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油水分离技术优缺点对比 2014-11-3
油水分离技术
![油水分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9a2942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b6.png)
油水分离技术油水分离技术引言:油水分离技术是一种相对常见的技术,广泛应用于油田开采、石油化工、环境保护以及海上事故应急处理等领域。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石油及其衍生产物的使用和排放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油水分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油水分离技术的原理、分类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
一、油水分离技术的原理油水分离技术是将混合的含油水体分离为油相和水相的过程。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油和水的密度差异以及油水界面张力的不同来实现油水分离。
当混合液中油滴的尺寸大于一定范围时,由于油滴自身的浮力作用,可以使油滴浮起并聚集在液面上,从而实现油水分离。
二、油水分离技术的分类根据油水分离过程中所利用的力学原理和分离设备的不同,油水分离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重力分离法:利用油水密度差异和地球引力,通过设置分离器或沉淀器使油水分离。
重力分离法通常适用于油滴尺寸较大、油水含量较高的情况。
2. 离心分离法:通过高速旋转设备产生的离心力使油水分离。
离心分离法适用于油滴尺寸较小、油水含量较低的情况,其分离效率较高。
3. 膜分离法:利用具有特殊孔径和表面性质的薄膜,通过渗透和阻挡等作用实现油水的分离。
膜分离法具有分离效率高、设备体积小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
4. 溶剂萃取法:通过适当的溶剂与混合液进行接触,使油相和水相分别通过溶剂相沉淀,从而实现油水分离。
溶剂萃取法对油滴尺寸和油水含量的要求较高,但分离效果较好。
5. 超声波分离法:利用超声波的机械能将混合液中的油滴震散并使其浮起,从而实现油水分离。
超声波分离法对于处理小尺寸油滴和高浓度油水混合液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
三、油水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利用的要求不断提高,油水分离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以下列举了最新的研究进展:1. 纳米材料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吸附和阻挡作用,研究者们通过制备纳米材料膜或纳米复合材料,提高了油水分离的效率和稳定性。
油水分离
![油水分离](https://img.taocdn.com/s3/m/b9cd2c15fad6195f312ba641.png)
ρ,ρ。一水及油的密度,kg/m2
g一重力加速度,m/s2
A 一浮升面积,m2
μ一水的粘度,Pa〃s Q一污水处理量,m3/s
从该定律公式中可以看到,要提高液粒的浮升效率 ,只有通过凝聚使颗粒聚合增加粒径来实现,油滴 粒径越大,成平方的影响油滴脱除效率。所以要破 乳聚结使油滴粗粒化。水油的密度差越大,则脱油
4)材质:在破乳聚结的过程中要用细的亲油的纤维 。纤维过细没有支承力,过粗对小液滴起不到破乳
作用。
亲油纤维材料可以把刚切开乳泡的油滴粘附聚结。
在分离的步骤中用超亲水性纤维材料,超亲水性纤
维形成了牢固的水膜当细微油粒随水流来到时,由
于牢固的水膜阻止了油滴的通过,起到了分离的效
果。副作用是增加了系统的阻力。
油在水中的形式可划分为五种物理形态:
游离态油(浮油):油的粒度≥100μm,,以连续
相的油膜漂浮在水面上,静置后能较快上浮。约占
污水中油类的60% 。
分散态油:油的粒度10—100μm的细微油滴,在水
中稳定性不高,静置一段时间后相互结合形成浮油
。
乳化态油:油的粒度小于10μm大部分是1—2μm。
这种水包油的乳化状态是很稳定的。 溶解态油:油的粒度比乳化态油滴还小,油在水中 的溶解度是很低的一般只有5-10 mg/L。是真正溶解 于水的油。
固体上的附着油:它是以固体为核而形成的,也就
是说水中包着固体颗粒上的油。
油水分离的重力理论基础:
油滴的浮升分离,对一定粒径的油滴来说,根据 Stokes(斯托克斯)定理,其脱除效率由下列公式 (适用于游离态油)表示: ηi=(ρ-ρ。)g di2 A/18 μ Q ηi一粒径为di的油滴脱除效率 di一油滴粒径,m
油水分离
![油水分离](https://img.taocdn.com/s3/m/b2b5af8971fe910ef12df8ed.png)
油水分离装置一、简介:我公司根据多年来的技术经验研制开发了油水分离处理装置,该装置功能齐全,气浮、旋流为一体,把污水中原油分离出来,减少污水中含油量。
单台机组安装,工期短、调试简便、运行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
由于占地面积小,处理量在30m3/h以下的可以设计为移动撬装式以适应不同需求。
二、油水分离装置工作原理油水分离技术是通过高效旋流技术使油水快速分离,在含油污水从井内出来进入到油水分离设备经过气浮箱收油,使水中含油量减少。
污水经过污水泵进入到高效旋流罐利用旋流的原理把油分离出来。
达到油与污水的分离,收集的原油外输,污水进入设备进行处理。
此时的污水含油率在2%-5%左右。
1、设备组成⑴、污水提升系统⑵、旋流分离系统⑶、气浮系统⑷、自动控制系统2、工作原理⑴、污水提升收油系统包括:旋流罐、升压泵、流量计等。
工作原理:污水泵将污油池中的污水升压后进入旋流罐,通过高效旋流完成处理的全过程。
⑵、旋流分离系统:旋流罐。
工作原理:旋流器是靠两种不同液体的密度差,利用液体在旋流罐内高速旋转产生离心力将油滴从水中心分离出来,实现油水分离。
旋流除油器主要由分离锥、尾管和溢流口等部分组成。
含油污水在一定压力作用下从进水口延切线方向进入旋流器的内部进行高速旋转,经分离锥后因流道的截面的改变,使液流增速并形成螺旋流态,当液体进入尾锥后因流道截面的进一步缩小,旋流速度继续增加,在分离器内部形成一个稳定的离心力场,小油滴在锥管的中心区聚结成油芯,从溢流口排出,从而实现油水分离。
⑶、气浮系统:包括气浮箱、气浮泵。
工作原理:通过气浮泵向水中通入空气,产生微小的汽泡,使水中的细小悬浮物黏附在气泡上,随气泡一起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渣达到去除水中悬浮物的目的。
⑷、自动控制系统:全自动操作方式。
三、选用范围:1、采油厂污水池,解决污水中含油的问题。
2、压裂液、水井,把液体中的油分离出来进行下一步处理。
四、装置型号规格及主要技术参数1、基本参数进水压力:≤0.2MPa电压:380V使用温度:20~80摄氏度使用湿度;35%~85%处理量:15m3/h原水水质:悬浮物:0---10000mg/l含油:0---10000mg/l处理后水质:悬浮物:≤20mg/l ≤50mg/l ≤100mg/l含油:≤20mg/l ≤50mg/l ≤100mg/l(可以根据用户要求设计)基本形式:移动撬装式撬装外形尺寸: m× m× m设备重量:吨运行重量:吨2、用电功率油水分离装置用电功率3、运行功率: 15.4Kw五、工艺流程见附图六、油水分离装置的特点一是处理速度快可以直接进入设备内快速的处理收油,使油快速的从水中的脱离瞬间发生的,几乎不耗时间,因此,整个收油的处理时间就大大缩短。
【技术】多种餐厨垃圾油水分离技术、优缺点与展望
![【技术】多种餐厨垃圾油水分离技术、优缺点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d6866863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59.png)
【技术】多种餐厨垃圾油水分离技术、优缺点与展望在餐厨垃圾中的含油污水(以下简称“餐饮废水”)中,油脂的成分和存在形式复杂,一般以悬浮油、分散油、乳化油、溶解油和含油固体废弃物等主要形式存在,其中最难处理的是高浓度呈乳化状的油脂。
目前除油技术可以归纳为4大类:物理分离(如重力分离技术、过滤分离技术、粗粒化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等)、化学分离(如絮凝沉淀分离技术、电解分离技术、酸化分离技术等)、物理化学分离(如浮选分离技术、吸附分离技术、磁吸附分离技术等)和生物化学分离(如活性污泥分离技术、生物膜分离技术等)。
1、物理分离1.1重力分离技术重力分离技术,作为物理除油技术中最简单且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是利用油脂与水的密度差及互不相溶性来实现油珠、悬浮物与水的分层与分离。
重力分离技术常用的设备是隔油池,包括平流隔油池(API)、斜板隔油池(PPI)、波纹斜板隔油池(CPI)等类型。
离心分离技术是利用两相的密度差,通过高速旋转产生不同的离心力,使轻组分油和重组分水分布在旋转器壁面和中心,最终实现较为彻底的油水分离。
该技术所需的停留时间较短,也不需要过大的设备体积;但同时存在着阻力较大、能耗过高、维护不易等缺点。
离心分离技术常用的工作设备是水力旋流器。
物理分离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是继续改进油水分离技术,并研制出新的分离设备。
张霖霖等采用重力分离技术对餐饮废水进行油水分离。
在先后经过除杂、破乳和吸附等一系列程序后,位于水面上层的油由滤油槽收集,底部的清水则通过下方的出口排放。
采用液位器与重力分离技术相结合的途径来进行油水分离。
此方法改善了分离后液位监测的自动化程度,并且降低了制造成本。
不足之处是只能除掉餐饮废水中的部分悬浮油和分散油,油水分离效果不明显,只能作为餐饮废水除油的前期处理手段。
采用斜板聚结和连通器原理来改进餐饮废水的重力分离技术。
装置中为了达到充分聚结、减小集油面积以及收集不同液位油层的目的,分别采用了斜板填充容器、倾斜箱盖和旋转式空心圆筒型集油器等改进技术,并最终通过实验证明了该装置分离效果的可行性。
16种油水分离技术简要对比
![16种油水分离技术简要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4463e402cfc789eb172dc889.png)
<10
适应性强,运行费用低
基建费用较高
氧化塘
溶解油
<10
投资少,效果好,管理方便
占地面积大
电解
乳化油>ຫໍສະໝຸດ 0除油率高,可连续操作耗电量大,装置复杂,消耗大量铝材,难大型化,电解过程有H2产生,易爆。
电解氧化
乳化油、溶解油
<10
效果好,适应性广,占地面积小。
耗电大,导电材料要求高
内电解
乳化油
<60
占地面积大,产生浮渣,浮油难处理
吸附
溶解油
<10
出水水质好,占地面积小
投资高,吸附剂再生困难
粗粒化
分散油、乳化油
>10
设备小型化,操作简单
滤料易堵
化学凝聚
乳化油
>10
效果较好,操作简单,工艺成熟
占地面积大,药剂用量多,污泥难处理
活性污泥
溶解油
<10
出水水质好,基建费用较低
进水要求高,操作费用高
生物膜
除油率高,装置占地面积小。
耗电量大,磁种要求高,造价高,工艺未成熟。
浓缩焚烧
乳化油、溶解油
<1
净化效率高
能耗大,处理成本高。
加热法
分散油、乳化油
>10
操作简便,适用于高浓度油中少量水分的去除。
能耗大
含油废水处理方法比较
方法名称
适用范围
去除粒径/μm
主要优点
主要缺点
重力分离
浮油、分散油
>60
处理量大,效果稳定,
运行费用低,管理方便
占地面积大
过滤
分散油、乳化油
油水分离
![油水分离](https://img.taocdn.com/s3/m/1026567227284b73f242501b.png)
实验表明,制备出 的棉纤维对油水混合物 中油的的分离效率高达 97.8 %,且至少可以重 复使用30次。
在高温、高湿 度、强酸、强碱、 强腐蚀环境以及高 强度的机械力下仍 然保持稳定的超疏 水性和优良的油水 分离效率。
Xiong Li等对静电纺丝腈纶进行氨基化,然后用化学 电镀法在其表面镀一层银的纳米团簇进行固化,再对其表 面用十六硫醇进行改性,最终得到性能优异的油水分离材 料。
所得海绵对各种溶 剂及油都具有良好的吸 收性能,可以吸收其自 身重量163倍的油。
经过 1000 次 循环使用后,其 对油吸收率依然 保持在 90 %以上。
Jinlong Song等将不锈钢网用 氯化亚铜及盐酸的水溶液处理,去 离子水冲洗后得疏水 / 亲油的红色 网状物,将金属网状物浸渍在硬脂 酸的乙醇溶液中20分钟后,得到表 面改性的超疏水/超亲油金属网。
研究发现,这种材料对油有特别的选择性及很高的摄取 能力。可以吸收其质量20倍以上的油污,在简单的压榨、洗 涤后,海绵又会回到原来的形貌,再次用于油水分离。
Viet等将三聚氰胺海绵浸渍在十八烷基三氯硅烷的甲苯溶液 中制备出油的接触角为151º的超疏水/超亲油海绵。
Viet Hung Pham,James H. [J]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2014, 6, 14181−14188
超疏水 / 超亲油材料 在油水分离中应用
随着石油工业和海上 油运的发展 , 海洋的石油 污染已经充分引起了公众 的重视,石油作为全球性 污染物正以大大超过其它 污染物的量进入海洋。 由此形成的大面积油 膜将阻隔正常的海气交换 过程,使气候发生异常, 也影响食物链的循环,从 而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并 造成海洋及滩涂的严重污 染。
油水分离技术
![油水分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7c8853b87c24028915fc34a.png)
油水分离技术关键词:油水分离, 真溶液分离,液、液分离论文摘要:油与水都是液体,因此把两种液体的混合物分离称为液、液分离技术。
最新研究证明,采用破乳工艺法可将油包水颗粒破开,使≤0.4~0.7μm颗粒中的水分离出来聚结成大颗粒后,进行5μm颗粒的油水分离。
新型油水分离滤材,采用美国生产的PTFE高分子溶液,并加入亲油添加剂,混合后均匀的烧结在不锈钢网板上,使滤材表面具有憎水亲油,但不粘油的效果(表面张力18.5m N/m)。
当油与滤材接触后能将细微颗粒的油滴聚合成大颗粒,随着水流的运行,慢慢上升到液体表面形成油层。
过滤器的介质面积,外形尺寸大小,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设计安装,一般每小时处理500~1000吨含90%浮油的产品,一. 关于油水分离的论述油与水都是液体,因此把两种液体的混合物分离称为液、液分离技术。
两者混合后变成真溶液,由于油水比重的差异,从表面上看油是浮在水上面,但由于氧化作用,油水混合液中会生成一部分羧基(-COOH)的有机酸物质,与水中的羟(-OH)有亲和作用,呈球状,俗称油包水或水包油,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油中的水颗粒直径≤0.4~0.7μm时呈透明状,也叫真溶液。
而将真溶液中的溶解水分离出来的难度较大,过去一般多采用静置沉淀法、真空法、离心机加工法、加温蒸馏法等,但均不能达到工况要求。
其主要原因是受油表面张力的阻碍影响,油包水即使加温到100~115℃也不会气化,很难将细微油水颗粒中的水分离出来。
最新研究证明,采用破乳工艺法可将油包水颗粒破开,使≤0.4~0.7μm颗粒中的水分离出来聚结成大颗粒后,进行5μm颗粒的油水分离。
二. 最新油水分离的方法采用美国生产的PTFE高分子溶液,并加入亲油添加剂,混合后均匀的烧结在不锈钢网板上,使滤材表面具有憎水亲油,但不粘油的效果(表面张力18.5m N/m)。
当油与滤材接触后能将细微颗粒的油滴聚合成大颗粒,随着水流的运行,慢慢上升到液体表面形成油层。
油水分离
![油水分离](https://img.taocdn.com/s3/m/04046f66be1e650e52ea9929.png)
油水分离一含油废水中油的存在形式含油废水的来源很多,但一般都是水包油(O/W)的分散体系。
其分散的状态与油、乳化剂、水的性质及其生成条件有关,一般认为主要是以漂浮油、分散油、乳化油、溶解油等4种状态存在。
(1)漂浮油进入水体的油通常大部分以飘浮油形式存在,这种油的粒径较大,一般大于100微米,占含油量的70%~80%,静置后能较快上浮,铺展在污水表面形成油膜或油层连续相,用一般重力分离设备即能去除。
(2)分散油分散油以小油滴形状悬浮分散在污水中,油滴粒径在25~100微米之间。
当油表面存在电荷或受到机械外力时,油滴较为稳定,反之分散相的油滴则不稳定,静置一段时间后就会聚并成较大的油珠上浮到水面,这一状态的油也较易除去。
(3)乳化油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使得原本是非极性憎水型的油滴变成了带负电荷的胶核。
由于极性的影响和表面能的作用,带负电荷油滴胶核吸附水中带正电荷离子或极性水分子形成胶体双电层结构。
这些油珠外面包有弹性的、有一定厚的双电层,与彼此所带的同性电荷相互排斥,阻止了油滴间相互碰撞并大,使油滴能长期稳定地存在于水中,油滴粒径在0.1~25微米之间,在水中呈乳浊状或乳化状。
(4)溶解油粒径在几个纳米以下的超细油滴,以分子状态或化学状态分散于水相中,油和水形成均相体系,非常稳定,用一般的物理方法无法去除。
但由于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5~15 mg/L),所以在水中的比例仅约为0.5%。
二含油废水的处理方法含油废水的处理技术及分离的难易程度取决于油分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及处理要求。
油水分离的原理主要有四种:重力法、吸附法、过滤法、粗粒化法。
Ⅰ、重力原理分离技术(1)重力法重力法是利用斯托克斯原理,利用油和水的密度差及油和水的不相溶性,在静止或流动状态下实现油珠、悬浮物与水分离。
分散在水中的油珠在浮力作用下缓慢上浮、分层,油珠上浮速度取决于油珠颗粒的大小,油与水的密度差,流动状态及流体的粘度。
重力分离法的特点是:能接受任何浓度的含油废水,同时除去大量的污油和悬浮固体等杂质,但仅通过重力法处理出水往往达不到排放标准。
三相分离器油气水分离效率的提高与应用
![三相分离器油气水分离效率的提高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9512cef4b73f242336c5ff6.png)
三相分离器油气水分离效率的提高与应用摘要:在油田生产开发过程中,与油井采出液相对应的原油含水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我国大部分油田综合含水率在80%以上。
含油污水会对水资源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为此,在油田生产开发过程中,需要借助分离器相关设备对油、气、水进行分离。
目前,水力旋流分离和重力分离主要作为油水分离的基础,可以取得良好的分离效果。
关键词:三相分离器;旋流分离;重力分离引言在石油生产过程中,油、气、水的分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油气水分离设备的经济效益直接影响到油田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因此,有必要开发高效、低投资的分离设备,以促进油田的良好生产。
分析了油水分离方法,探讨了三相分离器油气水分离效率的改进及应用,以期为油田生产中的油气水分离提供参考。
一、三相分离器油气水分离的方法标准分离器主要用于原油含水率的分离。
主要方法如下:(1)重力法,是分离油、气、水的重要方法。
其原理是:油、气、水具有不同的相对密度。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当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含有一定组分的油水混合物会形成一定比例的油水相和水相。
当较重组分保持层流时,较轻组分的液滴将向上出现。
(2)离心分离是利用不同密度、不同转速的非均相体系所形成的离心力来实现的。
离心装置将使不同密度的混合液形成离心力,完成油水分离。
(3)聚结法属于加速分离法,它将聚结和重力分离的相应过程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该方法的机理是:在重力作用下,分散液相在聚结介质表面沉降,通过吸附、润湿和碰撞形成液膜。
在重力和液流的作用下,除去聚结介质表面的液膜,完成分离[1]。
二、提高分离器油气水分离效率的方法原油生产逐渐步入高含水期后,沿袭传统滞后的脱水工艺对原油进行处理,难以实现对原油生产需要的良好满足。
原油实际含水量上升,导致液量增大,传统的沉降罐以及加热炉难以形成良好的分离条件,导致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对原有分离器进行分析,可知其不足如下:进液对分离器产生较大的冲击力,液体保持素流状态时,难以实现对油气水的良好分离;液位调节具有较大的难度,需通过人工方式对油水界面进行调节,操作难度相对较大。
水油分离原理的应用
![水油分离原理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9d1ff63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05.png)
水油分离原理的应用1. 简介水油分离是一种常见的过程,它通过利用不同密度和亲水性的特性,将水和油分离开来。
这种过程在各个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石油工业、化工工业、环保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水油分离的原理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2. 水油分离原理水油分离的原理基于水和油的密度差异和相互之间的亲水性差异。
当水和油混合在一起时,由于它们的密度不同,会自然分层,形成上层的油相和下层的水相。
此外,水和油也具有不同的亲水性,水具有较强的亲水性,而油则具有较强的疏水性。
这使得水和油在界面上形成不同的表现,如形成水膜和油膜。
通过利用这些差异,可以有效地实现水油分离。
3. 水油分离的应用3.1 石油工业在石油开采和炼油过程中,水油分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地下的含油层往往同时含有大量的水。
通过有效的水油分离技术,可以从含油层中分离出大部分的油,提高油的提纯度和回收率。
而在炼油过程中,原油中也含有水分。
通过水油分离,可以将含有的水分分离出来,提高炼油质量和效率。
3.2 化工工业水油分离在化工工业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在化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有水的废液和废水。
通过水油分离技术,可以将废液和废水中的水分与油分离开来,实现油的回收和水的净化。
这不仅有经济意义,同时也有环保意义。
3.3 环保领域在环保领域中,水油分离也是一项重要的技术。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经常需要处理含有油污的废水。
通过水油分离,可以将废水中的油分离出来,从而降低污水的污染程度。
这对环境的保护和人类的健康非常重要。
4. 水油分离的方法实现水油分离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包括重力分离、离心分离、膜分离等。
•重力分离:利用水和油的密度差异,通过将混合液静置一段时间,使其分层。
然后通过排出上层的油相和下层的水相,实现分离。
•离心分离:利用离心力将混合液在离心机中分离。
在离心过程中,水相和油相会由于密度差异而分层,然后可以通过排出上层的油相和下层的水相来实现分离。
油水分离工艺的方法简介
![油水分离工艺的方法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0b6d8d550e2524de5187eb2.png)
油水分离工艺的方法简介1、离心分离法离心分离法是使装有含油废水的容器高速旋转,形成离心力场,因固体颗粒、油珠与废水的密度不同,受到的离心力也不同,达到从废水中去除固体颗粒、油珠的方法。
常用的设备是水力旋流分离器。
2、浮选法浮选法,又称气浮法,是国内外正在深入研究与不断推广的一种水处理技术。
该法是在水中通入空气或其他气体产生微细气泡,使水中的一些细小悬浮油珠及固体颗粒附着在气泡上,随气泡一起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渣(含油泡沫层) ,然后使用适当的撇油器将油撇去。
该法主要用于处理隔油池处理后残留于水中粒经为10~60μm的分散油、乳化油及细小的悬浮固体物,出水的含油质量浓度可降至20~30mg/L 。
根据产生气泡的方式不同,气浮法又分为加压气浮、鼓气气浮、电解气浮等,其中应用最多的是加压溶气气浮法。
3、生物氧化法生物氧化法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使废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方法。
油类是一种烃类有机物,可以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将其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含油废水中的有机物多以溶解态和乳化态,BOD5 较高,利于生物的氧化作用。
对于含油质量浓度在30~50mg/L以下、同时还含有其他可生物降解的有害物质的废水,常用生化法处理,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溶解油。
含油废水常见的生化处理法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过滤法、生物转盘法等。
活性污泥法处理效果好,主要用于处理要求高而水质稳定的废水。
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附着于填料载体表面,使繁殖速度慢的微生物也能存在,从而构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
但是,由于附着在载体表面的微生物量较难控制,因而在运转操作上灵活性差,而且容积负荷有限。
4、重力分离法重力分离法是典型的初级处理方法,是利用油和水的密度差及油和水的不相溶性,在静止或流动状态下实现油珠、悬浮物与水分离。
分散在水中的油珠在浮力作用下缓慢上浮、分层,油珠上浮速度取决于油珠颗粒的大小,油与水的密度差,流动状态及流体的粘度。
5、过滤法过滤法是将废水通过设有孔眼的装置或通过由某种颗粒介质组成的滤层,利用其截留、筛分、惯性碰撞等作用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油分等有害物质得以去除。
目前油水分离技术类型及其优缺点
![目前油水分离技术类型及其优缺点](https://img.taocdn.com/s3/m/e544dc08561252d381eb6e0a.png)
调研报告引言油水分离主要是根据水和油的密度差或者化学性质不同,利用重力沉降原理或者其他物化反应去除杂质或完成油份和水份的分离。
对于含油废水,现在有很多油水分离器。
油水分离器是一种装置,分为餐饮油水分离器和工业油水分离器两种。
餐饮油水分离器是餐饮行业用来处理污水用的;因为环保的要求,排到江河湖海里船舶机器处所所产生的污水是必须经过处理的,需要使用工业油水分离器。
一、哪些方面和领域需要用到油水分离?或者对油水分离有需求?工业含油废水:海上原油泄漏、油田废水(油田注水开采后,从注水或聚合物注油中回收原油)、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的废水,油轮的压舱水、洗舱水、机舱水,油罐(槽)车的清洗废水等。
煤气厂、焦化厂的废水中含有煤焦油,皮革厂等含油污水。
城市餐饮污水:餐馆、酒店、学校单位食堂、居民厨房含油废水。
二、目前油水分离技术有哪些?有哪些不足或者有待改进和发展的?已知的油水分离方法主要有重力式分离、离心式分离、电分离、吸附分离、气浮分离等。
1、重力分离法:重力分离法是典型的初级处理方法,是利用油和水的密度差及油和水的不相溶性,在静止或流动状态下实现油珠、悬浮物与水分离。
分散在水中的油珠在浮力作用下缓慢上浮、分层,油珠上浮速度取决于油珠颗粒的大小,油与水的密度差,流动状态及流体的粘度。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stokes和Newton等定律来描述。
2、过滤法:过滤法是将废水通过设有孔眼的装置或通过由某种颗粒介质组成的滤层,利用其截留、筛分、惯性碰撞等作用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油分等有害物质得以去除。
3、离心分离法:离心分离法是使装有含油废水的容器高速旋转,形成离心力场,因固体颗粒、油珠与废水的密度不同,受到的离心力也不同,达到从废水中去除固体颗粒、油珠的方法。
4、浮选法:浮选法,又称气浮法,是国内外正在深入研究与不断推广的一种水处理技术。
该法是在水中通入空气或其他气体产生微细气泡,使水中的一些细小悬浮油珠及固体颗粒附着在气泡上,随气泡一起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渣(含油泡沫层),然后使用适当的撇油器将油撇去。
油水分离的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油水分离的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3a6ac54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61.png)
油水分离的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油水分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许多行业中,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含油废水,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处理。
油水分离的方法因此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研究人员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提出了多种有效的油水分离方法。
本文将会对油水分离的几种常见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这些方法包括物理分离、化学分离和生物分离。
物理分离方法主要依靠油水之间的密度差异、体积差异或者温度差异进行分离;化学分离方法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或者利用化学反应来实现油水的分离;生物分离方法则运用生物体的特定功能来清除废水中的油脂。
文章接下来将会具体介绍每种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并对比它们的效率和成本。
此外,还将探讨当前油水分离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解决油水分离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对油水分离方法的全面了解,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在实践中提供参考和借鉴。
最后,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和分享,能够促进油水分离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2. 正文在本节中,将介绍油水分离的三种方法,并对每种方法的关键要点进行详细阐述。
这些方法包括:- 方法一:xxx- 方法二:xxx- 方法三:xxx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本节将逐一介绍每个方法,并提供相关的步骤和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
2.1 方法一方法一是一种常用的油水分离方法。
在这一部分中,将会介绍方法一的要点,包括:- 要点一:xxx- 要点二:xxx通过这些要点的介绍,读者将能够了解方法一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并在实际应用中加以掌握。
2.2 方法二方法二是另一种常见的油水分离方法。
本节将详细介绍方法二的要点,包括:- 要点一:xxx- 要点二:xxx- 要点三:xxx对于读者来说,通过这些要点的介绍,将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方法二的优势和适用情况,并在需要时选择合适的方法。
油水分离概述
![油水分离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a1b51b55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6.png)
油水分离概述油水混合体系指由油水两相以一定状态互相交织在一起形成的液态体系。
油水分离即为采用特定方法、工艺和设备将油相和水相分开的过程。
总体而言,油水分离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从石油及其制成的油品中除去水分,即油体水污染除水;另一类是从含油污水中除去油类,即水体油污染除油。
通常情况下,油体水污染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原因造成:一是油液储存过程中,环境温度变化导致大气中水分子以溶解—析出的方式进入到油中,并在低温时段因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形成液态水;二是油液输送过程中,轮船的压舱水和油罐车的清洗水混入到油体中;三是油液的敞口式加注过程使得空气中的水分进入到油中;四是润滑或传动系统中水通过密封原件的磨损处进入到油液中从而造成油污染。
油体水污染对油品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当燃油中水含量较高时,燃料无法充分燃烧导致产生大量尾气而加重空气污染,同时还会引起发动机组件锈蚀甚至滋生微生物从而造成喷油嘴堵塞,影响发动机正常工作,从而带来生产生活安全隐患,我国GB 19147—2016《车用柴油》标准要求柴油含水量在300mg/kg (300ppm)以下。
航空燃油对含水量要求更高,由于飞机在飞行过程中航空燃油温度远低于冰点,油体中的水会析出,从而严重阻碍油液传输,极易造成发动机熄火,航空燃油要求水含量在15ppm以下。
水体油污染是环境治理的重大难题之一,据调查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30亿立方吨油进入到水体中形成含油废水,其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原因导致:一是石油工业,主要有油田所排出的矿层水、油井冲洗水;二是交通运输和机械加工工业,主要包括轮船压舱水、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含油乳化废水以及冶金过程中的轧钢水等;三是煤炭干馏与焦油工业,主要有煤气厂与焦化厂的干馏废水与洗涤水等;四是动植物加工业,包括榨油厂、肉类加工厂以及动物毛脂的洗涤废水。
含油废水的排放给环境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危害,当水面油膜厚度大于1μm时将导致水体与空气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被阻断,水体复氧过程受阻,造成水中浮游生物因缺氧而死亡。
液压油水分离方法
![液压油水分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c685530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06.png)
液压油水分离方法
液压油水分离方法是一种常见的工业技术,它可以有效地将液压系统中的油和水分离开来,以保证液压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液压油水分离方法可以采用物理分离和化学分离两种方式。
物理分离主要是通过沉淀、过滤、离心等方法将油和水分离开来,这种方法适用于液压系统中水含量较低的情况。
化学分离主要是通过添加化学剂,使水和油之间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从而使它们不易混合在一起,最终实现分离。
这种方法适用于液压系统中水含量较高的情况。
液压油水分离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液压系统情况和要求。
在进行分离前,需要对液压系统中的水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以确定采用何种分离方法。
同时,还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分离设备和化学剂,以避免对液压系统的影响和损坏。
总之,液压油水分离方法是液压系统维护和保养的重要技术之一,它可以有效地解决液压系统中的水分问题,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 1 -。
油水分离简介及应用
![油水分离简介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76794d2102de2bd96058894.png)
超亲水/水下超疏油润湿性
油滴定向(头→尾)滚动 油接触角(OCA)高达156.1±1.8°
软光刻合成鳕鱼皮肤的复制表面
Adv. Funct. Mater., 24 (2014), pp. 809-816
Janus润湿性
制备流程
PANEN侧 高效水包油乳液分离 CNT侧 高效油包水乳液分离
纤维基材的机械稳定性较差 重油对分离材料的污染
Thank You!
• 直径小,由这些结构组 成的膜既可以具有可调 节的有效孔径,又可以 在纳米尺度上具有超薄 的活性分离层
Nature. NPG Asia Materials (2014) 6, e101; doi:10.1038/am.2014.23
研究选择 产生的孔洞可以选择性分离油水混合物 比表面积大有利于微尺度或纳米尺度粗糙 度结构的构建和润湿性改性
用于油水分离的超润湿纤维膜 的设计和制造
A
目录 B
CONTENTS C
D
研究背景 性能表征 合成工艺 总结展望
01 研 究 背 景
研究背景
原油泄漏
工业加工产生 的含油废水
淡水短缺
研究背景
机械 方法
化学 方法
01
油栅、撇油器、屏障以及天然和合成的吸 收体构成了一个典型的机械清理系统
02 原位燃烧、化学分散剂和化学固化
Carbon, 115 (2017), pp. 477-485
智能润湿性
CO2作为触发剂来调节表面超亲油 性和超疏油性
适用于己烷、石油醚、正庚烷等
Angew. Chem. Int. Ed., 54 (2015), pp. 8934-8938
03 分 类 及 合 成 方 法
石油基础知识油气水分离
![石油基础知识油气水分离](https://img.taocdn.com/s3/m/6b23f379dd3383c4ba4cd21c.png)
石油基础知识--油气水分离地层中的石油到达井口并继而沿出油管、集油管流动时,根据其组成、压力和温度条件,形成了油气共存混合物。
为了满足油井产品计量、矿场加工、储存和长距离输送的需要,必须将它们按液体和气体分开,成为通常所说的原油和天然气,这就是油气分离组成一定的油气混合物在某一压力和温度下,只要油气充分接触,接触时间很长,就会形成一定比例和组成的液相和气相,这种现象称为平衡分离。
平衡分离是一个自发过程。
把平衡分离所得的原油和天然气分开并用不同的管线分别输送,称为机械分离。
原油和天然气的分离作用就包括上述两方面的内容油气分离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油田所得原油与天然气产品的质量与数量,它是油气集输系统工程中最基本的操作,也是要求最高的操作。
因此,如何设计、选用最高效能的油气分离设备和最合理的分离操作方式,用最少的设备,最低的能耗获得最佳的油气分离效果,即用最小投资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就成为油气集输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在油田上,通过原油稳定和油田气初加工(包括浅冷和深冷加工)可回收部分液态轻烃。
从负压原油稳定装置回收的轻烃一般是C1〜C5,并含有少量C6,经水冷后可得C3〜C6液态轻烃;从浅冷装置可得C3〜C8液态轻烃;从深冷装置可得C2〜C8液态轻烃,其中C2收率可达85 %。
由于轻烃组分不稳定,又是易燃、易爆物质,所以为了防火、防爆和减少油品损失,必须要求较高的贮存技术地层中的石油到达井口并继而沿出油管、集油管流动时,根据其组成、压力和温度条件,形成了油气共存混合物。
为了满足油井产品计量、矿场加工、储存和长距离输送的需要,必须将它们按液体和气体分开,成为通常所说的原油和天然气,这就是油气分离组成一定的油气混合物在某一压力和温度下,只要油气充分接触,接触时间很长,就会形成一定比例和组成的液相和气相,这种现象称为平衡分离。
平衡分离是一个自发过程。
把平衡分离所得的原油和天然气分开并用不同的管线分别输送,称为机械分离。
水油分离实验心得体会
![水油分离实验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c3ebdd0a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c1.png)
水油分离实验心得体会水油分离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通过不同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水和油分离出来。
我在实验过程中深有感触,以下是我对这次实验的心得体会。
首先,进行水油分离实验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混合物中水和油的性质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
水和油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它们有着不同的密度和极性。
水是一种极性分子,易于与其他极性物质相互溶解,而油是一种非极性分子,与水不相溶。
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要利用水和油相互不相溶的特性,通过物理方法使它们分离。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漏斗和玻璃棒等工具来进行水油分离。
首先,我们将混合物倒入漏斗中,然后将玻璃棒轻轻搅拌,让油和水混合均匀。
接下来,我们将漏斗中的混合物静置一段时间,让油和水分层。
由于油的密度较小,油会浮在水的上方形成一层。
此时,我们可以打开漏斗的塞子,将油慢慢倒出,使其和水完全分离。
通过这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了物质的密度和极性对于水油分离的重要性。
密度是物质的物理特性之一,而极性则是物质的化学特性之一。
通过研究物质的密度和极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使它们分离。
此外,在实验中我也对工具的使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漏斗和玻璃棒是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它们的设计和使用都有一定的技巧。
漏斗要放置平稳,以免混合物倒出时翻倒,造成混乱和浪费。
搅拌时要轻轻搅拌,以免将水油混合物搅拌得过于均匀,导致分层困难。
此外,当倒出油时要慢慢倒,以免将水带出,影响分离效果。
最后,我还要强调实验中的安全意识。
在进行实验时,我们要穿戴好实验服和安全眼镜,以免混合物溅到身上或眼中造成伤害。
此外,实验结束后要彻底清洗实验工具和场地,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和整洁。
通过水油分离实验,我不仅掌握了一种有用的分离技术,也深入了解了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实验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对实验的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次实验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和科学的魅力,也培养了我细致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离效果
分离效率
油脂富集难易程度
物料选择性
设备投入成本
设备运行成本
重力分离技术
一般——低
一般——低
易
无
低
低
聚结分离技术
良好
良好
易
固含量不得太高
一般
一般
离心分离技术
好
高
易
无
高
高
膜分离技术
好
高
难
低油、低固含量物料
高
一般
超声分离技术
好
一般——高
易
无
高
高
电解分离技术
好
低
难
无
高
高
絮凝沉淀分离技术
好
低——一般
难
低油、低固含量物料
一般
高
气浮分离技术
好
一般
易
无
低低Leabharlann 吸附分离技术好一般
难
低油、低固含量物料
一般
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