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_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与新教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与新教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对传统的宗教信仰和教会体制产生了质疑,进而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也就是新教的兴起。
这一时期的宗教改革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宗教改革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中世纪。
当时,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已经达到了巅峰,教会成为了欧洲社会和政治生活的中心。
然而,教会的腐败和滥权现象也日益严重,许多人开始质疑教会的教义和行为。
同时,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也促使人们对传统信仰进行了反思。
人们开始追求个人的思想自由和宗教信仰的个性化。
在这个背景下,一些重要的人物如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等开始发起宗教改革运动。
马丁·路德是德国的一位神学家和修道士,他对教会的贪婪和腐败现象感到不满,并于1517年公开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批评教会的种种不正之风。
这一行动被认为是宗教改革的开端。
路德主张信仰的个人化,强调信徒可以通过信仰上帝而获得救赎,而不是依赖教会的仪式和教义。
约翰·加尔文是瑞士的一位神学家,他在宗教改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加尔文提出了“预定论”的思想,认为人的得救与否早已被上帝预定,与个人的行为无关。
这一思想对于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人们开始关注个人的内心信仰,而不是仅仅依赖教会的仪式。
宗教改革不仅影响了教会的组织结构和教义,也对社会和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新教的兴起使得欧洲的宗教版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统治者纷纷转变信仰,从而导致了欧洲的宗教分裂。
宗教改革也催生了一系列的战争和冲突,如德国的三十年战争和英国的清教徒革命。
这些战争对欧洲的政治和社会秩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为后来的政治改革和宗教自由奠定了基础。
宗教改革还对文化和思想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教的兴起促使人们开始翻译和传播圣经,使得宗教文化的传播更加广泛和普及。
同时,新教的个人主义和强调信仰的个性化也为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6 第六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他提出教育跟随自然的主张,主张教育要依 照自然,把儿童培养成具有自由精神的“绅士”。 如何培养这种新人呢?第一,他认为首先要培养 儿童的判断力。第二,在教学上,他主张采取自 然的、多样的、自由的教学方法。
3、伊拉斯谟斯的教育思想
伊拉斯谟斯(Erasmus,1466-1536)是尼德 兰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和教育理论家,主要教育著 作有:《愚人颂》、《一个基督教王子的教育》、 《论正确的教学》等。 伊拉斯谟斯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封 建主义和经院主义教育的批判。 伊拉斯谟斯充分肯定教育的巨大作用,他指 出:“一个国家的主要希望,在于它对青年的适 当的教育。”
宗教改革的直接结果是,从天主教内部分裂 出了新教。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就在于它提出 了许多新的主张。 (1)“因信称义”的主张。 (2)提出了“人人皆僧侣”的思想。 (3)提出了新的天职和善功的观念。 (4)提出了政教分离的思想。
二、新教各派的教育改革
在新教教育中,有影响的是德国路德派、法
国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派办的教育,这是在三种
一、宗教改革运动及意义
宗教改革运动是16世纪西欧的一次大规模的 社会政治运动。它是由新兴资产阶级发动、以城
市贫民和农民为主力的柱罗马教会,其结果 使西欧基督教会大分裂,出现了基督教的新教各 派。
宗教改革运动时代背景。人民与教会的矛盾, 是宗教改革运动形成的社会基础。宗教改革运动 出现,也与罗马教廷和教会的腐败有重要的联系。 宗教改革的直接导火索是由教皇利奥十世批准出 售“赎罪券”所引起的。
第一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
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6世纪。这一时期 是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发生、发展和
封建制度逐步解体的时期。这是一场新兴资产阶
中外教育简史串讲笔记--2
第一编先秦时期的教育第一章中国原始时期的教育第二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第二编从秦统一到鸦片战争时期的教育第四章从秦统一到鸦片战争时期的教育制度第五章历代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第三编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教育第六章晚清的教育第七章民国时期的教育下卷:外国教育简史第一编古代外国教育第一章古代西方教育第二章西欧中世纪教育第三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第二编近代外国教育第四章近代外国教kj育制度第五章近代外国教育思想第三编现代外国教育第六章现代外国教育制度第七章现代外国教育思想单项选择题1.1.为原始教育的产生提供必要性的是→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需要1.2.我国境内最早的文化遗址是→山西西侯度文化遗址1.3.原始人类的主要生产工具是→石器1.4.既促进了人类稳定的生活方式,又扩大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的是原始人类的→居住环境的变化1.5.中国最早的家畜驯养业产生于→大约七八千年以前1.6.导致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是→族外婚削的确1.7.五帝时代的学校中也叫“大学”的是→成均1.8.庠这种教育机构产生于→虞舜时代2.1.标志着中国告别原始时代的是→夏王朝的建2.2.最早出现在商代的新的学校形式是→“瞽宗”2.3.西周时期国学的主持者是→大司乐2.4.既是西周的立国之本,又具有国家根本大法性质的是(B)B礼2.5.西周时诸侯所设的大学被称为→“泮宫”2.6.共同构成了西周六艺教育中心的是→乐与礼2.7.中国教育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史籀篇》2.8.中国建立从中央到地方大致连贯的学校体系是从→西周开始3.1.学术与庶人无缘的时期是→春秋以前3.2.基本代替了东周王室的文化地位,与宋、鲁并列为三大文教中心的是→楚国3.3.中国古代第一个论述教育与经济之间关系的教育家是→孔子3.4.学术下移是在→春秋中、后期3.5.西周时充任领主管理、护卫职务的人员称作(B)B.武士3.6.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在西周与工、商、农并称为→四民3.7.称春秋是“天下无道”时期的人是→孔子3.8.以儒家正统自居,自称“得圣人之传”的是→孟子3.9.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法家,并且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的是→韩非3.10.道家思想的创始人是→老子3.11.“教育”、“学校”这类概念最早出自→《孟子》3.12.出自儒家,反儒又最坚决、彻底的是→法家3.13.秦统一后,帮助秦朝铲除私学,结束“百家争鸣”局面的是→法家3.14.以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工作,主张“为政以德”的是→孔子3.15.“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出自→子夏所说3.16.中国最古的一部史料总集是→《书》,也叫《尚书》3.1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3.18.“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出自→孔子3.19.提出政治理想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人是→墨子3.20.在中国最早发现光的直线行进这一基本光学原理的是→墨家4.15.首创学田制的是→宋代4.16.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的是→王安石4.17.实行“升斋积分”法的是(B B.元代4.18.中国封建社会的地方官学,首创于→汉代4.19.中国历史上,官学私学交织发展,形成了“学校如林,庠序盈门”景象的是→东汉时期4.20.虽然全国皆设庠序郡县之学,实际上却“空有建学之名,而无弘道之实”的是→隋朝4.21.在中国历史上,地方官员只设州学和县学两级的是→宋朝4.22.东晋著名书法家,被后人称作“小圣”的是→王献之4.23.相传为梁武帝所著的书是→《千字文》4.24.元代第一所官办书院的名称是→太极书院4.25.书院教学的总方针称作→学规4.26.汉代地位最高的选士科目是→“贤良方正科”4.27.在政治上推行“尊行汉法”的是→元朝4.28.“太学”始建于→公元前124年5.1.有“汉代孔子”之称的是→董仲舒5.2.汉代三大文教政策建议的提出者是→董仲舒5.3.认为秦亡是“师申商之法,行韩非之说,憎帝王之道,以贪狼为俗”的结果的人是→董仲舒5.4.明确提出“性三品”说的人是→董仲舒5.5.清末推行“洋务”教育,要求“中学为体”,大讲“明纲”,以“三纲为千古不变之道,忠孝为立学宗旨”的人是→张之洞5.6.认为人的知识是经过“内视反听”的内省过程得来的人是→董仲舒5.7.被称为是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的人是→王充5.8.主张人的知识应该“无所不包”,纵要了解“古今行事”,横要通晓“百家之言”的人是→王充5.9.大胆写出《问孔》、《刺孟》,以其“失言”、“失实”来证明“贤圣所言皆无非”是荒谬可笑的,并以此表达距师的意义的人是→王充5.10.主张学者要“好学勤力”,强调循序渐进的人是→王充5.11.王充主张教育培养的最理想的人才是→鸿儒5.12.《颜氏家训》的作者是→颜之推5.13.指出“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的是→颜之推5.14.《师说》的作者是唐代的→韩愈5.1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话出自→韩愈的《进学解》5.16.“宋世学术之盛,安定、泰山为之先河”.这里的安定是指→胡瑗5.17.《朱子语类》的编纂者是→黎靖德5.18.《近思录》的作者是吕祖谦和→朱熹5.19.后世学者称其为阳明先生的人是→王守仁5.20.自幼就抱有“读书学圣贤”的志向,死后谥号“文成公”的人是→王守仁5.21.被称为我国17世纪的一位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的人是→王充5.22创办中西学堂、上海南洋公学的人是→盛宣怀6.23.宁波女塾的创办者是→爱尔德赛6.24.1843年在上海开设墨海书馆的人是→麦都思6.25.京师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的时间是→1902年6.26.清朝第一位出访欧洲的官员是→斌椿7.1.武昌起义爆发在→1911年7.2.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的地方是→南京7.3.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新任临时大总统的是→孙中山7.4.首次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宗旨的人是→蔡元培7.5.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提出者是→孙中7.6.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是→1927年4月7.7.1927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颁行→《学校施行党化教育办法草案》7.8.我国近现代资产阶级教育家综合民初以来教育改革成果的产物并于1922年11月颁布施行的学制是→壬戌学制7.9.被称作为“六·三·三”学制的是→壬戌学制7.10.1927年10月,大学院成立,就任院长的是→蔡元培7.11.决定以大学院制取代教育部制是在→19277.12.南京燕子矶幼稚园的创办者是→陶行知7.13.中华儿童教育社的前身是→幼稚教育研究会7.14.清政府学部制定的中国第一个实施义务教育的正式法令名称是→《强迫教育章程》7.15.在广西全县发起“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的人是→雷沛鸿7.16.主张职业教育必须做到“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育家是→黄炎培7.17.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校训是→“敬业乐群”7.18.设计教学法输入中国的时间是→1917年7.19.首创道尔顿制的人是→柏克赫斯特7.20.在中国最早实验道尔顿制的是→上海吴淞中学7.21.在中国首先提出将教授法改称为教学法的人是→陶行知7.22.最早提出划分实验农村教育的是→中华职业教育社7.23.“民生本位教育”的倡行者是→邰爽秋7.24.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的时间是→1940年7.25.湖南自修大学的创办者是→毛泽东7.26.黄埔军校的创立时间是→1924年5月7.27.1933年8月创办的苏维埃大学,地址在→瑞金7.28.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的前身是→瑞金红军学校(红军大学)7.29.指出:“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的人是→陶行知7.30.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这一教育方针的文章是→《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7.31.1922年在上海建立的中国共产党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是.→平民女学7.32.《强迫教育章程》是→清末制定颁布的1-1.希腊文化和教育发展过程的第二阶段是→古风时代1-2.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800年被称为→荷马时代1-3.古希腊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时期是→古风时代1-4.雅典结束王政时代的时间是→公元前683年1-5.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人是→普罗泰戈拉1-6.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在希腊被称为→智者1-7.提出“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思想的是→苏格拉底1-8.“苏格拉底法”的创制者是→苏格拉底1-9.把教育的最高目标归结为哲学家的培养的人是→柏拉图1-10.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完整教育理论体系的教育家是→柏拉图1-11由主教创办的最早的大教堂学校为英格兰的 B. 坎特伯雷学校2-4.781年,查理曼邀请的到法兰克王国协助改进学校的英格兰教士、著名学者是→阿尔琴2-5.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中,最低一级的贵族是(C C.骑士D.教士2-6.骑士教育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教育形式,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2-7.中世纪大学最初产生于→12世纪2-8.中世纪作为“北方型”大学代表的是→巴黎大学2-9.中世纪作为“南方型”大学代表的是→渡伦亚大学.2-10.“南方型”大学又称为→学生大学2-11.中世纪英格兰、苏格兰、丹麦等欧洲北部地区的大学,被称为→“先生大学”2-12.在中世纪,教师组合的主要形式是“系”或称→教授会2-13.巴黎大学“系”的组织形成于→13世纪后期2-14.中世纪大学中最为重要的组织机构是→学院2-15.中世纪,最早并不作为教学机构的学院出现在→波伦亚大学2-16.中世纪西欧最早的真正作为教学机构的学院是→索邦学院2-17.中世纪西欧大学地位最高的学院是→神学院2-18.西欧中世纪学院的重要职能是→授予学位2-19.西欧中世纪大学最重要的特权是→“内部自治”权2-20.中世纪神学哲学化达到最高阶段的产物是→经院哲学的产生2-21.经院哲学的创始人是→爱留根纳2-22.成为中世纪后期西欧学校特别是大学的重要教学内容的是指→亚里士多德哲学2-23.指出理性能力的发展应被视为教学的基本目的的人是→托马斯·阿奎那2-24.在经院哲学家中“唯实论”派的代表人物是→安瑟伦2-25.在经院哲学家中“唯名论”派的代表人物是→罗瑟林2-26.在经院哲学家中“概念论”派的代表人物是→阿伯拉疗2-27.明确提出经院哲学所研究的核心问题的书是爱留根纳所写的→《论自然的区分》2-28.1189年,罗马皇帝发布训令,规定大学生有→居住权2-29.《神学大全》的作者是→阿奎那2-30.就其发生而言被认为是基督教修行制度或寺院制度的产物的是→修道院学校2-31.中世纪大学的教学语言是→拉丁语3-1.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世纪3-2.文艺复兴运动开端于→西欧3-3.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发生于→意大利3-4.1453年被土耳其所灭的国家是→拜占庭帝国3-5.被认为是西欧文艺复兴运动指导思想的是→人文主3-6.在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中,创办“快乐之家”的人是→维多里诺3-7.被称为是“第一所新式学校”和“快乐之家”的学校是→孟都亚宫廷学校3-8.《论绅士风度与自由学科》一书的作者是→佛杰里奥3-9.《愚人颂》一书的作者是→伊拉斯谟3-10.北欧文艺复兴运动中法国教育家拉伯雷的主要著作是→《巨人传》3-11.《散文集》一书的作者是→蒙田3-12.法国著名的人文主义文学家和教育思想家,并于1581年当选为波尔多市市长的是→蒙田3-13.认为正确的教育应当以培养“新人”为目的的人文主义教育家是→蒙田3-14.宗教改革运动发生于→1517年3-15.宗教改革运动发生于→德国3-16.被称作是“教皇的奶牛”的国家是→德国3-17.成为德国各界反对罗马教廷的共同纲领的是→《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3-18.发表《基督教原理》的是→加尔文3-19.发表《六十七条论纲》的人是→慈温黎3-20.逐步成为以加尔文教义为指导思想的共和国是→日内瓦3-21.耶稣会的创始人是→罗耀拉3-22.《耶稣会章程》的起草者是→罗耀拉3-23.耶稣会正式颁布《教育计划》是在→1599年3-24.耶稣会学校的最高首领是→将军3-25.耶稣会始建于→1534年4-21.世界上最早从教会手中夺得教育权的国家是→德国4-22.1708年在哈勒创办“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的人是→席姆勒4-23.赫克在柏林开办一所“经济学、数学实科中学”的时间是→1747年4-24.是一种强调人类的博爱和人道主义的社会教育思潮,在德国又被叫做→泛爱主义思潮4-25.结合自己的办学实践出版《初等读物》小册子的德国泛爱主义者是→巴西多4-26.在德国开创了高等教育“教学与科研”两大任务并重的新局面的著名大学是→柏林大学4-27.1887年德国的凯兴斯坦纳建立第一所职业学校的地点是→慕尼黑4-28.俄国开始过渡为封建制国家是在→9世纪4-29.俄国近代教育制度建立开始于→彼得一世4-30.俄国颁布第一个《国民学校章程》的时间是→1786年4-31.俄国成立教育部是在→1802年4-32.1872年,开办俄国第一所女子高等学校的地点是→莫斯科4-33.美国开始工业革命的时间是→1807年4-34.美国于1636年设立的第一所高等学校是→哈佛学院4-35.美国独立于→1776年4-36.美国的第一任总统是→华盛顿4-37.在美国最先设立州教育委员会的是→马萨诸塞州4-38.1825年在美国首先制定教育法的州是→伊利诺州4-39.在美国建立第一所公立小学的是→宾夕法尼亚州4-40.被称为是“美国公立学校运动之父”的人是→贺拉斯·曼4-41.在美国创办第一所私立师范学校的州是→伊利诺州4-42.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建立于→1802年4-43.在美国被称为是第一所真正的大学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4-44.17世纪在日本地方的封建主称为→大名4-45.对19世纪发展起来的日本反封建的启蒙思想有直接影响的是→“兰学”的传入4-46.1872年8月,日本颁布了近代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是→《学制令》4-47.主张“以一身之独立,求一国之独立”的人是→福泽谕吉4-48.日本基本普及初等教育的时间是→1902年4-49.规定了日本近代教育发展的方向,并一直成为日本二战以前教育的总的指导纲领是→《教育敕语》4-50.日本颁布帝国宪法,承认天皇统治的合法性是在→1889年5-1.被后人称为最注重教育实践的人和教育科学的奠基人是→夸美纽斯5-2.夸美纽斯的教育代表作是→《大教学论》5-3.被认为是西方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大教学论》5-4.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中根本性的指导原则是→教育适应自然5-5.《泛智的先声》的作者是→夸美纽斯5-6.被后人尊崇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的人是→夸美纽斯5-7.《教育漫话》一书的作者是→洛克5-8.被恩格斯称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妥协的产儿”的人是→洛克5-9.《人类理解论》的作者是→洛克5-10.提出唯物主义经验论的“白板说”的人是→洛克5-11.提出“主权在民”思想的教育家是→卢梭5-12.《忏悔录》的作者是→卢梭5-13.被誉为“贫苦者之友”的教育家是→裴斯泰洛齐5-14.《林哈德与葛笃德》一书的作者是→裴斯泰洛齐5-15.裴斯泰洛齐的最后一部著作是→《天鹅之歌》5-16.被称作“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的创始人”的是→赫尔巴特5-17.提出“意识阈”这一观点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5-18.强调“教育性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5-19.卢梭反对在儿童发展早期人为强制教育,主张→消极的教育5-20.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活动中,改革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简化教学方法5-21.被认为是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是→福禄培尔5-22.福禄培尔生前出版的幼儿教育专著的名称是→《慈母曲及唱歌游戏集》5-23.福禄培尔主张教育上应坚持的原则是→被动的和顺应的5-24.被称作是“幼儿教育之父”的是→福禄培尔5-25.《教育论》一书的作者是→斯宾塞5-26.斯宾塞的哲学是→主观唯心主义哲学5-27.斯宾塞认为教育管理儿童的最终目的是让儿童学会→自治5-28.斯宾塞的《教育论》一书的四篇论文中最为重要的一篇是→《什么知识最有价值》5-29.首创“幼儿园”这一名称的人是→福禄培尔5-30.赫尔巴特认为实现教育目的的内在动力是→兴趣5-31.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6-1.奠定英国现代教育的根基的是→《巴特勒法案》的颁布6-2.《巴特勒法案》的颁布是在→1944年6-3.《费舍法案》是英国1918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6-4.对英国20世纪80年代乃至以后高等教育的发展都产生很大影响的是→《雷弗休姆报告》6-5.法国1947年提出的以“现代化”、“民主化”为目标的教育改革方案名称是→“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6-6.法国著名的“五月风暴”爆发的时间是→1968年6-7.“富尔法案”也被称为→“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案”6-8.东西德的统一是在→1990年10月6-9.联邦德国首次成立全国教育科学部是在→1969年10月6-17.美国现代教育管理统一实行的学制是→6--3--3--4制D.5--4--3--4制6-18.日本二战后教育改革主要仿效的教育模式为→美国教育模式6-19.英国有一个法案在1903年4月1日生效,它是→《巴尔福法案》7-22.被称.《史诗》E.《理想国》1-3.古希腊先后称雄于希腊世界的两个最著名城邦是(CD) C.雅典D.斯巴达1-4.斯巴达国家居民的三个等级包括(ABC)A.斯巴达人B.皮里阿西人C.希洛人1-5.古风时代斯巴达人“五项竞技”教育内容包括(ABCDE)A.赛跑B.跳跃C.摔跤D.掷铁饼E.投标枪1-6.古典时代波斯和希腊进行的三次大战役是(ABD)A.萨拉米战役B.普拉提亚战役D.塞斯托斯战役1-7.古希腊智者派共同的思想特征是(BCDE) B.相对主义C.个人主义D.感觉主义E.怀疑主义1-8.西方教育史上“七艺”教育的前三艺是指(ACE)A.文法C.修辞学E.辩证法1-9.“苏格拉底法”的运用的三个步骤包括(ABD)A.苏格拉底讽刺B.定义D.助产术1-10.柏拉图的主要代表作包括(BC) B.《理想国》C.《法律篇》1-11.以下著作为亚里士多德所著的是(CD) C.《政治学》D.《伦理学》1-12.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有三个组成部分是指(BCD) B.植物灵魂C.动物灵魂D.理性灵魂1-13.西方教育史上被称为“七艺”的后四艺是指(ABCD)A.算术B.几何学C.天文学D.音乐理论1-14.亚里士多德自由教育的实施所需的两个基本条件是(AB)A.闲暇B.自由学科1-15.古罗马历史的三个时期是(BCD) B.王政时期C.共和时期D.帝国时期1-16.古罗马在共和后期的学校主要包括(ACE)A.初级学校C.文法学校E.修辞学校1-17.公元313年,在米兰联合发布“宽容敕令”的是(CE) C.君士坦丁D.庇鲁士E.李锡尼1-18.基督教会创办的初等教义学校的四个阶段是指(ACDE)A.申请入学C.谛听者D.跪拜者E.选民.1-19.主要反映西塞罗教育思想的著作有(BDE) B.《论共和国》C.《理想国》D.《论雄辩家》E.《论善与恶的定义》1-20.西塞罗“人道”教育主张的三方面条件包括(ACD)A.必须充分发挥人之所以为人的特点C.以同情、仁义、礼让等规范,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只有具有文化修养的人才能称作人,只有他们才能尽人之所以为人之道2-1.修道院学校在lO世纪分为两部分是指(BD) B.内学D.外学2-2.中世纪早期世俗教育主要包括的两种形式是(AD)A.宫廷教育D.骑士教育2-3.骑士教育的三个阶段是(ABC)A.宗教教育阶段B.礼仪教育阶段C.侍从教育阶段2-4.中世纪,巴黎大学的四个学生同乡会是(ABCE)A.法兰西同乡会B.毕加德同乡会C.诺曼同乡会E.英格兰同乡会2-5.中世纪大学中,按学科划分出的四个学院是指(ABCD)A.文学院B.法学院C.医学院D.神学院2-6.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AD)A.讲解D.辩论2-7.在西欧的中世纪城市中,居民的主要组成成分是(BD) B.商人D.手工业者2-8.《论自然的区分》一书明确提出经院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D)A.哲学与神学的关系D.理性与信仰的关系2-9.13世纪将经院哲学推向极盛时期的人包括(CE) C.阿尔伯特E.托马斯·阿奎那2-10.中世纪后期经院哲学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影响包括(ABCDE)A.直接促进了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和发展B.客观上促进了古典学术、文化的传播C.确立了理性的合法地位,提出了理性训练的教育目标D.它的思维方法不仅是学术研究的方法,也是训练思维的方法和教学方法E.经院哲学内部不同派别的论争,促进了学术的自由探讨,有助于大学教育的健康发展2-11.在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主要包括(ACE)A.修道院学C.大教堂学E.堂区学校3-1.公元14--16世纪,西欧先后发生的两次逐步摆脱中世纪阴影的运动是(AB)A.文艺复兴运动B.宗教改革运动3-2.人文主义的基本特征包括(ABCDE)A.歌颂世俗以蔑视天堂,标榜理性以取代神性B.反对来世观念、禁欲主义、蒙昧主义,强调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C.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教育发展人的个性,把人的思想、感情、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D.反对神性,提倡人性;反对神权,提倡人权E.反对宗教束缚,提倡个性自由3-3.意大利教育家佛杰里奥把中高等教育的核心归结为两种教育,指(AE)A.全面教育E.自由教育3-4.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家包括(ABE)A.伊拉斯谟B.蒙田E.拉伯雷3-5.维多里诺复兴了在中世纪学校中消失了近千年的(AD)A.体育D.美育3-6.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包括(ADE)A.佛杰里奥D.委基乌斯E.格里诺3-7.在法国和英国,人文主义的传播直接促进了新型教育机构的建立,新建的教育机构和原有学校的不同点在于(ABD)A.它们大多由世俗政府或民间创办B.主要适应了人们学习古典文化的需要D.它们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绅士3-8.伊拉斯谟的主要教育著作包括(CDE) C.《愚人颂》D.《一个基督教王子的教育》E.《论正确的教学》3-9.主要反映蒙田的教育思想的文章包括(AE)A.《论学究气》E.《论正确的教学》3-10.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包括(ABCDE)A.人道主义B.古典主义C.自然主义D.世俗化和贵族化E.变革性3-11.神学家马丁·路德发表的被称为是宗教改革的三大论著是(ABD)A.《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书》B.《教会的巴比伦之囚》D.《基督徒的自由》E.《基督教原理》4-1.从历史上看英国的教育具有明显的两个特点是(AB)A.宗教性B.贵族性4-2.导生制的创立者包括(AC)A.A·贝尔B.R·雷克斯C.J·兰开斯特D.福斯特E.洛克4-3.伦敦大学的前身包括(CD) C.国王学院D.伦敦大学学院4-4.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包括(ABDE)A.狄德罗B.卢梭D.伏尔泰E.爱尔维修4-5.《费里教育法》体现了法国教育的三原则是(ABC)A.义务B.免费C.世俗性4-6.19世纪初,法国的中等教育主要类型包括(BC) B.国立中学C.市立中学4-7.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是指(ADE)A.德国D.意大利E.法国4-8.18世纪,德国的初等学校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是指(AC)A.初等小学C.高等小学4-9.18世纪,德国中等教育的形式主要有(BD) B.文科中学D.骑士学院4-10.1755年莫斯科大学的建立打破了传统的惯例,不设神学系,而只设立(BCE) C.哲学系D.数学系E.医学系4-11.1802年,俄国成立教育部,并于1804年颁布了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两个章程是(AD)A.《国民教育章程》D.《大学及附属学校章程》4-12.在日本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对日本教育产生较大影响的思想文化主要有(ACD)A.儒学C.国学D.兰学4-13.幕府时期,日本的教育机构主要有三种类型(ABC)A.幕府直辖的学校机构B.藩学C.民众的教育机构4-14.福泽谕吉的著作包括(ACD)A.《劝学篇》C.《文明论之概略》D.《文明教育论》4-15.日本1872年颁布的《学制令》由五部分组成,包括(ABCDE)A.学区B.学校C.教员D.学生E.考试4-16.日本明治维新过程中,提出的改革目标是(ABC)A.“富国强兵”B.“殖产兴业”C.文明开化4-17.1886年,日本政府制定的《学校令》包括(ABDE)A.《小学校令》B.《中学校令》C.《普通学校令》D.《帝国大学令》E.《师范学校令》5-1.夸美纽斯的著作包括(ABCE)A.《大教学论》B.《泛智的先声》C.《语言和科学入门》E.《母育学校》5-2.夸美纽斯认为上帝在人心中播下的三颗种子是(ACE)A.知识C.德行E.虔信5-3.夸美纽斯的教学三原则指(ABC)A.直观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彻底巩固性原则5-4.洛克的著作包括(BCE) B.《政府论》C.《人类理解论》E.《社会契约论》5-5.洛克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通过教育使绅士具有四种品质,即(ABCE)A.德行B.智慧C.礼仪E.学问5-6.洛克认为绅士教育的内容的三个方面是指(ABD)A.体育B.德育D.智育5-7.卢梭认为一个人所受的教育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BDE) B.受之于自然C.受之于自己D.受之于人为E.受之于事物5-8.卢梭提出的儿童学习的三原则是(ADE)A.学习者必须依赖自己的能力,通过自己学习得出结论D.一切学习必须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理解、发现来进行E.鼓励儿童在学习的同时,更好地培养他的兴趣,发展他的能力,锻炼他的思想,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5-9.裴斯泰洛齐的著作包括(ABD)A.《葛笃德怎样教育子女》B.《天鹅之歌》》D.《林哈德与葛笃德》5-10.裴斯泰洛齐关于和谐教育的内容的三个主要方面包括(ABC)A.德育B.智育C.体育和劳动教育5-11.裴斯泰洛齐强调进行智育主要依据的两个原则是指(AC)A.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C.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5-12.裴斯泰洛齐认为智育最基本、最简单的三要素是指(ABC)A.数B.形C.词5-13.赫尔巴特的著作包括(ABCE)A.《普通教育学》B.《普通实用哲学》C.《心理学教科书》E.《关于心理学应用于教育学的几封信》5-14.赫尔巴特的五种道德观念是(ABCDE)A.“内心自由”B.“完善”C.“仁慈”D.“正义”E.“公平或报偿”5-15.赫尔巴特教育过程的三个方面是指(ACD)A.管C.教学D.训练5-16.赫尔巴特关于自然知识的三方面兴趣包括(CDE) C.经验的兴趣D.思辩的兴趣E.审美的兴趣5-17.赫尔巴特关于社会交往的三方面兴趣包括(ABC)A.同情的兴趣B.社会的兴趣C.宗教的兴趣5-18.赫尔巴特所确定的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是(ACDE)A.明了阶段C.联想阶段D.系统阶段E.方法阶段5-19.被称为是传统的“五段教学法”包括(ABCDE) 1)预备;2)提示;(3)联想(4)总括(5)应用3.9.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人生三大乐趣之一的人是(孟子).3.10.在人性论问题上,提出“性恶论”的人是(荀子).3.11.(《学记》)以托古的方式提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3.12.《大学》所要求的最高目标是(“至善”).4.1.秦朝丞相李斯作《苍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汉初塾师将三篇合一,统称(《仓颉篇》)或(《三仓》).4.2.加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并自撰《文宣王赞》的是(宋真宗).4.3.曾经下令,学者讲学“一宗朱子之学”,“非濂、洛、关、闽之学不讲”的人是(朱元璋(明太祖)).4.4.汉代太学的建立兴办,得力于(董仲舒)和(公孙弘)两位儒家学者的极力倡导.4.5.汉代私学就其程度来说有小学与专经阶段的区分.(专经)阶段是私学的高级形式,相当于(太学)程度.4.6.唐代孔颖达撰写(《五经正义》)一书,成为经学注疏的合本.4.7.宋时订立《自鹿洞书院教条》的是(朱熹).4.8.明朝初期,书院极不发达,明太祖洪武元年只设立了(洙泗)、(尼山)二所书院.4.9.光绪年间,清朝采纳(张之洞)等人建议,所有书院都改为大、中、小学堂.4.10.我国古代选士制度,从西周开始萌端,经历了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以后的(科举制)等几个发展阶段.4.11.隋以前是察举,隋以后是(考试),这是中国古代选士制度的一大分界线.5.1.董仲舒的三篇《对贤良策》以(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为理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以(“德教”)为核心的儒家治国之道.5.2.董仲舒注重尚贤使能,他针对当时任用官员的(“任子”)制和官员凭借资历递升的两大弊端,认为其结果“贤不肖混淆,未得其真”.5.3.董仲舒基于他的(阴阳五行)学说,提出“王从天命以从事,任德教而不任刑罚”的治国主张.5.4.清末学者章太炎评价王充是(“汉代一人”).5.5.王充是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5.6.颜之推认为教育要为国家培养实际有用的人才,但不论哪一类人才的培养,都要做到(“德艺周厚”),这是对人才的(基本)要求.5.7.颜之推从其治学体会出发,认为学习最重要的不是道听途说,专信(“耳受”),主张(“眼学”),即通过亲眼观察获得知识. 5.8.韩愈,字退之,人称(昌黎先生),著作有(《韩昌黎集》). 5.9.韩愈提出的教育宗旨是(“明先王之教”). 5.10.韩愈关于教师的见解是教育思想史中的宝贵遗产.他感于当时的人(“耻学于师”),(“抗颜为师”)并作(《师说》),这是从他的“卫道”立场出发的. 5.11.胡瑗为宋代学术开创者之一,他在苏湖两地进行教学时,根据学生专长和爱好,在学校中实行(“分斋教学”).5.12.朱熹是一位理学家,他继承了程颐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并有极大发展,成为理学的一代宗师., 5.13.王守仁的教育思想是以他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为基础的.他的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心即理”)、(“致良知”)说. 5.14.王夫之是我国(17)世纪的一位伟大的(唯物主。
第6、7章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四、英国国教会与教育
(一 )英国国教会的性质 (二)宗教改革后的教育概况 No-business of the State 初等学校类型: 教区学校(Parish School) 妇媪学校(Dam School) 慈善学校(Charity School) 中等学校: 文法学校、公学
五、耶稣会派的教育活动
三、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1. 改变了对教育对象和教育作用的看法, 重新提出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 2. 教育范围进一步扩大,学校形式趋向 多样化。 3. 教育内容大大扩充。 4. 注意儿童身心特点,采用新的教学方 法。
重要人文主义教育家
一、维多里诺(1378~1446)
为文艺复兴前期的著名人文主义学者及“第一 个新式学校的教师”。创立“快乐之家”。 办学宗旨:推行通才教育。 二、拉伯雷(1494~1553) 法国人文主义者。创作《巨人传》,主张培养 博学的人、全知全能的人 德廉美修道院院规:“悉听尊便”。
五、莫尔(1478~1535)及康帕内 拉(1568~1639) 分别为英、意等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代表作 分别为《乌托邦》(1516)及《太阳城》 (1623)。其中莫尔不但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先 驱,也是第一个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预言者。 《乌托邦》及《太阳城》中的教育体系。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成果
人文主义教育的缺点
主要表现在: 1.脱离广大劳动群众。 2.并未摆脱宗教迷信。 3.“言必称希腊”的结果助长了崇古的倾 向,导致了崇尚古典的新的繁琐主义学 风,后被保守势力利用。
宗教改革运动及其特征
一、何谓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爆发于1517年,为文艺复兴后,欧洲 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又一形式。其斗争矛 头直指天主教会,主张建立新教以取代旧教。 宗教改革的实质是以一种符合于资产阶级要求 的宗教去取代原有的服务于封建地主阶级的宗 教 新教(Protestantism)或译“抗议宗”、‘’ 抗罗宗”
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与新教崛起
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与新教崛起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不仅在文化、艺术和科学方面有着显著的进步,同时也见证了宗教改革的兴起。
宗教改革的核心是新教的崛起,它对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源于对天主教教会的不满和批判。
当时的天主教教会在政治、经济和宗教方面都占据着重要地位,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教会的权力过于集中,教皇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影响力很大,这导致了教会的腐败和滥权。
另一方面,教会的教义和仪式也受到了质疑,人们认为教会过于注重形式而忽视了信仰的真正内涵。
宗教改革的先驱者马丁·路德成为了这场改革的中心人物。
他在1517年发表了《论贩卖教皇豁免状》这篇著名的宣言,批评了教会的豁免状和贩卖教皇赦免罪恶的行为。
这篇宣言引发了广泛的反响,成为了宗教改革的起点。
路德提出了“信仰称义”的观点,认为人们可以通过信仰而获得上帝的恩典,而不是通过教会的仪式和仪式。
路德的思想和行动激发了更多人的反思和批判。
在他的影响下,其他一些重要的宗教改革家如加尔文、卡尔文等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他们强调个人的信仰和灵魂的拯救,反对教会的权威和教义的束缚。
这些思想在欧洲各地迅速传播开来,形成了新教的势力。
新教的崛起不仅在宗教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新教的崛起削弱了天主教教会的权威和影响力。
教会的财富和土地被没收,教会的特权地位受到了挑战。
这也导致了欧洲的宗教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天主教和新教之间产生了明显的对立。
其次,新教的崛起也推动了教育和科学的发展。
新教徒强调个人的信仰和对圣经的解读,这促使他们积极地进行教育和阅读。
同时,新教徒对自由思想和科学的追求也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一些新教徒如哥白尼、伽利略等成为了科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他们的研究和发现对整个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最后,新教的崛起也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新教徒强调个人的责任和自由,这对当时的社会秩序和权威产生了挑战。
外国教育史课程标准
一、基督教的演变和基本教义
二、基督教的教育形式和机构
三、基督教对中世纪教育的影响
四、经院哲学和教育
第二节 世俗封建主的教育
一、宫廷学校
二、骑士教育
第三节 中世纪大学
一、中世纪大学起源的历史条件
二、中世纪大学产生的方式、阶段和地理趋势
三、中世纪大学的类型及特点
四、大学与外部的关系
五、大学的内部组织与管理
第七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3课时)
要求与说明
本章介绍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学习本章应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特点与历史影响。掌握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提出的重要教育思想。掌握宗教改革的意义及宗教改革时期主要教派的教育活动。理解宗教改革时期教育的承上启下的意义及对近代教育的影响。
第五节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
参考书目
1、王天一:《外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张斌贤:《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王宝星:《外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第一节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形成与理论基础
一、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形成
二、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
一、教育的目的
二、教育性教学原则
三、道德教育
第三节 赫尔巴特的课程论
一、经验、兴趣与课程
二、统觉与课程
三、儿童发展与课程
第四节 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
一、“教学进程”理论
二、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第六章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2课时)
要求与说明
本章重点介绍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学习本章应掌握拜占廷帝国所创建的世俗教育与教会教育体系,了解拜占廷帝国教育发展的特点。掌握阿拉伯文化教育发展的概况,认识阿拉伯文化教育在东西方文化教育交流中所作出的贡献。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嬗变)【圣才出品】
第二编现代教育的历史基础第6章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嬗变一、单项选择题1.文艺复兴最早发生于()。
A.意大利B.古罗马C.希腊D.北欧【答案】A【解析】文艺复兴运动是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欧洲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向封建主义和天主教神学体系发动的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具有阶段性和地域性,它最先发生于意大利,后传至北欧,使人文主义新文化得以广泛传播。
2.人文主义者维多利诺开办(),进行人文主义教育。
A.宫廷学校B.骑士学校C.文法学校D.快乐之家【答案】D【解析】维多里诺热衷于古希腊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理想。
他对教育实践热忱很高,曾于1423年开办宫廷学校,并于此终生执教,他把学校称为“快乐之家”,校址环境优美,校风朴素自然,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过程充满欢乐。
3.关于人文主义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人道主义B.古典主义C.世俗性D.解放性【答案】D【解析】人文主义的基本特征在教育上的具体表现:①人本主义。
注重个性发展,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②古典主义。
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亦具有古典性质;③世俗性。
不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课程设置等方面看,人文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④宗教性。
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⑤贵族性。
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并非大众运动)所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
不包括解放性。
4.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存在的三种教育势力,不包括()。
A.人文主义教育B.新教教育C.天主教教育D.基督教教育【答案】D【解析】基督教教育属于中世纪时期的一种教育势力。
5.法国人文主义学者拉伯雷撰写了()。
A.《乌托邦》B.《太阳城》C.《巨人传》D.《散文传》【答案】C【解析】拉伯雷是后期人文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巨人传》中,要点如下:①阐述了一种新的教育自由观;②主张身心并行发展,重视体育;③要求认识所有事物;④提出了新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使教学与学习的过程轻松愉快。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教学课题本课课题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选自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本课前一课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后一课是《启蒙运动》。
二、课标解读本课围绕14~16世纪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这个主题,重点向学生介绍了当时欧洲的两大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人文精神在历经数百年的压抑后,得以弘扬,并赋予了新的精神内涵。
本课主要是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对于人文主义精神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为下一课的学习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对西方人文主义形成一个整体连贯的只是体系。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文艺复兴概念之下,使学生形成如下的知识系统:古典文化、资本主义与文艺复兴的关系;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文艺复兴的主要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成就;文艺复兴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2)在宗教改革概念之下,使学生形成如下的知识系统:资本主义发展与宗教改革的相互关系;西欧国家宗教改革运动中的主要教派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的基本史实;德意志、法国、英国宗教改革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本节教材中涉及的基本史实和基本历史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前因后果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历史过程、历史人物、思想和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4)通过对文艺复兴中重要作品的了解,培养学生文艺鉴赏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文艺复兴中的科学探索的认识和宗教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理性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反对宗教迷信。
新编外国教育史 第三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1453年,拜占庭帝国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更多的希腊学者逃到意大 利。这些学者到意大利后,不仅带来了大量古希腊、古罗马的作品,而且开 设学校,传播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西欧对古典文化的了 解。
新编外国教育史
新编外国教育史
三、北欧的人文主义教育
从15世纪开始,文艺复兴运动逐渐扩展到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国家和地区, 推动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发展。从学校的发展看,法国和英国人文主义 的传播促进了新型教育机构的建立。 1530年和1534年,法国先后建立了法兰西公学院和奎恩学院。 1376年后,英国陆续建立了温彻斯特公学、伊顿公学等新型的中等教育机构。
新编外国教育史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新编外国教育史
新编外国教育史
文
艺
复
兴
与
第宗
三
教 改章革 时期1的教
2
育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新编外国教育史
公元14—16世纪,西欧先后发生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这两场运动 使西欧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开始全面向近代社会过渡。在文艺复 兴运动中,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和北欧人文主义教育成为主要代表,并出现 了许多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重视古典文化, 强调人性的发展,形成了与中世纪教育截然不同的特征。在宗教改革运动中, 一些新教领导人大力倡导教育,提出了强迫义务教育的学说。反对新教的耶 稣会派也创办了自己的学校。本章主要介绍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新编外国教育史
二、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
14—16世纪,意大利兴起了对古典文化的普遍热情。人们到处搜寻和挖掘 古典作品,热衷于对古典语言和古典作品的学习和研究。受这一热情的影响, 许多城市都先后建立了拉丁学校,讲授读、写、算、拉丁文和逻辑学等方面 的知识,为接受古典文化和艺术的系统教育做准备。在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 育中,维多里诺的教育实践和弗吉里奥的教育思想具有代表性。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初级部(5~6年):以拉丁语、文法等人文学科为主 哲学部(三年):包括逻辑学、心理学、物理学、 高级部 天文学等,并以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为准 神学部(4~5年):学习《圣经》和经院哲学
教学管理:以法律文件的形式规定学校的教学
教育具有宗教和世俗性目的
路德
两个原则:一是教育权由国家而不是教会掌握,二是
由国家推行普及义务教育 1.主张教会对学校承担监督之责 2.受教育权利平等 3.教学内容:初等学校教学内容以宗教为主, 教育观 《圣经》是主要学习科目 4.教学方法:运用直观பைடு நூலகம்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梅兰克顿:参与大学创建工作;拉丁文法学校体制 斯图谟:教学内容以古典拉丁文、希腊文为主,实行分级教学制度
内容和教学方法
师资:需要受到宗教、知识、有关教育和
教学方法方面的训练
富有成效的原因
教学方法:采用寄宿制和全日制,实行集
体授课制
谢谢观赏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文艺复兴运动与人文主义的特征 人文主义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 的发展历程
1.前期人文主义教育: 2.后期人文主义教育: 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 宗教性、贵族性
文 艺 复 兴 与 宗 教 改 革 时 期 的 教 育
人文主义教育 的基本特征
宗教改革运动与新教的建立 新教教育
路德派新教与教育
加尔文派新教与教育 英国国教与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天主教会的改革与复兴:天主教会反对、遏制 宗教改革运动,三十年战争使其丧失了在欧洲的统治地位 耶稣会的教育活动
天主教教育
三种教育力量的冲突与融合
路德派新教与教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一)人文主义教育1.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1)特点为强调世俗性和人性的解放,注重人的自由和天性,代表人物为维多利诺(孟都亚宫廷学校“快乐之家”)、弗吉里奥、格里诺等;(2)“快乐之家”的教育实践包括如下特点①学校注意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性差异;②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传授广泛的教学内容;③要求学校具有优美的环境;④强调师生之间的和谐气氛;⑤注重启发诱导,讲求兴趣;⑥反对体罚、压制;2.北欧人文主义教育:特点为强调宗教和道德,教育目的具有强烈的政治性;代表人物伊拉斯谟(尼德兰,《论基督教王子的教育》)、莫尔等;3.法国人文主义教育:代表人物是拉伯雷(《巨人传》);4.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①人本主义②古典主义③世俗性④宗教性⑤贵族性;(二)新教教育1.路德派新教的教育主张与教育实践:路德派教育的特点是把教会置于国家权力之下办教育,代表人物是马丁.路德、梅兰克顿(拉丁文法中学的改革,被誉为“无与伦比的德意志人的伟大导师”)、斯图谟(斯特拉斯堡文科古典中学的实践)、布根哈根(初等学校的建立);路德主张(1)国家应重视教育,掌握教育权,重视对学校教育和教学的管理;(2)国家应推行普及、义务的教育;(3)建立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国家教育体系;2.加尔文派新教的教育主张:加尔文教派的活动中心是在瑞士的日内瓦,加尔文认为所有人民的教育应由教会负责,教育本质上是宗教性的,其改革特点有(1)强调教育对个人、社会和宗教的意义;(2)提倡免费教育并进行了实践,创办了免费学校;(3)重视人文科学的价值;(4)学习古典文科中学的管理方式,创办了完整的教育体系和日内瓦学院;3.英国国教派的教育主张:英国的宗教改革又不同于前两者,它形成了国家和教会联合起来的特点,国家和教会两者在最高权力上是平等一致的关系,主要改革有①加强对教师的管理;②教育目标开始转向培养绅士,教育具有一定的世俗性,但还是以古典课程为主要教学内容;③加强英语教学;(三)天主教教育——耶稣会派的教育改革,反对宗教改革而兴起,代表人物西班牙的罗耀拉;1.耶稣会学校:分初、高两级,高级部之上还有神学部;2.耶稣会学校的组织管理与教学方式:和中世纪没很大区别;。
外国教育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1)首倡普及义务教育,主张男女教育平等
(2)规定广泛的学科,提倡直观教学和本族语教学
(3)重视成人教育,主张消灭体脑对立
(4)重视体育和劳动教育,主张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三、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人道主义
(二)古典主义
(三)自然主义
(四)世俗化
(五)贵族化
(六)变革性
第二部分: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一、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及意义
宗教改革运动是16世纪西欧的一次大规模的社
会政治运动。它是由新兴资产阶级发动、以城市贫
民和农民为主力的一次伟大的革命,它的锋芒所向
是封建主义的重要支柱罗马教会,其结果使西欧基 督教会大分裂,出现了基督教的新教各派。
一、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及意义
(一)时代背景
二、新教各派的教育改革
(二)加尔文派
1、注重为人的发展提供规范化、理性化的环境,强调教会、
国家、学校、家庭的一体化
2、重视各级各类学校的发展,强调学校教育的系统化
二、新教各派的教育改革
(三)英国国教派
英国的宗教改革又不同于前两者,它形成了国家和教会
联合起来的特点 。国家和教会两者在最高权力上是平等一
致的关系。
1、强调教育为国家服务,重视高等教育
2、初、中等教育由私人团体办理、负责
三、耶稣会派的教育改革
这个团体的目的是确保天主教会的原有阵地,
对天主教进行改革,扩大天主教的影响,使天主教
在与新教的斗争中取胜。因此非常重视教育,并把
力量放在中、高等教育上。
三、耶稣会派的教育改革
耶稣会教育改革的思路一方面将文艺复兴精神
二伊拉斯谟的教育思想2教育思想1批判经院主义教育提倡世俗教育2主张培养明达善良之人强调后天教育与学习的作用3重视文雅学科的陶冶价值注重语文内容的教学4认为学习既需要勤奋努力又需要培养浓厚兴趣5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张师生友爱和睦三拉伯雷的教育思想1人物简介拉伯雷是16世纪法国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文学家和教育思想家其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小说巨人传中
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与教育变革
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与教育变革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文艺复兴被誉为一个重要的时代,它不仅在艺术、文化等领域带来了革新,也对宗教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和教育变革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两大重要动力,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与意义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宗教格局由于罗马天主教会权力的过于集中和滥用,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和不满。
信众对于教会严重的财政腐败和道德败坏失去了信心,同时贵族想要获取更多的权力。
这个背景下,宗教改革成为了当时社会的需求和呼声。
宗教改革的意义在于重新建立了人们对宗教的信仰和对上帝的个人联系。
它追求真理和正义,强调每个人都能直接与上帝对话,不需要中间人作为媒介去获得救赎。
同时,宗教改革也带来了教会和政治的分离,对社会带来了积极影响。
二、宗教改革对教育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宗教改革不仅改变了信仰,也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宗教改革之前,教育几乎全部受到天主教会的控制。
教会通过灌输特定的知识和观念来巩固自身的权力,拒绝对教育进行开放和改革。
但是宗教改革的到来使得教育摆脱了教会的掌控,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机构和思想。
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关键人物之一,他主张每个人应该有机会接受教育,他的主张直接影响了德国的教育制度。
宗教改革还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推动了教育的进步。
为了培养更多的宗教改革家,一些新的学校和大学诞生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被引入。
同时,教育开始注重个体的才能和能力的培养,强调经验和实践的重要性。
这些改革对后来欧洲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教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突破与创新也对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艺术家们开始追求真实主义和人体的解剖学研究,这种追求真实和科学精神的艺术风格被应用到了教育领域。
艺术家们的作品成为教学材料,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艺术技巧。
同时,文艺复兴时期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学院和教育中心,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培训和交流的平台。
第六章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第六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第一节文艺复兴运动与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一、文艺复兴运动与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
13世纪末期,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
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人文主义这个词实际上很晚才出现,它来自与拉丁文中的humanitas,古罗马作家西塞罗就已经使用过这个词了。
德国启蒙运动时代的哲学家将人类统称为Humanity,当时的人文主义者称他们自己为humanista。
而Humanism这个词却一直到1808年才出现。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核心思想,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也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形式。
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
而作为历史概念的人文主义,则指在欧洲历史和哲学史中主要被用来描述14到16世纪间较中世纪比较先进的思想。
一般来说今天历史学家将这段时间里文化和社会上的变化称为文艺复兴,而将教育上的变化运动称为人文主义。
(李明德著.西方教育思想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二、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一)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意大利前期的人文主义教育佛吉里奥的《论绅士教育》阐明:他的博雅教育思想,要求培养充满世俗精神与身心俱健的人。
维多里诺是佛吉里奥思想的具体实践者。
第六章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重点:马丁•路德提出强迫义务教育的主要内容。 ▲难点: 耶稣会学校管理的主要特点;宗教改革 及其教育活动对西欧社会和教育的影响。
第六章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本章框架线索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宗教改革运动;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耶稣会学校。
第六章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教马学丁要。求路德的的教育思想
• 马丁。路德的教育思想 • 他主张,人只要有信仰,在上帝面前有平等的权利和义
务,因而在事实上就提出了一种平等的思想,这种宗教 上的平等反映在教育方面,便成为教育平等。他还提出 强迫观点,作为普及教育思想的补充;他认为儿童受教 育不仅是家庭的责任,也是国家的责任,他主张,应当 由国家和城市当局负责建立学校并加以管理,应该把教 育作为国家事务。
教宗学教要改求革时期的教育的影响
•
3、在实施普及义务教育的主体上,新教各派都强
调国家和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这为近代随着国家的
不断发展,随着民众受教育的需求的不断增强,国家积
极参与义务教育的普及和管理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条件。
•
4、在普及义务教育中,新教各派也提出了父母的
责任问题,同时也提出了对不承担责任的父母进行惩罚
•
2、宗教改革运动中教育改革提出了关于强迫义务
教育的思想,对西方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
响,在宗教改革中,无论是路德教派还是加尔文教派,
都把实施强迫义务教育作为一件大事来 ,十分重视对
信徒和民众的子女实施强迫义务教育,尽管他们强调义
务教育的实施主要是为了新教的发展需要,但从客观上
,实施普及义务教育对社会和民众的发展是有利的。
教学要喀求尔文的教育思想
• 喀尔文的教育思想。 • 加尔文是瑞士宗教改革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他强调教
6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路德的宗教与政治主张
(1)主张因信称义 (2)主张众信徒皆教士 (3)提倡新的善功与天职观念 (4)主张政教分离
路德的教育主张
(1)国家掌握教育权,兴办学校 (2)实施普及义务教育 (3)建立包含初等、中等和高等
教育在内的国家教育体系
(二)加尔文派新教的教育主张
1、重视教育的作用 2、实施普及、免费教育
3、建立国民教育制度
法国宗教改革家加尔文
(三)英国国教派的教育改革
1、强化对教育的领导权 2、教育目标与课程设置上更加关注
世俗生活
3、注重英语教学
我爱罗马,但更爱伦敦。我喜爱
意大利,但更爱英国。我熟悉拉 丁文,但崇拜英语。 ——马尔卡斯特
三 、耶稣会的教育活动
(一)耶稣会简介 (二)耶稣会学校的组织管理与
由加尔文领导,否认 教会的权威,强调 《圣经》的权威,主 张建立民主的教会, 由世俗政权监督教会 国会通过《至尊法 案》,加强英国君主 的权威 在日内瓦建立了以加尔文 教义为指导思想的政教合 一共和国。加尔文宗新教 的影响在此后影响了英国、 法国和北美殖民地等国家 的宗教改革和民族发展 加强了英国君主的皇权, 但并没有在实质上触动天 主教的主要教规、教义和 教仪
3、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的初等教育
有何影响?
4、比较分析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
育和天主教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教会与国家关系的变化增强
教育世俗性。
3、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
教育一起奠定了近代新的学校体系和 教育制度,新教育内容,新教育方法 的基础。
4、对德国、美国学校组织和教育制度
带来了深刻影响
5、思想上影响了夸美纽斯等人,并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பைடு நூலகம்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在文艺复兴运动处于高潮的时期,在欧洲爆发了宗教改革运动,这也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自罗马时代以后,天主教教会一直作为封建制度的政治中心与精神支柱,对社会实行最严酷的压制与束缚,因而,一切反抗封建制的斗争,必然也表现为反抗教会的斗争。恩格斯指出,教会“给封建制度绕上一圈神圣的灵光。它按照封建的方式建立了它自己的教阶制,最后,它自己还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拥有天主教世界的地产的整整三分之一。要在每个国家内从各个方面成功地进攻世俗的封建制度,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正是这种复杂的原因,在整个十六世纪,欧洲爆发了宗教改革运动,反映了宗教领域中资产阶级势力反封建的激烈斗争。而各国所进行的宗教改革以及新建立起来的宗教派别都异常重视教育,这就形成欧洲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活动,它对资产阶级教育的发展也有不小的推进作用。
1、新教教派的教育实施
最先揭开这场宗教改革“战幕”的是德国的马丁·路德神甫(MartinLuther,1483—1546)所领导的斗争。他反映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揭发天主教教会的黑暗、腐朽并给以强烈的抨击,提出真正的宗教信仰只表现为个人直接虔信上帝,而无需天主教会的干预;他主张建立没有教阶制度和繁缛宗教仪式、适合中产阶级利益的“廉价教会”,向天主教旧教权威宣战。1517年,教皇出售“赎罪券”收敛民财,这一丑行导致广大教徒与教民的极大愤怒。路德写了“九十五条论纲”,贴在维登堡教堂门口,历数并斥责教会的无耻。1520年,路德当众烧毁教皇企图制裁他的宗教敕令。他被开除教籍后,通过撰写论文宣传宗教改革的观点,受到广大教徒的拥护。从此,天主教分为旧教与新教两派。新教虽然被视为“异端”,遭受排斥与打击,但因它反映新的时代与阶级的要求,势力越来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6世纪。
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发生、发展和封建制度逐步解体的时期。
这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反抗作为封建制度思想支柱的基督教统治的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
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内容主要表现为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发展资本主义新文化。
但这一文化运动是以经济的新发展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为基础的。
正是在西欧封建制度全面危机的形式下,爆发了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涉及文学、艺术、哲学、科学和教育等方面。
作为文艺复兴运动指导思想的是通常所说的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基本特征是:歌颂世俗以蔑视天堂,标榜理性以取代神性;反对中世纪教会所宣扬的来世观念、禁欲主义、蒙昧主义,强调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教育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这种新的世界观,促使文学、艺术、科学、哲学都获得了新生,并生气勃勃地发展起来。
这些新的哲学理论向反动的经院哲学体系发动了全面的挑战,沉重的打击了神学世界观,也倡导了一种新的方法论,为近代社会和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为一场思想启蒙和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及其倡导的人文主义世界观对西欧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所有这一切经济的、政治的、思想的、文化的新成就与新的特征,都对这一时期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形成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新面貌与新特征。
第一节人文主义教育一、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 1.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地位、能力,反对绝对依赖和盲目信仰教会的教义和教规。
2.提倡个性自由和解放,反对宗教压抑和禁锢。
3.提倡现实幸福,肯定人是现实生活创造者和乐趣的享受者,反对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
4.提倡古希腊身心既善且美的各谐教育,反对把肉体视为“灵魂的监狱”。
5.提倡学术,尊崇理性,以理性取代神性。
二、人文主义对教育的影响 1.培养目标上,不再是仅为了培养神职人员以及宗教和神学的目的,而是(1)复兴了古典的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完人的教育理想。
(2)培养懂得世俗学问,尤其是古代文化,有人道主义精神,有德行,能为社会进步而献身的人。
(3)培养具有资产阶级事业家品质的,懂礼仪,身心健康,具有开拓精神的资产阶级绅士。
2.教育内容上:和学科成为教学主要内容,美育和体育得到复兴,关注自然科学的学习。
3.教育职能上,从训练、束缚自己服从上帝到使人更好地欣赏、创造和履行地位所赋予人的职责。
4.教育价值观上,重新发现人,重新确立人的地位,强调人性的高贵,复兴了古希腊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5.教学方法上,兴起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在课堂教学中,创立了运用实物和模型进行直观教学的方法,力图把教学从死记硬背的经院教育中解放出来。
(2)重视户外学习和远足学习。
(3)为了教学的便利,一些教师开始用本国语进行教学。
6.教育机构上,建立了新型机构,复兴了大学的改造和发展,推动了教育世俗化的进程。
7.道德教育上,原罪论开始解体,人道主义、乐观、积极向上、热爱自由、追求平等和合理的享乐等新道德观形成。
尊重儿童,反对体罚已成为某些教育家的强烈要求。
8.首次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以及成人教育的思想。
三、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文艺复兴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特点:1.以古罗马文化复兴为先导,崇拜人文学科,强调世俗性,强调人性的解放,打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
2.注重人的天性和自由,采用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科目和课程,采用与教会压制体罚不同的教育方法。
代表人物:弗吉里奥(代表作《论绅士风度和自由学科》)维多里诺(创立学校“快乐之家”)格里诺(形式主义的起源)四、北欧人文主义教育特征:1.强调宗教和道德。
2.教育目的具有强烈政治性。
代表人物:伊拉斯谟(《论基督教君主的教育》)维夫斯林纳克莫尔温斐林等五、意大利和北欧人文主义的比较共同点:1.古典科目构成人文主义课程的基础和主体。
2.强调教育与社会的联系,重视治人治世之这,力图通过教育改造社会。
3.重视古典语言,漠视本族语教学。
4.人文主义后来走向了形式主义。
差异: 1.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具有强烈的世俗性,而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则十分强调虔诚和道德的价值。
2.教育的政治功能迥异。
意大利实行城市共和制,共和政体要求培养富于自由、平等精神的公民。
北欧实行君主制,人文主义者关注如何对那些将来有希望成为君主和朝臣的人物祚以什么样的教育。
六、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1.人本主义 2.古典主义 3.世俗性 4.宗教性 5.贵族性第二节新教教育与文艺复兴时期一样,宗教改革也是西方教育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改革运动,也是西方教育发生转变的关键时期。
正是在这个时期,一些宗教人文主义者,大胆改革教育,较早地提出了教育平等和强迫义务教育的主张,并进行了初步的实践,从而为西方近代国民教育的发展和国民教育制度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宗教改革运动是16世纪西欧的一次大规模的社会政治运动。
它是由新兴资产阶级发动、以城市贫民和农民为主力的一次伟大的革命,它的锋芒所向是封建主义的重要支柱罗马教廷,其结果使西欧基督教会大分裂,出现了基督教的新教各派。
宗教改革运动时代背景。
人民与教会的矛盾,是宗教改革运动形成的社会基础。
宗教改革运动出现,也与罗马教廷和教会的腐败有重要的联系。
宗教改革的直接导火索是由教皇利奥十世批准出售“赎罪券”所引起的。
宗教改革的直接结果是,从天主教内部分裂出了新教。
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就在于它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1)“因信称义”的主张。
(2)提出了“人人皆僧侣”的思想。
(3)提出了新的天职和善功的观念。
(4)提出了政教分离的思想。
在新教教育中,有影响的是德国路德派、法国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派办的教育,这是在三种不同理论指导下展开的教育活动。
一、路德派新教的教育主张和教育实践(一)教育主张路德派的教育促进了教育的国家化和近代西方普及义务教育的发展,主张如下: 1、强调教育具有宗教目的的同时也具有世俗目的。
宗教目的是使人虔信上帝、灵魂得救,世俗目的是教育有利于国家的安全、兴旺以及人才培养。
2、强调教育权由国家而不是教会掌握,要求国家普及义务教育,对后世的国民教育具有重大影响。
3、要求建立包含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的国家学校教育新体系。
4、教育上除了进行圣经教育之外,还吸收了人文主义教育的方法和内容;要求学习历史、音乐、体育等其他科目和古典科目;废除体罚,满足儿童未知和活动的兴趣,主张运用直观的方法。
(一)教育实践 1、梅兰克顿和《萨克森学校计划》 2、斯图谟的古典中学实践 3、布根哈根与初等学校的建立总之,路德派的宗教和教育改革改变了上帝主宰一切,教皇按照上帝的规定主管人间一切事务的思想,导致了一种新的思想的产生,即由历来以管理国家是世俗君主的责任,劝慰人们的精神世界是教会的责任,进而又发展为上帝给世俗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每个国家的教会都应隶属于君主。
这个思想为近代教育由教会控制逐步过渡到由国家控制奠定了基础。
二、加尔文派新教的教育主张加尔文教派的主要影响是在瑞士的日内瓦。
思想与路德类似,不过更为重视个人在宗教生活中的地位。
政权教权合一,强调天职观念。
其主张: 1、强调教育对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和宗教生活的意义。
2、提出普及免费的教育,并进行了教育实践,创办了免费学校。
3、重视人文学科的价值,将宗教科目与人文科目结合起来。
4、学习古典文科中学的管理模式,创立了相对完整的教育体系以及日内瓦学院,影响了西方高等教育发展。
三、英国国教派的教育主张英国的宗教改革又不同于前两者,它形成了国家和教会联合起来的特点。
国家和教会两者在最高权力上是平等一致的关系。
1、国家通过教会管理学校,认定教师资格,审定教材。
2、要求教育人员服从车教会的宗教信仰,将受教育权利与宗教信仰结合。
3、教育内容和方法具有人文主义色彩,实现古典主义的教育方式。
4、民族意识增加,加强英语教育,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进一步加强。
第三节天主教的教育一、耶稣会学校为了反对宗教改革,天主教加强了自身的变革和对教育的控制,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耶稣会。
耶稣会是反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先锋和中坚,创始人是西班牙人罗耀拉。
耶稣会等级森严,纪律严明。
它不仅是宗教团体,还是教育组织,传教和教育都是其使命,并且将教育视为其实现宗教和政治目的的手段。
创办的耶稣会学校质量较高,分布较广,成为16-18世纪天主教的主要教育机构,挽救了受新教教育冲击的天主教教育的颓势。
二、耶稣会学校的组织管理与教学方式耶稣会学校分为初级部和高级部,初级部讲授人文基础学科,高级部则进行哲学和神学的高等教育。
学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和统一的规章制度,讲授人文主义学科。
在组织管理、师资培训和教学方法上有独到之处。
主要体现在《耶稣会章程》和《教学大全》教学采用班级授课制,使用讲座、辩论、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
简评:耶稣会学校具有高质量的教学,为其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但耶稣会学校的重建天主教对欧洲的统治的宗教性政治性目的,使得其与历史潮流相背离,与民族国家的兴起相对立,因此其教育必然会受到冷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