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散文的译文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的排比和对照,并发挥了汉语的优势,大量汉语二字词 组和四字格,使其译文显得条理清晰,简洁精炼,再现了 原文简约的风格及格言般的神韵。 • 2. 翻译技巧:词类转换,长句拆分,正说反译,增词法, 解释法 • 3. 翻译批评:(可根据严复的信达雅)译文在内容与形 式上忠实于原文,传达出了原文的主题和精髓;译文工整 流畅,但因主要采取直译的方法,有些措辞稍显生硬,同 时作者为了忠实原文的内容,不得不舍去一些英语生动的 表达方法,不免有些遗憾;译者在传达原文风格上,运用 的语体和原作较为接近,基本再现了原文简约的风格及格 言般的神韵。
怎样赏析译文?
2014.12
赏析步骤
• 佳译赏析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 精选译作,全神贯注; • 反复阅读,敏锐寻觅; • “吃透”两头,注意效果; • 融会贯通,品鉴入微。
精选译作,全神贯注
• 翻译的艺术是选择的艺术,精选原、译作 是佳译赏析的一条原则。
• 歌德:“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 要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养成的。”
“吃透”两头,注意效果
• 鉴赏者需要充分了解作者与译者的情况, 也要尊重读者,充分了解他们的水平、特 点、需求与其对译作、赏析作品的反映。
• 佳译赏析活动模式示意图:
• 作者 原作 译者 译作 读者


鉴赏者 赏析作品
融会贯通,品鉴入微
• 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结合起来:
• 宏观分析:以译作的整体为赏析对象,译作对原 作全篇的理解是否符合原作的意图或中心思想, 内容与形式是否达到和谐统一,局部是否与整体 一致,原作的意境、神韵或风格是否得到再现。 此外,挖掘关键词语的妙译有着重大的意义。关 键词语如诗歌中的“诗眼”,散文的“文眼”。 如朱生豪译Hamlet中的The beauty of the world! The paragon of animals!为“宇宙的精华!万物 的灵长!”
• 微观赏析:逐词、逐句细致的赏析,最好 将翻译赏析与语言学(文体分析、词义分 析:概念含义、内涵意义、风格意义、感 情意义、联想意义、搭配意义、主题意义) 描述结合起来。
• 总之,进行宏观赏析还是微观赏析,需要 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细细品味译作之美。
三、赏析译作的具体方法
• 传统的翻译分析法,文体分析法,接受美学分析法,数理 统计分析法等。
• 名著名译属于“最好的作品”之列。 • 全神贯注:“静观默察,凝神结想”。
反复阅读,敏锐寻觅
• 对原作和译作的反复阅读过程就是对艺术品的整 体分析与细节分析、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之间进 行反复往返理解的过程。
• 佳译赏析没有例外。赏析:分析和欣赏;分析是 手段,欣赏是目的和结果。
• 鉴赏者:敏锐寻找译文中能打动他心灵的美(可 能是分散的,有些是比较隐晦的),逐词、逐句、 逐行、逐段对照阅读,标点符号不能忽视。如翟 理斯(H. Giles)使用“小词、习语、头韵、尾韵 都娴熟自如,现在分词用得颇为传神。巴金的英 语介词用得非常灵活。对“细枝末节”不能熟视 无睹。
repeatition • 5. 语篇分析:注重思想内容而没有过份注重词藻的华丽,
行文犹如格言,哲理深入浅出,说服力强,且有典型的 “爱默生风格”。毛姆曾评价:这本书比他的任何一部其 他作品都更生动,更令人愉快,我觉得读这本书确实是一种 享受。
• B. On TT • 1. 语言特点:从整体上看,译文用句自然流畅,使用大
• 3.赏析小说翻译:主题思想的把握、人物性格的 刻画、环境与情节的描写是否与原作一致。
• 一、外部研究 • 二、内部研究
• A. On ST • 1. 主题 • 2. 风格 • 3. 语言特色 • 4. 艺术技巧 • 5. 语篇分析
• B. On TT • 1. 语言特点 • 2. 翻译技巧 • 3. 翻译批评
• 综合分析法用得最广。 • 欣赏不同体裁,应有不同的侧重点: • 1.赏析诗歌翻译:从思维层次、语义层次和审美层次三
个方面去分析,三者和谐统一。意境美、形象美、形式美 或音韵美是否得到再现,“诗眼”是否美,一言以弊之, 是否做到以诗译诗。 • 2.赏析散文:散文是文学的轻骑兵,短小精悍,语言精 炼。欣赏时宜抓住原作主旋律、感情的精髓,情节的线索 和语言风格(朴素清新、雍容华丽、含蓄隽永、雄浑奔 放)。领略译文意脉是否贯通,译笔是否巧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内部研究
• A. On ST • 1. 主题:爱默生用《英国人的特性》带读者一同走进英国
人的世界,窥探这个民族所拥有的精神。 • 2. 风格: 淳朴生动,客观准确,充满智慧 • 3. 语言特色: • 用词倾向:抽象名词,生动的动词,小词活用 • 句型特点:长短句结合,排比句,倒装句,省略句 • 4. 艺术技巧:epigram, parallelism, antithesis, inversion,
• 一、外部研究 • 作者爱默生(Ralph Walde Emerson,1803—1882),19世纪美
国著名哲学家、诗人、教文家,新英格兰超验主义运动之代 表人物。生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父母均系英国后裔。 1817—1821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并从那里毕业。1826年被 委任为牧师,五年后辞去教职,与教会决裂。1833年游意大利 及巴黎、伦敦等地。1847—1848年应邀到英国各工业城市 演讲,并再游巴黎、英格兰。 著作甚丰,其中《论自然》 (1836)、《论美国学者》(1837)、《神学院献词》(1838)三 部作品被评为“三个里程碑”。倡导“极端个人主义”,认 为“除了自己以外一切都是虚无与短暂的”,被视为“美国 个人主义思想的发源地之一”,“标志着美国文化和美国精神 的独立”,“影响到实用主义哲学家詹姆士和杜威”。享有 “实用主义哲学之父”、“美国精神之先知”(林肯语)、 “美国的孔子”(林肯语)等美誉。 除《英国人的特性》 (1856)外,作品还有:《随笔集》(第一卷,1841)、《随笔集》 (第二卷,1844)、《诗集》(第一卷,1846)、《代表人物》 (1850)、《生活之准则》(1860)、《社交与独处》(1870)、 《诗选》(1876)等。钱满素《爱默生和中国:对个人主义的 反思》(1996)是有关爱默生的研究专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