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上册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漫长的远古时代1.1复习笔记一、叙说1.史前社会阶段(远古时代)(1)人类诞生之前时段划分①地球的形成——距今46亿年以上;②最原始生物出现——距今33亿年;③太古代——距今33亿年~25亿年;④元古代——距今25亿年~6亿年;⑤古生代、中生代——距今6亿年~7千万年;⑥新生代——距今7千万年到今天。
地质年代分类的“代”之下有“纪”和“世”两个层次。
a.距今7千万年到300万年之间是地质年代新生代的第三纪,其中包括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五个阶段;b.新生代第四纪的更新世从距今300万年到1万年,是原始人向现代人演化的阶段。
(2)世界早期的猿类森林古猿、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被认为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
南方古猿纤细种被认为是人类的直接祖先。
①“能人”“能人”生活的时代距今200万年左右。
能人在体质方面的重要特点是脑容量有较多增加。
被称为“奥杜韦文化”的东非能人石器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最早阶段,说明当时的人已经开始了社会群体生活。
②直立人继“能人”之后的远古人类称为“直立人”。
直立人的分布区域已经遍布亚洲、非洲和欧洲。
在亚洲,以我国的发现最为丰富,例如元谋猿人、北京猿人、蓝田猿人、和县猿人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科研价值。
另外,19世纪末发现的印尼的爪哇猿人也很著名。
火的使用是直立人文化发展的重大突破。
我国山西芮城西侯度经古地磁法鉴定距今180万年的地层中,发现有用火烧过的鹿角、马牙等物,被认为是人类用火的最早物证。
③“智人”距今20万~10万年之间,直立人向智人发展。
19世纪50年代在德国发现的尼安德特人是早期智人的代表之一。
19世纪60年代末在法国克罗马农山洞发现有晚期智人的化石材料,其发展水平可以作为欧洲晚期智人的代表。
2.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特征(1)旧石器时代①开始制造简单的工具,如砍砸器、石斧等。
代表有奥杜韦文化、蓝田猿人、北京猿人。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夏商西周的社会情况)【圣才出品】
第2章夏商西周的社会情况2.1 复习笔记一、叙说1.夏朝(1)夏朝的建立禹是夏朝的奠基者。
从禹的儿子启开始,夏朝正式建立。
夏朝共历四五百年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至前17世纪之间。
(2)夏朝的灭亡夏王出自姒姓。
夏朝时期有几千个方国部落。
夏朝时期,国家只是雏形,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夏朝与众多的方国部落之间。
夏桀亡国的主要原因在于夏朝失去了诸多方国部落的支持,从而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局面。
可以断定夏朝时期阶级矛盾已经相当严重和尖锐,但是断定夏朝主要由于奴隶所进行的阶级斗争而覆灭的结论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3)夏朝对后世的影响夏朝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商朝的统治者常以夏的覆亡为历史的鉴戒。
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的许多制度、礼仪、文化等对于后世都有深远影响。
相传,造车、造酒等技术都是夏朝时期所发明的,并且还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对后世生产和生活的发展有不小的作用。
2.商朝(1)商朝的建立继夏而起的商朝是由子姓的商族所建立的。
商的祖先契与舜禹的时代约略同时,可见商也是一个相当古老的部落。
商早期活动在黄河下游北方广大地区,时常进行迁徙,到了成汤时期商族活动在今冀南、豫北一带。
大约在前17世纪,成汤在众多方国部落的支持下灭掉夏朝,建立了商朝。
(2)商朝的王权商朝时期王权得到加强。
最高君主的名称在夏代多称为“后”,到了商朝则称为“王”。
相传成汤灭夏时就以自己勇武为理由,而号称“武王”。
(3)商朝与夏朝的对比①当时以商为核心的方国部落联盟比较巩固。
商朝成为联系众多方国部落的中心和纽带。
商朝要保持其主导和核心的地位,必须由精明干练、富于经验的强有力的人物来充当商王。
当这样的人物在位的时候就会“诸侯毕服”,反之,则“诸侯莫朝”。
②王位继承商王继位不仅有“父死子继”的情况,也有不少是“兄终弟及”。
3.周朝(1)周族的兴起①周的始祖弃是舜禹时代的人,曾被舜任命为后稷。
②在部落首领公刘的时期,周族居于戎狄之间,公刘率族众迁徙至豳。
中国古代史(上册)重点知识总结(1)
中国古代史(上册)重点知识总结1、血缘家庭: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组织形式,是早期人类从原始群乱婚状态中解放出来的组织形式和进化形式。
它是伴随着完全形成的人出现的,相当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和中期。
形成血缘家族的婚姻形式称为血缘婚。
在血缘家族中,所有同辈的女子是所有同辈的男子共同的妻子,同样,所有的同辈的男子也是所有同辈的女子共同的丈夫。
这种婚姻形式排斥了母子父女间的性关系,使人类逐渐开始避免因原始群乱婚造成的人口繁殖能力和体质低下现象的延续。
在血缘婚阶段,一个血缘家族就是一个生产单位和经济共同体。
在它的内部,两性间的社会分工已经开始。
血缘家族是氏族社会产生的基础。
2、族外婚:即两个氏族间互为通婚集团,一个氏族的同辈男子做另一个氏族同辈女子的丈夫,反之亦然。
杜绝了同胞和旁系兄弟姐妹之间的结合。
3、对偶婚:氏族对血缘间婚姻禁忌的日益复杂,通婚范围更加缩小,导致族外婚中男女双方或长或短时期内较为稳定的结合,形成越来越占主导地位的对偶婚制度。
男子从妇而居,所生子女归女方所在氏族,这种制度是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
4、龙山文化的代表(1)黑陶(用火技术的进步)(2)父系氏族公社的代表5、禅让制:我国古代氏族公社部落联盟最高首领更替与继承的一种制度。
尧舜时期实行禅让制度。
尧虽有子丹朱,却不把联盟首领之位传子,而是在民间选择继承人。
舜因德行杰出受到推举,摄行政务。
在长期考察之后,尧终将首长之位谦让给舜。
舜到晚年也同样禅让给治水有功的禹。
尧、舜禅让时都要经过“四岳十二牧”的同意,实际上“四岳十二牧”就是联盟议事会成员,他们有权推选军事首长。
6、小康社会:解决温饱,提高生产,均衡发展,更注重于发现阶段的实际需要大同社会:天下皆孝,安居乐业,人人无私,是最终的社会形态。
7、夏代文化的典型代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襄汾县陶寺遗址,分别被命名为“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和“陶寺类型”8、盘庚迁殷:商朝中后期迁移国都之举。
中国古代史上册知识提纲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掌握了控制和管理火的技术,过群居生活。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1、半坡居民的生活: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半坡人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使用磨制石器;农业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饲养家畜;能制造彩陶,会纺织、制衣。
2、河姆渡人的生活: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河姆渡人住在干栏式房屋内,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饲养家畜;会制作陶器,打造木结构水井。
第三课华夏之祖1、涿鹿一战,炎黄大战蚩尤。
从此,炎黄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黄帝——“人文初祖”,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基础。
其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属下仓颉造字。
3、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神农氏)。
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使人们互通有无。
4、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尧生活简朴,舜宽厚待人,禹治水有功,这种推举贤能的人做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叫“禅让制”。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1、为维护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有三类,王室子弟、开国功臣和先代贵族。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交纳贡赋、朝觐述职、拱卫边疆和随从作战。
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范围,加强了西周的统治。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1、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和秦穆公。
2、齐桓公首霸中原:鱼盐之利,经济富庶;任用管仲为相,改革生产;“尊王攘夷”。
齐国国富兵强,于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第5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4、5、6章)【圣才出品】
第4章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瓦解(前770~前476年)一、单项选择题1.确立楚庄王霸主地位的重要战争是()。
A.城濮之战B.崤之战C.邲之战D.弭兵之会【答案】C【解析】公元前598年,楚围郑,晋施援手,晋楚战于邲,晋军大败,从此不敢与楚再战,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遂成中原霸主。
城濮之战虽然也在晋楚之间发生,但是获胜的是晋国,崤之战发生于秦晋之间。
弭兵会盟举行了两次,分别在在周简王七年(公元前579年)和周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546年),宋国大夫华元、向成两次召集晋、楚两国在宋会盟,平分霸权。
2.下列不是春秋时代齐国管仲改革的内容的是()。
A.案田而税B.寓兵于农C.废除井田制D.士农工商专业分居【答案】C【解析】废除井田制很明显是错误的选项,废除井田制到战国时代才发生,是战国商鞅变法中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其他三项都是管仲改革的内容。
3.春秋后期,华夏诸国征服并吞并了许多周边的少数民族。
其中被秦国所灭的是()。
A.白狄B.西戎C.犬戎D.赤狄【答案】B【解析】春秋早期,戎狄的势力比较强大,华夏各小国受到了很大的威胁,秦、晋等大国也受到过他们的入侵。
到了春秋后期,随着华夏各国的日益强大,秦国灭西戎,晋国灭了赤狄和白狄。
4.下列是在春秋时代的齐、楚两国之间发生的是()。
A.城濮之战B.召陵之盟C.苏秦合纵D.葵丘会盟【答案】B【解析】春秋初年,楚国发展起来,向中原挺进,它先后灭掉了在今河南省南部和西部的申、息、邓等国,并伐黄服蔡,多次向郑国进攻。
郑国支持不住,已准备背齐向楚。
为了救郑,齐桓公于公元前656年,率领齐、宋、陈、卫、郑、许、鲁、曹、邾八国军队进攻楚的盟国蔡国,蔡军不战而溃。
联军陈兵楚境,楚国见齐的盟军强大,不敢率军交战,派使者质问齐桓公:你住北海,我住南海,风马牛不相及,你带大军来此是缘故?齐以楚不向王室朝贡相质询。
两国军队从春天相持到夏天,都不敢轻易进攻对方。
楚派大夫屈完与齐讲和。
齐桓公也看到楚国强大,无隙可乘,只好在召陵与楚国结盟,史称“召陵之盟”。
中国古代史上册复习课件
项羽和刘邦成为后来起义军的领袖。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 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同一年,刘邦直逼咸阳,灭亡秦朝。 (破釜沉舟、约法三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1、最后推翻秦朝的是( ) A.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B.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C.项羽领导农民军 D.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2、战国时期的下列四国中,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 ) A、 楚 B 、齐 C 、秦 D 、燕 3、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最重要的影响在于( ) A、打击了奴隶主贵族B、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 C、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通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4、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 法应该是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5、战国时期,推动各国变法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称雄天下的欲望 C、缓和阶级矛盾 D、新兴地 主阶级力量壮大 6、我国封建社会形成( )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 C、秦朝 D、商朝
共同特征: 世界性 贡献
1、原始种植农业普遍;2、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3、制造陶器;4、过定居生活。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2、我国是世界 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 的国家
原始社会
华夏族
指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
汉族前身,中华民族主干,由炎帝和黄帝部落发展而来,自称炎黄子孙。
14、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 A、刀形币 B、铲形币 C、蚁鼻钱 D、圆形方孔钱 15、按照因果关系排列以下顺序 ( ) ①商鞅变法 ②私田出现 ③铁具和牛耕开始使用 ④战国时经济迅速发展 A.③②①④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③④①② 16、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君主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 ) A.生产力迅速发展 B.阶级斗争尖锐 C.称雄天下的欲望 D.东周王室日益衰微 17、秦朝时,修筑的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水利工程是 (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白渠 D.灵渠 18、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得到推广 19、商鞅的变法措施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战 C、建立县制 D、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第5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
研真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中国
社会
第版
名校
国家
教材
发展
笔记
真题
古代史 笔记
建立
古代史
典型
帝国
真题
民族
复习
经济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第5版)的考生。 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第5版)的师生参考。朱绍侯主编,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的《中国古代史》一直被用作高等院校历史专业教材,并被大部分院校指定为历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参 考教材。为了帮助学生系统、高效的掌握该教材内容,我们根据教学大纲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制 了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的辅导用书:1.[电子书]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第5版)笔记和典型题(含 考研真题)详解2.[电子书]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第5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 拟试题】3.[电子书]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5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4.[电子书]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5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作为朱绍侯主编的 《中国古代史》的配套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整理教材笔记,浓缩知识精华。本书每章的复 习笔记均对本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授课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基本上浓缩了 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2.遴选考研真题,详析解答思路。本书遴选了部分名校近年来的相关考研真题(部分真 题为考生回忆版)并予以详细解析,有利于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3.精编典型例题,巩固重点难点。本书针 对每章的内容精选了典型例题,所选典型题基本涵盖了各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性强,解析详尽,并注意对 相关知识点的扩充。
中国古代史上册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中国古代史上册1、简介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产生活: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
(3)距今年代: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简介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2)距今年代: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3)体质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
(4)生产生活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②关系:共同劳动,过着群居生活。
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③用火: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3简介河姆渡原始居民?——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1)生活时间:距今约七千年(2)农业生产:①工具:已经使用磨制石器,②作物:我国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③畜牧:饲养家禽(2)生活起居:①居住:住杆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②饮水:挖掘水井取③艺术: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4简介半坡原始居民?——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1)发现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2)生活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3)农业生产:①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②作物: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③畜牧:饲养猪狗等动物(4)生活起居:①居住:住半地穴房屋,过定居生活②艺术:制造彩陶③纺织:半坡居民会纺线、织布、制衣。
5华夏之祖黄帝贡献和影响?(1)贡献①华夏族的形成:逐鹿之战后,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②衣食住行方面: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③文学艺术方面:他的属下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秦帝国的建立和秦末农民战争)【圣才】
2 / 1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②地方军由郡尉掌管。 (3)加强治安 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地主阶级政权,镇压农民反抗,秦始皇对商鞅变法以来的秦国法 律加以补充、修订并颁布全国,制定比较完整的封建法典《秦律》,包括法律条文三种,治 狱案例一种。
4.总结 (1)秦始皇统一南方和东方,客观上有利于民族的融合。 (2)秦朝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 辽东,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3)秦王朝虽然时间很短,但对以后 2000 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有着极为 深远的影响。
4 / 13
圣才电子书 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 / 1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六,廷尉负责司法; 第七,治粟内史负责掌全国财政税收; 第八,宗正负责管理皇室亲族内部事务; 第九,少府负责掌管全国山河湖海税收和手工业制造,以供皇室需要; 第十,另有将作少府负责宫廷修建工程等职务。 ③在地方行政机构上,推行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封建统治网, 强化了封建国家机器。 a.郡 第一,郡守为郡的最高长官,掌管全郡,直接受中央政府管辖; 第二,郡尉辅佐郡守掌管全郡军事; 第三,监御史由中央派遣,负责监察事宜。 b.县 第一,郡下设县若干,万户以上设县令,不满万户设县长; 第二,县尉掌管全县军事; 第三,县丞助理县令、县长,负责司法裁判。 c.乡 第一,县以下设乡若干,三老掌管教化; 第二,啬夫负责征收租税和征发徭役; 第三,游徼负责地方治安。 d.里、亭、邮等 (2)扩大军队 ①中央常备军由皇帝直接委派大将统帅,戍守边疆,并驻守京师;
七年级历史中国古代史上册表格提纲
大汶口人
距今4-5千年
山东大汶口
[黄河流域]
使用黑陶、白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私有财产、贫富分化现象。
原始社会晚期
黄帝时期
距今4-5千年
黄河流域
黄帝、炎帝涿鹿之战打败蚩尤,形成了华夏族。尧、舜、禹时期,实行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禅让制
黄帝被后人称做人文初祖
秦
汉
时
期
西汉麻质纸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东汉张衡发明了地动仪,观测天象的浑天仪。
东汉的《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以来的数学成就。
东汉神医华佗发明麻沸散,创五禽戏;
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世称为“医圣”
佛教西汉末年传到中原地区。
东汉张陵创立道教兴起。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论“无神论”
派遣卫青、霍去病彻底击败了匈奴。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设太学。
实现了各方面的大一统,是鼎盛时期。
孝文帝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姓氏必须改为汉族姓氏;鼓励鲜卑与汉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汉文化的发展。
5、春秋、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自然科学
数学
医学
思想
艺术
文学
春
秋
战
国
战国制订的24节气用以安排农业生产,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
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总结望、闻、问、切四诊法。
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湖北随州出土“曾侯乙编钟”,反映了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隋朝统一帝国的再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10章隋朝统一帝国的再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581~618年)10.1 复习笔记一、隋朝前期的政治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1)隋朝的建立周静帝大定元年(581年)二月,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建元开皇,都长安,他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隋文帝。
(2)统一南北①过程a.开皇七年(587年),后梁主萧琮文帝扣留于长安。
文帝派兵进驻江陵,后梁被废。
b.开皇八年十月,晋王杨广为尚书令兼行军元帅,大举攻陈。
c.开皇九年正月,韩擒虎率军夜渡采石,贺若弼从广陵渡江,两路并进,一举灭陈。
d.开皇十年,杨素平定部分地方豪强势力叛乱,击溃陈朝残余力量。
②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再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2.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1)改革官制①建立三省六部制表10-1 三省三省长官同为宰相,分割权力,互相牵制。
内史主决策,门下掌审议,尚书管执行,相权一分为三,从而使皇权得到加强。
表10-2 六部及其他中央机构(2)州、郡、县改革①措施隋文帝时,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并减省州县,裁汰冗员。
隋炀帝时为郡县二级制。
②意义地方政府制度的改革,简化了地方行政层级,节省了行政开支,提高了政府工作的效率,加强了对地方政府的直接控制。
(3)地方官员制度改革①措施九品以上的地方官员一律由吏部任命。
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开始执行官员的回避制度,地方官及僚佐,不许任职本地,而且三年一任,不得连任。
②意义此举避免了地方大族控制地方政权的局面,加强了中央对地方事务的控制能力。
(4)府兵制的发展①措施a.规定军人悉属州县,府兵军人除另有军籍外,还同自己的家属都列入州县的户籍,成为民户,按均田制授田。
b.府兵受田而免租调力役。
军人平时耕作,每年有一定时间轮番宿卫,战时出征,实现了兵农合一,寓兵于农。
c.关于府兵统率方面,沿用魏、周遗制,设置十二卫,每卫置大将军,总隶于皇帝。
②意义隋朝在府兵制度上的改革,使府兵制进一步与均田制结合起来,从而巩固了府兵制。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7.1复习笔记
7.2典型题(含 考研真题)详 解
8.1复习笔记
8.2典型题(含 考研真题)详 解
9.1复习笔记
9.2典型题(含 考研真题)详 解
10.1复习笔记
10.2典型题 (含考研真题) 详解
11.1复习笔记
11.2典型题 (含考研真题) 详解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谢谢观看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血缘家族是人类的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 学会了人工取火,实行族外婚,氏族制度开始萌芽。 古人又称早期智人,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 婚姻形态由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过渡,标志着父权制的确立。 禹刑是夏代刑法的总称,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刑法。 史称“涂山之会”。这成为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标志。 出现私有制和贫富分化,宗法家长制家庭开始萌芽。 夏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文明时代。 磨制石器、制陶术、农业和畜牧业,作为新石器时代的四个基本要素和新石器时代开端的标志 以血缘为纽带,以农业为主的综合经济为生存的基础,形成定居村落 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向以地缘为纽带的农村公社过渡
目录分析
1.1复习笔记
1.2典型题(含 考研真题)详 解
2.1复习笔记
2.2典型题(含 考研真题)详 解
3.1复习笔记
3.2典型题(含 考研真题)详 解
4.1复习笔记
4.2典型题(含 考研真题)详 解
5.1复习笔记
5.2典型题(含 考研真题)详 解
6.1复习笔记
6.2典型题(含 考研真题)详 解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 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
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第2章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前2070~前1046年)2.1 复习笔记一、夏王朝的建立与灭亡1.夏王朝的建立夏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文明时代。
(1)夏族的兴起夏族,姒姓,是活动于中原地区的古老部落。
到禹父鲧时,夏部族已是雄踞大河南岸的著名部落,称为有崇氏,其首领鲧,又称崇伯鲧。
(2)大禹治水尧舜时代洪水泛滥,鲧奉舜之命治水,采用堵的方法,九年无功而被赐死。
禹继承其父的事业,经过十三年的努力,采取疏导的方法把江水引入大海,终于解决了水患,从而赢得了众多部落首领及其部众的拥护,被拥戴为“夏后氏”,成为诸夏之族最高的君长,初步确立了王权。
(3)征伐三苗大禹统领众多邦国君长,以替天行道惩罚有苗相号召,经过激烈的战斗,打败三苗。
这是一次规模较大的武力征伐,通过这些征伐活动,加强了夏禹的王权。
(4)涂山之会禹在确立王权后,为了巩固王权,沿颍水南下,在淮水中游的涂山(今安徽蚌埠市西郊,现属怀远县)大会夏、夷诸部众多邦国君长或部落首领,史称“涂山之会”。
这成为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标志。
(5)夏朝初建禹死后,子启继立。
由于传统的“禅让”观念没有完全消除,西部的同姓诸侯有扈氏起兵反对。
启亲率大军讨伐,与有扈氏大战于甘(今河南洛阳市西),并最终“剿绝”有扈氏。
夏启扫除了障碍,巩固了王权,王位的世袭制度得以确立,从此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局面。
(6)钧台之享为了使世袭王权为众多的诸侯所确认,夏启在都城阳翟召集天下的诸侯,举行盛大的“钧台之享”,这是继“涂山之会”之后又一次重要的朝会。
至此,夏王朝的统治基础确立了。
2.夏王朝的阶级结构和国家制度(1)阶级制度①父权家长制夏王朝是在原始父系氏族公社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原始公社制度解体的过程中,父权家长制家庭成为它的一种对抗力量。
中国的早期国家组织,官尹、国君等都是在父权家长制家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②等级制度从夏代开始,王室拥有“天下”,诸侯(邦君)有“国”,大夫有“家”,父权大家族的族长转化为世袭贵族。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唐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圣才】
第11章唐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618~907年)11.1 复习笔记一、唐前期的政治和经济1.唐王朝的建立与统一(1)从太原起兵到关中称帝①617年,太原留守李渊建立大将军府,起兵反隋。
③李渊率军攻破隋都长安,立隋代王杨侑为傀儡皇帝,自任大丞相,封唐王,掌握实权。
④618年,江都兵变,隋炀帝被杀,李渊称帝,改元武德,定国号为唐,都长安,李渊是为唐高祖。
(2)经略北南、统一全国①618~621年,李世民率军先后攻取薛举、薛仁杲、李轨和刘武周。
基本解除了西北、东北方向对关中根据地的威胁,并使秦、晋之地连为一片。
②621~623年,李世民率军击败王世充和窦建德,期间唐军还镇压了刘黑闼、徐圆朗和高开道,最终确立了在中原地区的统治。
③621~624年,李孝恭、李靖率军消灭割据江南的萧铣、林士弘、辅公柘,长江中下游及岭南之地尽为唐朝所有。
④628年,唐太宗派兵击灭朔方,至此,除边境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外,唐朝基本上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2.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玄武门之变与唐太宗登基①626年,李世民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瑾等人设伏于宫城北门玄武门,射杀李建成、李元吉,挟持唐高祖,发动了夺权政变,史称“玄武门之变”。
②626年,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改元贞观。
(2)政权机构建设①三省六部制a.沿用三省六部制,在中央设尚书、中书、门下三省。
b.中书主起草诏令,是决策机构。
c.门下主审议诏令,有“封驳”、“涂归”的权力。
d.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贯彻各项诏敕和政策。
e.三省长官为宰相,另选官员加“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参加政事堂会议,同为宰相。
②监察机构得到加强长安、洛阳设御史台,为唐中央最高监察机构,设长官御史大夫,负责中央和地方的监察工作。
③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地方实行州、县两级制,县下设乡,乡下设里,另设道作为监察机构。
里是最基层的政权单位,对人民进行直接的统治。
《中国古代史上》11秋教学大纲_顾江龙
中国古代史(上)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一)授课对象大学本科一年级师范班、文科基地班、城市传统与城市文化管理班、文物鉴定与保护班。
(二)教学目的“中国古代史(上)”课程以近百年史学界主流观点为根据,主要依时间先后,通过系统的讲授与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中国古代历史(先秦至隋)的基础知识,初步接触原始史料与近现代研究论著,锻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安排(一)学分与学时:学分:4学分总学时:72课时(实际48课时)教师讲授: 40课时阅读与讨论: 6课时复习: 2课时(二)授课内容及课时分配(详见教学日历):中国古代史导论 2课时第一章先秦 14课时第二章秦汉 13课时第三章魏晋南北朝 13课时专题 4课时复习 2课时(三)考核方式满分: 100分考勤: 10分作业2次: 10分读书报告1次: 20分期末闭卷考试: 60分三、教材及参考书目(一)教材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二)基本参考书目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繁体竖排)。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繁体竖排)。
钱穆《国史大纲》(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全十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各卷序说、综述部分。
林甘泉等著《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高明士主编《中国史研究指南》(全五卷)(1)总论·上古史·秦汉史,(2)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台北:联经事业出版公司,1990年版。
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全八册),北京:地图出版社。
(三)推荐参考论著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版。
谢维扬《中国早期国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杨宽《古史新探》,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册)》【章节题库】第2章 夏商西周的社会情况【圣才出品】
第2章夏商西周的社会情况一、单项选择题1.夏启取得了对有扈氏的胜利,意味着夏王朝稳定了政权,站稳了脚跟的战役是()。
A.鸣条之战B.甘之战C.牧野之战D.泓之战【答案】B【解析】有扈氏起兵反夏,与启的军队大战于甘,《尚书·甘誓》是中国最早的一篇可靠文献,记载甘之战开始前夏启的誓师词。
鸣条之战是商灭夏的战役。
牧野之战是周灭商的战役。
泓之战是公元前638年宋伐郑,楚救郑攻宋而发生的战役。
2.我国传世的第一部历法相传是()。
A.《殷历》B.《夏小正》C.《周历》D.《太阳历》【答案】B【解析】我国传世的第一部历法是出于夏代的《夏小正》,它记录了每个月的气候、物候,以及人们在该月中所应从事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因此,它可以说是一部自然历的历法。
3.夏王朝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葵丘之会B.孟津之会C.钧台之会D.涂山之会【答案】D【解析】据《左传》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史记》云:“夏之兴也以涂山”。
正是涂山之会确立了禹的天下共主地位。
4.下列关于夏商周时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为中国文化奠定了基础B.商代时期甲骨文已成为较成熟的文字C.《周易》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占卜用书D.干支纪日法是世界延续至今的最长的纪日方法【答案】C【解析】《周易》是我国最古的占卜书,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尚书》又称《书》、《书经》,是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
5.商朝号称“青铜时代”,下列()不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
A.商朝青铜器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B.商朝青铜业生产具有较高技术水平C.商朝青铜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D.商朝青铜制造是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答案】A【解析】商朝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并没有广泛用于农业、手工业生产。
6.商代青铜器物,特别是礼器,大都造型美观,纹饰工巧。
各种青铜器上的主体花纹是“()”。
中国古代史复习(上册)
4、南北人民共同努力。 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考点七: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
的措施
考点:张骞通西域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沟通东西方之间文明 友谊的桥梁,对经济文化的交流起 着重要作用,它至今仍是东西方交 往的重要通道。
考点:江南的开发
牢记:江南开发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1、江南自然环境优越; 2、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带来大量 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3、江南战乱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导致出现春秋战国时期 诸侯的战争局面。
考点二:商鞅变法
目的: 富国强兵
内容: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① 承认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
利于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提高农民积极性 提高战斗力,但触犯旧贵族利益
②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③ 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成就都 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中国古代史中考要点
分封制
商鞅变法 秦并六国
秦加强中央集权
丝绸之路
江南开发 孝文帝改革 汉武帝大一统
考点一:西周分封制
1、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峰火戏诸 侯“的闹剧。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是遵守了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商鞅变法(主要原因); 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人民 愿望。
秦统一的意义:
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 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符 合当时各族人民共同的愿 望,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 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措施: ①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② 中央设立丞相、太 尉和御史大夫三个主要 官职,分别掌管政事、 军事和监察百官。 ③ 地方实行郡县制, 天下分36郡,郡下设县。 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史上册第2课素养目标
中国古代史上册第2课素养目标
中国古代史上册第2课的素养目标包括:
1.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和政治体系,包括封建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
2.了解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的状况,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制度和商业活动。
3.了解中国古代的宗教和文化,包括儒家、道家、佛教等思想流派的发展,以及古代的文学、艺术和科技成就。
4.了解中国古代的外交关系和对外扩张,包括与周边国家的交往和对外战争的历史。
5.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估和解读,理解历史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6.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寻求自我价值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研究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7.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史和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中国古代史.上册
中国古代史.上册
中国古代史是一部有着悠久传承的史书,源远流长,可追溯到汉朝,其范围涉及朝代历史、政治、文化、军事和社会等多个方面。
其中,汉魏魏晋四朝历史和文化文化成就最为重要而又最为耀眼,政治文化思想——西汉制在汉朝、北魏《大宗家规矩》在魏晋之际、宋辽除“大会典”外,宋代的“大中营精舍诗”在南宋——都在构筑着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片幅美丽的画卷。
汉朝,又称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封建制为主体的强大帝制朝代,统治时间为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国社会由封建制过渡到封建社会进程中最有影响力和最能代表时代发展特点的历史时期。
汉廷施行的“六艺”教育法使汉朝的教育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逐渐形成了以“经、史、子、雅”四部为核心的文化体系,成为中国古代史的基石。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段变革时期,这段时期的内容涵盖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思想以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在政治体制上,晋明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把统一中国、收编边疆、实施人口调查、推行中央集权等历史性改革全都包括在内,发展了对日后世界史影响最为深远的中央集权性政治框架,也使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产生了新的变化。
此外,晋代是中国古代史书和文献的繁荣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史书、文献和著作,从而丰富了中国古代史料的史料库,为今人提供了宏大的史料库。
魏晋时期,政治、文化、宗教等思想进步也是中国古代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数思想家们所倡导的“自古以来的中心思想”,为后世的宗教改革和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史在汉魏晋四朝,其影响力不可低估,文化、宗教、政治等各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后代提供了一个有强烈形象地表现的历史台阶,更让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1、元谋人是中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在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县。
会使用天然火,属于(长江流域)。
2、北京人北京人是化石残骸最多的原始人类,生活在大约70-20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附近的龙骨山洞穴里,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能够保存火种,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群居生活,属于(黄河流域)。
第2课原始农耕(定居)文化12、南北方粮食、住房的差异的根本原因: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的不同。
3、后世楼房的先祖是干栏式建筑。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1、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我们自称是炎黄子孙。
2、典型事件:涿鹿之战:黄帝和炎帝战败蚩尤,统一黄河流域。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4课从“公天下”到“家天下”1、禅让制:尧舜禹时期,以原始民主方式推荐首领的方,称为“禅让制”。
2、重要事件: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3、王位世袭制:从中国第一个朝代夏开始。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代替“公天下”。
直至辛亥革命,世袭制废除。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建立者启。
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1、夏商周三代被称为“上古三代”(青铜时代)(奴隶制王朝)2、夏朝:(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建立者:启都城:阳城3、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046年)建立:公元前16世纪建立者:汤都城:殷(今河南安阳)第一个有文字出土证实的朝代是商,文字是甲骨文,迁都事件是盘庚迁殷4、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西周:建立:公元前1046世纪建立者:周武王都城:镐(今陕西西安)通过(牧野之战)武王灭商,建立周朝。
)臣民封赐给同姓或异姓贵族,建立起许多诸侯国。
西欧在8世纪初实行的是采邑改革与之相似。
第6课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1、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和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两个时期。
春秋是(奴隶制)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制)形成时期。
从社会意识形态看春秋战国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
公元前475年,我国进入封建社会,比欧洲进入封建社会(476)早950年。
2、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最早称霸的是齐桓公。
典故:“退避三舍”(晋楚争霸)3、战国七雄:齐、秦、楚、燕、赵、魏、韩,三家分晋:赵、魏、韩(图)4、战国变法中收效最好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目的:富国强兵,国君:秦孝公主持者:商鞅内容:①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②奖励打仗有功的人。
③建立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我国县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秦朝,延用至今)④编定户口。
意义:①秦的国力增强②军队战斗力加强③为秦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5、都江堰:(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战国时,四川成都平原秦国郡守(李冰)修筑,它具有防洪、蓄水灌溉的功能,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8课秦的统一1、秦统一六国原因: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建立者:嬴政都城是:咸阳建立时间:公元前221年,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重要战役:长平之战(今山西高平),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
典故:纸上谈兵。
意义:结束了长期以来分立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2、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3、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4、秦始皇加强统治巩固统一的措施:①政治上:创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
②经济上:统一货币、车轨、度量衡。
③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后来推广为:隶书)④思想上: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
⑤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意义:有利于加强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有利于秦朝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对后世的政治体制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9课第一次农民大起义1、灭亡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2、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地点:大泽乡领导人:陈胜、吴广建立国号: 张楚结果: 失败地位: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典故:“揭竿而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3、灭秦军主力的战役:巨鹿之战,典故:破釜沉舟(项羽)4、秦朝灭亡的标志: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占咸阳,推翻秦朝。
第10课“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1、西汉的建立者:刘邦,都城:长安时间:公元前202年2、西汉初年各帝王采取的措施:休养生息,这一政策的表现为吏安其官,民乐其业出现了盛世局面是文景之治3、西汉的疆域:东大海西西域南南海北大漠第11课统一国家的巩固1、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政治上:颁布推恩令,不断削弱侯国势力;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接纳董仲舒的提议,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的正统思想。
)(此项措施与秦始皇相反)文化上:推行儒学教育,创办了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货币五铢钱,军事上: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2、评价汉武帝: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他在位期间,西汉国力强盛,民族融合,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大一统。
但他连年征战,耗费了大量的民力和物力。
3、中国建立年号始于汉武帝,中国的纪年方式还有公元纪年法、世纪纪年法、民国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公元纪年和民国纪年的换算:公元纪年=民国X年﹢1911;公元前或公元后的周年计算:大数减小数;跨越公元前后的计算:用大数加小数再减1年;世纪年代的计算:1987年为20世纪80年代。
第12课东汉的盛衰1、东汉的开国皇帝是刘秀都城:洛阳,以柔术治天下,重视教育,他的统治被后世称为光武中兴2、东汉末年,皇室衰微,地方割据,再加上农民起义,全国统一的局面解体。
第13课汉朝的中外交流1、张骞通西域西域:今新疆天山南北时期:汉武帝时期路线:由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越过今新疆,到安息,最终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古罗马),作用: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罗马皇帝能穿上中国的丝绸衣服,始于西汉)2、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西域传入西汉的作物:汗血马、胡萝卜、苜蓿、葡萄、核桃、大葱、芝麻、黄瓜,宋代由越南传入的农作物有占城稻,明代从美洲传入了烟草和玉米。
4、中国内地第一座寺庙:白马寺,地点洛阳5、佛教传入路径:丝绸之路,时间:两汉之际第四单元政权的分立和民族大融合第15课三国鼎立1、官渡之战战役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220年,曹丕建立曹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汉,定都:成都229年,孙权建立孙吴,定都:建业(南京),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
第1 6课南方经济的发展1、六朝古都:南京,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2、北人南迁的原因:为了躲避战乱,开始的时期:东汉末年路线:西线进入巴蜀,中线进入两湖、江西,东线进入江浙,影响:①改变了南方人少地广的局面②有利于垦辟荒地③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经验3、六朝时南方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①北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技术(主要)②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⑤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第17课北方民族大融合1、北魏:鲜卑族,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2、北方民族大融合:北魏的著名改革孝文帝改革,措施:①迁都洛阳②改官制③禁胡服④学汉语⑤通婚姻⑥改汉姓,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顺应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潮流3、胡汉融合在社会生活方面的表现:胡人汉食、汉人胡服和汉族改变了席地而坐的习惯第五单元古代文化与科技第19课文字演变1、文字演变:甲骨文(商代)、金文(商周)、小篆、隶书(秦朝)、草书(西汉)楷书、行书(东汉),说明了文字一脉相承,源远流长,东汉许慎注《说文解字》2、甲骨文:保存在商代甲骨上用以记载占卜情况的文字,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发现于河南安阳。
第20课青铜铸鼎1、司母戊方鼎(商代):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最能体现商代青铜冶炼工艺水平。
第21课诸子百家1、“百家争鸣”时期:春秋战国,学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史称诸子百家,影响最大的学派:儒家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我国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贡献有:①整理文化典籍②创立了一系列教育理论③创立私学,打破了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
3、儒家:创始人——孔子(春秋),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仁”“仁爱”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另一位儒家代表人物,提出了“仁政”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西汉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一直到新文化运动才逐渐淡化其影响力。
4、道家:创始人——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著作:《老子》(又名《道德经》);5、法家:法家代表:韩非子(战国),主张历史是发展变化的,强调法治,提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被秦始皇采用。
6、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7、兵家:孙武是兵家的著名代表人物,著有《孙子兵法》.第22课文化艺术1、文学:屈原与《楚辞》屈原,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楚国被秦攻陷后,投汨罗江而死,现在的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
22、史学:司马迁与《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之间3000多年的历史,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作者司马迁,(朝代)西汉3、书法:东晋“书圣”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作品为他的《兰亭序》,后人赞美他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4、绘画:东晋顾恺之的作品《洛神赋图》5、雕塑艺术:北朝到隋唐时期,佛教盛行,开凿于北朝时期的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唐代的著名的石窟有位于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体现了佛教建筑的艺术23、24 科学技术(上下)1、数学:东汉《九章算术》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名著;南朝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次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他的著作是《缀术》,在唐代被作为教科书。
2、天文历法:天文:《石氏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著作历法:从战国到秦汉二十四节气逐渐形成。
西汉《太初历》确立了我国后世农历的基本框架。
3、农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百科全书式农学著作。
4、地学: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代表了当时地学的最高水平5、造纸术:西汉出现麻纸,改进: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在唐朝的怛罗斯战役传到欧洲。
6、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年。
发明者:东汉的张衡7、冶铁技术:春秋时发明了生铁冶炼技术,战国时铁器广泛使用,牛耕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8、医学:春秋战国之际扁鹊的“四诊法”即:望、闻、问、切,是中医沿用至今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