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最著名的建筑及造型特征,有哪几种柱式

合集下载

古希腊建筑柱式简介

古希腊建筑柱式简介

古希腊建筑柱式简介一、多利克柱式(Doric Order):多利克柱式产生于希腊本土,这种柱式没有柱基,柱子直接立在建筑物的台基上,柱身粗壮,由下往上逐渐缩小,中间略鼓,好像人的肌肉在负重时的状态,有一种紧张情况下稍稍突起的效果,显示出承受压力时的坚忍、挺拔、严峻的气氛。

柱头简单,由方形顶板和圆盘组成,没有任何装饰,柱子比例粗壮,柱身刻有垂直、平行的浅凹槽,共20条,槽背处理的十分锐利。

多利克柱式约于公元前6世纪定型。

这种柱式的形成时间最早,因为出现于多利安人的城邦中,所以叫多利克柱式。

标准的多利克柱式由基座、柱身、柱间、檐部四个部分组成。

柱身从下向上到其总高度约1/3处,粗细不变,然后就向柱顶方向逐渐变细。

这种比例造成了一种直径向着柱础增大的错觉,使圆柱具有一种独特的凸曲线,体现出刚毅、庄严、朴实而和谐的男人风度。

早期柱身高度为底径的6倍,显得矮胖,至罗马时期柱身增高,为底径的8倍,多利克柱式的柱上楣的结构显示出早期木结构建筑的特征。

大约建于公元前590年科孚岛上的阿尔忒弥斯神庙,是最早的围柱式神庙建筑之一。

公元前6世纪中叶兴建于雅典卫城的雅典娜神庙也属于早期多利克柱式的建筑。

至公元前6世纪末5世纪初,多利克柱式已达到成熟的阶段。

多利克式的代表建筑是帕提农神庙,但因为它供奉的是位女神,所以内部密室用的则是爱奥尼亚式柱式。

二、爱奥尼亚柱式(Ionic Order):爱奥尼亚柱式精巧、纤细、柔美、它有柱基,且柱身比较细长,上下变化不大,柱身凹槽也更细密、更深。

这种柱式的出现稍晚于多利克柱式,主要流传于小亚细亚西部沿海、爱琴海的一些岛屿及希腊本土阿提卡半岛的一些城邦,这里是爱奥尼亚人居住的地区。

爱奥尼亚柱式比多利克柱式增加了一个柱础和两对精美的涡卷形柱头装饰,这种柱头的造型十分优雅,这也是爱奥尼亚柱式最突出的特点,檐壁有浮雕饰带,整体感觉匀称、轻快。

柱身的凹槽也增加了,通常为24条。

爱奥尼亚柱式的柱身较为细长,柱身为底径的8倍,也是上细下粗,但无弧度,柱身的沟槽要深一些,并且呈半圆形,沟槽与沟槽相交处被一平滑条带分开。

古希腊的建筑及室内装饰特点

古希腊的建筑及室内装饰特点

古希腊的建筑及室内装饰特点研究了这么久古希腊的建筑及室内装饰特点,总算发现了一些门道。

先说说古希腊建筑的柱子吧,这可是超级有特点的呢。

希腊的柱子主要有三种,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和科林斯柱式。

多立克柱式特别粗壮,就像那种肌肉发达的勇士一样,给人一种很有力量感的印象。

我记得我看到过帕特农神庙的图片,它的多立克柱式那柱子,仿佛在坚定地支撑着整个神庙,感觉特别稳重。

多立克柱式柱头就是那种简简单单的一个圆盘,就像一个平底锅倒扣在柱子顶上似的。

爱奥尼柱式就不一样啦,比较纤细,看起来就像优雅的女子。

它的柱头有那种卷涡形状的装饰,像是从柱子上长出了两个小旋涡一样,特别有趣。

就好比给柱子戴了一对漂亮的小耳环,有一种很精致的感觉。

再就是科林斯柱式,这个就更华丽了。

柱头就像一个长满了花草的花篮似的,超级复杂。

我就很疑惑啊,这古时候的人怎么会有这么伟大的想象力,能把柱头设计成这样。

说到古希腊建筑的比例啊,也很奇特。

他们特别讲究数学比例关系,整个建筑看起来特别和谐。

比如说,建筑的长和宽,以及柱子的高度、直径和间距等,都像是按照一个什么精确的数学公式来的。

我想这可能就和他们那时候对数学、对美的理念有关系吧。

再讲讲古希腊的室内装饰。

我发现他们很喜欢用壁画来装饰室内。

而且这些壁画内容好多都是神话故事之类的。

诶,你想啊,当他们回到家里,看着满墙的神在那“活动”,肯定就像每天都和神生活在一起一样,真的超级有神秘感。

不过我也有点困惑,这些壁画是怎么画上去的呢,毕竟那时候可没有现在这么高级的绘画工具啊。

还有啊,古希腊的室内好像也有用陶制的装饰品,各种形状的小罐子之类的。

那些小罐子也不简单啊,有的上面也有精美的装饰图案。

就好像我们现在家里摆个花瓶一样,他们的小陶罐不仅仅是个容器,更像是一种艺术品摆放在室内。

不过对于到底有多少种这样以陶制为主要装饰的物件,我还不是特别清楚。

希腊的建筑在布局上也很有特色。

比如一些公共建筑,它们的布局很讲究对称,从卫城上看下去,一些建筑沿着中轴线分布,看起来就很规整。

希腊的三种柱式分别是

希腊的三种柱式分别是

希腊的三种柱式分别是:1、陶立克柱式或多力克柱式DORIC ORDER:是一种没有柱础的圆柱,直接置于阶座上,由一系列鼓形石料一个挨一个垒起来的,较粗壮宏伟。

圆柱身表面从上到下都刻有连续的沟槽,沟槽数目的变化范围在16条到24条之间。

它来自于古埃及,有名的法国埃及学者所命名的先陶立克柱式,是这种希腊柱式的先驱。

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性柱。

著名的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即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2、爱奥尼克柱式Ionic Order:这种柱式比较纤细轻巧并富有精致的雕刻,柱身较长,上细下粗,但无弧度,柱身的沟槽较深,并且是半圆形的。

上面的柱头有装饰带及位于其上的两个相连的大圆形涡卷所组成,涡卷上有顶板直接楣梁。

总之,它给人一种轻松活波、自由秀丽的女人气质。

爱奥尼柱又被称为女性柱。

爱奥尼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和伊瑞克提翁神庙。

3、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它最早可能出现于雅典奥林帕斯山的宙斯神庙,四个侧面都有涡卷形装饰纹样,并围有两排叶饰,特别追求精细匀称,显得非常华丽纤巧。

希腊科斯林柱式的比列比爱奥尼柱更为纤细,柱头是忍冬草形象(或说用毛莨叶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

相对于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装饰性更强,但是在古希腊的应用并不广泛,雅典的宙斯神庙采用的是克林斯柱式。

罗马人将希腊多利克柱式改良,去掉凹槽,加上柱基,成为塔斯干柱式,同时又采取爱奥尼亚柱式的涡卷与科林斯柱式的芼茛叶,结合而成为混合式柱式。

1罗马多立克柱式(著名的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2罗马爱奥尼克柱式(爱奥尼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Temple of Athena Nike)和伊瑞克提翁神庙(Erechtheum)。

)3罗马科林斯柱式(希腊科斯林柱式的比例比爱奥尼柱更为纤细,柱头是用毛莨叶(Acanthus)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

五种柱式规范

五种柱式规范

五种柱式规范罗马柱,作为一种欧洲文化象征的典型符号之一,它用天使般纯洁的爱恋之心,造就了大师们美轮美奂的神话。

古往今来,很多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们都受到了罗马柱形象的影响,创造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不朽建筑杰作。

罗马柱有多种多样的柱头造型,所有柱头都集中在上部凹进去的圆盘上,看上去像顶着皇冠的古希腊神,其华丽精美的外形体现出欧洲的人文特色和宗教特色。

同时,也因为其简单的造型,让那些不会讲故事的建筑师们可以把它用在任何地方。

不管它出现在什么场合,总能让周围的环境充满了惊喜,更别提造就的五种柱式规范,真是绝配!罗马柱最大的特点就是几乎每一个图案都不相同。

而在选择罗马柱图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比例与协调,千万不要为了复杂而复杂。

我国古代建筑是最讲究比例与协调的,随便改变比例,都是大忌。

古埃及神庙是世界最早的建筑之一,里面没有柱子,只是巨大的石块堆砌起来的,但在空间上却是那么协调,这是由于这些巨石之间有严格的黄金分割比例。

由此可见,古代建筑师们已经认识到了比例与协调的重要性。

由于现代建筑需要实用性,这就决定了很多元素都必须精简,不然,再复杂也是没用的。

像古埃及神庙里的图腾柱,表面光秃秃的,没有任何装饰,如果放在现在,肯定会被当做广告牌而招来城管。

1、比例协调2、主次分明3、繁简得当4、尺寸严谨5、画面饱满罗马柱造型丰富,简单又非常讲究比例与协调,但它从不因此而让自己显得繁琐,而是通过一定的手法达到一种精简与秩序,才呈现出那般协调又具韵律感的造型。

罗马柱的艺术性与思想性是统一的,但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它独特的形式,以及雕刻工艺的精湛,成为了我国宫殿、寺庙、廊柱、亭阁等建筑中的重要构件。

罗马柱曾经一度成为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至今还流行于欧洲,从某种程度上说,它甚至比欧洲本土的艺术表现力更加鲜活、生动,充满灵气。

罗马柱造型丰富,图案繁多,所以一定要懂得一些罗马柱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它,也才能给你的设计锦上添花。

西方建筑的五种柱式报告

西方建筑的五种柱式报告
代表建筑:帕提农神庙、阿菲亚神庙
爱奥尼柱式
希腊爱奥尼柱式(Ionic Order)的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爱奥尼柱又被称为女性柱。爱奥尼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Temple of Athena Nike)和伊瑞克提翁神庙(Erechtheum)。其外在形体修长、端丽,柱头则带婀娜潇洒的两个涡卷,尽展女性体态的清秀柔和之美。
混合柱式
是爱奥尼和科林斯混合。罗马柱式比例更为细长,线脚装饰更为复杂,这种柱式是将科林斯柱式的顶端与爱奥尼克柱式的涡卷相结合,使形状显得更为复杂、华丽。柱高跟柱径的比例是10:1,显得纤细秀美。
代表建筑:列雪格拉德纪念亭
塔司干柱式
塔司干柱式是罗马最早的建筑形式,它是陶立克式的一种更粗短的变体,也有人认为,它是希腊柱式基础。但是,罗马建筑最典型的特征是使用非结构柱式,经常是将柱子全部或部分埋入墙中,称为附墙柱或半身柱,有的柱子被做成扁平状,这时人们就称其为壁柱。
塔司干柱式其实就是去掉柱身齿槽的简化多立克柱式,柱础是较薄的圆环面。柱高跟柱径的比例是7:1,柱身粗壮。
代表建筑:伊林斯的柱身与爱奥尼克相似,而柱头则更为华丽,形如倒钟,四周饰以锯齿状叶片,宛如满盛卷草的花篮科斯林柱式:希腊科斯林柱式(Corinthian Order)的比列比爱奥尼柱更为纤细,柱头是用毛莨叶(Acanthus)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相对于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装饰性更强,但是在古希腊的应用并不广泛,雅典的宙斯神庙(Temple of Zeus)采用的是克林斯柱式。。从比例与规范来看,陶立克一般是柱高为底径的4--6倍,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子的1/4,而柱子之间的距离,一般为柱子直径的1.2--1.5倍,十分协调、规整而完美。爱奥尼克,柱高一般为的1/5,柱子之间的距离约为柱子直径的两倍,十分有序而和美。在比例、规范上与爱奥尼克相似。这些比例与规范,与这些柱式的外在形体的风格完全一致,都以人为尺度,以人体美为其风格的根本依据,它们的造型可以说是人的风度、形态、容颜、举止美的艺术显现,而它们的比例与规范,则可以说是人体比例、结构规律的形象体现。所以,这些柱式都具有一种生气盎然的崇高美,因为,它们表现了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与高贵。

古希腊建筑史上的三大柱式

古希腊建筑史上的三大柱式

古希腊里的三大柱式古希腊是西方古典建筑的基石,创造了多种建筑类型,如神庙、露天剧场,广场和柱廊等,其中神庙是古希腊中最重要的类型。

围柱是古希腊神庙的典型象征,即建筑周围用柱廊环绕。

石柱是柱廊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初是用整块石头雕刻而成,后来分段砌筑,石段之间用铁箍固定。

到了公元6世纪,建筑的柱基、柱子、檐部等构件的比例,格式和组合已经有了稳定的套式各做法,后来古罗马人称之为“柱式”。

柱式是古希腊建筑的基本元素,充分体现了简洁、和谐之美。

古希腊人创造的多利克、爱奥尼亚、科林斯三种石柱形式,为日后西方建筑所沿袭。

在古典时期古希腊两种基本的建筑柱式已经形成,即多利克式各爱奥尼亚式。

多利克柱式是希腊大陆上最为流行的建筑风格。

它的设计简单、朴素,柱体厚重、粗壮,柱身由下向上逐渐缩小,中间略鼓出,术身有凹槽,柱头没有装饰,上接方形柱冠。

因为其挺拔、雄壮、所以又被称为男性柱。

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采用的便是多利克柱式。

爱奥尼亚柱式比起多利克柱式而言,显得典雅秀美。

整体来看,它精巧、纤细、有柱基,柱身较细长、匀称,凹槽密而深,柱头带有涡卷形,向下卷成旋涡状,檐壁有浮雕饰带。

因为爱奥尼亚柱柔美纤细,所以又被称为女性柱。

爱奥尼亚柱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它的华丽高贵使古希腊人对它青睐有加。

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庙各伊瑞克提翁神庙即采用了爱奥尼亚柱式。

从古典时期后期开始,小亚细亚地区出现了一种科林斯柱式。

科林斯柱式在爱奥尼亚柱式的基础上发展到更为华丽的装饰,柱头用忍冬叶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装饰性十分强。

它在古希腊的应用并不广泛,后来却深得古罗马人的喜爱。

古希腊的三种建筑柱式

古希腊的三种建筑柱式

古希腊的三种建筑柱式
神庙是古希腊最主要的建筑。

神庙建筑发展到古希腊古风时期(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6世纪)时,形成了它的典型形式—围柱式,即建筑周围⽤柱廊环绕。

先后在古希腊围柱式建筑中出现的三种柱式是:多利亚式、伊奥尼亚式和科林斯式。

多利亚式没有柱基,柱⼦直接⽴在建筑物的台基上,柱⾝粗壮,由下往上逐渐缩⼩,中间略为⿎出,好像⼈的肌⾁在负重,产⽣⼀种紧张情况下稍微突起的效果,显⽰出承受压⼒时的坚忍、挺拔、严峻的⽓氛。

柱头简单,由⽅形柱冠和圆盘组成,没有任何装饰,柱⾝刻有垂直、平⾏的浅凹槽。

著名的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采⽤的是多利亚柱式。

伊奥尼亚柱式精巧、纤细、柔美。

它有柱基,柱⾝⽐较细长,上下变化不⼤,柱⾝凹槽也更细密、更深。

柱头带涡形卷,檐壁有浮雕饰带,整个感觉匀称轻快。

这种柱式被⼴泛应⽤于古希腊建筑中,如雅典卫城的胜利⼥神神庙和伊瑞克提翁神庙。

古罗马的建筑师认为柱式与希腊⼈对⼈体崇拜有关,即多利亚式是对刚强的男性⼈体的模仿。

⽽伊奥尼亚式是对柔和的⼥⼈体的模仿。

以后的希腊⼈⼜在这两种柱式的基础上创造出科林斯式。

科林斯式是从伊奥尼亚式演变过来的,只是柱头更为华丽,像⼀个花篮。

这种柱式在古希腊应⽤的并不⼴泛,主要流⾏于⼩亚细亚地区。

雅典的宙斯神庙采⽤的是这种柱式。

名词解释 西方古典柱式

名词解释 西方古典柱式

西方古典柱式是建筑学中一种常见的柱式体系,用于支撑建筑物的屋顶或其他结构。

这种柱式体系源自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风格,后来被广泛采用和传承至今。

西方古典柱式主要由三种经典柱式构成,它们分别是:
1. 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多立克柱式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柱式,特点是柱身简洁厚实,无基座,顶部有简单的方形檐口(称为“简短”的阿比庇底斯)。

典型的多立克柱式常用于古希腊的神庙和其他公共建筑。

2. 伊奥尼亚柱式(Ionic Order):伊奥尼亚柱式相对较细长,顶部的檐口以卷曲的螺旋形状(称为“伊奥尼亚风琴管”)为特征。

伊奥尼亚柱式起源于古希腊的亚细亚地区,后来也被广泛用于古罗马和罗马复兴时期的建筑。

3. 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科林斯柱式是最复杂、装饰性最强的一种
柱式,其顶部檐口常呈开放的叶状结构。

科林斯柱式起源于古希腊的科林斯城,后来在古罗马建筑和罗马复兴时期得到广泛应用,常见于神庙和重要公共建筑。

这三种柱式体系在古代和后来的西方建筑中被广泛运用,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产生了一些变体和演化。

它们不仅是建筑结构的一部分,也代表了西方古代文明和建筑艺术的精髓。

至今,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这些古典柱式仍然是一种常用的建筑元素,常用于赋予建筑以庄重、典雅和历史感。

[有图]古希腊柱式详解

[有图]古希腊柱式详解

古希腊柱式古希腊柱式古希腊的建筑从公元前7世纪末,除屋架之外,均采用石材建造。

神庙是古希腊城市最主要的大型建筑,其典型型制是围廊式。

由于石材的力学特性是抗压不抗拉,造成其结构特点是密柱短跨,柱子、额枋和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决定了神庙的外立面形式。

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种种改进,也都集中在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和相互组合上。

公元前6世纪,这些形式已经相当稳定,有了成套定型的做法,即以后古罗马人所称的“柱式”。

古希腊柱式有陶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三种形式。

1、多立克柱:陶立克柱式或多力克柱式DORIC ORDER,是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中出现最早的一种。

是一种没有柱础的圆柱,直接置于阶座上,由一系列鼓形石料一个挨一个垒起来的,较粗壮宏伟。

圆柱身表面从上到下都刻有连续的沟槽,沟槽数目的变化范围在16条到24条之间,柱头没有装饰。

它来自于古埃及,有名的法国埃及学者所命名的先陶立克柱式,是这种希腊柱式的先驱。

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性柱。

著名的雅典卫城(Athen Acropolis)的帕提农神庙(Parthenon)即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在希腊,多利克柱式一般都建在阶座之上,特点是柱头是个倒圆锥台,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

建造比例通常是:柱下径与柱高的比例是1:5.5;柱高与柱直径的比例是4或6:1。

多立克式一般柱身比例粗壮,由下而上逐渐缩小,上端直径为下端直径的4/5,细长比1:4-6。

柱知刻有凹圆槽,槽背成棱角,柱头比较简单,无花纹,没有柱础而直接立在台基上檐部高度的比例为1:4,柱间距约为柱么匠1.2至1.5倍。

注:在古希腊无柱础,古罗马有柱础。

2、爱奥尼克柱式Ionic Order:这种柱式比较纤细轻巧并富有精致的雕刻,柱身较长,上细下粗,但无弧度,柱身的沟槽较深,并且是半圆形的。

上面的柱头有装饰带及位于其上的两个相连的大圆形涡卷所组成,涡卷上有顶板直接楣梁。

总之,它给人一种轻松活波、自由秀丽的女人气质。

简述古希腊建筑的三种柱式

简述古希腊建筑的三种柱式

简述古希腊建筑的三种柱式
古希腊建筑几乎是进行建筑时空维度上的分割线,它们对着空间和时间上的运动而生出新的空间组织形式,使空间本身具有了更多的生命力,古希腊建筑有三种特别的柱式:圆柱形、扁担形和线形。

圆柱形是古希腊建筑最常用的柱式,其表现形式为圆柱体体外拯支柱,这种柱子由上到下的节点、木质的窗户和带有圆角的底座构成,柱顶为圆锥形,而且它还拥有独特的浮雕,使柱子造型丰富多彩,通常是原始的多功能空间的定义者,也是古希腊建筑整体外观的主要元素之一。

扁担形柱式又称伊斯法罕柱式,主要用来支撑重型穹顶,这种柱子相较于圆柱形柱子要厚实些,对于古希腊来说,扁担形柱子是它历史上最常见的柱式,它是处理拥有负荷的一种非常穩定的结构方式,通过它可以将大的穹顶负荷分散,减少穹顶的负荷压力,同时也可以把重型结构物穩固地连接在穹顶上,保证大结构物不因风吹雨打而倒塌。

线形柱式也叫弦形柱式,是指柱身本身由数根曲线构成而不是直线,它凝结着古希腊建筑独特的浓郁情调,标志着古希腊建筑最后阶段美学特征的完善。

它的设计有助于更好地抗拉和抗压,有助于减少柱子施工时的集中应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古希腊建筑的抗震能力。

总之,古希腊建筑的三种柱式就是圆柱形、扁担形和线形,它们分别拥有各自鲜明的特色,为古希腊建筑赋予了独特的美感,是建筑史上真正可以长久传承的文化。

古希腊柱式分类

古希腊柱式分类

古希腊柱式分类
古希腊柱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1.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兴起于公元前7世纪,壮而短,有20个
凹槽(flutes),没有柱基,造型简单、厚重,可比作男性,范例如帕
特农神庙(The Parthenon)、火神庙(Temple of Hephaestus)。

2.爱奥尼亚柱式(Ionic order):兴起于公元前6世纪,多用于小型建筑
和神庙内部,柱身有24个凹槽,柱头上有2个涡卷饰(volutes),造
型修长、秀气,可比作女性,范例如伊瑞克提翁神庙(Erechtheion)、雅典娜神庙(Temple of Athena Nike)。

3.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兴起于公元前5世纪,瘦削,柱身
有24个凹槽,除柱头更繁复外,和爱奥尼亚柱式相似,范例如宙斯神庙(Temple of Olympian Zeus)。

以上就是古希腊的三种主要柱式,不同的柱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古希腊最著名的建筑及造型特征有哪几种柱式

古希腊最著名的建筑及造型特征有哪几种柱式

古希腊最著名的建筑及造型特征,有哪几种柱式古希腊的建筑当古希腊到了古朴时期,希腊文化就开始从黑暗时期中逐渐复苏。

由于希腊人相信希腊神话中以宙斯为中心,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中的众神是一群具有人格的神祇,需要建造建筑物来保护祂们,于是选择了麦锡尼文化所留下的方形屋子作为建筑样本;因此在神话时期,主要的建筑都属于神殿。

神殿的基本结构包括了柱顶楣构﹝Entablature﹞、圆柱﹝Column﹞、柱基平台﹝Stylobate﹞三大部分;柱顶楣构又分为横饰带﹝Frieze﹞与楣梁﹝Architrave﹞两部分;横饰带则有飞檐﹝Cornice﹞三槽线饰带﹝Triglyph﹞与排欓间饰﹝Metope﹞两种图 1 ——巴特农神殿高浮雕﹝High-relief﹞式的装饰。

柱顶楣构以上的山形墙﹝pediment﹞是古希腊建筑特色之一,其作用系将屋顶之重量放于直立之石柱上。

它的形状是个等边三角形,并且以下面的那条水平飞檐﹝Cornice﹞,上面两条倾斜檐口为框,中间部分多饰以浮雕。

古希腊人发明了多利克柱式﹝Doric Order﹞、爱奥尼亚柱式﹝Ionic Order﹞与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三种基本柱式。

在这之后,罗马人又发展出托次坎柱式﹝Tuscan Order﹞与复合柱式﹝Composite Order﹞。

多利克风格柱子的特色是坚固与结实,柱头平滑朴素。

这种柱子通常在希腊本土以及它在意大利南部的殖民地和西西里岛流行。

爱奥尼亚风格柱子比较细长高雅。

它的柱头有一对向下卷的卷涡,这种柱子通常在希腊东部以及爱琴海中的岛屿流行。

科林斯风格柱子很少出现在希腊世界里,倒是在罗马神殿经常出现。

它的柱头非常华丽,围绕着芼茛叶的装饰。

多利克柱式多利克式建筑的特色是造型朴实无华、沉稳雄壮,正面多为六根圆柱子。

柱子只有柱头与柱身,没有柱基。

柱头极为单纯是一块方形顶板,柱身有二十个凹槽﹝flute﹞,微凸略呈瓶状,柱头上方再上去则是楣梁与饰以竖条纹的横饰带。

简述古希腊柱式的类型及特点

简述古希腊柱式的类型及特点

简述古希腊柱式的类型及特点古希腊柱式是指古希腊建筑中常用的柱式类型,主要有三种:
1. 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多立克柱式是最早出现的一
种柱式,特点是柱身没有底座,柱顶有磁性的方形檐口,支撑着简
约的方形檐板。

多立克柱式的柱体粗壮短促,适合用于庄重厚重的
建筑,如神庙等。

2. 爱奥尼亚柱式(Ionic Order):爱奥尼亚柱式是一种相对
纤细和优雅的柱式,柱身上部有带有卷曲装饰的底座,柱身中部带
有纵向凹槽。

柱顶有两侧向上弯曲的螺旋装饰。

爱奥尼亚柱式常用
于公共建筑和住宅,给人一种优雅和轻盈的感觉。

3. 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科林斯柱式是最后出现
的一种柱式,最为华丽和装饰性。

柱身上部有装饰丰富的大型底座,柱顶有饰有丰富花纹的叶形装饰。

科林斯柱式常用于富丽堂皇的建筑,如剧院和大型神庙。

这三种柱式都具有椎尖、柱身、底座三个部分,且都具有方形
的基座。

古希腊柱式的共同特点是经过精确的几何计算,使得柱子
的比例美观和谐,给予建筑以稳定感和美感。

古希腊托斯坎尼风格名词解释

古希腊托斯坎尼风格名词解释

古希腊托斯坎尼风格名词解释古希腊托斯坎尼风格名词解释一、古希腊托斯坎尼风格的起源与特点古希腊托斯坎尼风格是指古希腊时期兴起并在托斯卡纳地区盛行的一种建筑与艺术风格。

这种风格在建筑领域中,经常表现为建筑的简洁、对称和谐、大量使用多列柱廉,且注重比例美和装饰艺术。

在艺术方面,托斯坎尼风格主要表现为对人体结构和比例的深刻研究,以及对光影和形式的巧妙处理。

二、古希腊托斯坎尼风格在建筑上的体现1. 柱式:托斯坎尼柱式是古希腊托斯坎尼风格的重要特征之一。

其特点是柱身较为粗壮,柱头简洁大方,底座多呈圆形或方形,整体风格朴实大方。

2. 门廊:古希腊托斯坎尼风格的建筑中,门廊是常见的构筑形式。

门廊通常由多根粗壮的柱子支撑,顶部放置着横梁和覆盖物,给人以稳重的感觉。

3. 建筑整体:古希腊托斯坎尼风格的建筑整体呈现简洁谦和的特点,注重比例和对称美。

建筑物外表常装饰有壁龛、雕塑等艺术品,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效果。

三、古希腊托斯坎尼风格在艺术上的体现1. 人体结构:古希腊托斯坎尼风格对人体结构的研究是其在艺术领域的重要贡献之一。

艺术家们深入研究人体的比例和解剖结构,创作出了具有永恒美感的艺术作品。

2. 光影和形式:托斯坎尼风格的艺术作品在光影和形式的处理上十分讲究,通过精细的造型和巧妙的光影效果,呈现出深邃、优雅的艺术风格。

四、我的观点和理解古希腊托斯坎尼风格以其独特的建筑和艺术特点,对后世的建筑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简洁、对称、谦和之美,体现了古希腊人对理想与完美的追求,是建筑和艺术史上的重要篇章。

在当代,我们依然可以从这种风格中汲取灵感,将其与现代元素结合,创作出更具现代感的作品。

总结回顾:古希腊托斯坎尼风格是古希腊时期的一种建筑与艺术风格,其在建筑和艺术领域的特点和贡献都具有重要意义。

从托斯坎尼柱式、门廊构筑到对人体结构和光影形式的处理,托斯坎尼风格都展现了其独特的建筑美学和艺术魅力。

我对古希腊托斯坎尼风格的理解是,它不仅是古代的经典之美,更是对后人的启迪和引导。

古希腊建筑的三种柱式是什么

古希腊建筑的三种柱式是什么

古希腊建筑的三种柱式是什么?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1、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是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中出现最早的一种(公元前7世纪)。

(另外2种柱式是爱奥尼亚柱式和科林斯柱式),它们都源于古希腊。

在希腊,多利克柱式一般都建在阶座之上,特点是柱头是个倒圆锥台,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柱头没有装饰。

建造比例通常是:柱下径与柱高的比例是1:5.5;柱高与柱直径的比例是4或6:1。

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性柱。

著名的雅典卫城(Athen Acropolis)的帕提农神庙(Parthenon)即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2、爱奥尼柱式(Ionic Order)源于古希腊,是希腊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之一(另外两种是多立克柱式和科林斯柱式)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又被称为女性柱,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

爱奥尼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Temple of Athena Nike)和俄瑞克忒翁神庙(Erechtheum)。

爱奥尼柱式起源于前6世纪中叶的爱奥尼亚,小亚细亚西南海岸和岛屿,上面住着操爱奥尼亚方言的希腊人。

爱奥尼柱式在前5世纪传入希腊大陆。

第一个爱奥尼风格的大神庙,是在被地震摧毁前仅仅存在10年,于前570年至前560年间建于萨摩斯岛的赫拉神庙,建筑师为罗伊科斯(Rhoikos)。

在这里,爱奥尼柱被用来装点最伟大的女神:没有别的更显赫的地方能够让它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展示自己了。

以弗所的阿耳忒弥斯神庙是存在长达6个世纪的爱奥尼神庙,也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同希腊多立克柱式不同,爱奥尼柱通常竖在一个基座上,将柱身和建筑的柱列脚座(stylobate)或平台分开。

爱奥尼柱的柱头由一对标志性的涡形装饰(volute)置于模塑的柱帽(echinus)之上,或是从内绽放出。

柱帽通常附以蛋与标(egg and dart),一种椭圆与箭头交替排列的装饰线条。

古希腊建筑的三种注释

古希腊建筑的三种注释

古希腊建筑的三种注释
古希腊建筑的三种柱式是:艾奥尼亚柱式、多立克柱式(又称为陶立克柱式)、科林斯柱式。

分别简介如下:
(1)艾奥尼克亚柱式(Ionic order):
这种柱式比较纤细轻巧并富有精致的雕刻,柱身较长,上细下粗,但无弧度,柱身的沟槽较深,并且是半圆形的。

上面的柱头由装饰带及位于其上的两个相连的大圆形涡卷所组成,涡卷上有顶板直接楣梁。

总之,它给人一种轻松活波、自由秀丽的女人气质。

爱奥尼柱又被称为女性柱。

爱奥尼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Temple of Athena Nike)和伊瑞克提翁神庙(Erechtheum)。

(2)陶立克柱式(又被称为多利克柱式)(Doric order):
是一种没有柱础的圆柱,直接置于阶座上,由一系列鼓形石料一个挨一个垒起来的,较粗壮宏伟。

圆柱身表面从上到下都刻有连续的沟槽,沟槽数目的变化范围在16条到24条之间。

它来自于古埃及,有名的法国埃及学者所命名的先陶立克柱式,是这种希腊柱式的先驱。

(3)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性柱。

著名的雅典卫城(Athen Acropolis)的帕提农神庙(Parthenon)即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阿波罗神庙也采用多立克柱式,采用青灰色石灰岩作为建筑材料,与周围苍峰,大海,绿树融为一体。

简述古希腊建筑的三种经典柱式

简述古希腊建筑的三种经典柱式

古希腊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一,它的特色之一就是采用了三种经典的柱式。

这三种柱式分别是多立克柱式、伊奥尼亚柱式和科林斯柱式。

这三种柱式在古希腊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古希腊建筑风格的代表之一。

下面我们来简要介绍一下这三种经典柱式。

1. 多立克柱式多立克柱式是古希腊建筑中最简洁、最庄重的柱式之一。

它的特点是柱身直立,上部略微膨大。

柱式带有方形的地台,顶部为平直的方形构件,用于支撑屋顶结构。

多立克柱式柱身充满力量感,给人以稳固的感觉,因此在古典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最典型的代表作品就是雅典卫城的帕台农神庙。

帕台农神庙采用了多立克柱式,整体建筑稳重而又庄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 伊奥尼亚柱式伊奥尼亚柱式是古希腊建筑中比较柔和、优雅的柱式之一。

它的特点是柱身略微向内收缩,再向上微微膨大。

柱式带有圆形的地台,顶部为卷曲的花饰结构,充满了艺术感。

伊奥尼亚柱式多用于女神庙、神殿等建筑中,给人一种柔美和优雅的感觉。

最著名的应用就是在爱琴海岛屿的伊奥尼亚神庙中,这些建筑极富浪漫主义风格,成为了伊奥尼亚柱式的经典代表作。

3. 科林斯柱式科林斯柱式是古希腊建筑中最富艺术感的柱式之一。

它的特点是柱身向上微微膨大,顶部装饰着丰富的花饰构件,如叶片、花朵等,让人感到富丽堂皇。

科林斯柱式在古希腊后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宫殿、办公楼等建筑中的代表柱式。

最著名的应用就是在雅典卫城的半子女神殿中,这座神殿因为其奢华的柱式装饰,成为了科林斯柱式的代表作之一。

这三种古希腊建筑的经典柱式都在古典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的设计特点各具特色,但都体现了古希腊人追求完美和美学的精神。

这种经典的柱式设计不仅影响了古希腊建筑,也对后世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世界建筑史上的宝贵遗产。

在古希腊建筑中,这三种经典柱式的应用不仅体现了古希腊人对建筑艺术的追求,也展现了他们对建筑结构和装饰的巧妙运用。

这些柱式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支撑建筑物的结构,更是为了通过线条和装饰来打造建筑的美感和气势。

古希腊柱式的类型及特点

古希腊柱式的类型及特点

古希腊柱式的类型及特点
古希腊柱式是古希腊建筑中常见的一种柱式体系,主要有三个类型:多立克柱式、爱奥尼亚柱式和科林斯柱式。

多立克柱式是最早出现的柱式类型,其特点是柱身直立且无基座,柱顶有圆环和凸盘,通常带有棱角。

这种柱式比较简洁和稚嫩,体现了希腊古典建筑的朴素和粗犷。

爱奥尼亚柱式是一种更加优雅精致的柱式类型,柱身相对纤细,带有基座和螺旋状的缠绕装饰,柱顶常用螺旋状的带状装饰。

爱奥尼亚柱式注重对称和比例感,展现了古希腊建筑中的优美与精确。

科林斯柱式是古希腊柱式中最华丽复杂的类型,柱身底部有多层雄蕊装饰,柱顶以深蕾叶和爪足装饰为特点。

科林斯柱式体现了古希腊建筑的华贵和细腻,是装饰最丰富的柱式类型,并在罗马建筑中得到广泛采用。

以上三种古希腊柱式类型各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体现了古希腊建筑的审美观念和技术水平。

西方古典柱式

西方古典柱式

西方古典柱式柱式的基本单位由柱和檐构成。

柱可分为柱基、柱身、柱头(柱帽)三部分。

典型的古典柱式包括希腊时期的3种,共有5种:塔斯干、多立克式、爱奥尼克式、科林斯式、复合式。

塔斯干柱式在多立克柱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柱身比例粗壮,由下而上逐渐缩小,柱子高度为底径的4-6倍。

柱基刻有凹圆槽,槽背呈棱角,柱头比较简单,无花纹,没有柱基而直接立在台基上檐部高度的比例为1:4,柱间距约为柱径的1.2至1.5倍。

爱奥尼克式的柱身比例修长,上下比例变化不显著,柱子高度为底径的9至10倍,柱身刻有凹圆槽,槽背呈带状,有多层的柱基,檐部高度与柱高的比例为1:5,柱间距为柱径的2倍。

科林斯式除了柱头如盛满卷草花篮的纹饰外,其它各部分与爱奥尼克式相同。

塔司干式的柱身比例较粗,无圆槽、有柱基的一种简单柱式。

复合式则在科林斯式柱头上加上一对爱奥尼克式的涡卷,柱式趋向华丽、细密、纤巧和豪华。

简介欧洲古代石质梁柱结构的几种规范化的艺术形式。

柱式包括柱、柱上檐部和柱下基座的艺术形式。

成熟的柱式从整体构图到线脚、凹槽、雕饰等细节处理都基本定型,各部分的比例也大致稳定,特点鲜明,决定着建筑物风格。

柱式形成于希腊,而在罗马得到发展。

欧洲古典柱式的渊源在室内外装饰中常常出现所谓的“欧式”风格,而且也可以看到一些“柱式”的装饰处理,本文主要研究这些欧洲古典柱式的渊源。

欧洲古典柱式主要有陶立克式、爱奥尼克式、科林斯式,人像柱式等几种形式,其基本形式在古代希腊就已经形成。

欧洲古典“柱式”这一词,其广义是指古代希腊建筑,主要是神殿的整个样式与结构的系统,狭义则指柱子以及柱子与放在檐部的相互关系和组合顺序,“式”的称号是古代罗马人命名的。

在世界文化艺术发展史中,柱式是欧洲建筑艺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式样,装饰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精神,规范着西方国家所谓的“欧式”建筑文化艺术风格,同时也影响了西方古典家具艺术的结构形式和文化特征。

从现今遗留下来的各时期建筑和家具式样中,都可以窥视到这种柱式的演变转移过来的特征。

三大柱式

三大柱式
ric Order)的特点是比较粗大雄壮,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柱头没有装饰,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性柱。著名的雅典卫城(Athen Acropolis)的帕提农神庙(Parthenon)即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爱奥尼柱式:希腊爱奥尼柱式(Ionic Order)的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爱奥尼柱又被称为女性柱。爱奥尼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Temple of Athena Nike)和伊瑞克提翁神庙(Erechtheum)。
Stiff-leaf capital 僵叶状柱头 带有风格化叶饰的柱头。它是12和13世纪哥特式[GOTHIC]建筑的典型构件。
Bell capital 铃状柆头 像倒置的铃的柱头。
Block capital 方圆柱头 Cushion capital的同义词。
Composite capital 复合柱头 把爱奥尼亚和科林斯建筑柱式 [ORDERS OF ARCHITECTURE]的成分组合在一起的柱头。
Cushion capital 方圆柱头 立方块下部四角作成圆形的柱头。在罗马风式[ROMANESQUE]建筑中常可见到。同义词:block capital。
科斯林柱式:希腊科斯林柱式(Corinthian Order)的比列比爱奥尼柱更为纤细,柱头是用毛莨叶(Acanthus)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相对于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装饰性更强,但是在古希腊的应用并不广泛,雅典的宙斯神庙(Temple of Zeus)采用的是克林斯柱式。
Bastet capital 篮状柱头 有复杂钻孔雕刻的、像篮子的块式柱头。它是拜占庭[BYZANTINE]建筑的典型构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希腊最著名的建筑及造型特征,有哪几种柱式
古希腊的建筑
当古希腊到了古朴时期,希腊文化就开始从黑暗时
期中逐渐复苏。

由于希腊人相信希腊神话中以宙斯
为中心,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中的众神是一群具有人
格的神祇,需要建造建筑物来保护祂们,于是选择
了麦锡尼文化所留下的方形屋子作为建筑样本;因
此在神话时期,主要的建筑都属于神殿。

神殿的基本结构包括了柱顶楣构
﹝Entablature﹞、圆柱﹝Column﹞、柱基平台
﹝Stylobate﹞三大部分;柱顶楣构又分为横饰带
﹝Frieze﹞与楣梁﹝Architrave﹞两部分;横饰带则
有飞檐﹝Cornice﹞三
槽线饰带﹝Triglyph﹞与排欓间饰﹝Metope﹞两种图 1 ——巴特农神殿高浮雕﹝High-relief﹞式的装饰。

柱顶楣构以上的山形墙﹝pediment﹞是古希腊建筑特色之一,其作用系将屋顶之重量放于直立之石柱上。

它的形状是个等边三角形,并且以下面的那条水平飞檐﹝Cornice﹞,上面两条倾斜檐口为框,中间部分多饰以浮雕。

古希腊人发明了多利克柱式﹝Doric Order﹞、爱奥尼亚柱式﹝Ionic Order﹞与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三种基本柱式。

在这之后,罗马人又发展出托次坎柱式﹝Tuscan Order﹞与复合柱式﹝Composite Order﹞。

多利克风格柱子的特色是坚固与结实,柱头平滑朴素。

这种柱子通常在希腊本土以及它在意大利南部的殖民地和西西里岛流行。

爱奥尼亚风格柱子比较细长高雅。

它的柱头有一对向下卷的卷涡,这种柱子通常在希腊东部以及爱琴海中的岛屿流行。

科林斯风格柱子很少出现在希腊世界里,倒是在罗马神殿经常出现。

它的柱头非常华丽,围绕着芼茛叶的装饰。

多利克柱式
多利克式建筑的特色是造型朴实无华、沉稳雄壮,正面多为六根圆柱子。

柱子只有柱头与柱身,没有柱基。

柱头极为单纯是一块方形顶板,柱身有二十个凹槽﹝flute﹞,微凸略呈瓶状,柱头上方再上去则是楣梁与饰以竖条纹的横饰带。

建造于雅典卫城﹝Athens Acropolis﹞上的巴特农神殿﹝Parthenon﹞是希腊本土最大的多利克式神殿。

其周围是由纵边八根、横边十七根的列柱构成,整体比例在协调中带有轻快的节奏感。

至于在希腊本土以外著名的多利克式神殿有公元前六世纪建于意大利帕埃斯图姆﹝Paestum﹞古城的希拉女神庙﹝Temple of Hera I﹞,希拉女神是一位保护航海家的女神。

爱奥尼亚柱式
爱奥尼亚柱式﹝Ionic Order﹞是希腊建筑的第二个系统,发明于公
元前六世纪,盛行于爱琴海岛上以及小亚细亚之海岸线地区。


与多利克柱式相较,爱奥尼亚柱式是比较精致,比较有装饰性的,但也比较女性化。

它的的柱子本身较为修长,柱身上有二十四条凹槽﹝Flute﹞,而且是立于一个有线脚的柱基之上,这些凹槽并非像多利克柱式那样的尖锐,在顶部的地方也用线脚将凹槽连在一起。

爱奥尼亚柱式也不同于多利克柱式纯为一种抽象之物,它的柱头拥有一对向下卷的卷涡﹝volute﹞,很明显是从自然界得到灵感。

这两个卷涡将柱子之承载能力沿着楣梁展开,使纤细的柱子得以在视觉上与楣梁以上的重量得到平衡。

爱奥尼亚柱式楣梁﹝Architrave﹞上边之横饰带﹝Frieze﹞通常有水平浮雕而无三槽线饰带﹝Triglyph﹞与排欓间饰﹝Metope﹞之分,以加重水平之视觉效果,这整个感觉和多利克柱式之强调垂直是很不相同的。

早期的爱奥尼亚神庙经常健在靠近水边的地方,刚好与突兀于地平在线之多利克式神庙相反。

最早之爱奥尼亚式的神庙是在公元前560 年至550 年间,列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建于土耳其艾菲索斯﹝Ephesus﹞的阿特密斯神庙﹝Temple of Artemis﹞。

Artemis 是希腊文的狩猎之神,到了罗马时代就称为黛安纳﹝Diana﹞。

除了阿特密斯神庙之外,像雅典之阿西娜胜利女神神庙﹝Temple of Athena Nike﹞与艾瑞克提恩﹝Erechtheum﹞神庙也是著名的爱奥尼亚式的神庙。

科林斯柱式
最早的例子是位于巴塞地方阿波罗神庙中的一根独立柱子,据说发明者的创作感灵乃是一个外覆芼茛叶的奉献篮。

与多利克柱式的抽象特质、爱奥尼亚柱式的优美曲线相比,科林斯柱式更显得有机化与装饰性。

不过它并不是一个从自己独自发展出来的系统,而是交互的使用属于多利克与爱奥尼亚柱式的元素,即使是芼茛叶在公元前五世纪也经常被使用于墓碑的装饰上。

目前可以看到的科林斯式古希腊建筑,首推位于雅典的宙斯神庙﹝Temple of Zeus﹞。

在希腊化时期,这座神庙是希腊本土最大的建筑物。

前述三种古希腊建筑柱式,不论是在西方或东方,至今仍然继续被运用。

美国国会大厦、台北市的台湾省立博物馆以及及新竹狮头山在日据时代所建的佛教庙宇等,都能看到这些希腊式之石柱。

希腊神庙之内部均甚为狭小,仅有祭司及领袖方能进入屋内,其余参加群众均在神庙前设有祭坛之广场举行敬拜仪式。

神庙内没有任何窗子,所以内部十分阴暗,完全依靠从面向东方的门口所引进的光线照明,以达到制造神秘气氛的效果。

灰石与大理石是古希腊神庙的主要建造材料,但是后者较为昂贵。

希腊神庙在连接的地方是不用胶泥的,而是将石块表面磨平,以增加接触面积,并在连接处内部加上金属固定物等,使连接处不致于脱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