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教案 湘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一、基本说明:

1、模块:高中地理必修I

2、年级:高中一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湖南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四章第四节

5、学时数: 45分钟(教室授课)

二、教学设计:

㈠课标要求:本节教材相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危害。”

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尤其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⑵了解我国90年代以来的洪涝灾害,重点分析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表格展示和阅读材料,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尤其是对中国的危害。

⑵通过1998年长江洪水和2003年淮河洪涝的案例,分析并总结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⑶通过分析我国中国洪涝灾害,学会举一反三,自主分析其他自然灾害的原因及危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认识人类活动可能对自然灾害产生激发和加剧的影响,进一步确立人地和谐、保护环境的观念。

⑵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

㈢内容分析:

本课是本章暨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最后一课,同时也是必修I暨自然地理的最后一课。本课以中国的洪涝灾害为例,说明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进而探讨灾害的成因和防治措施,其特别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在人类利用自然、影响自然的同时,认识自然灾害现象,认识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从而提高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意识,这是本节的重要教育价值。所以不能单纯地只学习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㈣学情分析:

对于高一学生而言,通过近一学期对自然地理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理解了自然环境的复杂性。所以对于进一步学习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可以水到渠成的学习。但同时仍应注重对知识的升华,确有必要提高学生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意识。

㈤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以案例为基础,开展探究式的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首先,以1998年震撼人心的汶川大地震为案例导入,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对于自然灾害概念、分类和特征,这不是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做一般了解即可;对于自然灾害的危害,是学生要知道的重要内容,采用阅读图表和阅读材料的形式,并加以讨论。

中国的洪涝灾害,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可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学习,进行课堂教学,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创新能力、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同时也很好的完成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

三、教学过程:

四、教学反思:

1、本节课以1998汶川大地震这个案例导入,主休部分以长江和淮河的洪涝灾害这二个案例展开,以案例的形式进行内容上的教学,希望能起到说服力强的效果,也希望能起到着力点强的效果。

2、本节课在组织上采用了多种形式,尤其在主体知识上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同学们在讨论、争论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和能力;引领学生突破思维局限,进行开放性的思考;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3、本节课除了知识体系以外,很希望能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可能对自然灾害产生激发和加剧的影响,进一步确立人地和谐、保护环境的观念;同时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

4、可进行课后探究活动,针对怀化市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最突出的是旱灾),成立课外监测小组,制定计划,开展活动,从而更体现本节课课程标准要求。

附:教学用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