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经济发展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图2.5所示,在1967年,经济发展的早期,纺织业及同类行业是唯一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1971年之后,对贸易收支呈现正贡献率的还有电子电气产品,紧随其后的是交通设备行业,如汽车和轮船。而化学工业在1995年之后才出现贸易顺差,与此同时化工行业的组成部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早期发展中,韩国的化工行业在工业化学品(如石油化工品,塑料,橡胶等)方面竞争激烈,而且严重依赖进口化学原材料和精细化工品。直到近年来,韩国才扩大生产国内的化学原材料和精细化工品以降低对进口的依赖。就国际竞争力而言,机械虽是最后发展起来的行业,但也在日臻完善。
构建科技能力
韩国一直致力于发展构建本土的科技能力。因此在制定政策时,首要考虑的就是科学和技术;例如,EPB在制定经济发展第一个5年规划的同时,就制定了科技进步的第一个5年规划,说明本土科技的发展对工业化成功的重要作用。
为贯彻科技进步5年计划,韩国大力投资研发,国内研发总指出(GERD)在规模和强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国内研发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从1963年的0.25%增加到2005年的2.99%。同期研究人员的数量也从1900人增加到198500人,增长近120倍。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每一百万人中研发人员的数量的平均水平是3717人,韩国经济在这一指标上已经基本接近经合组织成员国。研发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私营部门投资的扩大。在工业化早期,私营部门研发支出比重并不大,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对科技进步的强烈需求,私营部门持续加大研发投资。最后的结果是,科技发展的资金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国内研发支出中,政府占的份额持续下降,近年来,只有1/4的资金是来自于政府,而剩下的3/4都来自于私营部门。
韩国构建科技能力的过程可以归结为引进技术与本土研发的结合。
从图2.8中可以看到,横轴表示版税(即引进技术)占商业研发支出(BERD)的比重,纵轴表示商业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也叫研发的强度)的比重,图中的曲线表示从1976年到2005年这两个百分比的变化趋势。版税占商业研发支出的百分比直到1980年早期才有明显地下降,这表明商业研发支出的增长超过了版税的增长。然而就研发强度来说,19世纪80年代之前一直维持在0.5%。1980
年以后,尽管版税占商业研发支出仍在30%,但研发强度的趋势有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蕴藏在这些变化之后的是私营部门和政府部门对发展科技能力所作出的共同努力。首先,经济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经济发展早期,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主要依赖于低成本因素,如廉价劳动力和规模经济。而且那时引进技术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吸收和消化就可以运用,根本不需要组织研发活动。相反,随着经济发展到后期,廉价娴熟的劳动力资源枯竭以及经济结构转变为技术密集型,这些变化都迫切要求制度化的研发活动,其中私营部门就通过建立公司内部的研发实验室(方框2.4所示)来应对这种转变。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韩国政府也适时地改变科技政策的导向。经济发展早期,政策重点关注科技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随后开始关注目标型科技的发展。在实施全方位经济发展规划的早期,韩国政府就清楚地认识到科技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世纪60年代,科技领域颁布了两个标志性的政策措施,即两个机构的设立:1966年的韩国科技研究所(KIST )和1967年科技部(MOST )。加上1971年成立的韩国先进科学研究所(KAIS ),这三个机构对韩国的科技行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三个机构分工各有侧重,其中科技部一直主管韩国整体科技政策的制定,韩国科技研究所负责培养科技人员以应对经济快速增长对工业人才的需求,而韩国先进科学研究所(后更名为韩国先进科技研究所,KAIST
)
负责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实施建立研究指向性大学。
尽管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建立许多科技研究所和科技基础设施,如政府专业研究机构,以及70年代的韩国科技研究所,但科技政策在60、70年代起到的作用甚微。对60年代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以及70年代的HCI来说,技术要求可以很容易的从国外获取。科技的作用在80年代出现了显著的变化,那时韩国出口企业从为原设备制造商生产转变为开发自主品牌进军国际市场,企业竞争战略的变化对政府提出了新的政策需求。过去,科技政策都是供给导向型,即为引进外国技术提供基础,而80年代,科技政策就开始侧重于鼓励国内研发,此时科技的作用就开始显现。随着科技部在1982年设立了国民研发项目之后,其他部门也陆续着手研究任务导向型研发项目。
投资人力资源开发
知识经济的另一个支柱是教育(或人力资源开发)。韩国的教育系统是与经济发展阶段协调一致的,并同创新相互促进,互相补充,共同促进韩国知识经济的发展。从为国民提供普及教育,逐渐转变为向社会提供高技能的本科生和研究型技术专家。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韩国政府对人力资源发展和教育系统提出的政策也在与时俱进。60年代经济发展早期,教育政策侧重于普及初等和中等教育,以便向工业企业提供受教育的劳动力。此时,教育发展的最显著特征是学生入学人数和学校数量的大幅度增加。6年义务教育计划的完成让相应年龄的所有孩子都进入学校学习,中等教育学生的人数也是10年前的3倍。为了为日益发展的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培训技工,60年代还设立了职业高中。
而到了70年代,经济发展规划的重点是加强职业教育,为向HCI计划提供技工,还设立了职业大专院校。1976年设定的《基本职业培训法案》(1981年进行了全面的修改)构成了职业培训的基本框架。除了公共职业培训机构,部分政府的资金也用于支持离校到企业中进行培训的项目。自1976年以来,大型企业要么自己培训员工,要么交税给政府让企业员工在公共培训机构接受培训。
在70和80年代期间,随着高等教育学生入学人数的增加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多样化发展,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大专院校承担了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任务,大专院校的项目更具多样化以应对不同产业的需求。1980年7月30号,政府发布了教育改革的通知,其中包括废除大学入学考试,革新学校设施,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