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测试和传播模型校正_V1.0.0

合集下载

3G无线传播模型测试与校正研究_朱科

3G无线传播模型测试与校正研究_朱科

探索与观察》》3G无线传播模型测试与校正研究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朱 科 周 辉 李晓阳【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了SPM模型,给出了传播模型CW测试的注意要点和数据处理方法。

以某地市为例,介绍了利用CW测试对各种城区进行传播模型校正的情况及其结果。

【关键词】SPM模型;模型校正1.引言在移动通信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终端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传播环境复杂多样,造成电波传播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因而建立在严格理论计算上的确定性模型很难实现。

目前传播模型一般通过电磁理论推算和实测数据相结合的方式获得,即针对各个地市不同的地理环境进行测试,通过分析与计算等手段对传播模型的参数进行校正,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从而获得符合本地市实际环境的无线传播模型。

在10年我公司进行3G网络规划时,为了得到准确的传播模型,我们在某地市挑选了几个典型的地点进行了传播模型的测试与校正工作,得到了包括城区商业区、住宅区,城郊等3种地形下的传播模型参数,利用得到的模型,我们进行了网络的仿真,以帮助我们进行3G无线网络的规划工作,本文正是基于该次的传播模型校正的情况进行论述。

2.3G无线传播模型传播模型表征的是在某种特定环境或传播路径下电波的传播损耗情况。

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传播路径上障碍物阴影效应带来的慢衰落影响。

在传播模型研究方面主要有如下两种流派:直接应用电磁理论计算的确定性模型,基于大量测量数据的统计模型,又称为经验模型[1]。

在3G系统的2.1G核心频段上,通常使用的经典模型有Cost231、射线跟踪等。

从精确程度看,射线跟踪是最接近实际情况的,但由于它对数字地图的高精度要求,无法大规模普及,本文选用的是标准传播模型(SPM)。

2.1 理论分析方法的研究射线跟踪模型基于3D数字地图,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特征和分布对信号传播的影响,通过理论计算得出每一点上的接收信号强度。

因此,根据射线跟踪模型的预测结果,可以精确地进行网络规划并有效地控制干扰。

CW测试

CW测试

CW是Continuous Wave的缩写,即连续波。

CW测试就是使用连续波作为信号源,测试其传播损耗。

使用连续波作为信号源,那么信号的传播损耗就只与无线环境有关,而与信号本身没有关系,这样测试得到的数据用来进行模型校正最准确。

CW测试:无线传播特性测试期望测得的数据是m(x),即本地均值,也就是长期衰落和空间传播损耗的合成,因此测试结果中需要消除快衰落的影响,CW测试可以根据Lee Criteria充分消除快衰落的影响;单音信号的发射机功率精度和单音信号的接收机测量精度(CW测试的精度要求一般为1dBm左右)都能以更低的成本得到保证;但CW测试由于需要单独安装发射机,因此会比较费时费力。

CW测试与扫频是2个并列的工作。

CW测试,根据通讯系统预计采用的频点测试,因为是在同一个频率段内,采用不同频点的空间衰落的情况差不多,可以增加一些衰减冗余即可。

扫频测试的频率范围:是要根据不同网络(比如GSM, CDMA, WCDMA等),以及在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扫频宽度是20M-粗扫, 要包括所有频点以及带外正负5M, 一旦发现干扰源,再缩小扫频宽度,进行精确测量。

我曾经做的是CDMA-IS95,比如,中国联通的CDMA网络,当
时用的201和283频点,扫频要包括上下行链路的825M~835M,870M~880M,以及带外的5M范围。

清频工作非常重要,我曾在中亚某国家,由于网规人员在CDMA 网络规划前的清频工作不仔细,网络开通后,发现干扰较大,我们做了2次扫频,发现了很强的干扰而且是国家保密频点,不可能让对反关闭干扰源,只能更改已经商用的频点,为后续的网络优化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整理)华为WCDMA-骨干工程师知识点题库.

(整理)华为WCDMA-骨干工程师知识点题库.

W-骨干工程师知识点题库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修订记录目录1 概述 (5)2 基本概念 (6)2.1 WCDMA公共 (6)2.2 产品(RNC/NodeB/LMT) (17)2.3 HSDPA (29)2.4 射频 (31)3 WCDMA网络规划 (31)3.1 CW测试与模型校正 (33)3.2 基站勘测 (34)3.3 RND估算 (37)3.4 U-NET仿真 (39)4 WCDMA网络优化 (40)4.1 单站点验证 (49)4.2 路测优化 (51)4.3 干扰分析 (52)4.4 PROBE/ASSISTANT/Nastar工具 (53)5 算法 (55)5.1 选择、重选与切换 (55)5.2 功控 (58)5.3 负载控制 (61)5.4 准入控制 (63)5.5 信道配置算法 (65)6 客户交流技巧 (68)7 解决方案 (68)图目录图1 物理信道、传输信道和逻辑信道的映射 (7)图2 小区,RA区,URA区关系示意图 (9)图3 Utran接口 (9)图4 PLMN结构 (10)图5 NodeB下行业务信号流 (21)图6 NodeB上行业务信号流 (22)图7 信令处理信号流 (23)图8 BTS3812E 1×1、2 天线接收分集、无备份、发不分集 (24)图9 BTS3812E 3x1、2 天线接收分集、发不分集”的机柜配置 (25)图10 BTS3812E 3x2、2 天线接收分集、发不分集”的机柜配置 (26)图11 BTS3812E 3×4、2 天线、无备份、发不分集”的机柜配置 (27)图12 WCDMA无线网络预规划流程 (32)图13 WCDMA无线网络规划流程 (32)图14 WCDMA基站勘测流程 (34)图15 R99基础上引入HSDPA混合载频估算流程 (37)图16 R99基础上引入HSDPA独立载频估算流程 (38)图17 直接规划HSDPA混合载频估算流程 (38)图18 直接规划HSDPA独立载频估算流程 (39)图19 3N小区分裂方式示意图 (45)图20 4N小区分裂方式示意图 (46)图21 手机始发短消息的流程图 (47)图22 手机接收短消息的流程图 (47)图23 切换时延统计 (49)图24 塔放的应用 (51)图25 下行功率平衡 (60)图26 负载重整流程 (62)图27 过载控制流程 (63)图28 业务建立与准入控制 (64)图29 准入控制流程 (65)图30 上行AMRC事件触发 (67)图31 下行AMRC周期触发 (67)表目录表1 BTS3812E典型配输出功率 (17)表2 馈缆损耗 (36)表3 业务CE资源消耗 (40)表4 频谱仪参数设置 (53)表5 小区选择参数 (55)表6 小区重选参数 (57)表7 各种信道功控的方式 (58)表8 上行AMRC测量报告处理 (67)表9 下行AMRC测量报告处理 (67)W-骨干工程师知识点题库1 概述本题库题目来源于2006-08-01之前的员工转正答辩、普通工程师答辩、TL骨干工程师答辩等,TS骨干工程师答辩相关内容请参考《W-TS骨干工程师知识点题库》,本题库的答案主要参考2006年3月发布的3.0系列指导书以及部门相关流程指导,给出的解释仅供参考。

传播模型测试和校正

传播模型测试和校正

本文中的所有信息均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内部信息,不得向外传播
内部公开▲
中兴通讯 UMTS 网规网优初级教材 无线传播模型测试和校正
中兴通讯 UMTS 网规网优部
本文中的所有信息均为中兴通讯目

1 无线电波传播特性 ......................................................................................................................3 1.1 无线电波传播方式 ............................................................................................................3 1.2 无线电波的衰落................................................................................................................4 2 无线传播模型 ..............................................................................................................................5 2.1 通用传播模型(Aircom 自带传播模型) .......................................................................5 2.1.1 适用范围............................................................

CW测试与传播模型校正

CW测试与传播模型校正

CW测试与传播模型校正1. 引言CW测试(Continuous Wave Testing)是一种常用的无线通信测试方法,用于评估无线信号在不同环境下的性能和传播模型的准确性。

传播模型是用来描述无线信号在空中传播时的衰减和传播路径损耗的数学模型。

在实际应用中,校准传播模型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优化网络规划、增强信号覆盖和容量。

本文将介绍CW测试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传播模型,以及如何校正传播模型以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2. CW测试原理CW测试是一种基于连续波信号的测试方法,通过发射一个连续的无线信号,然后在接收端进行测量和分析。

CW测试可以测量信号强度、信噪比、误码率等参数,反映无线信号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

CW测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来推导传播路径损耗。

通过对信号强度和距离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就可以预测信号在不同距离下的衰减情况。

根据测试结果,可以对传播模型进行校正,提高预测准确性。

3. 常见传播模型在无线通信领域,有很多常用的传播模型可以用来描述无线信号在空中传播时的特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传播模型:3.1. 距离衰减模型距离衰减模型是最基本的传播模型之一,它假设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以固定的速率衰减。

最常见的距离衰减模型是自由空间路径损耗模型和两线地模型。

3.2. Okumura-Hata模型Okumura-Hata模型是一种经验模型,适用于城市和郊区环境的信号传播预测。

它考虑了地物的反射、绕射和散射效应,可以较准确地预测信号的覆盖范围和传输距离。

3.3. COST 231模型COST 231模型是一种适用于城市环境的传播模型,考虑了建筑物和地面信号的反射、绕射和散射效应。

该模型基于多项式拟合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

3.4. ITU-R P.1411模型ITU-R P.1411模型是一种适用于城市和郊区环境的传播模型,考虑了地物的反射、绕射和散射效应,以及信号的多径传播。

该模型有多个版本,可以根据具体的测试环境选择合适的版本。

无线电固定监测站覆盖范围测试新方法

无线电固定监测站覆盖范围测试新方法

无线电固定监测站覆盖范围测试新方法通过测试和分析固定监测站的覆盖范围,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监测网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使其能够实现科学的规划和统筹的配置。

以往无线电固定监测站的覆盖范围都是依靠较为传统的方式进行评估,由此取得结果与实际情况之间一般会存在显著的差异。

在校正无线传播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新方法来实现对无线电固定监测站覆盖范围的评估,借助发射移动信号源与固定监测站所接受的数据来校正位于固定站的传播模型,由此会将更加精确的结果计算出来。

标签:无线电;固定监测站;覆盖范围;测试新方法1评估电固定监测站覆盖范围的传统方法在无线管理领域内评估电固定监测站覆盖范围的传统方法主要主要有两种,即人工记录和模型计算。

人工记录基于车载信号源完成在外发射,人工记录监测系统接收到的电平数据,以此准确的记录即将达到接收机门限值时的信号源位置,这种方式通常会面对非常大的工作量、持续的时间相对比较长且具有非常高的成本,同时多径衰落的情况会时常出现在无线传播当中进而致使整个过程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结果的可靠性严重不足,如图1所示。

图1人工记录方式的典型测试图模拟计算机则主要将无线电波在空中进行传播的模型最大限度的利用起来,以此来对传播路径的损耗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

充分利用监测系统自身所具备的超高灵敏度和信号源拟定的发射功率,结合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促进电平值能够成功转化为电平值,以此获得理论覆盖范围的方式。

虽然利用传播损耗与距离之间的密切关系,可以将范围的距离问题逐渐转化为损耗的数量问题,各种无线传播模型也能够在城市环境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并将传播损耗比较准确的计算出来,但是受其他条件的影响,如环境和灵敏度等,与实际范围相比仍然存在显著差异。

针对传统评估方法本身的缺陷,在实际进行无线电管理当中,需要一种新方法来对已经建成的固定监测站覆盖范围进行更加准确、高效且科学的评估,以此帮助无线管理机构对监测盲区进行有效的弥补,网络覆盖质量在此基础上也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

无线传播模型及其校正原理

无线传播模型及其校正原理
6 . 5 5 og l ) l o gd—a ( H ) 其中: 三为 中值损耗 ( d B ) 为频率 0 1 Z ) ,取值范围1 5 0 Ⅷz ~1 5 0 0  ̄ Ⅱ { z 日 为基 站天线 高度 ,取值范 围3 0 m  ̄2 0 0 m H 为移动台天线高度 ,取值 范围l m ~1 0 m d为传播距离,取值范围i k m  ̄2 0 k m a ( H ) 为移动 台天线修正因子 3 . C o s t 一 2 3 1 一 H a t a 模பைடு நூலகம்型 C O S T 一 2 3 卜H a t a 模 型是E U R O — C O S T 组 成的 C O S T 工作 委员会在H a t a 模型 的基础 上开发的扩 展版本 ,应用频率在 1 5 0 0 M H z 到2 0 0 O M H z 之间 , 适 用于 小区半径大 于I k m 的宏蜂 窝系统 ,发射 有 效天线 高度在3 0 m  ̄ U 2 O O m 之 间,接收 有效天 线高度在 l m  ̄ U 1 0 m 之间。 C O S T 一 2 3 1 H a t a 模 型公式为 : L=4 6 . 3 +3 3 . 9 l o g F一1 3 . 8 2 1 o g H6 4 - ( 4 4 . 9


概述
在 移动通信领域中 ,我们对无线 电波 的传 播损 耗预测一般是采 用传 播模型来进行 的。准 确 的无线传播模型对 于保 证无线网络规划方案 的合理性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它是无线 网络 规划 工作的重 要基础和主要依据 。 宏蜂窝无线环境 的传播模 型校 正的输入 条 件是大量路测 数据 ,校正 的过程就是利 用这些 数据来拟合 出符合某种误差要求 的曲线,从而 完成对模型参数的校正。 二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与传播损耗 在宏蜂 窝无 线环境中 ,由于存在非常多 的 楼宇 以及其他遮挡物 ,使得无 线 电波的传播变 得非 常复杂,接收机接 收到的信 号通常是 以下 几种波 的叠加 : 1 . 直射波:是指无线 电波直接沿 自由空 间 传播 ,不受任 何阻挡 ; 2 . 反射波:是指无线 电波在传播 的过程 中 遇到 了物理尺寸远 大于其波长 的物体 ,电波在 物体表面发生 了反射,反射波可 能增 强也可能 减弱信号的强度; 3 . 衍射 ( 绕射) 波 :是指无 线电波 在传播的 过程 中遇到 了物 理尺寸与其波长 可比的或小于 其波长 的障碍物 或缝隙时 ,电波 仍然 可以继续 传播 ,只是它的能量和传播方向将发生改变 。 移动通 信系统所在 的无线环境是非常复杂 的,无线 电波从发射机到接 收机 之间通常包含 了所有 的传播方式 ,也就 是说它是一种综合 了 所有传 播方式的复杂环境 ,因此对于这种综合 无 线环境的传播特性 的研 究也就变得十分地 困 难 和 复杂 。 随着 接 收机 与发 射机 之 间距离 的 不断增 大,无线 电波 的传 播损 耗也将发生变化 ,这 种 变 化通常包 含三种 : 1 . 中值损耗 :与无线 电波传播距 离相 关, 损耗值与传播距离的某 次幂成正 比。 2 . 慢衰落 :由障碍物 的阻挡所造 成阴影效 应,使得无线电波的传播损耗 出现衰落,该衰落 的变化 比较缓慢 ,故称慢衰落 ,又称为阴影衰落 或对数正态衰落。慢衰落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 3 . 快衰落 :由于无线电波的多径传播使得 接 受电波呈现快速的衰落 ,这种衰落称为快衰 落 。快衰落服从瑞利分布 ,又称为瑞利衰落。 通 常我们使用中值损耗 、慢衰落 、快衰落 三 个部分来描述 一个 无线信 号所经历 的路径损

基于CW测试的多斜率传播模型校正方法

基于CW测试的多斜率传播模型校正方法
中图分 类号 : N 2 . T 995 文 献标 识码 :A
Cair t n Meh d frMut— lp r p g t n Mo esBa e n C e t l ai to o l S o e P o a ai d l b o i o s d o W T s
Absr c t a t:Th pp iai n o t— lpe p o a ain mo es i dey d s u s d i r l s ewo k p a i g, e a l to fmul so r p g to d l s wi l ic s e n wiee s n t r lnn n c i
WEIZa — u ix e,YANG — h n Da c e g
( col f eeo u iao n ier g e igU iesyo P s n e cmm nct n ,B in 0 8 6 hn ) Sho T l mm nct nE gnei ,B in nvri ot a dT l o u iai s eig10 7 ,C ia o c i n j tf s e o j
维普资讯
第2 5卷
第 5期
吉 林 大 学 学 报 ( 息 科 学 版) 信
Jun l f inU i r t Ifr ai c neE io ) ora o l nv sy(nom t nS i c d i Ji ei o e tn
V0 _ 5 No. l2 5 S p . 2 07 et 0
b tt s ii lb cueo cuaypo l u fc t e as f c rc rbe ii d f u a m.E p rs oe m t df ecl rt no l— o e(n l— x l e n vl e o rh a bai f t s p ic o a h ot i o mu i l u

CW测试与传播模型校正.

CW测试与传播模型校正.

原理和目的-前言2
传播模型的研究分类:
1、基于无线电传播理论的理论分析方法;
2、建立在大量测试数据和经验公式基础上的实测统计方法。
Okumura(奥村)/Hata模型 基 传于 播理 模论 型分 析 Volcano模型 WaveSight模型 WinProp模型 常见 统计 模型 COST231-Hata模型 Walfish-Ikegami模型 Keenan-Motley模型 规划软件UNET的传播模型SPM
地图导入

CW测试的GPS定位一般 选用WGS84和UTM投影 方式,数字地图按照合适 的投影方式导入,我国目 前一般使用“北京54”坐 标系。
模型校正-步骤4
过滤设置
CW测试流程-Probe软件设置8
添加需要观察的测试窗口,map窗口和DTI Scanner的CW测试窗口
CW测试流程-Probe软件设置9
在map窗口中,添加CW测试legend,点击legend setting按钮
CW测试流程-Probe软件设置10
确保将Scanner的CW RSSI添加到地图中
课 程 内 容
原理和目的 CW测试流程 测试数据处理 模型校正
CW测试流程-基本原则
典型性

所采集的测试数据必须足够典型,从而能够代表 该地区的电磁传播特性
平衡性

所采集的测试数据必须“成比例”的反映该地区 的电磁传播特性
CW测试流程-3个步骤
1、选择站址
2、搭建测试平台
3、路测
CW测试流程-选择站址原则
测试数据处理-CW Editor使用4
数据的操作-数据显示
测试数据处理-CW Editor使用5
数据的操作-数据删除

TD系统的CW测试_刘刚

TD系统的CW测试_刘刚

目前中国移动的3G网络搭建如火如荼地进行着,TD网络的规划与部署是整个工程的重心。

如何保证TD网络的前期规划与布点更符合各个地区的无线环境的实际情况,是网络规划应重点考虑的一个环节,CW测试作为模型校正的重要步骤,是TD网络规划仿真的一个最基础的工作,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本文就TD系统下的CW测试相关情况进行探讨。

CW(continuous wave)测试,即连续波测试,是进行模型校正的重要步骤。

该测试普遍应用于各种移动 2.1 发射子系统通信网络初期建设时网络规划仿真的传播模型校正中。

发射子系统一般由高频信号源、发射天线、馈线、主要是通过高频信号源将特定频点上的模拟信号按照某天线支架等构成(图2—5)。

一功率(43dBm)通过天馈部分发射出去,通过满足李 * 高频信号源:提供指定频率上的特定功率的信号氏定理要求的路测方式,在接收端通过接收平台(接收源。

天线、GPS、接收软件、数字地图等)采集路测数据的过程。

该测试值直接表征了地形、障碍物及人文环境对电波传播中路径损耗的影响程度。

根据无线电波的传播理论,信号在几十个波长的距离上经历慢的随机变化,其统计规律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当在40个波长的空间距离上取平均,就可以得到其均值包络,这个量通常称作本地均值,其和特定地点上的平均值相对应。

CW测试就是要取得特定长度上的本地均值,从而利用这些本地均值来对该区域的传播模型进行校正。

* 发射天线:在进行传播模型CW测试时大都采用全向天线,且天线增益不宜太高,一般选择5dBi左右增益 CW测试系统主要由发射子系统和接收子系统两部的天线。

可避免因采用定向天线而存在的一系列不确定分构成,如图1所示。

因素,如定向天线的方向性、各方向增益的准确性,导T D系统的C W测试□ 成都通信勘察设计院 刘 刚关键词:CW测试 模型校正 网络规划仿真 TD-SCDMA1 CW测试简介2 CW测试系统组成图1 CW测试系统构成图2 高频信号源 图3 外置功放71发射天线高频信号源RF电缆功放1/2软馈线电源接收天线GPS天线接收机(内置GPS)便携机接收子系统发射子系统电源致不能精确计算基站的EIRP(有效全向发射功率),影响传播模型校正的精度。

CW测试及模型校正

CW测试及模型校正

CW测试及模型校正模型校正模型指为模拟⽆线电波在真实环境中传播⽽建⽴的数学模型。

该数学模型考虑了主要的地理因素对电波传播的影响,较为真实地反映电波的实际传播情况。

⽹络规划和优化软件场强预测的准确与否主要取决于数字地图精度和规划优化软件中所使⽤的传播模型的准确度。

虽然规划和优化软件提供商提供了各种模型并且提供了所⽤参数的缺省值,但是由于移动通信传播环境的复杂性,任何模型都不可能是⼀成不变的。

⼀个模型在某⼀个环境中表现很好,换⼀个环境就有可能不再适⽤。

任意两个传播环境都不会完全相同,对于⼀些⽐较特殊的环境,必须通过测试对传播模型进⾏修改,以提⾼预测精度。

⽽场强预测是规划和优化软件进⾏其它⼯作的基础,所以准确的场强预测、准确的模型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不同的地理环境有不同的模型的情况及为了提⾼规划优化软件预测的准确性,对规划和优化软件⼚家提供的传播模型中所⽤的参数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就要进⾏相应的调整。

模型的校正⼀般分为两部分:CW 测试根据测试所得的数据以及电⼦地图进⾏模型参数的校正。

CW 测试CW 测试原理CW 测试即连续波测试,是进⾏模型校正的必经步骤。

通过CW 测试和数字地图可以获得进⾏模型校正的数据。

测试数据的经纬度信息和接收电平可以形成模型校正的数据源。

∫+?=L x Lx dy y r L x m )(21)( 其中,x 为距离;r(y)为接收信号场强;m(x)为本地均值,也就是长期衰落和空间传播损耗的合成;2L 为平均采样区间长度,也叫本征长度。

因为地形地物在⼀段时间内基本固定,所以对于某⼀确定的基站,在某⼀确定地点的本地均值是确定的。

该本地均值就是CW测试期望测得的数据,它也是与传播模型预测值最逼近的值。

CW测试就是尽可能获取在某⼀地区各点地理位置的本地均值,即r(y)与m(x)之差尽可能⼩,因此要获取本地均值必须去除瑞利衰落的影响。

对于⼀组测量信号数据r(y)平均时,若本征长度2L太短,则仍有瑞利衰落影响存在;若2L太长,则会把正态衰落也平均掉。

2004年11月WCDMA试题-合作方(含答案).

2004年11月WCDMA试题-合作方(含答案).

2004年11月无线网络规划部技术大比武试题考试科目:无线WCDMA网络规划优化注意事项:A.本试卷为2004年11月大比武试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闭卷考试。

B.应考人员在答题前,请将姓名、单位、考场所在办事处,认真准确地填写在答题纸的折线内,不得在试卷上答题,所有答题在答题纸上完成。

C.应考人员应严格遵守考场纪律,服从监考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凡考场舞弊不听劝阻或警告者,监考人员有权终止其考试资格,没收试卷,以0分处理,并报上级部门予以处分。

D.考试结束,应考人员应停止答卷,离开考场。

监考人员收卷后,对答卷纸进行装订、密封,送交有关部门进行评判。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工程参数总表是贯穿整个网络规划优化全业务流程的基础性文档,必须始终保证唯一性和实时刷新。

2.在使用高通6200测试手机进行PS业务测试时,先需要安装UE的USB驱动程序,可以在Windows的“设备管理器”中的端口(COM和LPT)来查看是否安装成功。

其次需要在UE参数设置菜单中的“Menu -》5 Setting -》9 Data -》3 Profile”项目中,根据网络要求正确设置APN 。

然后新建一个拨号链接(注意选择modem的时候选择高通手机),拨*99# 号就可以进行PDP激活。

3.WCDMA载波间隔不一定是5MHz,实际的载波间距应根据载波间的干扰情况以200KHz 为一个基本单位,在4.4MHz 至5MHz之间选择。

4.当已知工作频率时,电波在空间的传播损耗可以写成:L p=L0+10 lg(d km),对于自由空间的情况,式中γ等于 2 。

5.分集接收技术被认为是明显有效而且经济的抗衰落技术,通常包括:空间分集、角度分集、频率分集、极化分集、时间分集等。

6.使用R&S公司的数字式功率计,则直接可以读出前向功率、反向功率、回波损耗、以及驻波比等测量数据。

7.RNC数据配置中,当系统处于在线状态时,配置正确的数据会立即发往前台。

CW测试原理

CW测试原理

CW测试以灵活取胜WCDMA是3G的主要技术之一,在部署WCDMA网络时,我们需要进行网络规划测试,当网络建设好以后,还需要进行网络质量和优化测试。

由于我国还处于WCDMA网络试验阶段,因此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应用于WCDMA网络部署阶段的CW(连续波)测试。

CW测试普遍用于包括各种移动通信网络的测试中,其主要应用于网络规划阶段的传输模型校准测试和站址评估测试。

传输模型校准指对无线信号在空中传输的信号衰减进行模拟的测试,站址评估是指在建基站之前对站址进行评估测试以确定是否可以在该地点建基站以及如果建站后的覆盖情况。

CW测试主要有发射机和接收机两部分组成,发信机用来发射WCDMA频段(2110MHz-2170MHz)内的连续波信号,接收机用来测试接收的信号强度、频率。

为了记录地理位置信息,一般需要一个GPS接收机来测试记录测试路线的经度和纬度。

为了真实的记录模拟信号在空间传输中的衰落情况,在测试中必须满足一定的采样速率,按照李氏定律(Lee’scriterion)的测试要求,对某一频段的载波,在40个波长的距离上至少要求测试50个测试点。

拿WCDMA测试频段来说,假如是2160MHz的频率,波长=速度/频率,因为电磁波的速度为3×105Km/s,所以波长就为0.14m,如果是450MHZ,那么波长就是0.67m。

为了满足李氏定律的要求,至少在每0.11m的距离内要求测试采样一次,如果是 450MHZ,那么就在0.54 米内测试采样一次。

如果测试设备的测试速度不够快的话就只能降低车的速度来满足测试要求,而降低车速会大大降低测试效率。

测试时首先选择有典型特征的区域,如高密度市区、一般市区、郊区等,在不同的区域中选择一较高的建筑作为站点。

用一信号源发射CW信号,功率为20W,频率为2110MHz-2170MHz中的一个频率。

记录下以下信息:该地点的经度、纬度(用GPS测试),楼的高度,发射天线的高度,馈线损耗,发射天线的参数如天线方向、波瓣角、增益等。

传播模型校正报告

传播模型校正报告

一、模型校正相关介绍1. 传播模型校正介绍无线网络规划中应用经验的传播模型来预测路径损耗中值,如Hata 模型,SPM 模型等。

在这些模型中,影响电波传播的一些主要因素,如收发天线距离、天线高度和地物类型等,都以变量函数在路径损耗公式中反映出来。

但是,在不同的地区,地形起伏、建筑物高度和密度以及气候等因素对传播影响的程度不尽相同,所以,这些传播模型在具体环境下应用时,对应的变量函数式应该各不相同,需要找到合理的函数形式。

这个函数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得到,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车载测试,得到本地的路径损耗测试数据,然后用这些数据对原始传播模型公式的各个系数项和地物因子进行校正,使得校正以后公式的预测值和实测数据误差最小,这样,经过校正以后的传播模型路径损耗预测的准确性将大大提高,能够比较好的反映本地无线传播环境的特点。

2. A9155 SPM 模型介绍Alcatel 使用A9155 V6中的标准传播模型(SPM 模型)作为无线网络规划工具的传播模型,它建立在COST231-Hata 经验模型的基础上,用于150~2000MHz 频段的无线电波传播损耗预测。

SPM 模型的数学表达形式是:)()()log()log()log()log()(65432150i clutter meffeff eff clluter f K HK H d K n Diffractio K H K d K K dB PL ++⨯++++=(式 1)SPM 模型的系数的含义和默认值参见表1,各项参数参见表2。

表1 SPM 模型系数表3. 模型校正方法因此尽管SPM 模型的各个因子都是可以进行校正的,但是由于所能采集到的数据有限,并不是所有的因子在现阶段的模型校正过程中都能够进行准确的校正。

由于K1是与频率相关的因子,因此对于GSM 900M 我们取Alcatel 默认值12.4。

K2是反映模型校正区域内总体特性的系数,它应当普遍适用于模型校正区域,在对K2进行校正的时候,应当结合所有的测量文件进行。

3G无线传播模型测试与校正研究

3G无线传播模型测试与校正研究

u b , 逆变 器 ,车 载 电源 一拖 通过 分析 与 计 算等 手 段对 传 播模 型 的参 数 用计 算 机规 划 软件 进 行辅 助 计算 ,修正 模 车载 电源 ,h 进 行 校 正 , 以提高 预 测 的准确 性 ,从而 获 型 的各 个参 数 ,得 到 不 同地 形下 的模型 参 得 符合 本地 市 实 际环 境 的无 线传 播模 型 。
数 ,其 中 , 这 里 的试 验 测 试 ,主 要 是 指 在1 O 年我 公 司进 行3 G网络规 划 时 ,为 c w ( 连 续波 ) 测 试 。而 传播 模 型最 常 用 的是
了得 到 准确 的 传播 模 型 , 陇们在 某 地 市挑 标准 宏小 区 ( S t a n d a r d M a c r o C e l 1 M o d e 1 ) 选 了几 个 典型 的地 点 进行 了传播 模 型 的测 试与 校 正工 作 ,得 到 了包 舌城 区商 业 区 、 住宅 区 ,城 郊 等 3 种 地 形 下 的传 播 模 型 参 传播 模型 。
部分 和接 收 部分 ,信 号 发射 部 分 一般 放置
域 的 中心 地 点 , 其 中本 次 测 试 的 发 射 单
息 的三 维数 字 地 图 ,对 于 算 法要 求 非常 严 在 位 置 相 对 较 高 的 地 方 及 放 置 在 测 试 区
元 选 取 了上 海诺 恩 科 技 公 司 的W H T 2 0 0 5  ̄ 0
1 . 引பைடு நூலகம்言
根 据 各种 的 无线 传 播理 论 公式 进 行计 算 ,
测 试 工 具 主 要 是 用 来 发 射 和 采 集 模
型校 正所 需 要 的原始 数 据 ,包括 信 号 发射
在 移 动 通 信 系 统 运 行 过 程 中 , 由 于 得 到 每个 测 试 点的 接收 场 强 , 由于 该模 型 终端 位置 不 断 发生 变 化 , 传播 环 境 复杂 多 要 求 的 数字 地 图很 高 , 需要 带详 细 建筑 信 样 ,造成 电波传 播 具 有多 咩性 和 复杂 性 , 很 难 实现 。 目前传 播模 型 一 般 通 过 电磁 理 论 推 算和 实 测数 据 相 结合 _ 拘 方 式 获得 ,即 针对 各个 地 市 不 同的 地理 _ 不境进 行 测试 , 因而 建立 在 严格 理 论 计算 上的确 定 性模 型 格 ,一般 甚少使 用 。 2 . 2实测 统计 方法

无线工程设计-CW测试、模型校正及模拟预测(4)

无线工程设计-CW测试、模型校正及模拟预测(4)
无线工程设计
――
CW测试、模型校正及模拟预测
作者:嵇明华 胡丹 审核:鄢少明 广州杰赛通信规划设计院 2004年7月05日
1
概述
无线传播模型是移动通信网小区规划的基础,各 地的无线传播环境千差万别,相应的传播模型也有较 大差异。CW测试及模型校正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符 合当地传播规律的模型。通过对小区进行链路预算, 求出允许的最大路径损耗,套用得到的传播模型,即 可得到小区的最大覆盖范围,因此传播模型的准确与 否关系到小区规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规划建设方案 的投资与收效。利用模拟软件将得到的模型对无线网 络规划进行计算机仿真就是模拟预测。
15
CW测试-清频
16
CW测试-路测
进行测试软件设置,在E7473软件中设置按距离采样, 即13米采样50个点。由于我们现在进行CW测试过程中所 采用的天线为全向天线,所以采集数据尽可能每个方向 都要有足够的测试数据以便进行模型校正,对于市区测 试点一般是围绕基站半径为500米到6公里进行测试,对 于乡村测试点一般是围绕基站半径为1公里到12公里进 行测试,根据Agilent公司的经验采用全向天线,必须 保证在模型校正中过滤后,至少有550个有效采样点数 据,对定向天线必须保证有300个有效采样点的数据。 当然数据采集的越多模型校正出来的结果越准确。注意 选择测试站点和采集数据过程中尽可能避开靠近大河流 等水域,和高度差别很大的路线。
PLR PLRref m L log d d L ref
基站有效天线高度校正因子, 选择校正三个参数时候
hbs hLbsref hm hLmref
PT PLTref C L log
FL log
DL CA
通常所指斜率,每次进行校正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信号传播模型校准方法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信号传播模型校准方法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信号传播模型校准方法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对于网络中信号传播模型的准确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信号传播模型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描述了信号在网络中的传播特性,包括信号的衰减、传播路径和传输速度等。

然而,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和传感器节点的分布不均匀性,信号传播模型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差。

因此,对信号传播模型进行校准是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性能的关键。

一、信号传播模型校准的重要性信号传播模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性能。

如果信号传播模型存在误差,网络中节点之间的通信可能会受到干扰或丢失,导致数据传输的错误和不稳定。

此外,信号传播模型的误差也会影响到网络中节点的定位精度和路径规划等应用。

因此,对信号传播模型进行校准是确保无线传感器网络正常运行的关键步骤。

二、信号传播模型校准的方法1. 实测法实测法是最常见的信号传播模型校准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在网络中部署一些测量节点,利用这些节点收集信号传播的相关数据,如信号强度、路径损耗等。

然后,根据收集到的数据,使用统计学方法或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信号传播模型,并对其进行校准。

实测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需要大量的实地测量,并且受环境条件的限制。

2. 仿真法仿真法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模拟的信号传播模型校准方法。

该方法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信号传播过程,根据环境参数和节点分布等输入,输出相应的信号强度和路径损耗等数据。

然后,通过与实际测量数据的对比,对信号传播模型进行校准。

仿真法的优点是可以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模拟,减少实地测量的成本和时间。

3. 数据融合法数据融合法是一种综合利用多种信息源进行信号传播模型校准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结合实测数据、仿真数据和地理信息等多种数据源,建立更准确的信号传播模型。

数据融合法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源的优势,提高信号传播模型的准确性。

然而,数据融合法也需要解决数据源的不一致性和冲突性等问题。

基于CW数据的传播模型校正

基于CW数据的传播模型校正

基于CW数据的传播模型校正杨常清本文首先对传播模型进行介绍,并且根据无线信号在空间中传播的特点,指出了无线传播模型校正的重点,并且给出了一种基于测试数据的传播模型校正的方法,通过实际测试数据对标准传播模型进行校正,结合仿真数据,验证传播模型校正的准确度。

【关键词】CW波传播模型校正仿真预测1 引言当今无线通信系统已经演进到宽带移动互联网通信时代,移动通信的用户数大规模增长,并且通信从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通信,延伸到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的通信,网络承载的数据量将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这就对网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前移到在网络建设前,就需要对网络进行更为精准的设计,在网络运营过程中,对于网络优化方案进行更为精准的评估。

影响无线通信系统性能的主要是空间中不同用户,不同基站信号产生的相互干扰,对不同基站和用户之间的无线信号的电平强度进行建模和计算是评估干扰的核心。

传播模型就是对无线信号在空间中传播特征的数学建模。

通用的传播模型适合的场景比较广泛,但其对于特定场景的匹配度会相对偏低,需要通过校正使其与目标场景的空间特征相匹配。

2 传播模型基本概念和相关公式2.1 传播模型定义无线信号在空间中传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自由空间传播的基础上,考虑反射、绕射、散射等因素的影响,信号强度随着传播距离、频率等因素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描述为数学公式被称为传播模型。

当在测量信号强度的变化时候,总体会显示如图1所示:无线信号的影响,主要表征为以下三个组成部分:(1)快衰落,又称为瑞利衰落,其是由多径干扰引起的,不同相位的反射信号在接收端互相叠加,当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存在较多阻挡信号视距传播的障碍物的城区场景尤其突出。

(2)慢衰落,又叫阴影衰落,信号强度的变化主要是受到,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遮挡物的阴影效应影响,符合对数正态分布,一般标准差在6~12dB之间(3)路径损耗,也就是信号均值随着距离降低的程度,是无线信号在空间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2.2 传播模型分类传播模型可分为经验模型和理论模型。

传播模型校正方案

传播模型校正方案

无线网络传播模型校正方案方案编制:王旭勇德闯方案审核:江巧捷编制单位:南方院无线通信设计所编制时间:2007.6.1目录第一章概述 (21)第二章无线环境传播模型 (22)2.1移动无线传播环境 (22)2.2传播预测模型 (23)2.1.1室外宏蜂窝的传播模型 (24)2.1.2室外微蜂窝的传播模型 (26)2.1.3室内传播模型 (27)第三章CW测试 (28)3.1 CW测试原理 (28)3.2 CW测试执行流程 (30)3.2.1前期准备工作 (31)3.2.2划分区域 (31)3.2.3选点及路线确定 (33)3.2.4站点架设及CW路测数据采集 (34)第四章数据处理及模型校正 (36)4.1数据处理 (36)4.1.1数据预处理 (36)4.1.2数据的地理平均 (37)4.2模型校正 (37)4.2.1模型校正的过程 (37)4.2.2数字地图的修正 (38)4.2.3模型校正的结果分析 (38)第五章本项目实施计划 (39)5.1前期准备 (39)5.2选择站址及站址查勘 (40)5.3制定测试路线 (44)第六章项目时间及人员安排 (44)第一章概述在无线网络规划中,无线传播损耗是一个关键参数。

理论上讲,在自由空间中无线电波的传播损耗大小与传播距离的平方及使用频率的平方成正比关系,但考虑到实际环境下多径传播的复杂性,同时还要考虑在传播路径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影响,如高山、湖泊、海洋、地面建筑、植被以及地球曲面的影响等,因而电磁波具有如上文所属的反射、绕射、散射传播等多种传播方式。

在网络规划中,一般不会去一一分析各条多径的传播情况。

这就需要一种通过理论研究与实际测试的方法归纳出无线传播损耗与频率、距离、环境、天线高度等变量的数学关系式。

这一数学关系式称之为传播模型。

在无线网络规划过程中,无线传播模型帮助设计者了解预选站址在实际环境下的传播效果。

设计者可以通过将传播模型运用在规划仿真软件中的方法预测出所规划的基站的各种系统性能指标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传播模型校正原理
1.3 无线电波的传播形式
•视距和非视距传播,形式复杂的多径环境 •建筑物、车体的穿透损耗
大唐移动© 版权所有
14
LOS:line of sight NLOS: non line of sight
© DTmobile
第14页
1 传播模型校正原理
1.3 无线电波的传播形式
无线电波传播特性对移动通信的不利影响
大唐移动© 版权所有
8
传播模型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到无线网络规划的规模估算、站点分布、仿真 及规划的准确度,是无线网络规划的基础,在整个网络规划中具有非常重 要的作用
© DTmobile
第8页
1 传播模型校正原理
1.1 概述
什么是传播模型?
传播模型用于预测地形、障碍物及人文环境对电波 传播中路径损耗的影响。
1 传播模型校正原理
1.5 无线传播环境的划分
无线传播环境的差异性: 密集城区,一般城区,郊区,远郊或农村 平滑地形,丘陵地形,山丘,海陆混合地形
差异性对模型校正的影响。 不同地貌和人文环境的模型是有差异的
解决方法。 分类进行
现实模型校正的方法 首先将目标地区分块 各个块分别进行模型校正
大唐移动© 版权所有
24
© DTmobile
第24页
2 大唐移动模型校正设备介绍
2.1 发射机 2.2 接收设备 2.3 功放 2.4 天线
大唐移动© 版权所有
25
© DTmobile
第25页
2 大唐移动模型校正设备介绍
2.1 系统结构
• 发射子系统:发射天线、馈线、高频信号源、天线支架 • 接收子系统:测试接收机、GPS接收机、测试软件、便携机等
19
© DTmobile
第19页
1 传播模型校正原理
1.5 无线传播环境的划分-一般城区
街道较宽,建筑物较低,信号可以从屋顶绕射
大唐移动© 版权所有
20
© DTmobile
第20页
1 传播模型校正原理
1.5 无线传播环境的划分-郊区
建筑物较低矮,且较稀疏
大唐移动© 版权所有
21
© DTmobile
© DTmobile
第9页
1 传播模型校正原理
1.1 概述
常见传播模型
¾ Okumura(奥村)/Hata模型 适用频段:900M-2000MHz
¾ COST231-Hata模型 适用频段:1500-2000MHz
¾ COST231 Walfish-Ikegami模型 适用频段:800M-2000MHz
34
© DTmobile
第34页
3 传播模型校正方法
3.3 测试环境搭建
天线应避免放置于楼墙壁边沿 天线架设于铁塔上要高出铁塔最高点1m以上 连接紧固,跳线不能盘绕 对发射系统及周围传播环境拍照
大唐移动© 版权所有
35
© DTmobile
第35页
3 传播模型校正方法
3.4 测试路线
能得到不同距离不同方向的测试数据 经过尽可能多的地物 尽量避免高速公路、高架等特殊道路 避免波导(街道)效应
TTDD--SSCCDDMMAA常常用用传传播播模模型型
大唐移动© 版权所有
9
传播模型是移动通信网小区规划的基础。
模型的价值就是保证了精度,同时节省了人力、费用和时间。
在规划某一区域的蜂窝系统之前,选择信号覆盖区的蜂窝站址使其互不干 扰,是 一个重要的任务。
如果不用预期方法,唯一的方法就是尝试法,通过实际测量进行。
大唐移动© 版权所有
27
© DTmobile
第27页
2 大唐移动模型校正设备介绍
2.2 接收设备
大唐移动© 版权所有
28
© DTmobile
第28页
2 大唐移动模型校正设备介绍
2.3 功放
大唐移动© 版权所有
29
© DTmobile
第29页
2 大唐移动模型校正设备介绍
2.4 天线
在进行传播模型测试时 大都采用全向天线
© DTmobile
第10页
1 传播模型校正原理
1.1 概述
大唐移动规划软件模型
PL=K1 + K2log(d) + K3log(HTxeff) + K4Diffraction + K5log(d)log(HTxeff) + K6(HRxeff) + Kclutterf(clutter)
d: 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的距离(m). HTxeff: 发射天线的有效高度 (m). Diffraction loss: 经过有障碍路径引起的衍射损耗(dB). HRxeff: 接收天线的有效高度(m). f(clutter): 因地物所引起的平均加权损耗.
结论:在网络规划前期,必须进行有效的模型校正
大唐移动© 版权所有
16
© DTmobile
第16页
1 传播模型dBm) -20 -40 -60
快衰落 慢衰落
10
20
30
d (m)
传播损耗为快衰落和慢衰落的叠加
接收信号的中值场强进行校正
李氏定理36~50samples/40λ(该定律就是尽可能的减少快衰落的影响)
大唐移动© 版权所有
7
© DTmobile
第7页
1 传播模型校正原理
1.1 概述
CW测试即连续波测试,是进行模型校正的 重要步骤。通过CW测试和数字地图可以对模 型进行校正。这些测试数据中的经纬度信息 和接收电平形成模型校正的数据源。
传播模型校正的目的就是通过选取测试几个 典型的站点的传播环境,来预测整个预规划 区域的无线传播特性
大唐移动© 版权所有
快衰落 慢衰落
30
d (m)
15
© DTmobile
第15页
1 传播模型校正原理
1.3 无线电波的传播形式
无线传播环境特别复杂,且差异较大,必须通过 实际的传播模型测试与校正,来真实反映无线传播特 性,进而提高网络规划的准确性。从而是后期的网络 更加贴近客户的要求。
传播模型是后期网络仿真的必备因素,如果没有 相对准确的传播模型,我们不可能得到贴近实际的仿 真图。
5
© DTmobile
第5页
CW测试和传播模型校正
1 传播模型校正原理 2 大唐移动模型校正设备介绍 3 传播模型校正数据采集方法 4 传播模型校正数据处理方法 5 传播模型校正
大唐移动© 版权所有
6
© DTmobile
第6页
1 传播模型校正原理
1.1 概述 1.2 传播模型校正的位置 1.3 无线电波传播形式 1.4 传播模型校正原理 1.5 无线传播环境的划分
对不同设计区域,通过调整 K1, K2, K3, K4, K5, k6来校正模型。
大唐移动© 版权所有
11
在实际无线传播环境中,还应考虑各种地物地貌的影响,大唐移动使用的 规划软件NPS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对传播模型进行了改进,考虑了现实环境 中各种地物地貌对电波传播的影响,从而更好的保证了覆盖预测结果的准 确性。根据这些K参数,可以计算出传播损耗中值。
¾ 无线信道随用户的位置和时 间而变化
Pr (dBm) -20
¾ 多径散射、阴影遮挡使得接
收功率发生剧烈变化
-40
¾ 慢衰落
• 衰减:Pr正比于1/dn
-60
• 阴影:障碍物遮挡
¾ 快衰落 • 多径效应
10
20
9 在很小的距离间隔和时间间隔上,信号强度快
速变化
9 产生Doppler频移
9 产生时延扩展
第21页
1 传播模型校正原理
1.5 无线传播环境的划分-乡村或远郊
建筑物低矮,稀疏,植被较多
大唐移动© 版权所有
22
© DTmobile
第22页
1 传播模型校正原理
1.5 无线传播环境的划分
提问:无线传播环境的差异性 对模型校正工作有什么影响?
大唐移动© 版权所有
23
© DTmobile
第23页
站址勘测
无线网络 仿真
性能评估 和调整
准备阶段
预规划阶段
站址规划 阶段
规划阶段
优化调整 阶段
大唐移动© 版权所有
12
© DTmobile
第12页
1 传播模型校正原理
1.3 无线电波的传播形式
无线电波传播的主要形式:
–直射波、反射波、绕射波、衍射波
大唐移动© 版权所有
13
© DTmobile
第13页
¾ Keenan-Motley模型 适用室内传播
¾ 大唐移动规划软件NPS的传播模型 适用于300M-2000M的宏蜂窝
大唐移动© 版权所有
10
传播模型的研究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基于无线电传播理论的理论分析方法;
一类是建立在大量测试数据和经验公式基础上的实测统计方法。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移动台不断运动,传播信道不仅受到多普勒效应 的影响,而且还受地形、地物的影响,另外移动系统本身的干扰和外界干 扰也不能忽视。基于移动通信系统的上述特性,严格的理论分析很难实 现,往往需对传播环境进行近似、简化,从而使得理论模型误差较大。因 此我们一般都使用统计模型。
这就要进行蜂窝站址覆盖区的测量,在所建议的方案中,选择最佳者。这 种方法费钱,费力。
利用高精度的预期方法并通过计算机计算,通过比较和评估计算机输出的 所有方案的性能,我们就能够很容易地筛选出最佳蜂窝站址配置方案。
因此,可以说传播模型的准确与否关系到小区规划是否合理,运营商是否 以比较经济合理的投资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