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关系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原理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原理(根本观点)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不承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所在)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反对形而上学。
【联系的观点】1.普遍联系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任何事物都同周围的事物有条件联系着,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反对:反对孤立的看问题和主观臆造联系的做法。
运用: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②兴建四大工程(西气东输、西电动送、青藏铁路、南水北调),加强地区之间经济联系;③开通政府网站,沟通政府与群众联系;④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当前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⑤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生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2.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既不能忽视联系,也不能否定联系,更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否则就会受到联系的报复。
(2)人们可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并不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人们只有遵循事物本身的固有联系进行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方法论:人们既要承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反对: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
3.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是整体的部分,整体处于统帅地位。
部分也影响整体。
(整体和部分在事物中地位和功能是不同的:整体居于主导、统帅和决定的地位,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当部分合理组合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反之欠佳组合,就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1.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观,是关于客观世界存在和发展状况的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立足全面、整体地了解世界;形而上学用孤立和静止的观点看问题,以片面、局部的眼光来观察世界。
2.对立与分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没有什么事物是绝对孤立的,任何事物只有在一定的联系中才能存在和发展,离开同其他事物的联系,绝对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因而唯物辩证法要求用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来观察事物。
在研究个别事物时,不要忽视它同周围有关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研究某一部分时,不要忽视它同整体以及整体中其他部分的联系。
例如,我们在研究中国发展问题时,不能孤立地就中国而研究中国,而是要把中国放在整个国际环境、世界格局之中来进行研究。
形而上学的观点恰好相反,他们总是试图找到了事物之间固定不变的“界限”,而把一个个事物孤立起来进行研究。
实际上这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会使我们的认识走入误区。
也就是说,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或现象都是孤立存在的,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部分,不见全体。
科学的发展有力地证明了唯物辩证法用联系的、全面的、整体的观点看待世界是正确的,形而上学用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则是错误的第二,运动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不仅存在着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且存在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发展表现为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其实质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
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静止不动的,即使承认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也只承认机械运动,只承认量变,认为事物的变化只有数量的增减而无本质的变化,一种事物只会产生同样的事物;看不到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更看不到事物的变化会使自己转化为性质不同的另一种事物,因此我们说它实际上是静止不变的观点来看待世界。
论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差异和观点
论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
义的主要差异和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是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流派,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主要差异和观点。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运动和变化,认为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则更加强调物质的静止和不变性。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推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则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外部因素推动的。
再次,辩证唯物主义强调认识的辩证性,认为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则更加强调认识的直观性和局限性。
最后,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标准,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则更加强调理论的重要性和权威性。
总的来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物质观、运动观、发展观、认识论和实践观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和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更加全面、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是一种更加科学和先进的哲学思想。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演变过程及他们之间的联系
中华民族是崇尚辩证思维的智慧民族,虽没能像西方那样使辩证法最终走上成熟和科学的形态,但中国历代贤哲们那充满朴素辩证法的光辉思想,在世界辩证思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激荡起醉人的浪花:“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对事物矛盾转化现象的深刻认识,已暗暗触及到“辩证法的精华”;《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的两点论,更是闪烁着对立统一思想的光辉……
后来,黑格尔从西方形而上学所包含的“抽象和不变化”的含义中引伸出一种方法论的意义,即:反辩证法的思维方法,称之为“知性的形而上学”,从此形而上学一词就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纯哲学,其二则指反辩证法的思维方法。
现代西方学术界经常在第一种含义上指称形而上学,黑格尔本人和马克思主义者都是在第二种含义上使用这一概念,高二《思想政治》教材在论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等内容时,也正是在这一含义上来彻底揭露形而上学反科学的本来面目的: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唯物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科学宇宙观相反,它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来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静止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否认事物的矛盾,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这种观点不仅不能解释事物质的多样性,不能解释一种质变为他种质的现象,相反,还会导致把事物发展的根源归于上帝或“绝对观念”,而走向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作为一种关于宇宙发展法则的静止的、僵化的见解,既可存在于唯物主义体系之中,也可存在于唯心主义体系之中,但不论在哪一体系,它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都是错误的、歪曲的、反科学的,都必须给予坚决的批判。比如:产生于17、18世纪近代欧洲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机械的、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不仅使其抵挡不住唯心主义的猛烈进攻,而且还在社会历史观上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了唯心主义。实践表明:唯物主义离不开辩证法,辩证法也离不开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是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必须坚决反对唯心主义,反对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种种分歧
总结
坚 持 唯 物 辩 证 法
反 对 形 而 上 学
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3.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的方法论要求
知识拓展
第二、唯物辩证法揭示了发展的源泉,即事物内部矛盾双方 的对立统一。所以,唯物辩证法必然承认事物的发展,认矛盾,也就否认了事物的 变化和发展,只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它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 因而看不到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不能理解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 物的灭亡,只好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归结于外力的推动。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唯物辩证法 分歧之一 分歧之二 分歧之三 焦点和 根本分歧
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全面的观点
形而上学
孤立的观点 静止的观点 片面的观点
承认矛盾,事物内部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否认矛盾,事物变化 原因是外部力量推动
温馨提示: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基
本观点);实质和核心是矛盾观点(根本观点);根本要求是创新。
知识拓展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 盾,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第一、唯物辩证法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即联系是相互 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双方之间的联系。因此,辩证法承认矛盾, 就必然承认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主张用联系的观点去看问 题。相反,形而上学否认矛盾,就必然否认事物的普遍联系,主张 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总之,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种种分歧,究其根本原因,
关键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
展的源泉。
3.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的方法论要求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精品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们的分歧表现在四个方面,1.即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2.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3.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4.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则是二者的根本分歧.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这四点分歧并不是并列的,其中关于事物发展原因问题上的分歧是它们的根本分歧,这主要是因为:首先,矛盾的观点揭示了任何事物都包含了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任何事物都有两点,要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就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克服片面性,而形而上学否认矛盾,则主张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其次,矛盾的观点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即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也就必然承认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相反,形而上学否认矛盾,则主张用孤立点看问题.第三,矛盾的观点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即事物内部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斗争引起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也就必然承认事物的发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而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也就否认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则主张用静止点看问题.它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看不到事物发展的源泉,不能理解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把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原因归结于外力的推动.从而可见,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种种分歧,究其根本原因,关键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这一分歧从根本上决定了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同时也决定了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最初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一部著作的中译名,后转为哲学名词。
从黑格尔开始,把形而上学用作反辨法的同义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形而上学的特点是同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世界,否认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因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
形而上学与唯物辩证法的区别
形而上学与唯物辩证法的区别形而上学和唯物辩证法是两种有广泛影响的哲学思想,它们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区别。
形而上学是以“形而上”范畴为基础的哲学,其主要追求的是宇宙的本质以及唯一真理,因此具有一种“超乎现象”的独特性质。
另一方面,唯物辩证法主要关注现象,认为宇宙是由物质和能量组成的,其变化和发展是由其内部客观规律决定的。
由此可见,形而上学和唯物辩证法之间在思想哲学上存在着重要的区别。
谈论形而上学和唯物辩证法之间的区别,首先要强调的是它们关于宇宙本质的不同观点。
形而上学主张,宇宙就像一张复杂的棋盘,所有的东西都是矛盾的,但也都有内在的决定性关联。
它注重宇宙的本质和原理,认为宇宙是有智慧和目的的。
另一方面,唯物辩证法对宇宙进行了质疑,它认为宇宙是物质和能量,并不存在任何高等的本质或原理,它的发展和变化是由客观规律决定的。
此外,形而上学和唯物辩证法之间还存在着从“怎么样”到“为什么”的概念差异。
形而上学认为,宇宙的原理和本质是推导而来的,而唯物辩证法的重点则是要抓住宇宙规律的可见性,从中发现万物的原因。
此外,两者在认知范式上也有差异,形而上学偏向于宇宙存在的内在原理,而唯物辩证法偏向于宇宙理性发展的客观规律。
最后,形而上学和唯物辩证法之间的区别还体现在它们对事物发展的不同理解上。
形而上学的信念是,一切最终会成为完美的,物质世界是一个完美的运动,人在这个运动中要探索出可以改善世界的高效方式。
而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个事物都是一个有限的整体,它会永远发展、演变,而且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内在规律,不同的事物也有不同的规律发展方式。
综上,形而上学和唯物辩证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它们关于宇宙本质的不同观点,以及它们对事物发展的不同理解。
形而上学更关注宇宙的本质,注重超乎现象的思考,而唯物辩证法更关注现象,追求客观实践,以抓住宇宙规律的可见性。
因此,在哲学思想上,形而上学与唯物辩证法的区别非常明显。
坚持唯物辨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发展的 观点与 静止的 观点的 对立
全面的 观点与 片面的 观点的 对立
是否承认矛 盾,是否承 认事物内部 的矛盾是事 物发展的源 泉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1)分歧之一: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 观点的对立
复 习
什么是联系?为什么说联系是普遍的?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联系地看 问题,反对孤立地看问题
(3)我们要正确地观察和分析形 势,学习和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 策,同样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 而上学。
加强廉 政建设, 反对腐 败现象
安徽省原副省长受贿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分析我们的党风问题?
首先,要以一分为二的矛盾观点看,绝大多数 党员是好的,这是主流,少数党员的腐败只代 表了支流。事物的性质主要是有矛盾的主要方 面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仍是一个伟大、光荣、 正确的党。
论述题 加强廉政建设,反对腐败现 象,既是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的问 题,也是我们青年学生所关心的 社会问题。请说明在对这一问题 的认识上,怎样坚持辩证法,反 对形而上学。
(1)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就 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全 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和防止用孤立的、 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3)以下成语,俗语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D ( ) 1、滴水穿石 2、物极必反 3、刻舟求剑 4、断章取义 5、墨守成规 6、失败乃成功之母 7、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8、统筹兼顾 A. 1、3、5 B. 4、7、8 C. 2、6、7 D. 3、4、5 (4)在下列顺境和逆境的表述中,最能够体现 唯物辩证法观点的有( C ) A. 逆境对人才成长有利 B. 顺境对人才成长有利 C. 顺境逆境都只是一种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 能起作用 D. 无论顺境逆境都无碍于人才成长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知识点汇总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知识点汇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是高中政治哲学课本的内容,哪些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知识点1、发展的观点(普遍性及实质)【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①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②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③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2、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事物发展趋势原理、事物发展途径原理)【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3、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状态原理)【原理内容】:⑴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⑵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⑶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①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③.控制量变,坚持适度原则4、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的原因、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原理)【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哲学第三单元Ⅳ-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二、例题练习
1、在对2008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任务部署 在对2008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任务部署 2008 稳中求进” 好字优先”格外引人关注。 中,“稳中求进”和“好字优先”格外引人关注。 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稳”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进”是经济发展的 方向;相比“又好又快”的说法, 方向;相比“又好又快”的说法,“好”字如今 又被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从哲学上看, 又被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从哲学上看,体现了 A、联系是可以创造的 B、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 全面的、 C、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D、质变高于量变
(2)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谈谈实施 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 从紧货币政策的必要性。 从紧货币政策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和变化发展的。 ①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和变化发展的。根据目前的经济 形势和物价状况, 形势和物价状况,适时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加强宏 观调控,有利于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观调控,有利于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 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与特点, 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与特点,实施不同的货 币政策,才能有效解决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问题, 币政策,才能有效解决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问题,促 进经济稳定增长。 进经济稳定增长。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创新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 (1)创新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 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 (2)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腐朽的内 具备了旧事物不具备的积极因素,从这一意义上讲, 容,具备了旧事物不具备的积极因素,从这一意义上讲, 创新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新旧事物的决裂。 创新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新旧事物的决裂。旧事 物是新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 物是新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继 承和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从这一意义上讲, 承和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从这一意义上讲, 新旧事物之间又存在着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新旧事物之间又存在着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辩证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 (3)辩证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是肯 定与否定、克服与保留的统一。 定与否定、克服与保留的统一。题目观点仅仅把创新理解 为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与克服, 为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与克服,而忽视了新事物对旧事 物的肯定与保留,是片面的,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物的肯定与保留,是片面的,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特征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特征的关
系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特征关系体现在多个方面,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哲学史上的重要争论点。
首先,在对待世界本质的看法上,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而形而上学则往往倾向于将世界的本质归结为某种超自然的、非物质的因素,如理念、意志等。
这种对世界本质的不同理解,导致了两者在解释世界现象时的根本差异。
其次,在认识方法上,唯物辩证法坚持实践的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而形而上学则往往脱离实践,陷入空洞的思辨和推理。
这种不同的认识方法,使得两者在对待科学和社会问题时产生了截然不同的观点。
再次,在对待事物发展的看法上,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而形而上学则往往将事物看作是孤立静止的,否认事物之间的矛盾和变化。
这种对事物发展的不同理解,导致了两者在解释社会历史变迁时的根本分歧。
最后,在对待变革的态度上,唯物辩证法认为变革是必然的,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力量。
而形而上学则往往害怕变革,试图用静止的观点来维护旧有的秩序和观念。
这种对变革的不同态度,使得两者在对待社会改革和进步时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立场。
综上所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特征关系体现在多个方面,这些方面的对立使得两者在哲学、科学、社会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截然不同的观点和立场。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关系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关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相互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认为物质存在于意识之前,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而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辩证法是它们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对立统一的理论,形而上学则是这两者的相互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存在于意识之前,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是人类意识的产物。
在这两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对立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有着不同的立场和观点。
唯物主义是一种关注物质世界和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认为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是由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而唯心主义则是一种关注意识和精神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强调意识的决定作用,认为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是由人类的意识和精神所决定的。
在这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辩证法是关于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辩证法是它们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对立统一的理论。
它是关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哲学理论。
它强调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统一性。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是两者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转化的关系。
在辩证法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一种对立的关系,是两者之间相互对立的关系;又是一种统一的关系,是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是它们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对立统一的理论。
形而上学是一种关于事物本质和存在的哲学理论。
在辩证法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是形而上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形而上学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一种对立的关系,是两者之间相互对立的关系;又是一种统一的关系,是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
试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与根本分歧
试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与根本分歧,并说明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怎样才能坚持唯物辩证法、克服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是关于世界如何存在的两种根本不同的观点。
它们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事物只有在一定的联系中才能存在和发展,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因而它主张用联系的观点来观察事物。
形而上学否认事物的普遍联系,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
因而它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只见局部,不见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第二,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不仅有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且有性质的根本变化。
发展就是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的过程。
因而它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一切事物。
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在本质上是不变的,即使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一类事物只能产生同一类事物,不会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因而它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只见事物的现在,不见其过去和未来;只见一个个孤立的片段,不见总过程。
第三,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因而它主张用矛盾的观点来观察问题,坚持两点论。
形而上学则根本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外力推动的结果,因而只看到矛盾的一个方面,看不到另一方面,坚持一点论。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因为只有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才能科学地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坚持发展的观点;而且只有坚持发展变化的观点,才能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联系实际上是一事物的发展变化引起其他事物的发展变化,一要素的发展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发展变化;并且,矛盾是世界最普遍最重要的联系。
初中辩证法基础知识点整理
初中辩证法基础知识点整理辩证法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理论。
它包含着世界的发展规律和认识的规律,并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辩证法是我国古代哲学宝库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学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阶段是学生对辩证法最基础的了解和掌握时期,下面就初中辩证法基础知识点进行整理:一、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法的一个重要派别,与形而上学相对立。
形而上学是指从物质之外寻求事物的根本原因和本质,强调事物的矛盾、对立和固定性;而唯物辩证法则认为事物是内外联系、矛盾统一的,主张从物质本身寻找事物的根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和变化,理论上推崇实证主义;而形而上学则倾向于宿命论,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
二、辩证观察世界的方法辩证观察世界的方法是辩证法的基本方法之一,是指通过抓住事物的矛盾、对立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全面分析和把握问题。
辩证观察世界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性:辩证观察世界方法要求我们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全面地看待问题,不片面和偏狭。
2.发展性:辩证观察世界方法要求我们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把握事物的阶段性和发展方向。
3.矛盾性:辩证观察世界方法要求我们抓住事物的矛盾、对立的存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理解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原动力。
三、事物的矛盾和发展规律事物的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基础和动力。
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包括对立统一、量变质变等形式。
在事物内部矛盾统一的基础上,事物发展经历着始终如一的变革过程,表现为事物的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四、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实践在认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辩证法的重要观点之一。
人们通过实践对世界进行认识和改造,并通过实践检验和修正自己的认识。
实践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基本方式,是人类认识世界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是辩证法的基本要素之一,矛盾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中。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构成运动和变化,而形而上学则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构成运动和变化,而形而
上学则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构成运动和变化,而形而上学则只承认运动,否认联系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形而上学则否定运动和联系,用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形而上学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描述就是:指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所以形而上学对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否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讲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教学目标:通过对学生深入进行唯物辩证法的教育,使学生能从整体上初步把握二、三、四可知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划清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界限;通过分析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观察和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
教学重点: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教学难点: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教学方法:实例分析法和讲解法教学过程:一、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涵义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其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辩证法来源于古希腊文,其早期含义是进行谈话、进行论战的意思。
古希腊哲学家把在论辩时揭露和克服议论中的矛盾以求得真理的艺术叫做辩证法。
柏拉图把辩证法引入哲学,把它作为研究概念思维艺术的专门科学。
2、形而上学是与唯物辩证法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源于古希腊文,形而上学的本意是“物理学后编"。
从黑格尔开始,就把形而上学用作反辩证法的同义语,也就是说,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论。
3、两种对立发展观的具体表现:二、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1、为什么说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这一点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首先,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即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双方之间的联系。
辩证法承认矛盾,就必然承认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相反,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也就必然否认事物的普遍联系,主张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其次,它揭示了发展的源泉,即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所以,唯物辩证法必然承认事物的发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而形而上学由于否认矛盾,也就否认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只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它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因而看不到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不能理解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只好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于外力的推动。
从上述分析可知,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种种分歧,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
2、哲学中的“两个对子”的关系(1)“两个对子”的含义:一是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二是指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2)“两个对子”的区别:分别回答哲学中两个不同的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在于对世界的本原是什么问题的不同回答;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在于对世界状况怎么样问题的不同回答。
因此,辩证法不等于唯物主义,形而上学也不等于唯心主义。
(3)“两个对子”的联系: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影响和制约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它们都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各有唯物和唯心之分,唯物和唯心也各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别.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歧的基本要求(1)总的: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2)具体:①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②注意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
③把唯物辩证法同实践、调查研究密切结合,加以灵活运用。
④坚持辩证法与坚持唯物论的统一。
课堂思考1:坚持辩证法与坚持唯物论是否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与辩证法是统一的.因为,它们的研究对象是同一的,即客观物质世界.两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是坚持辩证法的唯物论,辩证法也离不开唯物论.只有坚持辩证法,才能将唯物论贯彻到底.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总特征——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永恒发展的观点核心——对立统一规律课堂思考2:如何认识当前一些党员和干部存在的腐败现象?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我们看问题要坚持全面的观点,分清主流和支流,克服形而上学的片面性和绝对化。
腐败现象是客观存在,但是毕竟只是发生在少数党员、干部身上,这是支流;广大党员、干部主流是好的。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要具体地分析事物的联系,反对主观臆造的虚假的联系。
要看到腐败现象的产生,有复杂的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它与党的性质、宗旨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是根本不相容的,二者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同时,也要看到反腐败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并不是只有我国存在腐败现象。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联系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坚持联系的观点就要看到一事物同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防止和反对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
反腐败同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开展反腐败斗争是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只有深入持久地反腐败,才能更好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证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
热点导引: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要协调进行[热点材料]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把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协调推进。
[分析点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统筹安排,使之协调发展,这坚持了从矛盾的两个方面看问题,反对一点论,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全面的观点。
当然,此问题也可以从联系的角度进行分析。
针对练习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B)A.是否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B.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C.是否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2、以下成语、俗语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C)①滴水穿石②物极必反③刻舟求剑④断章取义⑤墨守成规⑥失败乃成功之母⑦不依规矩,不成方圆⑧统筹兼顺A.①②③ B.④⑤⑥⑦ C.③④⑤ D.③⑤⑧3、下列说法中,符合辩证法的有(D)A.是亦彼也,彼亦是也B.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C.和谐就是美和善D.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4、列宁说:“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这是因为(B)A.矛盾就是对立统一B.矛盾是事物联系的基本内容和发展动力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世界上普遍存在着矛盾5、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些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政策是其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哲学上讲,这些地方政府的做法①没有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C)②没有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③是用形而上学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④坚持了辩证法,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6、中央党校教授王长江说。
“执政有个性,更有共性,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当然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但同时,也不能不学习和借鉴外国政党执政的经验教训。
吸收借鉴其他政党活动共同遵循的规律,也就是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
”此话主要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是(A)①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是对立统一的②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③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④一切从实际出发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辨析题: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可以概括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和"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分歧。
答案:(1)这个概括不全面,它只概括了发展观点与静止观点的对立。
(2)二者的分歧还包括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3)而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则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8、2003年5月22日,《人民日报》报道,陕西省周至县出产的猕猴桃曾热销各地,但是近年来其品质和声誉都急剧下降,特别是去冬今春,猕猴桃滞销,一些果农和冷库经营者蒙受重大损失。
究其原因,一些果农在生产季节,不讲科学,盲目追求大果、高产,不同程度地使用果实膨大剂,致使果品质量下降,消费者不仅从口感,更从消费安全角度考虑,对施用膨大剂的猕猴桃心存疑虑不敢吃了。
(1)猕猴桃从热销到滞销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2)从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看,它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哲学启示?答案:(1)猕猴桃从热销到滞销,充分说明了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各向自己的相反方向转化.(2)第一,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科学,尊重自然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客观要求,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第二,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商品经济活动中,要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把时间和精力用于产品品种的改良和优化及拓展市场上,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9、材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现在研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条件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
实施这个战略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必须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
必须紧紧依靠西部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同时,国家要逐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并通过政策引导,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
西部开发要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植树种草,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调整产业结构。
优先发展科技教育。
(1)上述材料包含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2)这些道理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答案:(1)上述材料包含的道理有:第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第二,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第三,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第四,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2)第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一事物和周围事物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局部和整体的联系。
“实施这个战略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正是这一原理的体现。
第二,内因是根据,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事物发展是内、外因作用的结果。
“必须紧紧依靠西部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牲,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既要加大投入,进行引导,支持和帮助,体现了内外因关系的原理。
第三,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要突出重点、分阶段、有步骤地逐步实施和推进”,这体现了量变与质变关系的原理。
第四,“西部开发要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统筹兼顾搞好其饱一系列工作,这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