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常识巴顿将军

合集下载

电影巴顿将军相关介绍

电影巴顿将军相关介绍

电影巴顿将军相关介绍Patton中文名:巴顿将军导演:富兰克林·夏夫纳(Franklin J. Schaffner)主演:乔治·斯科特(George C. Scott) | 卡尔·马尔登(Karl Malden) | Stephen Young | Michael Strong | Carey Loftin | Albert Dumortier其他翻译:巴顿将军(台)/铁血将军巴顿(港)英文别名:Blood and Guts (UK) Patton: A Salute to a Rebel Patton: Lust for Glory (UK)地区:美国对白:英语德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上映时间:1970年02月04日美国时长:170 min / Sweden:172类型:传记剧情战争相关资源剧情介绍美国故事片《巴顿将军》是一部以真人真事为依据的军事传记片,根据迪斯拉斯·法拉戈所著的《巴顿:磨难与胜利》和奥马尔·N·布莱德雷所著的《一个士兵的故事》两书内容所创作。

这是近十几年来,美国所拍摄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重要影片之一,获4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等7项奖。

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人物与情节基本上忠实于历史。

巴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毁誉参半的经历,包括殴打士兵、发表不慎重的政治言论等都得到了如实的反映。

该片属战争题材,且不乏雷霆万钧的战斗场面,如坦克大战等,但同样也用了许多笔墨描写了人与战争的关系,将巴顿这个“暴戾的军神”的个性写活了,全片紧扣主人公,精细刻画出他的性格、脾气与内心矛盾,而没让他淹没在一大堆装甲和隆隆的履带声中。

影片不但歌颂了巴顿将军,而且也通过对巴顿这个人物的刻画,肯定了美国在打败德、意结束欧洲战争中的作用。

《巴顿将军》在摄影上有一定的特色,它运用高级宽银幕技术,使影片的画面显得相当漂亮,许多巨大场面拍摄清晰而集中,其中沙漠里的战斗和巴顿将军在隆冬越过法国的场面,格外令人赞叹。

《巴顿将军》:一个人的战争神话

《巴顿将军》:一个人的战争神话

摄影 :弗莱德 ・ 康恩 肯普
主 演 :乔 治 ・ 科 特 ( 巴顿 ) 斯 饰 卡 尔 ・ 尔登 ( 布 莱 德 雷 ) 马 饰 迈 克尔 ・ 茨 ( 蒙哥马利 ) 倍 饰
本 片 获 17 年 美 国奥 斯 卡金 像 奖最 佳 影 片 、 最佳 导 91
演 、最 佳 男 演 员 、 最 佳 编 剧 、最 佳 美 工 、 最 佳 剪 辑 、 最 佳
军 》了 。
战争形势对 英美联军越 来越有 利 ,北 非战场上 盟军 已取 得 决定 性 的胜利 。 巴顿 制定 了攻 占西西 里 岛的计 划 ,总部 却 决定 执行蒙哥 马利将 军的计 划。但 巴顿并没有按 照命令 行 事,他很快攻 陷 了巴勒莫 ,并 且不顾美 军 的伤 亡 ,要 求再 来 一次两栖登 陆 ,先 英军进入 墨西拿 ,赢 得 了荣 誉 ,但 也
巴顿被 盟军总部任命 管理 第二军 ,布莱德 雷作为 巴顿的 副 手 留在第 二军。 巴顿一上任 ,就严 肃整顿 军纪 ,第 二军 因 此在实力上 强大 了不少。美 军不久后 截获 了德 国的通 信 , 得知隆美 尔的第十 装 甲师将在 盖古塔 攻击美 军。 巴顿率领
美 军 提 前 做 好 准 备 突 袭 德 军 , 取 得 了盖 古 塔 战 役 的胜 利 。
重读经
《 巴顿将军 》:一个人的战争神话
吴 亚 军
1 7 年 彩 色片 1 0 钟 90 7分
大战 (《 卡萨布兰卡》 (92 、 《 14) 黄金时代》 (96 、 14) 《 桂河大桥 》 (97 、 《 15 ) 巴顿将 军》 (90 、 《 鹿 17 ) 猎 人》 ( 9 9 《 17 )、 辛德勒名单》 (93 、《 19) 英国病人》 (96 )到越 南 战争 (《 战排 》 ( 9 6 ),在 19) 野 18 )

MBA班必看的30部影片

MBA班必看的30部影片
从看电影学习管理
序言:这些影片是由美国30所顶级商学院的 院长,选出他们最喜爱的以商业为主题或 从中能长约 瑟夫’托马斯可谓是不折不扣的电影爱好 者,他一口气推荐了《12怒汉》《美好人 生》和《大而不倒》等5部电影。 而最受商学院院长们青睐的当属《社交网络》
影片包括:
《教父》 《12怒汉》 《巴顿将军》 《门口的野蛮人》 《月色撩人》 《美好人生》 《华尔街》 《在云端》 《大而不倒》 《社交网络》
影片包括:
《陌生人之屋》 《绿野仙踪》 《颠倒乾坤》 《一袭灰衣万缕情》 《鼓笛震军魂》 《动物屋》 《公民凯恩》 《乖仔也疯狂》 《圣诞颂歌》 《我成功的秘密》
影片包括:
《上班女郎》 《金钱太保》 《赫伯与多乐茜》 《成事在人》 《小小的善举》 《冒险之事》 《打工好汉》 《诺玛.蕾》 《报信的人》 《监守自盗》
看完某一部影片后,请分享给大家,让我们 知道你的感受。 当然,我会一同与大家观看这些影片。

巴顿将军

巴顿将军

《巴顿将军》是一部老电影,曾经获得1970年奥斯卡金奖。

游鱼偏爱由真人真事改编的剧情片,尤其人物传纪,大人物也好,小人物也罢,都能听到地道的好故事。

在电影中,大人物常关联历史,小人物常关乎生活,各有其长,但是他们都关于人性。

二战虽然惨烈但毕竟已经远去,对于战后出生的普通人而言,它已经那么模糊。

所以后人口中流传的都是关于英雄的传说,尤其富有个性魅力的英雄。

譬如巴顿将军。

游鱼原来以为电影《巴顿将军》有点闷——作为一部能代表美国军方思想的电影,应该非常严肃正统,其实不然,相反电影比较有趣。

这全因为巴顿将军本人非常有趣。

巴顿将军是个口无遮拦的人,爱出风头,大胆冒险。

巴顿将军断送政治前途,就是因为他心中有什么就说什么的个性,毫不掩饰自己的好恶。

玩政治的人,基本上挂着标准却没有诚意的微笑,说着滴水不漏的外交语言,即使心中非常憎恨对手,也会表现的彬彬有礼。

可巴顿将军并不这样。

在电影中,最了解巴顿将军的不是上司,不是同僚,不是副官,不是士兵,而是德国的一位军官,他说巴顿是活在十六世纪的人,和二十世纪格格不入。

在德国战败之后,他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真正死去的是巴顿,因为巴顿是为战争而生存的。

事实上,战争胜利之后,巴顿因为说错话被解除职务。

在电影最后,巴顿将军牵着他的爱狗走过一辆风车面前,背影落寞萧瑟。

这时,游鱼突然强烈地感到——巴顿就像堂吉诃德,一个充满理想和世界格格不入的浪漫骑士。

说巴顿是堂吉诃德,并不唐突。

巴顿将军在一次战争之前,对副官说过那么大意如此的话:写一首诗歌给对手,约他开着坦克来和我决斗,以此来决定战争的输赢。

这句话最能表现巴顿的个性,完全是十六世纪骑士的作风。

游鱼认为,这是巴顿将军和世界别扭着的根本原因,不过这也是巴顿最具有个人魅力的地方。

正常人不会真正地喜欢一个完美的让人无可挑剔的英雄,因为他只会让凡人感到自己的猥琐(假设有这样完美的英雄)。

相反,像巴顿这样满是缺点的英雄才是可亲的。

巴顿,一位浪漫骑士,一个理想主义者,一直无法和这个世界妥协。

拯救大兵瑞恩影评知识讲解

拯救大兵瑞恩影评知识讲解

拯救大兵瑞恩影评知识讲解拯救大兵瑞恩影评故事的开篇是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美国二等兵詹·瑞恩的三个兄弟全部阵亡,将军派出八名战士寻找瑞恩并将他送回母亲身边,战士们找到他后,随即与德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八名战士全部牺牲。

首先,本片的故事情节跌岩起伏。

这部影片主要是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百万大军登陆诺曼底时,米勒上尉率领一支8人的小分队深入敌后,去寻找空降部队的一名士兵詹姆斯-瑞恩。

因为他是家中四兄弟中的老小,他的三个哥哥都已相继阵亡。

马歇尔将军怕这颗独苗再出意外,使伤心的母亲绝望,于是做出不惜一切代价将这唯一的儿子送还母亲身边的决定。

8 人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一个不知生死的人,迎接他们的将是战火的洗礼和生命价值的重新认识。

拯救的旅程也是一条通往死亡之路,人性在战争中受到考验……“一只颤抖的手、一句临终时的遗言、一个用六个士兵拯救的生命......”这三个情结构了火爆的美国进口大片《拯救大兵瑞恩》的全部主题。

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不会忘记的一个角色,那就是米勒上尉。

那一只颤抖的手,在影片中用了四个特写的镜头来表现这只手。

米勒上尉最初是中学老师,战争的不断升级和扩大改变了他原有的平静生活。

戎马倥偬,硝烟弥漫,使他的身体不可避免地留下了战争的烙印,这种伤痛本身就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看完影片我们依然无法得悉他的手是如何负的伤。

但是总是在战争场面就要一触即发之前,导演都有意地让这只手出现我们的眼帘中。

影片中这一只颤抖的手不是说米勒上尉在战争前的心理恐惧,而无非是要说明战争给人留下的无法抹灭的苦痛的记忆。

从这一只颤抖的手,我们可以看到,战争不光是政治的延续,它会给我们所有的人留下不同的记忆,或惊栗,或惨烈,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它给人们带来最多的是伤痛。

在战场中找一名士兵,那简直比大海捞针还更难,那不仅仅只是漫无边际的找寻,还时时刻刻面临的是生命的危险。

然而士兵的使命感和战争的需要驱使着米勒为完成任务,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用一把小手枪在做着实际上是无谓的抵抗的时候,他仍然想起了自己的任务是把最小的瑞恩从战争中拯救出来,能够安全地回到母亲的身边。

二战电影

二战电影

二战电影《珍珠港》《兵临城下》《风语战士》《虎虎虎》《圣战士》《拯救大兵瑞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兄弟连》《行动目标希特勒》《无畏的人》《牙医上战场》《父辈的旗帜》《硫磺岛家书》《男人的大和》《间谍佐尔格》《血战阿拉曼》二战题材经典电影245部以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1.《最长的一天》(The Longest Day,美国、英国、法国,1962)全景式记录盟军诺曼底大反攻的史诗。

盟军最大的一个成功案例。

公认的二战战争电影盖棺之作。

告诉我们成功中天时、地利、人和的重要性。

2.《遥远的桥》(A Bridge too far,美国、英国,1977)盟军荷兰空降兵的命运。

可能是盟军最大的一个失败案例。

异想天开与急切冒进让盟军付出了惨重代价。

其间一位德军将领的风度和气度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3.《坦克大决战》(凯利和他的英雄)(Battle Of The Bulge,美国,1965)战线过长与补给不及让德军功亏一篑,失败令人扼腕、顿足。

4.《马耳他攻防战》(Malta Story,英国,1953)早期二战经典。

英军在马耳他捉襟见肘的遭遇。

5.《雷玛根大桥》(The Bridge at Remagen,法国,1969)情节紧凑,精彩纷呈,一气呵成,淋漓尽致。

6.《红一纵队》(TheBigRedOne,美国,1980)在残酷的战争面前,“活着”就是硬道理。

7.《雷霆战将》(When Trumpets Fade,美国,1998)告诉你一种反英雄主义的战场生存之道。

8.《拯救大兵瑞恩》(雷霆救兵)(SavingPrivateRyan,美国,1998)战争中的人道主义,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9.《斯大林格勒战役》(Stalingrad,德国、瑞典,1993)斯大林格勒漫无边际的雪原就是德军士兵的坟墓。

未见德军与苏军的正面对峙而惨烈、惨淡之情弥漫荧屏,挥之不去。

10.《兵临城下》(Enemy at the Gates,(大敌当前),美国、德国、英国、爱尔兰,2001)苏军与德军决战中狙击手之间扣人心弦、震撼人心的较量,穿插苏军男女狙击手之间的爱情。

巴顿将军电影经典台词

巴顿将军电影经典台词

巴顿将军电影经典台词导读:本文是关于经典台词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1、成功的将军常常是让自己的计划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自己的计划。

2、不让敌人进攻你的方法就是去进攻他,不停地向他去进攻。

3、你想要具有某种特殊才能的热切愿望取决于你的性格与抱负。

4、成功的士兵有两种,一种出人头地是以为恭顺,而另一种人是以为个性,我属于后者。

5、许多人失败的原因不在于为人所知而在于默默无闻。

6、战争是简单,干脆,无情的,因此需要一个既简单有无情的人把战争进行到底。

7、战争会造就英雄豪杰,会荡涤一切污泥浊水。

所有的人都害怕战争。

然而,懦夫只是那些让自己的恐惧战胜了责任感的人。

责任感是大丈夫气概的精华。

8、我一生中最大的悲哀就是从最后一场战争中幸存下来,在那次战争中战死沙场一直是我计划中的事,我真是应该在快结束的时候死掉,但是一个人总不能跑去自杀吧!9、美国人对失败者从不宽恕。

美国人蔑视懦夫。

美国人既然参赛,就要赢。

我对那种输了还笑的人嗤之以鼻。

10、当你倒下去,爬起来时你会发现你脸上沾的不是泥土,而是你士兵的鲜血和肠油,你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拿起战刀去戳穿德国狗仔的肚皮,用他们的鲜血和肠油来润滑我们的坦克履带吧。

11、伟人之所以伟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效忠于他们的下属。

12、在和平年代,提升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

一个人是根据他的能力定位,而不是根据他的军衔定位。

在战争年代,人们只会注意那些打了胜仗的人而不会注意他们的军衔。

13、当下激烈地执行的好决策,胜过下周的一个完美决策。

14、战争也许是用武器打的,但是是由人来取胜的。

是领导和跟随的人的精神取得了胜利。

15、没经历过战争的人没有资格评价战争。

16、就是因为军队中缺少受过训练的专家,才有了士兵们牺牲时的鲜血和我们人民的眼泪。

17、我们有世界上最好的给养、最好的武器设备、最旺盛的斗志和最棒的战士。

说实在地,我真可怜那些将和我们作战的狗杂种们。

真地。

《巴顿将军》开场拉片

《巴顿将军》开场拉片

《巴顿将军》开场6分18秒拉片与赏析刘大鼎一.分镜头分析:镜号截图景别运镜长度镜头内容声音1 大全静固定的画面16秒一面很大的美国国旗现场嘈杂的氛围2 大全景仰拍的固定的画面20s 在美国国旗背景下,巴顿将军缓慢走进镜头,并敬了个军礼。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涌声的手法,随着巴顿将军走上舞台,俊豪奏响3 全景固定的画面稍微仰视4秒景别变小,巴顿将军保持军礼,画面呈现了巴顿将军的戎装,马裤,马靴和钢盔整体的精神风貌军号继续奏响4 特写固定的画面4秒巴顿将军敬礼的手和右脸,手指上有戒指,眉毛灰白,眼生坚毅军号声5 特写固定的画面4秒巴顿将军握马鞭的左手以及天主教赐的戒指军号声6 特写固定的画面4秒巴顿将军左肩的数不清的勋章军号声7 特写固定的的画面3秒巴顿将军右前胸美国装甲第三军的军徽的特写军号声8 近景固定的仰视画面4秒敬礼的巴顿将军军号声9 特写固定的画面3秒巴顿将军左腹前的蓝色绶带和军徽军号声10 特写十分缓慢的右移镜头4s 巴顿将军右边腰上佩着的象牙把手枪军号声特写固定的画面5s 巴顿将军的钢盔和坚毅的眼神军号声大全景固定的画面33s 巴顿开始讲话军号声停巴顿开始讲话声中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88s 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近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23s 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全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30s 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中近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17s 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大全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18s 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全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13s 巴顿左右走动训话,神采飞扬训话音中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42s 巴顿左右走动训话训话音近景镜头随着巴顿的左右走动而缓慢移动26s 巴顿训话训话音大全景固定镜头6s 巴顿讲话完毕,转身走下高台训话音开场创新性分析《巴顿将军》这部电影拍摄于1967年,1970年上映,是一部反映美国美国陆军四星上将巴顿将军戎马一生的电影,此次作业分析的是这部电影的开场,也就是开篇的前6分18秒的画面(具体时间可能因下载的电影总时长不同而有所不同)《巴顿将军》的开场的第一个画面就是一面美国国旗,铺满整个画面,观者能直观的感受到这幅国旗是占满整个画面的,但是并不知道这面国旗有多大,或者说,并不会有意识的去想这面国旗的大小。

影片《巴顿将军》浅析

影片《巴顿将军》浅析

影片《巴顿将军》浅析作者:李孟哲来源:《电影评介》2008年第05期摘要《巴顿将军》是国内外观众相当熟悉的一部好莱坞经典巨片,八十年代曾在内地轰动一时,影片以传记的形式描绘了巴顿将军的传奇经历。

关键词电影巴顿将军评论赏析美国故事片《巴顿将军》美国导演福兰克林·沙夫纳1970年作品。

乔治·斯科特主演,是美国所拍摄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重要影片之一,获4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在内的八项奥斯卡大奖,片长170分钟。

《巴顿将军》是国内外观众相当熟悉的一部好莱坞经典巨片,八十年代曾在内地轰动一时。

影片以传记的形式描绘了巴顿将军的传奇经历。

由于《巴顿将军》是如此成功的一部好莱坞经典巨片,笔者将从影片剧情分析入手,在就编剧弗朗西斯·科波拉及《巴顿将军》人物刻画、导演福兰克林·沙夫纳及《巴顿将军》拍摄手法和情节展现以及巴顿的演员乔治·斯科特的出神入化表演等方面做较为细致分析和赏析。

一、剧情分析1943年2月,美军在北非惨遭失败。

突尼斯境内卡塞林山口的战场上美军横尸遍野。

损失惨重。

布莱特雷将军奉命前来视察,发现美军第二兵团司令部一片混乱,士气低落,纪律涣散。

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决定将乔治·巴顿将军调任第二兵团司令,由布莱德雷将军任副手。

50多岁的巴顿将军军装整洁,气宇轩昂,到任之初,便立即下令整顿军纪,雷厉风行。

果然不出旬日,军容一新。

巴顿虽然脾气暴烈。

出言粗鲁,却是一员儒将,不仅熟读古代兵书,而且还在军务繁忙之际,寻访古战场,赋诗明志。

战火很快又起。

德军为先发制人,向巴顿发动进攻。

由于美军窃听到了对方密电,早已作好准备。

巴顿初战告捷。

英美联军在北非战场上连连获胜,终于把德军全部赶出了非洲。

但当巴顿得知,他在这场战役中。

对手德军统帅隆美尔不在非洲。

而在柏林养病,感到自尊心大受损伤。

在准备进行西西里战役之前,巴顿和英军名将蒙哥马利在战略上发生了冲突。

叙事范式理论视角下的电影《巴顿将军》

叙事范式理论视角下的电影《巴顿将军》

叙事范式理论视角下的电影《巴顿将军》作者:郑敏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35期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度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后经典叙事学视域下科波拉的电影创作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6B327。

摘要:介绍了叙事范式理论的概念及组成。

结合电影《巴顿将军》的具体内容,从叙事范式理论视角出发,对该作品进行研究和分析。

在叙事一致性方面,电影《巴顿将军》主要表现为连贯的叙事、缜密的细节、可靠的角色塑造。

在叙事真实性方面,电影《巴顿将军》主要表现为历史史实的应用、价值观的展现、信仰的表达。

关键词:叙事范式理论;巴顿将军;叙事一致性;叙事真实性作者简介:郑敏(1981-),女,汉族,吉林省安图县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5--02电影《巴顿将军》自演出以来,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赞誉。

该部电影不仅在美国受到广泛关注,在中国等非英语国家也受到好评,是人们公认的优秀电影作品之一。

同时,该部电影还获得了1971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七大奖项,在整个影视界都产生重要影响,被称为经典电影之一。

根据调查分析和评论,电影《巴顿将军》受到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耐人寻味的台词、演技精湛的演员、优美动人的旋律等,影片播放后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也容易引起广大观众在情感上的共鸣。

叙事范式理论是修辞学的重要理论,它的出现对文学作品、电影作品的欣赏产生重要影响,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结合电影《巴顿将军》的具体内容,从叙事范式理论视角出发,对该部作品进行研究和分析。

1.叙事范式理论的概念及组成叙事范式理论是修辞学的重要组成内容,该理论的出现,对语言学研究、文学作品研究、电影作品研究等工作产生重要影响,下面将介绍叙事范式理论的概念和组成。

《巴顿将军》影片简析

《巴顿将军》影片简析

18.《巴顿将军》影片简析1943年2月,美军在北非惨遭失败。

突尼斯境内卡塞林山口的战场上美军横尸遍野,损失惨重。

布莱特雷将军奉命前来视察,发现美军第二兵团司令部一片混乱,士气低落,纪律涣散。

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决定将乔治·巴顿将军调任第二兵团司令,由布莱德雷将军任副手。

50多岁的巴顿将军军装整洁,气宇轩昂,到任之初,便立即下令整饬军纪,雷厉风行。

果然不出旬日,军容一新。

巴顿虽然脾气暴烈,出言粗鲁,却是一员儒将,不仅熟读古代兵书,而且还在军务繁忙之际,寻访古战场,赋诗明志。

战火很快又起。

德军为先发制人,向巴顿发动进攻。

由于美军窃听到了对方密电,早已作好准备。

巴顿初战告捷。

英美联军在北非战场上连连获胜,终于把德军全部赶出了非洲。

但当巴顿得知,他在这场战役中,对手德军统帅隆美尔不在非洲,而在柏林养病,感到自尊心大受损伤。

在准备进行西西里战役之前,巴顿和英军名将蒙哥马利在战略上发生了冲突。

艾森豪威尔为照顾英军面子。

下令执行英方的作战计划,即由英军主战,巴顿率兵配合。

1943年7月,西西里战役打响。

英军遭到了德军的顽强抵抗,难以前进。

巴顿乘机自行挺进,把上级军令抛在脑后,不顾部队伤亡严重,一心只想抢在英军之前占领西西里重镇墨西拿。

布莱德雷将军劝说无效,愤怒地指责巴顿将军是“酷爱战争”。

在巴顿的如山军令下,美军以巨大伤亡的代价拿下了墨西拿。

当蒙哥马利元帅率领英军趾高气扬地进入墨西拿时,意外地发现巴顿面带微笑,得意洋洋地在市中心广场等候着他。

巴顿的这一举动引起舆论大哗,加上巴顿因在进军过程中,粗暴地殴打了一个临阵退却的土兵,国内外对巴顿的谴责愈益猛烈。

为此,他被迫向全体士兵和英国军队公开道歉。

出乎巴顿意料之外的是,艾森豪威尔迫于舆论压力,随即撤掉了巴顿的职务。

巴顿眼看进军欧洲大陆、直捣纳粹老巢的伟大战役即将开始,自己却被排除在战争之外,不禁感到痛苦万分,以致彻夜不能成寐。

不久,巴顿又被召到伦敦重投军职。

二战电影

二战电影

二战电影珍珠港》《兵临城下》《风语战士》《虎虎虎》《圣战士》《拯救大兵瑞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兄弟连》《行动目标希特勒》《无畏的人》《牙医上战场》《父辈的旗帜》《硫磺岛家书》《男人的大和》《间谍佐尔格》《血战阿拉曼》二战题材经典电影245 部以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1. 《最长的一天》(The Longest Day美国、英国、法国,1962)全景式记录盟军诺曼底大反攻的史诗。

盟军最大的一个成功案例。

公认的二战战争电影盖棺之作。

告诉我们成功中天时、地利、人和的重要性。

2. 《遥远的桥》(A Bridge too far,美国、英国,1977)盟军荷兰空降兵的命运。

可能是盟军最大的一个失败案例。

异想天开与急切冒进让盟军付出了惨重代价。

其间一位德军将领的风度和气度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3. 《坦克大决战》(凯利和他的英雄)(Battle Of The Bulge美国,1965)战线过长与补给不及让德军功亏一篑,失败令人扼腕、顿足。

4. 《马耳他攻防战》(Malta Story,英国,1953)早期二战经典。

英军在马耳他捉襟见肘的遭遇。

5. 《雷玛根大桥》(The Bridge at Remagen法国,1969)情节紧凑,精彩纷呈,一气呵成,淋漓尽致。

6. 《红一纵队》(TheBigRedOne美国,1980)在残酷的战争面前,活着” 就是硬道理。

7. 《雷霆战将》(When Trumpets Fade美国,1998)告诉你一种反英雄主义的战场生存之道。

8. 《拯救大兵瑞恩》(雷霆救兵)(SavingPrivateRyan美国,1998)战争中的人道主义,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9. 《斯大林格勒战役》(Stalingrad,德国、瑞典,1993)斯大林格勒漫无边际的雪原就是德军士兵的坟墓。

未见德军与苏军的正面对峙而惨烈、惨淡之情弥漫荧屏,挥之不去。

10. 《兵临城下》(Enemy at the Gates (大敌当前),美国、德国、英国、爱尔兰,2001)苏军与德军决战中狙击手之间扣人心弦、震撼人心的较量,穿插苏军男女狙击手之间的爱情。

影视鉴赏笔记

影视鉴赏笔记

看片的三种境界看欣赏解读(摄影、声音、场面调度等多个角度来分析)第一章视觉设计——一、影片中的景别分析:景别与叙事的风格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全景系列(抒情)----- -过度(镜头)-------近景系列(叙事)-------景别与节奏中景——近景——特写景别为主,节奏感强远景——全景——中景景别为主,节奏更为舒缓景别与人物《我的父亲母亲》年迈的母亲前黑白:现实的残酷年轻的后彩色:年轻,漂亮通过景别可以分析影片的那些方面?1、在影片的全片叙事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景别为主,对影片的风格起什么作用。

2、分析对环境的气氛,空间的表达及场景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3、对人物的刻画有什么影响。

4、在全片中镜头画面的景别的变化的幅度是什么,对影片的节奏有何影响例:《我的父亲母亲》《巴顿将军》《大红灯笼高高挂》二、构图——构图指影响画面内一切视觉元素的安排,配置比例关系主要有主题(构图中心),陪体(主题的陪衬物)和环境三部分构成分析构图时不要单个分析,需放在一个段落中分析规则构图——对称构图:表现在院里人的封建和囚禁思想,表现封建传统的禁锢,有隐喻的意味。

如《大红灯笼高高挂》不规则构图:画面各个部分的比例失调——新鲜感,新奇感如《黄土地》土地的博大,任务的渺小及不可抗工具性三、色彩分析色彩的几个方面整体色彩基调是什么影片中的重场戏的处理对整个影片的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影片的色彩与色彩之间的过度是如何进行的影片是如何运用色彩对人物进行策划的四、光影——光线影调顺光、逆光、侧光、顶光《阳光灿烂的日子》如何用光线塑造人物整部影片对光线的运用如何》人物米来:在室内是逆光拍摄。

表现米来的灵动,表现对记忆的模糊朦胧大部分采用高调,表现高昂的一种状态第二章听觉设计声音——人声、音响、音乐如《阳光灿烂的日子》打架时放国际歌,表现一种英雄主义情怀,由音乐表达人物的心境《小伍》中运用汽车,广播等音响来表达一种纪实的风格第三章人物1、影片中人物的外部形象:演员的服装、发型、化妆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征和重要的视觉信息。

二战将领巴顿资料介绍

二战将领巴顿资料介绍

二战将领巴顿资料介绍乔治·巴顿是美国在二战期间著名的军事统帅,他能文能武、有勇有谋,下面是本人为你收集整理的巴顿将军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巴顿将军简介巴顿将军全名叫做小乔治·史密斯·巴顿,他于19世纪末出生在一个有光荣传统的军事家庭,祖辈,父辈都是军人,可谓是军人世家。

巴顿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后来曾在著名的西点军校深造过。

在西点军校中,巴顿将军展示了他过人的军事天赋,巴顿的老师对他不吝赞美,说他是上帝派来的军事家。

事实证明,巴顿老师的话没有说错。

在后来的多次战役中,巴顿确实证明了他是一个杰出而优秀的军事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巴顿将军因指挥美国陆军第七集团军而名声大噪。

那么巴顿将军是哪国人的答案也浮出水面了,他就是美国人。

巴顿将军不仅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他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他参加过奥林匹克运动会现代五项的比赛,并获得不错的成绩。

同时还设计过美军军刀,这款军刀现在已经成了十分珍贵的收藏品。

除此之外,巴顿将军还热爱读书,阅读养成了巴顿沉稳冷静的性格,这样的性格在军事作战中是十分可贵的。

巴顿是怎么死的1945年12月的一天,在德国的勒海姆市,巴顿想去打猎,于是,他约好了朋友霍伯特.盖准备前往。

他们坐了一辆凯迪拉克牌汽车开始向着目标进发了,他们的司机是19岁的二等兵霍勒斯·伍德雷,后面还有一辆由另一个司机驾驶的威利斯吉普装着他们的猎狗和帐篷等。

当天天气不好,空中弥漫着雪花。

汽车行走了一个小时之后,巴顿可能是想透透气,他下车走了走,由于地面有积雪,他的鞋子被打湿了。

为了舒服点,他上车后坐到了司机旁边的暖风处来烤干鞋子。

过了一小会儿,车队在一个检查站停下了,巴顿再次下车,走到威利斯吉普旁边把猎狗从车上抱了下来,放到了他们所在汽车的暖风旁边,他坐到了后边。

高速行驶了大概17千米后,车队到达了曼纳海姆城外。

这时,路况很好,交通通畅,大约中午11点的时候,车队到了一个公路铁路交叉口,因为有列车正在通过,所以他们只得等待。

巴顿将军电影经典台词

巴顿将军电影经典台词

巴顿将军电影经典台词1、我从来就不在乎是否和别人一样。

2、人生若无值得牺牲之事,犹如白活一场。

3、让自己的国家永存,哪怕牺牲生命。

4、没经历过**的人没有资格评价**。

5、所谓的个人英雄主义是一堆马粪。

那些胆汁过剩、整日在星期六晚间邮报上拉马粪的家伙,对真正战斗的了解,并不比他们搞女人的知识多。

6、在军队中服过役的人是堂堂正正的人。

7、高喊人人平等的人不是傻子就是骗子。

8、**会造就英雄豪杰,会荡涤一切污泥浊水。

所有的人都害怕**。

然而,懦夫只是那些让自己的恐惧战胜了责任感的人。

责任感是大丈夫气概的精华。

9、当你倒下去,爬起来时你会发现你脸上沾的不是泥土,而是你士兵的鲜血和肠油,你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拿起战刀去戳穿德国狗仔的肚皮,用他们的鲜血和肠油来润滑我们的坦克履带吧。

10、可能有人认为我是个梦想家,但我相信,我不是。

11、**是门艺术,这并不是由固定公式推出的受感情支配的解释。

12、许多人失败的原因不在于为人所知而在于默默无闻。

13、没有一种机器能够比操纵机器的人更伟大。

14、勇气是一种智慧,也是**能够取胜的重要因素。

15、军人与战斗是不可分的,作为一名军人,我为自己所从事的这项事业饿而自豪。

16、一品脱的汗水可以挽救一加仑的鲜血。

17、什么是战略?战略就是让你手下的一个狗娘养的,要他去夺取一个地方。

如果他做不到,就把它撤掉!18、军人也是一个公民,实际上公民的最高义务和权利就是拿起武器保卫祖国。

19、我对为了赢得**而去到处乞求总是深感恼怒。

20、**是执行一种简单的**,体现在书面上是极为苍白和毫无**的。

21、假如每一个人的想法都一样,那么就必定有人没有想。

22、伟人之所以伟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效忠于他们的下属。

23、**像雕刻一样也许比雕刻还要美,**是一场美妙的智力竞赛,**中“屠夫”作用就和雕刻时刻刀的作用一样。

24、如果一个人想活下去那他必须随时保持警惕。

否则一些**养的德国人就会偷偷摸到他的背后用打出屎的力量把他打死。

巴顿将军的领导艺术

巴顿将军的领导艺术

巴顿将军的领导艺术摘要:美国著名将领巴顿将军,作为美军历史上最善战的装甲部队指挥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凭借着其出色的领导才能,运筹帷幄,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得到了美国政府和人民乃至全世界的赞誉,成为美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巴顿将军知人善任,果断坚决,奖罚分明等领导风格,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实现更好的管理,充分调度人力,发挥团体最巨大的力量,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下面,我们就巴顿将军的几个实例,来分析一下其优秀的领导才能,也为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提供有力的借鉴。

关键词:巴顿将军,激励,人才,管理,领导一.巴顿将军治军中所体现的的激励原则巴顿将军具有超级的演说能力,无论是言语上还是物质荣誉上的激励,都是取得战争胜利的一大关键因素。

作为美国在二战中的第一场战役,“火炬战役”,在外人看来,与其说是一次军事行动,还不如说是一次大胆的冒险。

这次战役的领军将领便是巴顿将军。

参加“火炬”战役的部队中有巴顿少将指挥的西线特遣部队。

所谓西线特遣部队只有四个师,这是美国在战争初期所能赐给巴顿的全部部队。

士兵们都是些没有经历过战斗,匆忙练起来的“雏儿”,几个月前他们还是大学生,年轻实业家,在舒适环境中长大的美国青年软弱多于坚强,懒散大于纪律。

并且在最后一刻,为了补足这支部队的人员,还补充了400名从未经过任何基本训练的所谓的士兵。

而巴顿的对手则是10万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老兵。

在部署登陆时,巴顿给他在各运输舰上的士兵们发了一封信:“士兵们,我们将会受到祝贺,因为我们被选为美国陆军中最适合参加美国这次壮举的部队。

在这场战争的伟大日子到来时,切记进攻时的速度和锐气是取得胜利的保障。

你们必须成功,因为退却是致命的,美国人决不投降。

正是靠着巴顿将军的严格治军,以及最关键时刻对士兵们的激励,使他的士兵们充满斗志,凭借无畏的精神勇敢地向前进攻,最终取得了此次战役的胜利,消灭的德军的精锐部队。

战斗结束了,巴顿慷慨地给士兵们颁发勋章。

美国电影中“反英雄”形象的解构与重构

美国电影中“反英雄”形象的解构与重构

美国电影中“反英雄”形象的解构与重构[摘要]美国电影中的英雄情结和英雄崇拜一直经久不衰。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对英雄的解读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试图通过对“反英雄”概念的解读,从不同于传统英雄观的视角解构美国电影中英雄形象的嬗变,即从完美的英雄到不完美的“反英雄”,并结合代表性的电影作品,重构不同时期美国电影“反英雄”形象的塑造及特点。

[关键词]“反英雄”;英雄形象的嬗变;英雄情结与爱情一样,英雄也是电影中一个永恒的话题。

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不遗余力地编织着各种令人痴迷的英雄神话,塑造出无数各具特色的银幕英雄,而“挥之不去的英雄迷恋已成为好莱坞电影的一个显性特征”[1]。

之所以美国电影中对英雄形象的刻画会如此经久不衰,应该源于人类社会所共有的英雄情结与英雄崇拜。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对英雄的解读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意义上“高、大、全”的完美的英雄形象渐趋衰落,人们开始把目光转向与现实更加接近、存在于身边的不完美的“反英雄”。

美国电影亦应时而动,掀起了“反英雄”的潮流。

一、传统的英雄情结与英雄崇拜英雄情结几乎存在于每一种文化中。

它是“人类社会不断由野蛮向文明演进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集体意识的精神价值观”[2]。

在人类历史文明的进程中,统治者借助于英雄形象来规范人们的价值观念及行为追求。

而另一方面,英雄是一种“原欲”。

“英雄崇拜或英雄主义作为人最根本的欲望、冲动或意志,根源于人类的生存悖论所产生的死亡恐惧。

”[3]所谓的生存悖论,是指人是“自我意识和生理肉体两个对立面的结合”[3]。

从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神话中可以窥见一斑。

“如果人纯然是天使,就不会恐惧死亡;如果人纯然是动物,就不懂得恐惧死亡。

但人既非天使又非动物。

”[4]人既是生理肉体,无法避免死亡;同时又因为拥有对死亡清晰的自我意识而不得不直面死亡,进而畏惧死亡。

为了抗击这种与生俱来的对未知世界和生存危机的恐惧,人们期待能有一个拥有过人的胆识、卓越的才能、崇高品质的人总能在危险的关头给予保护和救助,英雄主义便应运而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现人物全身形象或场景全貌的镜头。此种景别 又被称为“人物全景”。其视野相对小些,既能看清 人物又可看清环境,故可以表现人物的整体动作以及 人物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展示一定空间中人物的活动 过程。

它常常用来拍摄人物在会场、课堂、集市、商场
等一定区域范围中的动作,是塑环境中的人或物的主
要手段。
• 4.中景
动作,是影视作品中大量运用的景别。
• 6.特写
表现人物肩部以上部位或有关物体、景致的细
微特征的镜头。

它是视距最近的一种景别,能把表现的对象从
周围环境中强调、突出出来,使观众去注意某某关
键性细节,造成强烈而清晰的视觉形象。当视距特
近时,就称为大特写。

特写镜头不宜毫不无节制的滥用,一般应和全
景结合起来使用。
电影常识
一、景别
为了让人们在银幕上看到想要看的表现对 象不同的距离、不同角度的形态,就产生了镜 头的不同景别。景别主要是指摄影机同被摄对 象间的距离的远近,而造成画面上形象的大小。
景别的运用是影视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手段。
• 景别的大小也同摄影镜头的焦距有关。焦距变动, 视距相应发生远近的变化,取景范围也就发生大小 的变化。
• 二、角度
• 角度,又可以称为摄影角度、拍摄角度、机位角 度。按照摄影机和被摄主体在垂直方向的位置关系 可将角度再分为:俯瞰、俯角、平视、仰角和倾斜。

1.俯拍;摄影机镜头视轴偏向水平线下方的拍摄
方式。

俯拍的人物会显得渺小,被环境所包围。表现环
境对人的压迫、压抑,困窘、孤立无援。
• 2. 仰拍:摄影机镜头视轴偏向水平线上方的拍摄 方式,低于拍摄主体的视平线。

抗战期间,八路军的文艺工作者顾青从延安
到山区采风,寄宿一家贫苦的农家。其女儿翠巧
因葬母和为弟弟订婚,和一个年龄比她大很多的
男人订了娃娃亲。顾青带来的新生活信息,使翠
巧萌发了新的憧憬。翠巧的爹爹善良,可又愚昧,
他要翠巧在四月里完婚。在顾青离去时,老汉为
顾青送行,唱了一曲倾诉妇女悲惨命运的歌。翠
巧结婚前夕,逃出夫家,驾小船冒死东渡黄河。

仰角拍摄人物运动,画面的动感强烈。武侠片
常用来表现武打动作。拍摄多人的场面,能制造混
乱、应接不暇的感觉。还能让被被摄人物显得高大
强壮而使人物变形,对观众心理产生压力。英雄片、
恐怖片配合灯光常用。
• 《巴顿将军》中,角度是导演塑造人物形象、 给人物评价的主要手段。巴顿在影片中出现,大部 分用了仰角拍摄,对巴顿的高傲、高贵的军人气质 给予正面评价。
此两种景别人像占据大部画面,环境变得零碎
而模糊。观众已难于看全人物的动作,注意中心往
往在人物的肖像和面部表情上。

中景和中近景常用来突出主体,强调细节,表
现相对小的物体或人物表情、感情、心理活动,能
够非常细腻地刻画人物心理,它的作用相当于文学
作品中的肖像描写,适宜于对人物音容笑貌、仪表
神态、衣着服饰的刻画,突出人物的神情和重要的
河面上黄水翻滚,须臾不见了小船的踪影。两个
月后,顾青再次下乡,憨憨冲出求神降雨的人群,
向他奔来。顾青来到黄河边,只见安详而深沉的
黄河仍缓缓向东流去‥‥‥

3.平拍

摄影机处于被拍摄对象水平的位置,是通常的
拍摄角度,符合人正常情况下观察世界的角度,画
面有平稳感。

平拍的画面,不会夸张物体的垂直线条,对人
物的评价客观,不带感情色彩。
《黄土地.》(译名:Yellow Earth )
• 导演:陈凯歌 • 演员:薛白 王学圻(qi) 谭诧 刘强 • 编剧:张子良 • 摄影/像:张艺谋 • 美术(设计): 钟灵 • 音乐:赵季平 • 原著:柯蓝 散文集《深谷回声》

有几种类型的中景:有两个人的中景、三个人的中
景,三个人以上就趋向全景镜头了,除非其他人在背景
中。过肩镜头通常是标准的双人镜头(镜头越过一个人
的肩膀,另一个人面对镜头)。
• 4.近景
表现人物胸部以上,且占画面一半以上介于中景和近景之间,表现人物腰部以上的镜
头,称为中近景。

显示人物膝盖以上部分形象的镜头。此种景别的 人物占有空间的比例增大,观众能看清人物的形体 动作,并比较清楚地观察到人物的神态表情,从而 反映出人物的内心情绪。在影视作品中是使用较多 的基本景别。

中景在主要表现人物的同时,也提供人一定的活
动范围,如房间的一隅,院落的一角等。一部影视镜头
的成功与否,主要看中景的运用处理。
• 一般影片的开头和结尾常用大远景,开头需要交 代大环境。结尾时故事结束需要将观众带出,场景的 宽阔意味着情绪的超脱。在历史片中大远景镜头非常 常用。
• 2.远景

被摄主体只占画面很小的面积,画面大幅面积为景
物,主要被摄人或物处于画面远处或深处。

相比大远景,远景的景物在造型上更为强调空间的
具体感和人在其中的位置感。

在叙事功能上,远景景别的叙事能力更强,信息交
代上更明确,也是对具体的某个场景的介入,情绪表现
比较超脱。


画面开阔,景深悠远。此种景别,能充分展
示人物活动的环境空间,可以用来抒发感情,渲
染气氛,创造某种意境。
• 《黄土地》中的远景,人物都处理得很小,表 现了人对自然的一种受制与无奈。
• 3.全景

景别的划分没有严格的界限,一般分为远景、
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为了使景别的划分有个较统一的尺度,通常以
画面中人物的大小作为划分景别的参照物。如画面
中无人物,就按景物与人的比例来参照划分。
• 1.大远景
严格说来是以空间景物为拍摄对象,表现其范围 和广度,是用来交代空间关系动能性景别。大远景适 于展示大的空间、环境、交代背景,展示事件的规模 和气氛,表现多层次的事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