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章复习知识要点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章复习知识要点 浙教版

第2章观察生物复习要点1、蜗牛是一种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它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但无听觉。

2、生物的基本特征有七点,它们也是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标准。

①具有相同化学成分。

②生物一般由细胞构成。

③生物体能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转换。

④生物体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

⑤生物体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应激性)⑥生物体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⑦生物体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动物和植物的最根本区别是营养方式不同: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需摄食。

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靠摄食获取营养物质。

▲动物的分类:根据身体上有无脊椎骨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4、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最先发现细胞的人是罗伯特·胡克其实他也只是看到细胞壁。

细胞的基本结构有三部分:(1)细胞膜:主要起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作用。

(2)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3)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细胞壁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由纤维素组成)。

叶绿体时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只有在光照下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才有。

液泡:含有大量的细胞液,可以溶解多种物质。

)16、细胞学说的提出者是德国科学家施来登和施旺,其内容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5、人体与许多生物都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分化的结果。

细胞分裂是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最引人注目的是母细胞的细胞核内出现染色体,最终染色体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细胞生长是子细胞不断长大的过程,它们能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地长大。

细胞分化是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各种组织。

17、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都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科学_浙教版_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1

科学_浙教版_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1

第二章复习知识点一、观察蜗牛(1)放大镜:①放大镜一般由玻璃制成,用手摸可以感觉到它是中间厚、边缘薄,为凸透镜。

②放大镜能将观察对象放大,看到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③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放大镜与被观察物体之间的距离要适当,不要离得太远,也不要贴得很紧。

(2)蜗牛的外形特征:①体外有一个螺旋状的外壳,它具有保护作用;②头部:触角:有两对,上一对较长,下一对较短,具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眼:生长在较长那对触角的顶部,具有视觉作用。

口:生长触角的下方,具有摄取食物作用。

③腹部是较肥大的足,是运动器官,足内有足腺,能分泌黏液,因此蜗牛在爬行过的地方会留下痕迹。

(作用:1、可以减小爬行时与地面间的摩擦;2、可以传递信息)(3)蜗牛的生理特征:陆生,有冬眠和夏眠的生活习性,常栖息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喜欢夜间活动,主要食物是一些植物的叶和嫩的叶芽,对农作物有一定的危害作用,是一种农业害虫。

二、生物与非生物(1)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2)生物的基本特征①生物具有严整的结构;②生物体都能进行新陈代谢;③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现象;④生物体都有应激性;⑤生物体都有生殖、繁殖后代的能力;⑥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生物体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周围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动物与植物的主要区别①营养方式不同:(根本区别)动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从外界摄取现成的养料养活自己,属于异养;植物从外界吸收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

②动物能进行自由快速地运动,植物却不能。

三、常见的动物(1)动物的分类根据有无的脊椎骨,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1、脊椎动物(约4.7万种)可分为五大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①鱼类:基本特征: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鳞片,体温不恒定。

代表:淡水:鲢鱼、鲫鱼、草鱼、鲤鱼等;海洋:黄鱼、带鱼、鲨鱼等②两栖类:基本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有尾无四肢;成体可生活在陆地或水中(水陆两栖),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也用皮肤呼吸,体温不恒定。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章期末总复习提纲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章期末总复习提纲 浙教版

第2章复习资料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主要内容1.蜗牛的结构:两对触角,眼在长触角处,足,口(吃东西的地方),壳,要借助工具放大镜观察。

2.放大镜的作用:一手拿放大镜的柄,放于被观察物体的上方,眼往放大镜内观察,并将放大镜与被观察物的距离逐渐加大,观察到大而清晰的图象。

先观察外表后观察内部再观察一些变化的方式。

3.蜗牛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但基本上没有听觉,蜗牛爬行时会在玻璃上留下痕迹,因为足部能分泌出一种黏液,防止爬行时滑落也为了留下信息,蜗牛为何四处爬行呢?是为了觅食、求偶、找朋友、、、4.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分类标准不同,则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根据有无脊椎骨,分为脊椎动物(4.7万种)和无脊椎动物(120万种)。

1.五种脊椎动物形态特征比较 8种无脊椎动物 用鳃呼3.节肢动物的特点(动物界中最多,有100多万)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有3对足,2对翅害虫:危害人的健康和动植物生长的的昆虫,如:蝗虫、苍蝇、蟑螂等。

益虫:可帮助植物传份,消灭害虫,为人类提供物质的昆虫,如:蚕蛾、螳螂、蜻蜓、蜜蜂等第3节常见的植物1.花的结构:有花萼,花瓣,雌蕊(多个),雄蕊(1个)组成。

2.植物根据是否产生种子,分为有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又根据种子是否被果皮包被分成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3.被子植物又被称为绿色开花植物,是植物界总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比如郁金香,桃树……裸子植物根系发达,不形成果实。

比如铁树,水衫,银衫,银杏,松树……4.无种子植物分为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他们的特点分别是:蕨类植物:象胎生狗脊、满江红等,它们生活在阴湿环境中,没有种子,但具有根、茎、叶。

靠孢子繁殖后代。

苔藓植物:像地钱、葫芦藓一样,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结构简单,没有真正的根(是假根),只有茎和叶,也没有种子,用孢子繁殖。

藻类植物:象紫菜、海带、水绵等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也没有花、果实、种子,用孢子繁殖的低等植物。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二章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二章

第二章观察生物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自然界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2.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的特征(如蜗牛)非生物(如木茶几)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能生长不能生长需要摄取营养物质不需要营养物质能进行呼吸不能进行呼吸能进行新陈代谢不能进行新陈代谢具有繁殖、遗传、变异等特性不具有繁殖、遗传、变异等特性二、观察蜗牛:1.蜗牛是一种常见的软体动物,使用放大镜是为了能观察得更清楚。

2.蜗牛的结构:蜗牛的身体包括眼、壳、口、足、触角等部分,如图所示。

(1)蜗牛的壳呈螺旋状,壳内紧贴外套膜,里面有柔软的身体。

(2)蜗牛的触角有两对,前一对较短,后一对较长。

(3)蜗牛的眼睛长在较长的一对触角的顶部。

(4)蜗牛的口位于头部的腹面,口里有颚片和齿舌,齿舌上长有小齿,齿舌前端可伸出口外刮取食物。

(5)蜗牛的足是运动器官,足的下面有足腺,能分泌黏液,起到减小摩擦的作用。

所以蜗牛爬过的玻璃上会留下痕迹。

3.蜗牛有味觉、视觉、嗅觉、触觉,但没有听觉。

4.蜗牛的感觉(1)视觉:蜗牛的眼位于后一对触角的顶端,能感受光线的强弱。

(2)触觉:蜗牛有两对触角,前一对短,后一对长,触角的触觉最灵敏,其次是足和壳。

(3)嗅觉和味觉:蜗牛的后一对触角有视觉、嗅觉和味觉的功能。

(4)听觉:蜗牛没有听觉,实验时用力鼓掌它也没有反应。

题型生物与非生物的识别判断5.蜗牛的活动和生存环境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反应敏感第2节:细胞一、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1、胡克发现了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_细胞壁__,细胞的大小一般是几微米~几十微米。

2、_显微镜__的发明让发现细胞成为可能。

3、德国科学家_施旺_和施莱登_在总结前人大量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提出细胞学说,其主要内容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__细胞_所构成;4、细胞学说主要内容:①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_细胞_构成的;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_的单位;③细胞是由_细胞分裂_产生的。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提纲总结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提纲总结
意义:
细胞分化使细胞种类增多,产生的各种细胞形成了生物体的各种结构。
特别注意:
1.细胞分裂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生长和分化是相伴进行的。
2.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是不断进行的。
二、组织
概念: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组织。
动物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植物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营养组织、疏导组织、分生组织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构成系统。
写出下列系统的名称
2.4常见的动物
一、动物分类(写出无脊椎动物的特点)
科学的分类方法是以生物的()、( )以及生物之间的( )等为依据进行分类的,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差异大小,由大到小依次以“”构成分类的七个等级。
随着分类等级由大到小,生物的共同特征越来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越来越近,生物种
高倍镜观察②
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到位。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光照明亮,再微微调节细调节器,直到物象清晰。
5、显微镜复原
用擦镜纸揩净目镜和物镜,用清洁纱布揩净镜体。再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下降,然后将显微镜平稳地放入镜箱内保存。
2.3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细胞分裂:
概念: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
特点:特点:
分布:皮肤、内脏器官的表面分布:分布较广,如血液、软骨、肌腱等
体内各种管腔内表面
功能:功能:
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特点:特点:
分布:四肢、躯体(骨骼肌)、心脏(心肌)分布:脑、脊髓和周围神经中
胃壁、肠壁(平滑肌)
功能:功能:
三、器官和系统
概念: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浙教版初中科学上册第二章背诵知识点

浙教版初中科学上册第二章背诵知识点

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能繁殖、能生长发育、能进行新陈代谢、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遗传和变异、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2.蜗牛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没有听觉。

3.蜗牛身体中,体外有壳,起到保护作用,头部有两对触角,腹部有足,是蜗牛的运动器官,其内有足腺,能分泌黏液。

4.胡克第一次发现细胞并命名,他观察到的是死亡的植物细胞;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

5.早期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在总结前人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提出的, 内容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的。

6.完善的细胞学说的内容包括:(1)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3)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7.动物细胞的组分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8.植物细胞的组分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叶绿体、液泡。

9.细胞各组分的功能:(1)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2)细胞膜: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3)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4)细胞质: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5)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6)液泡:充满细胞液。

10.显微镜使用-安放:身体前方略偏左,镜筒在前,镜臂在后-对光:(1)物镜转换器-低倍物镜(2)遮光器-大光圈(3)反光镜-明亮的圆形-放片-调距:(1)粗准焦螺旋向外-下降(眼看物镜);(2)粗准焦螺旋向内-上升(眼看目镜);(3)细准焦螺旋-物像清晰-观察:先低倍镜,后高倍镜11.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制作擦 —— 滴(清水:防止细胞失水))—— 撕 —— 展 —— 盖(倾斜:防止产生气泡)—— 染(红墨水/碘液)—— 吸12.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擦 —— 滴(生理盐水:防止细胞吸水胀破)—— 刮 —— 涂 —— 盖(倾斜:防止产生气泡)—— 染(亚甲基蓝溶液/碘液)—— 吸13.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知识梳理知识点一:观察蜗牛(1)蜗牛的外形特征:①体外有螺旋状外壳,内有柔软的身体,外壳具有保护作用。

②头部:触角:两对,前短后长。

具有触觉、嗅觉、味觉和视觉的功能。

眼:着生于触角的前端。

口:口里有鄂片和齿舌,主食植物的根、叶和叶芽。

③腹部:具有扁平的腹足,肌肉发达,是运动器官。

有腺体能分泌黏液,所以蜗牛经过的地方会留下痕迹。

(黏液可以减小摩擦、留下信息等。

)(2)蜗牛的生活习性:陆生,有夏眠和冬眠的生活习性,栖息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夜间活动。

对农作物有危害作用,是农业害虫。

(3)现在人工饲养的白玉蜗牛可以食用。

(4)领悟:通过观察蜗牛的活动,一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如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的观察次序。

二能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总是和生活环境相适应。

三能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知识点二: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1、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是前者具有严整的结构,有应激性(对刺激具有反应)、有生长、繁殖、变异现象、需要营养、需要排泄,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说明: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区别是生物具有生命,能进行新陈代谢。

具体可以通过下表展示:能否遗传和变异能否能否进行新陈代谢能否是否需要营养是否知识点三:细胞发现和细胞学说(1)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实际上是死亡的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也即木栓的细胞壁结构)。

(2)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旺和施莱登提出了细胞学说。

(3)细胞学说: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的。

知识点四: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比较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比较:动物植物细胞壁无有细胞膜有有细胞质有有细胞核有有叶绿体无有液泡无有细胞壁:纤维素构成,保护和支持细胞。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细胞和外界的物质交换。

细胞质: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内含细胞液。

2、说明:我们把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称为细胞的基本结构。

科学_浙教版_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1

科学_浙教版_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1

第二章复习知识点一、观察蜗牛(1)放大镜:①放大镜一般由玻璃制成,用手摸可以感觉到它是中间厚、边缘薄,为凸透镜。

②放大镜能将观察对象放大,看到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③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放大镜与被观察物体之间的距离要适当,不要离得太远,也不要贴得很紧。

(2)蜗牛的外形特征:①体外有一个螺旋状的外壳,它具有保护作用;②头部:触角:有两对,上一对较长,下一对较短,具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眼:生长在较长那对触角的顶部,具有视觉作用。

口:生长触角的下方,具有摄取食物作用。

③腹部是较肥大的足,是运动器官,足内有足腺,能分泌黏液,因此蜗牛在爬行过的地方会留下痕迹。

(作用:1、可以减小爬行时与地面间的摩擦;2、可以传递信息)(3)蜗牛的生理特征:陆生,有冬眠和夏眠的生活习性,常栖息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喜欢夜间活动,主要食物是一些植物的叶和嫩的叶芽,对农作物有一定的危害作用,是一种农业害虫。

二、生物与非生物(1)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2)生物的基本特征①生物具有严整的结构;②生物体都能进行新陈代谢;③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现象;④生物体都有应激性;⑤生物体都有生殖、繁殖后代的能力;⑥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生物体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周围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动物与植物的主要区别①营养方式不同:(根本区别)动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从外界摄取现成的养料养活自己,属于异养;植物从外界吸收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

②动物能进行自由快速地运动,植物却不能。

三、常见的动物(1)动物的分类根据有无的脊椎骨,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1、脊椎动物(约4.7万种)可分为五大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①鱼类:基本特征: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鳞片,体温不恒定。

代表:淡水:鲢鱼、鲫鱼、草鱼、鲤鱼等;海洋:黄鱼、带鱼、鲨鱼等②两栖类:基本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有尾无四肢;成体可生活在陆地或水中(水陆两栖),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也用皮肤呼吸,体温不恒定。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归纳一、生物与非生物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能 ______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 ______,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 ______,因此能通过新陈代谢实现自我更新;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 ______,并适应周围的环境;生物能进行生长和 ______ ,并能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

生物最基础的特征是新陈代谢,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 ______。

2、动物与植物的主要区别:动物 ______进行光合作用,从外界摄取现成的 ______养活自己,属于异养;植物从外界吸收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 ______,属于自养;动物能进行自由快速地运动,植物却 ______。

二、常见的动物1、动物的分类:根据有无分节的 ______,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2、脊椎动物的五大类群及特征:3、节肢动物门的特征:节肢动物门约有 ______多万种动物,是种类最多的一个门,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和足都 ______ ,并且拥有外骨骼。

[有四个纲:昆虫纲(典型动物:蜜蜂、蝴蝶),甲壳纲(典型动物:虾、蟹),蛛形纲(典型动物:蜘蛛、蝎子,多足纲(典型动物:蜈蚣、马陆)]4、昆虫的特征:昆虫的身体可分为 ______、 ______、 ______三部分,有 ______对分节的足,一般有 ______对翅,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 ______。

5、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体内没有 ______骨,它们的形态各异,按照形态和结构可分类如下:三、常见的植物1、植物的分类。

自然界的植物共可分为五大类,即 ______植物、 ______植物、 ______植物、 ______植物、 ______ 植物。

2、五大类植物的特征如下:四、细胞1、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及作用:细胞的基本结构分别是细胞 ______、细胞 ______、细胞 ______,它们的作用如下:细胞 ______ :保护并控制细胞与外界的 ______交换;细胞 ______:是细胞进行 ______的场所;细胞 ______:内含 ______ 物质,与遗传有关。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第2章观察生物2.1 生物与非生物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

所有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特征: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

蜗牛:触角两对,口(摄取食物);足(腹足)运动、爬行;眼;壳(保护)。

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

没听觉。

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生物非生物1 对刺激有反应(有应激性)对刺激没有反应(无应激性)2 能生长不能生长3 需要营养(会新陈代谢) 不需要营养(不会新陈代谢)4有严整的结构无严整的结构5 能生殖和发育不能生殖和发育6 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没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 2 个区别:(1)运动: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

(2)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动物不可以。

2.2细胞1.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

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的。

3.动物细胞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4.植物细胞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椭圆形。

液泡:含有细胞液。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除此之外,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6.1831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

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复习提纲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复习提纲

第二章复习提纲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1、观察蜗牛借助放大镜(放大正立的虚像)进行观察。

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以植物茎叶为食。

2、蜗牛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但无听觉。

3、生物:①.有应激性(对外界刺激有反应)②.能生长③.能呼吸④.能进化⑤.能进行新陈代谢(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⑥.一般由细胞构成(除病毒)⑦.能生殖和发育⑧.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⑨.能适应并影响环境4、动物与植物的区别:获取营养方式不同,①动物需要摄取食物;②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

第二节细胞1、罗伯特.胡克发现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细胞的细胞壁;布朗发现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施莱登与施旺提出细胞学说;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的;魏尔嘨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2、细胞学说: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3、细胞的大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

需用显微镜观察(放大镜观察不到)4、细胞的形态:蝌蚪状,椭圆形,梭形,扁平圆形,长方形等56、显微镜的构造:1,目镜;2,镜筒;3,物镜转换器;4,物镜;5,载物台;6,压片夹;7,遮光器(调节通光量);8,通光孔;9,反光镜;10,镜座;11,粗准焦螺旋;12,细准焦螺旋;13,镜臂;7、显微镜的使用包括:a.安放: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镜筒在前,镜臂在后,放在左前方。

b.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同时睁开,调节反光镜(光线亮用平面镜,光线暗用凹面镜)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c.放片:把要观察的物体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要观察的物体要正对通光孔;d.调焦:①眼睛盯住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②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右眼张开,慢慢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总结.doc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总结.doc

观察生物班级姓名学号2.1生物与非生物1、生物主要有七个基本特征:能(最基本特征)、严整的结构、都有生长和发育、有应激性、能生殖、有遗传和变异、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2、蜗牛的外形有具有保护作用,有触角、眼和口,能分泌黏液的,这是蜗牛的器官;蜗牛属于无脊椎动物的动物。

蜗牛有觉,有觉,有觉和觉,没有觉。

喜欢的环境。

2.2细胞1、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胞。

虽然发现的是,但的确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细胞,为向微观领域进军打开了大门。

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和提出了“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的内容:1.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构成的;2.细胞是生物体和的单位;3.细胞是产生的。

2、细胞的大小:细胞一般很小,只有一到几十。

3、细胞的结构:(括号内为该结构的功能)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内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内含遗传物质,与繁殖后代有关)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具作用,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液泡(内含)、叶绿体(进行的场所,内有)4、写出显微镜的各个结构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倾斜关节5、显微镜的使用1)安放将显微镜平稳地放在身前的实验桌上,略偏左,使镜臂对着身体,镜筒向前2)对光转动,使倍镜对准,转动遮光器,选择;眼注视目镜里(眼),同时调节,直至从目镜里看到一个白色明亮的圆形。

3)放片、调焦、观察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使待检查部分位于中心,用夹片压住载玻片两端。

两眼从侧面注视,向,转动,将物镜下降。

用左眼观察,同时向转动,缓慢上升镜筒,直到视野中出现物象,再用调节,直到物象清晰。

4)显微镜复原用擦镜纸擦净目镜和物镜,用清洁纱布擦净镜体。

再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下降,然后将显微镜平稳地放入镜箱内保存。

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

7、要使观察的视野最亮,可以把最大的光圈对准,并且用反光镜的面镜观察。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2章---观察生物---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2章---观察生物---知识点

2020-2021学年秋季七年级科学上册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2章---观察生物---知识点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A.生物与非生物自然界中的物体可以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1.生物:生物是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具备生物共同的基本特征,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生石花、珊瑚虫、细菌、蘑菇等都属于生物2.非生物:非生物是自然界中不具有生命的物体,不具备生物的所有特征,如珊瑚、钟乳石、机器人、桌椅等B.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动物和微生物需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2)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通过呼吸氧化分解体内的有机物,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如动物可以通过呼吸、出汗、排尿等方式排出废物;植物可以通过呼吸、落叶等方式排出废物2.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后代1)生长:组成生物体的细胞数目增多和细胞体积增大,使生物体能由小长大2)繁殖:生物体长到一定阶段,由母体产生子代的现象3.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1)遗传:生物体子代与亲代之间,在许多方面表现出相同特征的现象2)变异:生物体子代与亲代、子代与子代之间,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不同特征的现象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1)生物体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这叫应激性2)生物的应激性有利于生物趋利避害,利于生存5.其他特征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2)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3)生物能够进化C.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七年级科学第一学期1. 观察顺序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先整体后局部,从外到内,从左到右2. 蜗牛的整个身体包括眼、口、足、壳、触角等结构。

蜗牛的运动器官是腹足,能分泌黏液,因此它在玻璃板上爬行时会在板上留下痕迹3. 蜗牛有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但没有听觉。

蜗牛在光下爬行3分钟后,用书遮其一半身体,蜗牛会爬向阴影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观察生物生物与非生物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

所有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特征: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

蜗牛:触角两对,口(摄取食物);足(腹足)运动、爬行;眼;壳(保护)。

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

没听觉。

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生物非生物1对刺激有反应(有应激性)对刺激没有反应(无应激性)2能生长不能生长3需要营养(会新陈代谢)不需要营养(不会新陈代谢)4有严整的结构无严整的结构5能生殖和发育不能生殖和发育6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没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 2 个区别:(1)运动: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

(2)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动物不可以。

细胞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

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的。

3.动物细胞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4.植物细胞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椭圆形。

液泡:含有细胞液。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除此之外,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

19 世纪 40 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1)镜和物镜:两者结合起来,有放大作用。

它们的放大倍数分别可在目镜和物镜上面,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越长,倍数越高。

目镜越短,倍数越高。

(2)镜座:马蹄形,使显微镜安置稳定。

(3)镜壁:是握镜的地方。

(4)反光镜:一面为平光镜,反面为凹面镜,都可采集光线。

(5)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大。

(6)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小。

(7)镜筒和物镜转化器:镜筒上可安放目镜,下端有一个可以转动的圆盘,就是物镜转换器。

转换器上的圆孔可安放物镜。

(8)载物台:放置标本的地方,中间有通光孔。

(9)压片夹:可固定载玻片。

(10)遮光器:载物台下面的圆形版,板上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做光圈。

(11)倾斜关节:可使显微镜略微向后倾,,便于观察。

7.显微镜的使用一般包括安放、对光、放片、调焦和观察等过程:(1)物镜转换。

(2)转动准焦螺旋,可使镜筒上下移动对焦。

(3)将玻片上的观察物正对通光孔。

(4)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

此时眼睛要注意载玻片,防止被压碎,而不是目镜。

(5)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左眼看到物象后细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受精卵→分裂、分化、生长→生物个体(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2.一个母细胞经过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叫做细胞分裂。

意义:单细胞生物增加个体数量,多细胞生物增加细胞数量。

3.细胞分裂时,细胞内存在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种物质称为染色体。

在动物的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母细胞的细胞核内出现的染色体,最终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刚分裂的子细胞只有母细胞一般大小。

4.细胞生长,体积由小变大。

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长大,直至与母细胞一样大。

5.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有的子细胞,长到和母细胞一般大小时能继续分裂;而有的子细胞则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种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

细胞分化产生的各种细胞形成了生命体的各种结构,一个受精卵就这样经分裂、分化和生长,最终长成了一个生命个体。

6.生长和分化往往相伴而行。

组织1.植物和动物的受精卵是一个细胞,它经过多次分裂和生长后,除少数细胞继续分裂外,其余大部分细胞则分化成各种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的细胞群,这些细胞群就是组织。

2.植物的基本组织主要包括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

植物的基本组织:具有保护功能的保护组织、能输送物质的输导组织、能制造和贮存营养物质的营养组织、其支撑和保护作用的机械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分生组织。

3.人体也有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它们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人的皮肤、内脏器官的表面和体内各种管腔的内表面,主要由上皮组织构成。

它由许多密集的上皮细胞组成,主要有保护功能。

有些有分泌和吸收物质的功能。

血液、软骨、肌腱等组织的细胞间隙较大,细胞间质多,体内分布广、形态多样,成为结缔组织,它具有运输、支持等多种功能。

人体的四肢、躯体,体内的心脏、胃、肠等器官内都有肌肉组织。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人体的肌肉组织可以分为三种:心肌、骨骼肌和平滑肌。

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它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作用。

神经组织主要分布在脑、骨髓和神经中。

皮肤,由外到内可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

①表皮位于皮肤的外表,细胞排列紧密。

表皮主要起到保护身体、防止细菌入侵的作用。

它是由上皮组织构成。

②真皮内有许多血管、汗腺以及触觉小体、毛囊、立毛肌、热敏小体和冷敏小体等。

触觉小体、热敏小体和冷敏小体能感受外界给予皮肤的触碰、挤压、冷或热等刺激。

③皮下组织主要是脂肪,能缓解冲击、储存能量。

器官和系统1.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成为器官。

2.花,果实,种子与植物的生殖有关,成为生殖器官。

根,茎,叶与植物制造自身营养物质有关,称为营养器官。

3人体内与摄食、消化有关的器官有口腔、咽、食道、小肠、大肠、肛门(消化道)以及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消化腺)等,它们称为消化器官。

4.由若干功能相近的器官按照一定顺序排起来,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活动的多个器官的总和就成为系统。

5.人体有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6.食物→口腔(分泌唾液)→咽→食道→胃(分泌胃液)→小肠(分泌胆汁、胰液、肠液)→大肠→肛门7.植物:细胞——组织——器官动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结构与层次1.由一个细胞组成的生物属于单细胞层次生物,如草履虫。

2.由许多细胞组成,而且分化出简单结构,但结构相当简单的低等生物,属于组织层次的多细胞生物,如水母。

常见的动物1.地球上现存的动物大约有 125 万种。

为了更好地研究与识别它们,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类。

分类的标准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对生物的分类有 7 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2.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3.身体背部有一条脊柱,脊柱由许多块脊椎骨组成,成为脊椎动物。

它可以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脊椎动物是动物中最高等的。

身体上没有脊椎骨的动物称为无脊椎动物。

地球上大约有万种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约有 20 万种,大自然中大部分属于无脊椎动物。

--------------------[4-8 皆为脊椎动物]---------------------4.鱼类:大约出现在亿年前,目前世界上约有鱼类万种。

它们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无四肢,身体表面大多有鳞片,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体温不恒定。

(如鲢鱼、鳙鱼、草鱼、青鱼、黄鱼、鲨鱼等)5.两栖动物:大约出现在亿年前。

幼体水中生活,用鳃呼吸。

成体生活在陆地或水中,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

(如青蛙的幼体和鱼有些相似,用鳃呼吸,成体用皮肤或肺呼吸。

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

体温不恒定。

除此以外还有:大鲵<娃娃鱼>、蝾螈、牛蛙等)6.爬行动物:大约出现在 3 亿年前。

它们一般贴地爬行,身体内有肺,皮肤表面覆盖着角质鳞片或甲,表皮干燥。

卵生,体温不恒定。

(如龟、蛇、鳄鱼、变色龙、鳖等)7.鸟类:大约出现在亿年前。

它们的身体呈纺锤形,有喙无齿,前肢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胸肌发达,骨骼愈合、薄、中空,脑比较发达。

这些身体特征都很适合飞。

翔卵生,体温恒定。

气囊和肺相通,可进行双重呼吸,大肠很短。

(如家鸽、鸡、鸭、鹅、鹦鹉、猫头鹰等)8.哺乳动物:大约出现在 2 亿年前,目前它们是动物界中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

哺乳动物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是最高等的动物。

(如鲸、蝙蝠、袋鼠、海豚、熊猫、猴等)* 从鱼类到哺乳类,一个比一个高等:水生→陆生;体外受精→体内受精;卵生→胎生;体温不恒定→体温恒定;用鳃呼吸→用肺呼吸。

--------------------[9-16 皆为无脊椎动物]--------------------9.扁形动物:身体多细胞,多数呈暗褐色或灰色,少数成亮色,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大多为雌雄同体。

(如涡虫、血吸虫等)10.腔肠动物:身体多细胞,有口无肛门,摄食和排泄用同一个口,周围有触手,触手表面有刺细胞,以做猎食及防卫之用。

(如水母、水螅、珊瑚、海葵等)11.棘皮动物:身体多细胞,幼体两侧对称,成体大多辐射对称。

多营底栖生活,固着、移动或埋栖。

骨板外面附以坚韧的肉质皮膜。

(如海胆、海参等)12.节肢动物:身体多细胞,身体不长较厚,无贝壳。

身体有许多节肢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触角分节,两侧对称,卵生。

(昆虫占 100 多万种)13.软体动物:身体多细胞,一般身体两侧对称,身体柔韧,有外套膜,由外套膜腺细胞分泌物形成的贝壳,身体表面有被外套包被的内壳。

(如蜗牛、乌贼、贝壳、蛤等)14.环节动物:身体多细胞,具真体腔,身体分节,无足,长而薄,看似与节肢动物相像。

(如蚯蚓,身体呈圆长形,由体结构成,考体表呼吸,会分泌粘液。

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没有眼睛,下雨时会爬出,屎中含有丰富营养。

)15.线形动物:身体多细胞,身体细长,不分节,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呈线形。

(如蛔虫、蠕虫等)16.原生动物:身体单细胞,最低等动物,生活在海水及淡水内,底栖或浮游。

(如草履虫、变形虫等)17.昆虫属节肢动物:它是动物中成员最多的大家族,目前已知道的大约有 100 万种之多。

昆虫体内没有骨骼,却在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外骨骼。

昆虫身体分为头(一对触角)、胸(有三对足,两对翅)、腹三部分,还有一对复眼,一个口器。

是唯一能飞的无脊椎动物。

常见的植物1.能产生种子的植物叫做种子植物。

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

2.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都是),如苹3.草履虫(约)小核:含有遗传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