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
《空气占据空间》导学案一、导入引言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空气占据空间”的说法。
但是,你知道空气到底是什么吗?它为什么能够占据空间呢?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我们将一起深入探讨空气的性质和特点。
二、目标设定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掌握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诠释平时生活中的现象。
三、知识梳理1. 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其中氮气占比约78%,氧气占比约21%,二氧化碳占比约0.04%。
2. 空气的性质空气是一种气体,具有质量、弹性、可压缩性等特点。
它能够传递声音、光线等,也能够产生压强。
3. 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空气分子间存在互相吸引力,因此空气分子会充斥并填满所在的空间。
即使是微小的孔隙,空气也会进入其中,占据整个空间。
四、实践探究1. 实验一: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证明材料:一个空气球、一个关闭的玻璃瓶、一根吸管。
步骤:a. 将空气球充满空气。
b. 将空气球塞入玻璃瓶内,确保瓶口关闭。
c. 用吸管将空气球内的空气抽出。
观察现象:空气球逐渐被玻璃瓶的空气填满,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2. 实验二:空气的质量实验材料:一个吹气球、一个天平。
步骤:a. 测量吹气球的质量。
b. 用嘴吹气球充气。
c. 再次测量吹气球的质量。
观察现象:吹气球充气后的质量比之前重,证明空气具有质量。
五、拓展应用1. 为什么高海拔地区的气压较低?2. 为什么火山口周围会有火山口风?3. 如何利用空气的性质制作气球飞行器?六、总结反思通过本次进修,我们了解了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掌握了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
空气虽然无形无质,却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多加观察,发现空气的奥秘,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
班会教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空气占据空间吗(共5则)
班会教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空气占据空间吗(共5则)第一篇:班会教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空气占据空间吗1空气占据空间吗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1)能对“瓶子里的气球为什么吹不大”做出合理假设,并能用实验来进行验证;(2)能初步依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知程序,做好简单的记录;(3)能解释“气垫”复原的原因,并能根据假设设计验证性实验。
2.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2)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能说出空气枪的原理;(3)会制作空气枪。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重证据和按照科学认知程序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2)会观察生活中相关的例子,知道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 1.空气占据空间:演示——瓶子、气球(2~3套)。
分组——粉笔头、砖块、气球、塑料袋、玻璃杯、纸团、塑料瓶、水、水槽。
2.空气有质量:细木棍、细绳、大气球两个、大头针、胶泥、胶带等。
3.压缩空气:演示——充足气的大塑料袋。
分组——塑料注射器、橡皮擦。
4.制作空气枪:废圆珠笔芯和小于笔芯内径的木棍;塑料注射器、湿纸团、橘子皮等。
5.自制压缩空气水“火箭”、气枪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猜谜: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
2.学生回答。
3.谈话:不错,谜底是空气。
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关于空气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4.学生交流。
5.谈话: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先让我们来研究一下空气是怎样的一种物质。
(二)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1.提问:这是一只气球,你们能把它吹大吗?(出示气球在瓶里的实验装置)如果我们来吹这个气球,能把它吹大吗?2.学生假设。
3.推选几位同学来试一试。
4.讨论:气球为什么吹不大?5.小结:由“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引出“有空间就有空气占据吗?”这一问题,并对这个问题作出假设。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
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2. 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空气的无形和无色无味。
2. 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气球、塑料袋、水杯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魔术实验,让学生感知到空气的存在。
2. 新课导入:讲解空气的组成和特性,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3. 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发现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理解空气的无形和无色无味的特性,总结空气占据空间的原因。
5. 练习巩固: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空气占据空间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
8. 板书设计:空气占据空间吗?实验观察:气球、塑料袋、水杯等实验材料的操作。
实验结论:空气无无形,但占据空间。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六、教学延伸:1. 邀请科学家或专家进行讲座,介绍空气的重要性和保护空气的方法。
2. 组织学生进行空气污染调查,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3. 让学生思考如何减少空气污染,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八、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3. 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和材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空气占据空间幼儿教案
空气占据空间幼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是无形的。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
2. 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幼儿理解空气是无形的。
2. 如何让幼儿理解空气占据空间。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气球,用来展示空气的存在。
2. 准备一些塑料袋,用来展示空气占据空间。
3. 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如水、盆、杯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吹气球的方式,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
2. 讲解:通过塑料袋的实验,让幼儿了解空气占据空间。
3. 实验: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验证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4. 总结:通过实验结果,让幼儿理解空气是无形的,但占据空间。
5. 扩展:让幼儿思考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呼吸、气球等。
6. 结束:通过游戏或歌曲,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
2. 记录幼儿在讨论中对空气概念的理解和表达。
3. 评估幼儿是否能通过实验和活动,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和反应,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便更有效地传达概念。
3. 考虑如何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好地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
八、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进行有关空气的亲子活动。
2. 让幼儿观察和记录一段时间内空气温度的变化。
3. 开展有关环保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空气保护的重要性。
九、教学资源:1. 教案、实验材料、课件等。
2. 与空气相关的幼儿书籍、视频等。
3. 环保宣传资料,如空气保护小贴士、活动海报等。
十、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生动、直观的方式,让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 鼓励幼儿提问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3. 注重教学的实践性,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
《空气的存在2——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
《空气的存在2——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空气的存在2——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空气的存在2——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空气的存在2——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篇1教学背景分析:空气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之一。
人们每时每刻都要接触空气,但由于习以为常而视而不见。
《空气占据空间》一课,重点是认识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是进一步证明空气存在的探究活动。
这一研究既有利于训练学生提出假设的能力,又有利于训练学生设计实验的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认识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2.能够利用空气占据空间的科学道理,解决或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能够感受到材料选择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的重要性。
2.能用实验证明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猜想。
3.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设计简单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体验科学探究是一个连续且充满艰辛和乐趣的过程,其间有成功后的喜悦,也有失败后的反思。
2.能认识到科学探究过程中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猜想的正确与否。
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2.学生能够利用空气占据空间的科学道理,解决或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教学准备:1.多媒体资料:动画:吹不大的气球;流不下去的水;上升的小船;视频:浸不湿的纸;上升的小船;留不下去的水2.水槽、塑料杯、餐巾纸、试管、抹布、记录单、小船。
板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实验猜想,引入主题。
1.谈话:(出示一个试管)这个试管口有个小纸团,对着管口吹气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谁来猜测一下。
2.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一下谁的猜想是正确的。
(教师演示:纸团出来并掉进了水中)3.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让我们通过后面的实验再来解释这个现象。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
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小学科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知道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2. 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空气无形的特性,如何让学生感知到。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气球、塑料袋、水杯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空气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是什么,空气是否存在。
2. 学生分享对空气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空气占据空间吗?”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a. 实验一:吹气球,感受空气的存在和占据空间。
b. 实验二:用水杯、塑料袋等工具,尝试捕捉空气,感受空气的占据空间。
c. 实验三:比较不同容器中空气的多少,探讨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
3.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总结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三、巩固知识(10分钟)1. 学生通过PPT上的练习题,巩固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回答,检查掌握情况。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学生思考:空气还有什么特性?如何证明?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探究,如:查阅资料了解空气的成分、作用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初步了解了空气的基本特性,知道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观察现象,从而加深对空气特性的理解。
要关注学生的安全,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六、空气的成分-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小学科学二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知道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等组成。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的能力。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篇一:三年级科学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科版】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教学难点】【教学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1个玻璃瓶、1个玻璃杯、2个注射器、4根吸管、纸巾2张、1块橡皮泥。
给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一张、维恩图一张。
【教学过程】一、空气占据空间1.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师操作演示,并引导学生思考: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如果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气,能让水上升吗?2.出示材料,用这些材料能否让装在瓶子里的水上升并流出来?(保证不倾斜瓶子)3.联想平时喝盒装饮料时,有什么经验?这些材料该如何使用?4.知道学生分组实验,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如果橡皮泥没有完全塞住瓶口,水能上升吗?是什么原因让水上升的?如果停止吹入空气,水还能上升吗?如果想让瓶中的水不断上升,你们的办法是什么?5.分组实验完成后,交流。
重点解释实验发生的现象。
二、杯中的纸会湿吗?1.师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预测: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为什么?2.请各小组实验,请学生思考实验中要注意: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来。
3.生实验,记录实验时的现象及自己的思考。
交流实验情况:杯中的纸巾有没有被水浸湿,水为什么不能进入杯子里面。
思考讨论:这两个实验都说明了什么?你们对空气的性质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三、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1.出示注射器,请学生分别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气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样大的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空气占据空间》教案
《空气占据空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是无形的。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空气的存在和占据空间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空气是无形的,但占据空间。
2. 观察和实验是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有效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和占据空间。
2. 如何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气球、塑料袋、针筒、玻璃杯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空气的概念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存在和特点。
2. 实验一:气球胀大实验。
让学生观察气球在吹气后的变化,感受空气的存在和占据空间的现象。
3. 实验二:塑料袋捕捉空气实验。
让学生用塑料袋捕捉空气,观察塑料袋的胀大,感受空气的占据空间。
4. 实验三:针筒抽取空气实验。
让学生用针筒抽取气球内的空气,观察气球的收缩,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
5. 实验四:玻璃杯倒水实验。
让学生观察玻璃杯倒水时空气的排出,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7. 作业: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空气占据空间的应用实例,下节课分享。
注意: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实验结束后,教师要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的理解。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通过课后搜索了解空气的重要性和应用,如空气的成分、空气污染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空气,提高环保意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学生是否能充分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和占据空间。
2. 教师要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到空气的存在和占据空间的现象。
2. 学生能理解空气是无形的,但占据空间的特点。
3. 学生能思考生活中空气占据空间的应用实例,并提高环保意识。
九、教学修改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实际情况,对实验进行调整,以更好地展示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概念,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知道空气是有体积并且会占据一定空间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亲身参与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
2、教学难点设计并实施有效的实验来证明空气占据空间,理解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准备一个水槽、一个透明杯子、一个气球、一张纸巾、一个塑料瓶、一根吸管、一块橡皮泥。
2、演示实验材料一个漏斗、一个乒乓球、一个装满水的矿泉水瓶。
3、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空气中,那你们知道空气有什么特点吗?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二)新课讲授1、提出问题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有趣的问题——空气占据空间吗?2、作出假设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对空气是否占据空间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1)实验一:“纸巾不湿”①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将纸巾揉成团,塞到杯子底部,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在水槽中,杯口朝下。
②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纸巾是否会湿。
③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并思考原因。
(2)实验二:“气球吹不大”①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将气球套在塑料瓶口,尝试吹气球。
②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气球能否被吹大。
③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并思考原因。
(3)实验三:“水不会流进瓶子”①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在塑料瓶的侧面扎一个小孔,用橡皮泥堵住小孔,然后将瓶子装满水,竖直倒立,观察水是否会从小孔流出。
②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③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并思考原因。
小班科学《空气占据空间》
小班科学《空气占据空间》活动目标:1、乐于参与科学探索活动,和同伴合作做实验的兴趣,对实验现象具有好奇心。
2、能仔细观察实验中发生的现象和事物的变化.3、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重点:和同伴合作做实验的兴趣,对实验现象具有好奇心。
难点:了解“瓶子吹气球”实验的科学原理。
活动准备:2个气球、2个矿泉水瓶(一个完好的,一个扎孔的)活动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一时一刻离不了。
(空气)2.教师出示气球,请一位小朋友来把气球吹起来。
哪位小朋友来把气球变大?他是怎样把气球变大的?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鼓起来了)气球里面有什么呀?(空气)3.今天我们要做一个关于空气的实验,它的名字叫做空气占据空间。
二、出示并介绍实验材料。
1.出示2个气球2.出示2个不同的矿泉水瓶,让幼儿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
(一个有洞洞,一个没有)三、示范瓶子吹气球实验1.在塑料瓶的瓶口上套一个气球,挤压瓶身,气球会是什么样子的?①气球没有变化②气球鼓起来了2.请把正确的圈起来,再说一说为什么。
当瓶子没有扎小孔时,气球是吹不大的,因为瓶子里面的空气占据空间。
3.在两个大小相同的瓶子上套上气球,然后在其中一个瓶子上扎几个洞。
挤压瓶身,哪个瓶子上的气球会鼓起来?①完整的瓶子②有洞的瓶子4.请圈起来,再说一说为什么。
其原因是:当瓶子上扎有小孔时,用力吹气球会变大,因为在瓶子的打了很多个孔,所以空气就从小孔跑出去了,让出来了空间。
小结:所以说空气占据了一定的空间。
活动延伸:小朋友们回到家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一玩这个小实验喔,在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出空气占据空间。
反思:《空气占据空间吗》这节课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既陌生又难于理解。
因为空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
这比固体、液体占据空间来的更抽象。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孩子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自己去探究、亲自动手实验、去体会、去探索发现问题。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
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知道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空气无形的特性。
2. 运用实验方法验证空气的存在。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气球、水杯、吸管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空气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是什么?2. 学生分享对空气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空气是无形的,但它确实存在并占据空间。
二、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如何证明?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a. 实验一:吹气球,感受空气的存在和占据空间。
b. 实验二:用吸管喝水杯中的水,观察水杯内是否有空气。
c. 实验三:用水杯倒扣在气球上,观察气球是否能充满水杯内的空气。
4.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空气确实占据空间。
三、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空气是无形的,但它确实存在并占据空间。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空气对我们的生活和地球环境有哪些影响?4.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空气的基本特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5分钟)2. 学生领取作业,教师提醒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空气的基本特性,知道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六、空气的组成-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知道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
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概念和特性。
2.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空气的概念和特性。
2. 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空气无形的特性。
2. 实验结果的解读。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气球、透明塑料袋、针筒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空气的概念和特性,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二、实验探究(15分钟)1. 分组讨论:空气是否占据空间?2. 各小组设计实验,验证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3. 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
三、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2.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占据空间的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空气的概念和特性。
2. 强调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并记录下来。
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空气的概念和特性,探究了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实验结果的解读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六、实验深化(15分钟)1. 针对学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示范,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理解实验原理。
2. 重新安排实验,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验证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3.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七、知识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举例说明空气中其他气体的性质和作用,如氧气、氮气等。
八、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空气的概念、特性和实验结果。
教科版科学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2
教科版科学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2一. 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部分。
这部分内容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探究空气的基本性质,尤其是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空气是一种物质,它和其他物质一样具有体积和占据空间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关于物质、物体和空间的概念。
他们对这些概念有一定的理解,但可能对空气作为一种物质的存在和特性还不够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验探究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发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空气是一种物质,它和其他物质一样具有体积和占据空间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学会观察和思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空气是一种物质,它具有体积和占据空间的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3.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空气占据空间的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气球、塑料瓶、水、吸管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空气的存在。
例如,教师可以拿一个气球,让学生用手挤压气球,感受空气的压力。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空气是一种物质,它和其他物质一样具有体积和占据空间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体验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学生可以用吸管将塑料瓶内的空气吸出来,观察塑料瓶的变化。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让他们描述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并解释空气占据空间的原因。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空气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如呼吸、气球等。
《空气占据空间》教案(精选3篇)
•••••••••••••••••《空气占据空间》教案(精选3篇)《空气占据空间》教案(精选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空气占据空间》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空气占据空间》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2.让学生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使学生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2.让学生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教学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1个玻璃瓶、1个玻璃杯、2个注射器、4根吸管、纸巾2张、1块橡皮。
给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一张。
教学过程一、引入1.师操作演示,吹气球使气球膨胀,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思考:气球为什么变大了?2.为什么平时我们把没盖瓶盖的瓶子压进水里,水进瓶子时有气泡上来?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探究新知1.杯中的纸会湿吗?师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预测: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为什么?2.请各小组实验,请学生思考实验中要注意: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来。
3.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时的现象及自己的思考。
交流:杯中的纸巾有没有被水浸湿,水为什么不能进入杯子里面。
(指名学生回答)小组交流汇报:这两个实验都说明了什么?你们对空气的性质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各组派代表回答)三、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1.出示注射器,引导讲解,让学生分别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气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样大的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2.学生进行实验(两支注射器分别吸入同样高的水和空气),堵住管口用同样大的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优秀9篇】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优秀9篇】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1【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空气能占有空间这一科学观点。
2、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明空气的确占有空间;用对照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察看;在科学事实的基础长进行展望和解说,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记录。
3、感情、态度、价值观:经过实验培育与别人合作的优异习惯,形成尊敬事实、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教课要点】让学生经过自己着手实验研究发现空气是占有空间的。
【教课难点】用实验方法证明空气的确占有空间,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长进行展望和解说。
【教课方法与手段】合作研究、实验法、用实验方法证明空气的确占有空间,空气占有空间的多少是能够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长进行展望和解说。
【教课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1 个玻璃瓶、1 个玻璃杯、2 个注射器、4 根吸管、纸巾2 张、1 块橡皮泥。
给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一张、维恩图一张。
【教课过程】一、空气占有空间1. 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师操作演示,并指引学生思虑:瓶中的水为何会上涨呢?假如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气,能让水上涨吗?2. 出示资料,用这些资料可否让装在瓶子里的水上涨并流出来?(保证不倾斜瓶子)3. 联想平常喝盒装饮料时,有什么经验?这些资料该怎样使用?4. 知道学生疏组实验,提示学生注意察看并思虑: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假如橡皮泥没有完整塞住瓶口,水能上涨吗?是什么原由让水上涨的?假如停止吹入空气,水还可以上涨吗?假如想让瓶中的水不停上涨,你们的方法是什么?5. 分组实验达成后,沟通。
要点解说实验发生的现象。
二、杯中的纸会湿吗?1. 师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展望: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润,为何?2. 请各小组实验,请学生思虑实验中要注意: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备掉下来。
3. 实验记录实验时的现象及自己的思虑。
4.1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科学大象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空气占据空间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上册科学
3.授课时间: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4.教学时数:共90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在本节课中,学生还将学习如何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7. 情感态度: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得到提升,他们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科学学习,并对科学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反思改进措施
在回顾“空气占据空间”这一课题的教学过程后,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同时也认识到了一些教学特色和创新点。以下是我的反思和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实验互动:我采用了生动有趣的实验来引导学生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如吹气球和打气筒实验。这些实验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让他们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和体验科学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8. 学习任务单: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份学习任务单,上面列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以及相关的思考问题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通过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空气占据空间”内容做好准备。
回顾旧知:
空气占据空间教案2篇
空气占据空间教案2篇空气占据空间教案一一、背景和目标所有的物质都占据空间,本课通过系列活动,在学生认识了空气确实存在的基础上,让学生认同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由此逐步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1、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2、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准备每组一个水槽、一个玻璃杯、若干注射器、纸巾、若干水杯等。
教学设计:一、谜语导入T:有一种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却无处不在,你猜它是什么?S:空气。
T:很好,关于空气你知道些什么?S:它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
T:空气既然存在,那它能不能像水、石子、沙一样占据空间呢?(能;不能)意见不一,怎么办?(做试验)对,让实验来说话,所以我给大家带来了这些东西。
T:谁来告诉大家这些是什么东西?(水、石子、沙)T:你是怎么知道的?(用眼睛看到的)是呀,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往下掉,发现了地球引力;莱特兄弟看到小鸟在空中飞翔,发明了飞机;这节课我们也能像他们一样,把我们看到的各种现象,总结出科学的结论。
二、空气占据空间1、介绍空间(乌鸦喝水的故事)T:大家看,杯中的水、石子、沙都占据了杯子的空间,谁能想个办法让杯中的水上升,前提是不许打破杯子,不许把杯子倾斜。
S:用吸管把水吸出来;往杯子里放石子……T:往杯子里放石子,这个办法行不行呢?怎么办?(试一试吧)。
学生演示T:此情此景似曾相识,谁告诉我?(乌鸦喝水的故事)真不错,孩子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T:你们看到了什么?(水在上升)试验成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石子占据了水的空间,所以将水挤上来了。
)T:空气有这样的本领吗?也就是说,空气能占据空间吗?T:假如不用石子,你们能让水上升吗?用空气可以让水上升吗?谁来像个办法试一试。
空气占据空间公开课教案和课件
空气占据空间公开课教案和课件教学目标:1. 感知空气确实存在,感知空气有占据空间的位置、体积。
2. 通过实验知道把装有空气的瓶子倒转,往瓶子里放小纸船,观察到小纸船在瓶子里,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3. 初步建立空间的概念,知道空气存在于空中也有一定的体积。
教学准备:课件、两个空瓶、小纸船、小苏打、白醋、蜡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猜谜语,引出课题。
2. 板书课题:空气占据空间吗?二、新授:1. 出示一杯水问:空气占据空间吗?让学生感知空气的存在。
2. 演示实验(一):验证空气的存在。
a. 把空瓶倒放在水里,用一手堵住瓶口,另一手托住瓶子,问学生瓶子里的空气会怎样?怎样才能知道瓶子里确实有空气?怎样才能把里面的空气赶跑?b. 提出问题后,教师操作课件,并提问:如果把瓶口打开,里面的空气会怎样?为什么?再问:如果瓶子里的空气少了,你认为可能发生了什么变化?再问:空气存在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总结。
3. 出示课件(出示装有水的两个瓶子,其中一个瓶子里放有小纸船)问:瓶子里的空气占据了空间位置,那么,空气有没有占据空间位置的体积呢?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二)你们看到了什么?你又是怎样看到瓶子里的空间被小纸船占满了?为什么我们不用眼睛看却能知道瓶子里的空间被小纸船占满了?下面我们再来做个实验(三)看看结果是什么。
4. 出示课件(出示装有空气的两个瓶子,其中一个瓶子里的小纸船已经溶化)问: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你们知道瓶子里的空间被什么占满了?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它却能知道它占据了空间位置?它与水有什么不同?通过讨论得出结论。
5.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性质。
三、巩固与发展:1. 做一做:学生动手操作。
一个空的饮料瓶里先灌满米(小石子、沙等),然后堵住瓶口倒过来,米会流出来吗?为什么?通过讨论后得出结论。
2. 拓展:假如在瓶口放一小纸船,再把空饮料瓶用力捏紧,又松手,小纸船会不会流出来呢?为什么?通过讨论后得出结论并告诉学生这个道理,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发现,不要轻易地认为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质量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知道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变化(被压缩和扩张)的。
2、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
解释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纸巾、玻璃水槽、毛巾、矿泉水瓶、吸管、橡皮泥、注射器2个、实验记录单
演示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注射器、喷雾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提出研究问题
1、同学们,你们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这段童话故事,看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播放课件)
2、谁能说说聪明的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
(石子有一定的体积,扔下去的时候,小石子占据了水的位置(空间),所以水没位置了,就升上来了。
)
3、如果周围没有小石子,还有哪些物体也会占据水的位置?我们把物体占的位置或地方叫“空间”。
4、同学们,你们还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能占据空间?
举例:粉笔占据粉笔盒的空间,同学们和桌椅占据了教室的空间。
5、你们真是善于发现的孩子,找到了这么多能够占据空间的物体,其实在我们的周围,像水、小石子等固体和液体都要占据空间。
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会占据空间吗?
6、学生大胆猜测。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空气占据空间吗
活动一:验证空气占据空间
1、出示透明玻璃杯:同学们这是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它里面有什么?(空气)
2、教师演示,将纸塞入玻璃杯后倒扣入水槽中,预测:杯中的纸会不会被水浸湿?
3、这只是我们的猜测,那么纸到底会不会湿,下面我们来验证这个问题。
为了更好地实验,老师给大家一点提示,我们来看一下。
指读实验要求:(课件出示)
○1将纸揉成团,塞到杯子底部,不能掉下来;
○2将杯子轻轻地竖直
..倒扣下去一直压到底,不能松手,再轻轻地竖直将杯子从水中拿出来,杯口朝下;
○3用桌上的毛巾将杯子擦干后再取出纸,看看有没有湿。
验证方法明确了吗?还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小心尽量不要弄洒了水,明确分工,不要争抢将玻璃器皿弄打了。
4、小组汇报:在刚才的活动中你们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纸没有湿,说明杯子里水进去了没有?水为什么进不去?杯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了杯中的空间,水就进不去了)还有哪个小组想补充?
5、若有不成功的小组:你们小组反思一下为什么纸湿了?(倾斜,有气泡)
活动二:进一步验证空气占据空间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空气占据空间,你们有没有信心利用这个性质挑战难题呢?
1、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半瓶水、两根吸管和一块橡皮泥,你们能利用这些东西和看不见的空气使水从吸管里流出来吗?不要以为简单老师还有要求:(课件出示)
(1)不能倾斜杯子。
(2)不能压瓶子。
(3)不能用嘴吸。
这样要求你们还能完成任务吗?同学们在做的过程中一定注意要让水流到水槽里。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遇到到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
3、请成功的一个小组给大家讲讲你们是怎么做的?
橡皮泥在这里的用处是什么呢?(堵住瓶口,不让空气跑出来。
)这么做为什么水会流出来?是谁把水挤出来的?(里面的空气多了,多余的空气占据空间,把水挤出来了)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
4、第×小组你们做成功了吗?不成功也是很正常的,科学家们也都是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才走向了成功,才有了新的发现。
三、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1、好了,同学们现在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确实实地存在,并且空气和水、石头等物体一样,可以占据空间。
那么空气占据空间和水占据空间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2、(出示注射器)我们要借助它来研究这个问题,这是什么?介绍各部分名称(筒身、刻度和活塞)它都可以怎么玩?下面我们就用向下压和向上拉的方法来研究水和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3、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1用2个注射器分别抽取同样多的水和空气。
(怎样做到同样多?抽到相同的格)
○2将管口堵住,用力把活塞向下压,注意一定不能让空气或水跑出来,仔细观察注射器中空气和水占据空间的大小变化,并填写好记录表;
○3将管口堵住,用力把活塞向上拉,注意不要把活塞从筒里完全拉出来,仔细观察注射器中空气和水占据空间的大小变化,并填写好记录表。
4、方法明白了吗?同学们先做压的实验做好记录后,再做拉的实验,开始吧!小组进行实验活动。
5、汇报交流:空气和水占据空间有什么特点?(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会变化,水占据空间的大小不能变化。
)
6、解释:为什么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会变化,能被压缩呢?学生尝试解释。
(2名)
7、课件展示,小结:空气是由许多微粒组成的,自由状态下的空气微粒间的距离很大,当我们用力压活塞时,微粒间的距离就会变小,所以能被压缩;而水微粒间的距离本来就很小,不能被压缩了。
8、(课件出示维恩图,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空气和水都会占据空间,空气能被压缩而水占据空间的大小不会变化。
除此之外,
联系前几课的内容说一说空气和水还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四、拓展应用
科学就是为生活服务的,学习科学就要利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同学们看一看:
1、生活中我们每家每户都有下水道,它弯曲埋在地下,生活中的废水都从这里流走了,可是有些进时候不小心它会被脏物堵住了,关于这个难题你们有办法利用今天的知识将它通开吗?用什么工具?
2、其实,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在生活中还有着广泛的应用,你知道生活中
哪些物体应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课件出示打气筒、篮球、喷雾器等)
那么它们都是怎样利用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的?请同学们在课后继续研究。
板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吗?
能被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