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共52张PPT)

合集下载

2017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件: 1.3-3地球公转地理意义 (共42张PPT)

2017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件: 1.3-3地球公转地理意义 (共42张PPT)
夜 弧
昼 弧
1)某地昼(夜)长短 =某地昼弧(夜弧)所跨的经度数÷15/h
N
B1
赤 B 道
23o26’S
. 晨
线
A1 β
o昏
.1
C C1
66o34’N
α
A
C
线
D
23o26’N 26’ D1
66o34’S S
2)某地昼夜长短 =某地纬线圈昼弧的比例乘以24小时。 A
B
C E D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纬度变化
太阳直射点移动→晨昏线移动→昼夜弧变化
2、季节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
1、昼夜长短的空间变化(纬度变化)
思考:图中各点的昼长分别是多少?总结该日全球 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北半球: 1.昼长夜短(昼最长) 2.纬度越高,昼越长 3.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 A B
南半球: 1.昼短夜长(夜最长) 2.纬度越高,夜越长 3.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
H3
H2 H1
H2
结论:H1>H2>H3
H3
N
60 °N
30 °
23.5 °N
66.5 °
春 秋 分 日
0 °
90 °
66.5 °
23.5 °S
30 ° 60 °S S
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N 60 °N
23.5 °N
夏 至 日
0 °
23.5 °S
60.5 °S S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 太阳高度角越大 物体的影子越短
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 太阳高度角越小 物体的影子越长
5).太阳的方位与物体影子朝向的关系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共45张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共45张PPT)

核心归纳
昼夜长短的变化
(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 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 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方法技巧
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均分成相等的两份。 ①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②昼长=(12-日出时间)×2 ③昼长=(日落时间-12)×2 注意:公式①中的日出、日落时间可以不是地方时,只要两者统一 标准即可。公式②③中的日出、日落时间必须是地方时。
核心归纳
确定地方时: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确定房屋的朝向: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 律是:日影方向与太阳方位相反 逐渐变短 逐渐变长 日出最长 正午最短 日落最长
秋分 9· 23 昼渐短
昼渐长
昼夜平分
地球自转方向
L
8
昼长 小时
120°
夜长的求法和昼长的求法一样 或 夜长 = 24 - 昼长 日出时刻 = 夜长 ÷ 2
2h 2h 2h 2h
16
2h 昼长 小时
2h M
日落时刻 = 24 – 夜长÷2
判断
①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大于夜长。 ② 太阳直射某地时,该地一定昼最长、夜最短。 ③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高中地理必修一 1.3公转意义 PPT 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必修一 1.3公转意义  PPT 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1
1、概念: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黄道面)与自转 的轨道面(赤道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
2、大小: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为23°26′。 3、直接影响: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地
轴在宇宙空间的指向不因季节而变化.而太阳 与地球的相对位置随时在变,这引起了太阳直 射点纬度位置的周年变化.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由黄赤交角大小决定的)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
从右图中可以看出: 晨昏线将所经过的
纬线分成两部分,在昼 半球部分称为昼弧,昼 弧长则昼长,在夜半球 部分称为夜弧,夜弧长 则夜长。
此时太阳直射北回 归线,北半球昼长 夜短,昼长为一年 中的最大值。北极 圈以北出现极昼现 象。此日以后北半 球昼渐短,夜渐长, 南半球相反,赤道上 昼夜等长。
春分
3月21日
夏至
6月22日
秋分
9月23日
冬至
12月22日
太阳直射点一年中的变化示意图
夏至
北回归线
23º26’ N
春分
秋分
南回归线
冬至
23º26’ S
思考
图中哪个范围内的地区太阳可以直射到?
小结:
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南、北回归线之 间的往返运动。
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1回归年。
此时太阳直射南回 归线,南半球昼长 夜短,昼长为一年 中的最大值。南极 圈以南出现极昼现 象。此日以后南半 球昼渐短,夜渐长, 北半球相反,赤道上 昼夜等长。
>>下一步
此时太阳直 射赤道,南 北半球昼夜 等长。
>>下一步
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直 射
夏至
北 回 归
6月 22日
线
太阳直射赤道 3月21日 春分 昼夜平分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之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课件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之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课件
N 秋分日 A
N
N
B
N
C
D
冬至日 春分日
夏至日
根据二分二至日判断节气:
春分日 S A S
S
冬至日
B
S
C
D
夏至日
秋分日
读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 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由A位置公转到B位置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 向北移动 动的方向为____________ ,纬度变化的范围是 0____________ °~23°26′N 。
(2)四地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序是( C)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五)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应用
3、昼长计算
(1)据昼(夜)弧计算。方法是:
昼长=白昼弧度数/15°(单位:小时), 例:角A为150°,黑色为夜,NO为 60°E,求30°N当日的昼长为多少? 14小时
(2)利用的日出和日落时间计算。
(2)地球由B位置公转到C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 公转速度渐慢,经过远日点后逐渐变快 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
(或快—慢—快)
闽清一中国庆后为什么要改作息时间呢?
二、昼夜长短
(一)昼夜长短的判断
(二)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90。N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太阳直射点:地球表面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 即相当于经过地球地心的光线与球面的交点,它位 于昼半球球面的中心。
D A B
思考:图中虚线代表什么? ——公转轨道面,即黄道面
C
N
N
D A
N
N
C B
若地轴垂直公转轨道面,太阳直射点ABCD有什么特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3《公转意义》ppt课件2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3《公转意义》ppt课件2

2019/8/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8/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绘一绘: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90°
90°
23°26’
90°´S
66°34´S
23°26´S 0°
冬至
二分日
23°26´N
夏至
23°26’
66°34´NN90°´N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A、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全年最小
90 °S 23B°、冬26至日′正N午太阳高度
达到全年最大
23°26′S
(2)气候四季
春季 3、4、5月
夏季 6、7、8月
秋季 9、10、11月
冬季 12、1、2月
2、五带的划分 —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多少
无太阳直射 有太阳直射 无太阳直射
有极昼极夜
无 极 昼 极 夜
有极昼极夜
小结: 地球自转 赤道平面
地球公转 黄道平面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昼夜长短 太阳高度

地球公转及地理意义ppt课件

地球公转及地理意义ppt课件

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最慢
可编辑课件PPT
3
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黄赤交角 1、概念:
黄赤交角
可编辑课件PPT
4
2、黄赤交角的影响
(1)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
极圈的度数=90 °-黄赤交角的度数
66°34′N 23°26′N
北极圈
23°26′S 66°34′S
可编辑课件PPT
北回归线
12:00
12:00 6:00
同一条纬线上正午太 阳高度相同
可编辑课件PPT
21
夏至日: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夏至日
离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可编辑课件PPT
22
冬至日: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冬至日
可编辑课件PPT
第4节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一、公转特征:
1、围绕中心:太阳
2、方向: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一致(北逆
时针)
可编辑课件PPT
1
3、周期:
①恒星年:真正公转360°的周期,365天6时9分10秒 ②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
可编辑课件PPT
2
近日点
远日点
4、速度:
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
线南 回 归
赤 线北 道回

②季节变化规律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
一年中最大值可,编辑南课件半PP球T 达最小值。
26
日冬 至
春夏 秋至 分日
线南 回 归
赤 线北 道回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 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达最小值。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优质课件%28共52张PPT%29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优质课件%28共52张PPT%29
雅典的区时=8时45分—1小时*(8—2)
=8时45分—1小时*6
=2时45分
我国外交部某官员从北京到美国 纽约参加一个国际会议,会议在当地 时间9月23日上午9点开始,飞机飞行 约为10小时,而这位官员乘坐北京当 地时间9月23日上午5点飞往纽约的飞 机,他是否能及时赶到会场?
思路:纽约位于西五区,两地相差13个时 区,北京时间9月23日上午5点即纽约时间22 日16时,飞10小时后为23日凌晨2时,所以 能按时参加会议。
2.昼夜的界线:晨昏线
晨昏线
【多角度观察晨昏圈】:区别晨线、昏线
请找出晨线?
6:00
A 0º
B
0:00
C B

18:00
A 12:00
指出赤道上的子、午、晨、昏对应的四个时刻。
赤道 B
B1
晨 A1
23o26’S
线A
66o34’S S
N
C1

66o34’N
C线
23o26’N D1
D
【晨昏线的六个特点】
由南回归线 由赤道
向南北两侧降 向南北两侧

降低
北半球昼 最短 昼夜平分 夜 最长
五、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针对训练】
6
22
ON OM
23°26′N,45°W
夜长=(24-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2
【针对训练】
B D
1.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1)夏至日 ①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②南半球的各纬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2)冬至日 ①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②北半球的各纬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③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0°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 度数相减;两地在0°经线的两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 加。即“同减异加”。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PT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角
(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 的夹角。(≤90°)
如何在球

面上画出正午
H

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 出现在正午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H=900-纬度差
纬度差:即所求地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 所在纬度的差距。
纬度差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
注意:同一日期,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纬线有两条, 并以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对称分布
同一 纬线,同一时刻,太阳高度相同的地点 有两个,并以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对称分布
临淄在(36 °N),当夏至日、冬至日、 春秋分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 90° — 纬度差
二分二至
太阳直射点的 位置
直射点正午 太阳高度
北回归线
归 线正 向午 两太 侧阳 递高 减度 。自
北 回
夏至日(6.22前后)
南回归线
冬至日(12.22前后)

线 向 两 侧 递 减 。
正 午 太 阳 高 度 自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规律
90°
45°

90°N
66°34´N
23°26´N 0° 23°26´S
夏至日二分日冬至日
66°34´S 90°´S
A●
B● 日照侧视示意图
例:读左图,回答: 1.A地昼长为
八 小时。 B地夜长为
四 小时 2.A地日出时间为
—八———时
例:读右图,回 答:
1.A地夜长为
6 小时。
B地昼长为
12 小时
2.A地日落时
间为 21时 。

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共74张PPT)

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共74张PPT)
(1)黄赤交角
基础梳理
黄赤交角
考点一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基础梳理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考点一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基础梳理
太阳直射点往返运动示意图
春分日
夏至日
冬至日
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赤道
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南回归线
秋分日
秋分日 (9月23日前后)
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
考点一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深化探究
1.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黄赤交角的产生原因 :
地球在公转时,总是斜着绕太阳转,即地轴与黄道(地球公转轨道)之间 不垂直,而是有一个小于90°的夹角,使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之间产生 了一个23°26′的夹角,即黄赤交角。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任何地点地轴的倾斜方向都保持不变,使黄赤交角 始终存在。黄赤交角产生的地理意义是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考点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试题调研
(2013•山东文综)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 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 出现在日出前后。右图示意某区域某日
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
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第 2题。 2.该日( B ) A.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 B.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 C.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 D.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
考点一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深化探究
2.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及其影响
(1)与黄赤交角相关的几组数据关系
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o/
23 26 N
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人家把必修一1.3-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共74张PPT)

人家把必修一1.3-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共74张PPT)

黄赤交角的度数=南、 北回归线的度=90° -极圈的度数
3
二、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 位置接受太阳垂直照射 的点称为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 动导致了昼夜长 短的变化和正午 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 23°26′之间的往返运 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 回归运动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 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 秒,叫回归年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规律。6 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应在春 分点(3月21日前后)与夏至点(6月22日前后)之间,且靠近夏至点。图b 中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动是自右向左的,因此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接 近丁,故D项正确。甲在冬至点至春分点之间且靠近冬至点,故A 项错误。 乙在秋分点至冬至点之间且靠近冬至点,故B项错误。丙位于夏至点至秋分 点之间且靠近夏至点,故C项错误。
8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五带的划分
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 极圈为界,将全球划 分为热带、北温带、 南温带、北寒带和南 寒带五个热量带。
9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四季更替
夏季时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是 一年内白昼最、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季和秋季是冬 、夏两季的过度季节。
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 秋季;12、1、2月为冬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5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
6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 纬度线分别向南北 两侧递减;距直射 点越近(纬度差越 小),正午太阳高 度越大。
地理纬度
7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件: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共46张PPT)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件: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共46张PPT)

同一天:50°N昼长+50°S昼长=24小时 N
50°N
50°S S
2.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1)纬度相同,昼长相同。 (2)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纬度越高,昼长变化幅
度越大 (3)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高纬度有极昼;
非太阳直射的半球,昼短夜长,高纬度地区有极 夜
昼长的季节变化 北极:昼长=12±12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24时
18时 12时 6时 0时 春分日
昼长的季节变化 北极圈:昼长=12±12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24时
18时 12时 6时 0时 春分日
昼长的季节变化 58.5°N:昼长=12±6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24时
18时 12时 6时 0时 春分日
昼长的季节变化 41.5°N:昼长=12±3
春分日
夜弧
昼弧
春分日 昼弧等 于夜弧
二分日, 全球昼夜 平分
24时
18时 12时
6时
南极
60
30 赤道 30 60
二分日:昼长的纬度变化
0时 北极
夜弧
昼弧
夏至日,北 半球昼弧长 于夜弧。
夏至日:
北半球昼最长, 夜最短;(从 赤道到北极圈) 纬度越高,昼 越长;北极圈 及以北地区出 现极昼。
8.此时太阳直射点
20° 30°
的坐标是 A. 30°E, 20°N B.150°E, 20°S
40°
C.30°E, 20°S
50°

D.150°E, 20°N
60°甲

70°
80°
90° 0 1 2 3 4 5 6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件

典题例练 例1 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北半球)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 下列问题。
(1)判定A、C、D三地的地理纬度: A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 (2)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但________(填图中字母)地区例 外,这里昼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A到D的四幅图中可以发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规律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球上各地昼夜相差越大,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
③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北方、南方)移动,哪个半球昼 变长、夜变短。
(2)纬度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的幅度越大;赤道地区,全年
昼夜长短无变化。
(3)“昼夜等长”有两种情况
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无论时间怎么变,地方不变”——赤道上,全年昼夜等
长。 ②“无论地方怎么变,时间不变”——春秋分日,全球各 地昼夜等长。
(1)分析a、b、c三图中哪个纬度的昼长最长?昼长的纬度
分布有什么规律?
(2)太阳直射点与所在半球的昼夜长短有什么关系? (3)一年中全球昼夜等长的地区在哪里?
提示:
(1)a图: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越往北 昼越长,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昼。b图:南半球各纬度 的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越往南昼越长,南极圈及以南 地区出现极昼。c图:全球昼夜平分。
【特别提醒】 “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高度”、“太阳直
射”的区别与联系 (1)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入射光线与观测者所在地平面的夹角。 (2)太阳入射光线与地平面夹角为90°时,称为太阳直射。
(3)一日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即为正午太阳高度。 (4)若太阳高度=90°,必须同时满足“时间+地点”两个条 件:①时间为当地正午,地方时12点;②地点为直射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标题文本预设 标题文本预设 标题文本预设 标题文本预设
昼夜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四季的更替 五带的划分
1
昼夜长短的变化
夜弧 昼弧
昼夜长短用昼弧和夜弧 “长短比例”来表示
晨昏线
A
A
夜弧
A
夜弧
A 昼弧
昼长夜短
B
夜弧
A 昼弧
C
昼长夜短
D
E
B
夜弧
极昼
A 昼弧
昼长夜短
C
昼夜等长
D
昼短夜长
E 极夜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 太阳直射点位置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春分
3月21日
夏至
6月22日
秋分
9月23日
冬至
12月22日
180º
线太
D
.阳 B

A.
春秋分日
北极
南极
全球昼夜平分;昼长12h;夜长12h
夏至日
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 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
的一天
至 日 (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小
12 22

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大
距太阳直射点最近
的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1)随纬度变化规律
总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从 直射点 向南北两侧 递减 。
春秋二分:正午太阳高度从 赤道
向南北两侧 递减 ;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 递减 ;
白天 h>0 晨昏线上 h=0
地面
晚上 h<0
正午太阳高度 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地方时12的太阳高度)
(1)
(2)
H表示正午太阳高度; α表示所求地点纬度;β表示太阳直射点纬度。
纬度定义:某地点与地心的连线,该连线与赤道面的夹角就是该地
纬度。
(1)H= 90°-∠1
(2)H= 90°-∠1
∠1= α-β 所以 H= 90°-(α-β)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从 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 递减 。
(2)随时间(季节)变化规律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太阳 辐射最强;南半球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太阳辐射最弱。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太阳 辐射最强;北半球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太阳辐射最弱。
正午太阳高度角
➢ 正午太阳高度角在经向上对称
➢ 极点上太阳一天中太阳高度不变化, 始终等于当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分布规律
距太阳直射点最近
的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大


既不是最达到一年中最小


距太阳直射点最远
的一天
6 22
距太阳直射点最远

比较这一天,①②③④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①=②>③>④

①●


S
●②

步骤: (1)确定直射纬线(纬度); (2)作出该点到直射纬线的距离。
地球自转方向
L
8昼长 小时
120°
2h 2h 2h 2h 2h 2h
16昼长 小时
M
昼夜时长计算
昼长=昼弧÷150 夜长=夜弧÷150 昼长+夜长=24(小时) 昼长=(12-日出地方时)×2 昼长=(日落地方时-12)×2
AB=BC AB+BC=昼长
DA=CE DA+CE=夜长
AB+BC+DA+CE=24
●北半球,9月23日~次年3月21日, 昼短夜长 ;9月23
日~12月22日, 昼渐短,夜渐长 ;12月22日,北半球
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以内出现 极夜 现象;12月22日至
次年3月21日, 昼渐长,夜渐短
。南半球相反。
日照图的日期?
日照图的日期?
夏 至 日
冬 至 日
春分日/秋分日
昼夜时长计算
∠1= α+β 所以H= 90°-(α+β)
所求地点纬度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
H=900-纬度差
纬度差:即所求地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所在纬度的差(同向相减,异向相加)
40°N 25°
15°N
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H北京=90°-25°=65°
2
点北北长北北长;点南南长南南长。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2)随时间(季节)变化规律
●北半球: 3月21日~9月23日, 昼长夜短 ;3月21日~ 6 月22日,昼 渐长 ,夜 渐短 ;6月22日,北半球 昼最长, 夜最短 ,北极圈以北出现 极昼 现象; 6月22日~9月23 日, 昼渐短,夜渐长 。南半球相反。
所求地点纬度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40°N 15°N
23°S
25° 38°
求纬度差 圣保罗(23°S)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相同半球:大减小
不H同圣半保罗球=9:0相°-加38°=52°
H北京=90°-25°=65° H圣保罗=90°-38°=52°
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纬度分布规律:太阳 直射点所在的纬线正 午太阳高度最大; 从 此纬线向南北两侧递 减。
D
冬至日
线太
阳 光
冬至日
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 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昼渐长 昼长
昼夜平分 春分
3·21
夜长 昼渐长
夏至 6·22 昼最长
昼最短 冬至 12·22
夜短 昼渐短
9·23
秋分 昼夜平分
昼短 昼渐短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1)随纬度变化规律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 北半球,北半球 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
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时最大,一年有两次最大值,其中赤道有两次最 小值(冬至和夏至日时),其余的有一次最小值。
北回归线极其以北、南回归线及其以南:每年有一次最大值,一次最小值。
正午太阳高度的比较判断
A>B>D>C
比较这一天,A、B、C、D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步骤:(1)确定直射纬线(度); (2)作出该点到直射纬线的距离。
D
A
B
C
E
0:00





12:00
日 24:00


方 时
夜长=(日出时间-0)×2 =(24-日落时间)×2
比较:
A地和B地的昼夜长短
A地 昼长>夜长, B地 昼长=夜长, A地昼长=18小时 B地昼长=12小时

A B●
日照俯视示意图
2
正午太阳高度
的变化
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角 (正午太阳高度)
越 长 ,夜越 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 南半球 ,北半球 昼短夜长 ;纬度越高,
昼越 短 ,夜越 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 极夜 现象。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 相反 。 ●春秋分日,太阳直射 赤道 ,全球各地 昼夜等长 。 ●赤道全年 昼夜等长,均为 1 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