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463人教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5479f9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9d.png)
俄国夺得中东铁路及其支路沿线的矿产开 采权外,还攫取了新疆全省金矿的开采权;
法国取得了四川煤矿的开采权和四川金矿 的开采权;
危从害发—:展德—掠国选夺自取《中得中国了国山矿近东产代各史资地》源,矿,中产使华的书中开局国采19权重83。年工版业。无
列强在中国争得的铁路投资权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1895-1913年一些国家在华开办的企业 危害: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原料和劳动力,占领中国市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商品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到外国市场倾销,获取利润。
⑤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
表现: 贷款 修路开矿 办厂 办银行 《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①承认日本控制朝鲜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②先进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机,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识记《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加深的史实。
②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⑶清政府甲午战后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危害:列强长期控制中国海关,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 ④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
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识记《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加深的史实。
资本输出是指帝国主义为获取高额利润对国外的贷款和投资。 危害:列强长期控制中国海关,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
民族资本 主义初步
发展
民族资产 阶级登上 历史舞台
④ 扩大在华政治势力
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变相对清政府贷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415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415人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1c6958231126edb6e1a107b.png)
1895年张謇投身实业,却受困于资金短缺。这时政府将一批由 英国进口闲置码头多年的机器作价25万,作为官股支持张謇办厂 。官股按年取息,不问盈亏。除去买地、建厂、雇工等,有时甚 至靠借高利贷购买棉花。朋友盛宣怀承诺筹资却迟迟未兑现。只 因“各洋行运机造厂,先后开办,花价因争买而益涨,工价因争 雇而益得……而华商魄力太微,与各洋厂驰逐于咫尺之地,不待 智者而策其必败矣“此外,状元经商社会争论四起,读书人说他 是儒林异类。张謇自己也把“弃儒从商”称为“舍身喂虎”。
12
政治 直接割地
资本输出为主
强占租借地 划分势力范围 “门户开放”
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找素材就上变色龙网 本素材来自网络分享,免费供学习交流,严禁商用!
2
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增加税收额度和种类 降底官员薪俸
裁减军队;扩大纳官 加强鸦片税的管理等
清政府统 治危机
原因
பைடு நூலகம்措施
1895年张謇投身实业,却受困于资金短缺。这时政府将一批由 英国进口闲置码头多年的机器作价25万,作为官股支持张謇办厂 。官股按年取息,不问盈亏。除去买地、建厂、雇工等,有时甚 至靠借高利贷购买棉花。朋友盛宣怀承诺筹资却迟迟未兑现。只 因“各洋行运机造厂,先后开办,花价因争买而益涨,工价因争 雇而益得……而华商魄力太微,与各洋厂驰逐于咫尺之地,不待 智者而策其必败矣“此外,状元经商社会争论四起,读书人说他 是儒林异类。张謇自己也把“弃儒从商”称为“舍身喂虎”。
前言
QIAN YAN
晚清适逢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以何种方式面 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清末状元的他选择了实 业救国,参与戊戌变法,领导立宪运动……缅怀先 人,重温历史,走进张謇,感悟中国现代化事业 开拓者的人生经历。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127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127人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880b59910ef12d2af9e7b7.png)
熊—— 俄国 (东北)
虎—— 英国 (长江流域)
蛤蟆—— 法国 (两广、云南)
肠—— 德国 (山东)
太阳—— 日本 (福建)
鹰—— 美国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 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 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第九单元
劫难中的抗争
——1898年戊戌变法
单元概览:戊戌变法
一、甲午战争后民族 危机的加深
二、维新运动的兴起
变法的背景 变法的兴起
三、百日维新
变法的高潮
四、戊戌政变
变法的失败
日舰击沉“高升”轮
第九单元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变法的背景)
学习目标: 1。了解戊戌变法前民族危机加深、中 国民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史实. 2。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厂矿数 资本额 (千元)
甲午中日
商办
53
战争前
官督商办、官办 19
甲午中日
商办
63
战争后
官督商办、官办 18
4707 16208 12465 5345
占总资本额的 百分比
22.4% 77.6%
70% 30%
商办企业增多,投资总额增长,出现一些
2、表现: 颇具规模的厂矿企业(如:上海裕晋纱厂
、苏州苏纶纱厂),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 入一个新的时期。
特点: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且在发展过程中又遇到重重阻力和困难
3、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艰难的原因
材料一: 甲午战后日本棉纱在华中、华北一带大量倾销, 英美德等国纱厂也在上海设立。由于外资纱厂的竞争, 上海及苏杭一带的纱厂从1898年就开始发生亏损,其他 各地纱厂到1899年也都难以支持,此后三四年里再没有 添设一家新厂。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519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519人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da6b6a810a6f524ccbf85f8.png)
材料一 中国的近代企业
时间
类别
甲午中日 商办 战争前 官督商办、官办
甲午中日 商办 战争后 官督商办、官办
厂矿数
53 19 63 18
资本额 (千元) 4707 16208
12465 5345
占总资本额 的百分比
22.4% 77.6%
70% 30%
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为什么在这时期会出现此现象? 现象:
修路 设厂
列强通过对资本输出,加强对中国经济、政 治控制,民族危机加深。
甲午战后西方列强的对华侵略方式的改变
(1)经济: 以商品输出为主
以资本输出为主
(2)政治: 直接割地
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租借地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
租借的方式,在他国强行取得的、供其在一定时期 内使用和管理的地区,租借国在租借地不仅具有行 使行政、立法、司法等诸方面管理权,并且还建立 了正式的殖民机构和军事基地,成为对出租国进一 步扩大侵略的军事据点。租借期长短不一,最长不 得超过100年,期满归还。
D.投资修筑和经营中国的铁路
2、甲午战后,列强变相对清政府贷款,是为了:
①攫取高额回扣利息 ②长期把持中国海关
③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④扩大在华政治势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关于势力范围,理解正确的是:某国在该 地区 :
A.实行军事占领,并入版图 B.扶植傀儡政权,实行间接统治 C.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特权 D.享有优惠关税和治外法权
……
.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一、甲午战争后民族 变法的背景 危机的加深
二、维新运动的兴起 变法的兴起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0c28722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8c.png)
(一)情景创设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情景的创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我会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历史视频、音乐、图片等,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历史场景。例如,在讲述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时,我可以播放甲午战争的历史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民族危机的严重性。同时,我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事件,增强他们的历史代入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历史视频、图片等,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历史场景。例如,我可以播放甲午战争的历史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民族危机的严重性。然后,我会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甲午战争后我国民族危机加深的原因吗?”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欲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5.教学策略灵活运用:结合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教学过程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在课堂结束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让他们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例如,我可以让学生写下自己对戊戌变法的理解和学习过程中的困惑,然后进行交流和讨论。同时,我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他们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二、教学目标
(一)知与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激发他们的思考。同时,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讨论中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此外,我还将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历史地图、视频资料等,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
(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9.1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9.1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https://img.taocdn.com/s3/m/7f5b2a9069dc5022aaea00c4.png)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A课程目标: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B教学目标C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康、梁的维新思想;变法内容。
难点: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戊戌变法的评价及对资产阶级软弱性的表现的认识。
D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割地: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赔款:白银二亿两开放口岸: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2、想一想: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民族的危机?(书P124学思之窗)割地:使中国失去大量土地;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列强通过贷款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
通商:使列强深入中国内地,掠夺中国资源和倾销商品。
开设工厂:使列强直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商业。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3、跟以前的不平等条约相比,内容上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开设工厂【导入新课】甲午战争是一场决定中国历史命运的战争。
1894年甲午战争前,许多中国人自视甚高,没有把日本放在眼里。
他们或多或少地保留着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日本的心理优势,认为日本是不自量力,如果与中国交锋,必败无疑。
然而一向被认为是东亚文明主导者的中国,竟然被经过明治维新开始强大起来的岛国日本打败,这一事实使中国人在备受痛苦和屈辱的同时,开始进行反思。
如何在危机中自救?怎样才能在强敌如林的世界中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讲授新课】戊戌变法的背景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列强侵华方式发生变化(1)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合作探究】1: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方式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以什么事件为标志?(1)侵略方式的变化体现在经济和政治两方面。
甲午战争以前,经济上,由商品输出进入到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政治上,由直接割地改为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以甲午中日战争为标志。
【知识链接】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商品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到外国市场倾销,获取利润;资本输出是指帝国主义为获取高额利润对国外的贷款和投资,这是帝国主义的经济特征之一。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90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90人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ff2fb552d380eb63946d39.png)
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门户开放政策
(3)影响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的程度大大加 深,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课堂练习】
1、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 是
A.资本输出和大量倾销工业品
B.开设银行和迫使清政府借款
C.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
2D、.投甲资午修中筑日和战经争营后中,国列的强铁竞路相对清政府贷款,是为了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 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 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实质 分享其它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
2、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和危害 (1)侵略方式 资本输出为主 瓜分中国
争做中国债主
争夺修铁路和开矿山的特权
• (1)经济:以商品输出为主 以资本输出为主
商品输出: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 到外国市场倾销,获取利润。
资本输出:帝国主义为获取高额利 润对国外的贷款和投资。
资本输出有哪几种方式呢?
资本输出有哪几种方式呢?
争做中国 债主
修筑铁路
开采矿山
开设工厂 银行
列强通过对资本输出,加强对中国 经济、政治控制,民族危机加深。
方式: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 蛤蟆—— 法国
(两广 、云南)
2、有人为此题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肠知——爱国德即国爱家。
国人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山东)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什么愿望? 太阳—— 日本
唤起中华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亡 (福建)
鹰——美国
第二篇:屋漏又逢连阴雨 ——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 1、原因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_课文注释: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_课文注释: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https://img.taocdn.com/s3/m/a0326d312cc58bd63086bd4a.png)
课文注释: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由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一次学习西方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运动:同时,也是一场影响深运的思想启蒙运动。
从根本上说,戊戌变法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的直接产物。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就已经开始侵夺中国的领土,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给英国,开创了西方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恶劣先例,1860年英国又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的九龙司。
大约同时沙皇俄国则通过《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地区1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周边邻国陆续被西方列强侵略或占领,列强虎视眈眈,又将贪婪的目光转向了中国的边疆地区,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边疆危机,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正是边疆危机的延续和恶化。
当时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了垄断占主导地位的帝国主义阶段。
在这个阶段,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定,资本的输出成为这一阶段的新的特征。
西方列强除了继续向海外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外,也开始寻找资本输出场所,这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列强争夺殖民地和瓜分世界的新的更大规模的斗争。
在这场斗争中亚洲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迅速强大了起来,并制定了征服朝鲜、中国乃至世界的狂妄计划。
日本称霸东亚的企图与俄国的远东利益发生冲突,日、俄在远东地区的争夺变得越来越激烈。
(日俄矛盾的尖锐鲜明地反映在三国干涉还辽这个问题上)日本经过长期周密的准备,于1894年7月蓄意挑起了中日战争,战火很快从朝鲜蔓延到中国境内,次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使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大大下降,是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马关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空前的危机。
清政府被迫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使日本称霸东亚的初步计划得以实现。
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1)
![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1)](https://img.taocdn.com/s3/m/7b9d1c521711cc7931b716b3.png)
• 2.表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出现了一些颇具规模的厂矿企业,如上海的裕晋纱 厂和苏州的苏纶纱厂等。
• 3.困境
• (1)民族工业无力与实力雄厚的外国在华资本及其廉 价商品竞争,随时都有破产和倒闭的危险。
• (2)民族工业还面临国内___________的压迫,承受繁 重的苛捐杂税和官吏勒索封。建势力
• 1.背景
• (1)《马关条约》签订以后,日本的侵略势力开始进 入中国。
• (2)欧美帝国主义列强扩大对中国的政治侵略与 ___________。
经济掠夺
• 2.表现
• (1)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 ①奴役性借款:清政府向俄、法、英、德等国举借 附有政治条件的大借款。
• ②争夺在中国修筑__铁_路_____和开采矿山的权利。 • ③开设工厂和________,通过资本输出的方式获取
• 答案: (1)不可取。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 定了李鸿章的主张行不通。
• (2)开设银行,强迫贷款;开设工厂;修筑铁路;开 矿山等。
• (3)没有。19世纪末列强纷纷抢夺中国的路权,进一 步侵犯中国的主权等。
编后语
• 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各种课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去听,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 一、听理科课重在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 • 数、理、化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知识没学懂,后面的学习就很难继续进行。因此,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关键。上课时要抓好概念的理解,
• (3)经济基础: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是其产生的经济基础。
• (4)阶级基础:随着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 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阶级基础。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1 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共21张PPT)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1 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2abf35ede80d4d8d05a4f52.png)
• (3)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4、影响
• 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政治变革,为发展资本 主义开辟道路。
• 资产阶级掀起了一场拯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 运动。
【课堂练习】
1、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
是 A.资本输出和大量倾销工业品
水利和赈灾。
2、清政府采取的措施:
• 增收:增加旧税征收额度;加强鸦片税的征收; 增加商税;扩大纳官 。
• 节支:降低官员薪俸;裁减军队,节省军费开支。
3、结果:
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 化,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 1、原因
• (1)甲午战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的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 本主义的发展。
地区
A.实行军事占领,并入版图
C
B.扶植傀儡政权,实行间接统治
C.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特权
D.享有优惠关税和治外法权
4、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客观上促进
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主要是由
于它为民族资本主义提供了
A.充足资金
B.先进技术
C
C.劳动力和市场 D.政治保护
5、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有发 展,但仍举步维艰的原因是
明朝未及,我只有过好每一个今天,唯一的今天。
昨日的明天是今天。明天的昨日是今天。为什么要计较于过去呢(先别急着纠正我的错误,你确实可以在评判过去中学到许多)。但是我发现有的人过分地瞻前顾后了。为 何不想想“现在”呢?为何不及时行乐呢?如果你的回答是“不”,那么是时候该重新考虑一下了。成功的最大障碍是惧怕失败。这些句子都教育我们:不要惧怕失败。如 果你失败了他不会坐下来说:“靠,我真失败,我放弃。”并且不是一个婴儿会如此做,他们都会反反复复,一次一次地尝试。如果一条路走不通,那就走走其他途径,不 断尝试。惧怕失败仅仅是社会导致的一种品质,没有人生来害怕失败,记住这一点。宁愿做事而犯错,也不要为了不犯错而什么都不做。不一定要等到时机完全成熟才动手。 开头也许艰难,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会渐渐熟悉你的事业。世上往往没有完美的时机,所以当你觉得做某事还不是时候,先做起来再说吧。喜欢追梦的人,切记不要被 梦想主宰;善于谋划的人,切记空想达不到目标;拥有实干精神的人,切记选对方向比努力做事重要。太阳不会因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今 晚不再降落。蒙住自己的眼睛,不等于世界就漆黑一团;蒙住别人的眼睛,不等于光明就属于自己!鱼搅不浑大海,雾压不倒高山,雷声叫不倒山岗,扇子驱不散大雾。鹿 的脖子再长,总高不过它的脑袋。人的脚指头再长,也长不过他的脚板。人的行动再快也快不过思想!以前认为水不可能倒流,那是还没有找到发明抽水机的方法;现在认 为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出来,这是还没住到太阳从西边出来的星球上。这个世界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的慢,而是放 弃速度快。得到一件东西需要智慧,放弃一样东西则需要勇气!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奇正相生,循环无端,涨跌相生,循环无端,涨跌相生,循环 无穷。机遇孕育着挑战,挑战中孕育着机遇,这是千古验证了的定律!种子放在水泥地板上会被晒死,种子放在水里会被淹死,种子放到肥沃的土壤里就生根发芽结果。选
最新历史:戊戌变法《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幻灯片
![最新历史:戊戌变法《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03dae986a8956bec0975e3ed.png)
设计意图:一是培养学生从表格中提取信息、解答 问题的能力。二是为了让学生理解“一个国家社会经济 的发展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从而加强对学生 进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六课堂教学设计:第二目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1、维新派的形成
突破策略:由于本知识点不是重点,在讲这一知 识点时,我先给学生讲清楚何谓维新派,然后让学生 阅读教材p105小字,归纳总结出早期维新派的主张及 认识,最后让学生结合刚才所讲背景概括维新派形成 的条件。
设计意图:介绍清楚维新派的含义是为理解后面要 学的知识打下基础,再者让学生阅读小字部分,是培 养学生的归纳、概括知识的能力。
培提
养 能 力
取 信 息
说明了:
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的自然经济的进一步 瓦解;“实业救国”的倡导;清政府放宽对 民间设厂的限制。
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 上政治舞台,掀起来了维新变法运动。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经济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壮大(阶级结构)——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掀起维新变法运动)
阶级条件: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时势条件: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六课堂教学设计:第二目 维新变法的兴起
2、 维新思想的传播途径和方式
突破策略:由于本知识点不是重点,再加上知识点琐 碎而 杂乱,所以我根据高二文科学生有强烈地表现欲这 个特点,事先把学生分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组,让他们通过讨论查资料等形式来概括总结他们要宣传 变法思想的方式和介绍各自的生平简介及其主要的维新活 动。。并让他们说出自己的侧重点,即对比他们之间的异 同点。最后根据维新派的主张,对比维新派与洋务派的区 别和联系。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https://img.taocdn.com/s3/m/46a19c234431b90d6c85c7eb.png)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测试)1. 1894年10月,日军占领旅顺。
当时有日本人画了这样一幅漫画,画中的清朝官员被“击溃”,并写上“旅顺口”三字,该官员虽扛着洋枪,但被日军的扫帚把所打碎。
该漫画①是对中华民族的公开侮辱和挑衅②客观上体现出清政府的腐朽无能③反映出日本侵略者的狂妄自大④必将激起中国人民对日本的复仇情绪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在对日战争中的节节失利,主要是由清政府的腐朽无能造成的。
图片所给信息明显夸大了日本的实力,④在材料中不能体现,可以排除;①②③说法正确,故选A。
2. 19世纪,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着深重的民族危机。
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与19世纪中期相比侵华的主要角色发生重大变化B. 资本输出取代商品输出C. 19世纪末中国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D. 参加侵华的国家空前增多【答案】B【解析】19世纪中期,列强侵华以商品输出为主,这是由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所决定的。
19世纪后半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列强侵华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但这一时期商品输出仍然是列强对外侵略的重要方式,故答案选B。
其他三项均符合历史史实。
3.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准各省广开民厂”的主要目的是A. 洋务运动的刺激B. 民族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C. 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D. 抵制列强经济侵略【答案】C【解析】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既不是为推动洋务企业发展,也不是抵制列强的侵略,更不是适应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清政府采取措施,是从地主阶级立场出发,维护其统治的,排除ABD;19世纪末,其内部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特别是《马关条约》的巨额赔款,进一步加重了财政危机,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才允许各省设厂,C正确。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准各省广开民厂’”,联系所学甲午战争的影响分析解答即可。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9单元第一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9单元第一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3a4e763168884868762d6dd.png)
呼声,提出自办铁路,自设工厂,抵制洋商洋厂的
主张。
(3)政策调整:清政府调整工商政策,放松限制,允许民 间设厂。
2.表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出现
了一些颇具规模的厂矿企业,如上海的裕晋纱厂和苏州 的苏纶纱厂等。 3.困境 (1)民族工业无力与实力雄厚的外国在华资本及其廉价商
便利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需要;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
国的资本输出和瓜分中国的地区、先后、程度差异甚 至表现出的矛盾,并不妨碍在侵略中国上的一致利益 和一致行为。
理解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
1.时势条件:甲午战争后,欧美列强趁机扩大对中国的
政治侵略与经济掠夺,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
族危机空前严重,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积极寻求救亡之策。 2.思想渊源:19世纪七八十年代.脱胎于洋务派,痛感洋务 运动弊端的早期维新派产生。他们要求抵抗列强侵略, 要求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历史背景
(1)《马关条约》签订以后,日本侵略势力开始进入
中国。 (2)欧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进入了以 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2.主要表现
(1)加剧资本输出 ①强迫贷款:俄、法、英、德等国迫使清政府借款, 经济命脉 ,扩张了在华的政 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__________ 治势力。
了中华民族的危机?
提示:(1)清政府承认日本控制朝鲜,使日本把朝鲜 变成入侵中国的桥头堡。 (2)条约规定了巨额战争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3)条约允许日本在华直接设厂,列强便争先恐后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课件1) (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课件1) (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8de7fed5022aaea998f0f9a.png)
阅读漫画,根据教材分析清晚期导致 “民众痛苦”的原因?
提示: 清政府转嫁外债;
(财政危机)沉重的捐税;官吏的压榨; 自然灾害等等。
(漫画)民众的痛苦
二、清政府统治危机的进一步加剧: 1、财政危机:
⑴原因:
⑴偿还借款; ⑵各地的自然灾害严重;
⑵措施:
⑴增加税收额度 ⑵降低官员薪俸 ⑶裁减军队,节省军费开支 ⑷加强鸦片税的征收 ⑸增加商税、扩大纳官
熊—— 俄国 (东北)
虎—— 英国 (长江流域)
蛤蟆——法 (国 两广 、 云南)
肠—— 德国 (山东)
太阳——(日 福本 建) 鹰——美国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
策
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 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关于势力范围,理解正确的是:某国在该地区 :
A.实行军事占领,并入版图
B.扶植傀儡政权,实行间接统治
C.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特权
D.享有优惠关税和治外法权
4、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主要是由于它为民族资本主义提供了:
【合作探究】今天我国政府引进外资与19世纪末清政府贷款的不同点?
⑶从性质看: 清政府的贷款附有苛刻的政治条件,是奴役性的贷款; 今天我们引进外资是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发展经济的一种手段。 ⑷从影响看: 清政府的大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 程度; 而今天我们引进外资有力地促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
节支增收!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第3课 百日维新》45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第3课 百日维新》45人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4f225dfab069dc502201cd.png)
学 思之 窗
想一想,康有为在“百日维 新”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起 到了何种作用?
康有为在“百日维新” 中充当了光绪帝的顾问, 是维新变法运动的策划者。
光绪帝为什么 支持变法呢?
光绪帝(1871-1908) 名爱新觉罗·载湉,同治帝之弟。 4岁即位,由慈禧太后“垂帘听 政”。1889年19岁 “大婚典礼” 后“亲政”,慈禧太后,退居颐 和园,但她仍掌握着内外大权。 光绪帝作了34年的傀儡皇帝,经 历了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的 失败,目睹了帝国主义掀起的割 地狂潮。1898年6月,为了从慈 禧手中夺回统治权,振作图强, 毅然支持和任用维新派人士康、 梁等实行变法。
【探究讨论】戊戌变法的特点 材料 在“百日维新”短短的103天内,光绪帝发布各种谕旨 100多条。
光绪帝谕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将现在各局所中冗员一 律裁撤净尽……限一月办竣”。由于裁撤面较宽,在裁撤中又采 取了一些强行封查的办法,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难以度 日。
光绪帝下令裁撤绿营,同时让旗人自谋生计。这些人多达 100万,被突然中止生计后没能妥善安置,以致他们对新政怨声 载道。
新情境·激趣引航
对于变法的核心人物光绪皇帝的评价,长 期以来史学界意见不一。“爱国开明皇帝说” 和“维新皇帝说”,是内涵一致的不同表述, 是近年来的新说法,得到了史学界的赞同。史 学家李时岳先生说:“从百日维新中他已经做 到的和正在做的、想要做的来看,确实是力图 做一个资产阶级的维新皇帝。”“严峻的形势 迫使载湉抉择,他选择了改革的道路。这个选 择是明智的,因为他投靠了具有前途和希望的 新兴的资产阶级势力。”
9月5日,康有为连上两折,提出剪发辫,改穿西装,改元迁 都,许多人认为这是改朝换代之举,难以接受。
百日维新的特点 (1)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即变封 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 (2)从推行范围来看,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 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 (3)从推行者来看,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显示出维新力量的 薄弱。 (4)从性质上看,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从目的上看,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6)从作用上看,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 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7)从过程来看,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1](https://img.taocdn.com/s3/m/17b3552487c24028915fc350.png)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课标要求] 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背景(1)《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
(2)欧美帝国主义列强扩大对华政治侵略与经济掠夺。
2.表现(1)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①奴役性借款:清政府向俄、法、英、德等国举借了附有政治条件的大借款。
②争夺在中国修筑铁路的权利。
③开设工厂。
④开采矿山。
(2)政治侵略——瓜分中国。
①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②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3.影响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
[归纳总结]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进一步加紧对外扩张,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体现出新的特点——以资本输出和瓜分为目的,使中国面临更加严重的民族危机。
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制度,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挽救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
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清政府的统治危机(1)财政危机①原因a.从1896年起偿还借款。
b.各地的洪涝灾害。
②应变措施:节支增收。
③结果:遭到了官员的抵制,成效甚微。
(2)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原因①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爱国工商人士发出“实业救国”的呼声与主张。
③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
(2)表现:出现了一些颇具规模的厂矿企业。
(3)存在问题①民族工业无力与实力雄厚的外国在华资本及其廉价商品竞争,随时都有破产和倒闭的危险。
②民族工业面临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
(4)影响①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政治变革,改善社会环境,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②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经济基础。
[历史认识]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两面性的特点是由其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
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因而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要求,即革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 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西方资本主
义思想学说进一步传入中国。
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 阅读课本P125第二目内容、【历史纵横】和漫
画《民众的痛苦》,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 问题: • 1.概括造成清政府统治出现危机的内外原因。 • • • • 2.清政府为应对危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结果 怎样?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 1.阅读课本第三目第1小节内容,分析并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探究一 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 1.阅读课本P124第1小节及【学思之窗】内容,结合必修1读熟
《马关条约》内容及其危害。 • • • 2.阅读课本P124、125“《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
深”一目内容,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概括《马关条约》签订 后,列强如何加强对中国的侵略?带来怎样的危害? • • • •
• 四、早期改良思想 • 阅读P128第二课第一目“早期改良思、代表人物、主张和局限
•
•
•
•
概括19世纪九十年代戊戌变法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
• 民族危机: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 潮,民族危机加深。甲午战争的失败说明洋务 运动并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义发展的原因、表现、困难和发展的影响。
• • • • 2.阅读课本第三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第1小节
内容,对比甲午战争前后中国近代企业的变化,概括指出甲午 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表现在哪里?
• • • • 3.阅读课本P127页第1小节,分析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虽然有了初步发展,但仍然面临哪些困难?其根源是什么?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