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整体感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
摘要:阅读文章,首先要着眼于整体,立足于全局,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如果缺乏整体意识,劈头就是架空分析,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难以发现作品的内在美,更难以真正把握作品的内涵。
关键词:意义要义角度必要性
在2000年的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了“整体感知”的阅读新理念,针对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对字词句篇、语修逻文面面俱到的扣挖肢解,主张让学生自己整体感知文章,让学生自己直接参与文本的对话,而不是老师将筛选好的东西喂给学生。所以本文以“记叙文阅读”为例,谈谈对“整体感知”这种理念的个人认知。
一、整体感知的作用和意义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对7-9年级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明确要求。而且考查学生对记叙文的整体感知能力的阅读题,在近几年的中考中也屡见不鲜。例如:作者在文中写了哪几件事?写了这些事的用意是什么?怎样给文
章划分段落层次?即使是一些关键句的含义分析,也离不开对作者写作意图的融会贯通。例如:“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走一步,再走一步》,这句话有着深刻的含义,作者强调要将人生中面临的大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的困难,再一个个地克服它们。学生们只有明白了文章的主旨,把它放在全文的语境中,才能清晰地明确这句
话的内涵。
二、整体感知的要义
孙荻芬先生说:“感知课文内容,是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直接的反映,简单的认识。”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明确指出:“整体感知课文是阅读理解的起点,也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读物的一种近乎直觉的认识。”据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整体感知课文的要义归纳如下:
1.学生是阅读行为的发出者,是阅读的主体。
2.整体感知课文基本上属于感知阶段,是对课文的“直接的反映”,“近乎直觉的认识”。
3.整体感知强调阅读的整体性。
三、整体感知的方法和角度
在阅读教学中,提出整体感知课文的要求,是对阅读规律的遵从。那么,我们可从哪些方面加以整体感知呢?在进行记叙文的整体感知时,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即在阅读全文后,弄清文章的大意,并能对文中的意思进行准确表述。主要方法有:
①浏览标题,粗略了解内容。多半的标题能揭示文章的基本内容。如:《散步》写一家人散步的经过;《藤野先生》记叙的是有关先生的主要事迹。
②通读全文,抓住材料的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a.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弄清写了哪些人?主要人物是谁?围
绕主要人物写了哪些事件?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如:《阿长与〈山海经〉》重点写了她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刻画了一个不幸又热望平安,粗俗而心地善良的劳动妇女形象。
b.叙事为主的记叙文,要抓住记叙的线索和要素,弄清重点叙述的部分。如:《故乡》一文记叙了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其中着重叙述的是我“在故乡”的经历和见闻。
c.写景状物的记叙文,要弄清文中写了哪些景物?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如:《春》一文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图,热情洋溢地颂扬了勃勃生机的春天景象
2.整体感知文章的思路结构。文章结构是作者思路的反映。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就是为了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划分记叙文结构层次的主要方法有:
①以时间的先后划分。有些记叙文是以时间的变化来安排材料,我们可以抓住表时间变化的词语来理清层次。如《海滨仲夏夜》一文,找出表时间的词语,层次就清晰了。
②按地点的变换划分。有些记叙文依地点的变化来安排材料,据此也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以地点变换为依据,文章自然分为两部分。
③按照作者的情感变化来划分。如:《荔枝蜜》一文,作者以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从“不大喜欢”到“想去看看”到“赞美蜜蜂”再到“想变成蜜蜂”,这正是划分此文结构层次的依据。
3.整体感知文章的主题思想。所谓主题,是指作者的写作意图、
目的。它是阅读记叙文的重点所在。理解文章的主题,一般有以下的方法:
①分析标题。有的记叙文的标题就直接揭示文章的主题,因此我们阅读文章首先要先“审题”。如:《不朽的失眠》《敬爱生命》。
②分析议论抒情句。记叙文中的议论句往往点明事情的意义;抒情句则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态度。有的记叙文开篇点题,开头部分以议论抒情句点明文章的主旨,如:《白扬礼赞》开头一段“白扬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扬树”。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在结尾处归结主旨,如:《紫藤萝瀑布》最后一段中的“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③分析人物的语言。有时作者会借助人物之口表达自己的看法,我们在阅读时,要善于从人物的关键话语中理解文章的主旨。如《故乡》中母亲的叹息“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
通过上面对整体感知教学模式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模式符合我们认知规律的特点,它提倡从整体上去把握课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知识的掌握都应是完整的,而不仅仅是凤行麟爪。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蔡起福:《语文教学心理学》,语文出版社,1994年版
[2]《叶圣陶与语文教育》,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月日2月出版
[3]高学成:整体阅读三步法浅探,《安徽教育》,199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