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葱根尖染色体观察

合集下载

洋葱根尖观察实验报告(3篇)

洋葱根尖观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洋葱根尖细胞的结构特点。

2.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掌握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征。

3. 学会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洋葱根尖细胞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是进行有丝分裂观察的理想材料。

通过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分裂过程,可以掌握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征,了解细胞分裂的规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洋葱根尖、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剪刀、显微镜、盐酸、酒精、蒸馏水、染色液(改良苯酚品红或醋酸洋红)。

2. 仪器:恒温水浴锅、显微镜、解剖镜、剪刀、镊子、载玻片、盖玻片。

四、实验步骤1. 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1)取洋葱根尖2~3mm,放入盛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的玻璃皿中,解离3~5分钟。

(2)用镊子取出洋葱根尖,放入盛有蒸馏水的培养皿中漂洗7~10分钟。

(3)用镊子取出洋葱根尖,放入盛有染色液的玻璃皿中染色5~10分钟。

(4)将洋葱根尖夹至载玻片上,滴一滴蒸馏水,用镊子轻轻捣碎根尖。

(5)盖上盖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使细胞均匀分布。

2.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1)将制作好的装片放在显微镜下,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细胞结构,找到分生区细胞。

(2)在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后,切换到高倍镜,仔细观察细胞分裂过程。

(3)记录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征,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的洋葱根尖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核和细胞质,细胞核呈椭圆形,染色质丰富,细胞质呈均质状。

2. 有丝分裂过程如下:(1)间期:细胞核内的染色质开始凝缩,形成染色体,核仁逐渐消失。

(2)前期:染色体进一步凝缩,形成姐妹染色单体,核膜逐渐消失,出现纺锤丝。

(3)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纺锤丝牵引姐妹染色单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4)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独立的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5)末期: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核膜重新出现,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指南]洋葱根尖染色体观察

[指南]洋葱根尖染色体观察

洋葱根尖染色体有丝分裂观察与多倍体诱导一、实验目的1、掌握洋葱培养的方法,掌握利用秋水仙素诱导植物多倍体的方法。

2、掌握洋葱根尖制片的方法,复习染色、压片的基本操作。

3、通过对于有丝分裂相的观察,统计洋葱染色体数目,加深对于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

4、对比进行多倍体诱导前后的洋葱根尖,理解四倍体与二倍体的区别。

二、实验原理(一)有丝分裂完整的有丝分裂相包括G1期(合成前期)、S期(合成期)、G2期(合成后期)和M期(分裂期),其中G1期、S期和G2期合称间期,细胞完成DNA的复制以及有丝分裂的准备,而M期又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为了形态观察的方便,本实验采用后一种分法。

观察有丝分裂,重点在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

在细胞分裂前期,细胞核解体,染色质凝聚显现出染色体的形态;在前中期,染色体散乱地分布于细胞的中部;在中期,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受到微管的牵引,着丝粒成行排列于赤道板上;在后期,染色体受到动粒微管的牵引,向细胞两级运动;在末期,染色体重新解螺旋,细胞核重新形成。

(二)洋葱的根尖洋葱根尖的整体结构如右图,其中只有分生区的初生分生组织由于细胞始终处于持久而强烈的有丝分裂之中而作为我们的观察对象,其余部分在制片时都应当尽量剔除来保证观察效果。

(三)多倍体的诱导多倍体的诱导使用秋水仙素,秋水仙素可以阻止微管蛋白的聚合,从而使有丝分裂中期纺锤体不能正常形成,但是姐妹染色单体照常想成,只是没有被拉向两级,于是染色体数目加倍。

(四)各步骤的作用1.固定液可以迅速杀死细胞,保持细胞形态在有丝分裂相。

2.解离可以破坏细胞的胞间层(果胶),使细胞之间的联系变松散,有利于压片和染色。

3.漂洗可以洗去过量的盐酸,防止解离过度破坏细胞结构或影响染色效果(盐酸是酸性,而醋酸洋红是碱性染料)。

三、实验材料新鲜、健康的洋葱鳞茎一个;0.02%秋水仙素、1M HCl、醋酸洋红染液、卡诺氏固定液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试管、烧杯、小塑料管、滤纸、刀片、解剖针等四、实验步骤(一)材料的培养1.选择新鲜、健康、根原基发育较为完整的洋葱鳞茎,用刀片适当削去根部的木栓组织,置于清水中培养(水的高度要求与洋葱底部正好接触),每天换一次水,保证水的清洁2.待根尖长度达到1.5-2.0cm时,若要观察二倍体,则直接于正午12:00左右剪下根尖投入固定液中,之后换0.02%秋水仙素,继续培养约24h3.秋水仙素培养完成,根尖部位胀大后,与正午12:00左右剪下洋葱根尖,投入固定液中固定2-72h(二)装片的制作与观察4.从固定液中取出洋葱根尖,清水冲洗干净,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1M HCl,投入根尖,在60℃恒温水浴下解离5—10min,此时根尖整体应呈半透明状,仅分生区部分为白色。

洋葱根尖染色体观察

洋葱根尖染色体观察

洋葱根尖染色体观察1.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洋葱、盐水、酒精、醋酸、盖玻片、载玻片、显微镜。

(2)将洋葱切成薄片:在洋葱的根部切下一块小片段,用刀将其切成薄片。

(3)处理洋葱切片:将洋葱切片放入盐水中,静置约15-20分钟,使其软化。

(4)制备洋葱根尖细胞悬液:将盐水中的洋葱切片取出,用盖玻片轻轻压碎洋葱组织,然后加入一滴酒精和几滴醋酸,混合均匀。

(5)制备染色液:将盖玻片上的洋葱根尖细胞悬液滴于载玻片上,加入一滴染色液(如苏丹红或甲苯柠檬酸-酒精染色液),用盖玻片轻轻压平。

(6)加热处理:将载玻片放入热盐水中升温,使染色液膨胀,再加热一段时间。

(7)观察和记录:将载玻片取出,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用高倍镜观察、计数、拍照并记录染色体的数量和结构。

2.实验原理在实验中,酒精和醋酸的加入可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使洋葱根尖细胞释放染色体。

染色液的加入,可以使染色体染色,以便更好地观察。

加热处理有利于染色液渗入细胞内,并使染色剂更紧密地结合于染色体上,提高观察效果。

3.实验结果通过洋葱根尖染色体观察实验,可以观察到洋葱根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形态以及变异情况。

正常情况下,洋葱根尖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为非常细长的棒状结构,染色剂染色后可呈现出明显的粉红色。

在观察过程中,可以注意到染色体的数量,即染色体组数是否正常;染色体的结构,是否有染色体畸变或缺失等现象。

总结起来,通过洋葱根尖染色体观察实验,可以利用染色剂对洋葱根尖细胞进行染色,观察染色体的数量、结构和变异情况,从而增进对细胞和遗传物质的理解。

希望本文能为你提供一些有关洋葱根尖染色体观察的基本知识。

微核实验-毒理学-洋葱根尖染色体观察

微核实验-毒理学-洋葱根尖染色体观察

微核试验摘要:利用大蒜根尖细胞微核染色与计数技术测定不同浓度6价铬和1.2,4-三氯苯以及它们的不同浓度混合液对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微核率和细胞分裂各期的影响。

以蒸馏水为对照组,设置的实验组为3组不同浓度的6价铬和三氯苯以及它们的混合液。

用孚尔根染液法对不同试剂及各浓度的处理的根尖进行染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各试剂各浓度处理下的微核率以及不同分裂期细胞的比例。

关键字:孚尔根染色法、微核、微核率、分裂期细胞Abstract:Use of garlic root tip cell micronucleus dyeing and counting technology .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hromium 6 and 1,2, 4 - t hree hlorobenzene as well as their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mixture to garlic root tip meristematic cells in the areas of micronucleus rate and the influence of each stage of cell division.With distilled water as control group, the group set up for the three group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hromium 6 and 3 chlorobenzene and their efu's root dye solution for different reagent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treatment of root tip for dyeing. Under the microscope to observe the reagent concentration under the treatment of micronucleus rate and different proportion of split phase cellsKey Words:Fu's root staining method、micronucleus、Micronucleus rate、Split phase cells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知道微核产生的原理。

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再用高倍镜观察
依次观察分裂中期、前期、 后期、末期、的细胞间期、
思考: ⑴为何只截取根尖2—3mm? 原本细胞都是叠加在一起 有利于找到分生区细胞 ⑵解离的目的: 细胞小,排列密而整齐,细 的,在显微镜下很难观察清楚,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 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 ⑶漂洗的目的: 酒精和盐酸就是使细胞分散分 无液泡。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离并杀死细胞,显微镜观察的 ⑷用碱性染料染色目的: 能够不断的分裂产生新细胞, 是死亡的细胞那时处于的状态, 使染色质和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 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 ⑸制片的目的: 所以,有的细胞正处于中期, 使细胞分散开(成一层细胞),利于观察。 织。 有的处于间期。 (6 )分生区的特点是什么? (7)本实验所观察到的细胞还能继续分裂吗?
二、材料用具:
1、洋葱(或大蒜)根尖,
2、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等, 3、解离固定液 :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 4、染色: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
三、实验步骤
1.生根培养:将切除老根的洋葱或 大蒜的磷基置于盛水
的小烧杯上, 于22-25℃下进行生根培养。
磷 基
培养根尖:应每天换水 (防止水中缺氧烂根)
2.有1位同学做根尖有丝分裂实验,在显微镜中观察到 的图像如图所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C
①取材位置不合适 ⑤视野选择不合适 ②取材时间不合适
③制片时压片力量不合适 ④解离时间不合适 A.②③
C.①②⑤
B.②⑤
D.①③④
⑤染色:染液(0.01g/mL的龙胆紫或0.02g/mL的醋酸洋 红);时间为3-5分钟;目的是使染色体或染色质被碱性 染料染成深色,便于观察。

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

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

实验十一: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一、实验目的:1、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2、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3、绘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简图;二、实验原理:1、高等植物的分生组织有丝分裂较旺盛;2、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行为变化不同,可用高倍显微镜根据各个时期内染色体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那个时期;3、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染成深色;三、程序设计思路1、洋葱根尖的培养在上实验课之前的3-4天,取洋葱一个,放在广口瓶上;瓶内装满清水,让洋葱的底部接触到瓶内的水面;把这个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待根长约5cm,取生长健壮的根尖制成临时装片观察;2、装片的制作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离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剪去洋葱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入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温室下解离; 3-5min 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入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 约10min 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染色把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ml或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min 染料能使染色体着色;制片用镊子将这段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根尖能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的按压载玻片; 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3、观察a低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其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b高倍镜观察:在低倍镜观察的基础上换高倍镜,直到看清细胞的物象为止c仔细观察:先到中期,再找其余各期,注意染色体的特点d移动观察:慢慢移动装片,完整地观察各个时期如果自制装片效果不太理想,可以观察洋葱根尖固定装片4、绘图5、记录四、分析1、取材分析1取材及用具:a,取材:洋葱可用葱.蒜代替,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质量浓度为ml或ml的龙胆紫溶液将龙胆紫溶解在质量分数2%的醋酸溶液中配制而成或醋酸洋红液,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固定装片;b、实验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皿,剪子,镊子,滴管;c、取材分析:取材应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根尖2-3mm,而且洋葱的根必须有活性;2药品用法用量分析:解离液应为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按照1:1比例混合,而且解离时间要控制在3min-5min3过程分析:实验核心内容必须严格按照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四步进行4实验结论分析:前期:①出现染色体②核膜核仁消失③纺锤丝出现中期:①着丝粒位于赤道面②纺锤体明显后期:染色体分裂成两组子染色体向相反两极运动末期:①纺锤体出现②核膜核仁出现5、学生自我问题记录剖析注明失败原因分析及反思五、实验练习题根据试验现象完成以下各题1、取材应取洋葱根尖哪一部位甲、根尖1-3mm乙、根尖5-7mm丙、根尖1-3cm2、解离液的目的是3、制片时应注意的是4、是用显微镜观察是先用高倍镜还是先用低倍镜5、染色时间有没有限制。

洋葱根尖生长实验报告

洋葱根尖生长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洋葱根尖的生长规律和影响因素。

2. 观察洋葱根尖生长过程中的细胞分裂现象。

3. 掌握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材料1. 洋葱2. 刀片3. 生理盐水4. 酒精5. 碘液6. 显微镜7. 玻片8. 载玻片9. 吸水纸10. 恒温水浴锅三、实验步骤1. 取洋葱,用刀片切去根尖部分,置于生理盐水中浸泡5分钟。

2. 将洋葱根尖置于载玻片上,用刀片将其切成约0.5毫米的薄片。

3. 将切片置于玻片上,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

4. 将玻片放入酒精中浸泡3分钟,然后用碘液染色2-3分钟。

5. 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碘液,盖上盖玻片。

6. 将玻片放入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现象。

四、实验结果1.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现象,发现细胞分裂分为有丝分裂前期、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末期四个阶段。

2. 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逐渐缩短、变厚,并向细胞中央移动,最终形成两个染色体组。

3. 观察洋葱根尖生长情况,发现根尖细胞分裂速度较快,生长迅速。

五、实验分析1. 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现象是植物细胞生长、发育的重要过程。

在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逐渐缩短、变厚,并向细胞中央移动,最终形成两个染色体组,保证了细胞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2. 洋葱根尖生长速度快,说明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活跃,生长旺盛。

这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现象密切相关。

3. 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实验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现象。

六、实验结论1. 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是植物细胞生长、发育的重要过程。

2. 洋葱根尖细胞分裂速度快,生长旺盛。

3. 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实验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现象。

七、实验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2. 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洋葱根尖细胞切片的厚度适中,以便于观察。

3. 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现象时,注意显微镜的焦距调整,以便于观察细胞结构。

染色体实验报告

染色体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染色体标本制作和观察的方法。

3. 学习染色体计数和核型分析技术。

二、实验原理染色体是生物体内具有遗传信息的结构,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结构稳定性和数目恒定性对于维持生物遗传信息的完整性至关重要。

本实验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了解染色体的基本特征。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洋葱根尖、盐酸、酒精、醋酸、龙胆紫染液、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

2. 仪器:实验台、酒精灯、滴管、镊子、剪刀、解剖镜、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标本(1)将洋葱根尖放入盛有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1:1)中,室温下处理30分钟。

(2)用镊子取出根尖,放入醋酸和酒精的混合液(1:1)中,室温下处理10分钟。

(3)用剪刀将根尖剪成约1mm长的小段,放入载玻片中央。

(4)用滴管加入适量的龙胆紫染液,覆盖根尖。

(5)室温下染色5-10分钟。

2. 观察染色体标本(1)用镊子夹取盖玻片,覆盖在染色后的标本上。

(2)用解剖镜调整标本位置,使其在载玻片上均匀分布。

(3)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形态、结构和数目。

3. 计数和核型分析(1)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记录染色体数目、形态和结构。

(2)对观察到的染色体进行分类和核型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染色体形态: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呈长棒状,两端钝圆,染色体数目为8条。

2. 染色体结构: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位于染色体中央,蛋白质包裹在DNA周围。

3. 核型分析: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核型为二倍体,即2n=16。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标本,并观察到了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

实验结果表明,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呈长棒状,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核型为二倍体。

本实验为后续研究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和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对染色体有固定作用,有助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

实验六-九--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染色体标本制备及观察

实验六-九--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染色体标本制备及观察

实验六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染色体标本制备及观察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植物根尖的制片和观察,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对植物组织、细胞的固定、离析和压片方法,了解有丝分裂的全过程及其染色体的动态变化情况,掌握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征。

二、实验原理有丝分裂是细胞均等增殖的过程,是体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都能复制一份,然后分配到子细胞中,因此两个子细胞与母细胞所含的染色体在数目、形态和性质上均是相同的,在各种生长旺盛的植物组织中均存在着有丝分裂。

三、实验材料洋葱根尖四、实验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皿,剪刀,镊子15%HCl(质量分数)和95%酒精(体积分数)的混合液(1:1)、0.01g/mL龙胆紫溶液五、实验内容1、洋葱根尖的培养在实验课前3~4天,取洋葱一个,放在广口瓶上。

瓶内装满清水,让洋葱的底部接触到瓶内的水面。

把这个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注意经常换水,使洋葱的底部总是接触到水。

待根长5 cm时,可取生长健壮的根尖制片观察。

2、装片的制作(1)解离下午2时是洋葱有丝分裂的高峰期,可在此时剪取洋葱的根尖2 mm~3 mm,立即放入含15%HCl和95%酒精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 min~5 min后取出根尖。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 min.(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0.01g/mL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 min~5 min。

(4)制片用镊子将这段洋葱根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且用镊子尖把洋葱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用拇指垂直轻压盖波片,以使细胞分散开。

3、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1)低倍镜观察:把制作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慢慢移动装片,要求找到分生巨细胞,它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换上高倍镜,用微调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清晰,直到看清细胞物像为止。

洋葱根尖组织实验报告(3篇)

洋葱根尖组织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洋葱根尖组织结构,了解其细胞组成和分布。

2. 掌握制作洋葱根尖组织切片的方法。

3.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组织细胞的结构。

二、实验原理洋葱根尖组织是植物分生组织的一种,主要由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组成。

分生区细胞密集排列,细胞核大,具有强烈的分裂能力;伸长区细胞排列稀疏,细胞核较小,细胞质丰富,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根毛区细胞排列紧密,细胞质少,细胞壁薄,具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洋葱、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解剖针、解剖剪、镊子、吸水纸、解离液(盐酸和酒精混合液)、染色液(醋酸洋红)、清水。

2. 仪器:显微镜、显微镜载物台、显微镜镜筒、显微镜目镜、显微镜物镜、显微镜调焦旋钮、显微镜光源。

四、实验步骤1. 洋葱根尖的制备:取洋葱,用解剖剪剪取根尖2-3mm,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用解剖针轻轻拨动,使根尖悬浮于水中。

2. 解离:将洋葱根尖取出,放入盛有解离液(盐酸和酒精混合液)的玻璃皿中,室温下解离3-5分钟。

3. 漂洗:将解离后的洋葱根尖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10分钟,去除解离液。

4. 染色:将漂洗后的洋葱根尖取出,放入盛有染色液(醋酸洋红)的玻璃皿中,染色3-5分钟。

5. 制片:将染色后的洋葱根尖取出,用镊子将根尖弄碎,滴一滴清水于载玻片上,将洋葱根尖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6. 观察显微镜:将制片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转换高倍镜观察细胞结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洋葱根尖组织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组成。

2. 分生区细胞密集排列,细胞核大,染色质浓,具有强烈的分裂能力。

3. 伸长区细胞排列稀疏,细胞核较小,细胞质丰富,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

4. 根毛区细胞排列紧密,细胞质少,细胞壁薄,具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成功观察到洋葱根尖组织的细胞结构,为进一步研究植物细胞分裂和生长提供了基础。

生物洋葱根尖实验报告

生物洋葱根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2. 掌握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观察的实验步骤;3.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现象。

二、实验原理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一种方式,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可以了解细胞分裂的各个阶段,以及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的时间分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洋葱根尖、盐酸、酒精、清水、龙胆紫溶液、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显微镜、剪刀、解剖针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酒精灯、烧杯、滴管、吸管、记号笔等。

四、实验步骤1. 洋葱根尖的培养:将洋葱根尖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置于室温下培养3-4天,待根长到5厘米左右。

2. 解离:剪取洋葱根尖2-3毫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的玻璃皿中,室温下解离3-5分钟。

3. 漂洗:将解离后的洋葱根尖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2-3次,每次约5分钟。

4. 染色:将漂洗后的洋葱根尖放入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分钟。

5. 制片:用镊子将洋葱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复加一块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使细胞分散。

6. 观察:将制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细胞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胞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呈细丝状,染色体复制,细胞体积增大。

(2)前期:染色体缩短变粗,染色体开始排列在细胞中央。

(3)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形成赤道板。

(4)后期: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

(5)末期: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2. 细胞周期分析:(1)间期:细胞周期中时间最长,约占细胞周期的90%。

(2)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细胞周期中时间相对较短,各约占细胞周期的10%。

六、实验结论1. 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包括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2. 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约占细胞周期的90%。

植物染色体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

植物染色体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

植物染色体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洋葱组)同组成员:曹鉴云陈锦容刘艳马彦霞一、中文摘要:染色体(Chromosome),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又叫染色质。

其本质是脱氧核甘酸,是细胞核内由核蛋白组成、能用碱性染料染色、有结构的线状体,是基因的载体。

这里我们用洋葱染色体作为代表使用压片法制片并且进行观察。

二、关键词:染色体洋葱压片法三、引言:洋葱(onion)是百合科(Liliaceae)葱属中以肉质鳞片和鳞芽构成鳞芽的2年生草本植物,其学名为Allium cepa L,染色体数为2n=2x=16。

由表1和图1可见,洋葱的8对染色体中,有7对(第1~7对)染色体,臂比在1·01~1·70之间,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对(第8对),臂比为4·74,为近端部着丝点且带随体的染色体;依据STEB-BINS[4]的核型分类标准,洋葱的染色体核型在遗传进化上属较古老的2A型。

100多年来有关染色体与染色体组结构功能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现今人们完成基因组测序后回到对染色体上进行基因定位和作图,因此有关染色体的研究在基因组合功能基因组时代都有重要意义,陈瑞阳教授历时25年的研究完成的《中国主要植物染色体研究》对我国2834种植物染色体数目进行了报道,完成了1045种植物的核型分析,积累了宝贵的染色体基础数据创建了我国植物染色体研究信息平台。

研究染色体进化与生物进化的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国际对染色体的化学成分,DNA含量,碱基组成和以染色体数目、形态、结构、大小等为特征的核型进化与物种形成和演化关系的研究,为揭示生物进化趋势提供染色体方面的科学资料,总的来说对染色体的研究在各类学科领域内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对洋葱的研究主要在其成分和药用方面,在细胞遗传上张自力和陈瑞阳等对洋葱的C带显示法进行过研究,田秋元等对洋葱的核型分析及有关制片方法进行了探讨。

实验报告染色体的观察

实验报告染色体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观察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变化;3. 掌握染色体观察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染色体是生物细胞核内的一种结构,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形态和数量的变化,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变化,可以了解细胞的遗传特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洋葱根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培养皿、铅笔、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质量分数为0.01g/ml的龙胆紫(或紫药水);2. 仪器:显微镜、恒温培养箱、解剖镜、电子天平、离心机、酒精灯、烧杯、移液管等。

四、实验方法1. 洋葱根尖的培养:提前3—4天将洋葱种植在培养皿中,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 解离:将洋葱根尖用刀片切下,放入装有盐酸和酒精的烧杯中,在室温下解离5分钟;3. 漂洗:将解离后的洋葱根尖用蒸馏水漂洗10分钟;4. 染色:将漂洗后的洋葱根尖放入装有龙胆紫的烧杯中,染色5分钟;5. 制片:将染色后的洋葱根尖用镊子夹取,放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制成装片;6. 镜检:将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染色体结构: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呈线状或棒状,具有明显的着色性。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染色体由主缢痕、次缢痕和染色体臂组成。

2. 染色体数量:在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数量为2N(二倍体),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量为4N(四倍体)。

3. 染色体变化: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以下变化:(1)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开始凝缩,染色体臂变短,染色体数量加倍;(2)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形成赤道板;(3)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开始分离,染色体臂变长,染色体数量减半;(4)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解缩,染色体臂变长,染色体数量减半。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通过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了解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染色体的数量变化规律;2.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染色剂的选择和浓度,以确保染色体观察的准确性;3. 本实验为定性观察,不能直接测量染色体数量和形态变化,需要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洋葱根尖染色体观察

洋葱根尖染色体观察

大蒜根尖多倍体诱导与染色体观察实验目的:1、了解利用秋水仙素诱导植物多倍体的方法。

2、掌握大蒜根尖制片的方法。

3、通过对玻片的观察,统计染色体数目。

4、对比不同的大蒜根尖染色体数目,理解二倍体和四倍体的区别实验原理:1. 有丝分裂完整的有丝分裂相包括G1期(合成前期)、S期(合成期)、G2期(合成后期)和M期(分裂期),其中G1期、S期和G2期合称间期,细胞完成DNA勺复制以及有丝分裂的准备,而M期又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为了形态观察的方便,本实验采用后一种分法。

观察有丝分裂,重点在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

在细胞分裂前期,细胞核解体,染色质凝聚显现出染色体的形态;在前中期,染色体散乱地分布于细胞的中部;在中期,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受到微管的牵引,着丝粒成行排列于赤道板上;在后期,染色体受到动粒微管的牵引,向细胞两级运动;在末期,染色体重新解螺旋,细胞核重新形成。

细胞染色体过程示意图见图1.图1: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示意图2. 大蒜的根尖大蒜根尖的整体结构如图2,其中只有分生区的初生分生组织由于细胞始终处于持久而强烈的有丝分裂之中而作为我们的观察对象, 当尽其余部分在制片时都应量剔除来保证观察效果。

FWuv. I g Ttw 呼材■ rwi 啊血af In r«f <rtp. Air B M号*C* niEdtsn. t z>»e af *tgl・n gr^vKHi ・>d a i«%eie TM: ih* IWE InniiEd.图2:大蒜根尖结构示意图3. 多倍体诱导秋水仙素易溶于冷水、不易溶于热水、有毒、针状结晶或淡黄色粉末,是诱导多倍体的一种常用试剂,其是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的鳞茎和种子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生物碱。

它的作用机理是与微管蛋白单体结合,抑制微管的形成,进一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单体分离受阻,形成同源多倍体。

因此,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如生长点才能产生作用,诱导多倍体的形成。

实验六-九--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染色体标本制备及观察

实验六-九--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染色体标本制备及观察

实验六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染色体标本制备及观察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植物根尖的制片和观察,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对植物组织、细胞的固定、离析和压片方法,了解有丝分裂的全过程及其染色体的动态变化情况,掌握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征。

二、实验原理有丝分裂是细胞均等增殖的过程,是体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都能复制一份,然后分配到子细胞中,因此两个子细胞与母细胞所含的染色体在数目、形态和性质上均是相同的,在各种生长旺盛的植物组织中均存在着有丝分裂。

三、实验材料洋葱根尖四、实验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皿,剪刀,镊子15%HCl(质量分数)和95%酒精(体积分数)的混合液(1:1)、0.01g/mL龙胆紫溶液五、实验内容1、洋葱根尖的培养在实验课前3~4天,取洋葱一个,放在广口瓶上。

瓶内装满清水,让洋葱的底部接触到瓶内的水面。

把这个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注意经常换水,使洋葱的底部总是接触到水。

待根长5 cm时,可取生长健壮的根尖制片观察。

2、装片的制作(1)解离下午2时是洋葱有丝分裂的高峰期,可在此时剪取洋葱的根尖2 mm~3 mm,立即放入含15%HCl和95%酒精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 min~5 min 后取出根尖。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 min.(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0.01g/mL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 min~5 min。

(4)制片用镊子将这段洋葱根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且用镊子尖把洋葱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用拇指垂直轻压盖波片,以使细胞分散开。

3、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1)低倍镜观察:把制作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慢慢移动装片,要求找到分生巨细胞,它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换上高倍镜,用微调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清晰,直到看清细胞物像为止。

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观察

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观察

5、染色及压片
(1)取一个干净的载玻片,用刀片截取根尖生长点部分置于载玻片上, 加1--2滴醋酸洋红染液,用解剖针或镊子轻轻捣碎组织,然后盖上盖玻 片,左手按住盖玻片一角,防止滑动,右手用解剖针尖端垂直敲击盖玻 片下的材料,使材料分散,直至均匀分布在载玻片上。 (2)将载玻片翻过来,使盖玻片朝下,放到铺在水平桌面的一张吸水纸 上,用大拇指对准盖片用力一压,切勿使盖玻片移动,从而使染色体压 散,并处于同一平面。若盖玻片下有气泡,可在盖玻片边缘加一点染料。
(4)末期
特点: 1 “两出现”(核膜出 现,核仁出现) 2 “两消失”(染色体 消失,纺锤体消失) 3 细胞中央出现细胞 板,形成细胞壁后,细胞 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4 染色体数目不变
【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1、实验材料: 洋葱根尖(已培养好) 2、仪器设备: 显微镜、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培 养 皿、酒精灯、纱布、刀片 3、试剂: 秋水仙素、醋酸洋红染液、卡诺氏固定液(冰乙酸:无水酒 精=1:3)现配现用、95%乙醇、1mol/L盐酸
核膜 核仁 染色质 着丝点 细胞核
植 物 细 胞
纺锤丝 染色体
纺锤体 子染色体
姐妹染色单体 着丝点 赤道板
(与纺锤体中轴相垂直的平面)
(1)分裂间期
分裂间期的特点: (1) 分裂间期时间长; (2) 分裂间期主要完成组成染色体的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
【实验方法和步骤】
1、预处理(已准备好) 将剪下的根尖浸入准备好的秋水仙素溶液中温室处理2--4h。这对抑制纺锤体 活动效果明显,易获得较多的中期分裂相。且能使染色体收缩较直,利于染色体 的观察。 2、固定(已准备好) 材料经预处理后,用流水冲洗,然后投入卡诺液中固定20~24小时,用95%的 乙醇洗两次,转入70%乙醇中保存备用。 3、解离 取已固定过的材料放入1mol/LHCl解离液中,置于60℃水浴锅中解离到根尖透 明为止(6--15min)。或在浓盐酸:酒精=1:1的解离液中解离3---10min。酸解是本 实验成败的一个关键。 4、水洗 将解离后的材料转入装有蒸馏水或清水的烧杯内,用流水冲洗10min,将盐酸 洗净,以利于染色。

生物普通洋葱减数分裂观察及探讨

生物普通洋葱减数分裂观察及探讨

生物普通洋葱减数分裂观察及探讨洋葱原是中亚和伊朗地区产的植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洋葱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蔬菜,广泛地种植在各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一种常见的蔬菜,洋葱的生物学特性就变得尤为重要,其中减数分裂就是其中一项关键特性,本文将对洋葱减数分裂进行观察和探讨。

1. 实验原材料生物普通洋葱生理盐水乙醇:酒精间苯三酚:超氧化物歉收2. 实验描述首先,我们将一个生物普通洋葱去皮,用生理盐水洗净。

接下来,我们将洋葱的根尖部分取出,放入一个盛装生理盐水的烧杯中,让其浸泡10-15分钟,去除根尖部分的组织液和大部分的细胞核。

之后,我们用乙醇-间苯三酚液浸泡10-15分钟,去除残留的染色质。

用透明胶带夹住洋葱根尖部位,用刀片切开,然后将其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的孟氏液(pH 7.0左右的缓冲盐溶液)。

将烧杯置于显微镜下,调整好光源,就可以观察到洋葱的减数分裂,同时用生物普通洋葱作为实验材料,减少了成本开销,提高实验可重复性。

3. 实验结果在显微镜下,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洋葱的减数分裂过程。

在减数分裂前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洋葱根尖细胞的核质在刚刚进入静止期时,细胞核明显变大,周围包含着一层较厚的核膜。

在减数分裂的中期,细胞核已经开始变形,核膜也逐渐消失,整个细胞开始出现染色体。

在减数分裂的后期,我们可以看到染色体已经逐渐变的紧凑而有序,形成了一个X形结构,同时微管丝、纺锤体也开始显现。

最终,洋葱细胞变成了两个轮廓分明的细胞,成功完成了减数分裂过程。

4. 实验探讨洋葱的减数分裂不仅可以用于生物学研究,同时也在遗传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研究染色体的数量变化和配对行为,科学家们可以深入了解到染色体的组成,以及遗传性状的传递方式。

此外,洋葱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化合物-二烯基甲硫和亚醇是天然的抗生素,其抗疏菌和强化免疫功能的作用在医学上也具有广泛的意义。

因此,对洋葱中分子抗体和生物学性质的深入研究,对于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标本制备与观察

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标本制备与观察

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标本制备与观察一、实验目的1、学习植物染色体压片法。

2、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各种生长旺盛的植物组织,如根尖、茎尖、愈伤组织、萌发的花粉管等常进行着细胞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是生物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能准确地复制,并能有规律地均匀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使子细胞遗传组成与母细胞一致。

对分裂旺盛材料加以固定、解离、染色、压片就可以迅速将细胞铺展分散在载玻片上进行观察,这是遗传学上通过细胞分裂观察研究染色体形态、结构和计数最常用的基本方法。

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整个分裂过程占整个细胞周期10%的时间,其余大部分时间处于间期,所以我们观察到的大多数是处于间期的细胞。

有丝分裂中期是对染色体进行形态观察和计数的最佳时期。

比较清晰的分裂相压片还可以进行显微照相、核型分析和鉴别杂种。

三、实验用具药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温度计、镊子、解剖针、吸水纸、无水乙醇、冰醋酸、碱性品红、石炭酸、山梨醇四、实验步骤1、取材剪除洋葱老根,置于盛满清水的烧杯上,待新根长至2cm左右时(约三天),于上午9:00左右,剪取根尖。

2、预处理收获的根尖浸入0.05%秋水仙素溶液2-4小时。

预处理的目的是降低细胞质的粘度,使染色体缩短分散,防止纺锤体形成,让更多的细胞处于分裂中期。

3、固定预处理材料经蒸馏水冲洗几次后,用卡诺固定液处理24h以上。

长期保存可用70%乙醇。

4、解离固定好的材料用蒸馏水冲洗后,放入1mol/L盐酸,60℃解离8-10min目的:使分生组织细胞间的果胶质分解,细胞壁软化或部分分解,使细胞和染色体容易分散压平。

注意:解离时间按材料而定需要摸索。

时间短,细胞不易压散;时间长,细胞容易压碎,影响染色。

5、压片染色解离后的根尖,用蒸馏水换洗几次后,取一根根尖放在载玻片上,用刀片切除延长区(根冠和分生区白色),加入一滴染液后用解剖针拍碎呈浆状,然后再滴加1-2滴改良的苯酚品红染液,染色10分钟后盖上盖玻片,隔一层吸水纸用手适度加压,吸除多余染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蒜根尖多倍体诱导与染色体观察
实验目的:
1、了解利用秋水仙素诱导植物多倍体的方法。

2、掌握大蒜根尖制片的方法。

3、通过对玻片的观察,统计染色体数目。

4、对比不同的大蒜根尖染色体数目,理解二倍体和四倍体的区别。

实验原理:
1.有丝分裂
完整的有丝分裂相包括G1期(合成前期)、S期(合成期)、G2期(合成后期)和M期(分裂期),其中G1期、S期和G2期合称间期,细胞完成DNA的复制以及有丝分裂的准备,而M期又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为了形态观察的方便,本实验采用后一种分法。

观察有丝分裂,重点在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

在细胞分裂前期,细胞核解体,染色质凝聚显现出染色体的形态;在前中期,染色体散乱地分布于细胞的中部;在中期,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受到微管的牵引,着丝粒成行排列于赤道板上;在后期,染色体受到动粒微管的牵引,向细胞两级运动;在末期,染色体重新解螺旋,细胞核重新形成。

细胞染色体过程示意图见图1.
图1: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示意图
2.大蒜的根尖
大蒜根尖的整体结构如图2,其中只有分生区的初生分生组织由于细胞始终
处于持久而强烈的有丝分裂之中而作为我们的观察对象,其余部分在制片时都应当尽量剔除来保证观察效果。

图2:大蒜根尖结构示意图
3.多倍体诱导
秋水仙素易溶于冷水、不易溶于热水、有毒、针状结晶或淡黄色粉末,是诱导多倍体的一种常用试剂,其是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的鳞茎和种子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生物碱。

它的作用机理是与微管蛋白单体结合,抑制微管的形成,进一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单体分离受阻,形成同源多倍体。

因此,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如生长点才能产生作用,诱导多倍体的形成。

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在蔬菜和观赏植物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在大蒜方面的报道却很少。

图3:秋水仙素的化学结构式
实验器材:
实验材料:经秋水仙素处理过的大蒜根。

(秋水仙素溶液配制取秋水仙素1g(先用少量95%乙醇助溶),溶于250~500ml蒸馏水中,配成浓度为0.2~0.4%的溶液,冰箱中保存。

将大蒜架在盛水的烧杯中进行水培。

待根尖长到1cm时,将大蒜盛在0.4%秋水仙素溶液的瓶盖或小烧杯上,避光处理24小时,然后再水培24小时加倍后根尖很肥大。


实验试剂:1mol/L的HCl溶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

实验器材:刀片,镊子,双目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烧杯,滤纸。

实验步骤:
1、取材:取大蒜发根至0.5-1cm,然后转入盛有0.15%秋水仙素水溶液
的培养皿中继续培养24小时到30小时,待观察到根部有膨大时取
出固定。

(一般植物细胞周期17-18小时)
2、固定:在卡诺固定液中固定24小时,移至70%乙醇中保存或者备用。

3、解离:植物的分生组织需要经过处理以便除去细胞之间的果胶层并
使细胞壁软化,经解离的组织才能使得压片步骤顺利进行。

酸解法:固定的材料用清水洗涤之后,用1M HCL在60摄氏度水浴
中恒温处理5min,在酸解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温度和时间,若解离
不够,则压片不易分散。

若解离太过,在下一步处理材料时由于材
料过软而易丢失。

4、水洗:水洗三次,每次一到二分钟。

5、染色:切取根尖分生组织区,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10-15分钟。

6、压片:将染色后的材料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盖上两层吸水纸,
用一个双面刀片,插到盖片与玻片之间的一角,用左手食指压紧盖
片,防止滑动,用右手持解剖针,用针柄轻敲盖片,使材料均匀分
散开,然后将刀片轻轻撤出,再用针柄重敲盖片,使细胞分散压平。

7、镜检:比较四倍体细胞与二倍体细胞
实验结果:
一、多倍体观察:
细胞内染色体被改良苯酚品红染成紫红色;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明显增多,杂乱无章地排列在细胞内部,并未平均移动到细胞两级。

多倍体(1)10*40倍显微镜下观察多倍体(2)10*40倍显微镜下观察
2.染色体计数
实际值实际计数值相对偏差二倍体16 -- 0
多倍体(1)32 29 9.37%
多倍体(2)32 30 6.25%
结论:实际计数值与实际值存在偏差,一方面由于压片不充分,另一方面立体细胞使得染色体容易出现重叠现象。

通过观察,细胞大致分散开,没有出现堆叠情况,判断解离效果良好。

六、注意事项
1、解离的时间要适当,大约5min,因为解离时间的长短与实验结果的好坏有非常直接的影响,时间过长,则不仅破坏分生组织之间的果胶与纤维素等物质,也使分生组织与伸长区脱离,染色效果将会降低,而过短,则又达不到分离细胞的结果。

2、在切取根尖时大约切从根尖开始算往上1.5mm左右,若切得太短,则只会看到成熟的根冠细胞,在视野中看不到分裂期细胞;若切得太长,则会看到有很多伸长区的成熟细胞,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3、染色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染色过深或过浅都会影响最终的实验结果。

4、压片时用拇指从上往下垂直用力且要避免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的滑动,否则会使细胞之间重叠,影响观察。

5、观察时先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相的位置,再换高倍镜观察。

七、实验拓展
秋水仙素应用价值:
自1937年布莱克斯和埃佛里采用曼陀罗等植物发现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后, 广大育种工作者开始探索多倍性育种技术手段,多倍体植株叶片大而厚, 颜色深邃,花朵大而质地加重, 花期延长等外观特征符合现代育种目标,增加了花卉的观赏价值和商品价值, 带动了花卉产业的迅速崛起。

现有的技术手段中,通过秋水仙素人工化学诱变的方式仍然被认为是最有效、成绩为显著的一条途径, 其具有经济方便、诱变作用专一和诱变突变广泛等特点, 一直沿用至今。

如在金丝杜鹃、大波斯菊、草夹竹桃、矮牵牛、毛地黄、紫茉莉、金莲花、金鱼草、鸡冠花、挂竹香等植物中都通过秋水仙素诱导成功, 已获得了同源四倍体植株。

在提高观赏价值的同时也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应用前景: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用秋水仙素加倍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缺陷问题。

秋水仙素诱变产生的第一代多倍体, 基因平衡遭到破坏, 存在一
些缺陷, 如孕性低、种子不饱满、生长期较长、开花较晚等。

因此不能直接用于生产
, 只能在进一步加以改善, 克服缺陷后才能在生产上发挥优势。

2、嵌合体问题。

由于分生组织细胞分裂的不同步性, 用秋水仙素处理时并不是
所有细胞都加倍为多倍体, 也可能有一部分细胞染色体未加倍, 染色体未加倍与加倍的细胞嵌合在一起, 从而形成了嵌合体。

由于二倍体细胞一般生长较快, 如果嵌合体中二倍体较多时,二倍体细胞就包埋了多倍体细胞而使得倍性恢复。

嵌合体现象严重制约多倍体育种发展, 如何筛选嵌合体是多倍体育种有待解决的问题。

3、毒害问题。

秋水仙素有剧毒性、对外植体有毒害作用, 常常使材料在处理过
程中死亡, 而且抑制种子的萌发和根的生长。

与组织培养结合时,不但使离体组织受害, 明显抑制不定芽分化, 再生植株生长缓慢, 甚至可使外植体在继代培养中褐化死亡。

4、诱导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诱导频率也有待提高,以期待获得真正非嵌合
体的多倍体类型, 获得多倍体在遗传稳定上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目前研究多偏重于形态学、细胞学以及诱变技术,关于突变体的生理生化及其分子生物学等基础性研究工作甚少, 现阶段诱变研究形式比较单一,若能和其他的手段相结合效果可能更好。

[1]
参考文献:
[1] 刘亚娟,李名扬,屈云慧.秋水仙素在园林花卉多倍体育种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7):155-1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