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新人教版_20200301309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新人教版_20200301309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的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情境导入】同学们,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因病去世。

他的去世令许多人悲伤不已,其中有一位年轻的女作家,她曾经得到过鲁迅先生的帮助和扶持,这位女作家就是萧红。

在万分悲痛中,她用清新、冷静的笔触勾勒了一位普通却又绝不普通的亦师亦友的鲁迅先生。

下面,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感受鲁迅的精神和品格吧!【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提示及要求:1.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从文题《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可以看出这是一篇__________散文。

3.本文作者选取了哪些生活片段来描写鲁迅先生?(写出四个即可)这些生活场景的描写体现了什么?明确:1.咳.嗽(ké)轻捷.(jié)虹.口(hónɡ)吩.咐(fēn)调羹.(ɡēnɡ)绞.肉(jiǎo)筷.子(kuài)天津.(jīn)薪.金(xīn)深恶.痛绝(wù)揩.桌子(kāi)油腻.(nì)悠.然(yōu)寂.静(jì)阖.眼睛(hé)玻.璃(bō)白萨.萨(sà)烧瓷.(cí)抹.杀(mǒ)疙.瘩(ɡē)枕.头(zhěn)剪.刀(jiǎn)捆.书(kǔn)果戈.理(ɡē)2.回忆性。

3.(1)笑声明朗;(2)走路轻捷;(3)吩咐坐车;(4)调侃玩笑;(5)读青年人的来信;(6)接待客人感染快乐;(7)品评饮食;(8)工作通宵达旦等。

这些生活场景体现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

二、深入探究——理解形象本文作者对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的描写,表现出鲁迅先生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试从文中找出这些细微处加以分析。

学生在课本中找出,小组合作讨论,明确:1.文章开头就是神来之笔:“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用细腻的笔触,真实的心灵感受,再现出形神兼备、血肉丰满的“活的鲁迅”,让读者看到鲁迅生活化、人性化的一面,加深对鲁迅的感性认识,并能放松地走进这位伟人,感受其精神魅力,为今后学习鲁迅甚至进行鲁迅研究做一个铺垫。

这也是教材选编本文的主要目的。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

教师要提示学生理解各个片段的主要内容,结合旁批对文本进行细读,从具体的细节中去感受鲁迅的形象。

二、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善于撷取生活琐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三、考情分析1、继续关注人物描写的方法2、学习撷取生活琐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四、重难点突破:1.重点: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2.难点: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写作风格。

五、教学策略和手段:1.教学方法:朗读法、导读法、合作交流法2.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同学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为了疗救愚弱的国民,他弃医从文;为了揭露“吃人”的社会,他上下求索。

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他是一位清醒的智者;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他是一位不屈的斗士。

他一生致力于唤醒麻木不仁的国民,是当之无愧的伟人。

这就是鲁迅先生。

对于鲁迅先生,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鲁迅的作品。

鲁迅文学中的鲁迅形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小时候的鲁迅天真、烂漫、充满童趣《我的伯父》受人爱戴、幽默风趣、关心他人、忧国忧民从学过的这些文本中,同学们似乎很容易不由自主地选择“伟大”这个词来形容鲁迅,他的地位如同圣人一般高大,好像他的一言一行都充满了严肃的意味,让人只可远观,难以接近。

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回忆鲁迅先生》里,作者萧红就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平凡的鲁迅先生。

(二)初步感知-----感悟鲁迅的普通与平凡同学们课前也做了预习工作,下面同学们快速通读文本,感悟萧红塑造的鲁迅形象。

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一单元 : 阅读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开课教案_72

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一单元 : 阅读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开课教案_72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速度课文,梳理文章的内容。

2、自主阅读课文,借助旁批,学习作者浅白质朴的语言和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克己待人待客、关爱家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和梳理文章内容的能力。

难点:思考旁批,学习文章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阅读提示、导入课题。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回忆文章。

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包括日常起居、会见朋友、与家人相处等,以多个片段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PPT展示阅读提示,生齐读,就阅读提示提一个问题?有人说提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困难,请留下你们思考的痕迹。

师板书课题《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二、检查预习、了解人物。

1、忆萧红萧红,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3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

1935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1940年,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2年,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补充:鲁迅与萧红的友谊1934年,萧红在内山书店与鲁迅第一次见面。

为了培育萧红,鲁迅甘做春泥,在她的作品中倾注大量心血。

他为萧红《生死场》写序言时,对萧红文学创作的特点予以充分肯定。

萧红从鲁迅那里,不仅得到了慈父一样的关怀和爱护,也得到导师般的鼓励与教诲。

可以说,没有鲁迅的扶持和影响,萧红很难创作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等传世之作,更不可能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作家。

2、聊鲁迅是谁,弃医从文,只为唤醒国人那沉睡的灵魂;是谁,挥洒良知的药水,只为愈合国人心中的创伤;又是谁,用尽一生的时间,渗透这人生百态。

七年级语文下《阅读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_219

七年级语文下《阅读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_219

【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抓住主要事件和人物描写,分析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并体会作者对鲁迅的情感;3.品读细节,探究抓住细节体现人物精神品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表现鲁迅性格特点的几件事情。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鲁迅关心爱护他人、坚信科学、勇敢无畏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印象中的鲁迅是怎样的?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很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2、鲁迅名言选二、作者简介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通读课文,标上小节序号,学会生字2、请同学们找找,文章写了关于鲁迅先生的哪些事情呢?这些事情能够概括为几个方面?方法指点:请抓住描写人物的句子或相关事件实行概括,并在书上作批注。

1.笑声明朗2.走路轻捷3.喜欢吃硬的东西4.包饺子……“我再吃几吗?”5.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

6.读青年的来信、回信;7.工作时间与众不同;8.到鲁迅家做客,让坐小汽车回去,许先生付钱;9.“好久不见”……跟我开玩笑;10.随便对待翻译原译和校样;11.看完电影,让周建人先生全坐车先走;12.品尝海婴碗里的鱼丸。

13.知道自己健康不成了,坚持工作。

……四、细读课文,品析形象1、话题探讨:说说你读到了怎样的鲁迅?方法一:抓住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示例: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分析:“笑声明朗”“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笑得咳嗽起来”,这里的神态的描写让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

方法二:抓住主要事件分析人物性格。

七年级语文下《阅读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_158

七年级语文下《阅读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_158

教学目标:1、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体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 自主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并思考批注中提出的问题。

本课是自读课文,文字较多,片段之间没有严密的逻辑,在指导学生自读时理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通读课文梳理文章的水平,自读时,能够借助文旁的批注,为阅读引路。

2. 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情感。

本文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并以多个片段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体现出鲁迅的个性和气质,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作者对鲁迅的尊敬、爱戴和怀念之情。

3. 揣摩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品味作者语言的细腻等特点,体会课文在表达方面的妙处。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资料助读了解人物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很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二、批注阅读,走进文本(一)鲁迅印象方法:默读课文,初步感知导语:思考:萧红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交流反馈,得出答案:“鲁迅先生坐在那,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

”小结: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儿子、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一个培植晚辈作家的慈祥宽厚的长者、一个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战士、一个不卑不亢的学者、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一个和蔼宽厚的平易近人的老人,潇洒、幽默、风趣……(二)鲁迅性格1.深入研读讨论旁批导语:看着旁批,再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旁批里的问题,老师交流点拨。

学生交流探讨结束时,PPT显示教材旁批:“‘喜欢吃硬东西’,有人认为这里暗示了鲁迅性格的刚硬,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课堂讨论。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字词及有关常识。

2学习快速阅读,整体感知文本。

3学习结合文本探究人物特点。

4学习品味细节描写。

6学习鲁迅的平易近人的品质和严谨、忘我的精神。

教学重点:7学习结合文本探究人物特点。

8学习品味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9学习快速阅读,整体感知文本。

课前准备1初读课文,掌握字词及有关常识。

2快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

①写出鲁迅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

②文本写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③标注文本最能打动你心灵的语句,谈谈你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过程1导入:中学生语文学习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周树人,即鲁迅,为了走近伟人,走近鲁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2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3读准加点字的音。

咳嗽校对抹杀草率揩桌子疙瘩轻捷枕头弄堂深恶痛绝4写对下列字词。

吩咐竭力舀水忧郁信筒藤椅5整体感知:①说说鲁迅先生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示例:可敬的长者、可敬的父亲、有血有肉的伟人、幽默风趣的智者等。

②作者主要写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的哪些方面的琐事?示例:日常起居、会见朋友、与家人相处、工作习惯等。

6研读文本,合作探究,小组讨论:①结合具体片段,探究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

示例:①乐观开朗、平易近人②性格随和、体恤他人③校样揩桌子④纸包整齐⑤不同寻常、忘我精神。

②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示例:(1)更真实。

伟人也有凡人的一面,也有自己的生活特点和习惯,这就呈现给读者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鲁迅。

这样的鲁迅,更让人觉得可亲。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精品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精品教案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记忆本课中出现的新的生字、生词,了解萧红其人及与鲁迅的关系。

(2)能够有感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

(3)能够理清文章中的主要事件并进行概括。

(4)学习作者选择生活中的点滴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自读,梳理事件。

(2)小组探究,分析人物特点。

(3)品悟白描的描写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温和平易的性格和细腻的精神世界。

(2)感受鲁迅克己爱人、奋斗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排版梳理各个描摹片段,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感情。

并通过“圈点批注”品析语言。

【教学难点】品析作者语言细腻白描和诗化的特点和表达的妙处,学习文章细节描写的生动真实和逼真传神。

通过对词句的揣摩体会文章文随笔动,笔随情至的美感和情意。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你印象中的鲁迅是怎样的?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提示及要求:1.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从文题《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可以看出这是一篇__________散文。

3.本文作者选取了哪些生活片段来描写鲁迅先生?(写出四个即可)这些生活场景的描写体现了什么?明确:1.咳.嗽(ké)轻捷.(jié)虹.口(hónɡ)吩.咐(fēn)调羹.(ɡēnɡ)绞.肉(jiǎo)筷.子(kuài)天津.(jīn)薪.金(xīn)深恶.痛绝(wù)揩.桌子(kāi)油腻.(nì)悠.然(yōu)寂.静(jì)阖.眼睛(hé)玻.璃(bō)白萨.萨(sà)烧瓷.(cí)抹.杀(mǒ)疙.瘩(ɡē)枕.头(zhěn)剪.刀(jiǎn)捆.书(kǔn)果戈.理(ɡē)2.回忆性。

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一单元 : 阅读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开课教案_75

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一单元 : 阅读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公开课教案_75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了解鲁迅作为普通人的一面,理解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

2.知识目标:学习作者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素材,用质朴平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能力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通过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2.学习从多角度多侧面挖掘人物内涵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萧红照片,引出当代伟大的作家之一—萧红。

播放视频“老梁观世界”片段:一个鲜为人知却在当代文学史上极有分量的名字,一段因为文学与鲁迅结下的师生情谊,萧红究竟是谁?二、作者简介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等。

三、作者与鲁迅播放视频“老梁观世界”片段:萧红与鲁迅让同学们谈谈对鲁迅先生的印象。

提起鲁迅,我们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表情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但在日常生活中的鲁迅也是这样的吗?提起鲁迅我们还会和伟大睿智联系在一起,但日常生活中的鲁迅也是这样不苟言笑的吗?他有没有平凡的一面?四、合作探究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自由诵读课文,然后选取角度谈谈:你对鲁迅先生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请以“从,我读出了。

”的句式概括。

(词语、修辞、内容、语言、描写方法、写作手法等)。

通过表格的形式,概括出作者与鲁迅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从中概括出鲁迅先生的性格特征。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娘娘庙中学张娜教学目标1、课文的研读,感受伟人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把握细节、沉浸感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1、学生查找有关鲁迅的资料;2、课堂选择有关鲁迅的图片;并设计幻灯片;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对鲁迅先生的了解较少,又有一定的时代感隔阂,对于伟人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知识了解较少,非常有必要加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

七年级的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到这种风格的文章,文章的写法理解起来较困难,因此,我把教学难点定为,学习课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猜人物:课件擦拭显露人物部分五官,直到学生猜出答案。

师:在学习本课之前,请同学们先来猜一个人物。

师: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喊出了鲁迅的名字,看来鲁迅的形象已经深入你们内心了。

2.学生描述外貌:师: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正像他顽强倔强的性格,目光炯炯有神,面目严肃冷峻。

3.简单介绍鲁迅:指名回答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而已集》、《坟》、《二心集》、《华盖集》。

鲁迅先生文笔犀利有傲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正是鲁迅先生品质的真实写照,对待敌人的斗争精神,横眉冷对,拒不妥协,是一副勇猛的斗士的形象;而爱护进步青年,则表现出慈祥智慧的长者风范。

因此,他的身边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位。

语文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与反思

语文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与反思

语文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与反思1.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之一一、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重视文化的渗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同时注重语文综合素养的养成,重视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培养,在咀嚼文本、涵泳经典的基础上,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回忆鲁迅先生》是部编语文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这个单元主要讲述名人的故事,卓越科学家邓稼先、爱国诗人闻一多等,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篇章结构、语言形式等方面也各有特色。

捧读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我们眼前则浮现出一个作为一家之长的鲁迅,一个情深义重的宽厚长者的鲁迅,平常如普通人,温情如平凡人。

它从一个鲜为人道的角度,为鲁迅先生形象增添了异常真实,异常亲切的一笔,使鲁迅成为更完满、更丰富的“人”。

同时,萧红的散文,情真意切,细腻的笔调充溢着萧红对先生的敬意、怀念种种真情实感,文章内容看似寻常甚至琐碎,背后是对鲁迅的深刻了解,内里是对鲁迅的炽烈情感,实为我国现代散文史上不可多得的怀人名篇。

是为“琐事蕴含人物本色,琐记成就经典篇章”。

三、教学目标按照教材的编写意图,着重在揣摩关键语句和“批注”方法,据此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速读课文,采取旁批的形式,透过一系列细节梳理萧红笔下鲁迅先生的不同“身份”,把握人物形象;2、揣摩重点语句、段落,力求走进作者内心世界,体会萧红心中鲁迅的“身份”之重,理解作者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和梳理文意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感情,走进作者内心世界。

五、教法与学法(一)教法:1、以批注与文本对话: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批注符号如“~~~”、“——”等做批注式阅读,引导学生有指向性地阅读。

在交流展示中自然归纳鲁迅之“凡人”身份,为后面的品读打好基础。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课文的研读,感受伟人鲁迅先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品味、学习本文朴实无华而又情感深挚的语言。

教学重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导读法教学课时:3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教学准备:1、学生查找有关鲁迅的资料;2、课堂选择有关鲁迅的图片;并设计幻灯片;授课人:刘春梅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展示学习目标1、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生的意义引入;2、展示学习的目标学习目标:(1)、走近鲁迅,了解鲁迅;(2)、交流互动,学习文法;二、合作探究,体会文情1、谈谈你熟悉的鲁迅。

(学生可能因为阅读鲁迅的文章大都比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鲁迅是深邃的、沉重的、严厉的。

)2、教师结合课件谈一谈鲁迅的相关资料。

3、请你找出本文中比较精彩的生活细节,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设置:(1)读完本文,鲁迅先生给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2)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十四件小事,这十四件小事,你认为分别表现了(3)、课文还有那些让你感动的地方?4、师生交流有感情朗读部分细节 ;5、思考:通过对本篇课文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没有新的认识?请谈谈你的体会。

三、交流互动,学习文法1、细节赏析:找出本文中你最喜欢的细节描写,然后小组交流,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2、教师例析课文开篇与结尾;3、有人说这篇回忆鲁迅的'锁记'是流水帐,你如何?学生试分组讨论并回答。

教师明确:(1)、文章围绕鲁迅忘我工作等精神风貌和个性特点记述,并非无中心的散漫之作;(2)、文中采用撷取凡人琐事刻划悼念的对象,收到了刻骨铭心、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3)、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中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4)、提供局外人所无从了解的生活细节,再现一个真实而又富有人情味的伟人。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一. 教材分析《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是一篇描写鲁迅先生生平事迹和人格魅力的文章。

文章通过作者与鲁迅先生的交往,展现了鲁迅先生坚定的信仰、崇高的品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本课节选了文章的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但对于鲁迅先生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可能对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内涵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2.难点:深刻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内涵,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准备相关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鲁迅先生的一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播放鲁迅先生的录音、展示鲁迅先生的照片等,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同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解释生僻词语,概括段落大意。

最新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讲授新课鲁迅形象播放鲁迅图片播放音频鲁迅给大多数人留下的印象播放PPT展示14个生活片段播放PPT出示问题播放学生绘画作品教师提问:这是谁?学过他的什么文章?谁能介绍一下鲁迅?结合上学期阅读过的《朝花夕拾》谈谈对鲁迅的感受?教师讲述:萧红笔下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3页,上节课我们阅读了课文,概括了鲁迅几个生活片段。

教师提问:谁能回顾一下,概括了鲁迅先生哪些生活片段?教师提问:每个小组从这些片段中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或感触最深的生活片段配上插图,说一说为什么选这个生活片段?体现鲁迅什么性格特点?教师总结:无论是绘画作品还是讲诉都非常精彩。

教师:在学生讲诉鲁迅生活片段之后,引导学生抓住片段的核心内容,更深入了解鲁迅的性格特点。

教师提问:这些生活片段体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性格特点?你从哪看出来的?教师提问?通过萧红的学生回答。

学生畅所欲言大多围绕严肃、冷峻、倔强等词语来回答。

学生回答。

先讨论再讲述。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讲述选这个生活片段的原因以及体现了鲁迅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拓展应用播放PPT出示问题教师提问:有人说这篇回忆鲁迅的“琐记”是流水账,你如何理解?教师总结:文章借助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再现了一个真实的鲁迅,这种对生活细节的描述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富有思想含量。

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运用细节描写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

教师提问:为什么每位同学描写其他同学的文章,大家猜的很准?引导学生写文章除了学生回答学生当堂写作。

学生朗读自己写的文章,其他同学猜写的是谁?同学们猜的很准。

有说是抓住外貌描写、小结布置作业教师小结:感谢作家萧红,让我们结识了“走下圣坛”的鲁迅先生,也学习了作者在散文创作方面不凡的功力。

有的同学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疼,不知从何下笔;有的同学担心文笔不好,写不出好文章来。

其实只要善于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素材,有真情实感,不用华丽的辞藻,也一样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文的生难字词。

2.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1.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

2.学习作者善于运用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可贵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

2.学习作者善于运用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提起鲁迅,人们总会想起“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等词句。

这些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

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都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今天,我们就来透过萧红的视角,了解一个不一样的鲁迅先生。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作家。

她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短篇小说选《牛车上》等。

2.背景资料鲁迅是萧红精神上、文学上的导师,萧红也是鲁迅作品的忠实读者。

鲁迅刚去世时,萧红在情绪方面难以处理,写不出回忆鲁迅的文字;1938年,萧红情绪的波澜稍有平息,便写出了两篇回忆鲁迅的文章;1939年,萧红完成了两万多字的长篇回忆录《回忆鲁迅先生》,以此纪念鲁迅逝世三周年。

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因此《回忆鲁迅先生》这部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富于文学性。

3.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咳嗽..(ké sou) 轻捷.(jié) 调羹..(tiáo ɡēnɡ) 绞.肉(jiǎo) 薪.金(xīn) 深恶.痛绝(wù) 揩.桌子(kāi) 阖.眼(hé) (2)多音字抹⎩⎪⎨⎪⎧ (mǒ)抹杀(mò)转弯抹角 济⎩⎪⎨⎪⎧(jì)同舟共济(jǐ)人才济济 (3)词语释义明朗:(思想、心胸、性格等)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_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_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3回想鲁迅先生 (节选 )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领会伟人鲁迅平时生活中平和平和的一面。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擅长撷取生活杂事显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指引学生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只的精神。

要点难点要点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领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难点作者浅白朴素、清爽隽永的写作风格。

教课方法朗诵法、导读法、合作沟通法。

课前准备课文朗诵文件、多媒体课件。

教课课时1课时1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课方案_3回想鲁迅先生(节选)教课方案教课基本过程一、新课导入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好多词语:深沉、深重、严苛、倔强、勇毅、勇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往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但那却不是他的所有,他活着的时候,四周有很多文学青年愿意“亲密”他,萧红就是此中的一个,今日我们就来透过萧红的视角,认识一个不同样的鲁迅先生。

二、作者简介萧红 (1911—1942),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张迺莹,还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

1933 年与萧军自费第一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

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布了成名作《存亡场》 (开始用笔名萧红 ),蜚声文坛。

1936 年,为挣脱精神上的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单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 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布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有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1 年 12 月 8 日,太平洋战争迸发,日军占据了香港。

大病的萧红塌陷在九龙,在一所暂时医院里逝世。

这位自传型的、抒怀型的女作家,向来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行进,她用自己那些拥有独到风格的优美散文及散文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的花苑。

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有风格的优秀的女作家。

三、文本链接创作背景鲁迅说过,“想看好花,必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需能培一朵花,就不如做做会朽的腐草”。

为了培养萧红,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批心血;鲁迅逝世以后,萧红从沉痛中振奋起来,陆续第一版和发布了《马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课方案_3回想鲁迅先生(节选)教课方案 2乐》《回想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

人教版七年级下(部编)第一单元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部编)第一单元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教案

科目语文主备教师授课教师任课班级课题 3 回忆鲁迅先生课型讲读课授课日期第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沉浸品读文字,读出字里行间中鲁迅平凡的一面。

2.感悟鲁迅在平易温和的性格中蕴含的深厚的爱国情感、“孺子牛”般奉献精神。

3.体会作者多种描写手法的艺术效果,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细读课文,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之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通过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2.学习从多角度多侧面挖掘人物内涵。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用书、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拓展延伸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教研组长签审月日教务处签审月日教学内容(问题与情景)师生活动(过程与方法)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请学生谈谈自己印象中的鲁迅。

教师总结:提及鲁迅之文“匕首投枪”,而谈及鲁迅其人,“我以我血荐轩辕”“俯首甘为孺子牛” 的诗句便会立即涌上心头。

二、速读课文,概括内容1. 读完本文,鲁迅先生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明确:可亲可敬的父亲,有血有肉的伟人,幽默风趣的智者。

2. 本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小事?请你给加上一个小标题。

三、分析形象,把握性格1.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十八件小事,这十八件小事,你认为分别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或特性?明确:⑴鲁迅的笑:爽朗、平易近人;⑵鲁迅走路的姿态:干练敏捷和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⑶穿衣裳的评论(详写):突出“全智者”,独到的审美观;⑷不游公园:工作繁忙;⑸看电影的路上:对他人对亲人的爱;⑹纸烟:突出“贵”“贱”的分类,对来客尊敬和对自己“吝啬”;⑺休息:珍惜时间;⑻工作时间(详写):“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伟大情怀;⑼踢鬼、谈鬼(详写)幽默风趣、大胆;⑽吃鱼丸(详写):做事认真严谨;⑾病中(详写):奉献精神;⑿海婴的夸耀:突出“夸耀”,用尚不懂事的孩子的细节反衬鲁迅病情之严重;⒀明朝会(详写):对孩子的慈爱;⒁病好起来了(详写):乐观精神;⒂木刻画:顽强的生命毅力;⒃“若没有我呢”:写鲁迅的希望,希望青年一代可以独立地走正确的道路;⒄病“好”了:工作的执着和热爱;⒅他“休息”了:表现鲁迅“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彻底的奉献精神。

七年级下语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孙权劝学教案

七年级下语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孙权劝学教案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1.自主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把握鲁迅先生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

2.学习本文用撷取生活细节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揣摩重点语句,品味作者语言细腻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情感。

1课时布置学生完成《状元大课堂》第3课课前预习卡。

一、导入新课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句诗是谁写的吗?你们知道它们的意思吗?(生思考、回答)是的,这两句诗是鲁迅先生写的,人们一直把它们看作是鲁迅先生品格的写照。

第一句是写他对待敌人的斗争精神,横眉冷对,决不妥协,展现出一个勇猛的斗士形象;第二句是写他对待人民大众的态度,表现出愿为人民奉献的革命者形象。

因为鲁迅先生总是以勇猛的斗士形象出现,所以在很多人心目中,鲁迅先生是严肃的、尖锐的,甚至是可怕的。

其实,这是人们对他的片面看法。

这只是鲁迅先生个人品质的一个方面,“横眉冷对千夫指”并不是他的全部。

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十分关心爱护进步青年,许多文学青年都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去了解一个不为我们所知的鲁迅。

(板书文题)【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学习是要让学生认识鲁迅先生的平凡之处,在平凡中彰显他的伟岸人格。

通过对鲁迅形象的一贯认识导入,与课文中的鲁迅形成强烈反差,有助于让学生在反差中去重新解读一个鲜活立体的鲁迅形象。

二、预习展示1.作者名片。

(参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栏目)2.识记课文中的生字词。

(参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三、忆往事,识其人师:请同学们带着大屏幕上的任务速读课文。

(速读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1.作者为鲁迅塑造了多个身份,具体有哪些?2.勾画出文中与这些身份相关的细节描写,谈谈其形象特点。

(生自由速读课文,并交流、讨论、概括)预设 1.丈夫、父亲、长者、朋友、家人、作家。

2.丈夫:尊重妻子。

(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父亲:①呵护孩子成长,保护孩子天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1.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2课时。

结合《》(预习助读)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今天,让我们再次带着缅怀的心情走近鲁迅的世界。

仔细阅读萧红写的这篇回忆文章,感受鲁迅的崇高形象,领略鲁迅的伟大人格魅力。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集》《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

鲁迅和萧红之间的动人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

它不仅是关于鲁迅的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范,是敬献于鲁迅灵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文的生难字词。

2.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1.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

2.学习作者善于运用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可贵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

2.学习作者善于运用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提起鲁迅,人们总会想起“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等词句。

这些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

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都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今天,我们就来透过萧红的视角,了解一个不一样的鲁迅先生。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作家。

她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短篇小说选《牛车上》等。

2.背景资料鲁迅是萧红精神上、文学上的导师,萧红也是鲁迅作品的忠实读者。

鲁迅刚去世时,萧红在情绪方面难以处理,写不出回忆鲁迅的文字;1938年,萧红情绪的波澜稍有平息,便写出了两篇回忆鲁迅的文章;1939年,萧红完成了两万多字的长篇回忆录《回忆鲁迅先生》,以此纪念鲁迅逝世三周年。

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因此《回忆鲁迅先生》这部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富于文学性。

3.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咳嗽..(ké sou) 轻捷.(jié) 调羹..(tiáo ɡēnɡ) 绞.肉(jiǎo ) 薪.金(xīn ) 深恶.痛绝(wù) 揩.桌子(kāi ) 阖.眼(hé) (2)多音字抹⎩⎪⎨⎪⎧ (mǒ)抹杀(mò)转弯抹角 济⎩⎪⎨⎪⎧(jì)同舟共济(jǐ)人才济济 (3)词语释义明朗:(思想、心胸、性格等)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轻捷:轻快敏捷。

展然:(心绪)舒展的样子。

草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存心:心里怀有的念头。

校样:书刊报纸等印刷品印刷前供校对用的样张。

稀奇:稀少新奇。

悠然:悠闲的样子。

抹杀:一概不计;完全勾销。

也作“抹煞”。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然,是,对。

(4)词语辨析“工夫”和“功夫”都有“耗费时间”的意思。

“工夫”指时间(指占用的时间),还指空闲时间或时候。

“功夫”指本领、造诣,指武术,还指(做事)耗费的时间和精力。

“嘱咐”“叮嘱”和“吩咐”都是动词,都含有“告诉、叮咛”的意思。

“嘱咐”告诉对方记住该做、不该做,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含告诫劝勉的语气,不带强制性。

“叮嘱”指再三嘱咐,着重于“叮”,语气比“嘱咐”重。

“吩咐”指口头指派或命令,带强制性口气。

三、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答案示例:鲁迅先生是一个乐观开朗、平易近人、幽默风趣、童心未泯、博学广识的人。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鲁迅的性格特点的?答案示例:作者选取了鲁迅的日常起居、会见朋友、与家人相处的生活片段来表现鲁迅的平凡与不平凡之处。

3.理一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描写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

第二部分(2):描写鲁迅先生的走路姿势轻捷。

第三部分(3~23):到鲁迅先生家做客的情形。

第四部分(24~26):鲁迅先生对待青年的来信。

第五部分(27~30):鲁迅先生对于校样纸的处置。

第六部分(31~34):许先生日常忙碌的生活状态。

第七部分(35~40):鲁迅先生一家和周建人一家及朋友看电影的情形。

第八部分(41、42):鲁迅先生与众不同的休息方式。

第九部分(43~54):用白描手法描写了鲁迅先生一天内的工作和起居情况,表现了鲁迅先生忘我工作的精神。

第十部分(55~59):鲁迅先生亲尝鱼丸事件。

第十一部分(60~62):鲁迅先生包书仔细整齐。

第十二部分(63~66):生病之后鲁迅先生对待休息与工作的态度——拼命工作,无暇休息。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作者选择了哪些生活场景来表现鲁迅的性格?答案示例:①鲁迅的笑:突出“明朗”,发自内心的“欢喜”,可见其爽朗、平易近人。

②鲁迅走路的姿态:突出“轻捷、快”,表现鲁迅先生干练敏捷的性格特征和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

③对待“我”的拜访:亲切随和,关怀备至。

④对待青年的来信:突出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的关怀。

⑤看电影的路上:突出鲁迅先生的礼让,表现了他对他人、对亲人的爱。

⑥休息:突出“翻一翻书就是休息”,表现鲁迅先生对时间的珍惜。

⑦工作时间(详写):写一天的时间安排,突出与常人不同的作息习惯,表现鲁迅先生抓紧一切时间工作,表现了他“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伟大情怀。

⑧吃鱼丸(详写):突出“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

哪怕一点点小事”,表现鲁迅先生做事认真,深入实际的严谨品质。

⑨生活琐事:包书,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⑩病中(详写):突出鲁迅先生病情的严重,表现他为了工作不顾身体疾病的奉献精神。

2.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示例:大量细致地记叙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有以下几个好处:①更真实。

伟人也像凡人一样会生病,会害怕,也聊天,看电影,也有自己的生活特点和习惯,这就给了读者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鲁迅。

这样的鲁迅,让人觉得更真实。

②更直观。

通篇都是对鲁迅的生活琐事的记叙,让我们直接感受到鲁迅为人、做事、对待生活、对待工作方面的许多感人之处,以及他思想、性格方面的不少特点。

③更真挚。

通篇的细节描写,基本上都是白描,几乎无一评论,无一直接抒情,但却是真情毕现。

尤其是写到鲁迅生病之后的各个细节,看似完全平静的叙述,无一“悲”字,但悲剧色彩流溢其间,读来令人心酸。

④更有趣味。

关于鲁迅的许多富有趣味的生活细节的描述,可以引起读者的浓厚的阅读兴趣。

⑤更有表现力。

也就是所谓以小见大的写法的最大的妙处。

文中许广平的一句话十分恰当:“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

哪怕一点点小事。

”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富有思想含量。

3.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其他的什么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作用一样吗?答案示例:还写了“我”(作者萧红)、海婴、许广平。

写他们的作用,是从侧面烘托鲁迅,起到烘云托月的表达效果。

但由于三个人的身份不同,所以作用也不一样。

本文是回忆性散文,写“我”的亲见、亲闻,一是使所叙之事更为真实,二是使情感的抒发更有感人的力量(抒情的张力)。

例如平静的叙述中饱含的深刻的情感,尤其是“悲”感。

写海婴,主要是通过海婴的年幼无知,童言无忌,从侧面表现鲁迅对孩子的慈爱;而且,海婴的无知、无忌,也与大人的内心的担忧形成对比。

写许广平,是更典型的侧面烘托。

平日的忙碌,对客人的招待,寄邮件等侧面烘托鲁迅的热情。

4.阅读本文你如何感悟鲁迅平凡之中蕴含的不平凡?答案示例:如果说体贴、明朗的笑、幽默体现了鲁迅先生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那么,在文章的最后部分我们似乎品出了异于常人的鲁迅,有些感动,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

5.有人说这篇回忆鲁迅的“琐记”是流水账,你的意见如何?答案示例:①文章围绕鲁迅忘我工作等精神风貌和个性特点记述,并非无中心的散漫之作。

②文中采用撷取日常琐事刻画人物的方式,达到了刻骨铭心、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③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生活中许多有灵性的细节,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④提供局外人所无从了解的生活细节,再现一个真实而又富有人情味的伟人。

(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1.作者通过细心的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试从文中找出体现这些细微处的句子加以分析。

答案示例:①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荷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鲁迅先生虽然胃不好,但对萧红亲手做的点心,就算做得不好,鲁迅先生还是在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言辞间自然流露出对妻子的敬重与依赖,还有对小辈的体恤。

②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展然的会心的笑”说明许先生和鲁迅先生懂得作者的意思,他们的思想感情是相通的。

③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鲁迅先生严格约束自己,却能宽容对待别人,对青年人的爱体现无遗。

④还喜欢吃油炸的东西,喜欢吃硬的东西。

简单随意的生活也隐隐透露着鲁迅刚毅倔强的个性。

2.结合文章内容,请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

(1)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这两处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答案示例:不矛盾。

体现了鲁迅先生对青年人的关爱。

(2)鲁迅先生自己说:“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

”(看书怎么会是休息呢?)答案示例:体现鲁迅先生对书的喜爱,用书来解除身体的疲劳,也从侧面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时间的珍惜。

(四)熟读课文,主旨探究简析本文的主旨。

答案示例:通过记叙鲁迅先生一家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他的智慧、幽默、爽朗、平易近人、关爱他人和忘我工作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怀念之情。

(五)赏读课文,鉴赏评价1.善用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

答案示例:本文作者通过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这些生活细节表现了鲁迅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如本文开头“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寥寥几句便将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人物形象刻画出来。

像这样有灵性的生活细节文中还有很多处,它们与“冷酷无情”“多疑善怒”形成鲜明对照。

作者用自己心灵感受的非常个人化的鲁迅,是一个常人敢于走近的、敢于伸手触摸的、可亲可敬的鲁迅。

2.文随心动,笔随情至。

答案示例:本文看似内容驳杂,涉及鲁迅生活中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等各个方面,也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有些片段即使倒置似乎也无碍于文章的连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