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总结:原子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原子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原子一、原子概述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它是构成分子和所有化学元素的最小单位。
原子由原子核和环绕其周围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包含了质子和中子,而电子则在核外的特定轨道上运动。
二、原子核与电子1.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2. 电子:带有负电,围绕原子核运动。
电子的运动轨迹形成了不同的能级和亚能级。
三、原子的性质1. 原子序数: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也是原子核外电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2.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原子核的质量决定,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近,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与1/12个碳-12原子质量的比值。
3. 同位素: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即相同数量的质子)但不同质量数(即不同数量的中子)的原子称为同位素。
四、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
表中元素按照周期(横行)和族(纵列)分布,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位于同一族。
五、化学键1. 离子键: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静电相互吸引形成的化学键。
2.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一对或多对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3.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可以自由移动,形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化学键。
六、原子的化学反应原子通过得失电子或共享电子形成化学键,从而参与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遵循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七、原子的表示方法1. 元素符号:一个或两个字母的符号代表一种元素,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相应的数字表示一个化合物的组成。
八、原子的分类1.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容易形成正离子。
2. 非金属元素:通常不导电,容易形成负离子。
3. 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不易与其他元素发生反应。
九、原子与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组合。
分子可以是同种原子组成的单质分子,也可以是不同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分子。
初三化学原子知识点

初三化学原子知识点关于初三化学原子知识点1.原子的概念和特征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特征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非常小,原子是不断运动着的,原子间有间隔原子尽管很小,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但它又是由多种粒子(质子、中子、电子等)构成的。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
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个(n代表电子层数),即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第三层不超过18个;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1个电子层时,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4.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5.分子的性质:(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
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6.分子与原子的比较分子原子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它原子相似点(1)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2)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处于永恒的运动中(3)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4)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常见考法本知识点是从微观研究化学,也是化学学习的理论基础。
九年级原子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原子知识点归纳总结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它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微观粒子。
九年级学习的原子知识点涉及了原子的组成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等内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一、原子的组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电子围绕原子核呈不同能级分布。
质子的电荷为正电荷,中子是不带电的,而电子的电荷为负电荷。
原子中质子和电子的数量相等,因此原子整体是电中性的。
二、元素的基本单位原子是构成元素的基本单位。
每个元素都有特定的原子序数,表示原子中质子的数量,也是元素的标识。
原子序数相同的元素具有相同数量的质子,但可能有不同数量的中子和电子,这种原子称为同位素。
三、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将元素排列成一张表格。
原子序数逐渐增大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方向。
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数表明了原子外层电子壳层数,元素周期表的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
四、主要分组元素周期表根据原子的化学性质将元素分为不同的分组。
常见的分组有主族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
1.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2、13至18族元素被称为主族元素。
这些元素的外层电子数会影响它们的化学性质。
例如,第一周期的元素氢和第二周期的元素氦均只有一个能级,因此化学性质相似。
2. 过渡金属元素:周期表中位于3至12族的元素被称为过渡金属元素。
它们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很多过渡金属元素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五、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间的连接力,它将原子结合成化合物。
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1. 离子键:离子键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的。
正离子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负离子获得这些电子。
正负离子通过静电吸引相互结合。
2. 共价键:共价键是由共享电子对形成的。
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享外层电子来达到稳定的状态。
3. 金属键:金属键是金属元素中原子间形成的强烈的金属键合力。
这种键合力使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化学九年级原子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原子知识点在化学领域,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化学九年级的原子知识点,包括原子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位于原子核中心。
中子是电中性粒子,也位于原子核中。
电子带有负电荷,围绕原子核中心的轨道上运动。
2. 原子的结构原子由核和电子轨道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几乎所有的质量都集中在核内。
电子围绕核心的轨道上运动,根据能级的不同分布在不同的电子壳层中。
3. 原子的性质原子的性质主要由其构成元素的原子序数决定。
原子序数是指元素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目,它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周期表中的位置。
4. 原子序数和周期表原子序数按顺序排列在周期表中,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原子序数进行分类的。
周期表按照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的顺序排列,相邻元素具有相似性质。
5. 原子的电子结构原子的电子结构描述了电子在轨道中的分布方式。
电子填充原则包括奥卡规则和洪特规则。
奥卡规则指出,电子首先填充低能级轨道,然后按顺序填充高能级轨道。
洪特规则指出,每个轨道上的电子数量应尽量相同。
6. 原子的化学键原子通过化学键与其他原子结合形成化合物。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非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共价键是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两个非金属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的电子云与其他金属原子的电子云之间的相互作用。
7. 原子的同位素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原子。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和核能性质可能会有所不同。
同位素的质量数通常用在元素的上方,例如氢的同位素有氢-1、氢-2和氢-3。
8. 原子的放射性放射性是指原子核稳定性不足,导致放射性衰变的现象。
放射性包括α衰变、β衰变和γ射线。
α衰变是指原子核放出一个α粒子,质量数减少2,原子序数减少2。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原子结构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原子结构一、引言原子结构是化学中的基础知识,理解原子结构对于深入学习化学知识至关重要。
在九年级上册的化学学习中,原子结构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归纳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中的原子结构,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该主题。
二、原子的组成1. 原子的基本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2. 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原子序数代表元素的序号,质量数代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总数。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即为元素的原子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即为元素的质量数。
三、原子的结构1. 原子半径原子的大小可以用原子半径来描述,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有关,同一周期内,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同一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2. 原子的壳层结构根据电子的排布规律,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2n²的规律,其中n代表壳层编号。
第一层最多能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能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能容纳18个电子。
3. 电子排布规律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维耳定律和奥本海默定律,电子在壳层中的排布有一定的规律。
泡利不相容原理指出同一轨道上的电子自旋必须相反,洪维耳定律指出电子先进入低能级的壳层,奥本海默定律指出同一能级的轨道上电子的能量相同。
四、结论通过对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中的原子结构进行归纳,我们不仅全面地了解了原子的组成、原子的结构,还深入地理解了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律。
对于理解化学中的其他知识点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可以更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五、个人观点原子结构是化学领域中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点之一,对于学习化学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反应等其他的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原子的性质、变化规律。
我认为对原子结构的深入理解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各种化学现象的基础。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原子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原子在化学的世界中,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原子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原子的结构、原子的组成以及原子的性质等方面详细介绍九年级上册化学中关于原子的知识。
一、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带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电子云则是环绕原子核运动的带负电荷的粒子。
原子的结构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原子 = 质子 + 中子 + 电子。
1.1 原子核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质子的质量约为1.67 × 10^-27千克,电荷为+1。
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也就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序号。
中子的质量与质子相近,但不带电。
1.2 电子云电子云是环绕原子核的带电粒子的区域。
电子的质量非常轻,约为9.11 × 10^-31千克,电荷为-1。
电子云并不是一个轨道,而是一个模糊的区域,表示了电子的可能位置。
电子云的分布与能级有关,能级越低,电子云越接近原子核。
二、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带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原子核,周围环绕着带负电荷的电子。
这些组成部分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特性。
2.1 质子数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元素。
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数量的质子。
例如,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铁原子的质子数为26。
我们可以通过查看元素周期表来确定不同元素的质子数。
2.2 中子数中子数是指原子核中不带电的粒子的数量。
相同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具有不同数量的中子。
例如,氧的同位素有氧-16和氧-17,分别具有8个和9个中子。
2.3 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即为元素周期表中的序号,它等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
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特性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例如,氧的原子序数为8,铁的原子序数为26。
三、原子的性质原子具有一系列的性质,包括原子的尺寸、原子的质量以及原子的化学活性等。
3.1 原子的尺寸原子的尺寸极小,约为0.1纳米(1纳米等于10^-9米)。
初中化学原子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原子知识点总结初中化学是学生接触化学科学的起始阶段,其中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化学学习的基础。
以下是初中化学中关于原子的知识点总结。
一、原子的基本认识1. 原子定义: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围绕核的电子组成。
2. 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带正电。
3. 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负电荷粒子。
4. 原子的性质: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其电子排布决定。
二、原子的组成1. 质子:带有正电荷,存在于原子核中,其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
2. 中子:不带电,也存在于原子核中,质量与质子相近。
3. 电子:带有负电荷,围绕原子核运动,数量与质子相等,从而保持原子电中性。
三、原子的表示方法1. 元素符号:用一个或两个字母表示元素,如氢(H)、氧(O)。
2. 原子表示式:用元素符号和相应的数字表示原子,如氢原子表示为H,氧原子表示为O。
3. 原子结构图:用图形表示原子的结构,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即质子数。
四、原子的量1. 相对原子质量: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与此标准的比值。
2. 摩尔:物质的量单位,1摩尔任何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约6.022×10^23)个粒子。
五、原子的化学性质1. 化学键:原子通过共享、转移或重新排列电子形成的稳定结构。
2. 离子键:正负离子通过电荷吸引形成的化学键。
3.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4. 原子价:原子形成化学键时可共享或转移的电子数。
六、原子的周期律1. 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表,显示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2. 周期:周期表中按原子序数增加的行,表示电子层数的增加。
3.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第1至第2和第13至第18列的元素,其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4. 过渡元素:周期表中第3至第12列的元素,其特点是拥有不完全填充的d轨道。
七、原子的同位素1. 同位素:具有相同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九年级上册 目录以及知识点 北京课改版

第一章走进化学第一节化学让世界更美好知识要点1 什么是化学知识要点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识要点3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第二节实验是化学基础知识要点1 药品的取用原则知识要点2 液体药品的取用知识要点3 酒精灯的使用第二章空气之谜第一节空气知识要点1 空气成分的发展史知识要点2 物质的变化知识要点3 化合反应知识要点4 空气成分知识要点5 混合物和纯净物知识要点6 氧气知识要点7 大气污染第二节氧气的制法知识要点1 氧气的制取知识要点2 催化剂、催化作用知识要点3分解反应知识要点4 化合态和游离态第三节氧气的性质知识要点1 氧气的物理性质知识要点2 氧气的化学性质知识要点3 氧化反应第三章构成物质的微粒第一节原子知识要点1 原子知识要点2 原子的构成知识要点3 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之间的关系知识要点4 相对原子质量第二节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离子知识要点1 核外电子排布知识要点2 原子结构示意图知识要点3 离子第三节分子知识要点1 分子的存在知识要点2 分子的性质知识要点3 分子知识要点4 分子和原子的比较第四章最常见的液体——水第一节水的净化知识要点1 水的净化方法知识要点2 水中物质决定水的净化方法知识要点3 硬水、软水第二节水的变化知识要点1 水的物理性质知识要点2 水的电解知识要点3 H2的性质第三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知识要点1 水的用途知识要点2 关注并爱护水资源知识要点3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知识要点4 海水的淡化第五章化学元素与物质组成的表示第一节初步认识化学元素知识要点1 地壳的元素组成知识要点2 元素、元素符号知识要点3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知识要点4 物质的简单分类知识要点5 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区分与联系知识要点6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间的关系知识要点7 地壳中的矿物知识要点8 元素周期表简介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化学式知识要点1 化学式知识要点2 相对分子质量第三节化合价知识要点1 化合价知识要点2 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应遵循的规则第六章燃烧的学问第一节探索燃烧与灭火知识要点1 燃烧知识要点2 燃烧的条件知识要点3 灭火原理知识要点4 灭火的方法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识要点1 化学反应中的热现象第三节化石燃料知识要点1 三大化石燃料知识要点2 清洁能源第七章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知识要点1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知识要点2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要点3 质量守恒的原因第二节化学方程式知识要点1 化学方程式知识要点2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常用方法第三节依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知识要点1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知识要点2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方法第八章碳的世界第一节碳的单质知识要点1 碳的常见单质知识要点2 碳的化学性质第二节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知识要点1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知识要点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知识要点3 生活中的应用与危害第三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知识要点1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知识要点2 实验室制取气体实验的方法知识要点3 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九年级化学上册3.1.2原子教案(新版)北京课改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九年级化学上册3.1.2原子教案(新版)北京课改版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第二小节《原子教案》(新版)北京课改版。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原子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原子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原子。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原子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科普书籍:推荐学生阅读关于化学、物理学等方面的科普书籍,如《元素的故事》、《原子传奇》等,以加深对原子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2.请学生列举几个典型的原子案例,并分析其特点和意义。答案:氢原子是最简单的原子,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碳原子是构成有机物的基础,具有四个电子的价层电子构型。氧原子是构成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的基本单元,具有六个电子的价层电子构型。
3.请学生描述原子的内部结构,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的分布和作用。答案:原子内部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有正电荷,数量与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同。中子不带电,数量不一定与原子序数相同。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根据电子排布规律,电子先填充内层电子轨道,再填充外层电子轨道。
3.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寻找答案。例如,在学习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时,可以提问“为什么不同元素的原子序数不同?”、“相对原子质量是如何计算的?”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原子知识点总结

原子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的组成粒子。
-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氢原子特殊,只有1个质子,没有中子)。
-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2. 粒子间的数量关系。
-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 例如,氧原子的原子序数为8,其质子数为8,核外电子数为8;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其中质子数为8,则中子数约为16 - 8 = 8。
3. 原子的电性。
- 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二、原子结构示意图。
1. 结构示意图的表示方法。
- 原子结构示意图是表示原子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排布的图示形式。
- 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
- 例如,钠原子(N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圆圈内的11表示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8个电子,第三层有1个电子。
2. 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 当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时,原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 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例如,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1个正电荷的钠离子(Na⁺)。
- 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例如,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负电荷的氯离子(Cl⁻)。
三、相对原子质量。
1. 定义。
- 以一种碳原子(碳 - 12)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2. 单位。
-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一、原子与元素1. 原子的定义:-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环绕核的电子组成。
2. 原子核:- 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3. 电子:- 带负电,存在于原子的外围,按能量级分层排布。
4. 元素:- 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5. 元素周期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质子数)排列的表格,分为周期和族。
6. 原子序数:- 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7. 同位素:-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不同质量数的原子。
二、化学键1. 化学键的定义:- 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
2. 离子键:- 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
3. 共价键:- 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4. 极性共价键:- 电子对偏向电负性较大的原子,形成偏电性分子。
5. 非极性共价键:- 电子对均匀分布,分子无偏电性。
6. 金属键:- 金属原子间通过“海”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三、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定义:- 原子或分子之间的化学键断裂和重新形成,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2. 反应物和生成物:- 反应物是反应前的物质,生成物是反应后的物质。
3. 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4. 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电荷守恒、能量守恒等。
5. 氧化还原反应:- 涉及电子转移的反应,包括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
6. 酸碱反应:- 酸和碱反应生成水和盐的过程。
四、物质的分类1. 纯净物:- 由单一类型原子或分子组成的物质。
2. 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3. 化合物:- 由不同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形成的纯净物。
4. 氧化物:- 只含有氧元素和其他元素的化合物。
5. 酸碱盐:- 根据其离子种类,可分为酸、碱和盐。
五、物质的性质1. 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2. 化学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九年级原子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原子知识点总结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元,它们之间通过化学键相互结合形成分子或晶体。
九年级化学学科涉及了许多与原子相关的知识点,本文将对九年级原子知识进行总结。
一、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电子以能级和轨道的形式分布在原子核周围。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二、原子的质量数和元素符号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
每个元素由一个特定的元素符号来表示,元素符号由拉丁文的第一个或前两个字母组成,该符号在元素周期表中可找到。
三、原子的电子结构原子的电子结构可以通过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则来推导。
电子按照能级从内向外填充,每个能级最多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根据这些规则,我们可以确定一个元素的电子结构。
四、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物质分类表。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可以根据元素的原子数、电子结构等信息获取元素的相关性质和特征。
五、离子和离子键当元素失去或获得电子时,会形成带电的离子。
正离子是失去了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荷;负离子是获得了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带负电荷。
当正离子和负离子通过电荷吸引而结合在一起时,形成离子键。
六、共价键和共价分子共价键是由电子对共享而形成的化学键。
当两个原子共用一对电子时,形成一个共价键。
多个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化学物质称为共价分子。
七、离子共价两性在一些化合物中,原子既可以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也可以接受电子形成负离子。
这种化合物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称为离子共价两性。
八、化学反应中的原子关系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变化,原子重排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质量不会改变,但原子的组合方式会发生变化。
九、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式用来表示化学物质中各种元素和原子的种类和数量。
化学方程式则用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在化学方程式中需要保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量平衡。
十、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指的是一个元素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通常用来表示一个元素中核子的平均质量。
北京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3章 构成物质的微粒 第一节 原子》_6

教学内容:第三章第一节原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 、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相对原子
质量表。
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使用类比、想象、归纳、
概括等方获取信息并实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相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体会科学发展的
曲折性,体会科学在人类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贡献,
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难点:原子的构成
教学方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原子实际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12。
九年级原子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原子化学知识点总结原子化学是理解和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的关键,对于九年级的化学学习来说,原子化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原子化学涉及到原子的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键以及化学式等知识点。
本文将对九年级原子化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1.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位于原子核内部;中子无电荷,也位于原子核内部。
电子带负电荷,围绕着原子核的轨道上运动。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对所有已知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和排列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升序排列,相邻的元素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元素周期表还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3. 原子质量:原子质量是指一个元素原子的质量,通常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于碳-12的质量)表示。
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元素的原子质量越大。
例如,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
4. 原子半径:原子半径是指原子核与其外层电子轨道最外电子之间的距离。
原子半径越大,原子越大。
同一周期内,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同一族内,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5. 原子键:原子间的化学键是指化合物中原子之间形成的连接。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或两个非金属元素之间的电子转移形成的键;共价键是由非金属元素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键;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形成的键。
6. 化学式:化学式是表示化合物中元素及其种类和数量的一种符号表示。
化学式可以分为分子式和简式两种。
分子式是表示分子中各元素的种类和数量的方法,简式则是去掉了分子中无关紧要的信息。
7. 离子、阳离子和阴离子:离子是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带正电荷的离子称为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称为阴离子。
离子通过电荷的吸引力形成离子键。
8. 元素存在的状态:元素可以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也可以形成化合物。
九年级原子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原子知识点归纳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原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理解原子的结构和性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本质。
本文将对九年级化学中的原子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大家理解原子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原理。
一、原子的基本概念1. 原子的定义:原子是物质最基本的微粒,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所组成。
2.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
3. 原子的量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以能够计算和表达的形式存在,其运动状态用量子数来描述。
二、原子结构模型1. 拉特福德原子模型: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整体电荷为中性。
2. 玻尔原子模型: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具有不同的能级,电子在轨道上具有固定的能量,当电子跃迁时,会吸放射特定频率的光。
三、原子的发现1. 电的发现:本质是原子微观粒子和构成物质荷质分离的基础。
2. 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发现:通过电解实验发现,正电荷向阳极移动,负电荷向阴极移动。
3. 原子核的发现:通过拉瑟福散射实验发现,原子中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占据原子体积的极小部分。
四、原子核的组成1. 质子:带正电荷的基本粒子,位于原子核中。
2. 中子:电中性的基本粒子,位于原子核中。
3. 电子:带负电荷的基本粒子,绕原子核运动。
五、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1. 相对原子质量(Ar):比较物质中的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与1/12碳12原子质量之比。
2. 相对分子质量(Mr):分子中各种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六、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由一系列元素符号和相关信息构成。
2.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进行排列。
3. 元素周期表的分组: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将元素分为不同的组别。
七、原子的化学键和化合物1. 原子间的化学键:原子通过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进行化学组合形成化合物。
2. 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化合物:通过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的离子键结合形成。
北京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1.2原子教案北京课改版

3.1.1 原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的结构,明确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科学家提出模型、假说的过程,建立微观世界的图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世界物质性、物质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重点和难点】1、原子的结构;2、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问题分解、环环导入【教学设计】一、情境引入:通过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呢?原子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你心目中的原子是什么样的?二、预习检测:1. 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这些粒子的带电情况是怎样的?2. 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3、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三、新知新解(一)、认识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1、【学生发挥想象】:说说你对原子的最初认识,原子的外形可能是什么样的?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英国科学家卢瑟福丹麦物理学家玻尔经过、汤姆逊、卢瑟福、玻儿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原子的结构,原子不是一个个简单的、实心的球体,而是一个空心球,几个小粒子围绕着一个大粒子运动。
但这些粒子是什么呢?【教师讲解】: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大粒子就是原子核,原子核带正电;小粒子就是电子,电子带负电,它们在原子核外的一定范围内作高速的运动。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原子结构模型图二、原子的结构:【学生思考】:原子核还能不能再分呢?想一想原子弹的爆炸?原子弹爆炸正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时产生的巨大能量,这说明原子核还能再分。
科学研究表明:原子核也不是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它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
科学研究还发现,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三、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和质量:1、观察表格,得到哪些信息?【教师说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不显电性。
2、请你找出不同种类原子的区别。
京改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 第一节 原子 课件(76张PPT)

练习 完成导学案25页上评价习题4
稳定结构
电子层内的电子排满
稳定结构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 ,
易失电子,化学性
+11
质 不稳定 。
钠(Na)
稳定结构
+17
氯(Cl)
最外层电子数大于等 于4,易得 电子,化 学性质 不稳定 。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 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
找一找同种颜色原子的共同点
找一找同种颜色原子的共同点
2.原子定义: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
3.分子、原子本质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 20
辨析(判断正误)
1.分子比原子大
()
氧原子 氢原子 水分子
氧分子 氢分子
分子原子不比大小
练习 完成导学案24页上评价习题1、2、3
课时目标
1.通过阅读、观察原子微观模型图,能说出 原子的构成及其所带电性、各微粒关系。
1 ×12
=56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可省略
b 某原子的
该原子的实际质量
= a 相对原子质量
1 一个C-12原子的质量 ×12
如:碳原子质量为a,氧原子质量为b, 12b
则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
40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氢碳氧钠 铁 1 6 8 11 26 0 6 8 12 30
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 (填“改变”或“不变”)
氧原子 氢原子 水分子
氧分子 氢分子
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哪种?
4.原子定义: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京改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1 原子 课件

1个质子带一个 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呢? 单位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
1个电子带一个 单位负电荷
原子种类
氢 碳 氧 钠 磷 硫
氯
原子核
质子数 中子数
1
0
6
6
8
8
11
12
15
16
16
16
17
18
核外电子数
1 6 8 11 15 16
17
从上表中你能获取到原子构成的哪些信息?
从表中可以得出: 1.原子的构成:构成原子的粒子一般
铍
氟
钠
氯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1
0
1
4
5
4
9
10
9
11
12
11
17
18
17
相对原质量
1 9 19 23 35
相对原子质量进似值的计算:
根据实验测定: 电子的质量很小,是质子质量的1/1836 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
算一算
原子 钠 氧 铝 硫 钙 质子数 11 8 13 16 20 中子数 12 8 14 16 20
相对原 23 16 27 32 40
子质量
试一试
原子
原子核 电子数 相对原
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子质量
氢
1
0
1
1
碳
6
66
12
铁 26 30
26 56
磷 15
16 15 31
氮7
7
7 14
1.原子构成
质子(+) 原子核
中子
核外电子(-) 2.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源自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原子
一、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与 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二、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认识
(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