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物理实验归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重要实验
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纸板的作用(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2.纸板与镜面的放置要求及目的(相互垂直,用于验证三线共面).
3.光路的确定(描出两点,连接并标出方向).
4.纸板可以折转的作用(验证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5.将光线沿反射光线入射到镜面,反射光线沿原来的入射光线方向射出(光路可逆).
6.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角的目的(①避免实验结论的特殊性和偶然性;②验证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7.实验结论(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法).
2.实验仪器的选取.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玻璃板透明,易于确定像的位置);
(2)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用来确定像的位置、对比物像的大小关系);
(3)选用较薄的玻璃板(避免出现较明显的重影现象);
(4)刻度尺的作用(测量像距和物距);
(5)用方格纸代替白纸的好处(测量像距和物距更方便).
3.实验环境暗一些(环境光线较暗时,实验现象更明显).
4.平面镜的放置(垂直于水平桌面,否则像与物无法重合).
5.用光屏无法承接到像(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6.多次改变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进行测量的目的(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7.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①物像等大;②物距等于像距;③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④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⑤所成的像为虚像).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器材的组装(在光具座上从左向右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2.凸透镜焦距的判断(①定义法;②成等大实像时,物距等于2倍焦距).
3.刻度尺的读数.
4.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5.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的目的(保证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6.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的方法(缓慢地多次前后移动光屏,并不断比较光屏上像的“清晰程度”,直到光屏上的像“最清晰”为止).
7.像的位置因蜡烛烧短而变高后的调整方法(①将光屏向上移动;②将蜡烛向上移动;③将凸透镜和光屏同时向下移动).
8.光路可逆性的应用(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和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互换,等同于物体和光屏互换位置,若互换前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互换后仍然能够呈现清晰的像).
9.用发光二极管代替蜡烛的好处(所成像比较稳定,且更容易比较大小).
10.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始终无法得到清晰的像(可能原因: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或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焦点上;或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倍焦距).
11.遮住凸透镜一部分后的成像情况(仍然能够成像,且仍然是完整的像,但像会变暗一些).
12.在物体和凸透镜之间加远视镜片、近视镜片后的成像情况(远视镜片为凸透镜,近视镜片为凹透镜,加远视镜片后相当于减小了凸透镜的焦距,加近视镜片后相当于增大了凸透镜的焦距).
四、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2.控制变量法的应用(①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只改变压力的大小,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②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只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保持压力大小相同).
3.转换法的应用(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4.拉动弹簧测力计时的注意事项(保证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即保证滑动摩擦力与拉力二力平衡).
).
速度大小不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运动速度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5.
6.保持弹簧测力计不动,改为拉动木板的好处(易于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且拉动木板时可以不用保持匀速).
7.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且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五、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1)探究平衡的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保持物体两端所受力相同,扭转物体,观察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探究平衡的两个力是否大小相同(保持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且两端的钩码数目不同,判断物
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3)探究平衡的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保持两个力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让两个力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选择小车而不选择木块的原因(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3.实验的改进方法(用卡片代替小车).
4.定滑轮的作用(改变力的方向,减小摩擦力).
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2.选用海绵的原因(易于形变,实验现象明显).
3.转换法的应用(用海绵的形变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4.控制变量法的应用(①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控制压力大小不变;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控制受力面积不变).
5.实验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
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七、探究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2.实验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轻轻按压金属盒橡皮膜,U形管中的液柱若发生变化,则说明气密性
良好,若液柱不发生变化,则说明漏气).
3.U形管压强计使用前两边水面不相平(拔下橡皮管重新安装,使U形管两边水面相平).
4.转换法的应用(通过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高度差越大,产生的液体压强越大).
5.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1)探究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的大小关系(控制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不变,只改变探头的朝向).
(2)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控制液体密度和探头的朝向不变,只改变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
(3)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控制深度和探头的朝向不变,只改变液体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