存在,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让阅读塑造学生的个性,让阅读化育学生的气质,让阅读改变学生的人生。
整本书阅读,必将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殿堂,为学生点亮心灯,助其快乐成长。
那么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指导呢?整本书阅读教学可分为三种课型:导读课、阅读推进课和成果交流课。
一、导读课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础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因此,教师在班内开展整本书阅读的前提是选对书,教师所推荐的书籍本身一定要适合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书选好后,在导读课上,我们要做的,一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对本次阅读充满期待,二是指导学生制订读书计划,让激情在计划的约束下得以持续,三是教给学生一些适合这本书的读书方法,消除学生的阅读障碍。
二、阅读推进课推进课要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展开,我们虽然把它叫做“阅读推进课”,其实它可以是一节课,也可以是短短的几分钟,还可以是几节课,甚至更多时间。
无论时间长短,只要以推进学生的阅读为目的的课,就可以叫做阅读推进课。
阅读推进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每天布置一章的阅读作业,让学生带着阅读小问题自读,第二天利用午自习等闲散时间进行推进课,交流阅读情况。
也可以在每节语文课上课之前,利用三两分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知识问答,在争先恐后的抢答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理清阅读中没搞懂的问题。
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搜集整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把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摆到桌面上,大家共同协商解决。
小学生整本书阅读导读策略谈
小学生整本书阅读导读策略谈作者:吴琦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18年第01期阅读于人的影响,是无声的感染,是无痕的浸润,是无形的转念。
不用说教,读书就好,这是我们一直以来追求的境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小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读整本的书”,其目的在于帮助儿童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促进思维、心理品质和精神的成长。
只是,目前看来,推进儿童阅读在小学阶段虽已形成共识,但如何正确认识“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并有效地组织实施,与课标的期待尚有较大的距离。
一、走进背景,让情境在场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阅读尤其如此。
学完五年级下册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很多老师都会借此契机,由一篇带一本,向学生推荐萧红的著作《呼兰河传》。
这是一部回忆性的自传体小说,以呼兰河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那个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那个物质极度贫瘠的年代的故事,孩子们会觉得读来索然无味,甚至无法理解书中人的愚昧无知。
阅读前,如果也能以形象可感的画卷,引导孩子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特定的时代场景中,让书中所描述的一幕幕典型的环境和生活样式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具有真实感和现场感,再辅之以必要的语言解说,那么,孩子们对这个时代特有的生活便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印象,在后面的阅读中也就有了可以比照的原型。
二、走进角色,让人物在场1.认识作者,产生亲近感。
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年会定期邀请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来校,和孩子们进行面对面的零距离交流。
每次的见面会后,校园里便会掀起一股与之相关的阅读热潮。
爱屋及乌,那是因倾慕而带来的魅力,也是我们可以借此引导孩子爱上阅读的动力。
因此,让孩子对作者及书本产生亲近感,是导读的第二步。
初读《腰门》时,大多数孩子并未读过彭学军的书,更不认识其人。
导读课上,我先以猜猜作者性别的游戏,激起了孩子们对人物的关注。
整本书的导读课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整本书阅读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了更好地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特此举办本次整本书导读课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认识,明确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和目标。
2. 探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实施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质量。
三、活动内容(一)专题讲座1. 主题:《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资深语文教育专家- 内容:介绍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理论、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2. 主题:《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主讲人:优秀语文教师- 内容:探讨如何通过整本书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观摩1. 观摩课:《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整本书导读课- 教师姓名:XXX- 教学内容:通过《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导读,激发学生对魔幻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观摩课:《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导读课- 教师姓名:XXX- 教学内容:通过《鲁滨逊漂流记》的导读,引导学生了解冒险文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分组研讨1. 分组主题: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2. 分组内容:- 分析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方法不当等。
- 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如改进教学方法、设计阅读活动等。
(四)经验分享1. 分享主题: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成功案例2. 分享内容:教师们分享自己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四、活动时间2023年10月25日(星期三)上午8:30-12:00五、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六、活动参与人员1. 全体语文教师2. 邀请的专家和优秀教师七、活动流程1. 8:30-9:00 签到、入场2. 9:00-10:00 专题讲座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3. 10:00-10:30 茶歇4. 10:30-11:30 教学观摩课:《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整本书导读课5. 11:30-12:00 教学观摩课:《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导读课6. 12:00-13:30 午餐及休息7. 13:30-14:30 分组研讨8. 14:30-15:30 经验分享9. 15:30-16:00 总结与反馈八、活动预期效果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们期望教师们能够:1. 深入理解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日常教学中。
整本书阅读之导读课课型探索
整本书阅读之导读课课型探索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是指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整本书阅读导读课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效果方面的作用和价值,进一步明确导读课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研究导读课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可以为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设计更加有效的导读课活动提供指导和借鉴。
本研究旨在总结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步骤,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供具体操作方案和方法。
通过对导读课的效果评估,可以客观地评估导读课的实际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从而进一步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和分析,旨在为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的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的全面提升。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研究目的的关键步骤。
在进行整本书阅读之导读课课型探索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采取以下研究方法:我们将进行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的定义、重要性、设计原则、实施步骤和效果评估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理论基础。
我们将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实地观察和案例分析,深入了解导读课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探讨导读课对学生整本书阅读效果的影响。
我们还将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收集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和反馈,以验证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的实际效果,并进一步完善导读课的设计和实施策略。
通过以上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们将全面深入地探索整本书阅读之导读课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的定义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是指在学生开始阅读整本书之前所进行的一堂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阅读全书之前对书籍进行整体了解和准备。
导读课应该为学生打开阅读整本书的思维之门,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具备一定的预期目标和思考框架。
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的内容可以包括对书籍作者背景、主题内容、结构框架等方面的介绍,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全面和系统的阅读准备。
整本书阅读教学阅读指导课型探究
整本书阅读教学阅读指导课型探究作者:罗云燕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2年第66期“快乐读书吧”是统编教材的新增栏目,是搭建学生课内外阅读的重要桥梁,旨在激发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兴趣,体现亲子阅读、全民阅读的编排理念,着力克服课外阅读的边缘化,促进儿童阅读进教材、进课程,使课外阅读课程化,给学生如何读课外书以全方位的指导。
统编教材高度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教材中专门开辟了“快乐读书吧”,引导学生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因此,整本书阅读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整本书阅读教学一般有三种课型:阅读导读课、阅读研讨课和阅读展示课。
阅读导读课是作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起始课,这一课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予通读导引、方法指导和策略建构。
目的是通过以点带面,打开阅读。
下面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国神话故事集》为例。
这册的“快乐读书吧”以“很久很久以前”为主题,引导学生阅读中外神话,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神话、感受神话。
一、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回顾教材中学过的神话故事,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两个特点非现实、想象奇特。
课前先组织学生热身:看图猜一猜神话故事人物。
师:(ppt出示,以下展示形式均为ppt)在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中,我们读了哪些神话故事?师:我们学习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和《女娲补天》四个神话故事。
这些神话都是《中国古代神话》和《古希腊神话》中的经典。
师:很久很久以前……(指导朗读)那是因为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对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进行思考,他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探索世界。
他们思考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两个特点并非现实、想象奇特。
师:我们都知道,神话故事并非现实生活。
我们的祖先对世界有许多疑问。
他们不能科学地解释自然现象,于是就借助奇特大胆的想象,把自然界拟人化,通过神话给予答案,口口相传,从而创造了神话。
整本书阅读实施方案
整本书阅读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1、《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因此,在孩子阅读中应该给整本书一个明确的位置,不仅注重推荐,注重引导,更注重阅读成果的分享和交流,这是基于对整本书阅读的意义与价值的深刻体认。
2、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接触到足够的丰富的语言,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吸收。
整本书阅读让学生有机会碰到自己想要的语言形式,更重要的是“记叙、说明、抒情、议论几种文体”在整本书中交替使用,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学生在某一个阶段读某位作家的作品,他们的日记中就会有模仿的痕迹,而这种模仿不是有意识的,是潜移默化受到的感染。
同时整本书阅读让孩子的思维得以深入,学生对感兴趣的情节的猜测、人物命运的捉摸等,就足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了。
二、领导小组:组长:李爱国副组长:胡武山组员:王岩平张春华李永清钱晓焱王永芸实施人:胡武山李永清王永芸钱晓焱三、实施过程:整本书阅读指导课,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学生阅读前的“导读课”;阅读中期的“推进课”;读完书后的“主题交流课”;同类阅读的“ 阅读延伸课”。
第一阶段:导读课第一步是使孩子们对即将开始的阅读旅程充满期待,兴趣高涨,在这个环节,什么样的方法最容易引起孩子对书的浓厚兴趣,那它就是最好的导读。
1.讲讲作者和相关书评导入。
2.可以利用图书的封面等来导入。
3.利用精美的插图。
优秀的图书,它的插图也是非常棒的,例如《夏洛的网》一书的插图水平相当高。
如果把书中的插图做成PPT,配合老师对重点情节的讲述,使学生深陷其中,形成悬念。
这样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巧妙地把要进行的主题探讨隐含其中,这时候开始读书,效果将是非常好的。
在导读课上,我们要做的就是设置足够的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要在首思尾,在导读的时候就考虑最后的主题探讨,为它做好铺垫,还可以对后面的阅读提出一些要求,有目的地阅读比漫无目地读的效果要好的多。
小学语文整本书课外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分析
小学语文整本书课外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分析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人们在小学语文的整本书阅读中投入了更多的目光和关注。
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时候,学习到更多的相关内容,丰富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技能和阅读兴趣,让自身对一些相关的语文阅读知识进行有效的掌握,对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能够带来巨大的有利影响。
但是在进行整本书课外阅读的时候,还出现了一些问题,本人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关的建议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事业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课外阅读;教学方式;方法分析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阅读知识的教学内容占据了重要的一部分,其能够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课外阅读知识,让更多的优秀阅读内容能够在学生的学习中得到有效的体现和吸收。
但是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化改革,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发展迅速的当今时代,所以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时候,就无法有效的将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运用的科学合理,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无法掌握更多更有效的知识。
对此本文提出相关建议,为各位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1.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良影响,部分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知识的教学工作时,没有注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只是一昧的进行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长久以往,学生很容易产生厌恶抵触的心理,对语文阅读知识的学习就无法主动的进行,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
同样,也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合理,使小学生很容产生害怕的心理,在教师的教学课堂上就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出现走神溜号的不良现象,教师的教学目的无法达到,就不能心平气和的对学生展开教学,如此恶性循环,使课堂学习氛围变得更加僵硬,师生间的关系被扯远,学生无法对学习产生兴趣,使阅读知识无法被学生所吸收汲取。
针对这一点,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合理利用新型的教学理念对学生开展语文阅读知识的教学工作,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本书导读课课堂教学环节解读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岳乃红说:“导读课的目的是“初步建立儿童与书的联系,激发学生内心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从导入的环节抓住学生的眼球,像磁石一样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整本书导读课的导入环节,要足够有趣,足够贴近孩子,足够自然,教师可以从孩子的生活聊起,自然而然地引导孩子走进这本书,也可以通过与书关联的内容导入本节课,激发学生阅读书籍的兴趣,或设置悬念,诱发读书的兴趣。
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如:1、以诗句导入;2、以书评导入;3、以精彩句段导入;4、以故事导入;5、以谜语导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导入能更快地带领学生进入课堂,进入书本。
刘老师的这节课,由猜年龄导入,一个看上去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却已经一百多岁了,比爷爷奶奶年纪还大呢!这让人惊叹的一幕,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们的心,同时埋下了一颗好奇的种子:为什么一百多岁的杰西看上去那么年轻?他是能长生不老,还是会魔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与主角产生连结,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导读封面,初步感知。
整本书阅读通常是从封面开始的。
很多时候,通过封面的图画、书名我们可以获取故事的角色,并对故事有一个大概范围的猜测,因此整本书导读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通过读封面,对书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在书的封面,我们可以关注以下内容:1.书名,2.书的作者,3.封面上的图画及选取的重要文段 4.翻译者、出版者,5.封底的书评、推荐语等等。
刘老师的这节课就从封面上的书名、图画等着手,先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对这本书的作者、人物等有了初步的感知。
然后设置疑问,吊足学生阅读的胃口,例如:让学生观察封面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这个小姑娘手里为什么捧着一只蟾蜍呢?她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她和不老泉之间有什么联系?不断地产生疑问正是阅读一本书最好的兴趣导向。
三、走进文本,品读片段。
面对整本书,如何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书本信息,如何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产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箭在弦上,蓄势待发呢?书本内容的取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刘老师的这堂导读课,就像一部精彩的预告片,她选择了书中的三五个片段,通过讲述、阅读、预测等方式,制造悬念,完全吊起学生的胃口。
这是一节成功的导读课的基础。
而导读课上,教师就需要根据每本书的特点,选择典型的片段让学生一起阅读,体验阅读的乐趣。
我先从切入点聊聊这节课的设计。
一本书的切入点有很多,比如从封面入手,让学生质疑,引发阅读期待;从人物形象入手,引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从作者入手,讲述创作故事,引发阅读兴趣;从文中插图入手,讲述创作故事,调动阅读的欲望;从相关影视作品入手,激发兴趣(但要注意课前不看完整的电影,最好看完书再看)……针对这节课,刘老师从以下几方面切入:1、引导学生从局部细节入手,引发话题,大胆猜测。
导读课的秘诀就是“读读读,猜猜猜”。
刘老师在导读时就是抓住“炎热的八月发生的三件事”这个细节,通过读后设疑:这三件事好像没什么大的关联,然而这三件事却发生在同一个故事里,他们可能有着怎样的关联呢?通过这些线索预测一下,这可能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刘老师通过让学生预测、想象、阅读、思考、交流,逐步带领学生走进故事,达到了导读课“初步建立儿童与书的联系,激发学生内心的阅读兴趣”这一目的,使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更加浓厚。
我们不难看出,刘老师的目的又不仅仅是激发阅读兴趣,她还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了解、掌握一些阅读策略,如预测故事,信息的收集整理运用等。
2、从精彩、有特色的语言入手。
不同作家的作品闪耀着截然不同的语言风格,老师在导读时,可以把孩子们投入到语言的海洋中去。
如,刘老师抓住温妮被绑架这一片断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丰富的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丰富情节的。
让学生不禁好奇:绑架者怎么会向被绑架者苦苦哀求?接着刘老师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分角色朗读,带着学生初步感知作品的语言,了解人物的经历走进故事,并猜测:梅.塔克、杰西、迈尔斯这么奇怪地绑架温妮究竟想干什么?3、以人物形象为入手点的导读设计。
以人物形象为入手点的导读设计不仅能引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而且能引导学生在阅读作品时随着人物命运变化的过程加深对人物的了解。
例如:刘老师的这节课首先从杰西的年龄入手,那位年轻的老人就这样深入每个人的心中,孩子们读书时也会不自觉地留意杰西,之后刘老师又选择杰西一家人妻离子散、家不成家的这段经历让学生读,再让学生从这一家人的经历中提取信息,整理信息,根据这一家人的经历畅谈“喝不老泉水”对杰西一家是福音还是魔咒,让孩子们在初知故事的基础上适当分享自己的初读体验,既为后文“温妮喝不喝不老泉的泉水”埋下伏笔,同时话题也初步涉及到“生命”这一主题,既为后期的交流课奠定基础,又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深度地去读故事。
四、设置悬念,推荐阅读。
导读课的最后环节,在故事最吸引人的地方戛然而止,设置疑问,激发学生进行阅读,同时也可以拓展介绍这本书的其它信息,如获奖情况,名人和媒体的评价,以及这本书的特别之处等,使学生对本书的了解更加全面,从而产生更大的阅读期待。
比如刘老师的这节导读课就是在学生兴趣最浓的地方“温妮知道了不老泉的秘密,她会怎么做呢?她会喝不老泉的泉水吗”这个地方停了下来,随着问题的抛出,让学生有了打开这本书的冲动,产生了阅读整本书的强烈愿望。
导读课上还可以适度自然地对学生渗透阅读策略、阅读方法的指导,在教学时也可以把“传授方法,提出建议”做为一个环节,放在导读课中。
(诸如朗读和默读的运用,精读、略读、跳读和浏览的不同要求,边读边想画面,边读边思考,以及如何抓要点,如何梳理故事情节,如何体会人物形象,如何揣摩语言的精妙,如何做摘抄、作批注、写体会等等。
)老师在导读课上对这些阅读策略、阅读方法的强调和点拨,会使学生读起来目的更明确,更有利于学生重点读、深入读。
接下来我从“阅读策略”上谈谈对这节课的看法。
刘老师的这节导读课,出现了三种阅读策略:一是预测,二是统整,三是生活连结。
(“阅读策略”指的是——为了达某些阅读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因此“阅读策略”是归纳不完的。
教学意义上的“阅读策略”应该是建立在“大数据”上的具有普遍性的策略。
)1.预测。
预测、推论对于一个读者来说非常重要。
这种能力不仅仅让阅读变得有效,更让阅读变得有趣。
我们可以在导读过程中,将学生的无意识的预感转化成为一种蓄意的行为,然后通过反复练习,将此策略融入学生的阅读习惯(或者说是风格)中。
让学生预测,首先要给线索和依据。
当学生在预测时,老师会追问:“你为什么作出这样的预测?”引导他们回到“文本”中去找原因,老师只强调线索和依据。
刘老师的这堂导读课,她在问“这可能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之前,先导读了封面(题目:不老泉),也介绍了主人公的年龄,还呈现了故事里的三个事件,提供了足够多的“线索”,这样有所依据的预测,和“猜想”是有明显区别的。
让学生预测,给多少线索,怎么给,也有讲究。
如果信息给多了,变成“剧透”,预测过于简单,学生预测到的也只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信息给少了,学生理不出头绪,抓不住连结点,预测变得相对艰难,预测就沦为“猜测”,失去意义。
而刘老师通过屏幕呈现了三个事件,初看起来,这三件事好像没什么大的关联,然而这三件事却发生在同一个故事里。
细听之下,就会发现福斯特、林间村,就像那个摩天轮的中心轴一样,把这些事联系在了一起。
学生可以迅速调取自己“已有的背景知识”、“片段中的有用细节”、“阅读同类文本的经验”合理地进行推测。
2.统整。
统整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刘老师让同桌合作把阅读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即“喝了不老泉的泉水,带给塔克一家的是福音还是魔咒”分别列举出来,结论可以不填,因为同桌两个的结论可能会是不一样的。
这个环节的处理,虽然算不上创意无限,但已经跳出了传统的导读模式,不再是读读想想说说,而是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学生默读、浏览、快速阅读机会,并根据记忆筛选、信息梳理、归纳整合这样一种静默持久独立的学习方式。
很多时候,我们每个人可能都会接收到一些碎片化的信息,但是我们要透过碎片信息看到事物之间的关联,要学习整合,把那些看似散乱无序的信息提升为系统化的知识。
这也是一种能力。
3.生活连结。
我们阅读时,都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经历或经验与书本进行连结。
比如,我们在阅读时会想起: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里面所表达的观点跟这篇差不多。
或者曾经看到一个故事,里面的主人公的遭遇跟这个故事的主人公的遭遇很相似。
这是文本对文本的连结。
有时我们还会想:假如我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会怎么做?我跟故事里的人有相似的地方吗?这就是文本与生活的连结。
刘老师在这节导读课中,一开始就抛出了一个明显的“连结”类话题: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经历,请猜猜图片中这个人大概有几岁?此时,学生开始根据自我经验进行衡量。
不过关于生活连结,可能读书交流课比导读课要用得更多更广泛一些。
比如交流课上我们会问“如果你就是书中的主人公温妮,发现了这口泉水喝不喝?”这个问题可以提醒学生从角色的角度理解故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整本书阅读教学对于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来说,已不再陌生。
由刘老师的这节导读课为我们领航,让我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一起实践,在导读课上,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门,推开一扇窗,引领孩子们进入整本书的阅读中。
最后我节选了沉砂老师关于整本书讲座中提到的误区和常用的导读方式与大家共同学习——导读课的误区:1.一定得从封面开始2.总是不放过目录3.大篇幅的作者介绍4.一开课就出示各种评论5.忽视了学情(读过与否区别对待)6.片段选择过于琐碎(注重趣味性、经典性、层递性、完整性)7.让孩子在现实和文本之间进进出出8.对主题的挖掘过度(导读课点到为止,铺垫,为交流课服务)导读课教学方式:1.朗读(师生、对话、开火车、默读)2.讲述3.猜测(有依可循;选择一两处)4.比较5.话题(矛盾冲突点、价值取向不同点,引发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