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阅读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合集下载

《论语》八则中考阅读答案 - .doc

《论语》八则中考阅读答案 - .doc

《论语》八则中考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论语》八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 * *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学而》)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张》)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8. 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学而不思则罔(罔:有害)B.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然:这)C.切问而近思(切问:急切地追问)D.我独亡(亡:死亡)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B.仁在其中矣其恕乎C.与人恭而有礼未复能有与其奇者D.如日月之食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第Ⅱ卷非选择题(100分)10.翻译(3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1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由儒家学派提倡的待人接物之道,请结合所学知识或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3分)8.B(A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C切问:恳切地提问;D亡:通“无”,没有)。

9.D(A前表承接,后表转折;B前代词,后语气词;C前介词“对”,后动词“参与”)第Ⅱ卷非选择题(100分)10.(3分)孔子说:“不怕(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患”、“己知”各1分,句意畅达1分)11.(3分)示例: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所讨厌(不喜欢)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初三论语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初三论语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初三论语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学而时习之”,其后半句是什么?A. 不亦说乎B. 不亦君子乎C. 不亦知之乎D. 不亦仁乎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篇B. 为政篇C. 里仁篇D. 卫灵公篇3. 孔子认为“仁”的内涵包括以下哪项?A. 忠诚B. 勇敢C. 礼D. 以上都是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孔子的哪方面教育思想?A. 学习态度B. 学习方法C. 学习目的D. 学习效果5.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指什么?A. 做事要极端B. 做事要恰到好处C. 做事要简单D. 做事要复杂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_________,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学习的态度。

7. “_________,可以为师矣”是孔子对教师的要求。

8. “_________,不亦远乎?”是孔子对志向的描述。

9. “_________,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对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10. “_________,不愠不怒”是孔子对个人修养的要求。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请简述孔子的“仁爱”思想。

12. 请简述孔子的“礼”在社会中的作用。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14. 结合《论语》内容,论述孔子如何通过教育来实现社会和谐。

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孔子在《论语·学而篇》中提到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

2. C.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里仁篇》,表达了孔子对学习态度的谦虚。

3. D. 孔子认为“仁”包括忠诚、勇敢、礼等多方面的内涵。

4. A.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强调了学习态度的诚实和自知之明。

5. B. “中庸之道”是孔子提倡的做事恰到好处,不偏不倚的哲学思想。

二、填空题6. “学而不厌”,孔子强调了对学习的热情和不满足的态度。

《论语》十二章(2013-2022)中考真题集锦

《论语》十二章(2013-2022)中考真题集锦

《论语》十二章(2013-2022)中考真题集锦专题2:《论语十二章》一、(2022·北京·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则《论语》,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不义而富且贵”中“贵”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达官显贵 B.洛阳纸贵 C.物以稀为贵 D.春雨贵如油2.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A.蔬菜米饭冷水,弯臂枕书苦读,读书的快乐是人生至乐。

B.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样的生活也有乐趣。

C.健康的饮食习惯、劳逸结合的生活状态,是快乐的源泉。

D.艰苦的物质生活,使人获得心理的满足,从而得到乐趣。

3.根据两则《论语》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

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

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

(取材于周敦颐《通书·颜子第二十三》)材料二初,公未显时,已欲任天下之重。

尝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夫忧人之忧,而欲免其忧,使人皆乐,然后与之同其乐。

(取材于王直《重修范文正公忠烈庙记》)颜回箪食瓢饮,孔子称赞他“贤哉”,师生二人志同道合。

周敦颐认为颜回他们倡导的人生追求已成为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2022·山西·中考真题)在班级举办的“善学精思”交流会上,启慧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文言文阅读古专题-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通用版】(附答案解析)

文言文阅读古专题-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通用版】(附答案解析)

文言文阅读古专题-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附答案解析)(2022·北京·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则《论语》,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不义而富且贵”中“贵”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达官显贵.B.洛阳纸贵.C.物以稀为贵.D.春雨贵.如油2.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A.蔬菜米饭冷水,弯臂枕书苦读,读书的快乐是人生至乐。

B.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样的生活也有乐趣。

C.健康的饮食习惯、劳逸结合的生活状态,是快乐的源泉。

D.艰苦的物质生活,使人获得心理的满足,从而得到乐趣。

3.根据两则《论语》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

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

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

(取材于周敦颐《通书·颜子第二十三》)材料二初,公未显时,已欲任天下之重。

尝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夫忧人之忧,而欲免其忧,使人皆乐,然后与之同其乐。

(取材于王直《重修范文正公忠烈庙记》)颜回箪食瓢饮,孔子称赞他“贤哉”,师生二人志同道合。

周敦颐认为颜回“不改其乐”的原因是“①____”。

范仲淹汲取孔颜之乐的思想,主张“②____”。

他们倡导的人生追求已成为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1.A2.B3.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解析】1.“不义而富且贵”中“贵”的意思:地位优越。

A.达官显贵:就是职位高而声势显赫的官吏。

《论语》五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题)

《论语》五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题)

领略了古诗文的“山川之美”后,彤彤再来请你一起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经典——《论语》。

【甲】(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节选自《论语》)【乙】(4)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①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②。

君子笃③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④。

”(5)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节选自《论语》)【注释】①葸(xǐ):过分拘谨,胆怯懦弱。

②绞:说话尖酸刻薄,出口伤人;太急切而无容忍。

③笃:诚实,厚待。

④偷:刻薄。

9. 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2)四十而不惑____________(3)故旧不遗____________(4)天下有道则见____________10. 请你用“/”给【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11.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12. 请你从以上五则《论语》中任选一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答案:【9~12题答案】【答案】9. ①. 替②. 迷惑,疑惑③. 遗忘④. 出仕做官10.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11. (1)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2)国家政治清明而自己却无所作为,贫穷低贱,这是可耻的。

12. 示例一:由“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知,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熟,对生活的和人生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示例二:由“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知,时间飞逝,岁月不等人,我们要珍惜时光,进德修业,孜孜不倦,永不停息。

中考语文古文阅读历年真题与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古文阅读历年真题与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古文阅读历年真题与答案解析近年来,中考语文古文阅读成为考生备考中的一道难题。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应对中考语文古文阅读,本文将对历年中考语文古文阅读真题进行解析。

通过分析真题和解答,希望能为考生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题目一:古文摘抄《论语》【问题】根据《论语·先进》中的记载,孔子的“先进”是什么意思?【解析】根据《论语·先进》中的记载,孔子的“先进”主要有两个意思。

首先,“先进”是对人格品质的评价,指的是有德行、有修养、有才能的人。

孔子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被称为“先进”。

其次,“先进”还是一种道德要求,意味着要在品行上超越他人,以身作则,引领他人。

总的来说,孔子的“先进”既是一种评价,也是一种要求,要求人们追求卓越、充满智慧和品德。

题目二:古文阅读《列子·天瑞》【问题】《列子·天瑞》中的“天瑞”是什么意思?在古代人们看来,天瑞代表着什么?【解析】《列子·天瑞》中的“天瑞”指的是超乎寻常的天象或自然现象,如彩云、奇石、灵芝等。

在古代人们看来,天瑞代表着祥瑞和吉利之兆。

人们相信,当天空出现非同寻常的景象时,那是上天对人间重要事件的暗示。

比如,当彩云出现时,代表着有贵人即将到来;当奇石被发现时,意味着丰收和富饶即将降临。

因此,古代人们对天瑞非常重视,将其视为美好和吉祥的象征。

题目三:古文阅读《庄子·养生主》【问题】《庄子·养生主》中的“养生”是什么意思?庄子认为如何养生?【解析】《庄子·养生主》中的“养生”是指保养身体、追求健康和长寿。

庄子认为,养生不仅仅是满足生理需求,更重要的是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内心的平静。

庄子主张通过修炼内心,追求无欲无求的境界,才能真正实现养生的目的。

他强调要保持恬淡宁静的心态,避免过度奔忙和纷扰的外界干扰。

只有在心灵深处找到平静,才能真正做到养生。

通过对以上三个题目的解析,我们可以发现,古文阅读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理解,更是对古代人思想和价值观的把握。

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论语》

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论语》

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一《论语》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论语》颜渊、季路侍②。

子曰:盍③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④,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⑤。

”颜渊曰:愿无伐⑥善,无施⑦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①本文是《论语》一书中《公治长》篇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知。

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

侍:古代后辈陪从在尊长者之旁叫做侍。

③盍:何不。

④裘:轻暖的皮袄。

⑤憾:遗憾。

⑥伐:夸耀。

⑦施:表白。

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精选公文范文------------1 ---------2精选公文范文 A.盍各言尔志B.衣轻裘C.敝之而无憾D.无施劳【答案】A 【解析】在盍各言尔志' 中尔”是代词你”的意思11、 下列句子中 之”字的用法,不 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属予作文以记之B.愿闻子之志C.策之不以其道D.万钟则不辨礼仪 而受之【答案】B 【解析】A 、B 、C 三项 中之”都是代词 它”的意思,而B 项中 之”表助词的”第U 卷:非选择题12、 请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 者怀之”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答案】使老者安详晚年,使朋友 信任自己,让年轻的子弟们怀念我。

13、 言为心声”本篇虽只写了孔 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 他们不同的心志。

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 其中一个人3 精选公文范文的性格特点。

精选公文范文【答案】孔子:仁义子路:重情义 颜渊:谦虚忠厚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 阅读理解整理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论语》阅读附答案(集合6篇)

《论语》阅读附答案(集合6篇)

《论语》阅读附答案(集合6篇)《论语》阅读附答案(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愠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 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而不思则罔罔 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句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将文中划横线的部分填写完整。

(写在原文上)【小题4】选文中的有些词句现在已成为成语保留了下来,请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答案【小题1】(1)生气、发怒。

(2)真诚、诚实。

(3)迷惑。

(4)凋谢【小题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小题3】人不知而不愠其不善者而改之【小题4】温故知新见贤思齐【小题5】略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1)“愠”,动词,生气、发怒。

初三论语测试题及答案详解

初三论语测试题及答案详解

初三论语测试题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的“仁”是指什么?A. 爱人B. 礼仪C. 智慧D. 勇敢答案:A解析: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仁”,强调“仁者爱人”,认为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里仁D. 八佾答案:A解析: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孔子在这里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

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孔子的哪一位弟子说的?A. 颜回B. 子路C. 子贡D. 子夏答案:B解析: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篇》,是孔子的弟子子路所说,表达了孔子“学无常师”的思想。

二、填空题1. 孔子在《论语》中说:“_________,不愠不火。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中庸之道的推崇。

答案:温故而知新解析: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孔子认为通过复习旧知识可以发现新的理解,体现了中庸之道的重要性。

2. “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教育者的要求。

答案:温故而知新解析:这句话同样出自《论语·为政篇》,孔子认为只有能够温习旧知识并从中发现新知的人,才有资格成为别人的老师。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礼”的重要性。

答案:孔子在《论语》中多次强调“礼”的重要性,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

通过礼,人们可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规范自己的行为,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2.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什么?请简述其核心思想。

答案: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一种避免极端,追求平衡和谐的生活哲学。

它主张在处理事物时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既不过分也不不足,以达到内心的平和与社会的稳定。

结束语:通过本次《论语》测试题的练习,我们不仅复习了孔子的主要思想,也加深了对儒家文化的理解。

孔子的智慧至今仍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汲取营养,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论语》十二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按要求完成7-10题。

【甲】《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乙】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下列加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2分)A.人不知而不愠(yùn)B.吾日三省吾身(shěng)C.友人惭(cán)D.太丘舍去(shě)8.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⑵相委而去()⑶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⑷元方入门不顾()9.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分)(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分)10. 读了【甲】【乙】文段,你认为在与朋友的交往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2分)答案:7.B8.⑴“说”同“悦”愉快⑵离开⑶诚信⑷回头看9.⑴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⑵太丘便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友人才到。

10. 第一要真诚热情,不能冷若冰霜;第一要守信用,不能失信于朋友;第二要注重礼节,不失礼数。

《论语》阅读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论语》阅读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论语》阅读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论语阅读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这份文档将为大家汇总一些历年中考中涉及到的论语阅读题目,并提供详细的答案解析,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中考。

2019年中考真题
试题
《论语》中的“不学无术”是指以下哪个人?
A. 治理国家有方案的人
B. 重义轻利的人
C. 举一反三的人
D. 不明事理的人
答案解析
这道题考查了对《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名言的理解。

其中,“不学无术”的意思是指不研究则没有本领,即只研究而不思考则是没有用的。

因此,根据这个意思,我们可以得出答案为D. 不明事理的人。

2018年中考真题
试题
《论语》中,孔子对“向学而和、问而理、以孝友事长者”这种道德品质的评价是:
A. 稍长于己而无怨色,言笑晏晏
B. 克勤克俭,凡事勤于检查
C. 敬天爱人,惟礼是从
D.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答案解析
这道题考查了对《论语》中的孔子对仁德行为的评价。

其中,“向学而和、问而理、以孝友事长者”指的是符合仁德行为标准的人,这些人被认为很有道德,孔子对他们的评价应该是“敬天爱人,惟
礼是从”,因此答案为C.
......(以下略)。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 《论语十二则》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 《论语十二则》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 《论语十二则》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论语十二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4.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饭疏食饮水 水:热水B.传不习乎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C.不亦说乎 说:通“悦”,高兴D.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9.下列加点词语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辍耕之.垄上B.学而不思则.罔 则.有去国怀乡C.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真不知马也D.于.我如浮云 皆朝于.齐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B.孔子、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创始人。

C.“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听得进不同意见。

D.有很多成语源自《论语》。

如温故而知新、任重而道远、舍生取义等。

11.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

(2分)2)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阅读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论语》阅读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一、【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15.用“∕”标划出下面句中的语音停顿(每小句只标一处)。

(2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博学而笃志笃:___________(2)年与时驰驰:___________(3)不逾矩矩:___________(4)静以修身以:___________17.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8.【乙】一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字,对比鲜明。

(2分)19.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4分)答案:15.(2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各1分,多划不给分)16.(1)坚定(2)疾行,指迅速逝去(3)法度(4)用来,表行为的目的(各1分)17.(1)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

(2)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成就。

(每句2分)18. 静躁(每空1分)19.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轻易被改变。

中考复习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_20题 (1)祥细答案与解析

中考复习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_20题 (1)祥细答案与解析

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 20题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 27 小题,每题 15 分,共计405分)1. 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的理解___的是()A.要向所有的人学习,学习好的,不要学坏的。

B.三个人在一起的时候,里面一定有我的老师,要学习老师的优点,指出老师的缺点,予以改正。

C.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D.别人的优点应该学习,别人的缺点应引以为戒。

(3)选择恰当的句子依次填入以下三句话的横线上,________的一项是()(4)学而不思则罔;(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温故而知新;(4)不亦乐乎①“______”,这是很有道理的,少数同学认为复习旧课是白白浪费时间,没有什么新意,这是不正确的。

②要想取得学业上的进步,必须学会拜师。

除了学校的老师外,社会上到处都能找到自己的老师。

所谓“______”,这话一点也不假。

③为了办好这期黑板报,宣传组的同学设计刊头,撰写稿件,编辑资料,忙得“______”。

A.(1)(3)(4)B.(2)(1)(3)C.(3)(2)(4)D.(3)(1)(4)(4)(1)解释下列划线字。

温故而知新:________ 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5)翻译下面一则《论语》。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论语》阅读精练卷附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论语》阅读精练卷附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论语》阅读精练卷(《论语》)原文呈现教参译文(加粗内容翻译以课下注释为准)教参段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学而》)第1章: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

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学而》)第2章:讲学习方法,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加强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修养。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上天的意旨是什么;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而加以容纳;七十岁我就可以顺从意愿,但也不会越过法度。

”(《为政》)第3章:讲个人修养,要循序渐进,进德修业。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为政》)第4章:讲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关键要思考,要“知新”。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ɡ),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为政》)第5章:讲学习态度,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诫子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语》《诫子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练习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2分)(甲)《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乙)《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4分)A. 有朋.自远方来B.温故而..知新C. 人不知而.不愠.D.淫慢则不能励.精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11.甲乙两文都强调了学习;甲文侧重谈_______,乙文侧重谈_______。

(2分)(提示:从A.学习方法B.学习态度C.个人修养来选择)12.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诸葛亮认为学习必须宁静、明志。

请你写出关于自己学习的体会:阅读(二)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③非淡泊无以明志④非宁静无以致远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答:5、.用“/”给下面的句子标出停顿。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才6、解释下列句中的黑体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15.用“∕”标划出下面句中的语音停顿(每小句只标一处)。

(2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博学而笃志笃:___________(2)年与时驰驰:___________(3)不逾矩矩:___________(4)静以修身以:___________17.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8.【乙】一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字,对比鲜明。

(2分)19.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4分)答案:15.(2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各1分,多划不给分)16.(1)坚定(2)疾行,指迅速逝去(3)法度(4)用来,表行为的目的(各1分)17.(1)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

(2)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成就。

(每句2分)18. 静躁(每空1分)19.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轻易被改变。

“志”是“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志”的具体表现,一个勤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志向的人。

(4分,言之有理即可)二、阅读《〈论语〉十二章》一文,完成1~4题。

(15分)《论语》十二章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1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1)学而时习.之(复习)(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3)人不堪.其忧(能忍受)(4)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 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A.第②章讲的是学习态度,强调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B. 第④章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C. 第⑥章讲的是人总要有点精神,为了自己的理想,要不断地追求,即使生活清苦也自得其乐。

D. 第?章讲的是坚定的志向对人的重要性。

【解析】第②则讲的是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不是学习的态度。

A项表述错误,故选A项。

4. 请谈谈你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句中“乐”的理解。

(4分)“乐”字体现了安贫乐道的思想,即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不会为了物质享受而辛苦奔波,只要心中有梦想,即使是粗茶淡饭也可欣然下咽,体现了人们对富足的精神世界的追求。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对这句话进行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从中可看出孔子对吃住并不作过高要求,只求精神世界的富足,据此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三、2012年山西省阅读《论语》(节选),完成7—11题。

(10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

(2分)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H.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分)不亦说.乎( ) 温故.而知新( )9.下列加点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可以.一战 C可以.调素琴D.皆以.美于徐公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11. 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

(2分)答:四、2012年黑龙江省黑河市、齐齐哈尔市(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1—15题。

(共11分)【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节选自《<论语>十则》)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1)腰:(2)知:12.翻译下列语句。

(2分)(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译文:(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13.【甲】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突出“余之勤且艰”的求学经历;【乙】段则是典型的_________体,表述了孔子的为学之道。

(2分)14.分别从【甲】【乙】两段中找出表述学习态度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

(2分)15.请结合【甲】段内容,谈谈你对“见不贤而内自省”一句话的理解。

(3分)答:五、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13.《论语》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为何不先说“思而不学则殆”,而是先说“学而不思则罔”?说说你的理解。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2015·福建省泉州卷】(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优之,乐在其中矣。

不义富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5.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清流见底见往事耳B.实是欲界之仙都每假借于藏书之家C.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D.自康乐以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6.解释加点词。

(3分)(1)古来共谈共:(2)夕日欲颓颓:(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曲肱而优之,乐在其中矣。

8.甲乙两文”乐“的情趣分别是什么?(4分)七、(2010年吉林省)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

”(《述而》)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泰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罕》)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注释]识:记住。

厌:满足。

好古:爱好古代文化。

及:赶上,追上。

鄙夫:鄙陋浅薄的人。

亡:指不知道的东西。

9.《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1分)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2分)(1)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2)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4)是知也/日知其所亡11.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2分)答:12.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2分)答: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2分)答:14.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2分)答:15.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4分)答案:2012年山西省7. wǎng dài8. (2分) 愉快学过(旧)的知识9. B (2分)10.(2分)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11.(2分) (正确默写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成语或格言警句)2012年黑龙江省黑河市、齐齐哈尔市(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1-15题。

(共11分)11.(1)腰:腰佩。

(2)知:通“智”,聪明。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各1分。

12.(1)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

(2)温习旧的知识能有新的体会、发现,可以凭(这一点)当老师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