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衣的繁殖

合集下载

地衣的繁殖

地衣的繁殖
• 分生孢子器的类型、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
1.分生孢子器的类型
根据其形状的不同,分生孢子器可分为以下6种类型。 (1)分生孢子壳(pycnidia) :通常呈球形或瓶状,位于地衣
体内而仅以其褐色至黑色,偶然也为白色的小孔微微突起 于地衣体表面,如石耳科等。它又有四个类型:
分生孢子壳
(2)分生孢子盘(acervula) :为盘状分生孢子器。这一结 构在地衣中比较少见。分生孢子盘往往被称作碗衣型, 存在于碗衣属 (Lecanactis)、斑衣属(Arthonia)及旋衣属 (Byssoloma)中。
来,遇到合适的基物时候,便开始萌发成菌丝体 • 这些菌丝体与合适的共生藻相遇,便开始进入共生生
活的前地衣体阶段 • 当共生藻被强行分开时,前地衣体开始形成皮层,藻
细胞置于其下,便出现了初生地衣体阶段 • 随着共生体内其他层次的出现,一个新的营养性地衣
体形成了。
(一) 子囊果结构和类型
• 绝大多数地衣的共生菌是子囊菌,他们的子实体称为子 囊器(ascomata),产生子囊及子囊孢子。
(2)子囊壳(perithecia):呈亚球形或瓶状结构而埋置于 地衣体内,仅以其褐色至黑色乳头状小点而外露于地衣 体上皮层。具有孔口,细微小孔乳头状小黑点。
• 在一定湿度和温度条件下,成熟的子囊及子囊孢子通过 孔口喷射而出。
• 子囊壳和分生孢子壳相区别:通过切片或压片法在透射 光学显微镜下检查以是否含有子囊而与分生孢子壳相区 别。子囊壳含有子囊及子囊孢子,而分生孢子壳则含有 分生子孢子,而且当分生孢子壳在水中破裂时,分生孢 子便迅速地从分生于孢子壳内成群地涌流而出。
孔口 子囊壳壁
颈部 子囊
培养基
Sordaria fimicola 子囊壳的纵切片(上) 及孢子释放的示意图(下)

第三章地衣

第三章地衣

二氧化硫非常敏感,所以在
工业城市附近很少有地衣的
生长,因此,地衣可作为鉴
别大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地衣的形态和构造 地衣的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壳状地衣(Crustose lichens)
地衣体为具各种颜色的壳状物,菌丝与树干 或石壁紧贴,因此不易分离。如文字衣、茶渍衣。
(二)叶状地衣(foliose lichens) 植物体扁平叶片状,有背腹性,以假根或脐
在大城市虽然很少见到地衣,但它其实并 不陌生,我们最熟悉的酸碱指示剂石蕊试液 (或石蕊试纸)就是从地衣中提取的。地衣还 应用于许多方面:
①药用 如松萝能疗痰、催吐。石蕊能生津润咽、 解热化痰,还可作茶饮;
②食用 如石耳、石蕊、冰岛衣等,许多地衣 还作动物饲料,提取淀粉、蔗糖、酒精等;
③作香料、染料等 如扁枝衣属、树花属、石 蕊属、梅花衣属、肺衣属等含有芳香油,可配 制化妆品、香水、香皂等,也可用于卷烟。有 的可作染料、指示剂等。
3、藻菌共生。
二、地衣的形态和构造;
(一)、形态: 壳状:地衣体以散生的菌丝牢固密贴在基物
上,很难采下。(80%) 叶状:地衣体扁平,有背腹性,以假根或脐
固着在基物上,易采下; 枝状:地衣体直立,呈枝状或柱状,多数具
分枝,仅基部附着于基质上。
(二)、构造
上、下皮层:由横向分裂的菌丝紧 密交织而成。
1983年:地衣是一生物类群,而不是系统类群, 是真菌(共生菌)和藻体或蓝细菌(共生光合 体)的稳定、自立联合体。
地衣是由一种真菌和一种藻类共生的复合有
机体,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生理和遗传等 生物学特性,能产生一类特殊的化学物质(如 地衣酸),是藻菌原来所没有的,故认为是一 个独立的类群。

地衣

地衣

地衣地衣是真菌和光合生物(绿藻或蓝细菌)之间稳定而又互利的共生联合体,真菌是主要成员,其形态及后代的繁殖均依靠真菌。

也就是说地衣是一类专化性的特殊真菌。

传统定义曾把地衣看作是真菌与藻类共生的特殊低等植物。

1867年,德国植物学家施文德纳作出了地衣是由两种截然不同的生物共生的结论。

在这以前,地衣一直被误认为是一类特殊而单一的绿色植物。

全世界已描述的地衣有500多属,26000多种。

从两极至赤道,由高山到平原,从森林到荒漠,到处都有地衣生长。

主要分类在地衣中,光合生物分布在内部,形成光合生物层或均匀分布在疏松的髓层中,菌丝缠绕并包围藻类。

在共生关系中,光合生物层进行光合作用为整个生物体制造有机养分,而菌类则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为光合生物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并围裹光合生物细胞,以保持一定的形态和湿度。

真菌和光合生物的共生不是对等的,受益多的是真菌,将它们分开培养,光合生物能生长繁殖,但菌类则“饿”死。

故有人提出了地衣是寄生在光合生物上的特殊真菌。

◆壳状地衣:植物体扁平成壳状,植物体紧附树皮、岩石或其他物体上。

底面和基质紧密相连,难以分离,例如茶渍属、文字衣属。

异层地衣的内部分化为四个部分:最上面的部分是由垂直菌丝组成的,这些菌丝之间没有间隙或者充满着胶质物,叫做上皮层,在它的上面有的种类有一层由菌丝组成的表皮组织状的外皮;在上皮层的下方,由稍疏松交织的菌丝组成;其中混杂有藻细胞,叫做藻胞层;藻胞层下方是由紧密的菌丝组成,叫做髓层;髓层以下由紧密的菌丝组成,叫做下皮层。

同层细胞没有藻胞层与髓层的分化藻细胞均匀分布在髓中。

地衣下皮层的菌丝垂直或平行于基质表面,其中一部分菌丝成束或单一的深入基质内,起吸收和故着作用。

枝状地衣则不分上下皮层,整个皮层围着一层皮层,皮层内为一圈藻层,中央部分是髓层,也属异层地衣。

地衣的繁殖地衣最常见的是营养繁殖。

如地衣体的断裂,每个裂片都可发育为新个体。

有的地衣表面由几根菌丝缠绕数个光合生物细胞所组成的粉芽,也可进行繁殖。

关于地衣的文献

关于地衣的文献

关于地衣的文献
地衣是一种生物体,同时包含了真菌和藻类或蓝藻细菌。

它们通过共生关系生活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生物体。

地衣广泛分布于地球上各个角落,从寒冷的极地到干燥的沙漠,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

地衣的形态各异,有的像灰色或黄色的斑块,有的像绒毛般的结构。

它们可以生长在土壤、岩石、树木、建筑物等各种基质上。

地衣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可以在各种恶劣的条件下生存。

这是因为地衣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而无需依赖土壤。

地衣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促进土壤的形成。

地衣还可以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物,净化环境。

在极地地区,地衣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地衣的繁殖方式多样,可以通过分裂、孢子、片段等多种方式进行繁殖。

它们的生命周期也很特殊,有的地衣可以活上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地衣的生长速度相对缓慢,但它们的生命力很强,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存活。

地衣在人类文化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些地衣被用作药物或食品,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同时,地衣在传统艺术和文学中也有所体现,被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

地衣是一种独特的生物体,它们通过共生关系生活在一起,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对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加强对地衣的保护和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这个神奇的生物体。

地衣植物特征

地衣植物特征

地衣植物,就是真菌和藻类共生的一类特殊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能生活在各种环境中,被称为“植物界的拓荒先锋”。

共生的真菌大多是子囊菌,少数是担子菌,能吸收水和无机盐,并包被藻体;共生的藻类主要是蓝藻和绿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复合有机体地衣是藻类和真菌组合在一起共生的复合有机体。

是没有根茎叶分化,结构简单的、多年生的原植体植物。

由于藻类和菌类之间长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成为1个单独的固定有机体类群。

使其既没于一般真菌,也不同于一般藻类。

而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生理和遗传等特征。

它们是植物多年发展演化的结果。

因此,把地衣当作一个独立的门看待。

本门全世界约500多属,25000余种。

构成地衣的藻类:主要是蓝藻和绿藻。

蓝藻主要是念珠藻属,绿藻主要是共球藻属。

构成地衣的真菌:大多数是子囊菌,少数是担子菌。

构成地衣的真菌在许多生理特性方面都不同于一般真菌,特称为“地衣型真菌”。

真菌在地衣体构造上占主要部分。

地衣原植体的形态几乎完全是由共生的真菌决定的。

藻类分布在地衣植物的内部,形成一层藻胞或若干团藻胞或分散在菌丝中。

藻、菌共生的关系是:藻细胞进行光合作用为整个地衣植物体制造有机养分,而菌丝则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为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并使藻细胞保持一定湿度,不致干死。

这样构成了地衣的藻菌之间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

但有人做过试验,将地衣植物体中的藻类和真菌分开培养,发现藻类可以生活很长时间,而真菌被饿死。

说明真菌不能单独生活,地衣体中的真菌必须依靠藻类生活。

这是因为,真菌长期与藻类共生以后,自身细胞在产生生活物质或酶等方面已发生了变化。

编辑本段地衣分布地衣的分布:①地衣喜光,怕空气污染。

大多数地衣地喜光植物,同时也要求空气新鲜。

因此,在人烟密集的城市或有污染的工业区很难见到地衣植物。

②地衣一般生长很慢。

尤其是壳状地衣。

③地衣能生活在干旱和寒冷环境。

地衣能忍受长期干旱,干旱时休眠,雨后恢复生长。

因此,地衣可生活在峭壁、岩石、树皮或沙漠地上。

地衣

地衣

结构
结构
根据藻细胞在真菌组织中的分布状态,地衣原植体可分为两类:同层地衣和异层地衣。 同层地衣原植体中藻细胞和菌丝混合成为一体,无藻胞层和髓层之分。如猫耳衣属。 异层地衣原植体横切面通常可区分为3层:藻胞层、髓层和皮层。皮层可分为上皮层和下皮层,都由致密交 织的菌丝构成。髓层介于上、下皮层之间,由一些疏松的菌丝和藻细胞构成,藻细胞聚集在上皮层下方,称为藻 胞层。在下皮层上常产生一些假根状突起,使地衣固着在基质上。如蜈蚣衣属,梅衣属。
地衣
藻类和真菌共生的复合体
01 简介
03 结构
目录
02 形态 04 生态环境
05 繁殖
07 经济价值
目录
06Biblioteka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 用基本信息
地衣是蓝细菌或藻类与真菌共生的复合体 。由于菌、藻长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无论在形态上、结构上、生 理上和遗传上都形成了一个单独的固定的有机体,所以把地衣单列为地衣植物门。本门植物约有500属26000种。
简介
简介
地衣(5张)
构成地衣的藻类,通常是蓝藻中的念珠藻属和单细胞的绿藻,如共球藻属、橘色藻属;真菌则属于子囊菌和 担子菌。一般某种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的具体种类是固定的。在这类共生复合体中,藻类含有光合色素。能进行 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营养;真菌可以从外界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提供给共生的藻类,并将藻体包被在其中,以 避免强光直射导致藻类细胞干燥死亡。二者互相依存,不能分离。真菌与藻类的共生不是对等的,受益多的是真菌, 并在这种不对等的状态下达到平衡。在自然情况下,这些共生的藻类或真菌都不能独立生活。地衣虽然是真菌和 藻类的共生复合体,但地衣的形态特征完全由共生菌决定。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地衣

3-地衣


药用;
化学试剂和染料:石蕊试剂作化学指示剂;梅衣等用作自然染 料。 香料植物。

岩 耳
• 生长在石岩壁上的黑色地衣植物,体呈叶状,大 的象一顶草帽,重175克,小的也有手掌那么大, 岩耳背面大都为灰色或黄褐色,腹面中央有一块 象肚脐一样的突出物,岩耳就靠它吸附在石壁上, 并借此吸收营养,繁殖生长。 • 岩耳,它味美且营养丰富,并有消炎滋补的特效 功能,经常吃,对降低血压有互助作用,对脱肛 病与肝癌也有一定疗效,所以它即是珍贵的食品, 又是奇特的药品。
③ 生命力顽强:据实验在-273℃还能生长,在真空条件下 放置6年还保持活力,在比沸水温度高一倍的温度下也 能生存。
④ 先锋植物:分泌的地衣酸,可腐蚀岩石,对土壤的形成 起着开拓先锋的作用。
⑤ 大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喜光,要求空气清洁新鲜, 特别对SO2非常敏感,所以城市、工业区难以见到。
因此,从两极到赤道,从高山到平原,从森林 到荒漠,都有地衣存在,唯独城市、工业区难 以见到。
④ 地衣在紫外线较强的高山上生长繁茂,对核 爆炸后散落物具惊人的抗性。
7、地衣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
地衣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先锋植物
指示植物
经济价值:

食用和饲料用:药用;
化学试剂和染料:香料植物。
不利方面:防碍寄主生长。
复习题
1. 地衣植物有何特征?
2. 地衣的构造?
第三章 地衣
第一节 地衣植物概述
我们已知木耳、银耳等生于树上,腐生,依靠 腐树提供营养,这是一类真菌植物。而在一些 名山,风景区,往往有一种名菜“石耳”,生 于悬崖之上,贴于石壁,山农攀绳采集。 大家想一想,这是一类什么植物? 在石上依靠什么提供营养?

第三章 地 衣

第三章   地  衣

第三章地衣一、目的要求:1、掌握地衣的构造特点2、识别地衣的几种基本类型3、了解地衣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二、教学内容:(一)、地衣的通性(二)、地衣的形态和构造(三)、地衣的繁殖(四)、地衣的分类(五)、地衣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三、教学方法:讲解四、时间分配:1学时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三章地衣在高山、森林等空气较清新的地方,在裸露的岩石上,在粗糙的树皮上,常常可以看到片片斑痕,略似花瓣,颜色微绿的东西,这就是地衣。

一、地衣的通性地衣不是单独的一类植物,而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称为复合原植体植物。

由于藻菌之间长期的生物结合,因此地衣不同于一般真菌和一般藻类,而是有独特的形态、结构、生理和遗传等生物学特征。

地衣中共生的真菌绝大多数是子囊菌,少数为担子菌和半知菌[藻菌类(包括鞭毛菌和接合菌)形成的地衣仅在欧洲发现一种],共生的藻类是蓝藻和绿藻。

一般说来,地衣中共生的真菌是一定的,这类真菌的许多生理特征不同于一般真菌,特称为地衣型真菌。

真菌在地衣构造上占主导成分,地衣原植体的形态几乎完全是由共生的真菌决定的。

地衣中共生的藻类基本上也是一定的,作为绝大多数地衣中共生的共球藻,在地衣体外还没有发现过。

藻类分布于地衣植物体的内部,菌和藻互相接触,大部分地衣的菌丝产生微弱的附着器,伸向藻细胞,建立密切的联系。

藻细胞进行光合作用为整个地衣植物体制造有机养分,而菌则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为藻类行光合作用提供原材料,并使藻细胞保持一定湿度,不至于干死。

但是这种共生关系各自获得的利益不是均衡的、不变的。

从总体上来说真菌得到的利益较多。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真菌和藻类从地衣植物体中分离出来,分别进行人工培养,真菌多半死亡,而藻类能继续生活。

这可以说明两者互相依赖的程度。

地衣的适应能力很强,特别能耐寒耐旱,在生活中对养分的要求不高,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从南北极到赤道,从高山到平原,从沙漠到森林,在潮湿的土壤表面,在干燥的岩石、树皮及许多其它植物不能生长的地方常可找到地衣,所以地衣可视为其它植物的先驱。

任务四藻类真菌地衣识别与鉴定

任务四藻类真菌地衣识别与鉴定

2.混淆品 (1) 湖南产亚香棒虫草在民间亦作 药用。与冬虫夏草功效相似,但服 用后会出现不良反应,以头昏、恶 心、呕吐为最突出。 (2)四川产凉山虫草在民间亦作药用。
3.伪品 (1)唇形科植物地蚕及草石蚕的块茎。 (2)广东发现用面粉、玉米粉、石膏 等经加工压模而成。虫体光滑环纹 明显,断面整齐,淡白色,体重, 久尝粘牙。
作业
1、地衣植物的主要特征? 2、松萝的来源、入药部位、药用价 值?
冬虫夏草
来源:麦角菌科,寄生在蝙蝠蛾 科昆虫蝙蝠蛾幼虫上的子座(即所 谓“草”的部分)及幼虫尸体(所谓 “虫”)的复合体。 冬虫夏草成长的全过程图解
性状:虫似蚕,棕黄色,8对足, 头部生有细长棒球棍状子座,气 微腥,味微苦。
采制: 6~7月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 采挖,晒至6~7成干,除去似纤维状附 着物及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出口品 需喷黄酒软化,整理平直,按一定个数 扎成小把。 产地: 主产于四川,青海、云南、西藏、 甘肃、贵州亦有部分出产。 化学成分:虫草酸和虫草菌素是虫草的 主要活性物质。
三、真菌的分类及药用真菌 真菌是植物界很大的一个类群,我国已知 约有4万种,已知药用真菌有300多种。 真菌分为五个亚门:鞭毛菌亚门、接合菌 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 亚门。 药用真菌以子囊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为多 见。
(一)子囊菌亚门 最大的一亚门 ,全世界有2720属, 28000多种。 主要特征:有性生殖中产生子囊和子 囊孢子。 具子囊的子实体叫子囊果 代表药用植物:啤酒酵母菌,冬虫夏 草、麦角菌
麦角
来源:麦角菌科,麦角菌的菌核。 寄生于禾本科、莎草科、灯心草科、 石竹科植物的子房内。菌核成熟后 伸出子房外,质坚而成角状,多生 于麦类,故名“麦角”。紫黑色或 紫棕色,内部近白色 。 化学成分:含10多种吲哚类生物碱, 主要有麦角新碱、麦角胺等

地衣(4)s

地衣(4)s

2.有性生殖
以子囊菌或担子菌进行的有性生殖. Nhomakorabea囊菌,则称"子囊菌地衣",占地衣种类的 绝大部 分;
担子菌,则称"担子菌地衣",为数很少.
地衣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地衣是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先锋生物 地衣体中含有淀粉和糖类,好多种地衣可供食用 在医药方面,我国古代祖先就利用地衣作药材. 地衣可用于制香料,配制化装品,香水和香皂原 料 地衣具有强的抗辐射能力,在紫外线照射很强的 高山地带,地衣仍能繁茂地生长 危害森林
真菌绝大多数属于子囊菌亚门的盘菌纲 (Discomycetes)和 核菌纲(Pyrenomycetes),少数属 于担子菌亚门的伞菌目 和非褶菌目(多孔菌目)的某几 属,极少数属于半知菌亚门. 地衣体中的藻类主要为绿藻和蓝藻,有20多属. 其中绿藻门的共球藻属(Trebouxia),橘色藻属 (Trentepohlia)和蓝藻门的念珠藻属(Nostoc)约占全部 地 衣体藻类的90%.

形 态
地衣的 , 为 : (crustose) 藻 , 和 . 和 (foliose) 的菌 藻 藻类 (fruticose) 的 于藻 和 , 的菌 和藻 , 菌藻 .
,
地衣的繁殖
1.营养繁殖
营养繁殖是地衣体最普通的繁殖形式.主要 是地衣 体的断裂,即1个地衣体分裂为数个裂 片,每个裂片 均可发育为新个体;还有粉芽, 珊瑚芽和碎裂片等, 都是用于营养繁殖的构 造.借水,风,动物传播.
地衣Lichens 地衣Lichens
提纲 地衣是什么 形态 繁殖 分类 经济学意义
什么是地衣(Lichens) 什么是地衣(Lichens)
由藻类和真菌形成的复合原植体(thallus)植物 (thallophyte) 地衣中真菌的形态是由藻类决定的. 在培养基中,藻类在没有真菌刺激的情况下长得 更 快更好. 少数真菌在培养基上同样可以长得很好,并不是 如 一些观点认为真菌离开藻类就会死亡. 因此可以认为真菌和藻类的共生关系是由于在裸 露 的岩石,戈壁沙漠,极地等极端的环境下, 没有更 多的有机质或动植物遗体可供利用,而 采取的生存 策略.

地衣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地衣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地衣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地衣是一种生物学上独特的生物体,由真菌和藻类共生组成。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并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本文介绍了地衣的养殖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选址、环境要求、培养基的制备、繁殖方式和日常养护等。

通过正确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我们可以稳定地获得高质量的地衣产品。

正文:一、选址地衣的养殖需要选择合适的环境条件。

一般来说,地衣适应性强,可在不同环境下生长。

但为了保证养殖效果,最好选择气候湿润、空气清新的地点进行养殖。

同时,避免直接日晒和强风的暴露,以防地衣受到伤害。

二、环境要求地衣对环境要求较为严格,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一般而言,地衣的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10-25摄氏度,湿度要保持在60%以上。

此外,充足的柔和光照也对地衣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养殖地衣时,需要提供稳定的温湿度和适宜的光照条件。

三、培养基的制备地衣的培养基是地衣养殖的关键。

培养基提供了地衣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支撑物,影响着地衣的生长和繁殖。

一般地衣的培养基以腐殖土、苔藓和树皮等为主要成分。

在制备培养基时,应保持适度的湿度,并添加天然有机肥料来提供养分。

此外,为了保证培养基的质量,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病原菌的侵害。

四、繁殖方式地衣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孢囊形成繁殖和片状体扩张繁殖两种。

孢囊形成繁殖通常通过将地衣切碎并置于培养基上,孢子释放后在培养基上生长。

而片状体扩张繁殖则是通过将地衣的细胞或组织剪取并贴附在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扩张。

在养殖中可选择合适的繁殖方式,控制好适宜的湿度和温度等条件,促进地衣的繁殖增殖。

五、日常养护地衣的日常养护包括适度的浇水、隔离保护和病虫害预防等。

由于地衣对水分要求较高,需经常保持培养基的适度湿润。

但过度浇水可能导致培养基的积水和烂根等问题,因此需注意控制浇水量。

同时,为了避免外界粉尘和病虫害的侵害,地衣需要进行适度的隔离保护,保持培养环境的洁净。

如果发现地衣受到病虫害侵害,可以进行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比如使用无公害的防治药剂,以保证地衣的健康生长。

地衣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地衣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地衣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地衣是一种生长在岩石、树皮和土壤上的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药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地衣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涵盖土壤选择、光照管理、湿度控制等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地衣养殖,并取得丰硕的收成。

正文:一、地衣养殖方法地衣是通过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的,养殖地衣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孢子筛选和培育:首先需要从已有地衣植株上收集成熟的孢子,并通过筛选选择出健康、成熟的孢子。

然后,将孢子均匀撒播在含有养分的培养基上,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促进孢子的发芽和初期生长。

2. 生长基质的准备:在培育地衣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生长基质非常重要。

地衣通常生长在树皮、岩石等有机或无机基质上。

根据养殖地衣的种类选择合适的基质,并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侵害。

3. 移植:当地衣苗开始生长并形成初步结构时,需要将其移植到栽培盆或床上。

在移植过程中,要留意根部的保护,避免造成损伤。

选择适当的容器和土壤来促进根系的健康生长。

4. 光照管理:地衣对光照有一定的要求。

一般来说,地衣对半阴的环境较为适合。

过强的阳光会使地衣受损,而长期阴暗则会影响地衣的正常生长。

合理安排光照时间和强度有助于地衣的健康生长。

5. 温湿度控制:地衣对温湿度也有一定需求。

一般而言,地衣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在10°C至25°C之间。

对于不同种类的地衣来说,湿度要求也有所不同。

需要根据养殖地衣的种类和环境条件进行调节,以提供合适的温湿度环境。

二、地衣养殖注意事项除了上述的养殖方法,下面还有一些养殖地衣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1. 频繁的通风:地衣生长忌讳闷热,适时通风对地衣生长很有帮助。

保持环境中的空气流通,有助于排除多余水分和防止病虫害的滋生。

2. 施肥管理:地衣不需要大量的肥料,过度施肥会对地衣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选择合适的有机肥料,并在适当的时间和剂量下进行施肥,为地衣提供充足的营养。

3. 注意病害防治:地衣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害微生物的侵害,尤其是在湿度过高的情况下。

拓荒先锋地衣的语文阅读题答案

拓荒先锋地衣的语文阅读题答案

拓荒先锋地衣的语文阅读材料地衣是植物界中结构奇特、与众不同的一个大家族,它分泌的地衣酸可腐蚀岩石,对土壤的形成起着开拓作用,堪称不毛之地的“拓荒先锋”。

长期以来,地衣的结构都是不解之迷。

直到1867年,德国植物学家西蒙·释义德奈尔才揭示了它的奇特结构--地衣是由两种截然不同的生物(藻类和真菌)高度结合而成的复合体。

在这个复合体内,真菌的菌丝缠绕藻细胞,并包围藻类,夺取藻类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使藻类与外界隔绝,只能靠真菌供给水分、CO2和无机盐。

有些地衣中的真菌还可以分泌出一种物质来溶解岩石,释放出地衣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物。

若二者分离,藻类能生长、繁殖,而真菌就会饿死。

可见,它们是在弱寄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利益不均等的特殊共生关系,这种关系已经存在了近7000万年,是目前生物界共生关系最成功的典范。

但科学家们至今也没有完全弄明白其共生原因。

众所周知,乌龟长寿的秘诀在于新陈代谢缓慢。

同样的,地衣长寿的诀窍也是生长极其缓慢。

据观察,地衣在一年中也许只有一天的活跃生长期。

因此,科学家们认为,南极那些直径已经长到13厘米的地衣可能是地球上活着的最为古老的生物!而在离南极点只有483千米的一些山峰上,人们也发现了生长得很好的地衣,也就是说,地衣是地球上生长的最靠南的植物。

地衣在全世界有500余属2万多种。

地衣具有极为顽强的生命力。

在我们周围的树干和土壤上,或者是裸岩悬壁中,甚至是高山、极地和沙漠里都有地衣的踪迹。

实验证明,地衣能忍受70℃左右的高温而不死亡,在-268℃的低温下放几个小时仍能恢复正常生长。

因此,地衣恐怕也是地球上最为耐寒的植物。

甚至在博物馆的陈列柜里放了15年的地衣,沾上水之后,居然还能“死”而复生。

地衣靠孢子来繁殖。

孢子来自地衣中的真菌,而藻类不参与生殖。

孢子飘浮在空气中,遇到合适的环境,就会萌发产生新个体,当遇到合适的藻类细胞时,它们又结合起来继续生长。

另一种繁殖方式是地衣上出现“芽体”,这种芽体实际上是几个藻细胞被菌丝裹住,随风飘散,到达适宜的环境里,又可长出新的地衣体。

[最新]地衣是一种什么植物

[最新]地衣是一种什么植物

[最新]地衣是一种什么植物地衣是多年生植物,是由1种真菌和1种藻组合的复合有机体。

因为两种植物长期紧密地联合在一起,无论在形态上、构造上、生理上和遗传上都形成1个单独的固定有机体,是历史上发展的结果,因此,把地衣当作1个独立的门看待。

本门植物全世界有500余属,25000余种。

真菌和藻类的结合体,自然界中最突出、最成功的共生现象的范列。

约15,000种。

其中的藻类通常为绿藻,真菌多为子囊菌或担子菌。

从前,地衣一度分类为一个单独的植物体,但显微镜出现后发现地衣由藻类和真菌结合而成。

关於地衣如何分类,仍有一些不同的意见。

人类一直将地衣用作食物以及药物、染料的原料。

地衣又为漫游於极北地区的北美驯鹿和驯鹿提供2/3的食物。

地衣的植物体称为叶状体。

同层地衣的叶状体内,数量很多的藻类细胞(称为藻类成分)散乱分布於数量较少的真菌细胞(称为地衣共生菌)之间。

异层地衣与之不同之处为真菌细胞数量占优势。

叶状体下表面伸出毛状架构,称为假根,用以将叶状体固著於基物上。

有的地衣,其叶状体壳状而薄,牢固地密贴於基物上,称为壳状地衣。

鳞片状地衣形小,形似叶片,与基物附著较松。

叶状地衣形大,似叶片,某些种类的直径达数呎,以其盘状的大叶状体中央的假根或脐固著於基物上。

尚不清楚藻类和真菌何时首次相遇并形成地衣,但肯定在其各个构成成分发育成熟之后。

地衣中藻类与真菌间关系的基础是互利,相互提供所需的物质和条件。

藻类形成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分泌出来后为真菌细胞吸收并被转化为各种碳水化合物。

至少在一种情况即地卷衣(Peltigera polydactyla)中这种交换可於两分钟内完成。

藻类亦可产生真菌需要的维生素。

在这共生关系中真菌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为处於其下方的藻类提供一个荫凉的环境,这对於对光线敏感的藻类是极其必需的。

地衣生长得相对较慢。

地衣如何繁殖,这方面仍有一些问题没有搞清楚。

多数植物学家认为地衣最常见的繁殖模式是无性繁殖。

地衣的叶状体裂开,裂片散播於附近发育为新的植物体。

地衣植物特点[常识]

地衣植物特点[常识]

地衣植物特征地衣植物,就是真菌和藻类共生的一类特殊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能生活在各种环境中,被称为“植物界的拓荒先锋”。

共生的真菌大多是子囊菌,少数是担子菌,能吸收水和无机盐,并包被藻体;共生的藻类主要是蓝藻和绿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复合有机体地衣是藻类和真菌组合在一起共生的复合有机体。

是没有根茎叶分化,结构简单的、多年生的原植体植物。

由于藻类和菌类之间长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成为1个单独的固定有机体类群。

使其既没于一般真菌,也不同于一般藻类。

而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生理和遗传等特征。

它们是植物多年发展演化的结果。

因此,把地衣当作一个独立的门看待。

本门全世界约500多属,25000余种。

构成地衣的藻类:主要是蓝藻和绿藻。

蓝藻主要是念珠藻属,绿藻主要是共球藻属。

构成地衣的真菌:大多数是子囊菌,少数是担子菌。

构成地衣的真菌在许多生理特性方面都不同于一般真菌,特称为“地衣型真菌”。

真菌在地衣体构造上占主要部分。

地衣原植体的形态几乎完全是由共生的真菌决定的。

藻类分布在地衣植物的内部,形成一层藻胞或若干团藻胞或分散在菌丝中。

藻、菌共生的关系是:藻细胞进行光合作用为整个地衣植物体制造有机养分,而菌丝则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为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并使藻细胞保持一定湿度,不致干死。

这样构成了地衣的藻菌之间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

但有人做过试验,将地衣植物体中的藻类和真菌分开培养,发现藻类可以生活很长时间,而真菌被饿死。

说明真菌不能单独生活,地衣体中的真菌必须依靠藻类生活。

这是因为,真菌长期与藻类共生以后,自身细胞在产生生活物质或酶等方面已发生了变化。

编辑本段地衣分布地衣的分布:①地衣喜光,怕空气污染。

大多数地衣地喜光植物,同时也要求空气新鲜。

因此,在人烟密集的城市或有污染的工业区很难见到地衣植物。

②地衣一般生长很慢。

尤其是壳状地衣。

③地衣能生活在干旱和寒冷环境。

地衣能忍受长期干旱,干旱时休眠,雨后恢复生长。

地衣的生存方式

地衣的生存方式

地衣是一种独特的生物群落,它们生活在地球上的各种环境中。

地衣是由真菌和藻类或蓝藻共生形成的复合体,它们的生存方式与其他生物有着显著的不同。

地衣的生存方式非常适应极端的环境条件。

它们能够在高海拔、寒冷的地区生存,也能在炎热、干燥的沙漠中生存。

这主要得益于地衣的共生关系。

真菌提供了物理保护和水分,而藻类或蓝藻则为地衣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

通过共生的方式,地衣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

地衣的生存方式还与其特殊的结构有关。

地衣的外观通常是一层薄薄的覆盖物,可以像一张地毯一样覆盖在岩石、土壤或树木等物体上。

这种结构使得地衣能够抵御风化和侵蚀的力量。

此外,地衣也具有良好的水分保持能力,能够吸收和储存水分,以应对干旱或缺水的环境。

另一个地衣的生存方式是它们依靠气溶胶传播进行繁殖。

在适宜的条件下,地衣会产生性孢子,然后通过空气传播到其他地方。

这种繁殖方式使得地衣能够在不同的地方生存和扩张。

然而,地衣的繁殖速度相对较慢,这也是它们在一些极端环境下能够长期生存的原因之一。

地衣的生存方式还涉及到它们对空气质量的敏感性。

地衣对空气中的污染物非常敏感,它们可以作为环境质量的指示生物。

地衣的存在状况可以反映出周围环境的污染程度。

由于地衣的存在受到污染的威胁,一些地区特别是城市地区的地衣数量大幅减少。

这也提醒人们保护环境,减少对自然界的破坏。

总的来说,地衣具有独特的生存方式。

它们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并且通过共生关系和特殊的结构来保护自己。

地衣的生存方式不仅仅与其生态位有关,还与其对环境质量的敏感性相关。

地衣的存在不仅是自然界多样性的一部分,也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保护地衣,关注地球的生态平衡,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生孢子盔
(4)分生孢子柱(hyphophores) :是由延长了的菌丝所产 生的束状菌丝结构。分生孢子链着生在这个束状菌丝的 顶端。这个专化型的菌丝束被称为分生孢子柱。见于文 字衣目的叶面瘤盘衣(Aulaxina epiphylla)中。
分生孢子柱
(5)分生孢子座(porodochia) :是分生孢子梗产生于一 个垫状菌丝簇。 (6)体裂分生孢子(thalloconidia) :分生孢子是直接 产生于地衣体的表面,而不是产生于专化的结构上 。
1、营养繁殖 断裂、脱落 2、有性繁殖
子实体 孢子 菌丝体 前地衣体阶段初生
藻细胞 地衣体阶段
营养性地衣体阶段
思考题: 1.地衣体营养繁殖结构有哪些? 2.分生孢子器根据形状可分为那几种? 3.地衣的子囊器有些类型?并说明其特征。 4.画图茶渍型子囊盘的结构,并表明各部分名称。 5.子囊的开裂方式有哪些? 6.说明子囊孢子的类型及其特征?
• 可以存在于地衣的有性阶段。 • 分生孢子器的类型、分生孢子梗的不同,分生孢子器可分为以下6种类型。 (1)分生孢子壳(pycnidia) :通常呈球形或瓶状,位于地衣 体内而仅以其褐色至黑色,偶然也为白色的小孔微微突起 于地衣体表面,如石耳科等。它又有四个类型:
思考题:
1. 2. 3. 4. 5. 6. 地衣体营养繁殖结构有哪些? 分生孢子器根据形状可分为那几种? 地衣的子囊器有些类型?并说明其特征。 画出图子囊盘的结构,并表明各部分名称。 子囊的开裂方式有哪些? 说明子囊孢子的类型及其特征?
双缘型:双缘型子囊盘即具有清晰可辨的固有盘 被,也有内含藻层的盘托结构。该类型的子囊 盘可见于双缘衣属的种类中。
双缘型子囊盘剖面
果托缘部
果壳缘部
囊层被 子囊孢子 子囊 侧丝 囊层基
子实层
藻层 子囊层 果托 果壳 髓层 上皮层
果托基部
地衣体上皮层 地衣体藻层 地衣体髓层 地衣体下皮层
hymenium
囊层被 子囊及孢子 子实层 侧丝 囊层基
子囊层
果壳
果壳
髓层 地衣体藻层 地衣体上皮层
网衣型子囊盘剖面
2) 子囊盘具有由地衣体上皮层形成的盘托。 亚茶渍型:具有由地衣体上皮层形成的盘托,但是盘托内 并无藻细胞层。这一类型常见于石耳科的多数种类以及 肺衣属的个别种类中。 茶渍型:茶渍型子囊盘具有由地衣体上皮层形成的盘托, 而且盘托内有可见的藻层。但是由纯菌丝形成的固有盘 被往往缺乏。这一类型普遍存在于茶渍科 的种类中。
孔口
颈部 子囊
子囊壳壁
培养基 Sordaria fimicola 子囊壳的纵切片(上) 及孢子释放的示意图(下)
2.腔囊型子囊器 (locular ascomata) • 通常是具有分枝型的假侧丝和易分离的双层子囊壁。 子囊不是整齐成层地分布。 (1)子囊腔或假囊壳( locules or pseudothecia):子囊腔 型地衣的子囊器变化较大,其外形有时像圆形子囊。 (2)子囊垫(patsches):无子囊器,而具柔软菌丝体形成 的薄垫,其外形看起来类似于一片发育不良的粉芽, 多为白色或浅灰色。
(四)子囊果的发育 产囊体:雄性囊丝—雄器;雌性囊丝—产囊器 产囊器中质配,产囊丝,成对核进入后分裂形成多核,出现 横隔,每个细胞中一核或多核。顶端细胞是双核。
钩状体
子囊母细胞
• 子囊的形成
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 孔口 内壁 外壁
子囊
子囊盖
双囊壁子囊
三、地衣的传播
光合共生体的繁殖和传播:分裂与静孢子
• 子囊盘包括子实上层、子实层(子囊、侧丝)及子实下层、 果壳及盘被。
• 按其结构及质地可分为下列类型:a.蜡盘型、 b.网衣型、 c. 亚茶渍型、 d.茶渍型、 e.双缘型、f.中间型,下面详细介绍:
1)子囊盘缺乏由地衣体上皮层形成的盘托。 网衣型:盘被是由地衣共生菌体单独构成。盘被及盘缘 质地坚硬,颜色通常为暗色,往往与盘面颜色相同而 与地衣体颜色相异。 蜡盘型:蜡盘型子囊盘基本与网衣型者相同,只是盘被 质地呈蜡质型柔软、颜色通常淡色或较鲜艳。 网衣型子囊盘周围带有向上翘起的叶状地衣体,貌似原 始的或退化了的茶渍型盘托,可被看作为中间型。
(一) 子囊果结构和类型
• 绝大多数地衣的共生菌是子囊菌,他们的子实体称为子 囊器(ascomata),产生子囊及子囊孢子。 • 根据子囊在子囊器中的排列方式,分为: 1.层囊型子囊器:子囊在子囊器内基本上整齐地排列成 一层, 即子囊层或子实层 (1)子囊盘:盘菌及大部份地衣 (2)子囊壳:核菌及部分地衣 2.囊腔型子囊器:缺乏真正的子囊层或子实层,却代之 以零乱的子囊散布于子囊腔内。 (1)子囊腔 (2)子囊垫
体裂分生孢子
2.分生孢子梗
• 分生孢子梗(conidiophores)是一根载有分生 孢子及产孢细胞的分枝或部分枝的专化型菌丝。 • 分生孢子及产孢细胞在分生子孢子梗上的着生 方式及其形状与分枝方式,迄今已知有8 种。
分生孢子梗及 产孢细胞的排列
3.分生孢子 • 地衣的分生孢子产生于分生于孢子器内。 • 形状:亚球形、短杆状、椭圆形、镰刀形、S形、 线状,有分枝的、不分枝的以及有色的或无色的 等。 • 大小: (1)小型:1μm×0.5μm范围内 (2)大型:100μm×2μm范围之内。
hypothecium
medullary and algal layers
Sections of the apothecial discs of Sticta kunthii (left) and Parmelia microsticta
(2)子囊壳(perithecia):呈亚球形或瓶状结构而埋置于 地衣体内,仅以其褐色至黑色乳头状小点而外露于地衣 体上皮层。具有孔口,细微小孔乳头状小黑点。 • 在一定湿度和温度条件下,成熟的子囊及子囊孢子通过 孔口喷射而出。 • 子囊壳和分生孢子壳相区别:通过切片或压片法在透射 光学显微镜下检查以是否含有子囊而与分生孢子壳相区 别。子囊壳含有子囊及子囊孢子,而分生孢子壳则含有 分生子孢子,而且当分生孢子壳在水中破裂时,分生孢 子便迅速地从分生于孢子壳内成群地涌流而出。
3. 子囊开裂的方式
黄枝衣型、鸟喙型、缝沟型、外翻型
4. 子囊顶器的结构
(三)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是产囊体中双核融合后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和两次有 丝分裂而形成的。一般子囊含有8个孢子,而有些地衣的子 囊只含有1~2个孢子。 类型:单细胞型、横隔多胞型、砖壁型、对极型
Types of spores in lichens
(二)子囊(asci) 1. 子囊的形状
圆柱形的,如口果粉衣属(Chaenotheca), 棒状、长棒状或梨形,如斑衣科(Arthoniaceae) 长颈瓶状,如乳头衣属(Thelocarpon) • 其中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以及随后的有丝分裂而 形成一至若干个子囊孢子。
2.子囊壁的层次
• 双壁子囊 • 单壁子囊 • 子囊壁的4层结构
子 囊 果 的 形 状
Lecidea ruboniza
Baeomyces roseus
Lecanora arizonica
Phaeographina dendritica
1.层囊型子囊器
• 有子囊壳和子囊盘两类,通常也统称为子囊果(ascocarp)。
(1)子囊盘(apothecia):子囊盘通常呈圆盘形,具有一个 圆盘形的子实层表面。
分生孢子壳
(2)分生孢子盘(acervula) :为盘状分生孢子器。这一结 构在地衣中比较少见。分生孢子盘往往被称作碗衣型, 存在于碗衣属 (Lecanactis)、斑衣属(Arthonia)及旋衣属 (Byssoloma)中。
分生孢子盘
(3)分生孢子盔(campylidia) :是由子囊器状的原体随后扩 大变为鳞状或帽盖状或盔状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着生 在它的内侧表面。该类型主要存在于一些叶生地衣中,如 火焰锈衣(Loflammia flammea)以及孢足衣属(Sporopodium) 和褐盘衣属(Badimia)的一些种
第二章 地衣的繁殖
一、地衣的无性繁殖 二、地衣的有性繁殖 三、地衣的传播
一、地衣的无性繁殖
(一)营养繁殖
• 地衣体的裂片或分枝断裂片。 • 附属结构,如粉芽、裂芽、小裂片等 原因:因为它们含有共生菌和共生藻两部分,所以从地衣 体上断裂或脱落后,就能发育成新的个体。
(二)分生孢子
• 分生孢子(Pycnoconidia):在未产生融合核 和减数分裂前的单倍体孢子。
1. 单细胞孢子:一般形状呈圆球形,通常较小而壁薄, 其形状也有所差别。此外,还有S型孢子。 2.横隔多胞孢子:通常具有1~40个彼此平行的横隔膜, 将孢子分割成二胞以上的多细胞孢子。孢子的形状与 长度随着横隔膜的多少而变化。 3.砖璧型孢子:由纵横排列的细胞构成的多细胞孢子, 形似砖石所砌的墙壁,故而得名。 4.对极型孢子:双细胞孢子,横隔膜较厚,孢室间以一 条细长峡道相通,因形似哑铃,又称为哑铃型双胞。
二、地衣的有性繁殖
• 共生菌产生有性生殖的子实体。 • 子实体的孢子成熟后,于一定条件下从子囊中释放出 来,遇到合适的基物时候,便开始萌发成菌丝体 • 这些菌丝体与合适的共生藻相遇,便开始进入共生生 活的前地衣体阶段 • 当共生藻被强行分开时,前地衣体开始形成皮层,藻 细胞置于其下,便出现了初生地衣体阶段 • 随着共生体内其他层次的出现,一个新的营养性地衣 体形成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