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专题》PPT课件..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 散文阅读专题课件 第7课时状物寓理散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 散文阅读专题课件 第7课时状物寓理散文

言志部分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 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 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 中我是孤独而陌生。 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
背景资料
陆蠡(lǐ)(1908 ~1942),不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 家、现代作家、革命家、翻译家,而且是宁死不屈的 抗日烈士。34岁时被日本侵略者杀害。
托物部分:志(象征意义)
常春藤——永远向着阳光 永远不屈服于黑暗
不屈服于黑暗,永远向着光明的精神 中华民族及作者本人向往光明、不屈不挠
的斗争精神
我把瘦黄的枝叶法
1.明确本文“所托之物” 2.总结概括“物”的特点(作者赋予的内在特点) 3.关注行文过程中作者抒情和议论性的语言 4.分析明确行文的意图(人、精神、情感感悟 )
状物寓理散文
什么是状物寓理散文 ?
所谓状物寓理散文即托物言志式散文,作者将情感 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形象联想或意 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
定义的解读
托物言志类的散文,常把作者的“志”(志向情趣、 理想、追求等)依托于某个具体的“物”上,所托之物 一般是花、草、树、木或是某个具体的事物。
这个物往往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 情感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便借助于这个 具体之物来表达,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表达也更巧 妙,更完美。
一般框架结构
开 头 引 出 所 托 之 物 , 表 达 赞 美 之
托物部分 言志部分
物的外形特点
征结


物的内在气质精神
赞美所托之物象征的人 赞美所托之物象征的精神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ppt课件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ppt课件

4
文学作品阅 读专题之一
如何快速读懂散文
5
散文是内心的独白,是对读者朋友的倾诉, 写散文就是要顽强地表现自己。(张守仁) 散文是作者与读者在艰辛的人生长途上小 憩时的悄声对话和共同思索。(余秋雨)
开拓自己的生命空间······使每个
生命表述得更彻底,更有诗意。
6
散文的显著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这是散文的重要特点。所谓 “ 形 散 ” ,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 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散还指它的表现方法不拘 一格。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所谓 “ 神不散 ” ,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 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 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 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13
文章主旨如何表述
用了什么手法
本文通过写什么,表现什么, 赞扬什么,反对什么……
14
另外,我们不能忽略的是文 章的开头、结尾,文章的文眼, 作品的背景、作者等,这些都是 尤其需要注意的关键部位。
15
散文阅读题的答题如何规范,有一 定的答题模式吗?经过摸索,探究历年 高考试题的参考答案,总结出常见的几 种答题模式,供同学们参考仿用。
19
(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1、即使是普通的油灯,在贫困的年代里也是很宝
贵的;2、灯下的温馨和苦读,是更值得珍惜的人生 宝贵财富。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1、曾经拥有的灯下温馨已经逝去,"我"有一种不
知身在何处的惆怅;2、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免失 去了一些美好的东西。
二 标题
、 结
段意层意、归纳主题
构 结构思路、谋篇布局


、 形象内涵

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 记叙类文本阅读(散文)(共42张PPT)

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 记叙类文本阅读(散文)(共42张PPT)

的对话描写中,
“我只要两角钱。”我细声但坚定地说。
可以看出母亲勤
“要做什么?”母亲被我这异乎寻常的口气触动,俭持家,严格约
束子女不乱花钱。
终于看了我一眼。
为下文的冲突做
“我要去买金啖。”金啖是三十年前乡下孩子 铺垫。
唯一能吃到的糖,浑圆的、坚硬的糖球上粘了一些
糖粒。一角钱两颗糖。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方法总结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答案】(3分)运用细节描写,抓住母亲额上汗珠在门口灯光的反 射下异常明亮的细节,表现了母亲的辛劳,突出其吃苦耐劳的特 点。(评分标准:写法判断正确,得1分;能概述出描写内容,得 1分;表达效果分析准确,得1分。共3分。)
那情景就立即回到我的脑海,重新显影。
遥响,这一幕, 画面感极强。
另一幕是,有时候家里没有了青菜,母亲会牵 “相拥的深情”母
着我的手,穿过屋前的一片芒花地,到番薯田里去 亲伤口的疼和心里 采番薯叶,有时候到溪畔野地去摘鸟莘菜或芋头的 的悔一起涌上来,
为自己把生活的劳
嫩茎。有一次母亲和我穿过芒花地的时候,我发现 累和心酸发泄在孩
[批注5] 芒花美,母亲更美。 照应标题。
映衬了母亲年轻时 的美丽。
比拟,把芒花比作 母亲头上的白发。
[批注6] 由芒花联想到母亲。 芒花与母亲,过去 与现在,自然交融。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童年时候陪伴母亲看萤火虫飞入芒花的情 景,在时空无常的流变里已不再清晰,只有当 我望见母亲的白发时才想起这些,想起萤火虫 如何从芒花中霍然飞起,想起母亲脸上突然绽
她站起来,看到她腿上的伤势实在不轻,我跪下去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PPT课件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PPT课件

精选PPT
4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 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 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 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精选PPT
5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和人称
(1)顺序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
精选PPT
18
7、发展性考题
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进行分析评价 ①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
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 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 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细腻 生动),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 作用。 ②从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 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 新颖、有力。 ③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 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手法。
精选PPT
19
④从结构安排角度:是否开头结尾, 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 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 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⑤从语言运用角度:语言是否准确、 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 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 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 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 比、夸张、通感等)。
精选PPT
7
考题形式2:
A、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 序?为什么?
B、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 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精选PPT
8
答题思路:
A、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 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要推敲材料和段 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 都要谈为什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指导课件(共40张PPT).ppt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指导课件(共40张PPT).ppt
线条之美 梁衡
①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 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 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 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 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 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 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5、语句语段作用分析题
2020年新高考I《建水记》 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8. 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 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 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6.人物形象、形象特征归纳,人物作用分析
2019年高考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五年真题》18 1.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 影响?(6分)(全国卷) 1.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 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 美德得以传承。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2、理解词语、概念的含义
2017年全国II卷高考题 林徽因《窗子以外》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5.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 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 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 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 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 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 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 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 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 色线条。

高考散文阅读指导讲解PPT课件

高考散文阅读指导讲解PPT课件
联想想象,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 过程;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 形象的过程。可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形象更丰满、 生动。
抑扬结合,为褒先贬,为损先扬,鲜明对照和强烈 反差,收到特殊效果。
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从而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或人物的性格,更集 中地揭示主旨。
-
16
1.表达方式
①叙述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 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先声夺人的表达 效果。(还没考过)
②描写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侧面描写(烘托):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作正 衬或反衬,能突出要表现的事物。
-
2
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07— 09年全国各地高考共55篇文学类文本, 散文44篇。
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难点:高考散 文阅读得分率不超过50%,08年江苏高 考得分率只有49.7%
-
3
散文阅读考查主要是对文本的宏观 与微观、整体与局部、语言与内容、形 象与意蕴、形式与主旨、手法与意图等 方面的多元考查。这决定了高考散文阅 读是一种精细化的阅读,不是一种泛读 或略读。
以小见大,即从平凡细微的事情中反映重大的主题, 可突出中心,有强烈的震撼力。
-
20
3.修辞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色彩显明,描写形象,表意丰富。 3.排比:能强烈表达思想感情。议论,能增加语势,说理
更透彻;抒情,可淋漓尽致 。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创造气氛 5.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6.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感染力强。 7.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8.对偶:有音乐感;表意凝练。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 课件(共24张PPT)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 课件(共24张PPT)
例2:概述故事情节?(4分) 答:文物贩子看上老人的壶,多次登门高价购买,老人屡
次拒絶出售,最后在儿子抢夺时壶碎。——《老人与壶》 (2016聊城中考)
注意:套用公式即可,语言要凝练。
2、概括特点=方面1+方面2+方面3…… 例:作者围绕“素颜如雪”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 容?(4分) 答:栀子花开的素洁清香;张岱、季羡林文字的 素雅自然;林风眠、吴冠中画作的纯洁静美;钱 钟书等暮年爱情的素净如雪;唐诗宋词中意境的 清澄素洁。 说明:本题4分,答出其中四点,即 得满分。
例:第⑤段对风的描写有何作用?(2分)
(5)有风吹过,卷动他的发丝,像秋天的芦苇般 飘扬,一朵朵洁白的芦絮起伏。风动处,喧嚣 声跟着起伏,人声、车声和着风声飘荡。
答:环境描写。衬托老人的壶,安静(或为老 人的平静生活被打扰埋下伏笔)。说明:本题2 分。
——《老人与壶》(2016聊城中考)
散文中的表达技巧
①动词:准确传神 ②形容词:形象具体 ③成语:为文章增色 ④叠词: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更加生动形象 ⑤大词小用:突出渲染,强化读者印象
例:赏析下面语段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 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 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 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注意:记牢五字口诀,对号入座。结合上下文简 要分析,不能点到即可。
2、内容作用=写出了……表达了……
例1:文章第7、8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3分) 答:补充联想内容,为后文做铺垫。写出了对美好童年的回忆,赞美 秋天带来的收获和对母亲的怀念。
——《秋天的黄昏》(2014济宁中考)
——《素颜如雪》(2015聊城中考)

中考散文阅读复习ppt课件ppt

中考散文阅读复习ppt课件ppt

环境: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一定
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自然环境
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
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
环境描写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二是渲
染气氛,三是烘托人物性格。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 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3、规范答题模式
体会含意题设有固定的答题模式,但不同的句子还是 有各自的答题特点。 概括抽象的句子具体化:先分析句子本身修饰语的意 义,然后抓住文段中解释说明或者论证这些句子的支撑句, 探讨其具体含意。 生动具体的句子概括化,即把形象生动具体的关键词 语作抽象化处理。 表达有特点的句子突出其特点。有些句子用了象征手 法。用了比喻、拟人、反语、双关的修辞手法,体会时应 重点突出对这些表达特点的解读。 结构复杂、较长的句子切分之,即把这些句子切分成 几块,逐层体会。
写作内容作用题【知识储备】 1、对文章内容表达的作用,如使内容丰富、充实,具 体、生动等,更富有文化性、文学性、诗情画意等。 2、情感寄托或象征、寓意等。 3、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贯穿全文的线索。 5、照应(呼应) 6、突出主旨,升华(深化)主旨等。
二、原因概括题 1、分条列出依据题 2、由果溯因题 3、简述概括题
考点聚焦
小说的考点
考点一 揣摩人物形象
考点二 分析环境描写 考点三 把握故事情节 考点四 概括主题内容 考点五 理解小说标题 考点六 分析写作技巧
考点七 品味小说语言
第二节 题型分析
一、作用分析题
1、语句作用题 2、段落作用题 3、修辞作用题 4、人称作用题 5、标题作用题 6、写法作用题 7、景物描写的作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 散文阅读专题课件 第8课时散文的典型题型及解答方法1

人教版高中语文 散文阅读专题课件 第8课时散文的典型题型及解答方法1
关乎文章主旨
对比衬托 丰富内容
典型题型——插入内容
⑦我想,设若命运改变一下徐渭的品格,他的人生 又将是怎样一种境况呢?假如他不那么张扬个性,以他 的才华,在科举考试中会一路顺利,那也就成了几品大 员,锦衣玉食、宝马香车少得了吗?即使科举不中,随 和一些,隐忍一些,找关系,托门子,拿自己的作品当 礼送,在哪家权贵门下做个清客,总是可能的吧,也可 衣食无忧,免遭冻馁啊!
解答方法——插入内容
文章第一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小狗包弟》)
内容上:写出了艺术家的狗在文革中对主人的不离不弃,患难 与共,生死相依。 结构上:其一引出下文小狗包弟的故事;
其二第一段狗的忠诚于下文人的背叛形成强烈的对比 。 情感上:由此深化了文章忏悔的主题。
散文的典型题型 及解答方法(一)
阅读散文时应关注的内容
1.标题; 2.散文行文过程中插入的内容; 3.同一内容在不同情境下出现; 4.行文主体的人、物的描写; 5.环境描写; 6.作者议论或者抒情的句子。
一、散文的标题
明确:不同的标题传达出不同的信息。
例:《碧云寺的秋天》《荷塘月色》
《记念刘和珍君》《怀念老陆》
——《小狗包弟》
典型题型——插入内容 1.第 ⑦ 段中作者假设了徐渭品格改变后可能出现的人生 境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文章第一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小狗包弟》)
作用
内容;结构;情感
解答方法——插入内容
第 ⑦ 段中作者假设了徐渭品格改变后可能出现的人生 境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假想与现实中徐渭的真实人生形成对比,突出了他在困 顿中坚守的难能可贵,进一步表达了对徐渭人格的敬佩之情, 暗含着对世态的嘲讽。
② 全文的线索,串起母子间的诸多温情。

灯火(散文阅读指导)ppt课件

灯火(散文阅读指导)ppt课件
❖ (1)灯火可以用来照明;(2)灯火温暖着作者的童 年;(3)灯火寄托着祖母对作者的爱;(4)灯火给 了作者温馨。
❖ (4分,分条列举太好了,但1条无用,2、4是重复的) ❖ “文章内容的概括”答题注意: ❖ 梳理全文,分出层次,提取要点,分条列举
21
❖ 17、文章最后一段说:“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 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综观全 文,灯火在作者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6分)
❖ (1)灯火让作者不时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 它是作者人生中的“永恒之火”;
❖ (2)灯火下的祖孙相牵,使作者贫穷的童年生 活变得温馨而富有诗意;
❖ (3)作者的成长离不开灯火下的夜读,这是作 者人生的重要一步。
22
❖运用了第一人称,这样写便于直接抒 情,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
2分,人称及作用不全
17
❖ 16、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 什么作用?(6分)
❖第一问:①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 本视角;②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 人称的相互交叉。
❖第二问:①不同的人称出现丰富了文章的 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 ②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氛围,拉近了作者与 读者的距离。
❖文中多用“我们”“你”等人称代词,仿 佛是与另一个人对话聊天,表现了作者对 祖母的怀念之情,并给读者亲切之感。
1分,不会使用术语,作用不全面
16
16、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6分)
❖作者用了第二人称叙述,拉近了与读 者的距离,听他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2分,人称及作用不全
12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 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们的成长,

初中语文九年级中考复习《散文阅读》专题讲解练习PPT课件

初中语文九年级中考复习《散文阅读》专题讲解练习PPT课件

2、描写性的散文—— 写景状物类,即抒情性散文。
①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借景抒情 ):一般 先作情绪上的铺垫,暗示文眼——写景状物,突出特 点——景物特点与人的心情相合,使人产生感情上的 共鸣——紧扣主题,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②状物类的散文(托物言志的、以物喻人):写景 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的特点与人的性格的某一方 面有相似点,从而使所写对象具有了象征意义,即具 备了人才有的精神面貌——进一步评价这种人类才具 备的精神内容——突出主题,回扣中心,表达作者的 好恶、希望、追求。
(讲义四《民工父亲的“幸福”》)
开篇描写新居“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 进来”,其用意是什么?(2分)
⑴体现新居的宽大、温暖、清亮、宁静。⑵烘托“我” 愉悦、兴奋的心情。
二 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 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抒发作者……情感,画龙点睛,突 出……中心,深化主题。
顺序

(讲义四《民工父亲的“幸福”》) 用恰当的词语填入下面的方框,表明“我” 对这位民工父亲的态度的变化过程。(3分)
警惕 (或冷漠)
热情
感动
愧疚
敬佩
常见考点3
⑴人物描写
表达方式及作用
一 描写及其作用:
方法 ①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正面描写)。 ②正面(直接)描写、侧面烘托(间接)。 ③细节描写。
作用:运用……描写方法,揭示了……人物的……心情 (心理、性格)等, 表达了……情感。
(讲义四《民工父亲的“幸福”》)
第16段画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是 ,作用是 。(3分)
动作(行动)描写(1分) 表现这位民工父亲对孩子 爱怜、为孩子的理想和自信而感到自豪。(2分)

《抒情散文阅读指导》PPT课件

《抒情散文阅读指导》PPT课件
?鸟语?〔2007金华中考〕一文,由去公园 路上听到清脆而婉转的鸟叫声,引起了对与 “鸟语〞有关的三件事的回忆,饱含欣喜之 情,从而体会到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2〕还有些文章,作者在开头和结尾直接 议论抒情,或用一些意思含蓄、内涵丰富的 句子来表达作者的感情态度,需细细品味。 例如:
?雨的四季?一文前后两段,作者直接抒 发了对雨的爱恋之情。
19第一问:【答案】象征。或:托物言志。 第二问:【答案】文章借“聚为一股,齐心协力地朝狭槽里奔涌 喷吐〞、“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 “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等生动可 感的壶口黄河水流形象,象征了人们团结一致、视死如归、勇往 直前的豪情壮志。 评分标准:第一问答复正确,得2分。第二问能答出“象征了人 们团结一致、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即可得2分。共4 分。 20【答案例如】 [例如一] 填选项:【A】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联想丰富, 气势磅礴。该句提醒出瀑布撼天动地的声音所展现的勇猛刚烈的 气势和悲壮豪雄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 [例如二] 填选项:【B】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使文章语言雄 壮有力,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喷薄而出,连用三个“为什么〞引人 思考,突出了黄河精神作为我们伟大民族精神内核的强大影响力、 感召力和凝聚力,提醒了文章的主旨。 评分标准:能明确排比的修辞方法及作用,得2分;能概括内涵,
还可从词语欣赏的角度来赏。
〔五〕语言特点 生动形象:〔1〕个性化语言
〔2〕描写逼真 〔六〕抒情方〔式3〕运用修辞 〔1〕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a.通过描写来抒 情
二、中考考点分析:
〔一〕整体把握作品。
阅读抒情散文,首先要明白文章抒发的是怎 样的情,其次要明白文章是通过什么方式来 抒情言志的。这对于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把握 文章的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⒊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
江苏卷第17题:“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答案:①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② 杜甫生前的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③杜 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④杜甫的宏图 大志与现实境遇的对比⑤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 的对比,⑥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
6、线索:作者选材,描写,记叙或议论
的脉络,其作用是环环相扣,连接紧凑.
2005年江西卷第20题:文章最后一段写到了 匆忙走路的人"伤心",文中哪些词语与之相呼应? 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答:忧愁、焦灼、焦虑、忧虑。构成一条贯穿全 文的情感线索,既使文章结构紧凑,又呼应文题。
解析:第一问是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第二问 关键要明确这是一条情感线索,因为这几个词语分 别出现在文章的一、二、五段,"伤心"在最后一 段,这些表示情感的词贯串文章始终,自然是一条 线索,,然后答线索的作用.
5、引用:用之议论更能充分地证明观点; 用之抒情能使文章内容丰富,典雅. 重庆第15题:文章第五段是否可以不引用张 潮的话?为什么? 答:(1)不可以(2)①不引用会使文章失 去语言的雅趣②不引用会使文章失去铺垫和 仿拟对象,减弱了古今对照的效果。③不引 用会减少“遗憾”的丰富内涵。
解析:应从反面思考作答,即"引用张潮的 话有什么作用?"
7、举例或列举。这类试题首次出现在2005 年的江苏卷中,议论散文中的举例或列举的作 用是具体实在,易于接受,增强说服力和感染 力。
2005浙江卷第20题:孔子、庄子、释迦牟尼、 帕斯卡尔、李白、爱因斯坦在作者眼中是“似 乎远离人群的人”,……文章列举这些人物有 何作用?
作用:①表明了伟大的灵魂和精神创造是如
何产生的,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②丰富了文 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三)散文常用的谋篇布局技巧及其作用
主要有 篇首作用; 篇中段落作用; 结尾的作用; 线索的作用。
这类试题往往结合修辞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来 设题,是命题的一大热点.
1、篇首作用: ①总领全文 ②引出下文,引出话题 ③为下文作铺垫或作对比
4.反衬:这两种手法都是为了突出所描写事
物的特点。例如: 05年Ⅲ第17题:结合原文,回答下面问题。 第三段对于篝火燃烧的大段描写,在文中具
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一描写看似游离主题,实则以火树
银花反衬“夜空山影如魅”的摄人魂魄。 解析:火给夜晚的张家界设置了一个特定的
背景,和漆黑的山峰打上一束灯光构成反衬(以 明衬暗)。
二、备考新思路
了解散文的基本类型,掌握基本技法 散文按表达方式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分 为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抒情写意、议论随 笔等四大类别。各类散文的特点,复习中老 师都会讲析,不再赘言。散文的基本技法主 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散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1、比喻: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 比喻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出现的比例最高。
2、描写(渲染与白描):渲染是采用浓墨重
彩笔法描绘事物、感染读者。白描就是运用简笔勾 勒事物的轮廓的描写手法。例如:
04年全国卷Ⅲ第19题:“第九段中,作者对老家 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 主要用了什以样的描写的法?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 气氛?”
答案: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以朴素的语言 写出真情。营造了一种伤感的气氛。(抚今追昔, 物是人非,睹物伤情,深沉凄凉)
广东卷第16题:文章开头从“中国的水”写到黄 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答案:通过对比、层递等手法的运用,突出壶口的 黄河最有“中国味”,凸显主题,总领全文。
解析:先明确运用了何种手法,再分析其作用,最 后答"开篇"的作用.
2、篇中段落的作用: 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天津卷第20题:“从全文看,‘朋友打来电话’这件 事,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好处:通过多方面的对比,使“文章憎命达”的内 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解析:第一句是整合文意作答。第二问要结合文章 主题作答
4、反复:语意连贯,强化所抒之情;间隔反复 有引出对比的作用. 年全国卷15题:“我不信了春天”,作者为什 么反复这样说?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案:苦苦等待春天,春天却迟迟不来;许多次 春天刚一露面,就被寒风冷雨驱散;到处寻找春 天,却发现春天早已远引。 欲扬先抑,突出下文“一日的春光”。 解析:这是间隔反复的用法,先要结合该句在文 中的位置,从中概括要强化的内容,然后明确这 样写是为了引出、突出主题"一日的春光',这 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2)“老狮”的画像——谈谈《贝多芬:一个巨 人》的肖像描写
(3)他者的视角——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 的侧面描写
(四)鉴赏能力的考查备受青睐
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单独命题的省市卷,都 加大了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 鉴赏能力以及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纲》 中的E级)的考查力度。共有14套试卷在表 达技巧和观点态度题上做文章.其命题题干表 述多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试 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好处)”“作者为什么要 这样写?”等。这类题赋分重,综合性强,更 能体现对文艺作品阅读能力考查的特点。
(三)客观题逐渐淡出,主观题分量加重
一是客观题淡出试题,主观题分量加重。二是增 加题数,加大赋分值。三是开放性试题再露头角。
湖南卷,设置了一道15分的体现“个性化阅读” 的开放性试题: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 字左右的赏析短文。
(1)“巨人”的述说——简析《贝多芬:一个巨 人》的语言描写
2、拟人:将所描之物(景)赋予人的特征,具 体形象,抒发喜爱赞赏之情. 06年天津卷第18题:请赏析“风最美的问 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摸得平展 展的”这句话。 答案:把风拟人化,把情感具象化,反映出作 者抛却烦恼后的平和心境。 解析:"赏析"一般从形式上和内容上两方面 作答.形式上,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作用 是使抽象的情感,具体形象化了;内容上,和 上下文相关,写出了作者的平和心情.
北京卷第21题: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 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 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
答案:想表现的是:①母爱是普遍的②母爱 又是独特的。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①以一种间 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②含而不露,韵味悠长。
例如:05全国卷Ⅲ14题:文章开头说:“张家 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 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 答案: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应该是国际上最好的文学 作品,张家界则是世界上最美的山水风景。
解析:作者将张家界的风比喻为获得诺贝尔文 学奖的名著,风景的大美与名著的语言也有相似性。 因此,作答时要求扣住"本体"和"喻体"的关系, 将比喻义转换成平实的语言即可.
解析:第九段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辞藻,用朴素 的语言写出了作者对家乡深深思念的真情
3、烘托 即烘云托月的写法。
2005年广东第17题:第四段中通过主 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 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1)主要是运用侧面烘托(或 侧面描写、衬托)的手法。
(2)此处通过渲染主观感受(如心跳、 耳聋、眼花、脑子空白等)来写壶口的黄河, 好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给人如临其境 的现场感;二是从侧面烘托壶口黄河的气势 与主命力。
(二)散文的各种表现手法及其功能。
1、象征手法: 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富有哲 理,给人以启迪。 全国卷21题:“‘雁阵’的含义是什么?它的出现对 本文主题的表现和情节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答案:含义“雁阵”象征人的价值无崇高,是表现人 性主题,促使人性复苏的重复形象。 作用:①它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作用,使主题的 表现由隐而显。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矛盾 冲突。 解析:“雁阵”是小说的标题。“大雁”呈人字形, 象征人性的召唤,后一问是象征手法在小说结构上和 主题上的作用。
5、人称运用: 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适 于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 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 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2000年高考全国卷第22题:这篇 散文中,①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 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②第六段 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 是什么? 答案:①将长城拟人化:a.便于与长 城对话,b.便于抒发感情。②因为前 面说到“由是人们发现”,写的是 “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 长城抒怀。
一、命题新特点
1、散文一枝独秀,当代作家作品占主导 高考自1998年至今,全国卷连续选用散文 来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2006年的3份全国 卷及14份省市卷中的第Ⅱ卷全部选取散文 作为阅读材料。2007年继续扩大了选材范 围,以当代散文为主,兼及现代散文。
(二)选材、设计呈现多元化,体现了工 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突出了学科特点
一种是抒情叙事类散文,有歌颂大自然的,如冰心 《一日的春光》;有歌颂母爱的(北京卷史铁生的 《合欢树》),抒发爱国情的(广东卷肖铁的《壶口 的黄河》),也有探讨生命的意义的(江西卷严文井 的《给匆忙走路的人》、还有对二战反思的(上海卷 的《回望昨日的感伤》)等。
一种是议论类散文,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如浙 江卷李汉荣的《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湖北卷韩 少功的《土地》等等。设题在注意考查学生基本阅读 能力的同时,着力引导考生披文入情,发掘文本的人 文蕴含。
6、反语:说反话,故意说跟本意相反的话。表 达一种讽刺,愤怒或调侃之情。 全国16题:“第一自然段的杰作指的是什么? 这样说有怎样的表在效果?” 答案:①指反动派镇压学生的兽行。②使悲愤 的感情表达得更加强烈 解析:先看上下文,确认“杰作”的含义。文 中说“刽子手的杰作”,背景资料又提到了国 民党云南当局镇压学生运动,其所作所为即为 “杰作”。因而“杰作”是反语。再联系中学 教材中鲁迅的杂文,其作用多是表在悲愤之情, 或讽刺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