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课程建设规划
ESP中科技英语翻译的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分析
902019年50期总第490期ENGLISH ON CAMPUSESP 中科技英语翻译的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分析文/杨 丹引言目前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ESP作为科技语言的独立学科,由于专业翻译人员的缺乏,因此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
该门课程目的性及专业性较强,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同时也是对基础语言的一种拓展,从而使语言与专业运用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以充分发挥其特殊的实用性。
一、ESP 科技英语翻译的演变及的特征1.ESP科技英语翻译的演变。
ESP意思为特殊用途英语及专门用途英语,例如医学,财经、工程及商务等。
在国际经济迅猛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衍生出了其他专业领域的相关英语。
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作用下,专业的实用性也逐渐凸显,因此,ESP便运用而生。
2.ESP科技英语翻译的特征。
ESP科技英语翻译是一门学习针对性强、目标明确、应用价值较高的学科,针对人群主要为商业领域的应用人才及专业岗位的从业人员。
而在大学开展该门教学,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从而提升其专业知识及工作职能。
二、ESP 科技英语翻译的课程设置1.基础与专业相结合。
进入21世纪以后,ESP科技英语翻译是整个社会对教学提出的要求——为新时代培养兼备专业技能及国际化交流技术的人才。
因此,在进行科技英语翻译课程设定时,应以EGP作为课程基础,并不断地延伸和补充教学。
另外,在加强基础英语知识的基础上,要坚持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经过长期学习后,使学生的基础英语到达一定高度,这对科技英语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事实上,基础英语与用途英语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在不断地过渡、学习中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以更好地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
2.明确专业特点。
对于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说,由于专业的限制,其大学英语发展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异。
因此,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来说,不应该将英语的学习限制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应该加强对专业英语的教学,以灵活的教学方式为其开辟专门的英语途径。
英汉汉英翻译教学整体设计
课程 简介
课改 前的 课程 情况
课改 简要 思路
全课 实施 过程
新课 效果
新旧 教法 对比
课改 个人 感受
课程的理论支撑及国家标准
《英汉汉英翻译》 整体设计
课程 简介
课改 前的 课程 情况
课改 简要 思路
全课 实施 过程
新课 效果
新旧 教法 对比
课改 个人 感受
《英汉汉英翻译》 整体设计
课程的项目设计
应 用 文
Gr Gr Gr Gr Gr Gr ou ou ou ou ou ou p1 p2 p3 p4 p5 p6
准
课程 简介
课改 前的 课程 情况
课改 简要 思路
全课 实施 过程
新课 效果
新旧 教法 对比
课改 个人 感受
《英汉汉英翻译》 整体设计
四、全课实施过程
——课程进度图
周 次
1
2
3
4
5
6
英语教学教案及学
习内容等;
3.能引导其他小学
英语以老职师业掌岗握位正需确求为依据,分析岗位典型工作流程及能力、知识和 素的质英要语求教,学确法定。本课程的定位和教学目标。
课程 简介
课改 前的 课程 情况
课改 简要 思路
全课 实施 过程
新课 效果
新旧 教法 对比
课改 个人 感受
教学设计流程及要求
1.能够理解教材所需要传授的知识点
,并且能够进行有机分析。
熟悉了解教材
《英汉汉英翻译》 整体设计 1.知道小学英语教学基本知识。
2.能够确定教学方法,依据实际情况 整理思路 准备教学内容。
能 力 3.能够编写详细完备的英语课
《2024年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范文
《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篇一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翻译专业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翻译专业不仅承载着培养高素质翻译人才的重任,也是推动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
然而,当前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我国翻译专业建设现状及问题1. 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当前,部分高校的翻译专业课程设置过于传统,未能及时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
一方面,部分课程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性和应用性;另一方面,部分课程未能涵盖新兴领域的翻译需求,如科技、法律、经济等领域的翻译。
这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2. 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翻译专业需要具备高水平、专业化、多元化的师资队伍。
然而,目前部分高校翻译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实践经验。
这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3.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翻译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大量的实践训练。
然而,目前部分高校的翻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缺乏真实的翻译项目和实际的应用场景。
这导致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迅速适应。
三、对策与建议1. 优化课程设置,贴近市场需求高校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了解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
一方面,增加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增设新兴领域的翻译课程,培养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翻译人才。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积极引进高水平、专业化、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同时,鼓励教师参与实际翻译项目,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3.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翻译项目和实际的应用场景。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翻译竞赛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竞争力。
4. 推进国际化办学高校应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翻译机构的合作与交流。
翻译学教学大纲
翻译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任务翻译学作为一门研究语言交际和翻译实践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优秀的翻译能力。
本课程旨在:1. 帮助学生掌握翻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翻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水平;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 帮助学生了解翻译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
二、教学内容1. 翻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2. 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翻译的语言学基础4. 翻译实践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5. 跨文化交际与翻译6. 翻译伦理与法律规范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授课:老师为学生介绍翻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2. 讨论:学生分组进行翻译实践案例分析和讨论,促进学生批判思维和沟通能力的培养;3. 实践:学生进行翻译实践训练,提高翻译能力;4. 研究:学生开展课外研究项目,深入研究翻译学相关领域,拓展视野。
四、教学评估评估方式包括: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 课程论文:学生需提交一篇翻译作品,并附加翻译理论分析。
五、参考教材1. 《翻译学概论》2. 《翻译原理与方法》3. 《跨文化交际与翻译》4. 《翻译伦理与法律规范》通过本教学大纲的设计和实施,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提高翻译技能,拓展知识视野,提高综合素质,为今后的翻译实践和学术研究奠定扎实基础。
愿学生在本课程中有所收获,不断进步!。
翻译类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
翻译 活 动历 史 悠 久 , 在 国际 间跨 文 化 交 际 活动
日渐广 泛 的今 天 , 翻译活 动 的关键 作用 也愈 加 凸显 。
社会对高层次 、 多元化 、 复合型的翻译实践人才的需
求 也 与 日俱 增 。在 此 背 景下 , 翻译 学 科 开 始脱 离 外 语 学科 , 发 展 为独 立 的 专业 。翻译 本科 专 业 于 2 0 0 5 年 正式从 教 育部 获批 ; 2 0 0 7 年, 国务 院学位 委员 会批
、
引 言
学校级精品课程《 翻译理论导读》 并成功获批 。基于
对 翻译 类课 程 的熟悉 ,以及对 精 品课 程与 网络 教育 的长 期 关 注 ,本 研 究 以2 0 0 3 — 2 0 1 1 年 翻译 类精 品课 程④ 为主要 研 究 对象 , 通 过 数 据 收集 和 网络 调 查 , 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现1 3 门课 , 其 中翻译类课程数量为0 ; 而将“ 教育层
次” 改为“ 高职 高专 ” , “ 专 业大 类 ” 选 择 文化 教育 , “ 专 业类” 选择 语言 文化 类 时 , 共 出现2 3 7 f 3 , 其 中翻译 类 课 程共 有 1 0 f l, 约占1 4 %。 可 见 翻译 类 本科 阶段 精 品
二 、翻译 类精 品课程 的建设现状
由于政策文件② 的改变 , 本研究通过 “ 国家精 品
课 程 资源 网 ” (h t t p : / / w w w . j i n g p i n k e . c o m / ) ,只查 到 了 2 0 0 3 — 2 0 1 1 年 间 九 年 的 翻译 类 精 品课 程 建 设 情 况 。
进 翻译 专业 的全 面 发展值 得 我们 去思 考和探 索 。笔
翻译专业培养方案
翻译专业培养方案
中文翻译专业培养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专业课程设置:培养方案会明确规定该专业所需的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核心课程包括语言学、翻译学、笔译和口译等基础课程,选修课程包括文学、历史、法律、经济等相关学科的课程。
培养方案还会规定每门课程的学时、学分和考核方式。
2.实践环节:翻译专业培养方案会安排一定比例的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
实践环节包括翻译实习、文献查询和资料翻译等,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翻译技巧。
3.语言能力要求:中文翻译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中文水平,包括正确的语法和词汇使用、灵活的表达能力和准确的语音语调。
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一门外语的熟练运用能力,如英语、法语、德语等,以便进行有效的外语文本翻译。
4.研究能力培养:培养方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包括文献查阅和翻译研究方法等方面。
学生会学习如何使用各种翻译工具和技术,如电脑辅助翻译软件、平行语料库等,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5.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由于翻译是一个跨文化的沟通活动,培养方案也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生会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礼仪、习惯和价值观,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达跨文化信息。
总体来说,中文翻译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语言基础、熟练翻译技能和优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翻译人才,以满足社会对翻译专业人才的需求。
具体的培养方案会根据不同学校和教育水平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精品课程的内涵建设问题——以四川民族学院“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为例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四川民族学 院2 0 年教学改革基 金资助项 目 09 阶段性成 果之一 ( 名称 : 以发 展翻译能力为中心” 项目 “ 的教学模式 改 革; 目 项 编号:2 0 3 2 ) 2 0 年 院级精品课 程 《 J0 9 7 2 ; 0 8 翻译理论与实践》 设成果之一。 建
性 功能 。
一
、
针对 翻译 市 场 。 定 “ 译 理 论与 实践 ” 确 翻
的 课程 地位
首先 , 语 专业 技 能 课 、 语 专 业 知识 课 、 英 英 相
关专业知识课是高校英语专业课程的三大类 。 翻
目的旨在 培 养 、 高 学 生 的综 合 语 言运 用 能 力和 提
号) 中明确 指 出: 精 品课 程 是 具 有 特 色 和 一流 教 译 课 作 为英 语 专 业高 年 级 阶段 的专 业 技 能 课 , “ 其 学 水平 的优 秀课 程 , 品课 程 的含 义不 仅 仅 是 一 精
2 0 年 1 月 09 2
济南职业学 院学报
J u 4 f ia o,t n C l g o r o J. n V c i  ̄ ol e n ao e
D L .00 2 9 (
第6 t( 第 7 期 ) J 总 ) J 7
No6 S ra .7 .l eilNo7 ) l
・6 ・ 9
《2024年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范文
《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篇一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翻译行业在我国逐渐成为重要的产业。
翻译专业的建设,对于提高我国翻译人才质量、满足市场需求、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面临诸多问题,亟需我们深入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翻译专业建设的问题与挑战,并探讨相应的对策,以推动我国翻译专业健康发展。
二、翻译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1. 师资力量不足当前,我国翻译专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缺乏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背景的优秀教师。
这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2. 课程设置不够科学部分高校的翻译课程设置过于传统,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性。
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无法满足行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
3.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教学是培养翻译人才的重要环节。
然而,当前部分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缺乏有效的实践基地和实习机会,导致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4. 教材更新滞后教材是教学的基础。
然而,当前部分高校使用的翻译教材更新滞后,无法反映翻译行业的最新发展和变化,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市场需求脱节。
三、对策与建议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加强翻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背景的优秀教师。
同时,应加强教师的培训与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 优化课程设置高校应优化翻译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设置应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高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
可以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开展翻译项目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应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和评估,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4. 更新教材内容高校应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反映翻译行业的最新发展和变化。
教材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翻译专业培养计划
翻译专业培养计划翻译专业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英汉双语语言基础知识和翻译专业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英汉双语转换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及科技素养,能够从事外贸及商务机构、外资企业、科研院所、翻译公司和政府涉外机构等部门的笔、口译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化知识、英汉互译中的基础理论和技巧,注重翻译实践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的培养。
本专业学生要达到下列培养要求:知识结构: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化基础知识及第二外语基础知识、翻译学科基础知识以及相关自然科学知识。
能力结构:1.双语转换能力:培养较强的英、汉语言书面和口语表达能力及双语转化能力,并兼有第二外语的初级运用能力;2.逻辑思辨能力:能够基于英汉语语言文化对比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译文和原文的对比分析、鉴赏;能够结合所学的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处理不同类型文本的基本翻译问题;能够利用所学的人文知识,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和沟通;3.工具使用能力:能够掌握现代翻译技术和翻译项目中的分工合作、管理、协调等能力;4.终身学习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具有不断学习、适应发展的能力。
素质结构:1.语言与文化:能够基于英汉双语文化知识,有效地沟通、协商,在跨文化的国际语境中妥善地解决复杂的语言、文化及相关问题;2.职业规范:具有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翻译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3.个人与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4.沟通与交际:能够就复杂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陈述报告和文稿,清晰地表达思想观点,并具备宽广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三、培养措施1.培养框架基础阶段的两年,主要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为学生打好“听、说、读、写、译”语言基本功,重视TEM4应试技能的训练;专业阶段的第一年,着重培养较高水平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应用能力和进行专业课的学习;专业阶段后期着重培养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和国家级翻译资格考试笔译或口译测试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等工作。
《翻译专业本科(BTI)系列》教学资源-口译能力-专题口译-专题口译教学建议
长期准备和短期准备也是相辅相成的。平时专题知识的积累,有利于象牙塔 内的口译学员了解外面的世界。所谓隔行如隔山,译员要能够参与到行家之间的 沟通,胜任沟通桥梁的作用,需要对不同的行业有最基本的认识。在此基础上, 接到具体的口译任务以后,译员再有针对性地去做更深入的译前准备。即先扫盲, 再深钻。这两种准备共同构成了译员的百科知识能力。
口译的职业特点是“(时间)新”、“(内容)专”和“(主题)杂”。所谓“新”, 指的是所涉主题发展的程度。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口译场合,其目的概括起来都是 将该领域最新的信息传递给目标听众。口译内容的“专”, 指的是发言人和目标 听众的专业性。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发言人和目标听众都是某个领域的从业人员, 他们彼此之间共有大量的专业知识。如果没有特别的储备,译员将难以理解他们 之间的对话。口译工作的最后一个特点是“杂”,这指的是译员服务的对象、涉 及的沟通主题都是五花八门的。
换而言之,必须在语言和知识都到位的情况下,去学习和应用口译技巧,才 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也就是说,口译工作的基础是理解,而理解要靠扎实的 双语基本功和充分的主题知识支撑。缺失了任何一个,理解都将受到影响,完成 口译任务的困难也随之提升,长此以往,译员口译能力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
因此,我们在专题口译的教学中,没有回避学生普遍双语能力不足的问题, 根据语言和知识难以分家的特点,特意将学生的百科知识能力和双语能力捆绑在 一起,共同提高,试图帮助突破学生听不懂、说不对的瓶颈。在百科知识能力和 双语能力加强了的基础上,再强化交替传译的口译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口译能 力。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_MTI_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探讨_曹莉
2012 .4
专业学位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国内 MTI 课程设置存在着 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下设的翻译方向未有明显区 别、课程结构不合理、特色不突出等问题。
一、目前 MTI 课程设置中的问题
1.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教育区别不明显 MTI 教育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同于英语 语言文学专业下设的以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为主的翻 译方向研究生教育。 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教育侧重理 论、学术研究,强调培养从事研究和发现客观规律的 科研后备人才。 专业学位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 学位类型,“与学术型学位虽处于同一层次,但专业 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指向性非常明确,设立专业学 位主要是为了满足特定社会职业的专业人才需求, 专业学位表征的主要是其获得者具备了特定社会职 业所要求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具备了从业的基本条 件,能够运用专业领域已有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有效 地从事专业工作,合理地解决专业问题”[1]。 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教育的 课程设置有明显的学科化、理论性、专业性特征,即 课程设置一般遵照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课 的方式进行组织,而作为有明确职业导向的专业学 位,MTI 的课程设置则应注重实践性,并在课程内容 上加大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交叉和融合。 但在调 查中我们发现,有些培养单位显然没有深刻把握专 业学位的内涵,基本上仍沿用翻译方向研究生教育 的课程组织模式,课程体系要素相对局限于本学科 范围之内,或者即使加大一些偏重技能培训和实践 性的选修课比重,但从根本上看也是换汤不换药,学 科化、学术化的倾向非常明显,更像是在学术型学位 教育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良而已。 表 1 是某 MTI 培养单位笔译方向的课程表,可 以看出其必修课的构成与学术型翻译研究生的基本 相似,构成要素多为本学科学位基础课和专业课。选 修课中除翻译研究方法论、计算机辅助翻译、国际政 治翻译和法律翻译等研究方法类课程和交叉学科课 程较好地体现了 MTI 专业学位的特色外,设置的其 他选修课与学术型翻译研究生课程并无大的区别。 2.课程结构不合理 课程结构指课程体系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
高职院校手语翻译专业课程计划的设置研究
种 使 命 和 责任 , 过 开 设 手 语 翻 译 专 业 的论 证 , 院 定 于 经 我
2 1 年 9月 正 式 招 收 手 语 翻译 专 业学 生 01
课 程 计 划 包 括 专 业基 本 情 况 、 养 目标 、 养 规 格 、 业 培 培 职
范 围 、 识 能 力 与 素 质 分 解 、 程 计 划进 程 表 、 业 核 心 课 程 知 课 专 说 明 、 中 实践 教 学 环 节 进 程 表 、 程 学 时 分 配 比例 等 。课 程 集 课
JI ANGXl EDUCATl O
_ 教 坛 职 论
高职 院校手语翻译 专业 课程 计划 的设 置研究
口 汪 飞 雪
摘 要 : 课 程 计 划 的 设 置 上 要 将 手 语 翻 译 专 业 的 未 来 性 和 觋. 在 实性 统 一起 来 处 理好 通 识 课 与 专 业课
四 、 究 内 容 研 1明确 培 养 规 格 , 立 培 养 目标 。 课 程计 划 的 制定 过 程 . 确 在 中 , 坚 持 共 性 化 与 个 性 化 培 养 相 结 合 的原 则 , 要 体 现 国 要 既 家 对 高 职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目标 、 规 划 和 质 量 等 方 面 的 共 性 要 求 , 要 依 据 特 师 教 学 区 的 办 学 条件 、 语 翻 译 专 业 发 展 规 更 手
我 国现 有 聋 人 2 0 多万 ,随 着科 学 技 术 和 经 济 建 设 的 00
迅 猛 发 展 , 疾 人 在社 会 中 的地 位不 断 提 高 , 殊 教 育 的不 残 特
断发建 , 人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 , 聋 因此 , 人 参 与 社 会 的深 聋 度 和 广 度 也 在 不 断拓 宽 。 手语 是 聋 人 学 习科 学 文 化 知 识 、 交 流 思 想 和 表 达 感 情 的 语 言 工具 , 聋 人 与健 听 人 之 间沟 通 的 是 桥梁。
本科院校CAT课程建设之路——以南京晓庄学院本科英语翻译专业CAT课
中 的技术 能力 。 因此 , 培养 新 时代 翻 译 领 域 的 应 用 型人 才
成 了当务 之急 。C A T ( 计算 机辅 助 翻译 ) 课 程 正 是在 这 样 一 个大 形势 下 出现在 很 多 高 校 翻译 专 业 的课 程 体 系 之 中的 , 而且往 往是 课程 体系 中最 重要 ( 甚至是 唯一 ) 的翻译 技 术类
脑、 互联 网等现 代科 技手段 的介 入 , 不仅 极 大 地提 高 了翻译 的工作 效率 和翻 译 质 量 , 而 且 使 得 现 代 意 义 上 的 翻译 合 作
成 为可能 , 使 得世 界一体 化 的翻译市 场 的形成 成为可 能 ” 。 在这 一背景 下 , 如 果 我们 的 翻 教 学 还 停 留在 传 统 的
湖北 函授 大学学报 ( 2 0 1 7 ) 第3 0卷第 2 3期 总 第 2 1 3期
本 科 院校 C A T课 程 建 设 之路
以南京晓庄 学院本 科英语翻译 专业 C A T课程建设为例
程 敏, 彭雪蓉 , 钱 坤
2 1 0 0 2 9 )
( 南京 晓庄学 院外 国语学 院 , 江苏南 京
( 一) 课 程 重 要 性
一
、
课程 背景
近年来 国 内外语 言服 务 市 场 发 展 迅 猛 , 亦 推 动 了我 国 高 校对 翻译 专业人 才 的 培养 。B T I ( 翻译 学 士 ) 专业 自2 0 0 6 年 首批创 立 的三 所高校 已经 发展 到 2 0 1 6年 的 2 3 0所 。最近
工程院校翻译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为具 有 推 动作 用 。 学英 语 教 师 教学 团队 的建 立 , 重 要 的 一 种 强 烈 的 、积 极 的归 属 感 和 共生 关 系。 于这 种 心 理基 础 , 基 我们 可 以 使教 师 的 个人 目标 升 华成 为
整 个 教学 团队 的共 同 目标 , 强 团 队 的凝 聚力 . 挥潜 在 的 F 增 发 } 1 个 人 努力 所 无法 产 生 的 巨 大创 造力 。 从 国 内来 说 , 高 等 学 校 本 科 教 学 质 量 与 教 学 改 革 工程 ” “ f 称 “ 量 工 程 ” 继 “ 1 工 程 ” “ 8 工程 ” “ 家示 范 性 简 质 1 是 21 、9 5 和 国 高等 职 业 院校 建 设 计 划 ” 后 , 国在 高 等 教 育领 域 实 施 的 又 之 我 项 重要 工 程 .是 提 高 高 等 学 校 本科 教学 质 量 的 重 大 举 措 。 “ 量工 程 建 设 ” 调 加 强教 学 团队 建 设 . 求 “ 点 遴 选 和 建 质 强 要 重 设 一 批 教学 质 量 高 、 构 合 理 的 教学 团队 , 立 有 效 的 团 队 合 结 建 作 机 制 。 进 教 学 研讨 和 教 学经 验 交 流 , 发 教 学 资 源 , 进 促 开 推 教 学 工作 的老 中 青相 结 合 , 发扬 传 、 、 作 用 , 强 青 年教 师 帮 带 加 培养” 。这表 明 , 强 教 学 团 队 建设 是 提 高本 科 教 育质 量 的重 加 要举 措 。 二、 工程 翻 译 教学 团队 建 设策 略 1 活 教 学 团队 的合 作 意识 。教 帅 的合 作 意 识 是 建 设 l . 激 :
21 - 2i考 试 周 0 -g9] 0. -  ̄ } . 1 刊
翻译课程建设与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
c n t cin o e t n lt n c u s n t e p o e so s r g c mp u d t n lt n tln s o mi g a k n f e o sr t f h a sai o re i h r c s f o t i o o n a sai e t ,fr n i d o w u o t r o f e n r o a n c l v t n mo e o a s t n tln s o h a i o e c n t ci n o a sai n c u s . u t ai d ft n l i e t n t e b s ft o sr t ft n lt o r e i o r ao a s h u o r o Ke wo d : h o sr c in o a s t n c u e o o n r n lt n tln s u i ain mo e y r s t e c n t t ft n l i o r ;c mp u d t s i ae t ;c h v t d u o r ao s a ao o
i n v t n i o c t ae mo e c mp u d ta lto ae t.T sp p rman y d s u s st e i o tntef c ft e n o ai st uli t r o o n r nsa in tl ns hi a e i l ic s e h mp ra fe to h o v
YI Zh o N a
( colfF rg a ga e inIst Acic r adCv n i en ,C a gh n hn 10 ) Sh o o oe nL n ugs l t ̄e i ,J i n i o r t t e n il gn r g h ncu ,C i f heu iE e i a 3 18 1
“法语高级口译”课程建设报告 课程负责人刘和平,教授,翻译学博士
“法语高级口译”课程建设报告课程负责人:刘和平,教授,翻译学博士1974年参加工作,在北京师大一附中任教。
1982年大学本科毕业留校至今,大学教龄24年。
中国翻译协会第四届、第五届理事,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委员,对外传播委员会法语分会委员,北京译协常务理事,中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编委,《Forum》编委,20XX 年获得法国教育部颁发的棕榈骑士勋章。
近五年发表翻译理论与口译教学研究专著2部、译著6部、主编口译丛书一套,已出版3部,待出版5部,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数篇。
本人近年来集中研究口译理论和教学,对国内外口译研究和教学动向有一定了解,每年参加2-4次国际/国内翻译类研讨会,并多次作主题发言,应邀在《中国翻译》组织的两年一期的全国翻译师资暑期讲习班讲课(学员基本上是英文的),参加外校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等。
另外,先后接受国内外邀请讲学数场,听讲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超过2000人,受到同行和学生的认可和好评。
本人多年来先后为联合国、教科文和国内外机构或大型企业做交替翻译或同声传译,同时翻译发表翻译学专著和文学作品若干部,这些翻译实践经验对口译和笔译教学有重要作用。
集口笔译实践、口笔译教学和翻译研究为一身,本人能从理论高度审视翻译实践和教学的各个环节,科学设计口译课程和教学方法。
另外,本人曾承担度多种基础课和专业课程,1996年博士论文答辩回国后主要教授本科生、研究生(中外双向)口译、笔译和翻译理论课。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自己对认知心理学、语言学、信息学和翻译学的了解和认识,注意按照市场和学生的不同情况教书育人,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传授必要的知识,教学实践经验丰富,方法灵活,课程始终受到学生的好评。
教师队伍结构及素质:本教研室情况比较特殊,一共有7名教师,分为文学、语言学和翻译三个方向。
近些年本人先后接受三名青年教师随堂听课,并在课后向他们传授教学方法,与他们一起讨论教学中应该注意的环节和问题。
英语教案中英互译
英语教案中英互译【篇一:英汉翻译课程教学目标】“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一直是我国高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中的专业主干课程,它以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为目的,既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技能—翻译。
句法、修辞、文体、文化等各个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在外语方面的基本技能,是对其他外语课程教学的有效补充。
其次,英汉翻译实践涉及汉语语言的运用,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显然可以弥补他们在汉语学习方面的不足。
另外,加强学生汉语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对本族语语言文化的认识、了解和理解。
而且,对汉语语言文化的了解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潜能,从而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学习外语。
第三,翻译练习材料会涉及各种文体和学科,诸如文学、历史、社会学、自然科学,等等。
这样,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学生的知识结构会得到相当程度的丰富和完善,有利于培养复合性人才,实施复合性人才培养的教育战略。
第四,通过各种文体文本的翻译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翻译实践能力,使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面向市场,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从而提高外语学科在国内的声誉,扩大影响范围,进而有助于招生工作的开展。
第五,翻译教学中也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技巧的讲授,这不仅可以使学生从理论的高度上提高对翻译实践的认识,提高翻译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丰富知识结构,为最后的学位论文写作进行积极而充分的准备。
第六,英语专业四年级的学生面临专业八级的考试、硕研入学考试,两者均涉及分量较大的翻译实践。
为这两种考试的准备至少可以发挥两个方面作用。
其一,通过翻译的强化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一定幅度的提高,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其二,通过翻译强化训练,学生英语应用技能大大提高,从而有助于提高考试的通过率,提高学科在国内的影响。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翻译的社会和文化意义日益突显。
因此,加强英语学科的建设,进一步提高翻译教学在学科建设中的地位,应成为未来学科结构优化和学科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翻译本科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 试行 ) , 翻译 本 科 专 业 课 程 设 置 分 为 语 言 知 识 与 能 力 、 翻
译 知 识 与 技 能 和 通 识 教 育 三 大 模 块 。每 个 板 块 下 的 实 践
课 程 目标 理 应 有 所 侧 重 , 而 不是 一概都 被诸 如“ 为 学 生 提 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或者 “ 提 升学生 实战能力 ” 等 模 糊 不 清
截止 2 0 1 3 年 7 月, 国 内共 有 2 4 4所 高 校 获 得 教 育 部 批 准试 办 翻 译 本 科 专 业 学 位 。然 而 , 由 于 刚 获 批 试 点 高 校 的 相关 资 料 尚未 公 布 , 本 调 查 以截 止 2 0 1 2年 获 批 试 点 的 5 8
而, 仔细查看这些“ 体系” 的构 成 , 大多数这类“ 体系” 并不 能 从《 教学要求 》 ( 试行 ) 所 提 出 的 翻 译 专 业 本 科 四 年 分 为 基
设置各类实践教学课程 , 因而这些 “ 体 系” 并 不 能很 好 地 体
现翻译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应有的层级性与衔接性 。
学的翻译专业 实践 教学 卓 有成效 , 但 总 体而 言 , 目前 国 内
( 四) 实践 课 程 的 学分 比重 、 课 时分 布 欠科 学 虽 然 翻 译 是 具 有 很 强 实 践 性 的 学 科 已 是 众 所 周 知 的
所 高 校 的 翻 译 专 业 培 养 方 案 和 课 程 设 置 以 及 课 程 大 纲 为
主 要 对 象 。调 查 结 果 如 下 :
虽 然 实 践 教 学 的重 要 性 已 得 到 普 遍 认 可 , 并 且 部 分 大
础阶段( 一、 二年级) 和专业教育 阶段 ( 三、 四年级) 的角度 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介绍一、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讲授英汉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如:翻译学基本知识、翻译基本理论、语言文化对比、语义的确定、词汇的选择、句内逻辑关系分析与再现、结构调整、增词法、省略法、转换法、肯定与否定翻译、主动与被动翻译、从句的翻译、指称意义的翻译、言内意义的翻译、语用意义的翻译、习语的翻译等等。
此外,还有口译理论及实践训练。
英译汉方面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英译汉的理论与技巧,翻译外国报刊、杂志上的一般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的节录等,基本不借助字典,要求译文比较准确、流畅,翻译速度达到大纲要求。
汉译英方面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汉译英的理论与技巧,熟练地翻译我国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的节录等,基本不借助字典,要求译文比较准确、流畅,翻译速度达到大纲要求。
口译方面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口译理论与技巧,熟悉相关专业术语,不借助字典,要求译文比较准确、流畅。
二、授课教师和授课对象:授课教师:目前共三位(李特夫、周莹和龚颖芬);授课对象为:所有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第七-八学期开设)三、课程类型和学时学分:课程类型为:专业技能必修课;总学时:周4学时,共两学期; 学分数:4四、教学方式(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授课形式:课堂讲授为主、课内翻译实践与课后作业相结合。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百分制,卷面满分为100 分;120 分钟;期末总评:平时成绩占30% 、考试成绩占70%。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选用:2010 年以前主要使用《英语翻译教程》(温秀颖等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和《汉译英口译教程》(吴冰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2010 年开始使用《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许建平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基本参考书目:1.冯伟年, 《最新简明英语翻译教程》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2.张培基, 《英汉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3.郭著章等,《英汉互译实用教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4.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2B.《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规划一、课程建设背景《翻译理论与实践》是英语本科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技能课程。
课程目的在于向学生讲授英汉互译、译文对比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同时通过英汉互译实践,提高学生对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认知能力、基本翻译能力和一定的译文鉴赏能力。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分为两大模块和两个阶段。
学生通过翻译理论模块学习, 对国内外主要翻译理论流派、代表人物、重要观点进行大致了解,重点把握“信、达、雅” 、具体语境中词意的理解、句子结构的选择与调整、语言文化对比、翻译技巧的灵活运用等知识;翻译实践模块主要是增强学生对中英语言和文化差异实践认识的同时, 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相关翻译理论、标准和翻译技巧达到大纲所要求的翻译实践水平。
在教学中,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模块有机地结合,同时译文对比分析、语言文化知识讲解、技巧总结等穿插其间,以培养学生能较准确、流畅地进行英汉互译的能力。
此外,课程教学分为笔译教学和口译教学两个阶段,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材料,其中笔译教学将会涉及到散文、小说、政论、科技等各类文体的笔译知识与技能训练;而口译教学将会涉及到教育、农业、工业、改革开放、外交、外贸、体育等方面的口译知识与技能训练。
本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如:基础英语、高级英语、阅读、写作、听力、口语、语法、语言学、跨文化交际、英美文学、大学语文、传统文化概论等关联紧密。
翻译作为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运用的综合体现,是一门杂学,翻译无论在理解还是表达阶段不仅包涵了许多语言因素,而且还包涵了许多非语言因素,如译者的社会认知、审美心理、文化修养、再创造思维等。
二、课程建设指导原则课程建设立足于外国语学院课程、专业与学科建设整体规划、统筹,面向英语专业教学水平评估,按照校级优秀或精品课程建设要求与模块,结合教学、师生与经费实际制订出可操作性的课程建设规划方案,确保方案明确、狠抓落实以达到缓起步、急建设和求高效的目标,为申报校精品课程夯实基础。
三、课程建设内容与目标1)课程建设内容①课程网站建设内容课程网站建设采用网页建设和网页资源整理同步推进的建设模式。
A •网页形式方面:在认真分析兄弟院校翻译课程网站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要求与实际,精心设计好翻译课程网页及“课程介绍” 、“教案课件” 、“习题库”、“学术园地”、“译路心经”、“翻译答疑”、“佳译赏赏析” 、“翻译硕士与翻译资格考试” 、“音频与视频” 等相关二级网页、频道,为申报校级精品课程与英语专业教学水平评估奠定坚实的基础。
B •网页内容方面:根据上述网页、频道模块,积极撰写、收集和整理好相关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并适时上网。
C.拟突出的课程网站特色:课程网站及匹配资源在立足校本特色的同时,既要突出翻译课程的专业性,并兼顾翻译技能需求的普遍性,又要突出网络应有的平台功用以彰显课程学习的自主性与师生的互动性。
课程网站的预期受益对象将突出“三位一体” 的规划与建设理念,即受益对象不仅包括英语专业学生、全校翻译学习者,而且还包括校外的翻译爱好者,把课程网站建成一座沟通校内外翻译技能学习、交流的桥梁。
如果条件成熟,可尝试以翻译专业技能服务来反哺课程建设。
②课程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及目标采用教改试点T论证推广的分阶段建设模式规划。
A •教改试点的主要思路:围绕课程多媒体教学与合作—自主学习理念展开教改试点。
采用基于课程网站的“双语匹配、教师自由协作、团队间讨论、点评与总结、课内外结合” 试点模式。
B •教改试点的主要内涵和实施进程:根据每组3-4人,尽量将英语较好的学生和汉语较好的学生匹配在一起;教师作为自由合作者,在各小组任务完成中随机给予指导和协作,各小组间互相对译文进行质疑与讨论, 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技巧总结(点评、总结与答疑也可通过课程网站相关频道完成或实施;点评、总结与答疑材料也可上网供学生温习或自主学习)。
实施中应注意以下事项:在任务设计方面, 难度一般不应超过所学范围,同时尽量将翻译任务与课文学习(或课程网站学习资源)联系起来,任务的下达与准备可在课外通过课程网站实施(也可由课内多媒体展示完成);在教师自由协作时, 应主要围绕译文忠实与通顺两大原则,点到即止, 将如何理解与表达等细节问题尽量留给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不应过多讲述翻译理论而应突出对语言间差异和转换策略的分析;在试点中要充分利用课程网站中“翻译答疑”、“佳译赏析”、“翻译题库”等频道的平台作用,促进师生在课外的互动与学生自主学习。
C •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拟突出的特色:充分利用课程网站平台,将课堂内外相互融合, 扩大课程合作与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积极调动合作小组成员的图式知识, 强化双语互补与互助;引入“师生合作教学” ,通过教师随机性地参与并给予协作,来推动翻译教学。
③教学材料建设按教学大纲和学校教材使用要求,选用优质、合格教材,同时做好自编教材/讲义等教学扩充性资料的中、长期规划工作。
A•教材选用情况:2010年前笔译选用的是“二十一世纪”教材;口译选用通用知名教材《汉译英口译教程》(吴冰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B •教学扩充性资料情况:教学扩充性资料的选用或编写要着重理论的系统性、技巧的总结性、语言文化对比的归纳性、实践材料的丰富性、扩充性资料的适应性。
此外,应列举出符合课程建设与学生实际的相关参考文献和阅读资料目录。
C.拟突出的教学材料建设特色:以教学大纲为指导,把握好理论与实践、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教与学、课内与课外、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在教学材料建设中的各种表象与关联,力求突出教学材料的先进性、学生接受的适应性、实践技能的导向性、教改运用的可操作性、教学质量提升的高效性。
2)课程建设目标①水平目标概述本课程2008 年被确定为外国语学院重点建设课程,中远期目标为校级精品课程。
A •把该课程建设成为一门教学内容丰富、教学体系创新,融纸质教材、电子教案、网络媒介为一体的立体现代化精品课程。
B •力争2-3年内成功申报校级精品课程,同时将本课程打造成为一门全校性的技能选修课程。
C •通过课程建设,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力争5年内产生一名省级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晋升教授1 名,副教授1 名。
②类型目标概述按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相关要求和本校英语专业建设实际,本课程类型为专业技能必修课;若按翻译本科新专业/方向要求,本课程类型为专业基础课程。
四、课程建设实施组织与人员分工、具体任务进度细化1 )课程建设人员组织课程建设队伍(随着课程师资的改善,课程建设人员可根据需要进行动态增加、调整),落实具体任务,提出各项任务大致进度,并细化到具体人员及其应负责的具体任务或事项。
此外,还将请至少两名校外本领域知名教授对课程的建设情况给予指导和书面评价。
姓名学历职称所授课程/研究方向李特夫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学与英语教学周莹本科讲师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学与英语教学龚颖芬硕士研究生助教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学与英语教学2)具体任务进度细化①课程网站建设方面任务细化A .课程建设方案(2008年3月前完成)。
B.课程概况、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授课计划)的电子版材料(2008年10月前完成)。
C.课程口译音像资料的收集、整理(2008年10月前完成)。
D .课程教案的PPT制作(2008年12月前完成)。
E.英语八级考试翻译真题题库与自测、自主学习相关翻译练习资料电子版的整理(2009年3 月前完成)。
F.“译路心经”与“翻译硕士与翻译资格考试”相关资料电子版的收集整理(2009年5月前完成)。
G.“佳译共赏”相关资料电子版以及网站图片资料的收集整理(2009年5月前完成)。
H •授课录像及相关资料的制作(2009年10月前完成)。
I.课程资料上网(2010年2月前完成)②课程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方面任务细化及进度2009 年9 月,实施一个班的翻译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③教学材料建设方面任务细化及进度A •完成翻译教学扩充性讲义资料(电子版)(2009年2月前)。
B .完成课程习题题库资料准备(2009年5月前)。
C.完成相关参考文献和扩充性阅读资料目录的收集整理(2009年5月前)。
④课程建设前期科研基础方面任务细化及进度课程小组所有成员每人每年至少撰写出1-2篇翻译方向研究论文。
⑤课程建设评价及校级精品/重点课程申报方面任务细化及进度2010 年申报校精品或重点建设课程五、课程建设前期经费预算与投入投入事项金额(元)备注网页的设计与建设200资料电子版的录入、制作500资料(软件)的购置1000教改试点专项500打印、复印400其它杂项400 授课摄像、ppt 制作等合计3000六、课程建设检查与考核、验收以上述建设内容、目标、任务落实、进度等作为检查和验收依据,围绕十个方面指标(详见后附),认真展开课程建设的自查与“他查”。