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康德文艺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经验论否定我们的认识能 够来自于感性经验并能超越 感性而达到理性认识,它认 为“存在就是被感知”。它 否定一切宗教神学关于心灵、 上帝的知识的可靠性,但同 时也否定了一切知识的可靠 性。这样不可避免的走向了 不可知论和怀疑论。 康德先是接受大论理性 主义,他说;是休谟使他从 独断论的迷梦中惊醒。
•
2、卢梭的影响
• 康德的目标,就是用自己的哲学体 系去重建人文科学的殿堂。但建立这种人 文科学的殿堂需要一种为了人的激情去创 造的的人文精神,否则,这种体系建立可 以说是缺乏意义的。在这方面。康德从卢 梭那里吸取了非同寻常的营养。 康德说:卢梭是另一个牛顿…….卢 梭发现了人的内在本性,必须恢复人性的 真实观念。哲学不是别的,是关于人的实 践知识。 从这种科学可以学会,为了成为人应 该做什么。康德赋予自己的沉思以意义。
•
•
康德的第三个批判是《判断力批判》。他在这部书里 的《导言》中说:“我的全部认识能力有两个领域,即 自然概念和自由概念两个领域,因为它们是通过这两者 提供先验的法则的。哲学现在也顺应着这两个分类而区 分为理论和实践的两个部分”。以上我们所介绍的两大 批判就是研究这两个方面的。它们是各自独立的,似乎 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如何在自然的必然和道德的自 由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两个世界连接起来,就成了康 德哲学所必须解决的另一个问题,也是他致力于解决的 第三个哲学问题。
(四)、康德美学、文艺思想例说
• 1、关于美的本质 • 在《判断力批判》第一章“美的分析”中, 康德对审美对象作出了规定。他从“知性”范 畴的质、量、关系、情状四个方面指出:审美 具有不涉利害而愉快;不涉概念而有普遍性; 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来自“共通感”的必然性 这样四个特点。 四者中,核心是“质”的特征。即美是 不涉概念、不涉存在、不涉内容、性质,只在 形式。 康德提出了“纯粹美”(自由美)和“依 存美”的分类。
康德认为“美的艺术”特点是:
•
•
•
• 第一、美的艺术具有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 第二、美的艺术是自然和自由的统一。
(五)康德哲学、美学、文论思想的意义与影响
•
康德思想在西方哲 学史、美学史、文论史上 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它 以综合英国经验派和大陆 理性派的观点为己任,开 启了德国古典哲学、美学 的文艺理论。以后的德国 古典哲学、美学的代表人 物,都进一步完成康德所 开创的这一综合大业。
他认为在人的自然秩序和道德秩序之间是可以协调的, 这就是独特的艺术领域。1790年康德写成了《判断力批 判》,完成了自身的哲学体系建构。
•
判断力指两种:一是规定 判断力,它要分辨某一特殊事 物是否属于一普遍规律的能力; 另一个是反思判断力,它是从 规定的特殊去寻找普遍规律的 能力。
• 反思判断力又包含两种。 • 一是:审目的的判断力,指从 概念上认识事物符合它自身的 目的(即完善) • 另一是:审美判断力,指从情 感上感觉事物形式符合我们的 认识(即美)
•
艺术活动与自然活动的区别在于: 自然活动没有理性意图,只是活动中自 然产生结果。而没有理性的意图不能叫 艺术; 艺术活动与科学活动的区别在于: 科学是知晓了就能做,而艺术属于实践 技能,突出了艺术的技巧性; 艺术与手工艺的区别在于:艺术是 自由的,后者是雇佣的。前者看起来象 游戏,后者的劳动是困苦的,不愉快的。
•
•
• 康德的结论:人们只能 凭借先天的感性和知性 认识现象界,而不能认 识超感性的本体界。
•
为了解决第二个问题,康德经过8年的 思考和写作,在1788年出版了《实践理性批 判》,在这部书里,他企图证明,人通过先 天的理性,能够达到道德上的自由。这里主 要涉及的是人的认识能力中的理性。 他认为,理性是一种最高的认识能力, 知性只能认识局部,不能认识其全体,更不 能达到所谓的“本体界”,而理性却要求人 的能力超出现象而达到对“物自体”的体性。 有些东西在现实无法证明,而在实践上与道 德关联 结论:每个人的意志行为应该服从先验 地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道德律令。
2、关于艺术的本质
• 康德的艺术理论是建立在他的美学理 论基础上的。康德对美和艺术的分类是;
•
美:分为纯粹美和依存美。艺术属于依 存美
• 艺术分为:机械艺术和审美艺术。前者为 了认识,后者为了快感。 • 审美的艺术:分为快适的艺术和美的艺术。 这是与快感的性质不同来划分的。 • 美的艺术给人以审美的快感,最能体 现艺术的本质。
•
通过审美判断力,康德将知性和理性、 自然的必然和道德的自由、现象界和物自 体、认识论和伦理学结合起来。从而填平 了哲学中的两个领域(自然概念和自由概 念)、两个部分(理论和实践)的鸿沟。 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自由是人的最 后目的,而艺术是经由自然达到自由的桥 梁,或叫做中介。
•
•
依照康德的理论,自由作为最高的道 德律令(法则)的最高目的地,它往往只 是人的理性理想,只是形而上的乌托邦梦 想,它在现实中无法证明,具有无法企及 的彼岸性(正义、灵魂不朽亦如此)。这 一切无法从感性的现象世界实现,只能在 艺术领域实现。所以艺术具有崇高的地位, 成为人的栖居地。
•
1804年,康德在故乡去世,他的墓碑上刻着一句 话:“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内心的道德法则。”
• 在我上者 璀璨星空 • 道德准则 在我心中 •
康德的思想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1770年以前是前批判时期,主要关心的 自然科学,提出了“星云假说”;1770 年以后进入到批判时期,写出了三部批 判著作。即《纯粹理性批判》(1781), 《实践理性批判》(1788),《判断力 批判》(1790)
康德美的分析的意义:
• 康德对美的分析和对审美判 断的研究,给美学以崇高的地位, 把美从其他领域分出来,强调审美 不是一般的感官快感判断,不是一 般的道德判断(善),也不是一般的 逻辑认识判断。他企图协调大陆 理性主义和英国经验主义。一方 面纠正了经验派美感等于感官快 感的看法;另一方面纠正了理性 派美等于“完善”的看法。使人 们更清楚地理解真、善、美的区 别。
康德哲学的完整体系
1、知 知性 自然 认识论 《纯》1781 自然秩序 2、情 判断力 艺术 美学 《判》 1790 协调上下
3、意 理性 道德 伦理学 《实》 1788 道德秩序 康德哲学的中心是人的问题。
人
•
康德认为人的心灵机能有三种:即 认识机能、愉快或不愉快的机能、欲 求的机能。这就是人们一般所说的 “知、情、意”。
wenku.baidu.com
•
•
• 第一 “质”,美是无功利的快感、无利害的愉悦,认为“鉴赏 判断是审美的” ,而“那规定鉴赏判断的愉悦是不带任何利害 的” ,美不来自感官刺激或道德赞许,而出于欣赏; • 第二“量”,无概念的普遍性,美是“不凭借概念而普遍令人愉 快的” ,审美判断像知识一样可以传达,具有普遍性;
• 第三“关系”,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指的是对象和它的“目的” 之间 的关系;在审美领域,对象没有外在目的,却符合主体的 内在目的; • 第四“情状”, 美体现出不依赖概念的必然性, 认为一切审美 的判断, 如果它是审美的话, 都必然有一种共通感。 此四特征 中,从康德美学思想的整体来看,第三特征( “无目的的合 目 的性” )是他美的分析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四者中最复杂的 一项 。
•
•
二、康德的美学、文艺思想
• (一)康德的生平
•
康德,1724—1804年,
是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人,
他所开创的哲学、美学理论,是西方美学史上的转折 点,不懂得康德,就无法理解德国古典哲学、美学 乃至十九世纪以后的西方哲学、美学。
• 康德说:“再没有任何事情会比人的行为要服 从他人的意志更可怕的了。”
• 1、康德关于艺术是自由的游戏的观点,影响了席勒,经由斯 宾塞发挥,形成了“游戏说”。
• 2、康德主张艺术是天才的创造,强调天才的独创性,强调自 由、情感,推崇崇高,为浪漫主义的到来做了理论准备。 • 3、康德关于艺术与自然的区别、艺术与手工艺的区别,指出 了“异化”劳动的特征,对马克思主义美学有明显的影响。 • 4、康德以“审美不涉存在、不涉利害,只涉形式”为核心的 美的本质理论,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次把美从与认识、道德混 在一起的状态剥离出来。 • 5、康德强调美的非功利性,为后来的唯美主义,“为艺术而 艺术”的思想提供了依据;康德强调美在形式,西方现代形式 主义思想都打上了他的烙印。康德对现象学、存在主义都有一 定的影响。
什么是艺术?
• 康德说:“正当地说来,人们 只能把通过自由而产生的成品,这就 是通过一意图,把他的诸行为建筑于 理性之上,唤作艺术”。 也就是说:艺术活动的本质是人 的有意图的,基于理性之上的,自由 的创造;艺术作品是人的有意图的, 基于理性之上的,自由创造的结果。
•
•
康德用排除法论证了艺术不是 自然活动;艺术不是科学活动;艺术 不是手工艺活动。他认为,艺术更象 自由的游戏。
•
有关“知”的部分的认识能力就 是“知性”,属于自然概念的领域; 有关“意”的部分的认识能力就是理 性,属于自由概念的领域;而有关 “情”的部分的认识能力就是判断力。 正象“情”是介于“知”“意”之间 的心灵机能一样,判断力也是介于 “知性”和“理性”之间的认识能力。 判断力略带“知性”性质,又略带理 性的性质,是连接两者的桥梁。
(二)康德思想所产生的语境
•
康德的美学思想不是从艺术实 践中来的,而是从他庞大精深的哲 学体系中来的,所以理解其美学, 需要理解其哲学体系,而要理解其 哲学体系,还需先要理解其哲学产 生的思想语境。
• 有两点值得注意:
• 一是对近代两大哲学流派的调和。 • 二是他的思想中的人本主义。
1、大陆理性主义和英国经验主义的影响
•
•
(三)康德的哲学体系
•
在重新建构哲学体系发毕生劳 动中,康德刻意追问和回答的是这样 三个以人为中心的基本问题:
• 第一 人类世界确有一个自然秩序;
• 第二 人类世界确有一个道德秩序;
• 第三 人类的自然秩序和道德秩序 可以互相协调,它的领域就是不同于 自然领域和道德领域的艺术领域。
•
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康德自1770年后,经过十二年的 沉思写作,于1781年出版了《纯粹理性批判》。这部著作的目 的是要证明:虽然我们的知识中没有丝毫能够超越我们的经验------就象英国经验论者所说的那样,然而,仍有一部分东西 是先天的(如自在之物、物自体、本体界)。 康德所关心的不是如何认识外在自然,而是人的认识怎么 可能。中心的是人的认识能力中的“知性”(又译悟性、知解 力)人用它作用于现象界。知性这个认识能力是先天的(分为 质、量、关系、情状四大类,里面各自有三小类,共十二个范 畴)。
第四讲康德黑格尔文艺理论
一、德国古典美学文论概况
• 德国古典美学文论产 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 30年代(1790年康德 《判断力批判》出版为标 志,1838年黑格尔的 《美学讲演录》出版为尾 声) 德国古典美学文论, 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组成部 分。
•
德国古典美学文论产生的历史、文化 背景
• 首先,德国古典哲学产生于英国 革命之后和法国大革命发生之际。马克 思说:德国古典哲学是“法国革命的德 国理论”。 其次,18世纪下半叶开始,欧洲 的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科学迅速发展,为 德国古典哲学发展提供了新的丰富的营 养。 再次,英国、法国哲学也为德国 古典哲学提供了思想材料和新的课题。
• 大陆理性主义以法国的笛卡尔、荷 兰的斯宾诺莎、德国的莱布尼茨和沃尔 夫为代表,认为先天的、先验的理性是 客观世界和人类知识的基础; 英国经验主义以培根、洛克和休谟 为代表,主张一切知识都是从感性经验 开始 唯理论肯定人的理性,本质上有反 宗教、神学的性质,但把人的理性来源 归于“天赋观念”,归于神,用人的理 性、头脑中的观念证明上帝的存在,陷 于循环论的独断论;
• 我们先来看“质”的特征:康德提出审美判断的快感是没有任 何利害关系的快感的命题。他认为:凡是一个和事物的存在本 质(性质、内容)结合在一起的快感,都是有利害关系的,那 么,由此引起的快与不快的肯定、否定的判断,都不是审美判 断。康德认为有三种快感。一是感官上的,如饥饿的人看到美 味品产生的快感;二是善的事物引起的快感,如一匹健壮的赛 马(与它的称呼相符,具有完善性)(再比如有人做好事,我 们由衷的赞美。善有直接和间接的);三是欣赏美的事物引起 的快感,比如看到鲜花盛开。前两者快感,都涉及事物的存在 (性质),而审美快感则不涉及事物的存在(性质、内容), 只涉及形式,因而无功利的目的和利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